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对策建议
矿山生态修复的问题与对策

矿山生态修复的问题与对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矿山生态修复是指在矿山开采活动结束后,对矿山区域进行环境恢复和生态修复的过程。
矿山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破坏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都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影响,给生态环境造成长期的危害。
矿山生态修复已经成为当前矿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矿山生态修复的问题1. 土壤和地表水资源污染:矿山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矿渣、废弃物和尾矿,其中含有金属元素、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对土壤和地表水资源造成污染。
2. 植被覆盖丧失:矿山开采破坏了原有的植被覆盖,导致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生态系统恶化。
3. 生物多样性降低:矿山开采破坏了原有的生物多样性,导致许多植物和动物种群减少或灭绝。
4. 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矿山开采过程中会破坏地表覆盖,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使得土地无法再次利用。
5. 污染物排放造成大气污染:矿山开采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废气和粉尘,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1. 制定严格的环境管理规定:政府应该加强对矿山开采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制定严格的环境管理规定,确保矿山开采活动符合环保标准。
2. 采用生态恢复技术和方法:矿山生态修复应该采用生态恢复技术和方法,恢复原有的植被覆盖,改善土壤质量,减少水土流失和污染物的排放。
3. 恢复生态系统功能:矿山生态修复应该着重恢复原有的生态系统功能,重建食物链和生态平衡,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加强社会参与和公众监督:政府应该加强社会参与和公众监督,提高公众对矿山生态修复的参与度,推动矿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
5. 建立矿山生态修复基金:政府应该建立矿山生态修复基金,用于支持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促进矿山企业履行生态修复责任。
矿山生态修复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识和工作,才能实现矿山开采活动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意义及对策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意义及对策1. 引言1.1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矿山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矿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凸显。
矿山开采过程中,土地资源遭受破坏、水资源受到污染、大气环境恶化等问题层出不穷,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而如果不加以有效保护,这些影响将会进一步加剧,给整个生态环境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不仅仅意味着保护自然资源,更重要的是维护生态平衡,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
矿山作为重要的资源开发领域,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才能有效避免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推进。
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矿山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美好的生态环境。
2. 正文2.1 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长期存在且严重的问题。
矿山开采造成土地的破坏和破坏,导致植被消失、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问题。
大面积的矿山开采会引起地表沉陷和地裂缝的出现,破坏了地下水系统,影响水资源的稳定性。
矿山开采会产生大量的废矿渣、垃圾和有毒废水,污染周围的土壤、水体和空气,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矿山开采还会扰乱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平衡失调。
矿山开采过程中使用的大量化学品和燃料也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为了减轻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政策,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2.2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分析目前,由于矿山开采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日益严重,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严峻挑战。
矿山开采导致的土地破坏和植被破坏使得原本生机盎然的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许多植物和动物种群面临灭绝的危险。
矿山废弃物和废水排放对周边水质和土壤造成污染,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意义及对策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意义及对策矿山是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场所,但与之伴随着的是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问题。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难题。
本文将探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以及可采取的对策。
1. 维护生态平衡矿山开发会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包括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动植物栖息地破坏等问题。
这将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生态系统失衡,甚至引发生态灾害。
2. 保护生物多样性矿山开发通常会破坏大片植被和土地,这将直接影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导致生物灭绝和栖息地破坏。
保护矿山周边的生态环境,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3. 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矿山开发所需的大量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如果不得当使用会导致水土资源枯竭和损耗。
有效保护矿山周边的水源和土地资源,将有助于保障当地的水土资源供给和生态平衡。
4. 促进可持续发展矿山开发如果不合理利用和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会导致环境破坏,对当地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而保护矿山生态环境将有助于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1. 加强立法和管理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矿山开发的立法和管理,严格规范矿山开发的行为,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
建立健全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违法开采和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
2. 推行绿色矿山开发推行绿色矿山开发,采用节能环保的开采技术和设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发展绿色矿业,推动矿业企业向环保型产业转型升级。
3. 强化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对矿山从业者和当地居民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主动保护矿山周边的生态环境。
加大对矿山环境监测和评估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矿山开发的环境问题。
4. 推动生态修复和恢复工作对于已经开发的矿山区域,应当加大生态修复和恢复工作的投入力度,恢复植被、改善土壤、修复水体等工作。
加强对矿山废弃物的治理和利用,推动废弃矿山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 加强跨界合作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难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共同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意义及对策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意义及对策矿山作为重要的资源开发领域,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矿山开采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保护和改善矿山生态环境。
本文将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影响、现状与存在问题以及对策方面展开论述。
一、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影响1. 重要性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矿山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直接关系到当地居民的生存和发展;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是维护全球生态平衡的重要一环,矿山所产生的污染会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长期的影响;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 影响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资源的破坏、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大气环境的污染等方面。
矿山开采活动会导致土地裸露、植被破坏、土壤侵蚀等问题,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态平衡。
矿山开采过程中所产生的矿石、渣渣等废弃物会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严重的污染,导致水资源的短缺和水质的下降。
矿山开采活动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导致植被退化、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丧失等问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构成严重的威胁。
矿山开采所产生的尘埃、废气等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加剧空气质量的恶化。
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目前,我国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还存在一些问题:矿山企业的环保意识相对较弱,缺乏对矿山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矿山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存在环境污染排放量大、治理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加剧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处罚机制,导致矿山企业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地方政府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等问题,导致矿山企业环保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为了有效保护和改善矿山生态环境,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1. 强化矿山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加强环境教育,培养矿山企业的环保文化,使企业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解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对策建议

解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对策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业资源的广泛开发与利用使得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政策制定、技术研发、资源利用与治理等多个方面出发,制定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政策制定1.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应继续完善《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等相关环境保护法规,以存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行政责任,加大对矿业企业的惩罚力度。
2.加强环境标准制定。
应制定更加严格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保护标准,特别是对于地下水资源保护、污染控制等方面加强标准制定与实施。
二、技术研发1.加强绿色矿山技术的研发。
应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多采用低污染、低能耗、高效益的绿色矿山技术,减少矿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2.提升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能力。
应加快矿业企业能源和利用方面的技术创新,实现从传统的资源单一开采向能源回收、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发展转型。
三、资源利用与治理1.加强对矿业企业的监管。
政府应加强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巡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企业存在的违规行为,确保矿业企业在矿区开采时符合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要求,不掩盖真相。
2.加强污染物治理和修复。
建立全流程污染物治理和修复机制,开展矿区污染源与总量控制、生态修复、生态补偿等措施,在矿区实现污染物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提高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水平。
总之,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不仅涉及到矿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关系到国家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民的健康生活。
因此,相关部门和矿业企业应高度重视该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治理和保护,推动矿山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解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对策建议

解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对策建议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是当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下面给出一些对策建议: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建立健全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确保矿山企业按照环境保护要求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2. 推动矿山生态修复和恢复。
在矿山开发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生态修复措施,包括退还矿区土地、还林还草、修复水体、改善空气质量等,尽快恢复矿区原有生态环境。
3. 鼓励矿山企业实施绿色开采和清洁生产。
鼓励矿山企业采用先进的矿山开采技术,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倡资源循环利用,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4. 加强矿山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
建立健全的矿山环境监测体系,实时监测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对矿山的环境效益进行评估,推动矿山企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5. 提高矿山企业员工环保意识和技能。
开展员工环保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提供必要的环保技术培训和装备,确保员工在工作中能够有效地进行环境保护工作。
6. 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组织开展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活动,增强公众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力。
7. 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和协调。
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管,组织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推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8.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
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公益机构和志愿者参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共同推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进程。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动矿山生态修复、鼓励绿色开采和清洁生产、加强监测和评估、提高员工环保意识和技能、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加强政府监管和协调以及鼓励社会参与等措施,推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矿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双赢。
解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对策建议

解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对策建议1. 引言1.1 矿山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性1. 土地破坏:矿山开采所需的大量土地往往会导致土地资源的消耗和破坏,造成土地的退化和失效。
土地资源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土地破坏将直接影响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2. 水资源污染: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渣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果不加以处理就会直接排放到水体中,造成水质污染,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大气污染:矿山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废气和有害气体,这些污染物如果排放到大气中就会引发大气污染问题,影响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
4. 生物生境破坏:矿山建设和开采活动会破坏原有的生物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生物种群的丧失,影响生物的繁衍和演化。
5. 社会影响:矿山开采活动往往会引发社会问题,如土地征用、水资源争夺、环境污染、公共安全等,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1.2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变得越发突显。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矿山开发日益增多,矿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矿业活动直接导致土地资源的大量消耗、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等问题的出现,进而引发降雨量减少、土地沙化、生态平衡破坏等一系列生态灾害。
这不仅影响到周围的居民生活质量,也危及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生存环境。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只有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完善法规政策,并推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良性互动。
保护矿山生态环境,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监管,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完善法规政策,增强宣传教育力度,全社会共同参与,为改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共同努力。
【字数超过了2000字,请允许我继续输出】。
2. 正文2.1 加强环境监测与管理加强环境监测与管理是解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
解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对策建议

解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对策建议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一直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关系到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关乎着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解决,下面将就此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我们需要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
目前,我国已经有了一些关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对矿山环境的保护标准不够明确,对于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大等。
我们需要加大立法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于矿山环境保护的监督和执法力度,确保相关法律法规的刚性执行。
我们需要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因此需要加强关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可以通过大型活动、广告宣传、媒体报道等方式,向公众普及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也需要加强对矿山企业和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
我们需要推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创新。
矿山开采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因此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来减少这些污染物的排放。
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研发环保型矿山开采技术,减少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也可以通过开展环保科研项目,推动环保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我们需要加大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需要加大政府对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支持力度。
也可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的投资和运营,提升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效益和水平。
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监测评估机制。
矿山开采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监测评估机制,及时掌握矿山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控制。
可以通过建立环境监测站点、开展矿区环境调查评估等方式,加强对矿山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对策建议
发表时间:2018-03-15T15:02:36.1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作者:白霄
[导读] 摘要:生态环境是目前被世界各国所广泛关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将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对于环境的保护与生态平衡的维护中,而在我国的矿山开发中却存在着部分的环境污染问题,这不仅不利于生态平衡的有效维持,同时也不利于矿产业的健康发展。
巴彦淖尔西部铜业有限公司巴彦淖尔市 015000
摘要:生态环境是目前被世界各国所广泛关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将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对于环境的保护与生态平衡的维护中,而在我国的矿山开发中却存在着部分的环境污染问题,这不仅不利于生态平衡的有效维持,同时也不利于矿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分析矿山生态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提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矿山;生态环境;防治措施
矿产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对矿产资源的毫无节制的开发使矿山周边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
而且我国目前阶段法律制度的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种趋势。
所以,针对当前的现状,根据我国目前在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根据这些情况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保护好矿山的生态环境。
使得矿产资源能够更好的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能够和谐共处。
一、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意义
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提高了我国的世界地位,以及综合实力,但是随之而来的生态资源问题也日益严峻,对于矿山开采领域来说,其开采矿石的过程中,原本就是一种机械式的破坏大自然的过程,因此,如果不加以有效的监督和管理,那么所带来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就会更加严重,这样一来,资源生态问题与经济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会更加突出,同时也非常不利于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国各省市中的相关部门应该以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充分体会到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从而尽快转变自身职能,根据实际发展情况,不断的完善和制定的新的制度,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环境保护方法,从而有效维系好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和谐。
二、矿山生态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
1、矿山管理者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1)在我国的大部分矿山管理人员中,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都相对薄弱,部分管理者甚至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持漠不关心的态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矿山产业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污染。
2)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宏观调控力度较弱,使矿山的管理者产生了对于环境保护的忽视;3)由于相关企业的业主只注重眼前的开发利益,从而忽视了从长远的角度实现对于矿山的环境保护,进一步造成了环境的污染与生态平衡的破坏。
2、对于环境保护的监管工作不完善。
在我国的矿山产业中,部分开发人员对于环境保护的工作缺少相应的监管体系建立,监管工作的不完善将使矿山开采工作中存在极大的环境破坏问题。
由于我国部分地区内的环境监管部门的建立相对较晚,许多相关的政策和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相关监管人员的工作内容也不够明确和细化,这使矿山中缺乏来自于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管。
同时,矿山企业的管理者虽然具有环境保护意识,但在进行监管的过程中却缺少相关监督人员的设立以及监管体系的完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3、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弱化。
就是对于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执法力度弱化。
据相关调查统计结果,我国的大部分矿山开发中都缺乏相关的环境保护条例和地方政府政策要求,而对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规和条例更是少之又少,一方面,地方政府相关执法监管机构的体系不健全,缺少专门对于生态保护的相关部门;另一方面,就是相关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对于自身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环境监管的专业性人才缺失,从而造成了环境保护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的执法力度被弱化,无法实现对于矿山生态环境的积极保护。
三、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对策
1、完善矿山环境保护的监管体系。
1)可以充分的结合我国相关的规章制度以及企业内部的管理原则,实现对于环境保护监管制度的建立,使在执行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的过程中有法可依。
矿山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基于其不可再生的特点,对于矿资源的合理开发才能有效确保对于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生态平衡的有效维护。
2)地方政府可以建立相应的环境监督部门,实现对于矿山企业的严格监督,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我国生态平衡的发展。
2、深化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在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及法律之后,我国在环境影响评价法颁布实施后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处理我国矿山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针对矿山项目的特殊性仍然存在不足,建议在下列方面予以加强。
第一,在对区域环境实行评价时,充分考虑矿山周边生态环境的复杂性、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潜伏性。
第二,对矿山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该加大对环境影响的预测评价,尽量避免预测结果带有主观性。
第三,要定期地对矿山开发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做动态的环境影响评价,使开发活动与环境影响评价同步进行。
3、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体系。
由各级人民政府牵头,开展矿山环境综合防治。
①由各级人民政府编制矿山环境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方案,划分责任主体,明确防治方向,部署重点防治工程。
②科学开展防治工程,根据矿山环境问题分布、影响范围等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安排防治工程,有效改善矿区生态环境。
③加强矿山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工程,提高矿山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完善矿山环境信息系统建设,编制矿山环境保护基础图系,建立矿山环境保护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开展矿山环境保护宣传培训,全面提升矿山环境综合防治水平。
4、加强矿山管理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
对于矿山的开发,本身就是一种对于生态平衡的破坏,因此,加强对于矿山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是我国实现健康发展、绿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我国的矿山企业中,一方面可以加强矿山管理部门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使其充分的意识到对于生态平衡维护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企业业主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才能进一步提升整体矿产开发人员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矿资源的合理开发。
创新投入机制,多方筹措资金,切实加大资金投入①对计划经济时期国有矿山造成的和现阶段矿业权人灭失所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由各级政府编制矿山环境保护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建立矿山环境保护专项基金。
②充分发挥备用金制度的约束作用,督促矿业权人主动加大投入。
③在目前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按照“谁投资恢复治理、谁受益”的原则,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创新投入机制,建立PPP 模式,鼓励社会资金投入。
5、加强对于环境保护的执法力度。
在我国的矿山开发中,执法力度的薄弱造成了对于环境监管的不合理,因此,必须要加强对于环
境保护的执法力度,一方面,国家可以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加强对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政策支持。
另一方面,国家可以成立相应的环境保护部门和执法监督部门,在合理的宏观调控下,通过地方政府实现对于矿山企业的有效监督与执法力度的加强,严格对待环境的保护以及生态平衡维护工作的开展。
采矿产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对矿产资源的开发也不可避免地使矿山周边的生态环境遭受了破坏。
我国现阶段由于法律制度的滞后助长了这种趋势。
因此针对这一现状,根据我国目前在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本国国情,汲取国外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先进经验,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体系可以说势在必行且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胡国成,张丽娟.我国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及防治措施[J].科技向导,2015,(21).
[2]杨春丽.某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J].西部探矿工程,2016,(17).
[3]李良忠,徐向华.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其防治对策研究[J].能源与环境,2015,(9).
[4]徐冬寅,张江华.矿产资源开发中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响应差异性研究[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