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复习总结

合集下载

模电知识点总结

模电知识点总结

模电知识点总结1. 电路基本原理电路是电子技术的基础,它是由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组成的。

在模拟电子技术中,我们经常需要分析和设计各种电路。

因此,了解电路基本原理是学习模拟电子技术的第一步。

电路分析包括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节点电压法和网孔电流法等。

这些原理是分析电路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电路中各个元件之间的关系。

2. 放大器放大器是模拟电子技术中的重要部分,它的作用是放大电压或电流信号。

放大器包括各种类型,例如运放放大器、电子管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等。

学习放大器的原理和特性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各种类型的放大器电路。

在实际应用中,放大器经常用于音频放大、信号处理和通信系统等领域。

3. 滤波器滤波器是模拟电子技术中的重要部分,它的作用是通过滤波器电路来处理信号中的不同频率成分。

常见的滤波器包括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等。

了解滤波器的原理和特性可以帮助我们设计滤波器电路以及实现信号处理和分析等功能。

4. 模拟信号处理电路模拟信号处理电路是模拟电子技术的核心内容,它包括各种模拟信号处理和传输电路。

常见的模拟信号处理电路包括模拟加减法器、积分器、微分器、比较器和信号发生器等。

了解这些电路的原理和特性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各种模拟信号处理系统和仪器。

5. 模拟数字转换模拟数字转换(ADC和DAC)是模拟电子技术中的重要部分,它的作用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或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了解ADC和DAC的原理和特性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各种模拟数字转换电路以及实现数字信号处理和传输等功能。

总之,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通信、音频、视频和医疗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学习模拟电子技术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能,为未来的工作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希望以上总结的知识点能对学习模拟电子技术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模拟电路期末重点总结

模拟电路期末重点总结

模拟电路期末重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 信号与信号描述的方式2. 模拟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3. 模拟电路中的基本元件:电阻、电容和电感4. 基本电路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5. 模拟电路的常见信号源:直流电源、交流电源、信号发生器等二、放大器及其应用1. 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2. 放大器的频率响应:通频带、增益带宽积、截止频率3. 常见放大器电路:共基极放大器、共射极放大器、共集电极放大器4. 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及其衡量方法5. 放大器的稳定性分析与补偿方法6. 放大器的应用:功率放大、差分放大器、运算放大器等三、滤波器1. 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2. 滤波器的频率响应:通频带、截止频率、衰减特性、相位特性3. 一阶滤波器: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带阻滤波器4. 二阶及以上滤波器:巴特沃斯滤波器、切比雪夫滤波器、椭圆滤波器5. 滤波器的设计:选择频率响应、元件参数计算、频率响应曲线绘制等四、反馈与稳定性1. 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反馈电路的基本特性:增益、输入阻抗、输出阻抗3. 反馈网络的分析方法:开环增益、闭环增益、反馈系数、传输函数4. 反馈对电路性能的影响:增益稳定、频率稳定、阻抗稳定5. 反馈的设计与应用:选择反馈类型、计算反馈网络参数、稳定性分析等五、振荡器与信号发生器1. 振荡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反馈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和条件3. 原型振荡器电路:震荡频率计算、电路稳定性分析4. 信号发生器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电路:正弦波发生器、方波发生器、脉冲发生器等5. 信号发生器的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六、功率放大器与运算放大器1. 功率放大器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2. A类、B类、AB类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3. 放大器的功率分配:效率和最大功率输出4. 运算放大器的基本概念和特性5. 运算放大器的基础电路:反相放大器、非反相放大器、加法器等6. 运算放大器的应用:积分器、微分器、比较器、滤波器等七、混频器与调制解调器1. 混频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2. 混频器的输入输出特性:转移函数、幅频特性、相频特性3. 调制解调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AM调制解调、FM调制解调、PM调制解调4. 调制解调器的电路实现:调幅电路、调频电路、解调电路等八、特殊用途电路1. 比较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 电压源的设计与应用3. 倍压电路和反相器:电压倍增电路、反相放大电路等4. 电流源和电流镜电路:恒流源、恒流电桥等5. 电流传感器的电路设计和应用在模拟电路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组成部分,了解模拟电路中的基本元件和基本电路定律。

模电考前知识点总结

模电考前知识点总结

模电考前知识点总结模拟电子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模拟电路的设计和分析、模拟信号的处理和传输、模拟电子系统的设计和调试等。

在模拟电子技术中,最基本的理论是基于几种基本电路元件,如二极管、三极管等,建立各种电路方程模型,进而解决各种电子电路问题。

在学习模拟电子技术的过程中,有一些知识点是必须要掌握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模拟电子技术知识点总结:一、基本电路分析方法1. 谈论母线电力超过220伏特进行电压升降的原理和方法。

2. 需要了解R-L,R-C 串并联电路的等效变换原理及实际应用。

3. 掌握电容电压跟踪积分电路和非积分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参数设计方法。

4. 对于理想电感,理解它在激励下的等效原理。

5. 了解关于画感性理想电感变压器、绕组波音特性原理。

以上是一些基本电路分析方法的知识点总结。

在模拟电子技术中,学生需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熟练掌握这些方法,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模拟电子技术。

二、线性集成电路线性集成电路是模拟电子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主要包括放大器、滤波器、示波器、振荡器、计算和计算机等。

掌握了线性集成电路基本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可以更好地应用模拟电子技术。

1. 熟悉主要的线性集成电路,了解其特性和使用方法。

2. 了解基于 MOS 器件的模拟 IC 结构、工作原理和指标。

会设计基于 MOS 器件的模拟集成电路电路图。

以上是一些线性集成电路方面的知识点总结。

掌握了这些知识之后,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模拟电子技术,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电路问题。

三、信号处理技术在模拟电子技术中,信号处理技术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掌握了信号处理技术相关知识后,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模拟电子技术。

1. 掌握基本信号的表示方法, 变换,系统特性的描述(零-极点,频域与时域的转换)2. 会进行系统励波,知道辨别各种非线性工作特性3. 了解控制工程与信号处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4. 实现对系统行为与性能的评估、设计,调节;5. 了解基于 DSP 的数字控制技术,了解模拟电子技术的近期发展,结合数字技术提出新的功能要求。

模电笔记知识点总结

模电笔记知识点总结

模电笔记知识点总结一、模拟信号处理1.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模拟信号是指信号的数值是连续变化的,可以用连续的数学函数表示。

数字信号是指信号的数值是离散的,需要经过模数转换才能表示成数值输出。

模拟信号处理的目的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或者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2. 采样与保持采样是指将连续的模拟信号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取样,得到一系列的离散数值。

保持是指在采样之后,保持所获得的信号值,直到下一次采样。

3. 模拟信号重构模拟信号重构是指将数字信号重新转换为模拟信号。

通常通过数字到模拟转换器(DAC)来实现。

4. 模拟信号滤波模拟信号滤波是指对模拟信号进行频率特性的调整,滤除不需要的频率成分,以及放大需要的频率成分。

常见的滤波器包括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

5. 模拟信号调制模拟信号调制是指将模拟信号转换为相应的调制信号,以便在传输和处理中更容易应用。

常见的模拟信号调制方式包括调幅调制(AM)、调频调制(FM)和调相调制(PM)。

二、放大器设计1. 放大器的基本原理放大器是一种电路,它可以放大输入信号的幅度,并输出相应的放大信号。

放大器的核心原理是利用晶体管或运算放大器等电子器件的非线性特性,实现信号的增益。

放大器的设计目标通常包括增益、带宽、输入/输出阻抗、噪声等方面的考虑。

2. 放大器的分类放大器可以根据其工作方式、频率响应等特性进行分类。

比较常见的放大器包括运算放大器、差分放大器、共模抑制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等。

3. 放大器的频率特性放大器的频率特性是指放大器对不同频率信号的响应。

常见的频率特性包括通频带、截止频率、增益带宽积等。

4. 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非线性失真是指放大器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导致输出信号不完全等于输入信号。

常见的非线性失真包括谐波失真、交调失真等。

5. 放大器的稳定性放大器的稳定性是指当放大器输出端负载发生变化时,放大器是否能够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

模电必考知识点总结

模电必考知识点总结

模电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基本电路理论1. 电路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路中的功率计算等基本电路定律是模拟电子技术学习的基础,了解和掌握这些定律对于学习模拟电子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2. 电路分析了解如何对电路进行简化、等效电路的转换、戴维南定理和诺依曼定理等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

3. 电路稳定性掌握电路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包括如何对直流放大电路和交流放大电路进行稳定性分析。

4. 传输线理论了解传输线的基本特性,包括传输线的阻抗、反射系数、传输线的匹配等知识。

二、放大电路1. 二极管放大电路了解二极管的基本特性和放大电路的设计原理,包括共射放大电路、共集放大电路和共基放大电路等基本的二极管放大电路。

2. 晶体管放大电路了解晶体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包括共射放大电路、共集放大电路和共基放大电路等基本的晶体管放大电路。

3.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了解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包括截止频率、增益带宽积等相关知识。

4. 反馈电路掌握反馈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了解正反馈和负反馈电路的特点和应用。

三、运算放大电路1. 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特性了解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特性,包括输入输出阻抗、放大倍数、共模抑制比等相关知识。

2. 运算放大器的电路应用了解运算放大器在反馈电路、比较电路、滤波电路、振荡电路等方面的应用,掌握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方法。

四、滤波器电路1. RC滤波器和RL滤波器了解RC滤波器和RL滤波器的基本原理、特性和应用,包括一阶和二阶滤波器的设计和性能分析。

2. 增益电路和阻抗转换电路掌握增益电路和阻抗转换电路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了解它们在滤波电路中的应用。

3. 模拟滤波器设计了解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陷波)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和特性,掌握模拟滤波器的设计技巧。

五、功率放大电路1. BJT功率放大电路了解晶体管功率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包括类A、类B、类AB和类C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和应用。

模电 知识点总结

模电 知识点总结

模电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 电路元件: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元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

其中,电阻用于限制电流,电容用于储存电荷,电感用于储存能量,二极管用于整流、开关等,晶体管用于放大、开关等。

2. 信号:在模拟电子技术中,信号是指随时间或空间变化的电压或电流。

常见的信号形式有直流信号、交流信号、脉冲信号等。

3. 放大器:放大器是模拟电子技术中的重要元件,用于放大输入信号的幅度。

常见的放大器有运放放大器、晶体管放大器等。

4. 滤波器:滤波器是用于选择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常用于滤除噪声、提取特定频率成分等。

5. 调制解调:调制是将基带信号调制到载波上,解调是将载波信号解调还原为基带信号。

调制解调技术是模拟电子技术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二、基本电路1. 电阻电路:电阻是最基本的电路元件之一,常用于限制电流、调节电压和波形、分压等。

常见的电阻电路包括电压分压电路、电流分压电路、电阻网络等。

2. 电容电路:电容是能存储电荷的元件,常用于滤波、积分、微分等。

常见的电容电路包括RC电路、LC电路、多级滤波器等。

3. 电感电路:电感是储存能量的元件,常用于振荡器、磁耦合放大器等。

常见的电感电路包括RLC电路、振荡电路、滤波器等。

4. 滤波器电路:滤波器是用于选择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的电路,常用于滤除杂散信号、提取特定频率成分等。

常见的滤波器包括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陷波滤波器等。

5. 放大器电路:放大器是用于放大电压、电流信号的电路,常用于信号调理、传感器信号放大、运算放大器电路等。

常见的放大器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电路、放大器电路、多级放大器电路等。

6. 混频器电路:混频器是用于将两路信号进行混频得到中频信号的电路,常用于调频收音机、超外差接收机等。

常见的混频器电路包括倍频器电路、调频接收机电路、超外差接收机电路等。

7. 调制解调电路:调制解调电路是用于调制解调信号的电路,常用于调制解调的通信系统、调幅收音机、调频收音机等。

电路模电知识点总结

电路模电知识点总结

电路模电知识点总结电路模电是电子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子工程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知识。

电路模电涵盖了很多内容,包括基本电路理论、电子元件的特性、电路分析方法、模拟信号处理、数字信号处理等等。

本文将就电路模电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供学习和参考。

一、基本电路理论1. 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基本概念电压是电流的推动力,是电子在电路中的运动状态。

电流是电子通过导体的数量,是电路中的载流子的运动情况。

电阻是电路中阻碍电流通过的物理量,是影响电路工作性能的重要因素。

2. 电路基本定律基尔霍夫定律:节点定律和回路定律,用于分析复杂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关系。

欧姆定律:描述了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基本关系。

功率定律:描述了电路中功率的计算方法,包括有源元件和无源元件的功率计算。

3. 电路分析方法电路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节点分析法、回路分析法、戴维南定理和超定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这些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电路,能够有效地进行电路参数求解和性能分析。

二、电子元件的特性1. 二极管二极管是最基本的电子元件之一,具有整流、放大、开关和稳压等功能。

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特性和反向截止特性是其重要特点,能够用于各种电路中。

2. 晶体三极管晶体三极管是一种重要的电子管,具有放大、开关和整流等功能。

其放大系数、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是其重要特性,直接影响了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3. 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是目前电子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包括模拟集成电路和数字集成电路。

模拟集成电路主要包括运算放大器、比较器、滤波器、振荡器等,数字集成电路主要包括逻辑门、触发器、计数器和寄存器等。

三、模拟信号处理1. 信号的采集和重构模拟信号处理中,需要对真实世界的信号进行采集和处理,其中包括采样、量化和编码等过程,最终通过数字信号处理进行重构。

2. 运算放大器的应用运算放大器是模拟电路中的重要元件,常用于放大、滤波、积分和微分等功能。

根据其特性,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电路,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模电知识点复习总结

模电知识点复习总结

模电知识点复习总结模拟电子技术(模电)是电子工程中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电路中的电压、电流以及能量的传输和转换。

下面是我对模电知识点的复习总结:一.基础知识1.电路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压分压定律、电流分流定律、功率定律。

2.信号描述与频域分析:时间域与频域的关系。

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变换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3.理想放大器:增益、输入/输出电阻、输入/输出阻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放大器基本电路:共射、共集、共基放大器的特点、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二.放大器设计1.放大器的参数:增益、输入/输出电阻、输入/输出阻抗。

2.放大器的稳定性:稳态稳定性和瞬态稳定性。

3.放大器的频率响应:截止频率、增益带宽积、输入/输出阻抗对频率的影响。

4.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交趾略失真、交调失真、互调失真等。

5.放大电路的优化设计:负反馈、输入/输出阻抗匹配、增益平衡等。

三.运算放大器1.运算放大器的基本性质:增益、输入阻抗、输出阻抗、共模抑制比。

2.电压放大器:非反转放大器、反转放大器、仪表放大器、差分放大器。

3.运算放大器的应用电路:比较器、积分器、微分器、换相器、限幅器等。

4.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输入失真、输出失真、交调失真等。

四.双向可调电源1.双向可调电源的基本原理: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和控制信号之间的关系。

2.双向可调电源的电路结构:移相电路、比较器、反相放大器、输出级等。

3.双向可调电源的控制方式:串行控制和并行控制。

五.滤波器设计1.常见滤波器类型: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滤波器。

2.滤波器的频率响应特性:通频带、截止频率、衰减量。

3.滤波器的传输函数:频率选择特性、阶数选择。

4.滤波器的实现方法:RC、RL、LC和电子管等。

六.可控器件1.二极管:理想二极管模型、二极管的非理想特性、二极管的应用。

2.可控硅:双向可控硅、单向可控硅、可控硅的触发电路和应用。

3.功率晶体管:NPN、PNP型功率晶体管的特性参数、功率放大电路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零点漂移零点漂移可描述为:输入电压为零,输出电压偏离零值的变化。

它又被简称为:零漂零点漂移是怎样形成的:运算放大器均是采用直接耦合的方式,我们知道直接耦合式放大电路的各级的Q点是相互影响的,由于各级的放大作用,第一级的微弱变化,会使输出级产生很大的变化。

当输入短路时(由于一些原因使输入级的Q点发生微弱变化象:温度),输出将随时间缓慢变化,这样就形成了零点漂移。

产生零漂的原因是:晶体三极管的参数受温度的影响。

解决零漂最有效的措施是:采用差动电路。

BJT放大电路的零点漂移和差分放大器2011-08-10 17:55:57| 分类:微电子电路| 标签:晶体管差分放大器|字号大中小订阅Xie Meng-xian. (电子科大,成都市)在电路应用中,双极型晶体管的温度稳定性系数,主要是用来表征晶体管直流偏置电路所决定的工作点的温度稳定性。

而在晶体管的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还会出现的一种重要的不稳定现象——零点漂移。

零点漂移是指当放大器的输入电压为零(输入端短路)时,而在输出端有无规律的、变化缓慢的电压产生的现象,这是晶体管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存在的一个特殊问题。

零点漂移不仅与偏置电路有关,而且也与其他许多因素有关。

(1)产生零点漂移的原因:引起晶体管出现零点漂移的原因很多,例如:温度的变化对晶体管参数的影响,电源电压的波动,元器件参数变值,环境温度变化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温度的变化,因为晶体管是温度的敏感器件,它的参数(VBE、β、ICBO)都将会随温度而发生变化,最终导致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产生偏移。

在诸多因素中,不仅温度的影响最大,而且最难控制的也是温度的变化。

故有时也把零点漂移简称为温度漂移。

如果晶体管的电压放大倍数为K,输入电压的漂移为ΔVpi,则由于温度的变化(ΔT)而使得输出电压的漂移ΔVpo可近似地表示为式中的ΔT=T-To是温度的变化,To为室温(25℃),T为任意温度;dVBE/dT 为发射结电压随温度的变化率(一般为-2 mV/℃~-2.5mV/℃);ICBO为室温下的集电结反向饱和电流;C为常数(一般为0.5%/℃~1.0%/℃);k为ICBO 的温度系数(Ge晶体管的k≈0.08/℃,Si晶体管的k≈0.12/℃)。

在多级放大器中,直接耦合式放大电路的各级的工作点是相互影响的,由于各级的放大作用,第一级的微弱变化,会使输出级产生很大的变化;因此,第l 级的零点漂移影响最大,级数越多、放大倍数越大,则零点漂移也越严重。

可见,减小零点漂移的关键是改善放大电路第1级的性能。

在零点漂移现象严重的情况下,往往会使有效信号被“淹没”,则这时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就不能正常工作。

因此,必须要采取措施来抑制零点漂移。

(2)抑制零点漂移的措施:(a) 选用高质量的硅管。

因为硅管的ICBO要比锗管的小好几个数量级,因此目前高质量的直流放大电路几乎都采用硅管。

另外,晶体管的制造工艺也很重要,即使是同一种类型的晶体管,如工艺不够严格,半导体表面不干净,将会使漂移程度增加。

所以必须严格挑选合格的半导体器件。

(b) 在电路中引入直流负反馈,稳定静态工作点。

(c) 采用温度补偿的方法,即利用热敏元件来抵消晶体管特性的变化。

补偿是指用另外一个元器件的漂移来抵消放大电路的漂移,如果参数配合得当,就能把漂移抑制在较低的限度之内。

在分立元件组成的电路中,常用二极管补偿方式来稳定静态工作点。

此方法简单实用,但效果不尽理想,适用于对温漂要求不高的电路。

(d)采用调制手段,调制是指将直流变化量转换为其他形式的变化量(如正弦波幅度的变化),并通过漂移很小的阻容耦合电路放大,再设法将放大了的信号还原为直流成份的变化。

这种方式电路结构复杂、成本高、频率特性差。

实现这种方法成本投入较高。

(e) 采用差动放大电路。

这是根据温度补偿的方法,利用两个特性都相同的晶体管来进行补偿,即可很好地抑制零点漂移。

在集成电路芯片内部,应用最广的单元电路就是基于参数补偿原理而构成的差动式放大电路。

在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抑制零点漂移最有效地方法是采用差动式放大电路。

(3)差动放大电路:差动放大电路又叫差分放大器,如图1所示;其中的图(a)是基本形式的差动放大电路,图(b)是电流负反馈形式的差动放大电路。

差动放大电路不仅能有效地放大直流信号,而且还能有效地减小由于电源波动和晶体管随温度变化而引起的零点漂移,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大量地应用于集成运放电路,常常被用作多级放大器的前置级。

对于图1(a)的基本差动式放大器,图中T1、T2是两个特性相同的晶体管(β1=β2=β),电路的接法对称、参数也对称(即基极和集电极上的电阻分别相等)。

该放大电路有两个输入端和两个输出端。

因左右两个放大电路完全对称,故在没有信号情况下输出也为0,即输入信号为0时,输出电压Vo=0,即表明差分放大器具有零输入时零输出的特;当温度变化时,左右两个管子的输出电压都要发生变动,也由于晶体管和电路的对称性,则两管的输出变化量(即每个晶体管的零点漂移)相同,就使得两个晶体管的零点漂移管在输出端相互抵消,从而导致总的输出电压Vo=O。

可见,差动放大电路能够有效地抑制零点漂移。

但是,由于性能完全一致的晶体管并不存在,因此完全对称的理想差动放大电路也就不可能实现;所以单靠提高电路的对称性来抑制零点漂移的效果是有限的。

特别是,当采用单端输出(即输出电压从一个管的集电极与“地”之间取出)时,零点漂移就根本无法抑制。

实际上,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基本差动电路中的每个晶体管的集电极电位的漂移并末受到抑制的缘故。

为此,常常采用的差动放大电路是图1(b)的典型电路;在这种典型差动放大电路中,主要是增加了一个发射极的公共电阻RE和一个负电源(-VCC)。

调零电位器RP可以看成是RE的一部分。

由于发射极电阻RE的电流负反馈作用,就稳定了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使得晶体管的集电极电位基本不变,从而限制了每个晶体管的零点漂移范围,这就进一步减小了差分电路的零点漂移。

所以带有发射极电阻RE的典型差动放大电路具有很小的零点漂移。

这种典型差动放大电路即使是采用单端输出,其零点漂移也能得到有效地抑制。

差分电路放大的是差模信号(相位相反的信号),而零点漂移属于共模信号(相位相同的信号)。

则可以说晶体管发射极电阻RE能够抑制共模信号,而对差模信号不起抑制作用。

显然,若RE的阻值取得大一些,则电流负反馈作用就强一些,因而抑制每个晶体管零点漂移的作用也就显著一些,电路的稳定性也就更好一些。

但是RE对差模信号将起着负反馈的作用,会影响到晶体管的增益,因此RE的阻值也不宜过大,一般调零电位器RP的值可取在几十W~几百W 之间。

总之,差动放大电路既可利用晶体管和电路的对称性、采用双端输出的方式来抑制零点漂移;也可以利用发射极公共电阻RE的电流负反馈作用来稳定静态工作点,并从而抑制每个晶体管的零点漂移,这时即使采用单端输出也可以获得很小的零点漂移。

差动放大电路这种抑制零点漂移的能力,也就是对共模输入信号的放大作用进行抑制的能力。

差分放大器能够放大差模信号和抑制共模信号的能力,通常采用所谓共模抑制比(C.M.R)这个参数来表征:C.M.R=[差模输入信号的放大倍数]/[共模输入信号的放大倍数]。

增大RE,选用高β及其高对称的晶体管,提高电路参数对称性,以及减小基极回路的电阻,都可以提高差分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

(a)基本差分电路(b)典型差分电路(4)四种主要的差动放大电路:在图1(b)典型差动放大电路的基础上,根据应用的要求,按照输入、输出的端头情况(是单端还是双端),可以有四种主要的差动放大电路(见图2):(a)双端输入、双端输出差动电路;(b)单端输入、单端输出差动电路;(c)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差动电路;(d)单端输入、双端输出差动电路。

(a)(b)(c)(d)偏置电路晶体管构成的放大器要做到不失真地将信号电压放大,就必须保证晶体管的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即应该设置它的工作点。

所谓工作点就是通过外部电路的设置使晶体管的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处于所要求的电位(可根据计算获得)。

这些外部电路就称为偏置电路三极管放大电路中,不加偏置电路的话,信号只有一个半周在基极中产生电流,而且这个半周的一部分会小于三极管的阀值电压,因此三极管只能放大这个信号的不足一个半周。

要想放大整个信号周期,需要增加偏置电路。

基本的偏置电路由上偏置电阻和下偏置电阻组成。

在共发射极电路中,上偏置电路接在三极管基极与电源之间,下偏置电阻接在基极与地之间,上偏置电阻的作用是提高三极管的工作点,下偏置电阻的作用是使三极管的工作点更加稳定。

下偏置电阻两端有并联小电容的情况,但这个电容与偏置无关,起滤除杂波的作用,是旁路电容。

三极管的偏置有三种形式,加有上偏置电阻的叫正偏,不加偏置电路的称为零偏,不加偏置电路并且加上发射极电阻的,称为反偏。

音频信号放大需要正偏以降低失真度,高频信号放大常采用零偏或反偏以提高工作效率。

可以简单地概括成一个定义:由上偏置电阻和下偏置电阻等构成的电路称为偏置电路限幅电路二极管限幅器、二极管是串在输入、输出之间,故称它为串联限幅电路。

将二极管和负载并联,则组成并联限幅器利用三极管的截止和饱和特性也可构成限幅电路耦合方式:阻容耦合;直接耦合;变压器耦合;光电耦合。

复合管的电流放大系数β≈β1β 2缺点及解决办法穿透电流增大ICEO=ICEO2+ β2ICEO1解决办法:ICEO1经R分流一部分,r为负反馈电阻,提高工作的稳定性晶体管的类型由复合管中的第一支管子决定(b极)二极管限幅器原理二极管限幅器原理限幅器即将削去了一部分振幅波形的输入信号传到输出端的电路,因而也称削波器。

电路功能有上限幅(削去波形上部一部分)、下限幅(削去波形下部一部分)、双向限幅(同时削去波形上下各一部分),限幅器电阻R应满足条件RD《R〈RR,RD、RR分别为二极管正向导通电阻和反向截止电阻。

上限幅电平用EH表示,下限电平用EL表示。

1、串联限幅器开关器件位于限幅器的串联臂构成串联限幅器。

图5.4-79A为上限幅器及波形图,图中V经R1和R2分压取得限幅电平EH,则限幅器电阻R=R1//R2。

图5.4-79B为串联下限幅器及波形图。

2、并联限幅器开关器件位于限幅器的并联臂构成并联限幅器。

图5.4-80A为上限幅,图B为下限幅波形同5.4-79,图中电压源可用稳压管或其他低内阻电压源。

3、双赂限幅器同时具有上下限幅功能的电路为双向限幅器,波形如5.4-81所示,输入信号高于EH和低于EL的波形被削去,介于EH和EL之间的信号传到输出端。

图5.4-82A为串联双向限幅器,其中EH=V2R4/(R2+R4);E1=V1R2/(R1+R2);EL=E1+(EH-E1)(R1//R2)/[(R1//R2)+(R3//R4)];V1﹤0;V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