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结构的优化设计

合集下载

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优化设计分析探讨

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优化设计分析探讨

结果与讨论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优化过程中未考虑施工因素和环 境因素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这将在后续研究中加以考虑。
结论
结论
本研究对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的优化设计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较为显著 的成果。通过优化剪力墙的布置和尺寸,以及采用新型的高强度材料,提高了结 构的刚度和稳定性,降低了成本。同时,结合遗传算法实现了对剪力墙结构的多 目标优化设计。然而,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空间,例如 考虑施工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等。
谢谢观看
3、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安全性和功能性的前提下,合理控制结构成本。
三、高层剪力墙住宅结构优化设 计的方法
三、高层剪力墙住宅结构优化设计的方法
1、调整剪力墙厚度:根据建筑高度和地震烈度等因素,合理调整剪力墙的厚 度,提高结构的安全性。
三、高层剪力墙住宅结构优化设计的方法
2、优化剪力墙布置:通过调整剪力墙的位置和方向,使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 分布更加合理。
关键词:剪力墙结构、高层建筑、优化设计、设计规范
剪力墙结构的优化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优化设计应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剪力墙的刚度、承载力和 稳定性等因素,以实现整体结构的最优效果。
关键词:剪力墙结构、高层建筑、优化设计、设计规范
2、抗震性原则: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应具备出色的抗震性能,通过优化设 计降低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提高结构的延性和稳定性。
一、高层剪力墙住宅结构的背景 与发展现状
一、高层剪力墙住宅结构的背景与发展现状
高层剪力墙住宅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类型,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抗侧力性 能。然而,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面临更大挑战。为了满 足建筑功能和审美需求,同时降低结构成本,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剪力墙的材料选择及优化设计

剪力墙的材料选择及优化设计

剪力墙的材料选择及优化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是一种常见的结构组件,用于提供抵抗侧向力(比如地震力)的能力。

在选择剪力墙的材料和优化设计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材料的性能、成本、施工可行性等。

1. 材料选择1.1 钢筋剪力墙中常使用钢筋作为主要加固材料。

选择合适的钢筋材料应考虑以下因素:•强度:选用具有足够抗拉和抗压能力的高强度钢筋,如HRB400等级的螺纹钢筋。

•焊接性能:确保钢筋具有良好的可焊接性,以便在施工中进行连接。

•耐久性:选择具有良好耐久性的钢筋,以面对长期使用的环境。

•规格:根据剪力墙设计需求,选择适当的钢筋规格和数量。

1.2 混凝土混凝土是剪力墙常用的填充材料,其性能对剪力墙的强度和刚度起着重要作用。

在选择混凝土材料时,应考虑以下因素:•强度等级: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如C30、C40等。

•骨料:选择合适的骨料类型和粒径,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抗压强度。

•保水剂:添加保水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减少收缩裂缝的产生。

•抗裂纤维:加入合适的抗裂纤维可以提高混凝土的韧性和抗裂性能。

2. 优化设计剪力墙的优化设计旨在提高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同时降低材料的使用量和成本。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优化设计方法:2.1 剪力墙布置合理的剪力墙布置可以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能力。

在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剪力墙的布置应满足平面布局的要求,避免出现剪力墙之间的明显弱梁、弱柱。

•剪力墙的位置应避免与其他独立承受荷载的结构元素之间发生冲突。

•尽量采用对称布置的剪力墙,以提高整体结构的均匀性和对称性。

2.2 剪力墙尺寸与配筋设计在剪力墙的尺寸与配筋设计中,可以使用一些优化方法来减少材料使用量和提高结构性能:•按照规范要求,确定剪力墙的最小尺寸。

•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方法,优化剪力墙的厚度和高度,以减少材料的使用量。

•根据结构的抗震需求,合理确定剪力墙的配筋率,以满足强度和刚度的要求。

2.3 施工质量控制剪力墙的施工质量对其性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高层剪力墙结构的优化设计探讨

高层剪力墙结构的优化设计探讨

高层剪力墙结构的优化设计探讨1. 剪力墙平面布置的优化:对齐,均匀,分散,对称,周边。

建筑方案的平面布局对结构的经济性有很大的作用,这就要求在方案阶段,建筑设计要多与结构设计人员进行详细沟通。

建筑方案布置避免建筑平面的凹凸不规则,楼板局部不连续,扭转不规则等平面不规则建筑。

建筑平面内部墙体的布置尽量拉通对直,就是上下或左右的墙体最好在一个轴线上。

建筑平面的布局,尽量上下或左右对称,避免大的外挑,避免转角窗。

建筑的楼梯、电梯核心筒体尽量不要在主体平面之外,减少大的偏置。

结合建筑平面,结构剪力墙沿纵横两个方向布置,两个方向剪力墙数量基本一致,使两个方向结构刚度接近。

剪力墙布置一般在建筑平面形状或刚度变化处、楼梯间和电梯间周围,房屋各区段的两端或周边。

剪力墙的布置,拉通对直,避免出现大于8米的长墙,避免短肢墙。

短肢墙的配筋率需要提高,所以为了避免短肢墙,墙体长度要满足8倍墙体厚度以上,例如标准层200mm厚度的剪力墙,一般长度在1.8米以上。

单片剪力墙的长度不宜过大,一般不宜超过8米。

过长墙肢通过增设弱连梁,使墙肢断开,墙肢长度一般取不小于8倍墙厚。

避免一字墙体,尤其外围门窗洞边上剪力墙,尽量做成“L”形(同建筑专业协商确定),并保证墙肢长度尽量不小于3倍墙厚度,这样满足有效翼墙条件。

当实际端部长度太短难以满足3倍墙厚度时候,可以做成端柱,端柱的长宽均不小于2倍墻厚度。

对于剪力墙布置,尽量用“L”代替倒“T”形状布置,节省了转角柱子的配筋。

以计算结果满足高规要求为前提,调整剪力墙使整体刚度均匀(刚心和质心接近),抗扭刚度,侧移刚度合理。

软件的计算结果为导向,位移角满足规范要求即可,满足位移比小于1.2。

周期前两个阵型应该是平动为主,且主阵型方向占80%以上。

其余计算指标满足规范要求。

2.剪力墙竖向布置避免三种竖向不规则:竖向构件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如带转换层建筑),侧向刚度不规则,楼层承载力突变。

这三种竖向不规则也要求结构与建筑专业、业主协商。

建筑剪力墙结构的优化设计

建筑剪力墙结构的优化设计

建筑剪力墙结构的优化设计摘要:高层剪力墙结构设计时应关注设计优化。

本文从剪力墙结构的优化设计出发,分析设计中需注意的几个要点,最终提出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优化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优化设计在高层剪力墙结构设计中,既要发挥它具有足够的抗侧能力等优点,又要改进其工程费用较高的缺点,因此优化设计成了必不可少的手段。

根据工程实践经验,笔者浅析剪力墙结构优化设计方案。

一、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要点1 剪力墙布置剪力墙布置必须均匀合理,使整个建筑物的质心和刚心趋于重合,且x、y 两向的刚重比接近。

在结构布置时应尽量避免仅单向有墙的结构布置形式,以使其具有较好的空间工作性能,并且使两个受力方向的抗侧刚度接近,若无法避免,则剪力墙相应部位应设置暗柱,当梁高大于墙厚的2.5倍时,应计算暗柱配筋,转角处墙肢应尽可能长,因转角处应力容易集中,有条件两个方向均应布置成长墙。

2 剪力墙厚度确定剪力墙墙肢截面比较适宜简单、规则,剪力墙的竖向刚度应均匀,其门窗洞口最好成列布置、上下对齐,形成明确的连梁和墙肢。

避免使墙肢刚度相差悬殊的洞口设置,在抗震结构设计时,一、二、三级抗震等级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最好不要采用错洞墙,二、三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均不宜采用叠合错洞墙。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对剪力墙的截面尺寸做了详细具体的规定。

3 剪力墙配筋对于剪力墙结构来说,剪力墙是面广量大的,合理的控制剪力墙配筋对于结构安全及工程的经济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般要求水平钢筋放在外侧,竖向钢筋放在内侧。

配筋满足计算及规范建议的最小配筋率即可。

一般剪力墙竖向和水平分布筋的配筋率,一、二、三级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20%;钢筋间距不应大于300mm;分布钢筋直径均不应小于8mm。

另外新抗规中规定,竖向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

房屋顶层剪力墙以及长矩形平面房屋的楼梯和电梯间剪力墙、端开间的纵向剪力墙、端山墙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5%,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剪力墙结构的优化设计

剪力墙结构的优化设计

剪力墙结构的优化设计摘要: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是新型建筑设计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针对于此,本文分析了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结构的应用及优化设计。

关键词:建筑结构;剪力墙;应用;优化设计前言在建筑结构中,剪力墙体侧移小、抗侧刚度大、抗震性能良好,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结构的概述1.1剪力墙结构概述因剪力墙在风荷载和抗震方面极具优越性,可将其称为抗风墙或者抗震墙。

城市化背景下,高层建筑数量日益增多,结构设计中,选用部分墙体进行剪力墙设计。

如果剪力墙应用比较多,需要进行简体布置,以有效抵抗水平力。

抗震设计过程中,墙体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超过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一半。

当墙体比较少,墙体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超过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15%一40%。

可参照普通剪力墙结构标准执行相关设计工作,极具灵活性。

如果剪力墙结构中,仅包含个别小墙肢,可按照一般剪力墙结构.对其进行处理。

1.2剪力墙结构样式(1)整体剪力墙。

整体剪力墙中的洞口数量很少,是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关键内容。

具体设计工作中,可对洞口忽略不计。

其在现代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主要用以对建筑工程进行有效支撑。

(2)壁式框架。

联肢墙中,对该样式剪力墙应用比较多,因洞口过大,墙肢刚度不足,而连梁风度比较强。

该背景下,剪力墙的受力与框架结构类似。

但是它与框架结构中的梁柱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别,厚度不足。

可在上框剪结构中,单独设置壁式框架剪力墙,并采用其他部分墙体作为辅助。

该种墙体形式在当前房屋建筑中极具适用性。

(3)联肢墙。

联肢墙上的洞口通常是一排或多排,洞口尺寸很大,连梁是主要的受力承担主体。

作为特殊剪力墙,其由多组连梁共同连接。

而且,相较于连梁,墙肢更具刚度优势。

2建筑结构设计中剪力墙的布置原则(1)剪力墙体宜拉通对直。

房屋建筑在设计过程中时,宜将剪力墙上的门、窗、结构洞口等上下楼层对齐,以明确结构传力途径,增强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剪力墙结构住宅优化设计

剪力墙结构住宅优化设计

剪力墙结构住宅优化设计
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常用的住宅结构设计,在地震中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在设计剪力墙结构住宅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优化设计措施,以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布置剪力墙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剪力墙应尽量布置在建筑的主要荷载方向上,并避免出现集中裂缝或局部破坏。

在剪力墙的布置中,可以考虑将其分布在整个建筑的各个位置,以充分利用其抗震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剪力墙的尺寸和厚度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剪力墙的尺寸和厚度应根据结构的受力情况和地震要求进行合理确定。

一般情况下,较高的剪力墙可以承受更大的地震力,但也要考虑到施工的可行性和成本因素。

我们还可以考虑采用部分预制剪力墙来提高结构的施工效率和质量。

预制剪力墙可以在工厂中生产,然后运输到现场进行安装,大大提高了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预制剪力墙还可以减少现场施工的噪音和粉尘污染,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更小。

我们还可以采用其他一些辅助措施来增强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

可以在剪力墙的墙体周边设置加强筋或加设外包墙,以增加结构的整体刚度和承载能力。

还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或梁柱结构,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剪力墙结构住宅的优化设计可以通过合理布置剪力墙、增加剪力墙的尺寸和厚度、增加剪力墙的钢筋配筋率、采用部分预制剪力墙以及采取其他辅助措施来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这些措施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地震设计标准进行合理确定,并结合实际工程和经济条件进行优化设计。

高层剪力墙住宅结构优化设计

高层剪力墙住宅结构优化设计

高层剪力墙住宅结构优化设计1. 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层住宅建筑已经成为城市居住的主要形式之一。

剪力墙结构作为高层住宅建筑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其设计合理性对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如何对高层剪力墙住宅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其性能和效益。

2. 剪力墙结构特点及优化目标剪力墙结构具有较高的抗侧刚度、良好的抗震性能和较大的使用空间,但其自重较大,材料消耗较多,且墙体较为厚重,影响室内采光和通风。

因此,剪力墙结构的优化应围绕提高结构性能、降低成本、改善室内环境等方面展开。

3. 结构优化设计方法3.1 合理布置剪力墙1.根据建筑平面布局和功能需求,合理划分剪力墙的位置和尺寸,使墙体既能够满足结构受力需求,又能够兼顾室内空间使用。

2.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减小墙体厚度,以降低自重和提高空间利用率。

3.2 采用新型材料及构件1.采用高强度钢材、高性能混凝土等新型材料,以提高剪力墙的承载能力和降低自重。

2.引入钢框架、空腹墙等新型构件,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减小墙体厚度。

3.3 优化结构体系1.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使剪力墙与框架共同承担水平力,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2.考虑采用多重剪力墙体系,通过设置多道墙体,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和抗震性能。

3.4 合理设置连梁1.合理设置连梁的截面尺寸和连接方式,以提高剪力墙之间的协同工作性能。

2.考虑连梁的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以保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

4. 结构优化设计实例以一栋18 层的高层剪力墙住宅为例,采用上述优化方法进行设计。

经过优化,该结构在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自重降低约 10%,墙体厚度减小约 20%,且室内空间利用率得到提高。

5. 结语高层剪力墙住宅结构优化设计应注重合理布置剪力墙、采用新型材料及构件、优化结构体系和合理设置连梁等方面。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提高结构的性能和效益,满足现代城市居住的需求。

6. 结构优化设计软件应用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结构优化,可以借助结构优化设计软件进行模拟和分析。

剪力墙结构的优化方法

剪力墙结构的优化方法

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常见结构形式,特别是在量大面广的高层住宅中广泛应用。

剪力墙结构由于梁和板的跨度不大,梁和板的优化空间相对较小。

下面从墙肢布置、结构计算参数取值、性能控制指标( 如位移角) 三个方面讨论剪力墙结构的优化方法。

1 平面布置原则墙肢布置的优劣直接从宏观上影响整个建筑结构的力学性能和经济指标,因此优化布置是进行剪力墙结构优化设计的关键。

剪力墙布置宜遵循如下四点原则。

1. 1 墙肢对齐布置剪力墙构件作为高层剪力墙结构主要的抗侧移构件,进行结构设计时应充分发挥墙肢间的联动效用。

因此进行结构布置时,同一方向的墙肢宜均匀布置,在平面上形成多道联肢剪力墙协同工作,尽量避免剪力墙错位布置。

如图 1 所示的某高层住宅结构平面 Y 向存在 4 片墙肢刚好错位布置的情况( 图1 中框起部分的墙肢) 。

稍微调整该墙肢的位置,可形成 2 道联肢剪力墙,则对齐布置的计算模型局部侧向刚度可增加 10% 。

1. 2 墙肢均匀布置高层建筑结构在满足承受竖向荷载和结构抗侧移刚度的需要外,还应具有一定的抗扭转刚度。

具体设计过程中,可通过适当加强周边剪力墙以及外圈梁,调整结构刚度中心与结构平面几何形心、质量中心的相对位置,尽量做到“三心”重合的理想效果。

1. 3 避免使用短肢剪力墙或长墙由于短肢剪力墙的延性较差,且构造要求高,钢筋用量较大,结构布置时应避免使用短肢剪力墙。

墙肢长度过长,刚度过大,会造成地震力比较集中。

剪力墙结构中如果存在少量长墙,地震作用下的楼层剪力主要由这部分长墙承受,发生超烈度地震时该部分墙肢由于承受巨大的地震力往往首先破坏,由于其他墙肢的承载力较弱,容易造成剪力墙墙肢由强到弱各个击破的破坏形式,最终导致结构倒塌。

因此,进行剪力墙结构布置时宜使各墙肢刚度接近,尽量避免使用长墙。

1. 4 优先采用带翼缘墙L 形、T 形的剪力墙因墙肢端部的翼墙起到扶壁作用,稳定性较好,同时也比较容易满足框架梁搭接在剪力墙端部时钢筋的锚固长度要求,进行结构布置时宜优先采用,L 形、T 形墙的翼墙长度可控制在 0. 5 ~ 1. 0m,翼墙长度越短,则配筋越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剪力墙结构的优化设计
【摘要】剪力墙结构在满足计算结果前提下,如何进行结构整体优化,使其降低工程造价。

【关键词】剪力墙;短肢剪力墙;刚度;阵型;周期
1、引言
一般的高层住宅多为剪力墙结构,本人通过几年实际工作发现,采用相同的建筑平面方案,不同的结构墙体布置对其工程造价影响很大。

本人曾参加过某小区的设计投标,建设单位要求设计院进行初步计算并报出每平方米的用钢量。

该小区有18层及10层住宅,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类别为ⅱ类。

我院给出的含钢量为
47kg/m2,而参加投标的另两家给出的含钢量为46kg/m2 及
55kg/m2。

经查看另两家设计院的图纸,墙体布置是造成结果相差悬殊的主要原因。

现实中有很多地产商要求设计单位为其节省工程投资,要求含钢量不得超过多少等等。

作为一名结构设计工作者,如何满足甲方要求,同时又能执行好国家各项设计规范,使得结构设计经济合理,是值得我们用心去思考的。

2、结构概念设计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以下简称《高规》)规定:高层建筑结构不应全部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布置墙体(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墙体(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

抗震设计时,筒体和一般墙承受的
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

设计中应使结构竖向和水平向都具有合理的刚度及承载力,尽可能将剪力墙的墙肢截面高度(至少保证一肢)做的比8倍墙厚稍大,符合一般剪力墙要求。

剪力墙尽可能设计成“l”、“t”形有利于剪力墙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能够形成较好的侧向刚度。

根据工程经验,对于“l”形、“t”形剪力墙,当一个方向的墙符合一般墙要求时,另一个方向的墙肢不宜过短,较小的墙肢常常会出现较大的配筋,一般宜控制在0.8m左右,尽量使墙端暗柱配筋接近构造配筋。

参见图l。

3、设计计算原则
剪力墙结构设计时,应根据规范要求综合考虑结构是否合理,比如说剪力墙结构刚度不宜过大,应以规范规定的楼层最小剪力系数为基准,使计算结果接近规范限值(不小于限值),同时要使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满足规范比值。

其次,考虑剪力墙底部加强区的轴压比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剪力墙连梁是否超限等。

要控制好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i 之比,a级高度的剪力墙结构不应大于0.9;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一般情况宜控制在1.2左右,特别不规则平面也宜控制在1.4以内)。

以下再分析一下剪力墙结构设计中需考虑的结构计算指标。

3.1 楼层最小剪力系数(剪重比)的调整原则:在满足建筑平面使用功能前提下,尽可能少布置剪力墙,以大开间剪力墙布置方案为目标,使结构具有适宜的侧向刚度,使楼层最小剪力系数接近规范限值(不小于限值),可有效地减小地震作用。

3.2 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位移)的调整原则:剪切变形的控制是以竖向构件的多少来决定的,但竖向构件足够多(剪重比偏大),则会造成扭转变形过大,同样不能满足层间位移的要求。

因此,对于高层建筑应尽可能使扭转变形最小,而不能仅根据层间位移不够不断地增加竖向构件的刚度。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常常遇到如下情况:一些设计人员看到某一方向(x向或y向)层间位
移不满足规范要求,于是不断地增加该向的侧向刚度,这样做虽可以解决问题,但此时结构的剪重比过大,超出规范限值,这时就应当减小对应一侧的结构刚度,使其剪重比减小,地震作用减小,同样也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3.3 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周期比)的调整原则:震害表明,平面不规则、质量与刚度偏心、抗扭刚度太弱的结构,在地震中破坏严重,因此应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抗扭刚度。

结构的扭转效应应从以下两方面加以限制:首先,限制结构的平面不规则性;其次,限制结构的抗扭刚度不能太弱。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应将结构竖向构件尽可能沿建筑物周边布
置,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结构的抗扭刚度,若在结构形心附近增加竖向构件,则对侧向刚度的贡献大而对结构整体的抗扭刚度贡献小。

参见图2。

3.4 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比(位移比)的调整原则:、当计算结果一向(x 向或y向)位移比需调整时,可以加大该侧的抗侧力构件刚度(增加剪力墙或加大连梁高度),也可减小对应一侧的抗侧力构件刚度(减少剪力墙或减小连梁高度),这两种方法都可以达到调整的目的。

3.5 剪力墙连粱超限的调整原则:剪力墙连梁的跨高比不宜小于2.5.跨高比小于2.5的连梁容易出现剪力和弯矩超限。

《高规》规定剪力墙长度不宜大于8m,当长度大于8m时宜采用弱连粱将其分开,跨高比不小于5的连粱宜按框架粱进行设计。

4、地基基础设计
高层建筑往往由于结构埋深要求,时常会带有地下室,如果地质条件较好,可以采用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当建筑层数为十层左右时,一般采用梁板式筏形基础较为经济(因为平板式筏基会因为剪力墙间距较大而造成筏板受力不均匀而增加板厚);当建筑层数为二十多层时,一般采用平板式筏形基础较为合理(以上基础形式的确定主要是和剪力墙的间距有关)。

若工程地质条件不好需采用桩基础,可根据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大小,对于小高层采用独立桩基承台加构造梁板;对于高层则采用
沿墙下承台梁布桩加构造底板。

5、结语
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应用非常广泛,有时间应进行反复的优化设计,在重视概念设计的前提下,认真调整各项技术参数,使结构达到相对较优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既保证结构安全合理又能减少投资,这是我们每一位结构设计人员应尽的职责。

参考文献: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2]《pkpm satwe用户手册及技术条件》(2011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