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复习策略
散文阅读策略

散文阅读策略散文阅读注重考查与文本知识的衍接,其考查内容都能在文本中寻出影子,考生解答此类型题目时,应从整体上把握,理解文章主旨,进行归纳概括,并运用一些技巧进行表达。
1.策略之一:整体阅读文章,把握主旨考试散文阅读题的设置与平时语文教学是一致的,强调事例阅读。
解题时,首先要从整体出发通读全文,辨明是托物言志,还是阐示人生哲理?次看话题,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还是对个人生活的感悟?是就历史作阐发,还是就现实作联想?进而把握文章主旨。
文章的主旨明白了,思路清楚了,才知晓每一段、每一句在整个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相互间的关系。
主旨是一篇文章的举目之“纲”,其主题思想往往是散文的灵魂所在,抓住了文章的主旨,也就是感受到了文章的沉思深意。
这样考生在答题时不致于偏离原本的文意,不使答案散形离神了。
散文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形散神聚”,抓住了散文的主旨大意就是抓住了散文的“神”。
2.策略之二:依据题目信息,抓散文的筋骨散文鉴赏是一种整体训练,所以文后的题目不是孤立命制而是相互联系的。
考生读题时一定要整体研读,把各题干之间的暗示信息利用起来,而不应看一道题做一道。
现在的命题趋势是主观性表达简答题增多,但有一点不变的就是题目的设制层层相扣,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往往逐层加深,这就需要考生在留意试卷题目时予以特别注意。
考生在看到题目时不要急着去做题,在接触题目之前,先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词语、句子。
开头、结尾是文章的重中之重,同学们应当一字一句重点研读。
另外散文创作往往由形象到概括,由表象到本质,叙述描写是它的血肉,抒情议论是它的筋骨,所以鉴赏分析散文一定要紧紧抓住那些抒情议论的句子,因为它们通常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妨用笔画一画以方便回头寻找。
这样有重点的圈画,便于再读时清晰明了,重点突出,更可节省时间去认真细致地答题。
3.策略之三:依据提供题目,潜心领悟精彩语句良好的阅读素质不仅体现在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上,还体现在对局部的确认和理解上。
初中散文复习教案

初中散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散文的基本特点,如真实性、抒情性、描写性等。
2. 帮助学生分析散文的主题、结构、语言等方面的技巧。
3. 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散文的基本特点2. 散文的主题与结构3. 散文的语言与表达技巧4. 散文佳作欣赏与分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散文的基本特点,如真实性、抒情性、描写性等。
2. 讲解散文的主题与结构:讲解如何通过选材、构思、布局等方面来表达主题,并分析一些典型的散文结构。
3. 讲解散文的语言与表达技巧:分析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句式运用、词语选用等,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散文的语言特点。
4. 散文佳作欣赏与分析:选取一些经典的初中生散文佳作,让学生欣赏、分析并模仿。
5. 练习与创作:布置一些散文写作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6.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散文的基本特点、主题与结构、语言与表达技巧等。
2. 示例法:通过分析典型的散文佳作,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散文的写作方法。
3. 练习法:布置写作题目,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4. 反馈法: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散文的基本特点、主题与结构、语言与表达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散文写作的水平,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
3. 学生对散文创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资源1. 散文佳作选集:用于示例和欣赏。
2. 散文写作指导书籍:为学生提供写作参考。
3.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散文佳作和写作技巧,丰富教学内容。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2. 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散文作品,拓宽视野,积累写作素材。
3.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策略和教学有效性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策略和教学有效性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是高中学生备战高考的重要功课之一,作为语文科目的一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策略和教学有效性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复习策略和教学有效性,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应对这一重要考试。
一、复习策略1. 完整阅读原著复习文学类文本,首先要对原著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这包括对小说、诗歌、散文等各种文学形式的原著进行全面地阅读,了解其中的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对原著有了解,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学类文本的内涵和含义。
2. 多角度分析在复习文学类文本的过程中,要多角度地进行分析。
不仅要从文学的角度出发,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语言特色等方面的内容,还要从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问题,这样才能够全面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3. 多维度比较在复习文学类文本的过程中,要进行多维度的比较。
可以比较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比较不同作者的同一主题的作品,比较不同文学形式的作品等,从中找出共同点和差异点,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4. 进行读后感分析在复习文学类文本的过程中,要进行读后感的分析。
读后感不仅是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更是对作品内涵和意义的把握。
通过对读后感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的核心思想和艺术特色。
5. 制定复习计划在复习文学类文本的过程中,要有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
要结合自己的时间、能力和目标,合理安排每天的复习任务,并适时地进行调整和修正。
只有有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复习文学类文本的工作。
二、教学有效性1. 选材丰富多样在教学文学类文本的过程中,要选取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
不仅要包括古代和现代的作品,还要包括不同文学形式的作品,如小说、诗歌、散文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
2. 重视文本解读在教学文学类文本的过程中,要重视文本的解读。
要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分析作品的结构、语言、意义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高考语文散文鉴赏答题规范复习教案

高考语文散文鉴赏答题规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散文内容,把握散文主旨的能力。
3. 使学生熟悉高考语文散文鉴赏题的答题规范,提高答题得分率。
二、教学内容1. 散文的基本特点:真实、生动、细腻、意蕴深厚。
2. 散文的鉴赏方法:抓关键词、抓中心句、抓修辞手法、抓结构层次。
3. 高考语文散文鉴赏题答题规范:审题、定位、答题、分点作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散文鉴赏题的答题规范。
2. 难点:如何准确理解散文内容,把握散文主旨,以及答题时的语言组织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介绍散文的特点,引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
2. 讲解散文的基本特点:真实、生动、细腻、意蕴深厚,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作品体会这些特点。
3. 讲解散文的鉴赏方法:抓关键词、抓中心句、抓修辞手法、抓结构层次,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 讲解高考语文散文鉴赏题答题规范:审题、定位、答题、分点作答,强调答题要点和语言组织。
5. 课堂练习:提供一篇散文,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并按照答题规范进行练习。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复习散文鉴赏题的答题规范,并进行相关练习。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散文作品进行讲解和练习。
2. 运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答题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答题规范和鉴赏能力。
3. 期末考试:设置散文鉴赏题,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散文作品集:提供一系列散文作品,用于教学和实践。
2. 答题规范指导手册:为学生提供详细的答题规范和技巧。
3. 在线学习资源:推荐学生访问一些优质的在线散文鉴赏学习平台,丰富学习资料。
2024年某年中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考点的归纳总结

2024年某年中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考点的归纳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语文散文阅读成为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
掌握好散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对于学生提高语文水平和应对中考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2024年某年中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考点的归纳总结,供学生参考。
一、散文阅读的题型分析在中考语文试卷中,散文阅读主要包括阅读理解和应用文阅读两种题型。
阅读理解题型要求学生理解文中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态度和意图等;应用文阅读题型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的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如填表、写信、回答问题等。
二、散文阅读的复习策略1. 掌握基本阅读技巧:在阅读散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主题,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2.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多读好文章,培养对文字的兴趣和阅读的习惯,增加词汇量和阅读速度。
3. 注重阅读思维训练:通过解决问题、分析作者观点和情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三、散文阅读的复习要点1. 阅读理解考点(1) 主旨大意:重点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 推导判断:通过推理和分析,根据文章中的事实和论点推断出一些结论。
(3) 作者观点: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分析文章的立意和写作目的。
2. 应用文阅读考点(1) 表格填写: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按要求填写相应的信息。
(2) 问题回答: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回答问题,理解问题的要求,找到答案所在的段落。
(3) 书信写作:理解书信的写作目的和写作要求,根据信件的内容和情境完成相应的写作任务。
四、散文阅读的复习方法1. 多做模拟试题:通过做大量的模拟试题,熟悉考点和题型,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
2. 细读优秀散文:阅读名家散文,体会作者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技巧,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3. 多讨论、多思考:在学习散文阅读中,注重与同学的交流和讨论,广泛听取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培养分析、思考和判断能力。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策略共22页文档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2
高考散文阅读一轮复习备考策略浅析

高考散文阅读一轮复习备考策略浅析
2014年17套高考试卷题中有9套依然保持了文学作品阅读中考查散文阅读,所占分值在20分左右。
湖北卷自课改后三年试卷中仅有2014年一套涉及小说阅读考查,说明散文复习依然是一轮复习备考的重头戏之所在。
散文阅读考查包括感受形象、情节结构、品味语言、领悟主旨、分析技巧、探究人文精神几个方面。
下面我就分别从这几个方面谈谈一轮复习备考的建议,供各位同行老师批评指正。
一.感受形象
散文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人物形象多是在特定的场景中描写人物,透过人物寄托一定的意义和情感。
它可以是人物的神态、动作、微妙的心理变化,或是人物的语言、典型的细节等。
景物形象就是作品中所出现的具体景物或事物形象,它往往包含着作者或其他人物的思想感情。
高考对散文形象的考查,多从两方面设题,一是概括形象的特点及分析塑造形象的方法,二是分析形象的作用及典型意义,命题者往往又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
其中,对景物形象的考查多关注形象特征、象征意义以及借助景物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或主旨态度。
1.“形象”的表现形式
在散文作品中,因题材不同,“形象”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
下表列出了常见的散文类别及其形象:题材
形象
山水游记和写景状物散文
景物、风物
托物言志散文
意象、意境
写人叙事散文
人物、情趣
哲理散文
事物、理趣。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4.1散文阅读散文物象的作用

主标题:如何分析物象的作用副标题:物象的作用在复习时常被忽略,导致得分偏低,要注意哦!关键词:主体物象,次要物象,典型示例难度:3重要程度:3内容:一、如何分析主体物象的作用主体物象(又名“中心物象”)和作者的感情有直接关联,或贯串全文,或直接点明中心。
分析其作用,一般要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1)内容主旨作用。
主体物象是散文主旨之所在,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主要载体,分析其作用,首先看其在表达主旨方面的作用。
一般而言,写物的散文要找志,写景的散文要析情。
(2)艺术构思作用。
它可以是全文的线索,把众多材料组织穿串在一起;或起着象征、衬托的作用。
二、如何分析次要物象的作用对次要物象作用的考查,应从文章结构形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主要形象的彰显意义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
(1)对文章结构具体分析的思考角度: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
(2)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的思考角度:①对内容的充实作用,②对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③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3)对主要形象的彰显意义:对比、衬托、类比、虚实相生,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三、典型示例:(2013·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牛铃叮当李清明①水乡多水牛。
……④漫长的农耕时代,水牛一直被视为农家的命根子。
从牛犊学会走路的那天起,它的脖子上便被精心挂上一串铜制的铃铛。
农忙季节,水牛可用于犁田、耙田;农闲时分,水牛能帮助拉磨,碾压菜籽、稻谷,以便得到食油、大米。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村里就购买了东方红牌拖拉机,还配备了犁、耙等成套的耕田机械。
没承想几吨重的“铁牛”开进农田却经常陷进淤泥中,有时淹得只看见顶部的烟囱,最后还得用十头八头水牛合力,才能“拖拉”出来。
……⑥与水牛朝夕相处,我们也摸透了它温和、驯良的习性。
只要你往牛头前一站,哪怕它正在吞食草料,也会赶紧把头一低,让你攀住牛角,爬到它背上。
待你坐好,水牛还不忘摆动头角,“嗯呀——嗯呀”撒娇般地叫唤几声,牛铃也会“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两次提及塔里木河是每一本地理书都写到的著名
河流,前后照应,反复强调,蕴含着对塔里木河现状的 深沉喟叹。 B.“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湿他乡的梦”,形象地 表现出沙漠对水和生命的渴望,蕴含着作者对沙漠缺水 少雨的无奈与同情。 C.作者赋予河流与沙漠以生命,河流率直勇敢,任何时候 都浩浩荡荡,奔流不息;沙漠静寂无声,却用柔软的办 法让河水就范。 D.文章用历史材料证明罗布泊人在清代依然与湖为伴, 古今对比,更能说明塔里木河的萎缩对人类文明产生的 巨大影响。 E.作者认为缺乏对河流的珍视与保护,人类最终将自食其 果,为此从不同方面对塔里木河的断流原因进行了深入 的分析。
③可能有象征意味、寓意深刻,揭示主旨、哲理。
④可能运用表达技巧,能吸引读者。
2.开头作用
①总领全文。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
③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
④开篇点题,营造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 ⑤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
散文阅读知识
3.句段作用
①首 ②尾 句(段)——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埋下伏笔。 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耐人寻味。
散文阅读题型
《白鹿原奏响一支老腔》(2016年北京卷)
21.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说明。 ①开始不知道,不了解,后产生神秘感。
②第一次看过老腔表演之后,感到震撼。
③再看老腔表演时,怀疑其中是否掺杂了乡情带来的偏爱。 ④最后认识到自己被老腔征服完全是因为老腔自身强大的艺术魅力。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阐述的是老腔的艺术魅力,从老腔与白鹿原和《白鹿原》的关系入手。
散文阅读题型
《白鹿原奏响一支老腔》(2016年北京卷)
24. 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老腔的感受。请 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
①联想。从老腔的强调联想到关中大地特有的生活,点出了老腔源于关中大 地、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特点。 ②比喻。将老腔的强调比喻为骤雨击拍秋禾的啸响、雨润麦苗的柔声等,既 写出了老腔的雄浑奔放,又写出了婉约平和,将抽象的感觉化为形 象的画面,生动地写出了老腔给作者带来的感受。 ③排比。几个句子构成排比,强化了作者自己聆听老腔时的内心感受。 ④化用古诗句。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 烟”“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等,丰富了作品的文学意蕴。 【考点】考查艺术手法,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D。
塔里木河是一条“负重的河流 ”?(6分)
17.(6分)①塔里木河身处沙漠 ,不得不与沙漠进行长期坚韧的较
量;②塔里木河给沙漠带来生命与 文明,却又不得不亲历文明的衰落 ;③塔里木河的奔腾和消失承载着 人们的热爱、慌恐等复杂情感,引 发了沉重的思考。
18.塔里木河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结合文章,就河流与文化的关系,
《白鹿原奏响一支老腔》(2016年北京卷)
19.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太斩劲了:非常给力 C.乡党:志同道合的同乡 B.气韵弥漫:韵味充满(作品) D.哗然:因惊讶和赞赏而沸腾
【考点】考查重点为结合语境理解文中的词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B。
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5.线索作用
①在文中多次出现,贯穿全文。 ②层层递进,逐层深入。 ③把感情推向高潮 (线索类型:中心事件、感情、具体事物、时空变化。)
6.景物描写
①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暗示社会环境,起象征、暗示作用。 ③烘托叙写对象的某种特征。
④为下文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考纲要求(二)
3.鉴赏评价 D 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⑵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⑶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4.探究 F
⑴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⑵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散文阅读题型
散文阅读知识
谈谈自己的思考。(6分)
18.(6分)
示例一:河流是人类文化的源头。塔里木河曾赋 予罗布泊人浪漫的生活气息,长江、黄河乃至家 乡的每一条河,都滋养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
化。如今地球上的许多河流正像塔里木河一样在 萎缩,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应以破坏自然为代价, 否则将会给人类及其文化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示例二:河流具有超越自然生命的文化魅力。塔 里木河的率直坦荡,既是自然属性的体现,也是 文化人格的写照。在漫长的历史中,自然的河流
也许会因为种种原因萎缩乃至消失,但我们依然 可以从现存的文化中感知河流的形态与历史,感 悟河流的文化意义。
散文阅读知识
1.标题作用
①可能成为线索,便于梳理结构思路。 ②点明写作对象的特点和多层含义,表达感情、态度,。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
散文阅读复习策略
课标要求
1.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 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努力探索作品中蕴藏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作品所涉及的
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2.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评价,是阅读与鉴赏评价的重点。要重 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对艺术形象的感悟和文本 价值的独到理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
散文阅读知识
8.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 ①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 ②便于直接表达情绪情感,亲切自然。 ③写得如同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 第二人称: ① 拉近距离,便于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 ②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 ③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 第三人称 : ①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 ②以旁观者身份客观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画面和丰富内容。
就像对于一尾悠然游弋的鱼儿,水的环抱和裹挟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去意 识和诘问的。但一当因某种缘故离开了那个环境,就会感受到置身盛夏沙漠中般 的窒息。被拘禁于全然陌生的语言中,一个人也仿佛涸辙之鲋,最渴望母语的濡 沫。那亲切的音节声调,是一股直透心底的清凉水流。 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揭示出人和母语之间生死难离的关系,使事理具象 化,生动形象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层级为鉴赏评价D。
散文阅读题型
《白鹿原奏响一支老腔》(2016年北京卷)
23.作者在小说《白鹿原》中并没有写到老腔,为什么本文题目 却是“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要点一:文章题目中的“白鹿原”,巧妙借用小说《白鹿原》的书名,暗
指关中大地,点明了老腔生长的土壤。 要点二:作者为小说《白鹿原》中没有写到老腔而感到遗憾,以“白鹿原” 为题有弥补之意,也暗含了对老腔的敬意。
筛选概括题,抓住关键词语组织答案。“变化过程”常分为几个阶段,这 要把握全文,找出对认识老腔的不同反应,关键词是“没听过”“神秘”“震 撼”“懊丧自责”“偏爱”等。
散文阅读题型
《白鹿原奏响一支老腔》(2016年北京卷)
22.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老腔的艺术魅力。请举两例并加以分析。 赵季平:著名作曲家与老腔演员很熟悉,并给予老腔高度的评价,写出了 老腔的艺术价值。 濮存昕:节目主持人出人意外地走到台前击凳高吼,融入表演,突出了老 腔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观 众:观众在看老腔表演过程中经久不息的掌声与喝彩声,表现了老 腔演出带给观众的精神享受。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查艺术手法中侧面描写的特点。侧面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 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即间接刻画描绘描写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本文是 通过他人的反映来表现出老腔演奏的艺术影响力和震撼力。所以答题时可以选 择不同的角度即赵季平、濮存昕、观众。
散文阅读题型
《在母语的屋檐下》(16年天津)
18. 作者深情地诠释了母语的多重意义,请结合全文加
以概括。(8分)
①母语可以拉近彼此关系。 ②母语最早打通人与世界的联系。
③母语可以自由地抒情状物。 ④母语包蕴文化基因,守卫民族文化。 ⑤母语给人以家的归宿感。 ⑥各民族用自己的母语创造了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化,生动形象。 【考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散文阅读知识
7.引文作用
(表达思想情感,对当前语段或全文的作用,丰富文章内容或富有诗意, 增强感染力,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化性。 穿插性材料对主体性材料起着补充、丰富、拓展的作用,行文更活泼, 曲折有致,丰富或深化主旨。)
传说: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内容;引 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 事件: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 过渡作用。内容上具有深化主题或启迪作用。 史实: 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具有例证的作用。 诗句: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丰富文章内容; 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 名言:表明观点,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增强文章 说服力;丰富文章内容。
散文阅读题型
《在母语的屋檐下》(2016年天津)
16.作者回忆童年迷路的经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①内容上,用孩子迷路比喻游子离开母语,强调母语给人带来的庇护感和安全感。 ②结构上,呼应题目“屋檐”,引出下面的议论。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考查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赏析文中画线的文字。(5分)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F。
散文阅读题型
《在母语的屋檐下》(2016年天津)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中引用英语mother tongue,是为了引出“妈妈的舌头”这一形 象说法,强调母语的温馨可亲。 B.作者用“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 来形容母语的微妙和玄奥,是说母语宜于意会,难以言传。 C.文中引用阿里巴巴的故事,旨在说明封存在语言中的文化基因如 珠宝般珍贵。 D.文中列举“昼夜不舍的流水”“亘古沉默的荒野”“一颗从眼角 滑落的泪珠”等意象,意在说明,只有用母语才能准确言说它们 的内在情韵。 E.文章融记叙、议论、抒情为一体,引经据典,华美而不失厚重, 有较深的文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