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考点及题型
小说常考题型

小说常考题型:一.事件的概括:1.基本方法: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2.简要概括内容:方法:时间地点和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情节链的梳理。
二.人物形象(一)如何概括人物形象1.从文中找出描写人物的典型语句;2.看文中刻画人物的相关事件或片段;3.品读文句或事件,用贴切的词语概括人物的特点(有事文中出现了人物特点的词语,可参用)4.归纳总结(二)描写人物,主要是人物心理的描写,要结合情节中人物当时情景境(心理渐进)三.景物描写的作用先点名是坏境描写,然后从不同角度思考它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2.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心情;4.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烘托人物形象;5.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文章的主题;6.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结合具体内容回答),7.与······形成对比。
(答题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四.段落的作用插叙的作用:1.诠释悬念,补充、交代故事情节,使结构完整,内容丰富。
2.丰富人物形象、衬托人物品质。
3.为后文做铺垫。
4.突出文章的中心。
5.增添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承上启下段落的作用;1.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内容上,承接上文······引出下文······最后一段作用1.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分析中心。
2.使人物形象更丰富:分析形象。
3.首尾呼应,照应文题,前后照应等。
4.情节上使文章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5.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6.可以从其他角度思考:解开悬念,虚实结合,象征等手法的运用。
五.句子的理解题型;1.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2.联系XX段(全文),谈谈你对“······”一句的理解。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01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3.用填空的方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面对这种试题,我们该如何下手呢?①对事件的完整叙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
②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02揣摩人物形象题型: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的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人物塑造的方法有:①正面描写。
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②侧面描写。
也叫间接描写。
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1.重视小说中的人物的身份、地位、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人物肖像、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3.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4.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①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
(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②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③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
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小说的考点

小说的考点考点一、揣摩人物形象考点二、注意环境描写考点三、把握故事情节考点五、理解小说标题考点七、品味语言特色•题型有考小说的概念•运用叙述、描写及各种艺术手法,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
•知识点: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1.人物①依托于情节②正面描写③侧面烘托④细节描写•2.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3.环境描写: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小说读什么•1.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感知情节)•2.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分析人物形象)•3.这个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是什么。
(了解背景)•4.表现了什么主题。
(把握作品主题)•5.通过哪些写作方法塑造人物、突出主题的。
(艺术特色)•考点一、揣摩人物形象••点六、分析写作技巧•考点四、概括主题内容•: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物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肖像描写及作用肖像描写(容貌、神情、衣饰、姿态、音调)表现出时代的特点,表现出人物的特征,表现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内心情感。
考点二、注意环境描写•题型有: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这样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解题思路: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1、烘托人物的心情;2、烘托周围的气氛;3、推动情节的进一步发展;4、暗示社会环境;5、突出主题),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小说阅读基本知识及答题模式

⼩说阅读基本知识及答题模式 我们常常在各种类型的⼩说中找到乐趣,你知道怎么样去阅读⼩说,有哪些基本的知识要点呢?下⾯是有店铺为你整理的⼩说阅读基本知识及答题模式,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说阅读基本知识 ⼀、关于⼩说 1、⼩说的概念 ⼩说是⽂学的⼀⼤类别,是⼀种与诗歌、散⽂、戏剧并列的叙事性⽂学体裁,它以塑造⼈物形象为中⼼,综合运⽤语⾔艺术的各种表现⽅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泛地、形象⽣动地反映社会⽣活。
2、⼩说的分类 ⼩说的分类由于所持标准不同⽽有许多种划分⽅法。
按题材内容分,可分为历史⼩说、社会⼩说、侦探⼩说、爱情⼩说、问题⼩说、推理⼩说、科幻⼩说、战争⼩说、讽刺⼩说、谴责⼩说等;按⽂体样式分,可分为诗体⼩说、⽇记体⼩说、书信体⼩说、章回体⼩说、童话体⼩说、传记体⼩说、笔记⼩说、话本⼩说、传奇⼩说等。
⼈们通常依据篇幅的长短和容量的⼤⼩,把⼩说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说四类。
这是最常见的分法。
(微型⼩说⼜称⼩⼩说,篇幅⼀般在1000字左右。
⼩⼩说虽然短,但也同样遵循⼩说创作的基本规律,如典型化、形象化,不受时空和真⼈真事的限制,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式等等。
⼩⼩说的主要特点是以⼩见⼤,以少胜多,⽴意奇特,⽂短意长,情节完整,结局出⼈意料,使⼈回味⽆穷。
) 3、⼩说的三要素 ⽆论什么样的⼩说,都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物、情节和环境。
⼩说都是重在写⼈物的,“⽂学即⼈学”,⼩说创作的中⼼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的⼈物形象。
⽽塑造⼈物形象⼀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定的⽣活环境,所以⼈物、情节和环境是⼩说的三要素;塑造⼈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成了传统⼩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对于⾼中学⽣来说,⼩说鉴赏和⾼考命题选材的对象⼀般就是这些传统意义上的⼩说,鉴赏和命题的着眼点,也必然主要集中在⼈物、情节、环境、主题、线索、表现⼿法和语⾔等相关的⼏个⽅⾯。
进⾏⼩说鉴赏就是要学会如何分析故事情节,把握⼈物性格特征,弄清⼈物活动的环境、提炼⼩说表现的主题,品味作品的语⾔和表达技巧等。
高考小说阅读常考九大题型汇编

高考小说阅读常考九大题型汇编必备知识梳理【小说要素】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反映社会生活是小说的主题。
鲜明的人物形象(小说的核心)完整的故事情节(小说的骨架)典型的环境描写(小说的依托)深刻的主题意蕴(小说的灵魂)精妙的写作技巧(小说的手段)【何为小说的“真实”】尽管小说设定的具体环境是虚构的,但这个环境依然是我们或历史的、或现实的真实反映。
尽管小说叙述的情节是虚构的,但这些虚构的情节是符合事理逻辑的,具有真实性。
尽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是虚构的,但这些虚构的人物形象都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的真实写照,具有真实性。
最后,小说的情感是真实的,小说表现的主题是真实的。
所以说,尽管小说是虚构性的文学体裁,但小说同样具有真实性。
小说的真实是艺术性的真实,小说是虚构与真实相统一的一种文体。
《高速公路上的森林》有人说,这篇小说在荒诞中藏着真实。
请从“荒诞”和“真实”两个角度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1)荒诞:情节荒诞。
如小米开尔误把广告招牌当作森林,(马可瓦多知道了小米开尔拆的是广告牌还要学习小米开尔的做法,)警察阿斯托弗把广告牌上的假人当成真人、把锯广告牌的马可瓦多当成假人等情节,都是违背现实的,带有明显的荒诞性。
环境荒诞。
小说环境是对现实生活的夸张变形。
如现实生活中,城市里不可能没有树木,上学的小孩也不可能没有见过树木,而作品中的小米开尔却连树和广告牌都分不清,是对现实生活环境进行夸张变形的荒诞笔法。
(1点2分,2点3分)(2)真实:塑造的人物真实。
马可瓦多和家人都是当时社会生话中底层人物的代表,真实可信。
情节设计符合逻辑,具有艺术真实性。
如介绍小米开尔“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
超然客公众号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使后面他把广告牌当成树林的情节显得合理可信;叙述阿斯托弗的近视及他不戴眼镜的原因,为下文阿斯托弗没看见蜷缩着的马可瓦多这一情节的展开埋下伏笔。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 课件44张

(2)与人物的关系:展现人物某种性格;表 现人物心理和情感;丰富人物形象
(3)对主题而言:丰富和深化主题
(4)对读者而言: 引起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
2、开头情节的作用:
(1)情节: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去;开 门见山,为后面的情节展开铺垫;交代故事发 生的时间地点。线索,贯穿全文
表述形式力求一直,简明(什么人+事件) 分层阅读习惯:学会从时间节点、地点变 换对象转换 事件发展 线索等角度分层
2、线索:单线和双线(反复出现的某个人、某 物、作者的情感、事件 空间 时间)
暗线:未直接描写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故事 情节是隐藏的
(二)分析情节的作用
1、中间某一情节的作用
(1)与其他情节的关系:推动故事情节的 发展(结构严谨,构思精巧);与前面或后 面的情节呼应(作用:使情节连贯,脉络清 晰,结构紧凑)或对比。线索,贯穿全文。
(3)情节角度:推动XX情节发展(为下文XX情节 展开做铺垫)
(4)主题角度:深化(表达、揭示)作品主题。
(5)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 风情。
1、天色好晴朗。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 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 叫人沉醉不已。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弯 了,又爬坡了。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 起盹来了。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课件

5、人物类试题答题思路: 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 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 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 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事情E 节
知识点3: 小说考题主 要命题方向
C
知识点6: 小说中的人
物形F 象
知识点1:走近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和具体 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 和社会环境)。
知识点1: 走进小说
A
知识点4: 小说中的环
境D描写
知识点2: 小说的考点
B
知识点5: 小说中的故
事情E 节
知识点3: 小说考题主 要命题方向
C
知识点6: 小说中的人
物形F 象
知识点2:小说的考点
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把握故事情节; (2)揣摩人物形象; (3)注意环境描写; (4)概括主题内容; (5)品味语言特色。
(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 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 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 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 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 季节和环境特点; 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 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 ⑤深化主旨;⑥象征和暗示。
(完整)高考小说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完整)高考小说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高考小说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睢海英一.“人物形象”常见题型(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析小说对人物举行描写的详细办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按照题目要求作答。
语言表达的普通格式:×××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作为……人,他……,表现了他……的性格(思想品质)。
对这种题型,普通可从四个方面揣摩:⑴从故事情节的进展变化中掌握人物性格;⑵从人物之间的冲突矛盾中熟悉人物性格;⑶从描写手法中熟悉人物性格。
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⑷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熟悉人物的典型意义;⑸借助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掌握人物基本特征。
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受、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打算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人物形象分析题表述要点】是一个怎样的人+ 性格、品质特征+ 形象的意义二.“故事情节”常见题型(1)文中写的×××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服务的宗旨,结合情节的普通作用(一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映衬,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是起线索作用),然后按照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语言表达的普通格式:×××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1)全文情节一波三折。
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加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小说情节首尾呼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考点及题型
常见题型:
•1、整体把握小说叙述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
2、对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评价
•3、能对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作出分析;
•4、理解并能表述重要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5、理解标题的作用及内涵。
•6、读懂小说的内涵,理解小说所反映的主题,并能结合主题谈感受;
一.整体感知内容,把握小说的情节脉络
1、相关知识:
情节构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注:情节总是为人物和主题服务的,情节的发展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推动。
2.答题方法:
(1)整体概括:
按照情节的构成,以“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的模式进行概括。
例子:《反贪局长》:请用一句话概括本篇文章的内容(不超过30字)。
(2)局部概括:依据题干,明确区段;(结合提示),先提取、后概括。
例子:《永远的鹤》
14.小说中的鹤唳之声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引发了主人公谭立的一系列行为,请你认真阅读⑤—15段,依次填空,每空4个字。
(4分)
(1)丹顶鹤:互相唱和——惊惶鸣叫——盘旋哀鸣
(2)谭立:孤独守护—焦急搜索——冷静救助—
二.对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评价
1.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描写角度)正面描写: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神态。
侧面描写:从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中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2.答题方法:
(1)分析小说的人物必须与文章的具体内容相结合,通过具体事件中人物描写的语句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
例子:《母亲》:本文中的母亲有什么特点?作者在文末说:“世上有一部书永远写不完,那便是母亲”,面对母亲这部“永远写不完的书”,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勤劳、善良、无私、包容(宽容)。
第二问要结合原文对母亲的具体描写来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小说的人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分析小说人物时,还应注意挖掘人物的深层含义,体会其所代表的社会群体特征。
题例:《故乡》作者塑造闰土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
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的语句可以看作是较特殊的语句,一般分析它的作用是可以从以下四大方面判断:
①本身:交代时间、地点等;交代背景;渲染气氛。
②对人物:烘托人物的心情;衬托人物形象;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结局。
③对中心:突出中心。
④对情节: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照应前文。
注意:不能生搬硬套,不能只摆出这样的几个术语,而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有针对性地具体地进行分析。
答题方法:
自然环境一般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
答题思路:
写出了怎样的景物特点→渲染出怎样的气氛→烘托出人物怎样的心情、情感或精神品质。
题例:《无价的奖赏》分析第⑥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月色清凉如水,冷得让她心寒。
答:环境描写,对月光的描写渲染了清冷的气氛,表现了丢失票据无法找回的“她”内心的沮丧、失望。
四、词句含义及作用
一、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答题方法:联系具体语言环境或上下文体会词句含义。
二、句子或语段的作用:
(1)、内容上:
尾段: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
(2)、在结构上:
(1)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间:
(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
在文章结尾:
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等作用。
题型示例:《歪儿》
概括文章第④段的内容,简要分析这一段内容在文章中的作用。
(3分)
内容:“我”凭借身高腿长在踢罐电报游戏中拿歪儿取乐(欺负歪儿)。
作用:(1)第④段中“我”在游戏中的迅猛威风与歪儿的疲于奔命形成对比,突出了“我”和伙伴们对歪儿的欺负;
(2)为下文写我们对歪儿态度的转变做铺垫。
(3)、表达效果上:
深化主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4)、从写作手法上:
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照应、对比、欲扬先抑。
五、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一、小说标题的含意(双重或多重)
1、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
2、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
3、一语双关,双层含义。
二、标题含意答题思路
1、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
例子:《黑色旅游》:“‘黑色旅游’在文中的具体内涵是指什么?”
答:这个“黑色旅游”实际上比喻一些单位或部门组织的以监狱为“警示教育基地”,让干部们在“听犯人作报告”中得到“警示”。
2、要注意它是否语意双关。
例子:《那一扇门》:“题目的‘门’可以理解为那些门?
答:一指实指的门:少年的家门、老人家的门。
二指虚指的门:少年的心门,人们的信任之门……
三、标题作用答题思路
1、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的作用。
例子:《黄昏渡》:“作者以‘黄昏渡’为题目有何用意?”
答:(1)标题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黄昏”渲染了萧索的氛围。
(3)对于小说主人公老何而言,隐喻他的人生已是“黄昏”,在人生的黄昏幡然醒悟,给人以警醒作用。
2、如果以物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例子:《半张纸》:“小说标题‘半张纸’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分析。
”
答:(1)半张纸是小说贯穿始终的结构线索。
(2)半张纸寄托了主人公对爱妻思念之情。
3、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
例子:《白痴》:“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分析作者为什么以“白痴”作为小说的标题。
”
答:(1)小说以白痴为主人公展开故事情节的。
(2)以“白痴”为题与文中他牙缝里挤出两个字:“白痴”这个细节相呼应。
(3)以白痴的热心奉献、行为文明、情感丰富,跟正常人的情感冷漠、爱心丧失、无视文明的现象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
六.理解小说主题
答题方法:
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答案格式:
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
答案由三部分组成:
A、先简要概括文章内容
①文章通过……的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
B、再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
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