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美是“读”出来的
阅读见美好作文5篇

阅读见美好作文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合同协议、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心得体会、策划方案、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documen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阅读见美好作文5篇我们需要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写作文练习和每一次的批改意见,写作文的时适当运用比喻、拟人化、排比句等修辞手法,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阅读见美好作文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初读细读品读,各美其美

初读细读品读,各美其美
初读、细读和品读是阅读的三个层次。
初读是指初次阅读,目的是了解文章大意和基
本结构;细读是深入阅读,目的是理解文章细节和作者的意图;品读则是超越阅读,目的
是领悟文章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
初读、细读和品读是相互关联、互为依存的,只有通过
不同的层次阅读,才能真正读懂一篇文章。
在初读阶段,我们需要迅速浏览全文,大致了解文章的主题、结构和内容。
初读时,
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不要被长篇大论的文章内容吓到,可以先从一个段落或小节开始,让自己慢慢进入文章;其次,要注意文章的篇章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了解每个
部分的主要内容;最后,要注意文章的重点和亮点,这些地方通常是作者的思想精华所
在。
在细读阶段,我们需要深入阅读,并关注文章的细节和语言运用。
细读时,要注意以
下几点:首先,要注意文本中的语言细节,包括词汇、句法和修辞等,这些细节通常可以
反映作者的表达技巧和文化水平;其次,要重视文章的逻辑结构,特别是论据的构建和论
证过程,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思想深度;最后,要注意文章中的隐含意思和
信息,有时候重要信息并不总是明确表述,需要我们阅读者通过自身的理解和推理来把
握。
在品读阶段,我们需要通过深入思考和超越阅读的方式,把握文章的深层次意义和价值。
品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从作者的角度出发,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和背景,以及文章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背景;其次,要关注文本与文化、思想、价值等的关系,了解
文本所表达的深层次含义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最后,要与自身的经验和思考相结合,角
度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文章,得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怎么样把文章写的美 如何写出优美的作文

怎么样把文章写的美如何写出优美的作文一、细节描写扣心弦。
如果说文章是一棵大树,那么细节描写就是最突出的枝干和最鲜亮的绿叶。
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事物本质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今晚多了一个人而增加分量。
”(《一夜的工作》)总理的日常生活是多么俭朴啊!俭朴得令人难以置信。
读着这个细节描写,我们的心中怎能不油然而生对总理的敬爱之意!二、景物描写现意境。
景物包括风云雨雪,日月星辰,山川湖泊,飞瀑名泉,古松奇柏,名花异草等。
作文中恰到好处地写好一处景物,对于表现大自然、渲染气氛、抒发感情都有积极的意义。
《夜莺的歌声》一开始写“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垂头丧气地弯着腰”,强调了战后被摧毁的村庄的惨状,给人以沉重的感觉。
再如《雨中》描写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河”,放学回家的孩子撑着的伞“仿佛是浮在水面上的点点花瓣”,偶尔过往的车辆“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这一段紧扣“雨”字,连用三个比喻句,勾勒出一幅都市雨景图,为将要出场的人物营造了一种美的氛围。
三、巧用修辞添美感。
文章是一道菜肴,修辞就是盐和味精。
修辞的种类很多,我们小学生常用的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运用修辞要准确、新颖、形象,不要人云亦云。
如:“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
”(《三亚落日》)句子中作者把“太阳”比作“快乐的孩童”,“歪着红扑扑的脸蛋”,生动形象,贴切传神。
四、学会联想增异彩。
联想,就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
在作文中适当加进自己的联想内容,文章就显得丰富充实,表达的思想也就更深刻、更有感染力。
如:“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桂林山水》)作者从“漓江的水”联想到别处的水——大海和西湖,由“桂林的山”联想到别处的山——泰山和香山,通过这些联想,突出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特点。
阅读之美议论文作文(6篇)

阅读之美议论文作文阅读之美议论文作文1“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这句话是莎士比亚说的。
书与我们密不可分,它像阳光,带给我们温暖与希望;它像大海,任我们尽情遨游;它像我们的良师益友,教我们学习知识。
书更带给我乐趣,让我们开心快乐。
记得小时候,我还不知道书是什么,后来,妈妈给我买了许多书,我打开后,立即被里面鲜艳丰富的图画深深吸引住了,虽然那时候还不识字,但是看着上面的图,很快就能明白这个故事的意思。
后来,识字了,妈妈给我买了大量的带拼音的书,我不再只看图了,而是看那些字。
我会为了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而哭泣,我会为了丑小鸭最终变成天鹅而开心,我会大笑,那是因为皇帝太蠢了,衣服都不穿!色彩斑斓的童话向我展现了一个个迷人的世界,无数动听的故事教会我如何辨别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有爱与仇恨……我爱上书,它不仅带给我无尽的知识,更带给了我无尽的欢乐。
现在,我读的书比以前深奥多了,小说、名著、作文,它们带给我更多的乐趣。
我特别喜欢一个坐在阳台晒着温暖的阳光,阅读有趣的书。
我很喜欢读《天天好文》和《时文选粹》,理解一些人生的智慧,再思考文章后面的题目,每当我联系文章写出来后,我就会非常开心。
每当读一些关于科学的书时,我就会边读边猜想,每空也会试着做一些小实验,试验成功后我也会受到很大的鼓舞。
读到各种各样的小说时,我就会浮想联翩,幻想自己是某个人物,开始惊心动魄的大冒险,每一次,我会很开心,有时候都会笑出声来。
书让我学会了如何笑对一切,让我理解了生命的价值,让我知道了尊严的高贵,宽容的博大,让我茁壮健康,快乐地成长。
与书为伴,尽享乐趣。
阅读之美议论文作文2春花秋月,云展云舒,时间如流水一般消逝,如今的我已是一个13岁的女孩,我觉得这么多年,我只有一个最忠实的朋友,那就是书。
——题记看呀,照片上,蓝蓝的天空下那个小女孩依在妈妈的怀里,手拿一本书,津津有味的听着妈妈讲那动听的故事,她为海的女儿的悲惨而哭泣,为白雪公主最终找到幸福而感到欣慰——这则是我对书的最初接触。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

阅读写作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陈艳琼(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禄充小学 云南 澄江 652500)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材中有着很多优美的文章,里面描写了丰富多彩的人和物的形象。
作者以不同的表达方式,生动地、形象地反映了人物、社会、自然各个方面的现象。
从中有着赞扬人们的勤劳、朴实和善良,歌颂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用着优美的句子描写山川河流等。
这些课文都具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
能使学生感受美,并开始初步认识美。
让学生有着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培养他们的心灵美和行为美,提高学生自我的审美能力。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美的表现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一种审美的体验过程,其中有许许多多美得因素。
具体来讲,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自然美自然美是现实美的其中之一,表现出自然事物中的美,包括了山川河流、虫鱼鸟兽、人等。
让人们体会到自然的美无处不在,对人们的审美观念的提高有着帮助。
大量的散文里面用着优美的句子描写自然的美。
《桂林山水》顾桂林山和水的美被作者用细腻的句子表现出来。
描写出山的“奇”、“险”、“秀”和水的“清”、“绿”、“静”,突出了桂林的奇特景色。
《荷塘月色》中作者描写了荷花在月色中的美,那些优美的句子,让人们想到了大自然的朦胧之美。
(二)生活美人们对社会生活的美有着追求,美在人的本质中本就有着价值的存在。
生活中的美,是通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呈现出来的,他直接真实的展示出人对美的追求。
语文课本中有着许多反映和表现丰富多彩的生活文章。
《致橡树》中作者对爱情有着平等、忠贞的观念。
让人们体会到爱情的真谛。
《归园田居》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写出环境的优美,让人怡情悦目。
作者与环境融为一体,达到忘我的境界。
(三)艺术美艺术美比现实美表现得更加纯粹、更集中、它具有着更高的美的表现形态。
艺术美是真与善的内容与美的结合。
而现实中有着不可代替的对特性,提高人们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
阅读之美作文800字(精选54篇)

阅读之美作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
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阅读之美作文800字(精选5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阅读之美作文篇1一盏茶,一缕香,一捧古卷细思量,如豆的灯光下,书香晕染,茶香缭绕,心香飘逸……在人类的生活中,生活的节奏异常的快了,凌乱的不应该是我们内心的步伐,在这个浅阅读流行的时代,我们应该守住内心的深度。
在中国每年每人平均读0.33本,而在外国每年每人读30多本。
现在我们中国人的阅读量真是太少了,书读多了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另类的人生哲理。
假如一个人每天只知道学习不去读书,那么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雷锋叔叔曾说过“时间是挤出来的。
”不论每天有多么的忙,无论学习是多么的紧张,我们就应该读书。
读书深似香茗,需要细细品尝,不能囫囵吞枣,读书常常使我在风静人定的夜晚思念故人真是低头思故乡哪。
在金风袅袅的黄昏想起那“帘卷西风,人如黄花婉”的婉约,在浩浩黄河边想起那“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
读书,是一种更贴近心灵的阅读。
是啊,人们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我认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可以理解。
但是在古代有些欠妥。
在这个微世界中,我更多的不是深入人心,而是细细品尝书中的乐趣。
听老人常说,为什么全世界最聪明的人是犹太人,是因为犹太人都喜欢读书,而不是他们天生的聪明,从小犹太人1—3岁的时候,母亲用蜂蜜滴在了书上,让自己的孩子舔一下,这样让小犹太人认为书是填的,从而使孩子们从小就喜欢读书的乐趣。
在我小时候我认为书籍是枯燥无味的,不喜欢读,但慢慢长大后突然认为书是那么的让人解困。
我认为书籍可以让一个歪门邪道的人走上正道,心静下来,回头想一想之前干的那些错事,书读多了可以让人更有修养、素质,更有生活之趣。
阅读使我看淡红尘,走遍天下书为侣,书是人一生中最好的朋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永无上镜的。
以阅读之美为主题作文800字最新5篇

以阅读之美为主题作文800字最新5篇手捧一本书,嗅着淡淡的墨香,坐在自己温暖而惬意的小床上,翻过一页又一页的书。
这就是最美丽而又最奇妙的境界。
接下来给大家带来以阅读之美为主题作文800字,希望能给您大家带来帮助。
以阅读之美为主题作文800字1都说二十一世纪是人才辈出的时代,如果说21世纪的人们不会说英语,打电脑和开车,就是新一代的文盲,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英语在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性!我想,很多人都曾问过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英语?或许对台下的各位同学来说,学习英语只是一种任务,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才不得不学习的。
可是,我想告诉大家:英语的用处远不止应付考试获得学位这么简单。
虽然联合国有六种官方语言,尽管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而如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却是英语。
中国的人口最多,中国想要发展就离不开世界,要想在世界立足,在世界范围内寻求自己的出路,不会那种应用最广泛的语言怎么了解其他地区?退一步来说,我们个人想要在世界上闯出一片天地,仅仅局限于国内是远远不够的,闭关锁国的历史虽然已成为过去,但它却时时刻刻告戒着我们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来发展自己提高自己!可是,如果语言都不通,甚至连最基本的交流都做不到,我们又如何来谈学习与发展呢?走出中国这个狭小的圈子,你会发现世界上还有很多让你感到新鲜惊奇的事物,很多美好的东西等待着你去挖掘。
也许你会觉得我只是在说风凉话,可是这是千真万确的。
只要会说英语,别人就不会把你当井底之蛙看。
你也许觉得你现在用不到英文,可是以后呢?以后用的到怎么办?你说要翻译人才,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雇用的起你所谓的翻译人才,如果在国外生活怎么办?如果想和外国朋友聊天怎么办?向这种问题你根本就请不到你所谓的翻译人才。
如果我们中国人说,一辈子都不出国,那不就太狭小了吗?而且相信我,香港和台湾人民的英文都很好,大陆人老说人家鄙视他,你也不想想你自己都不及人家的英文水平,你还骂人家干什么,人家比你优越多少?而且很多人觉得学英语只是为了考证,我觉得很错误。
第3课《雨的四季》核心素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雨的四季》核心素养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
2.思维发展与提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会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本文诗化的语言,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由作者对四季雨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品析文章的美点,运用重音和停连读出文章的美。
教学难点:整体感知文章,概括文意,体会散文的结构之美。
三、教学设想七年级学生初踏入中学,对生活和生命的认识有无限期许。
在学习过前两篇文章的基础上,学生能意识到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美、情感美,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和修辞知识,但通过朗读的重音、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以及体悟作者情思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雨的四季》作为自读课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落实重音、停连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将朗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味作者抒发的感情,进一步提升朗读能力,变朗读为美读。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探究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合谐而又美丽的旋律,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深意。
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凉,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人的心灵。
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这样一首四季雨歌。
(配乐雨的声音及四季雨的图片)二、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刘湛秋,男,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
被誉为“抒情诗”之王,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
著有诗集《生命的欢乐》《温暖的情思》《写在早春的信笺上》。
近几年他写作散文颇丰。
以抒发情感、人生为主,笔触细腻,行云流水,有其独特的唯美散文风格。
2.介绍背景《雨的四季》作者是刘湛秋先生,他被誉为现代山水文学的代表,其散文有一种田园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的美是“读”出来的
发表时间:2011-08-25T10:42:04.093Z 来源:《教育学》2011年6月(下半月B版)供稿作者:颜培田
[导读] 我们都知道,文学作品总是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来表现美的,我们也可以借助文章的形象来领会作品中的语言美。
颜培田(山东省滕州市北辛中学 277500)
我们的语文课本真是一个美的贮藏室。
然而,语言艺术的美有其独特的个性:需要感受者通过语言实践活动,把表到达“形音义”的符号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进行自我的再创造。
余映潮在《中学语文朗读教学例谈》的报告中曾指出:“朗读,是让同学们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实践活动。
……它是让学生得到充分语言训练和技能训练的教学手法。
”那些选入我们课本的文章大都是经典名篇,其中所含之美,我们必须通过“读”来发掘。
一、读语言——感其美
语言的生动、鲜明、准确等都是我们见到的课本文章的共同特色,我们在阅读时,首先是要领会其内容的意思,还有一点就是品味其蕴含的美。
说到语言的美,我们恐怕第一要推举的就是朱自清的名篇《春》之中的句子:“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瞧,“反复”、“拟人”修辞,真的会感到春天已到了跟前。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长短句结合,语言节奏明快,热热闹闹,仿佛是一群稚气的孩童在吵吵嚷嚷,给人一种活泼的情趣之美。
在《西湖的“绿”》里有这样的一段话: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都是绿的。
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这组句子实际上给我们展示的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阅读时,我们可以通过默读,采用冥想的方式,在脑海中浮现文字所提供的画面,领略其语言美,进而感知文章内容所表现的旺盛的生命力。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的看护妇。
……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清新秀丽的语言给我们展示一幅色彩艳丽且富于变化的图画之美。
读来让人美不胜收。
二、读形象——品其美
我们都知道,文学作品总是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来表现美的,我们也可以借助文章的形象来领会作品中的语言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的是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景物的单调凝成一个“孤”字,因此称作“孤烟”。
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在已经被破坏的栏杆附近,耸立着一个小小的坟堆。
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皮给它挡住了风,坟堆上闪耀着柔和的火焰。
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没,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闪烁。
”这是一股悲壮的崇高之美。
“一到夏天,睡觉时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箭摆成一个‘大’字……”这是一种无拘无束粗俗之美。
这是人物的形象,还有自然界之中许多具体的物的形象:山的巍峨,水的碧绿,桥的稳固,建筑物的精美等等,运用恰当的独特的语言表达出来,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形象,无法忘怀。
三、读结构——明其美
文章的结构总是作者精心设计的,其结构同样也蕴含着一种美。
例如《麦琪的礼物》:文章的情节在合情合理的发展,可结尾在预料之外完成:
为了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爱,都忍心卖掉了心爱之物,可换回来的竟是对方的无用之物……
小说在读者意想不到中走向高潮,让读者为之感染、亢奋。
其实这就是小说的结构美,因其结构的奇巧而产生了无穷的魅力。
四、读意境——悟其美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的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被罩住了……”这是一幅动的欢乐图。
还有,深蓝的天幕、金黄的圆月、一望无际的沙地、碧绿的西瓜……这又是多么美的故乡啊,其意境之美令人神往!
再如:莫怀戚的《散步》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外面”一词用得好,在家里就很难说了,男同志应该很有体会。
《散步》原文里有这样一句话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这句话传达出的是一种责任,男人的责任。
对幼子负责,属于遗传本能,而对老人负责,就是文化了,这与本能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儿子)背起了母亲,妻子(母亲)背起了儿子。
今日“母亲”背起了儿子,明日“儿子”背起了母亲。
这难道不是‘男人的肩膀,男人的幸福’吗?更何况还有一个在“外面”总是听我的妻子呢?
至于许多古人的诗句之中的意境之美那更是不胜枚举: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何等的洒脱与自然!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又是怎样的清幽与美丽!
其实这些优美的意境,我们都可以通过读来体会、感悟。
正因为这样,我们对课本上的精美文章要反复读,要反复品;强化语言揣摩,强化读的习惯,强化“读”的内化,强化“读”的发掘。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读出韵味,读出文章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