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合集下载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北海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钦州
防城 港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①运输量大 (1)与铁路和公路运输相比,海运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
②运输价格(成本)低。 _
(2)关于三城市2000~2004年的三次产业产值变化,下列叙
A 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__(单选题,填选项字母)。
3.对策 (1)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 产业升级。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构建以 香港 、广州、
深圳 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加强 规划 与管理。
1.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
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图
所示:
2.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1)第一阶段:
(2)第二阶段:
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
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
进工业化。
中国不同区域城市化的主要模式 城市化模式 珠江三角洲 模式 城市化的 具体过程 在外资的推动下工业化与 城市化不断发展 大城市经济向外扩散,促 苏南模式 工业化 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推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1.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① 第二 产业所占比重下降, 第三 产业所占比重上升; ② 劳动力和资源 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下降, 技术、知识 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上升。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2.有利的地理条件
(1)良好的区位: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 港澳 ,靠近东南亚。

第二节 区域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三角地区为例)(教师)

第二节    区域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三角地区为例)(教师)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三角地区为例)一、【考纲导航】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3、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二、【知识梳理】(一)、城市化与工业化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1.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3.良好的区位条件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四)、问题与对策1.问题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⑴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于劣势;由于受________阻隔,国内腹地范围较小,影响产业升级.⑵城市建设相对落后:⑶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珠江三角洲的区域生态问题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策⑴产业结构调整⑵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⑶加强规划与管理三、【典型例题】【例题1】读图8,回答问题:(共10分)(1)该区正以、、为核心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可用)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可用)

第一阶段 问题 优势 主导产业
工业总产值 增长速度
第二阶段
原因
成果
早期外资工厂生产的一般模式
第一阶段 时间 1979~1990年 1原有工业基础薄弱 2矿产资源贫乏 问题
3劳动力资源丰富 4政策优势 优势 5侨乡优势 5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轮 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主导 6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生活消费品加工工 产业 厂等 7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 特点
第二阶段 1990年以后 时间 Ⅰ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扩大 原因 Ⅱ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高 该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18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 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 成果 分布的景观19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两方面综合的结果,20使珠江三角洲 地区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成为我 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一、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概述
阅读理解: 三个问题:两个关系一个推进
一是工业化、城市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是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三是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般做法?
一、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概述
1.城市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 关系
路。
图示法记忆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条件
例1 关于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70~80年代产业结构调 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上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 B.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 断上升 C.在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 断上升 D.在工业内部,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 下降
三、问题与对策 1、问题 2、对策
对策 内容 实施原因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学课件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学课件

原因: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外商出于风险考虑, 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 对较低。
思考:这一时期改革开放对珠三角推进工业 化产生怎样的影响?
影响:①带来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吸引各方面人 才和农民工,保证该区工业化发展对劳动力的需 求。②在国内生活消费品处于紧缺时期,该区依 靠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促使一些工厂迅速成长为 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是中国目前历 史最长、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 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每年春秋两 季在广州各举办一届。
中国第一侨乡—江门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
2、区位条件
④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著名的侨乡。改革开放以后, 广大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利用他们在海外的各方面 关系,通过投资、引商、引资,推动了珠江三角 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我国两个著名的侨乡:广东省和福建省)
某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思路 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自然条件(土地、 水源、原料、能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 通、劳动力、科技、政策、农业基础、工业基础 、社会协作条件、个人偏好、环境因素等)方面 进行分析。 注:①在分析某地工业发展条件时,不需要把 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特色,前面提供 的只是分析角度;②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 条件两个大的方面去分析。
思考: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变化对我国珠三角经 济发展有何影响? 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要在 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而珠三角人口、城 市密集,廉价劳动力丰富,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迅 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提供了契机。
发达国家随着经济增长,劳动力及房地产 成本不断上升,这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 国家之间会形成巨大的成本落差,为降低 成本,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产 业转移,具有充足,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 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 的地。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教学设计
肇庆 惠州
珠海
教学过程
聆听经典
思考: “在中国的南海边 画了一个圈”是指 的哪里?
“崛起座座城”在 地理学中是指什么 过程? 为什么会迅速“崛 起座座城”?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 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国际背景
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条件。
国内背景:对外开放的政策
自身条件
国际背景: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①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②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发达国家和地 区有大量的技 术水平较低的 工业企业需向 外转移。
自身条件:
自然条件优越 位置优越:毗邻港澳,临近东南亚,为劳 动密集型产业移入提供可能 接近市场 可以发展出口为 良好的区位条件: 交通便利:特别是海运 主的外向型工业 劳动力丰富而廉价 地价低廉 发达国家产业转 移的理想之地
珠三角的成就:聚起座座金山,崛起座座城 • 80年代之前: 基础薄弱 • 现在: 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 北重


中间综
南轻
辽中南工业基地 京津唐工业基地 沪宁杭工业基地 珠三角工业基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深圳东门
深圳湾
二、珠三角发展条件分析: 疑问:
为什么老人画的圈是在南海边(珠三角),而不是 东海边(长三角),或是渤海边(京津唐)?
知识迁移:运用本节课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从发展条件、 取得成果、存在问题、解决措施等方面分析长江三角洲 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第2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第2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第2节 区域工业化与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一.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1.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区域工业化与 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 城市化相互促进 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 1.比重不断上升 (2)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不断 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不断上升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国内背景) 位于我国 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 南部沿海 3.良好的 澳贸易渠道,出口商品,参与国际 区位条件 毗邻港澳 分工 靠近东南亚 4.全国最大的侨乡: 华侨、和港澳台同胞通过投资、引商、 引资,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 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阶段
必须进 行产业 升级 产业升 级机遇
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 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 2.工业化加快 镇,城镇数量猛增 高,成为我国城市分 了城市化进程 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四.问题与对策 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限制,对外 1.问题产 资的吸引力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不足 生的原因 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2.问题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产业结构调整
3.调整和 治理措施 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加强规划与管理
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1)第一阶段 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1979-1990年)工业化进程 吸引的外资额增长较慢 较慢的原因 劳动密集型产业附加值相对 较低,工业增加值增长较慢 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 (2)第二阶段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 (1990年以后) 高新技术产 劳动力成本优势逐 业成为主导 渐丧失 产业的原因 世界经济全球化、 信息化蓬勃发展 发达国家与地区新 一轮产业结构调整

教育部参赛_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_胡继兰

教育部参赛_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_胡继兰

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地理科组胡继兰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高二学生2.学科:地理3.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这节内容主要是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介绍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我们佛山正是珠三角的中心地区,所以教材中涉及的内容学生比较熟悉,并且有很高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佛山的案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目标: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2.分析促进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找出其中的关键因素。

3.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的特点,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动力和发展规律。

教学重点:1.促进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因素2.结合本地案例具体分析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特点教学难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动力和发展规律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过程】【导入】课前播放MTV《春天的故事》/v_show/id_XMTkwNzA yNTU2.html这首歌讲述的是哪个城市的故事?深圳投影深圳东门和华强北的图片【百度图片】/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6%B7%B1%E5%9 C%B3%E4%B8%9C%E9%97%A8%E5%9B%BE%E7%89%87&ie=utf-8&in=2683&cl=2&lm=-1&st=&pn=0&rn=1&di=271181547650&ln=1998&fr=ala1&fm=ala1&fmq=1357109168959_R& 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3&-1&di197088591901& objURLhttp%3A%2F%%2FPic%2F2011-5%2F2011516158326414.jpg&fromUR Lippr_z2C%24qAzdH3FAzdH3F3q_z%26e3Btr5o_z%26e3BvgAzdH3Fft2ipAzdH3Frtv1jpwtsA zdH3F8daalAzdH3F89cml&W1280&H853&T7868&S210&TPjpg/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cl=2&cm=1&sc=0&lm =-1&fr=ala2&pn=0&rn=1&di=34425114250&ln=2000&word=%BB%AA%C7%BF%B1%B1% CD%BC%C6%AC#pn8&-1&di1861442050&objURLhttp%3A%2F%%2F201 20206%2F9183378_140314351000_2.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 3Bgtrtv_z%26e3Bv54AzdH3Ffi5oAzdH3F8AzdH3FnbAzdH3Fcm0m9cbhmvj8ckud_z%26e3Bip 4s&W1024&H683&T7954&S198&TPjpg今天的繁华商业街东门和华强北在改革开放之初都还是农村地区。

2013高考第一轮复习第40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2013高考第一轮复习第40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4)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 提出建议。(6分) 发展循环经济
注意减少对海洋、大气 造成的污染;制定措施 保护沿海湿地资源;在 资源(水资源)的利用 上注意提高效率,节约 资源。(6分)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
何为工业化? 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活动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
城市化进程 工业化进程
二者关系 协调发展
发达 国家
起步早; 起步早; 进入后工 水平高 业化阶段
起步晚; 起步晚; 发展中 水平低; 处于工业化 国家 畸形发展 中后期阶段
不 相 适 应
比重(%) 90 80 70 60
美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3)根据材料三,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分析“山东半岛蓝 色经济区”产业规划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10分) 规划合理 海洋运输条件优越 临近国内和国际市场
石油、盐类等矿产资源丰富 材料三:2011年4月,国 务院同意把“山东半岛 蓝色经济区”作为全国 海洋经济发展的试点地 区。半岛蓝色经济区规 划建设主要包括精品钢 铁、修造船、石油化工 和海洋装备工程等基地。
对外开放 小商品经营 大城市扩散 资源开发 外资企业建立 个体私营企业
工业化
乡镇企业发展 国有大中型企 业
城市化
问题与对策 问题: (1)产业升级面临困难
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均落后于长三角 南岭阻隔,国内腹地较小
• 人才的数量上,2002年,每万人口科技活动人员数 量,上海109人,江苏40.8人,广东只有20人。人
理环境存在差异:自南向 北,自然带由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转变 为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影响其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是 热量 ;自南向北, 海洋水温逐渐 降低 ; 自南向北,受台风影响次 数逐渐 减少 。(8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 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课标要求]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 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 对策措施。 [具体目标] 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 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进作用: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表 现如下:
城市化标 志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表现
城市数量 增多 城市人口 增多
城市人口 比重提高
问题与对策
思考:珠三角地区迅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 的问题及原因是什么?
问题: 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原因: 1.产业基础比较薄弱。 2.市场腹地有限。 3.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的诸多因素, 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性因素。
3、比较珠三角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 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 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4、分析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并尝试 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化、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 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 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 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 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3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 市化
•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 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以带动相邻区域 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 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 后,得益于优惠政策而迅速推进工业化与 城市化的地区之一。
泛珠三角区域范围示意图
泛珠三角”又叫“9+2”,“泛珠三角”计划 是指沿珠江流域的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海 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9个省(区),加 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在内的11个地区合 作,共谋发展。
四川 贵州 湖南 江西 福建
云南
广西
广东 澳门 香港
海南
读图,找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分析珠江三 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理条件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图4.18 1970—1990年美国的产业结构调整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契机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不断增加,劳动力 和资源密集型 产业所占比重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 业所占比例不断上升。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先机 我国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给予了 许多优惠政策,使珠三角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 资 3良好的区位条件 珠三角地区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5自然条件:热量充足;水源丰富;地形平坦;土 壤肥沃。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 出两个发展阶段。
结合图表和教材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1979-1990年 1990年以后
问题
优势 主导产 业 特点 原因 影响
图4.23
1985年与2002年珠三角地区城市发 展的比较
•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问题1(经济)
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问题 产业升级 面临困境 城市建设 相对落后 生态环境 问题日趋 严重 表现 对策
问题
表现
对策 产业结构调整:以产业基础 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 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 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
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在积 极努力,加强相互分工与合 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 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 市群 加强规划与管理:①各城市 制定了发展规划,加强了交 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 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② 加强外来人口管理
①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 地区的产业基础(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 产业升 发达)、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级面临 ②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也由原来追求降 困境 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③珠江三 角洲地区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的腹地 范围较小 ①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② 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之间缺少分 城市建 工合作,城市竞争力下降;③对外来人 设相对 口管理跟不上,引发了居住、交通、教 落后 育和治安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城中村” 的现象普遍 生态环 境问题 日趋严 重 ①大气污染日益加剧,珠江三角洲地区 已经成为全国酸雨中心之一;②水污染 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③噪 声扰民,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④耕 地锐减,土壤肥力下降;⑤森林面积减 少,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