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要求
《昆山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编制与管理细则》

第一部分 文本部分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管理部门职责及评审程序 (2)第三章从业单位管理 (2)第四章附则 (4)附录一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交通影响评价技术细则 (5)附录二选址(或出让)阶段和报建阶段交通影响评价技术细则 (6)附录A 规划单元分区、交通设施服务水平分级 (16)附录B 部分条文解释 (26)昆山市交通影响评价编制与管理细则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了促进昆山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规范交通影响评价规划管理工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昆山市的具体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实施条例》、《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 141-2010)、《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2012年修订)》、《江苏省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编制要点》等。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规划区。
第四条【阶段划分】交通影响评价(简称“交评”)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简称“控规阶段”)、选址阶段或地块规划条件核提阶段(简称“选址(或出让)阶段”)、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建设项目方案设计阶段(简称“报建阶段”)三个阶段。
第五条【交评的效力】控规阶段交评应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评审的必要组成部分;选址(或出让)阶段交评应作为项目选址或地块规划条件核提的必要依据;报建阶段交评应作为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审查的必要依据。
第二章管理部门职责及评审程序第六条【编制程序】控规阶段交评应与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步编制;选址(或出让)阶段交评以控规阶段交评作为依据组织编制;报建阶段交评应与控规阶段交评、选址(或出让)阶段交评相符合。
第七条【评审程序】控规阶段交评与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一并组织评审;选址(或出让)阶段和报建阶段交评根据城市规划管理要求,由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各区、镇规划部门分别负责组织公安、交通、住建、城管、公交等部门进行联合审查,审查通过的项目应出具评审意见。
房地产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应如何编写

房地产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应如何编写房地产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应如何编写,交通影响评价以建设工程所在地及周边建设现状为基础,按照项目所在城市总体规划、规划管理部门以及建设项目相关规划设计的要求进行评价。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方以完成技术服务工作的形式:采取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在以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及行业标准为基础进行科学分析和预测,完成项目要求的研究内容,并提交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包括电子文档)以供主管部门参考使用。
编制交通影响评价报告成果的验收标准:按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国家规范(GB5768-1999)》、《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141-2010》等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验收。
合肥兆鑫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专业从事项目建议书、商业计划书、投资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备案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交通影响评价报告、商务标书编制等,具有10年工作经验,公司具有上千个项目成功案例,一站式服务咨询专家,公司咨询工程师专业齐全,为您的项目顺利通过主管部门审批提供有力的保障。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1.1项目背景1.2项目位置1.3项目规划设计方案1.4评价范围1.5研究年限1.6评价日和时段1.7评价依据1.8 评价内容、方法1.8.1评价内容1.8.2评价方法1.9项目研究技术路线第二章项目周边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现状分析2.1用地现状概况2.1.1拟建项目地块用地现状2.1.2拟建项目周围用地现状2.2城市道路资源现状2.2.1道路网现状2.2.2交叉口现状2.3公共交通现状2.4慢行交通现状2.5区域停车现状第三章交通运行现状分析3.1交通调查方案3.1.1调查时间及内容3.1.2调查地点3.2道路设计通行能力计算3.3路段交通量分析3.4交叉口交通量分析3.4.1信号控制交叉口交通运行特征分析3.4.2无信号控制交叉口交通运行特征分析方法第四章项目周边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规划分析4.1周围用地规划4.2道路网规划4.3公共交通规划第五章交通需求预测5.1背景交通量预测5.1.1预测方法概述及选取5.1.2交通小区划分5.1.3背景交通量5.2拟建项目交通量预测第六章项目交通影响综合评价6.1交通服务水平影响分析6.1.1主要路段交通负荷分析6.1.2主要交叉口交通负荷分析6.2地块出入口影响评价6.2.1项目出入口规划6.2.2项目机动车出入口位置评价6.2.3项目机动车出入口服务水平评价6.3慢行交通影响评价6.4公共交通影响分析6.5停车供需评价6.5.1供给分析6.5.2停车位需求分析6.5.3供需分析6.3.4车库出入口评价第七章交通改善措施与评价7.1拟建项目内部交通系统改善7.1.1项目内部道路分析7.1.2合理交通组织原则7.1.3项目及地下车库出入口机动车交通组织7.1.4项目及停车库内部机动车交通组织优化方案7.1.5项目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组织优化方案7.2外部机动车交通组织方案7.3项目内部交通改善措施7.3.1校园内部及地下停车库交通改善措施7.3.2项目区内部停车管理改善第八章结论与建议8.1评价结论8.2相关建议8.2.1必要性的措施8.2.2建议性措施。
交通评价报告

交通评价报告一、背景介绍交通评价报告是一份对某一交通项目的评估报告。
该项目可以是交通广场、公路、轨道交通、桥梁、隧道等。
其目的通常是通过技术评价和社会评价,来确定该项目对周边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报告内容1. 项目概述:该部分介绍项目的整体概况,包括项目名称、位置、规模、建设单位等。
2. 评价目的:该部分描述本次评价的目的,为确定该项目对周边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 技术评价:该部分对项目可能产生的交通流量、噪音、空气污染等技术指标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4. 社会评价:该部分对项目可能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环保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评估。
5. 风险评估:该部分对项目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6. 结论和建议:该部分总结评价结果,并提出可行的改善措施。
三、报告结构交通评价报告的结构需要包含封面、目录、前言、报告正文、参考文献等几个主要部分。
封面需包含标题、编写单位、编写人员、时间等常规信息。
目录需包括各个部分以及所述章节的页面号码。
前言需简述该项目背景及评价目的。
报告正文中,不同部分之间需要使用分级标题进行区分,以方便读者阅读。
参考文献为非必需部分,但如有需要,则需列出所使用的参考文献。
四、编写要求编写交通评价报告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并且要能够熟练运用相关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
此外,还需要具备较好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使报告内容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
五、结语交通评价报告的编写需要认真、细致地进行,以确保报告的真实可信度和科学性。
同时,报告的编写者还应重视人文环保等方面的因素,以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
常州市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编制管理暂行办法

常州市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编制管理暂行办法常规[2006]11号为了科学评价建设项目建成后对道路交通环境产生的影响,更好地为建设项目的规划审批和交通管理提供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特制定本办法。
一、交通影响评价的项目范围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建设项目,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必须同步编制《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书》:(1)城市核心区(五角场北路、五角场南路、劳动东路、劳动中路、劳动西路、怀德北路、万福路、北环路所包围的区域,下同)以内,用地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项目和3万平方米的居住类项目;(2)除城市核心区以外的城市主城区范围内,用地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项目和5万平方米的居住类项目;(3)城市主城区范围内的社会公共停车场、加油站、公交枢纽站和交通换乘枢纽等交通设施项目;(4)城市主城区范围内仓储式超市、综合市场、大卖场、批发交易市场等项目;(5)对城市交通产生显著影响的其他建设项目。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建设项目,在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必须同步编制《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报告》:(1)城市核心区以内,建筑规模超过3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项目和超过5万平方米的居住类项目;(2)除城市核心区以外的主城区范围内,建筑规模超过3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项目和超过10万平方米的居住类项目;(3)城市主城区范围内大型社会公共停车场、城市快速路和主干道两侧的加油站、公交枢纽站和交通换乘枢纽等交通设施项目;(4)主城区范围内仓储式超市、综合市场、大卖场、批发交易市场等项目;(5)主城区范围内,需封闭城市快速道路、主干道的道路桥梁和市政管线工程;(6)城市核心区内,需封闭城市次干道的道路桥梁工程;(7)对城市交通产生重大影响的其他建设项目。
二、交通影响评价的编制1、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编制的技术要求详见本管理办法的附件《常州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编制准则》。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要求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要求1.报告基本信息:首先,报告应包含项目或方案的基本信息,包括项目名称、地点、规模和目标等。
同时,还要说明报告的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以及报告的编写时间。
2.交通背景分析:接着,报告需要对所在区域的交通背景进行分析,包括现有交通网络、交通状况、交通需求和交通发展规划等。
此项分析可以通过文献调研、实地调查、交通数据分析等方式进行。
3.建设项目或规划方案描述:报告需要详细描述所评价的建设项目或规划方案,包括项目或方案的内容、特点、目标和预期效果等。
同时,应该提供项目或方案的平面图、纵断面图等相关资料以便于读者理解。
4.影响范围确定:在报告中,需要明确定义评价的交通影响范围,包括受影响的交通网络、交通节点、交通设施以及交通用户群等。
同时,也需要确定评价的时间范围,即预测的影响时间。
6.影响评价结果:报告中,需要总结交通影响评价的结果,包括交通流量变化、交通运行状况的变化等。
同时,需要对项目或方案对交通系统所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价,包括交通拥堵情况、交通安全状况、交通噪音和交通尾气排放等。
7.影响对策和建议:在报告中,需要提出针对交通影响的调控对策和建议,包括交通网络改善、交通设施增加、交通模式调整等。
同时,还需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8.环境保护措施:最后,报告还要提出对环境的保护措施,包括噪音治理、尾气控制等。
同时,还要对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包括成本效益分析等。
综上所述,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要求包括基本信息、交通背景分析、建设项目或规划方案描述、影响范围确定、影响评价方法、影响评价结果、影响对策和建议以及环境保护措施等。
通过按照这些要求进行编制,可以有效地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并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主要要求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主要要求
1.报告目的:明确交通影响评价的目的和范围,说明评价的依据和方法。
2.背景介绍:简要描述相关项目的背景信息,包括项目的规模、区域、用途等,以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规划前期工作等。
3.影响评价范围和内容:明确交通影响评价的范围和内容,包括交通
需求分析、交通流量预测、道路网络影响评价、交通运输设施影响评价等。
5.影响评价结果:根据前期调查和模型预测结果,对交通影响进行定
量和定性评价,包括交通流量变化、交通拥堵情况、交通安全状况等。
6.交通影响对策:针对评价结果中发现的问题和影响,提出相应的对
策和建议,包括交通网络改善、交通交通方式优化、交通管理措施等。
7.社会影响评价:除了交通影响,还需要对项目可能对环境、人居环境、社区等方面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价和分析,包括噪音、空气质量、社区
和居民生活等。
8.成本效益分析:对项目的交通影响与成本进行效益分析,包括交通
建设成本、运营成本、社会效益等。
9.风险评估与管理:对项目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包括交
通事故风险、环境风险、社会风险等。
10.公众参与和沟通: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公众参与的意见和建议,注重评价结果的沟通和解释。
11.报告结论:根据交通影响评价的结果和分析,给出报告的结论和
建议,包括项目的可行性、应采取的措施等。
江西省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实施细则---精品资料

附件1:江西省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统一我省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文件的内容和深度,增强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的规范化、提高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的科学性,依据《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141-2010),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城市及规划城镇人口规模在10万人以上镇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和管理工作必须遵守本细则。
第三条交通影响评价是研究新建项目或城市土地利用变更对交通的影响,其目的是:评价和分析建设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新增的交通需求对周围交通环境产生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在满足一定服务水平的条件下提出对策,减小项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缓解项目生成的交通量对周围道路交通的压力。
第四条编制交通影响评价报告应当遵循国家及省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并积极采用先进的规划设计方法、交通设计理念及技术手段。
第二章交通影响评价的技术要求第五条交通影响评价的主要任务:依据城市和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及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综合评价项目对邻近的路网和行人设施以及交通设施的交通影响,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项目交通改善措施和道路交通改善方案;明确界定建设单位对此影响所应承担的市政设施建设义务。
第六条交通影响评价要点:1、项目区域内部交通设施(如内部道路、停车设施等)是否能够满足评价年交通的需求;2、连接项目外部的出入口位置、宽度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其通行能力是否能够满足高峰小时进出车辆的需求,交通组织是否合理;3、项目生成/吸引的交通量加载到项目周边的城市道路上是否合理,外部路网是否能够承担这样的负荷。
对于上述要素,如果“1”不能被满足,应要求建设单位削减建设规模或增加内部交通设施;如果“2”不能被满足,则应调整出入口位置或要求建设单位采取工程措施提高出入口的通行能力并合理组织出入交通;如果“3”不能被满足,项目生成/吸引的交通量在周边道路上所占的比例超过一定的量值(主干路为15%,次干路为25%,支路为50%),且外部路网超负荷运行时,应由建设单位承担改善项目周边道路的义务或削减建设规模。
北京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准则和要求

北京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准则和要求交通影响评价是研究新建项目或TRANBBS城市土地利用变更对交通的影响,交通影响评价的目的是:评价和分析建设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新增的交通需求对周围交通环境产生影响的程度和范围,从而,在满足一定服务水平的条件下提出对策,减小项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缓解项目产生的交通量对周围道路交通的压力。
一、一般准则交通影响评价的侧重点应放在制定切合实际的改善措施以使建设项目对外部交通所产生的影响尽可能地减小和明确界定开发商对此影响所应承担的市政设施建设义务两个方面。
为使城市建设与交通协调发展,一方面应考虑新建或改建项目在路网交通流量自然增长的情况下对交通设施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应具体分析这种影响在未来路网交通流量中所占的比例,使项目的控制在合理的规模内,做到既能使交通设施承受这种影响,又不妨碍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交通影响评价应把握如下要素:1、项目区域内部交通设施(如内部道路、停车设施等)是否能够满足交通的需求;2、连接外部的出入口通行能力是否能够满足高峰小时进出车辆的需求,交通组织是否合理;3、项目生成/吸引的交通量在项目周边的道路上所占的比例是否合理,外部路网是否能够承担这样的负荷。
对于上述要素,如果“1”不能被满足,应要求开发商削减建设规模或增加内部交通设施;如果“2”不能被满足,则应调整出入口或要求开发商采取工程措施提高出入口的通行能力并合理组织出入交通;如果“3”不能被满足,项目生成/吸引的交通量在周边道路上所占的比例超过一定的量值(主干路为30%,次干路为40%,支路为70%),且外部路网超负荷运行时,应由开发商承担改善项目周边道路的义务或削减建设规模。
二、研究内容交通影响评价的内容如下:1、项目的研究范围项目的研究区域不能局限于拟建项目的本身。
应根据项目对周围地区交通影响的程度,将周边地区乃至更大范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土地使用与交通的关系,以及交通需求与供给能力是否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编制要求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主要要求
1.项目背景情况
项目任务来源(委托方与被委托方)及项目基本情况;
1.1.项目位置及四至情况
要求有详细文字说明和规划位置示意图。
1.2.项目规划用地情况(包括性质和规模)
1.2.1.项目总建筑平面图
1.2.2.项目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图
1.2.3.项目现状和规划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要求说明建筑规模详细情况,包括项目总用地面积、
建设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地上建筑面积(具体用
途)、地下建筑面积(具体用途)、住宅户数、人口
数、或者其它和医院床位数、门诊量等、容积率、机
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数、(地上、地下)并附详细表
格说明。
2.项目研究依据
要求说明是项目规划意见书或审定方案通知书或控
规调整阶段(附控规调整报告),并附所批文件复
印件。
报告中的规划条件(路网、公交场站及其它
交通设施)应由相关部门确认。
3.项目研究范围
3.1.研究区域范围及依据
3.1.1.研究范围一般应覆盖因项目而带来重大交通及运输影响
的所有的地方,至少应包括直接毗邻项目的主要交通通道
和主要交叉口。
3.1.2说明研究范围确定的依据,并附项目研究范围规划道路
和用地性质规划图。
3.2.说明研究范围内项目周边用地规划及开发情况,特别是项目
四周正在建设或近期建设项目有关情况。
3.3.项目计划建成年份情况及依据。
4.现状交通系统状况
4.1.研究区域现状道路设施及交通流量情况
4.1.1.说明研究范围内现状路网布局、现状道路宽度、横断
面、是否实现规划等。
4.1.2.说明研究范围内主要节点情况,包括节点类型、交通组
织、信号配时等。
4.1.3.项目现状道路及节点图。
4.1.4.项目周边道路及节点现状交通量和负荷度调查,要求列
表和附图说明。
4.1.
5.研究范围内道路及节点存在问题及通行能力分析。
4.2.研究区域现状公共交通设施情况
4.2.1.说明研究范围内现状公交线路设置情况,要求说明线路
车站的设置、距离项目的远近、线路的走向、线
路的运力情况、公交港湾和满足需求水平等,并附图说
明。
4.2.2.说明研究范围内现状地铁线路的设置情况,要求项目说
明地铁车站的设置、距离项目的远近和满足需求水平等,
并附图说明。
4.2.3.说明研究范围内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状况和满足需求水平
等,并附图说明。
4.2.4.研究范围内公共交通设施存在问题分析。
4.3.项目周边内机动车和自行车停车设施状况
4.3.1.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考虑项目周边机动车和自行
车停车设施位置、容量、交通组织等状况和满足需求水
平。
4.3.2.项目周边机动车和自行车停车设施存在问题和供给分
析。
4.4.项目周边行人设施状况分析
5.项目研究范围内交通设施规划
5.1.研究范围内道路设施规划
5.1.1.说明研究范围内规划路网布局、道路规划红线、道路等
级、道路宽度、横断面等。
5.1.2.说明研究范围内主要节点规划情况。
5.1.3.项目研究范围内规划道路及节点图。
5.2.研究范围内公共交通设施规划
5.2.1.项目周边公交线路规划或改进措施,并附图说
明。
5.2.2.研究范围内规划地铁线路的设置及满足需求水平情
况,要求项目说明地铁车站的设置、距离项目的远近等,
并附图说明。
5.2.3.研究范围内规划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状况和满足需求水
平,并附图说明。
5.3.项目周边机动车和自行车停车设施规划
5.3.1.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说明项目周边机动车和自行车停车
设施规划:包括位置、容量、交通组织、距离项目的远近
和项目的关系等。
5.3.2.项目周边停车需求供给规划分析。
5.4.研究范围内行人设施规划
6.项目交通预测
6.1.项目交通预测方法及步骤
6.1.1.详细说明项目交通预测方法及步骤。
6.1.2.简单项目可根据现状道路交通流量,采用增长系数
法。
6.1.3.复杂项目经过交通预测四阶段法,对项目不同规模进
行测试,研究提供交通生成率指标作为参考,对于没有的
项目进行类似项目交通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