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ppt课件
合集下载
学校防控登革热知识 课件(共18张PPT)

市 CDC
报 告 区CDC 调 查
疫点
报告 报告
灭蚊
市爱卫办 报 告
区爱卫办 委 派
PCO
核心区
半径100米 诱蚊诱卵器
双层叠 帐法
布雷图法Βιβλιοθήκη 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师办公室有水生植物,
存在的主要问题
• 校园景观建筑的有反槽、假山、空穴、花盆托盘、水池 同时少数阔叶植物叶腋雨后或浇水后雨后形成小型清洁 静止的积水,这些积水都能成为白纹伊蚊孳生地。
存在的主要问题
• 学校建筑设施覆盖着防雨塑胶薄膜,在雨后形成了很多 小积水,大多数积水孳生白纹伊蚊幼虫。
登革热疫情处理总结及预警
• 诊断正确、报告及时、流调清楚、判断准确 • 联防联控,各司其职、灭蚊彻底、监测有效
登革热疫情处理总结及预警
• 预测: • 今年输入性病例多于往年,开学初半个月学生病例 • 校园绿化好,蚊媒密度高,传播风险大。
3.登革热疫情的应急处理流程
口岸
报告
医院
报告
其它
街道办 社区站
2023年秋学校防控登革热知识
主要内容
• 登革热基本知识
1.1传播登革热的媒介伊蚊
1.2人如何得病,哪些症状?
注入
症状
发热、头痛、眼痛、 背痛、骨肉痛、关 节痛,皮疹, 鼻血、牙血、便血
1.1潜伏期?
内潜伏期(病人3-14天) 症状
病毒进入人体到发病时 间(有传染性)
外潜伏期(蚊子:8-12天)
病毒进入蚊体到排出的 时间(有传染性)
RNA、NS1、IgM,IgG
孳生地:各龄期都有
产卵
羽化
幼虫
化蛹
为什么我们只盯着白纹伊蚊?
登革热防治课件

请关注登革热
❖ 番禺区场馆分布众多,监测任务繁重; 含1个亚运村、8个指定接待酒店、9所大学运动场 馆、12所其她比赛训练场馆;
❖ 我院就是亚运定点医院;
请关注登革热
病例得发现与报告
❖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医 务人员在发现登革热疫情时,按传染病监测信息 网络报告要求及时(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 时采集病例得血标本送属地疾控中心做快速病 原检测。
1、疑似病例同时具备流病史:住所或工场1个月 内出现过DF 、实验室检查WBC↓, PLT ↓ ) 。
2、疑似病例同时具备IgG抗体或IgM抗体阳性。
5、 诊 断
登革出血热(DHF): 1、符合登革热诊断,同时具备血小板减少、血
液浓缩与有出血倾向、器官出血、肝肿大之 一。
2、登革休克综合征(DSS):登革出血热同时
三、登革热流行病学
❖ 传染源
患者与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未发现健康带病毒者; ❖ 传播媒介
伊蚊,已知12种伊蚊可传播本病,但最主要得就是埃及伊蚊与白伊 蚊。广东、广西多为白纹伊蚊传播, ❖ 易感人群 在新疫区普遍易感。1980年在广东流行中,最小年龄3个月,最大 86岁,但以青壮年发病率最多。 地方性流行区:儿童为主; ❖ 感染后免疫力: 同型:长期;
其它型:短期交叉保护性免疫;
三、登革热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 世界性分布,热带、亚热带地区;
❖ 1、地方性 凡有伊蚊孳生得自然条件及人口密度高得地区均可发生 地方性流行,在城市中流行一段时间之后,可逐渐向周 围得城镇及农村传播,在同一地区,城镇得发病率高于 农村。
❖ 2、季节性 发病季节与伊蚊密度、雨量相关。在气温高而潮湿得热 带地区,蚊媒常年繁殖,全年均可发病。我国广东、广 西为5~11月,海南省3~10月。
登革热ppt课件

并发症风险评估和监测方法
风险评估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评估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监测方法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定期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处理策略和干预措施
出血的处理
给予止血药物,补充凝血因子,必要时输血 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处理
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细胞,对症治疗。
高危因素
居住在或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的人群,尤其是儿童、孕妇、 老年人及患有慢性疾病者,感染风险较高。
预防措施与建议
控制传染源
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 并隔离治疗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切断传播途径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蚊虫孳生 地,降低蚊虫密度;使用蚊帐、驱 蚊剂等防蚊措施,减少蚊虫叮咬。
保护易感人群
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知水平和重视程度,促进公众积极参与登革 热的防控工作。
提高公众对登革热认识和重视程度
01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册、宣传片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登革热的基本知识
、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
02
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通过讲座、互动游戏等形式,
让公众了解登革热的危害和防控方法。
03
加强个人防护意识
教育公众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定期清理积水、穿长袖衣裤、使
用驱蚊用品等,降低被蚊虫叮咬的风险。同时,提醒公众在出现疑似症
状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等相关信息。
THANKS
感谢观看
子。
维持水电平衡,对出汗多、腹 泻者,先作口服补液,注意水
登革热的常识和预防ppt课件

提高公众认知度
加强登革热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知度和自我 防护意识。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 区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登革热等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28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2024/1/25
29
2024/1/25
10
季节性变化和地域分布特点
季节性变化
登革热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在夏秋季节高发,与蚊虫活动高峰期相吻 合。
地域分布特点
登革热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为高发区,内陆地区 相对较少。
2024/1/25
11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气候变化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登革 热流行区域可能进一步扩 大,疫情也可能更加严重
登革热疫情爆发时,患者数量激增,给医疗资源带来巨大 压力,尤其是在一些贫困和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患者往 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26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 2
疫苗研发取得突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有望研发出更加 安全、有效的登革热疫苗,为预防和控制登革热 提供有力武器。
智能化监测和预警系统
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立智能化 监测和预警系统,提高登革热疫情的监测和预警 能力。
,对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3
社会心理层面的影响
2024/1/25
公众恐慌和焦虑
登革热疫情可能引发公众恐慌和焦虑情绪,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 增加。
信息传播与谣言
在疫情期间,不实信息和谣言可能迅速传播,对公众心理造成不 良影响。
长期心理影响
疫情对受影响人群可能产生长期心理影响,如创伤后应激障碍、 焦虑和抑郁等。
加强登革热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公众对登革热的认知度和自我 防护意识。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 区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登革热等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28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2024/1/25
29
2024/1/25
10
季节性变化和地域分布特点
季节性变化
登革热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在夏秋季节高发,与蚊虫活动高峰期相吻 合。
地域分布特点
登革热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为高发区,内陆地区 相对较少。
2024/1/25
11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气候变化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登革 热流行区域可能进一步扩 大,疫情也可能更加严重
登革热疫情爆发时,患者数量激增,给医疗资源带来巨大 压力,尤其是在一些贫困和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患者往 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26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 2
疫苗研发取得突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有望研发出更加 安全、有效的登革热疫苗,为预防和控制登革热 提供有力武器。
智能化监测和预警系统
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立智能化 监测和预警系统,提高登革热疫情的监测和预警 能力。
,对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3
社会心理层面的影响
2024/1/25
公众恐慌和焦虑
登革热疫情可能引发公众恐慌和焦虑情绪,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 增加。
信息传播与谣言
在疫情期间,不实信息和谣言可能迅速传播,对公众心理造成不 良影响。
长期心理影响
疫情对受影响人群可能产生长期心理影响,如创伤后应激障碍、 焦虑和抑郁等。
《登革热护理》ppt课件

治疗原则以对症治疗为主,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同时注意补液、纠正电解质 失衡和防止出血等。
02
登革热预防
防蚊灭蚊
01
02
03
减少蚊虫孳生地
定期清理家庭和周围环境 中的积水,防止蚊虫孳生 。
安装防蚊网
在家庭和办公室安装防蚊 网,避免蚊虫进入。
使用蚊帐
在睡觉时使用蚊帐,避免 蚊虫叮咬。
个人防护
穿着长袖衣服和长裤
。
降温措施
采用物理降温措施,如 冰敷、温水擦浴等,遵 医嘱使用解热镇痛药物
。
心理支持
安慰患者,减轻其恐惧 和焦虑情绪,增强信心
。
出疹期护理
01
0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3
04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衣物 ,避免搔抓皮肤,以防继发感
染。
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可用生理盐水 漱口,避免进刺激性食物。
眼睛护理
保持眼睛清洁,避免揉搓眼睛 ,遵医嘱使用眼药水。
05
登革热心理护理
患者心理疏导
疾病认知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登革热的 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和护理方 法,以增加他们对疾病的了解,
减轻焦虑和恐惧。
心理支持
鼓励患者表达感受,倾听他们的 需求和担忧,给予关心和支持,
增强其信心。
应对技巧指导
教导患者及家属应对疼痛、发热 等症状的技巧,如深呼吸、放松
练习等,以缓解不适感。
07
登革热护理研究进展
最新研究成果分享
登革热病毒的基因组与分型
对登革热病毒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和分型,有助于深入了解病毒的 遗传特征和传播方式。
登革热病毒的复制机制
研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机制,为抗病毒药物的设计和开发提供理论 基础。
02
登革热预防
防蚊灭蚊
01
02
03
减少蚊虫孳生地
定期清理家庭和周围环境 中的积水,防止蚊虫孳生 。
安装防蚊网
在家庭和办公室安装防蚊 网,避免蚊虫进入。
使用蚊帐
在睡觉时使用蚊帐,避免 蚊虫叮咬。
个人防护
穿着长袖衣服和长裤
。
降温措施
采用物理降温措施,如 冰敷、温水擦浴等,遵 医嘱使用解热镇痛药物
。
心理支持
安慰患者,减轻其恐惧 和焦虑情绪,增强信心
。
出疹期护理
01
0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3
04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衣物 ,避免搔抓皮肤,以防继发感
染。
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可用生理盐水 漱口,避免进刺激性食物。
眼睛护理
保持眼睛清洁,避免揉搓眼睛 ,遵医嘱使用眼药水。
05
登革热心理护理
患者心理疏导
疾病认知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登革热的 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和护理方 法,以增加他们对疾病的了解,
减轻焦虑和恐惧。
心理支持
鼓励患者表达感受,倾听他们的 需求和担忧,给予关心和支持,
增强其信心。
应对技巧指导
教导患者及家属应对疼痛、发热 等症状的技巧,如深呼吸、放松
练习等,以缓解不适感。
07
登革热护理研究进展
最新研究成果分享
登革热病毒的基因组与分型
对登革热病毒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和分型,有助于深入了解病毒的 遗传特征和传播方式。
登革热病毒的复制机制
研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机制,为抗病毒药物的设计和开发提供理论 基础。
登革热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 有DIC证据者按DIC治疗。
谢 谢!
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鉴别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 早发现、早隔离、早就地治疗。 具体治疗措施: 对症支持治疗、抗病毒治疗及预防性治疗
治疗
• 一般治疗及隔离:急性期卧床休息,给 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在有防蚊设备的病 室中隔离到完全退热为止。
• 抗病毒治疗:在起病3-5天内(病毒血 症期),可适当应用病毒唑等抗病毒药物 。
白蚊伊蚊 Other Aedes:
❖Ae polynesiensis ❖Aedes niveus group (monkey)
登革热在全球分布
全球有25亿人有患登革热的危险 每年有5000万到1亿人感染登革病毒 每年有50万登革热住院病例 每年有2万以上病例死于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
Areas infested with Aedes aegypti Areas with Aedes aegypti and recent epidemic dengue
型病毒仅有短暂免疫力
有利于DF流行的因素
➢登革热病毒(带毒蚊、人、兽)输入 ➢自然气候 ➢伊蚊密度
屋内处积水容器 居民养花、养莲 建筑工地积水 水缸积水
发病机制
• 发病机制未明:ADE、毒力变异及宿主背景 • 体液中的抗体可促进病毒在复制,并可与
病毒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导 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时抑制骨髓中的白 细胞和血小板系统,导致其减少,全身微 小血管损伤导致出血倾向及其蛋白渗出。
流行特点
主要发生于市镇人口集中地区,发 病与布雷指数有关
雨季为发病高峰季节 广东省5~10月流行,其中8、9月
份为高峰 有一定的周期性(4~5年)
人群易感性和免疫力
谢 谢!
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鉴别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 早发现、早隔离、早就地治疗。 具体治疗措施: 对症支持治疗、抗病毒治疗及预防性治疗
治疗
• 一般治疗及隔离:急性期卧床休息,给 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在有防蚊设备的病 室中隔离到完全退热为止。
• 抗病毒治疗:在起病3-5天内(病毒血 症期),可适当应用病毒唑等抗病毒药物 。
白蚊伊蚊 Other Aedes:
❖Ae polynesiensis ❖Aedes niveus group (monkey)
登革热在全球分布
全球有25亿人有患登革热的危险 每年有5000万到1亿人感染登革病毒 每年有50万登革热住院病例 每年有2万以上病例死于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
Areas infested with Aedes aegypti Areas with Aedes aegypti and recent epidemic dengue
型病毒仅有短暂免疫力
有利于DF流行的因素
➢登革热病毒(带毒蚊、人、兽)输入 ➢自然气候 ➢伊蚊密度
屋内处积水容器 居民养花、养莲 建筑工地积水 水缸积水
发病机制
• 发病机制未明:ADE、毒力变异及宿主背景 • 体液中的抗体可促进病毒在复制,并可与
病毒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导 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时抑制骨髓中的白 细胞和血小板系统,导致其减少,全身微 小血管损伤导致出血倾向及其蛋白渗出。
流行特点
主要发生于市镇人口集中地区,发 病与布雷指数有关
雨季为发病高峰季节 广东省5~10月流行,其中8、9月
份为高峰 有一定的周期性(4~5年)
人群易感性和免疫力
登革热培训ppt课件

可有肝功能异常、心肌酶升高等。
尿常规
可有蛋白尿、血尿等。
血清学检查
检测登革热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发病后3-5天即可出现 ,2周达高峰,可维持2-3个月;IgG抗体于发病后7天开 始升高,4周后达高峰,可维持数年。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作 出诊断。在流行季节,来自流行区或近期有蚊虫叮咬史的患 者,出现上述典型症状及体征,特别是高热、疼痛、皮疹和 出血等,应考虑登革热的可能。
典型症状与体征
疼痛
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等 。
出血
可有鼻衄、牙龈出血、呕血、 黑便等。
发热
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 ,持续5-7天。
皮疹
发病后2-5天出现,为充血性 皮疹或点状出血疹,分布于全 身。
其他症状
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
实验室检查方法
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减少,血小板减少。
生化检查
鉴别诊断
登革热需与其他发热性疾病如流感、麻疹、风疹、猩红热等 进行鉴别。此外,还需与黄热病、基孔肯雅热等蚊媒病毒性 疾病相鉴别。鉴别要点包括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 检查结果。
03
登革热预防措施与控制策 略
消灭蚊虫孳生地
01
02
03
清除积水
定期清理室内外积水,避 免蚊虫孳生。
整治环境
保持环境整洁,减少垃圾 堆积,降低蚊虫栖息地。
登革热病毒特点
病毒类型
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为单股正链 RNA病毒。
病毒结构
基因组
登革热病毒基因组编码3种结构蛋白 和7种非结构蛋白,其中E蛋白是主要 的抗原蛋白,能够诱导机体产生中和 抗体。
尿常规
可有蛋白尿、血尿等。
血清学检查
检测登革热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发病后3-5天即可出现 ,2周达高峰,可维持2-3个月;IgG抗体于发病后7天开 始升高,4周后达高峰,可维持数年。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作 出诊断。在流行季节,来自流行区或近期有蚊虫叮咬史的患 者,出现上述典型症状及体征,特别是高热、疼痛、皮疹和 出血等,应考虑登革热的可能。
典型症状与体征
疼痛
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等 。
出血
可有鼻衄、牙龈出血、呕血、 黑便等。
发热
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 ,持续5-7天。
皮疹
发病后2-5天出现,为充血性 皮疹或点状出血疹,分布于全 身。
其他症状
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
实验室检查方法
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减少,血小板减少。
生化检查
鉴别诊断
登革热需与其他发热性疾病如流感、麻疹、风疹、猩红热等 进行鉴别。此外,还需与黄热病、基孔肯雅热等蚊媒病毒性 疾病相鉴别。鉴别要点包括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 检查结果。
03
登革热预防措施与控制策 略
消灭蚊虫孳生地
01
02
03
清除积水
定期清理室内外积水,避 免蚊虫孳生。
整治环境
保持环境整洁,减少垃圾 堆积,降低蚊虫栖息地。
登革热病毒特点
病毒类型
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为单股正链 RNA病毒。
病毒结构
基因组
登革热病毒基因组编码3种结构蛋白 和7种非结构蛋白,其中E蛋白是主要 的抗原蛋白,能够诱导机体产生中和 抗体。
《登革热诊治》课件

03
血清学检查:检测登革 热病毒抗体,若为阳性 即可确诊。
04
病毒分离:从患者血液 中分离出登革热病毒, 是诊断的金标准。
04
登革热的治疗与预防
登革热的治疗原则
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登革热症状,应立即就医, 早期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
预防并发症
登革热并发症严重,如出血、心脏疾 病等,治疗时应积极预防和控制并发 症。
如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 障碍等,可导致广泛出血。
03
登革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登革热的诊断标准
发热
体温≥38℃。
皮疹
四肢、躯干出现斑丘疹或麻疹 样皮疹。
出血
皮肤黏膜出血,可伴有牙龈出 血、鼻出血等。
淋巴结肿大
部分患者可出现淋巴结肿大。
登革热的鉴别诊断
感冒
感冒也会引起发热、头 痛等症状,但通常不会
出现皮疹和出血。
01
病例1讨论
该患者为中年男性,出现高热、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应考虑登革热 的可能。实验室检查确诊后,采取了及时的治疗措施,病情好转并出院。
02 03
病例2讨论
该患者为老年女性,出现反复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也应考虑 登革热的可能。实验室检查确诊后,同样采取了及时的治疗措施,病情 好转并出院。
对症治疗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采取相应的 对症治疗措施,如降温、止痛、补液 等。
登革热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可以使用一些抗病毒药物和抗生 素进行治疗,但需要在医生指导
下使用。
输液治疗
对于病情较重、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的患者,需要进行输液治疗。
其他治疗
如物理降温、止痛等,可根据患者 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登革热分期
一、典型登革热分为: • 急性发热期 • 极期 • 恢复期 二、病情轻重可分为: • 普通登革热:仅有发热期和恢复期 • 重症登革热
.
极期
病程的第3~8天,出现腹部剧痛、持续呕吐等重症预警指征往往提示极 期的开始。
白细胞进行性减少 血小板计数迅速降低 不同患者血浆渗漏的程度差别很大,如球结膜水肿、心包积液、胸腔积
.
诊断
•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作出登 革热的诊断。在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作出诊断。
• 1.疑似病例: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发病 前15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区,或居住地有登革热病例发 生),或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者。
• 2.临床诊断病例: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 并有白细胞、血小板同时减少,单份血清登革病毒特异性 IgM抗体阳性。
液和腹水等。 红细胞比容(HCT)升高的幅度常常反映血浆渗漏的严重程度。血浆渗
漏造成血浆容量严重缺乏,患者可发生休克。 长时间休克患者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多器官功能障碍和弥散性血管内
凝血。 少数患者没有明显的血浆渗漏表现,但仍可出现严重出血(如皮下血肿、
消化道出血、阴道出血、颅内出血、咯血、肉眼血尿等)。 部分病例可出现胸闷、心悸、头晕、端坐呼吸,气促、呼吸困难,头痛、
• 3.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急性期血清检测 出NS1抗原或病毒核酸,或分离出登革病毒或恢复期血清 特异性IgG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
.
重症登革热诊断
•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 1.严重出血:皮下血肿、呕血、黑便、阴道流血、
肉眼血尿、颅内出血等; • 2.休克:心动过速、肢端湿冷、毛细血管充盈时
呕吐、嗜睡、烦躁、谵妄、抽搐、昏迷、行为异常、颈强直,腰痛、 少尿或无尿,黄疸等严重脏器损害的表急性发热期 • 极期 • 恢复期 二、病情轻重可分为: • 普通登革热:仅有发热期和恢复期 • 重症登革热
.
恢复期
极期后的2~3天,患者病情好转,胃肠道 症状减轻,部分患者可见针尖样出血点, 下肢多见,可有皮肤瘙痒。白细胞计数开 始上升,血小板计数逐渐恢复。
认识及预防登革热
.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 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传染源 • 登革热患者 • 隐性感染者 • 登革病毒感 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 带毒的媒介伊蚊
.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 。 登革病毒感染后,人体可对同型病毒产生持
久免疫力,但对异型病毒感染不能形成有 效保护,若再次感染异型或多个不同血清 型病毒,机体可能发生免疫反应,从而导 致严重的临床表现。
.
流行特征
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尤其是在东南亚、太平洋 岛屿和加勒比海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广东、云南、福建、 浙江、海南等南方省份 可发生本地登革热流行 ,主要发生在夏秋季 ,居家待业和离退休 人员较多。
热流行区,或居住地有登革热病例发生),或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者。 • 2.临床诊断病例: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并有白细胞、血小
板同时减少,单份血清登革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 3.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急性期血清检测出NS1抗原或病毒
核酸,或分离出登革病毒或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 • (二)重症登革热的诊断。 •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 1.严重出血:皮下血肿、呕血、黑便、阴道流血、肉眼血尿、颅内出血等; • 2.休克:心动过速、肢端湿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3秒、脉搏细弱或测
不到、脉压差减小或血压测不到等; • 3.严重的器官损害:肝脏损伤(ALT和/或AST > 1000 IU/L)、ARDS、急性
心肌炎、急性肾功能衰竭、脑病和脑炎等表现。
.
鉴别
• 鉴别诊断: • 发热伴出血疾病如基孔肯雅热、肾综合征出血热
相鉴别。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相鉴别。 • 发热伴皮疹疾病如麻疹、荨麻疹、猩红热、流脑、
.
登革热分期
一、典型登革热分为: • 急性发热期 • 极期 • 恢复期 二、病情轻重可分为: • 普通登革热:仅有发热期和恢复期 • 重症登革热
.
重症登革热
• 高危人群 • 1.二次感染患者; • 2.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肝硬化、消化性溃疡、哮喘、慢阻肺、慢性肾功能不
全等基础疾病者; • 3.老人或婴幼儿; • 4.肥胖或严重营养不良者; • 5.孕妇。 • (二)临床表现 • 1.退热后病情恶化; • 2.腹部剧痛; • 3.持续呕吐; • 4.胸闷、心悸; • 5.嗜睡,烦躁; • 6.明显出血倾向; • 7.血浆渗漏征; • 8.肝肿大> 2 cm; • 9.少尿。
间延长>3秒、脉搏细弱或测不到、脉压差减小或 血压测不到等; • 3.严重的器官损害:肝脏损伤(ALT和/或AST > 1000 IU/L)、ARDS、急性心肌炎、急性肾功能 衰竭、脑病和脑炎等表现。
.
• 登革热诊断 • 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作出
诊断 • 1.疑似病例: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5天内到过登革
.
临床表表现
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5天,多数5~8天。 登革病毒感染可表现为无症状隐性感染、非
重症感染及重症感染等。 登革热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
样。
.
登革热分期
一、典型登革热分为: • 急性发热期 • 极期 • 恢复期 二、病情轻重可分为: • 普通登革热:仅有发热期和恢复期 • 重症登革热
.
急性发热期
通常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发热, 可伴畏寒,24小时内体温可达 40℃。
颜面四肢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 血疹。典型皮疹为见于四肢的 针尖样出血点及“皮岛”样表 现等。
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明显 乏力,并可出现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如皮 下出血、注射部位瘀点瘀斑、 牙龈出血、鼻衄及束臂试验阳 性等。
登革热分期
一、典型登革热分为: • 急性发热期 • 极期 • 恢复期 二、病情轻重可分为: • 普通登革热:仅有发热期和恢复期 • 重症登革热
.
极期
病程的第3~8天,出现腹部剧痛、持续呕吐等重症预警指征往往提示极 期的开始。
白细胞进行性减少 血小板计数迅速降低 不同患者血浆渗漏的程度差别很大,如球结膜水肿、心包积液、胸腔积
.
诊断
•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作出登 革热的诊断。在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作出诊断。
• 1.疑似病例: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发病 前15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区,或居住地有登革热病例发 生),或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者。
• 2.临床诊断病例: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 并有白细胞、血小板同时减少,单份血清登革病毒特异性 IgM抗体阳性。
液和腹水等。 红细胞比容(HCT)升高的幅度常常反映血浆渗漏的严重程度。血浆渗
漏造成血浆容量严重缺乏,患者可发生休克。 长时间休克患者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多器官功能障碍和弥散性血管内
凝血。 少数患者没有明显的血浆渗漏表现,但仍可出现严重出血(如皮下血肿、
消化道出血、阴道出血、颅内出血、咯血、肉眼血尿等)。 部分病例可出现胸闷、心悸、头晕、端坐呼吸,气促、呼吸困难,头痛、
• 3.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急性期血清检测 出NS1抗原或病毒核酸,或分离出登革病毒或恢复期血清 特异性IgG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
.
重症登革热诊断
•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 1.严重出血:皮下血肿、呕血、黑便、阴道流血、
肉眼血尿、颅内出血等; • 2.休克:心动过速、肢端湿冷、毛细血管充盈时
呕吐、嗜睡、烦躁、谵妄、抽搐、昏迷、行为异常、颈强直,腰痛、 少尿或无尿,黄疸等严重脏器损害的表急性发热期 • 极期 • 恢复期 二、病情轻重可分为: • 普通登革热:仅有发热期和恢复期 • 重症登革热
.
恢复期
极期后的2~3天,患者病情好转,胃肠道 症状减轻,部分患者可见针尖样出血点, 下肢多见,可有皮肤瘙痒。白细胞计数开 始上升,血小板计数逐渐恢复。
认识及预防登革热
.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 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传染源 • 登革热患者 • 隐性感染者 • 登革病毒感 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 带毒的媒介伊蚊
.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 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 。 登革病毒感染后,人体可对同型病毒产生持
久免疫力,但对异型病毒感染不能形成有 效保护,若再次感染异型或多个不同血清 型病毒,机体可能发生免疫反应,从而导 致严重的临床表现。
.
流行特征
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尤其是在东南亚、太平洋 岛屿和加勒比海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广东、云南、福建、 浙江、海南等南方省份 可发生本地登革热流行 ,主要发生在夏秋季 ,居家待业和离退休 人员较多。
热流行区,或居住地有登革热病例发生),或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者。 • 2.临床诊断病例: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并有白细胞、血小
板同时减少,单份血清登革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 3.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急性期血清检测出NS1抗原或病毒
核酸,或分离出登革病毒或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 • (二)重症登革热的诊断。 •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 1.严重出血:皮下血肿、呕血、黑便、阴道流血、肉眼血尿、颅内出血等; • 2.休克:心动过速、肢端湿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3秒、脉搏细弱或测
不到、脉压差减小或血压测不到等; • 3.严重的器官损害:肝脏损伤(ALT和/或AST > 1000 IU/L)、ARDS、急性
心肌炎、急性肾功能衰竭、脑病和脑炎等表现。
.
鉴别
• 鉴别诊断: • 发热伴出血疾病如基孔肯雅热、肾综合征出血热
相鉴别。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相鉴别。 • 发热伴皮疹疾病如麻疹、荨麻疹、猩红热、流脑、
.
登革热分期
一、典型登革热分为: • 急性发热期 • 极期 • 恢复期 二、病情轻重可分为: • 普通登革热:仅有发热期和恢复期 • 重症登革热
.
重症登革热
• 高危人群 • 1.二次感染患者; • 2.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肝硬化、消化性溃疡、哮喘、慢阻肺、慢性肾功能不
全等基础疾病者; • 3.老人或婴幼儿; • 4.肥胖或严重营养不良者; • 5.孕妇。 • (二)临床表现 • 1.退热后病情恶化; • 2.腹部剧痛; • 3.持续呕吐; • 4.胸闷、心悸; • 5.嗜睡,烦躁; • 6.明显出血倾向; • 7.血浆渗漏征; • 8.肝肿大> 2 cm; • 9.少尿。
间延长>3秒、脉搏细弱或测不到、脉压差减小或 血压测不到等; • 3.严重的器官损害:肝脏损伤(ALT和/或AST > 1000 IU/L)、ARDS、急性心肌炎、急性肾功能 衰竭、脑病和脑炎等表现。
.
• 登革热诊断 • 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作出
诊断 • 1.疑似病例:符合登革热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5天内到过登革
.
临床表表现
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5天,多数5~8天。 登革病毒感染可表现为无症状隐性感染、非
重症感染及重症感染等。 登革热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
样。
.
登革热分期
一、典型登革热分为: • 急性发热期 • 极期 • 恢复期 二、病情轻重可分为: • 普通登革热:仅有发热期和恢复期 • 重症登革热
.
急性发热期
通常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发热, 可伴畏寒,24小时内体温可达 40℃。
颜面四肢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 血疹。典型皮疹为见于四肢的 针尖样出血点及“皮岛”样表 现等。
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明显 乏力,并可出现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如皮 下出血、注射部位瘀点瘀斑、 牙龈出血、鼻衄及束臂试验阳 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