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中雄激素受体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雄激素受体在前列腺癌细胞激素非依赖转化中的表达及调控

雄激素受体在前列腺癌细胞激素非依赖转化中的表达及调控
王 海峰 , 刘武 江 , 金 杰, 周利 群 , 梁丽莉 , 王 莹 , 郭应禄
10 3 ) 00 4 ( 北京大学第一 医院泌尿外科 , 北京 大学 泌尿外科研究所 , 国家泌尿 、 男性生殖系肿瘤研究 中心 , 北京
[ 摘
要 ] 目的: 研究雄激素受体 (nr e c t , R 在激素依 赖性前列 腺癌 (nr e d edn poa a. ado nr e o A ) g epr ad gn e net r te n o p st c
cr A P ) e, D C 细胞 系 L C P转化成激素非依赖 性前列腺癌 ( n r e dpn et rs t cne, IC) 程 中的表 Na ado ni eedn ot e acr A P 过 g n p a 达变化 , 以及其受 Wn 信 号通 路和蛋 白酶体 降解通路调控 的机制 。方 眩: t 应用活性 炭滤过 的低 激素胎 牛血清培 养 L C P细胞 , 到雄 激 素非 依赖 的 L C P亚 系 L C PA ( nrgnidpn et 细 胞。应用 细 胞增 殖 试验 检 测 Na 得 Na N a — 1 adoe eedn ) n L CP A 的细胞生长曲线 。应 用 Wet nbo、 TP R分 析激素依 赖性转化 过程 中的 A 前 列腺特异 抗原 ( rs N a—I s r l R —C e t R、 po. t e p c cat e ,S ) a ei i nP A 的表达变化 。在 A P ts f n g i IC细胞中 , 应用 Wn 信号通路 阻滞剂 I . 及蛋 白酶体通路抑制剂乳 t WR 1
北・京源自大学学报
( 医



4 0・ 9
J U A FP KNG U IE ST H A T CE C S V 14 N . Au.2 1 O RN LO E I NV R IY( E L H S I N E ) o.3 o4 g 0 1

前列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

前列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

前列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这种疾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前列腺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展开论述,主要包括致癌基因、信号通路、治疗靶点等方面的内容。

一、前列腺癌的基因变异1. 基因突变与前列腺癌发生关系密切前列腺癌的发生与多个基因突变相关。

其中,PTEN、TP53和RB1等肿瘤抑制基因的缺失或突变被广泛认为是前列腺癌发生和进展过程中最常见的变异类型。

这些突变会导致细胞功能紊乱,增加细胞增殖能力和凋亡抵抗能力,从而促进前列腺肿瘤生长和扩散。

2. 启动子甲基化在前列腺癌中扮演重要角色启动子甲基化是一种影响DNA转录活性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前列腺癌中存在大量启动子甲基化事件。

这些甲基化改变可以引起多个肿瘤相关基因的静默或过度表达,影响细胞增殖、凋亡和转移等关键生物学过程。

二、前列腺癌的信号通路调控1. 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在前列腺癌中的重要性雄激素受体(AR)信号通路是前列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核心调控机制。

在正常情况下,AR通过与雄激素结合调控细胞增殖和分化。

然而,在前列腺癌中,AR 通常被广泛过度表达或突变,使得肿瘤细胞对雄激素无处不在地敏感,并且即使在低雄激素水平下仍能持续活跃。

2.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异常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异常激活在前列腺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当该通路被激活时,会导致细胞增殖加速、凋亡抑制以及血管新生等恶性特征的出现。

因此,针对该信号通路的抑制剂已经成为前列腺癌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三、前列腺癌的治疗靶点1. AR信号通路是治疗前列腺癌的重要靶点由于AR信号通路在前列腺癌中的重要作用,因此针对该通路进行干预已成为治疗前列腺癌的主要策略之一。

目前,第一代雄激素阻断剂(如达尼索胺)以及第二代雄激素拮抗剂(如恩托维酮)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 靶向PI3K/AKT/mTOR信号通路治疗前列腺癌除了针对AR信号通路进行治疗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前列腺癌中非编码RNA与雄激素受体信号间调控的研究进展

前列腺癌中非编码RNA与雄激素受体信号间调控的研究进展

前列腺癌中非编码RNA与雄激素受体信号间调控的研究进展周金宝;刘小敏;马中良【摘要】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及其下游信号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微小RNA(microRNA,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等非编码RNA不仅影响AR信号的调控网络,而且参与前列腺癌的发展进程.作者重点就前列腺癌中miRNA、lncRNA与AR信号间调控网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刊名称】《转化医学杂志》【年(卷),期】2019(008)002【总页数】6页(P65-70)【关键词】前列腺癌;雄激素受体;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作者】周金宝;刘小敏;马中良【作者单位】200444 上海,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非编码RNA和癌症实验室;200444 上海,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非编码RNA和癌症实验室;200444 上海,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非编码RNA和癌症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25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中普遍存在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的前列腺癌发病率虽低于西方国家,但近年来也呈明显上升趋势[1-2]。

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依赖雄激素,而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作为核转录因子调控着雄激素敏感基因的表达。

AR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在前列腺癌的进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通过减弱或阻断AR信号的雄激素剥夺疗法(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是目前标准的治疗方法。

但大多数前列腺癌中的AR信号不可避免地得到恢复并持续发挥作用[3],逐渐发展成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4]。

非编码RNA是一类内源性不编码蛋白质的RNA,主要包括微小RNA(microRNA,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等。

前列腺癌雄激素依赖特性转变的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前列腺癌雄激素依赖特性转变的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促 细胞 生长 、 增殖 的基 因转 录 和蛋 白表 达 。
的病例 出 现 AR过度 表达 , 治疗前 则 无 1 有 雄激 而 例 素 受体 过 表达现 象 出现 。单 链 构 象 多 态 性 分 析 表 明
这些 过 度表 达 的 AR基 因均属 野生 型 。此外 , 项研 多
究 也表 明 , P HI C细胞 的 AR表达 明显 高 于 HDP C细 胞 。P a细胞 通过 AR 的 扩增 来 适 应 低 水 平 的血 清 C
1 AR与 HI C发 生 的关 系 P
的表达水平 降低 了, 但是 现在 的研 究 资料 表 明 , 大多 数
HI C仍 然稳 定表 达 AR。AR在 HI C进 展 过 程 中 P P 不 但没 有 消失 , 而且 在抗 雄激 素 治疗后 反 而有基 因扩
AR属于 配基激 活 的核 转 录 因 子超 家 族 成 员 , 其 结构 可分 为 : N末 端结 构域 , ① 主要涉 及转 录 调控 ; ②
AR在 HI C的发 生 、 展 中起 着 至关 重 要 的作 P 发
用, 大部 分 HI C细 胞 中 , 有 AR 的 表 达 , 通 过 P 均 且
雄激 素 , 细胞 对 低 浓 度 雄 激 素 的 敏感 性 增 加 。AR 使
过表 达 既是 肿瘤 细胞 对 雄 激 素 低 浓 度 环境 的适 应 性
合结 构域 , 位 点可 影 响受 体 与 配 体 的 结合 特 异 性 , 该
使得 睾酮 和 双氢 睾 酮 外 的Biblioteka 其他 激 素 与 AR 的亲 和性
增加 。而铰链 区 的 突 变 主 要 是 D NA 结 合 结 构 域 和
配基 结合 结 构 域 的 延 长 , 而 提 高 了 AR 的 转 录 活 从 性 。因此 , 突变使 P a 胞 能够在 雄激 素 低 浓度 AR C 细 的去 势环 境 中生 存 下 来 ] 并 显 著 影 响 着 P a的进 , C 展, 同原发 肿 瘤相 比 , 发 生转 移 的 P a细胞 中 AR 已 C 突变 频率 明显 增 高口 。对 HD C细胞株 的研究 发现 , ] P C末 端配基 结合结构域 T 7 A点 突变能改变 A 87 R的功

《前列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中雄激素受体促进前列腺癌生长及侵袭转移能力的研究》

《前列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中雄激素受体促进前列腺癌生长及侵袭转移能力的研究》

《前列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中雄激素受体促进前列腺癌生长及侵袭转移能力的研究》一、引言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雄激素受体(AR)的异常表达和功能异常被认为是一个关键因素。

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相关成纤维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也对肿瘤的生长及侵袭转移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研究前列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中雄激素受体对前列腺癌生长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对于深入了解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1. 研究对象与方法本研究以前列腺癌组织中的相关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T-PCR等技术手段,检测雄激素受体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同时,通过细胞培养、细胞转染等技术,研究雄激素受体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

2. 雄激素受体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通过免疫组化等实验技术,我们发现前列腺癌组织中相关成纤维细胞中雄激素受体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

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RT-PCR等技术手段,我们证实了雄激素受体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3. 雄激素受体对前列腺癌细胞生长及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通过细胞培养、细胞转染等技术,我们发现雄激素受体能够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及侵袭转移能力。

具体而言,雄激素受体能够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同时还能抑制细胞的凋亡。

这些结果提示我们,雄激素受体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前列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中雄激素受体的表达与前列腺癌的生长及侵袭转移能力密切相关。

雄激素受体能够促进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同时抑制细胞的凋亡,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这为我们深入了解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此外,本研究还提示我们,针对雄激素受体的治疗可能成为治疗前列腺癌的新途径。

雄激素受体及相关通道在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雄激素受体及相关通道在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雄激素受体及相关通道在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徐威业;曹凤宏;景中民;荆文;李晓强【摘要】@@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肿瘤,其发病率不但在欧美国家高居首位,而且在中国的发病率也呈显著上升趋势.早期,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HDPC)可以通过内分泌治疗达到缩小瘤体、降低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目的,但在治疗12~18个月后,80%前列腺癌患者逐渐演化为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IPC),导致患者最终死于激素不敏感细胞的广泛转移.雄激素受体(AR)是雄激素代谢和发挥作用过程中的中心环节之一,现就目前国内外对非雄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雄激素受体及其相关通道在前列腺癌诊治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期刊名称】《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0(012)005【总页数】3页(P635-637)【关键词】前列腺癌;雄激素受体;通道【作者】徐威业;曹凤宏;景中民;荆文;李晓强【作者单位】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河北唐山,063000;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河北唐山,063000;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河北唐山,063000;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河北唐山,063000;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河北唐山,0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25前列腺癌(PCA)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肿瘤,其发病率不但在欧美国家高居首位,而且在中国的发病率也呈显著上升趋势。

早期,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HDPC)可以通过内分泌治疗达到缩小瘤体、降低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目的,但在治疗12~18个月后,80%前列腺癌患者逐渐演化为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IPC),导致患者最终死于激素不敏感细胞的广泛转移。

雄激素受体(AR)是雄激素代谢和发挥作用过程中的中心环节之一,现就目前国内外对非雄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雄激素受体及其相关通道在前列腺癌诊治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miRNAss与前列腺癌-表观遗传学新进展

miRNAss与前列腺癌-表观遗传学新进展

复合 体( IC 复合体 中, 中一 条成熟 的单 链 m R A s RS ) 其 iN s 保 留在这一 复合体 中。成 熟 的 m R A s通过 与靶基 因 的完全 iN s 或不完全配对 , 降解靶基 因 mR A或抑 制其 翻译 , 而参 与 N 从
调控个体发育 、 细胞凋亡 、 殖及分化 等生命 活动。 增
因 , 进 前 列 腺 癌 或 乳 腺 癌 的 浸 润 、 移 。 促 转
5 前 列 腺 癌 中具 有 癌 基 因作 用 的 miNA s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R s
5. m i 一21 1 R
目前 人 类 基 因 组 中 已经 鉴 定 的 miN s 有 7 1 , 究 R As 2 个 研 发现 大 约 5 % 得 到 注 解 的 miN s 在 基 因 组 上 定 位 于 与 肿 0 R As 瘤 发 生相 关 的 区 域 和 脆 性 位 点 。 研 究 者 通 过 寡 核 苷 酸 R A N 微 点 阵 分 析 、 珠 流 式 细 胞 计 数 、 时 定 量 P R 等 方 法 对 人 磁 实 C
a d p o r s fp o t t a c ri v l e l p e g n s T e e p e so fmir R n r g e so r sae c n e ov smu t l e e . h x r s in o c o NA n p s n i i o t—ta s rpi n lc nr l r n c i t a o t o o p a r ca o e i h r g e so r sae c n e .T ef r t n a d a t ain o n o e e a d t e d a t ain o ly a cu ilrl n t e p o r s f o t t a c r h mai n ci t f c g n n h e ci t f p o o v o o v o

最新-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 精品

最新-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 精品

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研究进展[关键词]雄激素前列腺癌健康网讯宋明山邢念增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诊断水平提高,发病率也有明显增高趋势。

临床应用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测后,的检出率大大增加。

对于局限性,应用放射和外科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对有转移的却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

1941年和首先发现细胞依赖雄激素刺激生长,提出雄激素阻断治疗,手术或药物去势成为晚期治疗的金标准。

但雄激素完全阻断治疗却难以防止疾病的进展,部分患者会发生对雄激素治疗不敏感。

临床上,通常将应用雄激素完全阻断但疾病仍有进展的前列腺癌称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

本文对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1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发病机制前列腺癌为一异质性疾病,其由雄激素依赖性向雄激素非依赖性转变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研究着重于以下几方面。

11雄激素受体突变与的发生与突变的关系密切,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消失[1,2],而且在雄激素祛除治疗后复发的中反而有扩增[3,4],因而推测水平的提高能使肿瘤细胞在雄激素低水平的环境中生长。

但等[5]研究证明的突变能够破坏的功能或使之减低,导致靶器官丧失对雄激素反应能力,从而引起雄激素完全或部分不敏感性。

的突变能显著影响的进展,等[6]发现,同原发肿瘤相比,在有转移的中突变的频率较高。

迄今为止,已经证明有几种突变影响的功能。

在雄激素依赖性细胞株研究中发现配体结构区877点突变能改变的功能,这样不仅雄激素,而且孕激素、雌二醇等都能激活,甚至非固醇类抗雄激素制剂亦能激活[7],这使雄激素去除治疗无效。

877点突变在晚期中也被证明存在[8,9]。

其他被证明能影响功能的点突变有715[10],701[11]等。

12信号传导系统与前列腺细胞的增殖、存活依赖于生长因子、细胞外基质和其他刺激物产生的信号激活细胞边缘受体。

这些信号被依次传递至细胞核内,导致转录因子的激活,从而提高或降低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基因的表达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列腺癌中雄激素受体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尚芝群马媛田晶韩瑞发牛远杰摘要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 ,AR )作为核内转录因子是前列腺癌中最常见的治疗靶标,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CRPC )中雄激素受体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在前列腺癌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甲基化、乙酰化及非编码RNA 可以通过对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的调控促进或者抑制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

本文将近期关于前列腺癌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表观遗传学的调节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雄激素受体表观遗传学超甲基化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doi:10.3969/j.issn.1000-8179.20141146Epigenetic regulation of androgen receptors in prostate cancerZhiqun SHANG,Yuan MA,Jing TIAN,Ruifa HAN,Yuanjie NIU Correspondence to:Yuanjie NIU;E-mail:niuyuanjie9317@Department of Surgical Urology,The Second Hospital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Tianjin Institute of Urology,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Urology Based Medicine,Tianjin 300211,China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Youth Project (No.81302211,81202024)and Na-tional Special Project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2012DFG32220)AbstractThe androgen receptor (AR),a nuclear hormone and transcription factor,is the most therapeutic relevant target in pros-tate cancer (PCa)and in the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CRPC).Significant efforts have been focused on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CRPC.Recent work has revealed the importance of epigenetic events in-cluding the regulation of AR signaling by methylation,acetylation,and non-coding RNA in the tumori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PCa.We summarize recent findings on the mechanisms of epigenetic regulation of AR signaling in PCa.Keywords:androgen receptor,epigenetics,hypermethylation,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天津市泌尿外科基础医学重点实验室(天津市300211) 本文课题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编号:81302211,81202024)和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编号:2012DFG32220)资助通信作者:牛远杰niuyuanjie9317@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 )是西方国家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2013年已经超过肺癌占据首位[1]。

尽管大多数前列腺癌在早期就可以被诊断出来,但是当前对前列腺癌的治疗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前列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也逐年升高,与欧美国家不同,由于我国对易感人群行普查工作的相对滞后,大多数的初诊前列腺癌患者是晚期前列腺癌。

对这类患者采用雄激素阻断治疗(androgen ablation therapy ,ADT )是当前公认的治疗手段。

然而,在经过1.5至2年的雄激素阻断治疗有效期后,几乎所有的患者均进展为对去势不敏感前列腺癌阶段,即“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几乎所有前列腺癌患者的死因归根结底都是由于现有的医学手段不能有效控制和治愈转移性进展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而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的机制是国际泌尿外科学界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也是提高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雄激素受体是一种细胞核内的性激素受体,通过与其配体雄激素结合而被激活。

与雄激素结合后,雄激素受体与胞浆内热休克蛋白90解离,转移至细胞核内。

在细胞核内,雄激素受体与雄激素反应元件(androgen response elements ,AREs )结合,激活下游靶基因[2]。

在所有关于雄激素受体在前列腺癌中功能的研究中,雄激素受体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在大多数来源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细胞内仍然具有重要作用[3]。

表观遗传学是指在不改变基因DNA 序列的前提下,通过某些机制引起可遗传基因表达或细胞表型的变化[4-5]。

表观遗传学主要包括DNA 甲基化、染色质改变、X 染色体失活、非编码RNA 调控等内容。

DNA 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 在去势抵抗·国家基金研究进展综述·性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1前列腺癌中AR基因的高甲基化在CRPC中AR基因发生高甲基化的频率为29%,原发前列腺癌中AR高甲基化的发生频率为10%[6]。

由此可见,高甲基化可能是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Gravina等[7]研究AR阳性的22RV1和AR阴性的PC-3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细胞系在去甲基化药物5-AZA与比卡鲁胺共同作用下,是否可被逆转为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

实验结果显示PC-3细胞经过这2种药物的联合处理后恢复了AR的表达。

然而,在22RV1细胞中未看到同样的现象,揭示了去甲基化药物的活性对于AR阳性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细胞系也许是不足的[7]。

Chen等[8]研究显示低甲基化药物可以作为一种延缓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出现的治疗选择。

DNA甲基化的抑制能够逆转去势抵抗的机制可能与下调DNMT1依赖性的STAT3的活性相关。

近年来,前列腺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干细胞研究方面,研究学者们希望通过对干细胞的研究更好的揭示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最终能更有效的治疗前列腺癌,前列腺癌干细胞不表达AR。

CD133+前列腺癌细胞AR的表达阴性,然而CD133+前列腺癌细胞也表达AR,而且雄激素可以通过促进CD133+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来促进肿瘤的进展。

来源于前列腺癌细胞系的CD44阳性的细胞中AR也是阴性的。

然而,这些研究并未说明去势抵抗的出现和AR的上调是AR阴性的前列腺癌干细胞造成的[9]。

Tian等[10]研究发现三种由CD133分选出来的前列腺癌干祖细胞内的AR启动子区域内的CpG岛上出现了不同的甲基化位点,进一步研究发现正常前列腺/前列腺癌干祖细胞内AR的低表达对于维持该细胞的干细胞特性是非常重要的,低水平的AR可以抑制该细胞的分化,促进该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增殖的能力。

由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与前列腺癌干祖细胞的增殖有关,因此应用低甲基化药物处理这些前列腺癌干祖细胞可以改变AR的表达,使前列腺癌干祖细胞失去干性,从而达到抑制干祖细胞增殖的效果,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2前列腺癌中AR的乙酰化修饰许多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存在组蛋白乙酰化的现象,其中包括前列腺癌。

雄激素受体作为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最重要的转录因子也存在乙酰化的现象。

Tip60(Tat-interactive protein60kD),一种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可以通过C末端的HAT 区域直接乙酰化组蛋白H2A、H3和H4。

研究发现Tip60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异常增高,体内实验研究发现Tip60通过内在的乙酰化转移酶因子的活性,直接乙酰化AR[11]。

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P300和PCAF(p300/CBP-associating factor)通过乙酰化AR的3个赖氨酸残基,即Lys-630、Lys-632和Lys-633,诱导AR内在转录活性的增加。

由此可见,AR是一个普遍的共激活子介导乙酰化的靶点。

Tip60完全调控AR630和AR632/633的失败提示Tip60在KLKK修饰的前提下可以乙酰化AR所有的3个赖氨酸残基。

研究结果提示Tip60激活AR结合到内源性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SA)的启动子是与激素活跃度相关。

综上所述,研究学者们一致认为Tip60作为一类性激素核受体特异性共激活子,在生理学范围内对AR的乙酰化和活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虽然Tip60、P300和PCAF都能单独乙酰化AR的赖氨酸残基,即Lys630、Lys632和Lys633,但不分享相似的组蛋白乙酰化特异性底物。

Tip60可以直接乙酰化组蛋白H4上的核小体DNA,而P300则可以随意的乙酰化所有的4种组蛋白。

最近的研究发现Tip60可以通过乙酰化AR而增强AR的转录活性,促进AR 的核转移,从而导致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12-13]。

应用Tip60特异性抑制因子NU9056抑制Tip60对AR乙酰化作用,可以降低AR的表达水平,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14]。

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P300与前列腺癌的进展相关。

有研究发现在P300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中AR的表达减弱,这种现象在PTEN调低的前列腺癌细胞系中也得到了证实[15]。

上述结果与临床上的结果相一致,即前列腺癌患者中P300与AR的的表达呈正相关。

进一步研究发现PTEN的缺失促进AR在丝氨酸81位点的磷酸化,增加P300与AR的结合,从而乙酰化AR[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