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阅读散文
散文阅读四个技巧

散文阅读四个技巧散文阅读四要决散文一般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怎样阅读散文呢?关键是抓住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研究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理清材料正因为散文取材自由广泛,古今中外、山川草木、花鸟虫鱼、各种人物及自然现象等等,无不是散文撷取的对象,所以,阅读散文时,就要知道一篇散文所写的是哪些具体材料,懂得作者怎样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所要表达的内容。
比如,有的散文写人和事,阅读时要注意理清它所叙述的是怎样的人和物,然后再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有的散文是写景的,阅读这类文章就要弄清文中写的是什么景,哪些景,然后再综合考虑作者抒发的是什么感情。
例如鲁彦的《听潮》一文,作者紧紧抓住海潮的音响和大海景物变化的特征来描述景物,形象地勾画出三幅气象万千、波涛壮阔、气势磅礴的海潮图,构成了大海独特而完整的形象,通过对大海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大海伟大力量的赞美之情。
二、找出线索一篇散文写了许多材料,怎样才能有机地把它们联结在一起呢?这主要靠线索。
有人把材料比作珍珠,把线索比作一条红线,散文就是用红线串起珍珠,这一比喻十分恰当。
阅读一篇散文,在理清材料后,就要考虑它怎样井井有条地表现文章的内容,这就要找出文章的线索。
例如,杨朔的散文《荔枝蜜》写了五件事,从内容上看,不尽是写蜜蜂,还写到农民;从感情上看,文章开头说不喜欢蜜蜂,后来又说喜欢,乍看起来,似乎文章的前后有矛盾,中间又相隔四、五十年,五件事难以缀合,可是,读完全文之后再细细体会,就觉得珠联璧合。
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作者巧用了线索。
这篇文章正是以感情为线索连贯了全文。
但必须注意的是,有的文章或用物、或用时间的推移、或用空间的转换作为线索,形式不一,阅读时应该加以辨别。
所以,必须明确一点:散文贵“散”,但又忌“散”。
三、找到文眼文眼是指文章中最能帮助读者理解作品内容的关键性的语句,它是散文“形不散”的具体表现。
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的内容较多,阅读时难以把握,仅文章的第一部分就有8段,但这部分中起总揽作用的第一句话是“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散文、小说的阅读方法及解题技巧

散文、小说的阅读方法及解题技巧一、散文小说的阅读方法1、散文的阅读方法:三遍读文。
一遍读文了解文章的内容,抓住文章的线索;二遍读文画出文中的议论句和抒情句,体会文章的情感和主旨;阅读完四道题目后再读文,确定答题区并搜寻答题信息。
2、小说的阅读方法:小说的阅读要从故事情节入手、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及刻画人物的方法,进而揣摩小说的主旨。
环境的种类及作用:①交代背景。
②推动情节。
②渲染气氛。
④刻画人物形象,衬托人物的性格、情绪。
⑤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真实。
⑥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
⑦要表现一定的新鲜感受或微妙情绪,做到情景交融,能够给人以感染、启发和美的享受。
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①正面描写。
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②侧面描写。
也叫间接描写。
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③细节描写。
通过分析人物的具体细微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读懂文章是正确解答题目的基础和关键,因些必须读懂文章。
议论句和抒情句往往流露出作者态度和情感,对我们理解文章大有帮助。
为什么要读完题目再去思考并寻找答案呢?一方面,因为同一篇文章,可能我们的角度不同,对文章的理解也有所不同,而题目里面我们可能会揣摩出命题者对文章的理解角度,有利于我们站在命题者的角度去理解文章,从而作出符合命题者意图的回答;另一方面,四道题目可能是有联系的,它们之间也可能透露出一定的解题信息。
因此,我们要利用好相关题目这一资源。
二、相关题型及解题技巧。
(一)要点概括类题型:a.根据示例概括文章内容或情感。
答题技巧:首先要根据示例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事例,其次要分析示例的内容和结构特点,最后,再根据示例的内容、结构特点去概括。
这类题型可能是句子式的概括也可能是词或短语式的概括,注意看清要求。
读懂散文的三个方法

读懂散文的三个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是以散文形式表达思想、感情和描述客观事物的一种文学形式。
在阅读散文时,很多人可能会觉得难以理解或把握其主题,那么该如何才能读懂散文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读懂散文的三个方法。
要认真阅读。
在阅读散文时,要仔细地阅读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以免错过关键信息。
散文是一种精心雕琢过的文章,作者在其中可能隐含了许多深层次的含义和思想,只有通过细心的阅读才能领会到其中的奥秘。
在阅读散文时,不要急于求成,要耐心地读下去,多琢磨,多思考,才能更好地理解其内涵。
要从整体上把握。
在阅读散文时,不仅要看重每个细节,还要注意把握散文的整体结构和主题。
散文通常会围绕着一个中心思想展开,通过描述、议论、描绘等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要通过整体把握,找出散文的主题,理清线索,才能更好地读懂散文。
要注重感悟。
散文是一种富有情感和思想深度的文学形式,有时候需要深入作者的内心去理解。
在阅读散文时,不仅要把握表面的文字意义,还要通过感悟和想象去领会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只有通过感悟才能更好地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才能把散文读得更加深刻、更加有味道。
读懂散文并不难,关键在于认真阅读、从整体把握和注重感悟。
只有通过这三个方法,才能更好地读懂散文,领略其中的魅力,获取其中的启迪,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希望以上介绍对大家在阅读散文时能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领略散文的魅力吧!第二篇示例:散文是一种自由的文体,通过自由运用语言,描绘文字美感,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读懂散文需要一定的技巧,下面我们来谈谈读懂散文的三个方法。
第一,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每篇散文都有其特定的写作背景,例如作者的身份、经历、情感等。
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一位从农村来的作家可能在其作品中表现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读者可以通过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来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
初一散文阅读技巧

初一散文阅读技巧
初一学生阅读散文时,可以采取以下技巧:
1. 抓住线索,理清思路:散文通常有一条线索贯穿全文,可以是人、物、事、情感或其他抽象概念等。
找到这条线索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同时,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这些往往也是文章的线索。
2. 体会情感,深入意境:散文常常借助景物描写来传达作者的情感。
在阅读时,要善于想象自己置身于文中描绘的环境中,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和心境。
这可以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涵。
3. 品味语言,感受文采:散文的语言优美、精炼、生动。
在阅读时,要注意体会文中的修辞手法、用词造句,以及语言节奏、韵律等方面的特点。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还能更深入地领略散文的美妙之处。
4. 联系生活,思考启示:散文常常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或思想启示。
在阅读时,要注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文中传达的启示或教训。
这可以帮助你拓展视野、提升思维能力,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5. 细读慢品,反复揣摩:阅读散文需要耐心和细心。
在阅读时,要放慢速度,仔细品味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段落。
对于难以理解的地方,可以反复阅读、揣摩。
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内涵。
总之,阅读散文需要多读、多思、多体会。
通过不断练习和积累
经验,你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散文阅读水平,更好地领略散文的魅力。
散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散文阅读的基本方法1、整体感知(1)辨其类型是叙事、写景,还是咏史;是托物言志,还是自发人生哲理。
①写景散文——借景抒情——主旨在景人相通处。
②写人散文——因人抒情——主旨即对所写之人的感情。
③写物散文——移物就情——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④哲理散文——托物说理或直接说理——主旨即在物与理相通处。
(2)看话题,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还是对个人生活的感悟;是就历史作阐发,还是就现实作联想。
(3)逐段概括内容大意,以辨清段落之间的关系,梳理思路,进而对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框架形成明确的认识。
(4)研究主要表达技巧和重要语句,并获得正确的认识,这祥就可以看作对作品有了整体的理解。
2、注意几种关系。
(1)题目与文章。
文章的题目,都会接或间接地为我们答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仔细地过滤阅读试题中的每个字,包括文章前后所标示的题目与出处。
(2)文章与文段。
要利用对每一文段理解的基础来形成对整个文章的总体把握,又要利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来加强对每一文段的准精深入的解。
(3)文段与中心句。
根据中心句的相关因子作答;根据对中心句的逻辑分析解题;根据中心句的关联判断解题。
(4)中心句与标志词。
利用文段里的中心句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内容,此外,还可以利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加快对文章的理解。
如:总之、进一步说、因此、所以、第一、一方面、原因之一、既、又、并且等等。
(5)题面与题眼。
题眼,是题目命制时的着眼点,能反映出命题者在设置这道题时的测试目的。
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一一选文写的是什么?善于抓题目。
散文的题目往往有深层含义。
第二遍精读,养成动笔圈画的习惯,随读随把重要的词语、句子、段落用铅笔圈画出来。
在精读课文时,要抓关键段落、句子和词语。
要重视开头段、结尾段。
重视重要句子,如:主旨句、中心句、关键句、过渡句、感叹句、引用句等,尤其注意段首、段尾,画龙点睛的句子。
重视托物言志类哲理性散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散文的特点及阅读方法

散文的特点及阅读方法散文是一种以散发思想和情感为目的的文学形式,通常是以故事、描写、议论等方式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感受。
与诗歌和戏剧相比,散文更加自由灵活,让人感受到更贴近现实生活的真实性。
本文将介绍散文的特点以及阅读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一文学形式。
一、散文的特点1. 高度自由性:散文不拘泥于格律和形式,没有固定的韵律和排比等要求,给予作者更大的自由度。
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进行随意的表达,从而使散文更富有个性和独特性。
2. 真实生活的写照:散文通常以真实的生活为素材,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为基础,表达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感悟。
散文可以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美,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慨。
3. 探索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深度:散文常常通过对作者内心感受和思考的表达,来共鸣读者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真实的故事和生动的描写,读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人类情感和思考的多样性。
4. 独立的篇章结构:散文通常以篇章为单位,每个篇章是独立的,可以形成完整的故事或议论。
篇章之间的连接和内容的组织通常依靠作者的意识流和联想,给予读者一种追寻和解读的乐趣。
二、阅读散文的方法1. 深入品味:读散文时,要用心去品味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意义。
仔细思考作者的用词、句子的构造和篇章的结构,寻找其中的隐含意义和细致描写,从而更好地理解散文的主题和观点。
2. 抓住重点:散文里通常会有几个关键词或者句子,它们包含了作者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
阅读时,要注意抓住这些重点,深入琢磨和解读。
同时,要善于运用推理和阅读之间的联系,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考。
3. 综合理解:散文往往不只是单一的表达方式,作者会融入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手法。
阅读时,要综合运用文学常识和个人经验,将各个组成部分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理解和认知。
4. 多角度思考:散文是表达作者观点和情感的一种方式,但是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感受。
阅读散文时,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和作者进行对话和思辨。
散文阅读步骤

江 南 的 冬 景
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 得很么? ③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 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 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 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 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 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④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 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 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 以上的生命。象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 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 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 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 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
江 南 的 冬 景
“景致”画出。是什么景致呢,从后文看,地 方——乡村;时间——傍晚。则这种景致可总 结为“乡村晚景”。 ③“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句中还 有一个重点连词“又是”,说明关于“境界”, 前面应还有内容。到上一段中,我们可以找到 与“境界”有关的一些语词,分别画出来,它 们是“感不到岁时的肃杀”,“一种莫名其妙 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以上按文序画出的重点语词有:感不到岁 时的肃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悠闲、乡村晚景(乡村的傍晚景致)。
江 南 的 冬 景
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 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 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 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 出。 ⑤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 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 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 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 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 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 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 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 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 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
各类散文的阅读方法

各类散文的阅读方法散文,就像是生活中的一道道风景,有的如春花般绚烂,有的似秋叶般静美。
读散文,就像是走进一个个不同的世界,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想。
抒情散文,那可是情感的盛宴呀!当你读起抒情散文,就仿佛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着他们的情感波澜。
这时候,你可不能像个局外人一样冷眼旁观,得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呀!要把自己想象成作者,去体会那些细腻的情感。
比如说,读到一篇关于思念的抒情散文,那你就得跟着作者一起,去感受那份浓浓的思念之情,仿佛自己也在思念着远方的某个人或某件事。
叙事散文呢,则像一部部精彩的小电影。
你要跟着故事情节走,就像自己在经历那些事情一样。
注意细节呀,那些小小的细节往往能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人物的一个小动作、一个小表情,都可能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呢!你可以试着在脑海中勾勒出那些场景,让故事变得鲜活起来。
就好像你在听一个朋友给你讲述他的经历,你会随着他的讲述时而欢笑,时而感慨。
哲理散文,这可是需要动点脑筋的啦!读这类散文,可不能一目十行,得慢慢品味,细细琢磨。
就像挖宝藏一样,一点点地去挖掘其中的深意。
有时候,可能一句话就得让你思考半天呢!想想看,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说呀?这里面蕴含着怎样的道理?当你想明白了,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的是超级棒呢!还有写景散文,那简直就是把美丽的景色搬到了你的眼前呀!读这类散文,你得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摄影师,去捕捉那些美丽的画面。
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写那些山川河流、花草树木的,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仿佛自己就置身于那片美景之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景色。
读散文的时候,可别着急呀!就像品尝一杯美酒,得慢慢品味,才能尝出其中的滋味。
有时候,可能一篇散文要读好几遍呢,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
而且呀,读散文可不能只是读,还得去思考呢!想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散文呀?他想表达什么呢?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这样才能真正把散文读透。
总之,读各类散文都有各自的乐趣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阅读散文散文在内容上虽然或状物,或记人,或写景,但所写的总是作者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
这种发现不仅是观察和思索的结果,也是感觉的结果。
散文在形式上的特点,一是往往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二是往往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三是往往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四是往往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在阅读时要注意:1、抓住“文眼”散文的“眼”就是作者着力表现的中心点,文章结构的枢纽点,也就是所谓“神聚”之处。
抓住的散文的“文眼”,犹如拿到了进入散文这座艺术宫殿的钥匙。
散文的思想、感情、结构等也就不难理解和掌握了。
那么,怎样识别文眼呢?文眼没有固定的位置,也不易分辨。
但只要精于阅读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因为文眼出现的地方一定是那种最富有表现力的、最有助于把握全篇思想和脉络的关键性词语上。
比如《丑石》的文眼是最后一段话。
2、理清线索和脉络散文具有“形散”的特点,其实在这“散”的外在形式里蕴含着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和明晰的脉络,就是作者的思路在文中的体现。
理清线索和脉络,不仅有助于领略散文精巧的结构,而且有助于把握文章的精髓所在。
散文的线索多种多样,有以作者的认识和感情为线索的,如《庐山观云》;有以事物为线索的,如《丑石》,等等。
3、品味散文的语言散文语言有一种特殊的美。
它像诗词般凝练、优美、形象、含蓄;它又像口语浓淡咸有,自然流畅,朗朗上口。
那么,怎样品味散文的语言之美呢?最主要的就是在不断的阅读之中,仔细咀嚼,反复品味。
4、探求散文的意境所谓意境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所描绘的对象融合为一所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
在阅读中探求散文的意境之美,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散文的内蕴,而且可以陶冶读者自身的心灵。
在阅读散文时,既要注意意境的探求,又要注意作者感情的抒发,将景、情、意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体味散文的意境之美。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
冠以“随笔”,即强调它的随意记写、随意而录的特点。
不刻意为文,而是在生活和学习中对所见、所闻、所接触的事物,觉得有趣味,有感受,确有所得,随手写出来就是了。
在阅读随笔时,要特别注意透过文字抓住主题。
将随笔的“灵魂”——主题探索到了,也就等于抓住了随笔作品的本质,它同样是随笔鉴赏的一个重要的决定性的步骤。
探索随笔主题的途径与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1、从作品的“文眼”探索主题文眼,是指那些特别精练警策的词句,是随笔主题的凝聚点。
这点睛之笔,正是我们探索随笔主题的直接途径。
如《秋颂》中的“秋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是充实的季节,却也是淡泊的季节”。
……都是“神光”闪烁之处,透过它即可以窥探文心的奥秘。
2、从作品的重点段落探索主题随笔的主题,它固然得通过作品的每一个段落表现出来,但它绝非平均分布在各段里;每个段落固然也都要为表现主题服务,但它们所担负的具体任务并不完全相同。
或在描写某个具体的部位,或在叙述某个事件的过程,或在结构上承上启下以表明过渡等。
一篇随笔的主题,它常常是通过作品中的某一两个重点段落来表现的,它好像是支撑一篇随笔的“力点”,它是我们探索主题时千万不能忽视的地方。
3、从作品的内部联系中探索主题大部分随笔,表面看来的确是“散”的,但它的内部却极有分寸。
循章求旨,在作品的内部联系中掌握行文的来龙去脉,分析主题,这也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4、从作品的总体倾向上探索主题与其他文学样式比较,随笔表现主题并不是通过完整的情节,也不是集中通过一两个典型化的人物等,而常常是通过一些事实的片段、生动的画面、作者的感怀来表现的。
所以,探索随笔主题时应从作品的全局着眼,从全部题材的总倾向去考虑、去探索主题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上一页1下一页怎样阅读科普文章说明文是常见的一种文体。
它是说明事物和事理的文章,主要运用说明这一表达方式,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用途、性质、成因、规律等。
那么如何阅读说明文呢?主要有以下五个步骤。
1、明确说明的对象和作者写作的目的明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主要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看文章说明什么事物或事理,二是看文章说明这一事物的哪个方面。
我们既可从标题入手,也可从材料中归纳。
例如《蜘蛛》一课,说明的对象就是蜘蛛,写作的目的就是介绍有关蜘蛛的科学知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蜘蛛。
2、把握说明事物对象的特征说明事物,要说明事物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是某一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不具有的特点。
例如《死海不死》主要说明了死海咸度高的特征,死海水中的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海水的23%~25%(这和一般的淡水湖不同)。
3、了解说明的顺序说明文特别强调言之有序。
常用的顺序大致有以下几种:(1)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写,事物的发展变化常用这种顺序。
例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在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
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诸如园林、建筑物、工艺品等,多用这种顺序。
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3)逻辑顺序,即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
具体表现在: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③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④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等。
例如《食物从何处来》就是以逻辑顺序说明事物的。
4、注意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以下六种:(1)下定义,即知名某一名词概念的含义。
例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2)打比方,就是用比喻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例如:“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3)分类别,就是说明事物分门别类的方法。
例如:“如何获得食物?这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一种叫自养……另一种叫异养。
”(4)举例子,就是以具体事物为例的方法。
例如:“这种书目专门记录其专题或学科的文献。
如要查找中国古代文献,就要使用《四库全书总目纲要》或《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等。
”(5)列数字,即是运用数据说明事物的方法。
例如:“哪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星星啊!一千万万,你一口气数下去,得数一千多年。
”(6)作比较,即用另一个事物与说明事物相比,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
例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此外,还有一些方法。
例如:作诠释,引资料,画图表,摹状貌等,因为它们不太常见,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5、理解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所谓准确,就是符合客观实际。
把话说得恰如其分是准确的一种体现。
恰当地使用表示程度、范围的词,是语言准确的另一种体现。
此外,修饰限制性词语的使用,也是文章准确性的体现。
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或概括,或具体;或精炼,或详尽;或简洁,或丰腴;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
当然,阅读说明文最关键的是抓住说明事物的特征,抓住了这一关键,其他的阅读问题就容易多了。
怎样阅读诗歌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它要求以高度精炼的语言,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诗人的真情实感,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阅读诗歌应当抓住诗歌的特点,准确体会语言、形象和意蕴。
1、吟诵涵泳,品味诗歌语言美平时我们说某篇文章的语言很优美,称之为“诗一般的语言”,很显然,诗的语言是美的。
诗一般都分行和押韵,具有音乐美和节奏美,所以读起来特别朗朗上口,感觉特别舒服。
诗中往往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某一重要语句反复出现,读起来如歌唱一般,反复吟咏,一唱三叹,让人回味悠长。
诗歌的语言也特别精炼、浓缩、含蓄,富有跳跃性,同学们要用心品味。
阅读诗歌时,要反复朗读吟诵,非常精美的诗歌最好能背下来,这样才能品出诗歌的语言美。
读多了,经受了优美语言的熏陶感染,你的语言也会流畅而优美了。
2、想象联想,感悟诗歌形象美诗是用形象来“说话”,来表现的。
诗人常常把互不相关的事物,通过想象,像一根线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统一体。
因此,阅读诗时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丰富的联想,使诗歌中所描绘的形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诗中也往往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对仗、夸张等修辞方法,把无形的东西写得有形,把抽象的东西写得具体,把静态的东西写得生动,以增强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同学们在阅读时要注意领会。
3、身临其境,感受诗歌意蕴美“意”,指的是作者的主观感情,“境”,就是诗人笔下的外部世界,两者在艺术上的和谐统一,就形成了某种意境,它是诗内在的的含义,也称为意蕴。
阅读时要切己体察,要善抓“题眼”(题眼,就是一首诗的题旨)“诗眼”(诗眼,就是一首诗中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来领会诗歌的意蕴美。
要抓住“诗眼”,深刻领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抓住“诗眼”,深刻领会诗歌所阐发的人生哲理,揣摩其蕴涵的深意。
怎样阅读写人文章写人的文章是以人物描写为主,通过对人物在具体事例中言行举止、心里活动及细节的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
同学们在阅读此类文章时,可以从以下几点着眼: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用心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拿到一篇文章后,有的同学还没认真阅读,连文章的主要内容都还没弄懂就急急忙忙想去做题了,这样既没达到阅读的效果,当然也做不好题。
同学们在接触到一篇文章后,首先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读,要进入角色,用心领悟,弄清楚文章写了什么人,写了人物的什么事,写了人物的哪些方面内容,写出了人物的什么突出特点及个性,也就是要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不仅如此,还要细心揣摩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受到文章情感的熏陶、智慧的启迪。
这样你再去看一看老师为你设计的阅读训练题,带着这些问题把文章再读一遍或两遍,对于这些题目的回答你就会心中有数了,做出的答案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这就像一个人站在高处俯瞰低处的景色可以一目了然一样。
2、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阅读时,首先要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文中词句的含义。
文章中有些关键的语句能够直接反应人物的性格特点、内心世界,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词句的含义,以及它们在表现文章中心方面所起的作用。
3、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弄清人物的描写方法写人类文章,是以表现人物为重点的,而人物的特点,除了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外,还可以通过具体描写来展示。
人物描写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它们像一面面镜子,使人物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从中看出人物的美丑善恶,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
怎样阅读记事文章记事类文章,就是把一件事或几件事有条理地用文字叙述出来,让更多的人去重新感受这些事情,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受到一种精神的鼓舞或思想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