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术后颅内感染

合集下载

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预防与诊治

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预防与诊治

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预防与诊治2006年右江民族医学院第3期要安全渡过手术关,必须做好围手术期各个环节的处理,其中最关键的是严格控制血糖水平.首先是对所有入院病人都必须做糖尿病检查,以防漏诊,因为部分患者糖尿病病情隐匿,症状不典型,容易漏诊[2l,而未经术前处理的糖尿病病人,术中术后易出现并发症[3l.本组25例仅1例入院前确诊,24例为入院后检查确诊.对确诊合并糖尿病的食管癌患者,须控制血糖水平,限期手术治疗.围手术期合理足量的应用胰岛素是控制血糖,防止术后高血糖和酮症酸中毒发生的有效手段L4J.我院对确诊合并糖尿病的病人,按常规请内分泌专科医师会诊,协助制定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方案,术前血糖控制在6.1~9.0mmol/L较为安全[2l.术中麻醉处理注意选择对糖代谢影响较小的麻醉药物,例如硫喷妥钠,氟烷,不使用乙醚和氯乙烷等[3;术中动态监测血糖和尿糖,依据血糖及尿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使血糖维持在8~11mmol/L,尿糖(±)~(+),同时亦必须避免出现严重低血糖,因为血糖<1.30rnmol/L时,术中病死率高达100%[;术后仍需密切监测血糖,尿糖,控制血糖在6~10mmol/L,文献报道L5J术后血糖49.9retool/L可相对有效控制感染发生.3.2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局部和全身感染,开胸手术可加重糖尿病病情,合并糖尿病的食管癌患者术后易于出现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甚至吻合口漏L6J.围手术期处理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预防感染和及时治疗术后感染并发症.我们的经验是术前3天及手术当天使用静脉滴注头孢类广谱抗生素,术后联合应用第三代头孢抗生素和甲硝唑.本组术后出现2例肺部感染,3例切口感染,分别经药物治疗和伤口换药救治成功.3.3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是围手术期处理的另一个重要内容.食管癌患者术前多已有吞咽困难症状1~3个月,往往存在营养不良,术前应给予短期的静脉营养支持治疗.食管癌手术创伤大,机体应激状态明显,术后分解代谢增加,酮体产生增多,而手术后禁食时间长(我院一般需6天),术后有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适应证L7J.加上病人有糖尿病,更易并发酮症酸中毒,进行TPN治疗是必要的.我们术后1~6天采用TNA 进行TPN,TNA组成中非蛋白热量予每天146kJ/kg,由脂肪乳葡萄糖供给,糖:脂=1:1;氮量每天0.23g/kg,氮源由氨基酸供给,热能:氮=628~635kJ:lg;TNA液中加入每天所需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磷和钾;胰岛素用量根据血糖值调整,TNA液经右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输入.一般术后第7天患者开始进食, 静脉营养可逐渐减少.参考文献:[1]王中易,石俊方,刘秉义.老年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42.[2]黄考迈,秦文瀚,孙玉鄂.现代胸外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246—249.[3]褚红军.老年食管癌合并糖尿病的手术危险因素[J].中国基层医药,2002,9(12):1088—1089.[4]张双林,张庄,瞿建国.38例食管癌贲门癌伴糖尿病的外科治疗体会[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9,15(2):108.[5]崔少罡,刘连升,肖振杰,等.糖尿病人剖胸术后血糖水平与切口感染的关系[J].中国医师杂志,2002,4(1):31.[6]孔冰,陈玮,孔明,等.34例食管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体会[J].肿瘤防治杂志,2002,9(6):638.[7]黄孝迈,秦文瀚,孙玉鄂.现代胸外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254—258.收稿日期:2006—02—20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预防与诊治邱修辉.罗毅.阮玉山(1.广西柳州市中医院,广西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广西柳州545000;2.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530021)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的预防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颅脑术后颅内感染病人术前,术中及术后处理过程.结果13例诒愈,死亡1例.结论术后颅内感染重在预防,一旦发生,及时诊断及合理治疗,可以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手术后并发症;g-染中图分类号:R651.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817(2oo6)03—0401—02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是颅脑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治疗起来非常棘手,难以控制u.2J.我院颅脑外科在20oo年1月--2003年1月共诊治14例颅脑术后感染病人,现将其诊断,预防及治疗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4例,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22~78岁,平均52岁.术前诊断高血压性脑出血6例,脑挫伤并颅内血肿5例,脑肿瘤2例(大脑凸面胶质瘤1例,桥小脑角脑膜瘤1例),脑积水1例.手术时间2~4h10例,4~6h4例.术后并发引流口脑脊液漏2例.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2~4天12例,4~7天2例.术后颅内感染临床表现:头痛R例,发热14例,呕吐6例,脑膜刺激征14例,全部病人均行腰椎穿刺检查,其中脑脊液(CsF)WBC(200~500)×10/L7例,(500~1000)×106/L3例,(1000--3000)×106/L4例.1.2治疗方法根据CSF药敏结果选择合适抗生素,一般用克林霉素加头孢他啶加甲硝唑联合抗炎,如病人反复高热不退,或症状反复,可酌用万古霉素代替克林霉素,同时予病人腰椎穿刺行腰大池持续引流及鞘内注药治疗,一般用头孢曲松钠0.1g或头孢他啶0.1g加生理盐水5ml鞘内缓慢注入后,夹闭3h后放开.同时控制CSF引出量,每天在300ml左右,以免引流过度,引起脑压过低,病人出现头昏,呕吐等低颅压症状.2结果.治愈13例,死亡1例,死于脑水肿,脑疝.3讨论3.1诊断颅脑术后病人出现畏寒发热,头痛,呕吐,全身乏力,脑膜刺激征等,周围血象显示中性白细胞明显增高;急性脑炎阶段可表现为CSF细胞计数明显增高,早期以多形核白细胞为主,恢复期以淋巴细胞增高为主,CSFWBC>10×10/L.可--——401?--——2006年右江民族医学院第3期高达(1000--10000)×100/L,细菌培养2次阳性,且为同一菌株.但要注意术后早期(3天内)CSFwl3c(100--200)×10/L为正常反应,必要时可查C反应蛋白,该蛋白在炎症时急剧上升,与其他非炎症因素引起的脑膜炎有鉴别意义.CSF的免疫蛋白测定可发现IgG或IgM均明显增高,同时病人既往有脑部手术史,一般容易诊断.3.2易患因素脑组织位于头皮,颅骨和脑膜的包围保护下.且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使得颅内感染的发生率较其它组织为低.但由于其免疫反应较其它组织差,一旦外围组织及血脑屏障被破坏,特别是开放性颅脑损伤,手术时间较长,术后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间过长及大剂量使用,手术病灶周围有感染灶,脑肿瘤反复手术,术前病人自身全身营养差及抵抗力弱,术后引流管处CSF漏等,则较容易发生感染.3.3预防措施术前,术中,术后消除上述易感因素是预防术后感染的重要措施.目前认为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多达十余种【2.3J.①要注意手术室的空气消毒及手术器械的严格消毒;②由于脑出血病人很多都是老年人,病人各组织器官老化,功能减退,免疫功能低下,加之病人一般为昏迷状态,对外界应激反应差,容易出现感染,要注意病人术后营养支持,选用合适药物,注意病人各脏器功能维护;③由于脑外伤术野可能污染,术中做好手术区消毒,清创手术时不同层次的相互接触污染也可发生,因此对于浅层清创时可能污染器械不能再用于深部手术操作;④术中遇到打开额窦乳突气房时,一定要清除窦内粘膜, 窦腔内加用庆大霉素盐水明胶海绵填塞后,用骨蜡或带蒂组织封闭;⑤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在我们的开颅手术病人中,术前30min常规使用抗生素,手术时间如超过4h者,术中加用抗生素1次,但我们还是发现手术时间长的病人,术后感染率明显增高.而反复手术病人,因局部血供差,术后感染率亦明显增加}⑥术前及术后使用糖皮质激素合并甘露醇脱水降脑压,如长期使用激素可使机体免疫力受到抑制,并可限制白细胞向炎症匿游走,使炎症区的多形核细胞衣单核巨噬细胞减少,吞噬作用减弱而增加颅内感染的机会,应注意使用激素,要遵循"早期,足量,短疗程"的原则;⑦术后引流管一般在术后24~48h内拔除,如引流管放置时间过长或引流管内液反流入颅内可致颅内感染;脑室外引流管也是导致颅内感染的重要原因,一般放置时间不超过1周,且应备有专门引流瓶,避免引流液反流, 如需延长外引流时间,可拔管后行另侧脑室引流,拔管后严密缝合引流口,避免CSF漏而致感染;⑧术中硬脑膜应严密缝合, 缝合硬脑膜后向硬膜下注生理盐水,观察缝合处有否盐水流出,如发现则加强缝合,必要时用耳脑胶或生物蛋白胶加肌肉浆修补漏液处,以免术后切口下皮下积液,引起切口感染.3.4治疗一旦确诊为术后颅内感染,我们一般根据CSF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培养结果出来以前,可使用头孢曲松钠或头孢他啶加甲硝唑,如考虑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可能,可加用克林霉素,必要时可不用克林霉紊而用万古霉紊;尽管颅内感染时血脑屏障开放,而且CSF内的药物浓度可比平常提高4倍【4J,但通过静脉给药,CSF内药物浓度仍低,可结合腰大池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并给药,以免反复穿刺引发病人不满,每天CSF引出量控制在300ml左右,同时通过引流管注入头孢他啶或头孢曲松钠,每次0.1g加生理盐水5ml注入蛛网膜下腔,待病人体温正常3天后可拔除,一般置管时间7天以内, 长者可达10天.经治疗效果满意,14例病人13例治愈.1例病人因感染过重,致脑水肿,脑疝死亡.总之,术后颅内感染重在预防,一旦发生,及时诊断及合理治疗,可以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参考文献:[1]刘窗溪,万登济,李健龙,等.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1):4—6.[2]王英人,张青玉,谷金君,等.脑外科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法与措施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1):17—18.[3]胡安建,谭启富,张国秀,等.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术后感染因素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1):19—21.[4]KorinekAM.Riskfactorsforneurosurgicalsiteinfecticms aftercraniotomy:aprospectivemulticentricstudyof2944patients[J].N~ery,1997.41(5):1073—1079.收稿日期:2005一ll一28;修订日期:2005—12—29针穿射注引流治疗脑脓肿26例报告黄灵团.余金良.莫建华.韦廷求.陆高庆.陆华勇(广西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外二科,广西河池547000)摘要:目的探讨针穿射注引流治疗脑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26例应用YL一1型颅内血肿粉碎针穿刺及抗生素药液射注引流26例,达到完全引流脓液杀灭细菌的目的.结果20例恢复正常生活,2例8个月后残肢肌力恢复到IV级,2例术后曾有癫痫发作需要药物治疗控制,1例重残,1例死亡.结论该手术创伤性小,操作简单,快捷安全,治疗效果显着.关键词:脑脓肿;引流术;立体定位中图分类号-R742.7;R6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817(2006)03—0402—02我院自1998年10月--2004年12月引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研制的YL一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针进行射注引流治疗26例脑脓肿病人,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26例,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23--45岁,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为7~15天,耳源性感染14例,血源性感染6例,颅脑外伤后感染6例,意识障碍13例,其中发生脑疝2例:26例经CT增强扫描确诊,脓液量为45~95rrI1.--——402?--——1.2治疗方法①穿刺点定位:CT扫描到脓肿最大面积时,锁定位置,并于相当脓肿中心相对的头皮竖贴一长3cm的小钢丝后重新扫描确定脓肿中心,于光标下划出层面线和钢丝在头皮上投影线,两者垂直的交叉点即为穿刺点,测量中心至头皮的准确距离.②穿刺射注引流:选择适当长度的粉碎针,头部皮肤备皮,常规消毒后,普鲁卡因作穿刺点局部浸润麻醉,将穿刺针尾部固定在电钻夹具上,进针时保持与头皮上画好的层面线及钢丝的头皮投影线平行,钻透颅骨,硬膜及脑组织,进入脓。

颅脑外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颅脑外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颅脑外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诊断和治疗颅脑外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其中颅内感染是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颅脑外伤后颅内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病原菌侵入脑室和颅骨骨折等所致。

颅内感染的诊断和治疗需要专业的医疗人员进行,下面我们详细讨论一下颅脑外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一、颅脑外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诊断颅内感染是颅脑外伤的常见并发症,但它的症状和体征千变万化,不同的临床表现可以影响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我们可以按病程将颅内感染分为早期(术后7天内)和晚期(术后7天到一个月)两个阶段。

早期:早期颅内感染的主要症状是体温升高、头痛、恶心、呕吐以及癫痫等。

临床医生需要评估患者的体温、颅内压、瞳孔大小、瘫痪等,并需要获取患者的脑脊液和血液样本进行检测。

晚期:晚期颅内感染的症状不同于早期颅内感染。

患者可能出现头痛、意识淡漠、间歇性热、颈硬、肌肉僵硬、颅内压增高等症状,需要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脑脊液质量等。

医生需要用不同的检查方法诊断颅内感染。

一般来说,头颅CT扫描可以帮助诊断颅内感染。

脑脊液分析是发现脑膜炎的最常用方法。

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检查结果,结合颅脑CT和MRI影像学,对颅内感染做出确诊。

二、颅脑外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治疗1. 一线抗生素的应用: 医生根据具体的病因和抗微生物药敏试验结果,选用甲氧西林、头孢菌素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等一线抗生素治疗颅内感染。

2. 法尼妥酸: 颅内感染患者可能存在颅内压增高的风险,因此需要使用草酸乙酯来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的症状。

此外,泰诺和布洛芬等抑制剂也可以缓解症状。

3. 根据病因治疗: 对不同病因造成的感染进行不同的详细治疗。

如:血窦炎结核感染,要用抗结核治疗,抗真菌药物治疗患者真菌感染等。

4. 手术治疗:对于感染严重的患者,如败血症和颅骨骨折引起的感染,我们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过程中需要彻底清除感染灶,以及及时修复不同的骨头和脑膜的缺陷。

5. 慢性颅内感染患者长期的抗生素治疗和随访:颅内感染的患者需要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并且需要接受长期的随访。

闭合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病例分析

闭合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病例分析

闭合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病例分析【病历摘要】患者男,65岁,因头部外伤后失语、走路蹒跚20h于2012 年9月20日入院。

入院时患者不能言语、走路蹒跚,意识模糊,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无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查体体温36.8℃,脉搏80/min,呼吸18/min,血压 156/104mmHg,无感染相关体征。

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疟疾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等病史,无手术及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行CT检查提示左额颞叶脑挫裂伤伴硬膜下血肿。

入院诊断∶中型闭合型颅脑损伤;枕骨骨折。

患者入院当日急诊全身麻醉下行左额颞叶硬膜下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手术时长6h 15min,术中应用骨蜡止血,人工硬膜修补硬膜,硬膜外置硅胶管引流一枚,固定,外接密闭引流袋,于右侧侧脑室留置颅内压监测导丝(10d 后拔出)。

术中失血600ml,输血400ml。

术前、术中未应用抗菌药物,术后给予头孢曲松钠2g,24h 1次,10d。

术后12d开始,患者出现反复发热37.8~38.8℃,颈部轻微抵抗;血常规提示白细胞16.1×109/L,中性粒细胞83%;脑脊液压力200mmH2O,常规外观无色透明,白细胞2/mm³,红细胞5/mm³,潘氏试验阳性;脑脊液生化蛋白定量0.45g/L,葡萄糖定量 2.39mmol/L 氯化物125.7mmol/L。

未做脑脊液细菌培养。

病例记录考虑颅内感染,行腰椎置管引流脑脊液处理。

给予头孢唑林钠0.5g,12h 1次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g,12h 1次,4d;病情未见好转,术后21d行头、肺CT检查,肺CT提示右下肺部炎症,双侧胸腔积液。

头CT 提示左额叶可见大片低密度影,左侧脑室额角受压,中线结构向右移位约8.7mm,考虑左额叶颅内局部感染。

更换抗菌药物为利奈唑胺300ml,12h1次,2d后又更换为万古霉素500mg,12h 1次,氯霉素注射液0.5g,12h1次,二联用药,病情有所缓解。

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

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

以下预防措施 :①各级政府 、医疗部 门,特 别是基层卫生部 门要高度 重 视妇 女常 见病 ;②加大妇 女病 预 防知识 的宣传 力度 ,做 到家 喻户
晓 ;③由于 阴道炎 的发生是 由阴道 生态环境被破坏 造成的 ,因此尽 量 避免致病 因素的发 生 ,尤其是 经期 、妊娠期卫生 。提高肌体 的防御 功 能 ,禁止滥用抗生 素 ,维持 阴道正 常生态环境 ,定期给妇女上卫生保 健课 ,分 批分期办培 训班 ;④定期 定点做好妇女病 的普查工作 ,及 时 反馈信息 ;⑤社 区卫 生服务部 门应 走家串户 ,上 门服务 ,宣传卫生保
健知识 ,做 到有病早 发现、早治疗 ,使妇女们能够认 识阴道炎 的危 害
性 ,最终达 到减少妇 女发病率的 目的 。
浴 巾、毛巾 、马桶 、游泳衣 ;医源性传播 ,通过污染 的器械及 敷料传
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颅 内感染的治疗
相 丰 朋
( 曲阜市 中医院 ,山东 曲阜 2 7 3 1 o 0 )
泌物直 接涂片 ,以1 0 %K O H溶解蛋 白开清除标本 中的脓细胞 及其他成
腥 味,合并细菌感 染呈脓性 。白带刺激 阴道外 阴引起 阴道灼 热感 ,外
阴瘙痒 ,泌尿道感染 时有尿频 、尿痛 ,有 时可见 血尿 。②外 阴道假丝
份而不破 坏菌丝和 孢子 ,显微 镜下观察 到略带淡 绿色折光 的假菌丝和 成群 的卯圆形芽孢 ,_ 由 J 认 为假 丝酵母 菌感 。直接 涂片检到 活动的滴
白带呈凝乳状 或豆渣状 ,合 并细菌感染 呈脓状。 ③非特异性 阴道炎 :
主要是脓细胞 ( 白细胞 )增 多 ,无其它病 原体 ,其临床表 现和其他 阴 道 炎相似。 3 . 2 阴道 炎的预 防措施 :阴道 炎严重 影响了妇女 的正常工作 、学 习和 牛 活 ,影响着他 们身体健康 。农村妇女患 阴道炎的人数之 多 ,说明对 常 见的预 防知识 解的还很 少 ,没有 自我保 护意识。 因此 ,建议采取

神经外科开颅术后严重颅内感染治疗

神经外科开颅术后严重颅内感染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清洁伤口开颅术后并发严重颅内感染的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 月~ 2003 年 12 月 19 例神经外科开颅术后并发严重颅内感染患者的资料。

采取抗感染、脑室外引流及冲洗、腰穿及鞘内给药、全身营养支持治疗、防治并发症等治疗措施。

结果依据 GOS 预后评分, 19 例严重颅内感染患者经治疗 11 例恢复良好; 3 例中残; 2 例重残; 1 例植物状态生存; 2 例死亡。

结论合理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和其他治疗措施能有效地提高开颅术后严重颅内感染的治愈率, 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神经外科;开颅术;颅内感染;治疗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为2% ~ 18% , 是开颅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严重颅内感染患者病情危重, 治疗困难, 预后差。

探讨神经外科开颅术后严重颅内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是神经外科开颅术后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研究收集我院 2000 年 1 月~ 2003 年 12 月收治的清洁伤口开颅术后并发严重颅内感染 19 例患者, 并进行分析, 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1. 一般资料: 清洁伤口开颅术后并发严重颅内感染 19 例患者, 占同期 782 例清洁伤口开颅术的2. 42% ( 19/ 782) , 男 14 例, 女5 例, 年龄 23~ 65 岁,平均年龄( 38 5) 岁。

其中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术后10 例, 颅内肿瘤术后 4 例, 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术后 4 例, 蛛网膜囊肿术后 1 例。

感染确诊时间为术后 3~ 15 d, 平均 1 周。

2. 临床表现: 19 例颅内感染患者术后均出现高烧、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

12 例患者术后清醒后出现意识障碍, 6 例术后昏迷患者意识障碍加重。

其中深昏迷 9 例, 浅昏迷 5 例, 嗜睡 4 例, 1例意识变化不明显。

颅内感染的诊断:清洁伤口术后体温 38 # 以上, 血常规化验白细胞数高于 10 109/ L , 临床出现呕吐、高烧、乏力等毒血症状, 腰穿颅内压升高, 脑脊液混浊, WBC 在 10 106/ L 以上。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48例治疗体会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48例治疗体会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48例治疗体会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开颅术后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治疗困难,轻者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费用,严重者影响预后,治疗不当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我科近年来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近5年死亡率为0,现总结近5年开颅术后颅内感染48例治疗体会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31例,女17例;年龄32-73岁,平均52岁;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11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开颅夹闭术8例,外伤性颅内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17例,颅内肿瘤开颅切除术12例。

术后留置皮下/硬膜外引流管21例,未留置引流管27例。

2、颅内感染诊断的时间:术后4-7天3、诊断术后颅内感染依据:术后3-5天高热、精神状态进行性恶化、脑膜刺激症阳性、少部分头皮切口不愈合伴有脑脊液漏、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率高,手术口皮瓣下穿刺液常规或脑脊液常规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10-10000)*106,外观黄色或乳白色,皮下积液或腰穿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4、治疗方法:头皮下积液穿刺置管引流9例,头皮下积液穿刺置管引流并或之后腰穿持续腰池引流21例,持续腰池引流18例。

细菌培养结果未出来前,应用万古霉素抗炎治疗,细菌培养结果出来后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11-25天。

其中一例开颅皮瓣下清创取出骨瓣。

5、治疗结果:感染全部治愈,治愈率100%。

二、体会1、开颅术后感染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因此在细菌培养结果出来前,经验应用万古霉素抗炎治疗。

待细菌培养结果出来后,再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抗炎治疗。

2、早诊断、早治疗:对术后高热、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率高的患者,首先查看头皮瓣下有无积液,若有积液,则给予穿刺抽吸,送穿刺液常规加细菌培养药敏检查。

若皮瓣下无积液,则早行腰穿送脑脊液常规加细菌培养药敏检查。

3、对明确为术后感染者,若头皮瓣下有积液并感染者,首先给予头皮瓣下穿刺置管闭式引流,充分引流出积液,若2天后仍不见好转者,则给予腰穿置管,持续腰池引流。

颅脑术后颅内感染25例的临床治疗分析

颅脑术后颅内感染25例的临床治疗分析

颅脑术后颅内感染25例的临床治疗分析【关键词】颅脑手术【中图分类号】r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727—01颅内感染是颅脑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影响波及脑,脊髓,被覆组织及其邻近的解剖结构,一旦发生,极难控制,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我科1998年3月—2010年6月共发生颅脑术后颅内感染25例,在加强全身抗生素治疗前提下,采用要穿或要大池持续引流比并鞘注抗生素等方法,取得了很好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11例,女14例。

年龄15~73岁平均39岁,其中高血压脑出血15例,脑挫伤并发颅内血肿10例,开颅手术17例,脑室外引流加血肿腔引流术8例。

所有患者均有高热,体温波动在38、5—40.5℃,头痛,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

本组病例诊断标准为①临床有发热、头痛、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和体征;②脑脊液白细泡计数>10×106/l,以多核细胞为主,糖0.45g/l;③血中wbc>10×109/l,若脑脊液细菌培养良性可直接确诊【1】 .本组7例培养阳性,4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为表皮葡萄球菌,1例大肠杆菌。

1.2 治疗方法感染早期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出来之前,以及细菌培养阴性患者,使用大量广谱抗生素如头孢他啶,部分联合应用去甲万古霉素,药敏结果出来后,根据药敏用药,同时加强营养支持疗法。

在抗感染同时有脑室外引流者,直接自脑室引流管诸如抗生素,闭管2~3小时后开管,每日1~2次。

无脑室外引流者每日行腰穿放出感染脑脊液并鞘内注射抗生素。

严重感染者9例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于腰3、4椎间隙穿刺,每日引流量150~250ml,引流时间6~10天,同时配合全身应用三代头孢抗生素以及去甲万古霉素联合治疗,至脑脊液外观、常规、生化正常后拔管。

11例患者辅助高压氧治疗。

2 结果25例患者中,20例感染均得到控制而最终治愈,体温恢复正常,颈项强直得到缓解,脑脊液检查白细胞、糖定量‘蛋白连续三次正常,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诊疗体会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诊疗体会
临床资料 :男 48例、女 31例 ,年龄 22~78(46.5±3.8) 岁 ,术 前 诊 断 为 高 血 压 性 脑 出 血 26例 、脑 挫 伤 并 颅 内 血 肿 24例 、脑 肿瘤 l8例 、脑 积 水 11例 ,手 术 时 间 2~4 h 58例 、4 ~ 6 h 21例 ,术 后 并 发 引流 1:3脑 脊 液 漏 11例 ,术 后 引 流 管 留 置 时 间 2~4 d62例 、4~7 d 17例 。 术 后颅 内感 染 临 床 表 现 : 头痛 68例 、发热 64例 、呕吐 56例、脑膜 刺激征 64例 ,全部 患 者均 行 腰 椎 穿 刺 检 查 ,其 中 脑 脊 液 (CSF)中 WBC(200~ 500)×10 /L 57例 、(500~1 000)×10 /L 13例 、(1 000 ~ 3 000)X10 /L9例 。
山东 医药 2008年第 48卷第 41期
开颅术 后 颅 内感染 的诊 疗体 会
马 越 ,冶 玉虎 (青海省人 民 医院 ,青 海西 宁 810007)
颅 内感 染 是 颅 脑开 颅 手 术 后 常 见 的并 发症 之 一 ,一 旦 发 生 ,极 难控 制 。我 院 颅 脑 外科 在 1994年 1月 ~2007年 l2月 共 诊 治 79例 颅 脑 术 后感 染 患者 ,现将 其 诊 治 体 会 总 结 如 下 。
临床资料 :全部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16~24(19±2)岁。 临床 表 现 :发 热 (体温 >37.5 ℃ )31例 ,其 中 37.5~38.5℃ 8例 ,38.6~39.5℃ 15例 ,39.6℃以上 8例 ,以弛 张热 和稽 留热 为 特征 。咳 嗽 31例 ,多 呈 阵 发 性 、刺 激 性 ,其 中有 血 痰
脑 外 伤 术后 并 发 颅 内感 染 的 处 理 较 为 复 杂 ,致 死 率 较 高 。本文 75例患者治愈 ,4例 因感染 过重致死亡 ,因此颅 内 感染的控制 不仅在于综合有效的治疗措施 ,还重在预 防。如 手术室的空气及 手术器械严格 消毒 ,加强 术后营养 支持 ,术 前 30 mJn常规使用抗生 素,尽可能缩短手术时 间,必要时术 中加用抗生素 1次 ,遵 循“早期 、足量 、短疗 程 ”原则 使用激 素 ,严 密 缝 合 硬 膜 ,避 免 发 生 切 口脑 脊液 漏 及 皮 下 积 液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脑术后颅内感染 的诊疗策略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
一 、术后颅内感染的分类
根据有无病原菌及不同可分为 1. 细菌性脑膜炎(Bacterial meningitis) 2 . 真菌性脑膜炎 (Candida meningitis) 3. 无菌性脑膜炎或化学性脑膜炎 (Aseptic meningitis)

耐万古霉素的屎肠球菌引起的感染 包括 并发的菌血症(见【临床研究】) 院内获得性肺炎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 西林敏感或耐药的菌株)或肺炎链球菌(包 括多药耐药的菌株[MDRSP]*)引起的院 内获得性肺炎
注射用替加环素 泰阁


替加环素适用于18岁以上患者在下列情况下由 特定细菌的敏感菌株所致感染的治疗: 复杂性腹腔内感染:弗劳地枸橼酸杆菌、阴沟 肠杆菌、大肠埃希菌、产酸克雷伯菌、肺炎克 雷伯菌、粪肠球菌(仅限于万古霉素敏感菌 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菌株和 甲氧西林耐药菌株)、咽峡炎链球菌族(包括 咽峡炎链球菌、中间链球菌和星座链球菌)、 脆弱拟杆菌、多形拟杆菌、单形拟杆菌、普通 拟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和微小消化链球菌等所 致者。
2 . 细菌性脑膜炎 (1)累及窦的手术多见 (2)病人可伴有化脓性引流伤口 (3)可有明显红斑及压痛 (4)可伴有昏迷及明显的局部定位体征 (5)体温可高达40度以上 (6)发病前多有脑脊液漏史 (7)脑脊液WBC计数可高达1000以上
五、革兰氏阴性菌脑膜炎 (Gram-negative bacillary meningitis GNBM)
2. 术前应用1—2个剂量的头胞曲松可明 显降低感染率。 3. 清洁、无置入物的可用头孢呋辛或 头孢唑啉单剂1g.IV 4. 清洁-污染(经口鼻)头孢呋辛加甲 硝唑或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或克林霉素单 剂 5. 脑脊液分流手术可用万古霉素或 利奈唑胺 斯沃
利奈唑胺注射液 斯沃 恶唑烷酮类的合成抗生素
六、革兰氏阳性菌脑膜炎 (Gram-positive bacillary meningitis GPBM)
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术后脑膜炎在 术后颅内感染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尤其 是脑室腹腔分流术及脑室体外引流等置 管手术的颅内感染,多数为革兰氏阳性 菌感染,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常见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 萄球菌、肠球菌及其它凝固酶阴性葡萄 球菌,葡萄球菌可分为不产酶葡萄球菌、 产酶葡萄球菌及耐甲氧西啉的葡萄球菌 (MRSA或MRSE),术后颅内感染多数为 MSRA 、 MRSE 或 MRCNS ,对万古霉素 敏感。肠球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高度耐 药,少数菌株对万古霉素产生耐药,提 示院内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越来越困难。
1. 常见的细菌: 铜绿假单胞菌、克 雷白氏菌、大肠杆菌、不动杆菌、费氏 柠檬酸杆菌、沙雷氏杆菌、粘塞菌属、 阴沟肠杆菌及奇异变形菌等。
2. 革兰氏阴性菌对临床使用的的多数 抗菌药物耐药率在50%以上,除了对第 三代头孢菌素具有天然耐药性的不动杆 菌属、沙雷菌属、噬麦芽窄食单孢菌属 外,以前认为对其它革兰阴性菌具有很 强抗菌活性的第三代广谱头孢菌素的耐 药率也在27.21%-62.37%不等,缩短抗生 素使用期限,使用窄谱抗生素,重视消 毒技术及洗手,有助于预防这些耐药菌 株的出现或获得。
2. 急症手术(Emergency surgery) NNIS 及 Korinek 等的研究均表明急症手术较常 规的术后感染率明显增高。 3 . 术 区 污 染 (Dirty or contaminated surgery) 4. 颅脑手术史及早期的二次手术 (Previous neurosurgery and Early subsequent operation)
七、真菌性脑膜炎 (Candida meningitis)

5.脑脊液漏
术后脑脊液漏是发生术后颅内感染 的重要因素,Van Aken等对一组经蝶垂 体瘤切除术后颅内感染的病人分析表明, 7例术后颅内感染者6例有术后脑脊液鼻 漏。脑脊液漏后发生感染的时间平均12 天左右,但有术后9年发生的报道。 6。刀口皮下积液
三、术前及术中预防用药
尽管有很多对照研究表明预防应用 抗生素是有益的,但神经外科预防用药 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有关的报道有以下 几个方面 1. 万古霉素和奈替米星联合应用可使术 后感染率降低到0、5%。
静脉滴注,推荐的给药方案为首剂100mg, 然后,每12小时50mg。替加环素的静脉 滴注时间应该每12小时给药1次,每次约 30-60min 别名 9-叔丁基甘氨酰氨基米诺环素,丁 甘米诺环素

四 细菌性脑膜炎与 化学性脑膜炎的区别
1、 化学性脑膜炎 ⑴很少是累及窦 的手术。⑵病人无化脓性引流伤口。⑶ 无明显红斑及压痛。⑷多无昏迷。⑸无 局部定位体征。⑹无癫痫发作。⑺体温 低于39 . 4度。⑻很少有脑脊液耳漏及 鼻漏。(9)脑脊液WBC计数较低

二、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的危险 因素
1. 手术持续时间 (Duration of surgery) 有关手术持续时间对术后颅内感染有无 影 响 亦 存 在 争 议 , NNIS ( 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 System) 的研究表明手术持续时间大于4小时者术 后感染率明显增高。
院内感染革兰阴性菌大多数为产酶菌,对 酶抑制剂舒巴坦敏感。舒巴坦为一不可 逆的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抑菌谱较克拉 维酸广,不仅对质粒介导的 β- 内酰胺酶 有强的作用,且对染色体产生的诱导也 产生一定作用。此外,同属细菌间耐药 率也有较大的差异,其耐药机理各不相 同,因此正确鉴定细菌尤其重要。
3. 肠杆菌多和其他感染伴发(50%), 对多种抗生素有耐药性,对亚安培南敏 感。 4 .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及亚安培南敏 感。 5. 铜绿假单胞菌对亚安培南、环丙沙 星敏感性较高,分别为79.60%、74.79%。 对头孢他啶的耐药性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头孢他啶对铜绿假单胞菌抗菌活性不再 独占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