小学科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整理

合集下载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水第1课水到哪去了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用湿布擦黑板,黑板过一会儿变干了,湿的手变干了,都是由于水慢慢变成了水蒸气飞散到了空气中,这种现象叫蒸发。

3.水蒸发会吸收热量。

4.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水洼变干了,衣服晾干了,煮食物时水减少了等。

5.在任何温度下,水都会蒸发。

6.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水蒸气和水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

7.水蒸气是无色透明、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

8.无论下雨还是晴天,空气中都存在水蒸气。

9.水有三种形态:液态(水)、气态(水蒸气)、固态(冰)。

10.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质量11.取两杯等量的水,并在杯外壁上标出水位,甲杯杯口敞开,乙杯杯口用塑料薄膜封住,然后将它们同时放到同一个通风且向阳的位置。

两天后,会观察到甲杯中的水面位置低于水位线,乙杯中的水面位置基本不变。

12.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潮湿的地面上,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到盒子内部的侧面和底面上有小水滴,这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

第2课水沸腾了1.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水会沸腾。

2.水沸腾时,水中和水面上会冒出很多气泡,气泡里含有水蒸气。

3.水沸腾时,水面上会看到很多“白气”,这不是水蒸气,是小水滴。

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能看到的“白气”和雾都不是水蒸气。

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塑料袋大大增加。

将套有塑料袋(被挤压过)的漏斗放漏斗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会鼓起来。

5.通常,当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

6.水沸腾时,温度不变。

7.温度计上的100℃是以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8.测量水温的方法(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9.酒精灯的火焰从外向内依次为外焰、内焰和焰心。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全套复习知识要点梳理与资料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全套复习知识要点梳理与资料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水一、填空题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有固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2、我们用湿布擦黑板,一会黑板就(干)了,这时黑板上的水都上(蒸发)掉了。

3、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当水的温度上升到(100℃)以上时,水就(沸腾)了,也就是水变成了(水蒸气),它的体积会(增大)。

4、水结冰的温度是(0℃)以下,这个温度也叫(冰点)。

水结冰后由(液态)变成(固态)。

5、取一小块冰放入试管中,把试管浸在热水里,我们发现冰慢慢地在(融化),它又变成了(水)。

冰融化成水,这是水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6、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人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

7、加快溶解的方法有:(1)给溶解的物质不断(加热)。

(2)不断用小棒(搅拌)溶解的物质。

8、做分离食盐和水的实验时,将盐水溶液倒入(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加热),边加热,边(搅拌)。

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工)。

9、橡皮泥、纸和水变化的相同点是:它们本身(物质)无变化,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10、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将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乒乓球会(鼓起来),这正是利用了物体的这个性质。

1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12、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为另一个酒精灯点火。

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13、量温度时温度计不要碰到(烧杯壁)。

14、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 (吸收热量)。

15、像现在大家做好的盐水已经不能再溶解食盐了,这样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大全(上册、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大全(上册、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大全(上册、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大全(上册,教科版)第一单元:植物复提纲1.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包括看、听、摸、问、测量和闻等。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茎的质地和寿命长短等。

4.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它们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子,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5.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这是它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6.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生植物包括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和浮萍等。

8.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有: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9.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0.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和枯叶的过程。

11.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12.可以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可以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3.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4.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5.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6.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7.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和枯死。

第二单元:动物复提纲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观察蜗牛时,要注意观察它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和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4.蜗牛和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5.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和肛门。

6、蜗牛和蚯蚓都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二单元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根本方法。

2在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全面的观察一棵大树或一个物体,我们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笔记录,还可以用测量工具来测量。

4在写观察记录时,要注意写清:1.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

2.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

3.最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5拓印树皮的方法是:1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2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3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局部染上颜色。

6科学家的工作顺序。

〔1〕提出问题〔2〕作出猜想〔3〕寻找证据〔4〕得出结论大对与小草1大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局部。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与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木质茎:木质部兴旺,支持力强的茎。

像松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5草质茎:木质部不兴旺,支持力弱的茎。

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6一年生:一个生长季节内完成生活周期的,即当年开花、结果后枯死的植物。

7多年生:能生活两年以上的植物。

8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9大树与小草之间的不同点是:1植株的高矮不同,大树高、小草矮2茎的粗细不同,大树粗、小草细;3茎的质地不同,大树是木质茎、小草是草质茎;4大树是木本植物,小草是草本植物;5寿命不同,大树多年生寿命长、小草寿命短。

10大树与小草的共同点是:1都生长在〔土壤〕中,2都有〔绿色〕的叶,3都会〔开花结果〕,4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

与〔营养〕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1草本植物:植物体木质部较不兴旺至不兴旺,茎多汁,较柔软的植物。

2木本植物:植物体木质部较兴旺,茎坚硬,多年生的植物。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植物一、我看到了什么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放大镜)是用来进行科学观察的一种工具。

二、校园的树木1.大树生长都需要的条件有(阳光)、(水)、(空气)。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一棵大树可以分成三部分(树冠)、(树干)和(树根),树冠的形状可以分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和(扇形)等几种。

4.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5.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答:树的相同之处:(1)他们都长在泥土里;(2)生长都需要阳光、水、空气;(3)都有树干、树冠、树叶;树的不同之处:(1)树冠有大小;(2)树干有粗细;(3)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4)结的果实不一样;(5)叶片不一样。

6.远远看去,一棵大树的外形是怎样的?有哪些部分组成的?答:从远处看树木,看到的树的整体形态,一般树的形状有树冠,树干,树根组成,从近处观察树的各个部分,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7.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答: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重复按压,在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色彩。

9.我观察的大树:我观察的大树它有五层楼那么高,树干很粗,用双臂刚好抱住。

树皮是银灰色的,摸上去有些粗糙,树枝上还有几只小鸟在鸣叫。

树叶的形状像个爱心,闻起来没有任何味道。

这是一棵杨树,已经在学校里生长了十几年了。

三、大树和小草1.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2.我知道树是(木本动物),草是(草本动物)。

3.在校园、郊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它是一年生杂草,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4.你知道哪些小草的名字?答:狗尾草、蒲公英、车前草、含羞草,指甲草等。

【科学】三年级上学期教科版科学复习大纲

【科学】三年级上学期教科版科学复习大纲

【科学】三年级上学期教科版科学复习大

知识点一:生物多样性
- 了解不同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 掌握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 理解物种和栖息地的关系
知识点二:物质的属性和变化
- 理解物质的三态和相变规律
- 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 了解物质的混合和分离方法
知识点三:力和机械
- 理解力的作用和测量
- 掌握简单机械的结构和原理
- 了解杠杆和轮轴的应用
知识点四:天体与地球
-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 掌握太阳、月亮和星星的基本特征
- 理解四季交替的原因和表现
知识点五:生活中的能源
- 掌握常见能源的种类和应用
- 了解能源的转换和利用
- 理解能源的重要性和节约方法
知识点六:环境保护
- 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掌握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的方法
- 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
知识点七:科学观察和实验
- 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 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 理解科学实验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以上为三年级上学期教科版科学复习大纲,内容涵盖了生物多
样性、物质的属性和变化、力和机械、天体与地球、生活中的能源、
环境保护以及科学观察和实验等七个知识点。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复习掌握这些基本科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部分知识点归纳整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部分知识点归纳整理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部分知识点归纳整

本文档旨在归纳整理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的部分知识点,提
供给学生和教师作为研究和备课参考。

以下为所涉及的知识点概述:单元1:生物
1.1 植物的链子
- 植物的生长:种子发芽,根、茎、叶的功能;
- 植物的繁殖: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

1.2 动物的好朋友
- 动物的特征:哺乳、鸟类、爬行、两栖、鱼类;
- 动物的性:食性、栖息地、生存方式。

1.3 微小的生命
- 微生物的种类:细菌、病毒、真菌、藻类;
- 微生物的作用:分解、发酵、吸收养分。

单元2:物质
2.1 各种物质
- 物质的分类:金属、非金属、有机物、无机物;- 物质的性质:固体、液体、气体的特点。

2.2 变化的魔法
- 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 物质的运动:扩散、溶解、沉淀。

单元3:力与能
3.1 动起来
- 力的作用:推、拉、支持、摩擦;
- 应用力的物体:机器、工具、运动、游戏。

3.2 能量的运动
- 能量的种类:光能、声能、热能、电能;
- 能量的转换:能源、能借。

以上为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部分知识点的归纳整理。

希望对学习和备课有所帮助。

请注意,本文档仅为归纳整理,不适用于法律领域。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知识点总结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汇总第⼀单元《⽔》知识点⼀、⽔到哪⾥去了1.⽔是⼀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定的体积。

2.湿抹布擦⿊板过⼀会⼉⼲了、湿的⼿⼲了是由于⽔蒸发了。

3.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洼⼲了、⾐服晾⼲了、煮⾷物时⽔烧⼲了等等。

4.杯⼦装⽔后,加上盖⼦和不加上盖⼦相⽐,加盖⼦的蒸发慢,不加盖⼦的蒸发快;放在通风处⽐放在不通风处蒸发得慢;放在阳光下⽐放在阴凉处蒸发得快。

5.⽔蒸⽓是⽓体,它是⽔的⼀种形态,它也是⽔。

6.⽔蒸⽓是⽆⾊⽆味的、透明的、看不见、摸不着。

7.⽔蒸⽓存在我们⾝边周围的空⽓中,不管温度⾼还是温度低,⽔都在不停地蒸发。

8.我们洗澡之后,看到卫⽣间玻璃上的⼩⽔珠不是⽔蒸⽓,⽔蒸⽓是看不见的。

9.⼀杯热开⽔放在桌上,看到上⾯冒着的“⽩烟”不是⽔蒸⽓,⽽是⽔蒸⽓遇冷凝结的⼩⽔滴。

10.我们可以⽤加热、加快空⽓流动的⽅法让⽔蒸发得更快。

11.我们可以像海⽔晒盐⼀样增加⽔与空⽓接触⾯积的⽅法来加快⽔的蒸发。

12.空⽓中的⽔蒸⽓越多,湿度越⼤:⽔蒸⽓越少,湿度越⼩。

13.冬天开空调的时候,⼈们⽤加湿器加快⽔蒸发,增加房间的湿度,14.⽐较⽔和⽔蒸⽓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透明、⽆⾊、没有⽓味、没有味道、会流动、有质量不同点:⽔看得到、摸得到,是液体;⽔蒸⽓看不见、摸不到,是⽓体。

15.不同的天⽓状况,空⽓中的⽔蒸⽓含量不同。

⼆、⽔沸腾了1.不停地给⽔加热,⽔会沸腾。

2.⽔沸腾时,⽔中和⽔⾯上会冒出很多⽓泡。

3.⽔沸腾时,⽔⾯上会看到很多“⽩烟",这不是⽔蒸⽓。

4.⽔变成⽔蒸⽓后,体积会⼤⼤增加。

5.当⽔的温度升⾼到100摄⽒度时,⽔会沸腾。

6.⽔沸腾和蒸发的现象是不⼀样的:⽔沸腾的时候也在蒸发,⽔蒸发的时候不⼀定沸腾。

7.⽔沸腾时,温度达到100摄⽒度,是⾜以烫伤我们的,⼀定要注意安全。

8.温度计100摄⽒度就是以⽔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
1.《植物》单元
·我们观察一棵树一般用到了看、闻、摸、听、量等方法。

看颜色、形状、大小;闻气味;听声音;摸粗糙、软硬;量粗细、长短等。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

·我们可以用拓印的方法获取树皮的纹路。

·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它们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大树和小草的不同点是:大树高大、木质茎、寿命长;小草矮小、草质茎、寿命短。

·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像樟树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水葫芦叶柄里有气囊,它是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

2.《动物》单元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波浪式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蜗牛头上有两对触角,靠触角来感知外界物体;长触角上有一对眼睛,但是眼睛看不见;蜗牛壳旁边有两个孔:一个是气孔,用来呼吸,能看到它一张一合;还有一个排泄孔,用来排泄。

·蜗牛有25000多颗牙齿,叫齿舌。

它喜欢吃菜叶,也吃果皮、面包、水果等植物类食物,蜗牛不喜欢吃肉类、辣椒、大蒜等刺激性食物。

它夜间出来活动,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要会画蚯蚓的图,并标出口、环带、肛门的位置)环带离口较近的位置。

·蚯蚓柔软,有环节,身体伸缩爬行,摸上去黏黏的。

遇到水会乱跳,下雨天会爬到地面。

·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6只脚。

用脚爬行。

·金鱼用鳍游泳;用鳃呼吸;金鱼没有牙齿,是靠吞食食物;身上有鳞片;吃鱼食或面包屑。

·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相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会吃食物;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3.《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
·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布等。

·木材的特点是吸水、轻、易燃烧、易腐烂、易劈碎、绝缘、不易导热。

·材料的硬度可以用刻划的方法来比较,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金属的特点:能导电、有光泽、延展性(易捶打变形)、能传热、很重、很硬。

·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塑料可以回收利用,塑料瓶外面有回收利用标志(会认这个标志)。

塑料的柔韧性比较好。

·塑料的特点:柔韧、绝缘、轻、不易导热、易塑形、不易生锈。

(举例利用塑料做的物品)·吸水能力强的有餐巾纸、纸、木头;吸水能力弱的有:塑料、金属、玻璃。

·纸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蔡伦。

能用来造纸的材料有:树木、草等。

·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实心的塑料和金属在水中会沉,木头会浮。

·砖瓦、陶器和瓷器都是用黏土做的,陶器和瓷器是用特殊的黏土制造的。

制作过程要消耗大量的黏土、煤和其他燃料,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材料的性能。

·天然材料有:木头、黏土、棉花、皮革、丝等;人工材料有:金属、塑料、陶瓷、橡胶等。

·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出现是科技的一种进步。

4.《水和空气》单元
·物质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液体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会从高往低流动、无固定形状;沙子会流动但它不是液体,它叫做流体。

·水和油相同点: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有重量。

·水和油不同点:水无色、无味、透明、不黏手、水滴更圆;油淡黄色、淡香、有一点透明、黏手、油滴不够圆。

·油比水轻,所以油滴在水里会浮在水面,水滴在油里会沉入到杯底。

·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洗洁精最黏手,它流动最慢。

水不黏手,它流动最快。

·比较流动快慢的实验中要注意:同样多的液体、同一高度、同时流下。

·量筒是测量液体的多少的工具,液体的多少叫液体体积,单位用毫升、升来表示。

·(会感知10毫升、100毫升、200毫升、500毫升、1000毫升的水到底是多少。


·使用量筒的时候要注意:量筒放平;眼睛与液面平视;读凹液面的最低处刻度。

·空气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会向四面八方流动、无形状。

·空气存在各种地方,水中冒泡就是空气,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水和空气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抓不住、占空间、有重量。

·水和空气不同点:水看得见、摸得到、从高往低流动、无固定形状、不能压缩;空气看不见、摸不到、向四面八方流动、无形状、能压缩。

·空气占据空间,占空间的大小可以变化;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乌鸦喝水是利用石头占空间的特点来取水的。

·空气有重量,但很轻。

·伽利略证明了空气是有重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