砷的毒性认知
本科化学专业教与学中的三条主线

第7期胡宇芳,等:本科化学专业教与学中的三条主线-193-本科化学专业教与学中的三条主线胡宇芳,王邃*,郭智勇(宁波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摘要:在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本科化学专业的教与学都面临着持续改进的迫切需求。
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本科化学专业体系中的三条主线:结构决定性质,量化,化学反应热力学与动力学。
在专业课程体系教与学的过程中,牢牢把握住这三条主线,能够强化学生对于化学专业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认知,同时可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结构决定性质;量化;热力学和动力学;科学素养;化学专业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08-02'X(202')07-0193-02Three Main Line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Undergraduate Chemistry MajorHu Yufang,Wang Sui*,Guo Zhiyong(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Ningbo University,Ningbo315211,China)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er education reform,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undergraduate chemistry major are facing the urgent need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The authors sum up the teaching experiences and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three main lines:structure determining properties,quantification,and thermodynamics and kinetics of chemical reactions.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ry to understand these ideas,which would benefit to strengthen students'cognition of the integrity and systematicness of chemistry major,and at the same tim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scientific literacy.Key words:structure-determining nature;quantification;thermodynamics and kinetics;scientific literacy;chemistry major现代科技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步伐,国家之间的核心竞争力主要集中在科技和人才之间的竞争。
《环境与健康》复习大纲

《环境与健康》复习大纲第一章环境、环境污染的基本概念1. 环境:某一特定生物或生物群落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2. 自然环境包括4个层次:生存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宇宙环境。
3. 环境物理因素包括:温度、湿度、辐射、气压、噪声、振动。
4. 环境化学因素包括:必需的有机物、无机物,有害的化学物质。
5. 环境生物因素: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
6. 人体的健康关系分为:适应状态、代偿状态、损害状态。
人类的健康、亚健康、患病状态与在环境有害因素的暴露物质、暴露剂量和暴露时间有关。
7. 环境因素有相加、独立、协同、拮抗作用等联合效应,也会随着人体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条件和遗传等特异性有关。
8. 环境污染物:任何物质(或能量)以不适当的浓度、数量、速率、形态和途径进入环境系统,并对环境系统产生污染或破坏的物质(能量)。
9.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作用和遗传毒性。
10. 急性毒性:大量毒物在短期内作用,特点:发病率高、影响范围广、污染源严重、易受地理气象影响。
11. 慢性中毒:低浓度有毒物质长时间反复作用,使机体内毒物大量蓄积或损害逐渐累积。
特点:毒物剂量小、机体作用时间长、机体疾患呈慢性。
12. 致癌作用:环境致癌物诱发机体生成恶性肿瘤。
发病过程:引发、促长。
5%由放射性导致,5%由病毒引起,90%与化学因素有关。
13. 遗传毒性:环境因素下生物遗传物质发生突然变异而子代发生遗传性损害。
(1)1/3的中国土地都遭遇过酸雨的袭击,7大河中一半的水资源被污染,另有1/4的中国人没有纯净的饮用水;(2)1/3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气;(3)不到20%的城市垃圾是按照环保的方式处理;(4)世界上1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占了5个16.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物污染17. 温室气体包括:CO2、CH4、N2O、H2O等。
砷的毒性认知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关于“砷”的毒性研究[摘要]:近年来,砷的存在及其毒性逐渐被大众所认知。
砷是对人体及其他生物体有毒害作用的致癌物质。
砷污染主要存在于有色金属冶炼、合金、制酸、制革、农药、杀虫剂和皮革的防腐剂等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中。
这些高砷含量的工业废水排入水体,导致某些地区的地下水砷本底含量超过饮用水的最大允许值,严重危害了当地居民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阐述了砷的主要存在形式,毒性机理、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吸收、表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相关性的治疗方法,科学地减缓砷污染所造成的危害。
一、化学名片砷 (arsenic)是一个知名的化学元素,元素符号As,原子序 33。
第一次有关砷的纪录是在1250年,由大阿尔伯特所完成。
它是一种以有毒著名的类金属,并有许多的同素异形体,黄色(分子结构,非金属)和几种黒、灰色的(类金属)是一部份常见的种类。
三种有着不同晶格结构的类金属形式砷存在于自然界(严格地说是砷矿,和更为稀有的自然砷铋矿和辉砷矿,但更容易发现的形式是砷化物与砷酸盐化合物,总共有数百种的矿物是已被发现的。
砷与其化合物被运用在农药、除草剂、杀虫剂与许多种的合金中。
[21]二、砷的存在形式自然界中处处有砷:火山喷发、含砷的矿石。
在工厂中,砷是熔炉 ( 铅、金、锌、钴、镍 ) 的副产品,其它有可能的砷暴露如下:(1) 自然界:含砷的矿石,地下水。
重金属损害儿童神经系统 案例

重金属损害儿童神经系统案例重金属损害儿童神经系统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它可能对儿童的智力发育、学习能力和行为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10个与此主题相关的案例:1. 汞中毒:汞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儿童可能通过水、食物或空气中的汞暴露于其毒性。
长期暴露于汞可能导致儿童神经系统损伤,影响其认知和学习能力。
2. 铅中毒:铅是另一种常见的重金属,儿童可能通过食物、水或土壤中的铅暴露于其毒性。
铅中毒可以导致儿童神经系统受损,引起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的问题。
3. 镉中毒:镉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儿童可能通过食物、水或土壤中的镉暴露于其毒性。
长期暴露于镉可能导致儿童神经系统受损,影响其智力和行为发展。
4. 铬中毒:铬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儿童可能通过水、食物或空气中的铬暴露于其毒性。
长期暴露于铬可能对儿童的神经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其智力和行为发展。
5. 砷中毒:砷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儿童可能通过食物、水或土壤中的砷暴露于其毒性。
长期暴露于砷可能导致儿童神经系统受损,引起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的问题。
6. 镍中毒:镍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儿童可能通过食物、水或空气中的镍暴露于其毒性。
长期暴露于镍可能对儿童的神经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其智力和行为发展。
7. 银中毒:银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儿童可能通过食物、水或药物中的银暴露于其毒性。
长期暴露于银可能导致儿童神经系统受损,引起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的问题。
8. 锌中毒:锌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儿童可能通过食物、水或药物中的锌暴露于其毒性。
长期暴露于锌可能对儿童的神经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其智力和行为发展。
9. 钛中毒:钛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儿童可能通过食物、水或空气中的钛暴露于其毒性。
长期暴露于钛可能导致儿童神经系统受损,引起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的问题。
10. 锰中毒:锰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儿童可能通过食物、水或土壤中的锰暴露于其毒性。
长期暴露于锰可能对儿童的神经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影响其智力和行为发展。
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

地方性砷中毒诊断标准地方性砷中毒是一种由于长期摄入含砷水源或食物而引起的慢性中毒症状。
该病在一些地区较为普遍,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建立准确的诊断标准对于及时发现和治疗地方性砷中毒至关重要。
一、临床表现。
地方性砷中毒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症状包括,慢性皮肤病变,如色素沉着、角化、糜烂和溃疡;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如感觉异常、麻木和肌无力;消化系统症状,如腹泻、恶心、呕吐和腹痛;其他症状还包括贫血、白内障、心血管系统病变等。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液检查,地方性砷中毒患者的外周血可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情况。
2. 尿液检查,尿液中砷的含量是诊断地方性砷中毒的重要指标,超过正常范围的尿液砷含量可以帮助确认诊断。
3. 皮肤病变检查,对于有皮肤病变的患者,可以进行皮肤划痕试验,一般来说,地方性砷中毒患者的皮肤对砷的过敏反应更为明显。
三、病史调查。
病史调查是诊断地方性砷中毒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长期的饮食和饮水情况,尤其是对于那些长期饮用地下水或者食用当地特产的居民,应该高度怀疑地方性砷中毒的可能性。
四、影像学检查。
对于存在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可以进行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如脑部CT或MRI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神经系统病变。
五、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史调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当地地下水或食物中砷的含量,可以做出地方性砷中毒的诊断。
一般来说,具有典型的皮肤病变、尿液砷含量升高和长期饮用地下水或食用当地特产的病史的患者,可以被诊断为地方性砷中毒。
六、治疗。
一旦确诊为地方性砷中毒,患者应立即停止摄入含砷的水源或食物,同时进行相应的解毒治疗。
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地方性砷中毒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史调查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诊断标准,及时发现和治疗地方性砷中毒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地方性砷中毒患者,减少病患对健康的危害。
砷元素的防治措施

砷元素的防治措施砷元素的概述砷(A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元素,同时也是一种有毒物质。
砷元素在环境中的存在主要是由于自然界的地质活动、矿产开采、农业活动和工业污染等造成的。
长期暴露于砷元素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包括慢性中毒、致癌性和生殖毒性等。
因此,对于砷元素的防治措施非常必要。
砷元素的来源砷元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1.地质活动:地壳中含有一定量的砷元素,地壳的运动和地质活动会导致砷元素的释放和扩散。
2.环境污染:工业生产、燃煤和石油燃烧等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有机砷和无机砷,这些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害。
3.农业活动:土壤中的砷元素主要来自于农药、化肥和农业废弃物等。
4.饮用水:地下水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砷元素,长期饮用含有砷元素的水源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砷元素的防治措施为了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针对砷元素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监测和评估定期监测和评估土壤、空气、水源、农产品和人体健康,以便及时发现和防止砷元素污染带来的风险。
控制砷元素污染源1.工业控制:加强工业污染源的监测和管理,采取合理的净化措施,减少砷元素的排放。
2.农业控制: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控制农业废弃物的处理,避免砷元素进入土壤和水源中。
3.水源控制:进行水源的监测和评估, 若发现含有砷元素的水源,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使用过滤器、反渗透和加热等方式。
土壤修复针对砷元素污染的土壤区域,应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可采用以下方法:1.土壤固化剂:使用土壤改良材料进行固化,如石灰、硫酸铁等,能够有效减少砷元素的迁移和释放。
2.生物修复: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土壤微生物的降解来修复砷元素污染的土壤。
3.土壤深采或迁移:将受到砷元素污染的土壤深度开采或迁移到其他地方,放置于专门的污染区域进行处理。
健康教育和宣传加强砷元素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于砷元素污染的认知水平,掌握防护知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监管和法规建立健全的砷元素防治法规和标准,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严禁非法排放和违规行为。
2024年铅、汞、镉、砷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预防(三篇)

2024年铅、汞、镉、砷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预防微量重金属元素与人体生命过程有着密切关系,它们虽然在体内的含量非常微小,但生理功能独特。
一、砷砷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动物肌体、植物中都可以含有微量的砷,海产品也含有微量的砷。
由于含砷农药的广泛使用,砷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如以砷化合物作为饲料添加剂,过量添加至牲蓄食用的饲料中,就易使牲蓄体内积砷,食用了这种牲蓄的肉制品后,就容易造成中毒。
砷侵入人体后,除由尿液、消化道、唾液、乳腺中排泄外,就蓄积于骨质疏松部、肝、肾、脾、肌肉、头发、指甲等部位。
砷作用于神经系统、刺激造血器官,长时期的少量侵入人体,对红血球生成有刺激影响,长期接触砷会引发细胞中毒和毛细管中毒,还有可能诱发恶性肿瘤。
我国食品重金属残留限量国家标准规定砷含量最高(粮食)为0.7毫克/千克,鲜乳为0.2毫克/千克。
生活饮用水国家标准限量为0.01毫克/升。
二、铅铅是对人体危害极大的一种重金属,它对神经系统、骨骼造血功能、消化系统、男性生殖系统等均有危害。
特别是大脑处于神经系统敏感期的儿童,对铅有特殊的敏感性。
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低下发病率随铅污染程度的加大而升高。
儿童体内血铅每上升10微克/100毫升,儿童智力则下降6—8分。
为此,美国把普遍认为对儿童产生中毒的血铅含量下限由0.25微克/毫升,下降到0.1微克/毫升。
世界卫生组织对水中铅的控制线已降到0.01微克/毫升。
我国食品重金属残留量限量国家标准规定铅含量最高(豆类)为0.8毫克/千克,鲜乳为0.05毫克/千克,生活饮用水国家标准限量为0.01毫克/升。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加强对铅中毒的预防。
1、来自生活环境中的土壤和尘埃,玩具和学习用具,家庭装修用劣质油漆和印刷油墨,用铅壶或含铅的锡壶烫酒、饮酒,滥用含铅的丹药或偏方等。
2、食物中的铅,某些饮料、劣质食品、中草药等。
某些罐装食品,由于用铅焊接缝而导致食物含铅量增加;含铅量高的食品主要有用含铅量高的容器加工成的爆米化,加入氧化铅以加快其成熟的松花蛋,大街小巷叫卖的“白馒头”也有一部分是用含铅等杂质的硫磺熏蒸而成。
铅、汞、镉、砷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预防(三篇)

铅、汞、镉、砷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预防铅、汞、镉和砷是四种常见的重金属,它们广泛存在于工业生产过程、农药使用、废水排放、燃煤和燃油燃烧等多种环境中。
这些重金属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并且它们具有潜在的生物积累性,长期积累在人体内可以导致慢性中毒甚至致命。
铅对人体的危害:铅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重金属,常见于水铅管、油漆、电池、陶瓷等物品中。
铅在人体内有相对较长的潜伏期,长期暴露于铅中可以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包括神经和认知发展障碍、贫血、肾功能受损和生殖系统问题。
汞对人体的危害:汞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金属,常见于灯泡、温度计、压力计等物品中。
汞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吸收进入人体。
长期接触高浓度的汞可以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肾功能受损、记忆力下降和肺部疾病。
镉对人体的危害:镉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工业废水和农作物中的重金属。
人体主要通过食物和饮水摄入镉。
长期摄入高浓度的镉可以导致肾功能受损、骨质疏松、癌症和生殖系统问题。
砷对人体的危害: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地下水和土壤中的重金属。
人体主要通过饮水和食物摄入砷。
长期摄入高浓度的砷可以导致皮肤病、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
为了预防铅、汞、镉和砷对人体的危害,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避免暴露:减少与含有这些重金属的物品接触,尤其是长期接触,例如不使用含铅油漆的物品,避免接触含汞的产品,选择不含镉的农产品,避免饮用受砷污染的地下水。
2. 注意饮食安全:选择优质的食品和饮用水,尽量避免食用渔产和农产品中的重金属污染,加强饮食平衡,多摄取富含维生素C、钙、锌等营养物质的食物。
3. 加强环境监测:政府应加强对环境中这些重金属的监测工作,定期监测水体、土壤和空气中的重金属含量,并制定相应的限值标准,以保护公众健康。
4. 健康教育与宣传: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与宣传工作,提高人们对这些重金属危害的认识,教育公众如何正确使用和处置含有重金属的物品,以及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5. 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加强对重金属污染的监管,制定相关法规,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加强企业和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砷”的毒性研究[摘要]:近年来,砷的存在及其毒性逐渐被大众所认知。
砷是对人体及其他生物体有毒害作用的致癌物质。
砷污染主要存在于有色金属冶炼、合金、制酸、制革、农药、杀虫剂和皮革的防腐剂等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中。
这些高砷含量的工业废水排入水体,导致某些地区的地下水砷本底含量超过饮用水的最大允许值,严重危害了当地居民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阐述了砷的主要存在形式,毒性机理、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吸收、表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相关性的治疗方法,科学地减缓砷污染所造成的危害。
一、化学名片砷 (arsenic)是一个知名的化学元素,元素符号As,原子序 33。
第一次有关砷的纪录是在1250年,由大阿尔伯特所完成。
它是一种以有毒著名的类金属,并有许多的同素异形体,黄色(分子结构,非金属)和几种黒、灰色的(类金属)是一部份常见的种类。
三种有着不同晶格结构的类金属形式砷存在于自然界(严格地说是砷矿,和更为稀有的自然砷铋矿和辉砷矿,但更容易发现的形式是砷化物与砷酸盐化合物,总共有数百种的矿物是已被发现的。
砷与其化合物被运用在农药、除草剂、杀虫剂与许多种的合金中。
[21]二、砷的存在形式自然界中处处有砷:火山喷发、含砷的矿石。
在工厂中,砷是熔炉 ( 铅、金、锌、钴、镍 ) 的副产品,其它有可能的砷暴露如下:(1) 自然界:含砷的矿石,地下水。
(2) 商业产品:木材保存、杀虫剂、除草剂、防真菌剂、棉花干燥剂、油漆及颜料、含铅汽油。
(3) 食物:酒 ( 若栽培的葡萄喷洒含砷的农药 ) 、烟草、海产 ( 尤其是贝类 )。
(4) 工厂:燃烧石化燃料、燃烧以砷化铜处理的木材,电子产业、金属合金、制作兽皮。
(5) 药物:carbasone ,草药 (Kushthy) 过去在治疗梅毒及干癣的药物,现在用来治疗动物的抗寄生虫药。
砷有三种形式存在:不带价 (As) ,三价砷 (aesenite) ,五价砷(arsenate) ,其化合物对哺乳动物的毒性由价数的不同,有机或是无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溶解度高低、粒径大小、吸收率、代谢率、纯度等来决定。
一般而言无机砷比有机砷要毒,三价砷比五价砷毒,但是我们对不带价的砷的毒性了解还很少。
砷化氢的毒性和其它的砷都不同,而它可说是目前已知的砷化合物中最毒的一个。
自从半导体产业大量使用砷化镓 (也用于雷射、光电产业) ,砷化氢的使用量也日渐增多。
(可使用 tributylarsine 代替) ( 可使用tributylarsine 代替)。
当酸或有还原能力的物质碰到含砷的其它物品就会产生砷化氢,即使该物品中含砷量不多。
对一般人而言,砷的摄取多来自食物和饮水。
鱼、海产、藻类中含有arsenobetane 和 arsenocholine ,这些化合物对人体毒性低而且容易排出体外。
饮用水的污染曾在美国、德国、阿根廷、智利、台湾 ( 乌脚病 ) 、英国都有发生过。
三、砷在生物体内的吸收膳食中各种砷很容易被吸收,也可通过皮肤或呼吸进入体内。
无机砷酸盐和亚砷酸盐的水溶液中的砷有90%以上可被吸收,不同形式的有机砷其砷的吸收程度也不一样,胂甜菜碱较胂胆碱多,而口服羟乙酰期砷酸钠后,大部分都由粪便排出。
砷酸盐的吸收是依靠尝试梯度的转运,而有机砷的吸收主要通过肠界而脂质区扩散。
砷被吸收后在肝脏进行甲基化,并受体内谷胱甘肽、蛋氨酸和胆碱状态的影响。
砷以甲基化衍生物的形式由尿排出。
有机砷中,胂甜菜碱在体内不经过生物转化即从尿排出,而胂胆碱大多数转化为胂甜菜碱后由尿排出,另一些与胆碱相似,掺入体内磷脂。
[3]四、砷在人体内的代谢砷经由食入会吸收 60-90%。
经由吸入吸收 60-90% ,尘埃粒径的大小会决定沉着的部位。
而经由皮肤吸收的极少。
砷在吸收之后会分布到肝、脾、肾、肺、消化道,然后在暴露后四周之后大概只在皮肤、头发、指甲、骨头、牙齿还存有少量,其它的都会迅速地被排除掉。
在人体内,五价砷和三价砷会互相转换,而也许代表去毒的甲基化则多半在肝脏进行。
甲基化的能力会因砷暴露量增加而减低,然而,甲基化的能力是可以被训练的,若长时间暴露低浓度的砷,则之后再暴露在高浓度砷时甲基化能力会增强。
[8]这接甲基化的砷会由肾脏、排汗、皮肤脱皮、或指甲头发等排除。
而海产中的砷化物无法在人体内转化而成,通常也以原貌由尿液排除。
无机砷通常在两天内排除,海产所含的砷化合物亦然。
[15]五、毒性机理三价砷会抑制含 -SH 的酵素,五价砷会在许多生化反应中与磷酸竞争,因为键结的不稳定,很快会水解而导致高能键 ( 如 ATP) 的消失。
氢化砷被吸入之后会很快与红血球结合并造成不可逆的细胞膜破坏。
[4]低浓度时氢化砷会造成溶血 ( 有剂量 - 反应关系 ) ,高浓度时则会造成多器官的细胞毒性。
肠胃道、肝脏、肾脏毒性:肠胃道症状通常是在食入砷或经由其它途径大量吸收砷之后发生。
肠胃道血管的通透率增加,造成体液的流失以及低血压。
肠胃道的黏膜可能会进一步发炎、坏死造成胃穿孔、出血性肠胃炎、带血腹泻。
[17]砷的暴露会观察到肝脏酵素的上升。
慢性砷食入可能会造成非肝硬化引起的门脉高血压。
急性且大量砷暴露除了其它毒性可能也会发现急性肾小管坏死,肾丝球坏死而发生蛋白尿。
[8]心血管系统毒性:因自杀而食入大量砷的人会因为全身血管的破坏,造成血管扩张,大量体液渗出,进而血压过低或休克,过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发现心肌病变,在心电图上可以观察到 QRS 较宽, QT interval 较长,ST 段下降, T 波变的平缓,及非典型的多发性心室频脉。
至于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慢性砷暴露会造成血管痉挛及周边血液供应不足,进而造成四肢的坏疽,或称为乌脚病,在台湾饮用水含量为 10-1820ppb 的一些地区曾有此疾病盛行。
有患乌脚的人之后患皮肤癌的机会也较高,不过研究也显示这些饮用水中也有其它造成血管病变的物质,应该也是引起疾病的一部份原因。
[14]在智利的 Antotagasta 曾经发现饮用水中的砷含量高到20-400ppb ,同时也有许多人因此而有雷诺氏现象及手足发钳,解剖发现小血管及中等大小的血管已纤维化并增厚以及心肌肥大。
[7]神经系统毒性:砷在急性中毒 24-72 小时或慢性中毒时常会发生周边神经轴突的伤害,主要是末端的感觉运动神经,异常部位为类似手套或袜子的分布。
中等程度的砷中毒在早期主要影响感觉神经可观察到疼痛、感觉迟钝,而严重的砷中毒则会影响运动神经,可观察到无力、瘫痪 ( 由脚往上 ) ,然而,就算是很严重的砷中毒也少有波及颅神经,但有可能造成脑病变,有一些很慢性中毒较轻微没有临床症状,但是做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有发现神经传导速度变慢。
[2]慢性砷中毒引起的神经病变需要花也许长达数年的时间来恢复,而且也很少会完全恢复。
追踪长期引用砷污染的牛奶的小朋友发现其发生严重失聪、心智发育迟缓、癫痫等等脑部伤害的机率比没有暴露砷的小朋友高。
( 但失聪并没有在其它砷中毒的研究中发现 ) [1]皮肤毒性:砷暴露的人最常看到的皮肤症状是皮肤颜色变深,角质层增厚,皮肤癌。
全身出现一块块色素沈积是慢性砷暴露的指标 ( 曾在长期饮用 >400ppb 砷的水的人身上发现 ) ,较常发生在眼睑、颞、腋下、颈、乳头、阴部,严重砷中毒的人可能在胸、背及腹部都会发现,这种深棕色上散布白点的病变有人描述为「落在泥泞小径的雨滴」。
[18] 砷引起的过度角质化通常发生在手掌及脚掌,看起来像小粒玉米般突起,直径约 0.4-1cm。
在大部分砷中毒的人皮肤上的过度角质化的皮肤病变可以数十年都没有癌化的变化,但是有少部分人的过度角质化病灶会转变为癌症前期病灶,跟原位性皮肤癌难以区分。
[13]呼吸系统毒性:现在极少见暴露于高浓度砷粉尘的精炼工厂工人会发现其呼吸道的黏膜发炎且溃疡甚至鼻中隔穿孔。
研究显示这些精炼工厂工人和暴露于含砷农药杀虫剂的工人有得肺癌机率升高的情形。
[19] 血液系统:不管是急性或慢性砷暴露都会影响到血液系统,可能会发现骨髓造血功能被压抑且有全血球数目下降的情形,常见白血球、红血球、血小板下降,而嗜酸性白血球数上升的情形。
红血球的大小可能是正常或较大,可能会发现嗜碱性斑点。
[9]生殖危害:砷会透过胎盘而我们发现脐带血中砷的浓度和母体内砷的浓度是一致的,曾有一个怀孕末期服用砷的个案报告,马上生产而新生儿在 12 个小时内就死去,解剖发现肺泡内出血,脑中、肝脏、肾脏中含砷浓度都很高。
[6]针对住在附近或在铜精炼厂工作的妇女做的研究发现她们体内的砷浓度都有升高,而她们发生流产及生产后发现先天畸形的机会都较高,先天畸形是一般人的两倍,而多次生产皆发现先天畸形的机会是一般人的五倍,不过因为这些妇女还有暴露于铅、镉、二氧化硫,所以不能排除是其它化学物质引起的。
[11]致癌性:慢性砷食入与皮肤癌有密切相关,而可能也和肺癌、肝癌、膀胱癌、肾脏癌、大肠癌有关。
致癌性:慢性砷食入与皮肤癌有密切相关,而可能也和肺癌、肝癌、膀胱癌、肾脏癌、大肠癌有关。
关于砷是如何引发癌症的机转还不清楚,可能是与干扰脱氧核糖核酸的复制及修复的酵素有关。
关于砷是如何引发癌症的机转还不清楚,可能是与干扰脱氧核糖核酸的复制及修复的酵素有关。
但是在动物实验中并没有发现癌症增加的情形。
但是在动物实验中并没有发现癌症增加的情形。
皮肤癌:在长期食用含无机砷的药物、水以及工作场所暴露砷的人的研究中常常会发现皮肤癌。
通常是全身的,但是在躯干、手掌、脚掌这些比较没有接触阳光的地方有较高的发生率。
而一个病人有可能会发现数种皮肤癌,发生的频率由高到低为原位性皮肤癌、上皮细胞癌、基底细胞癌、以及混合型。
在台湾乌脚病发生的地区有72% 发生皮肤癌的病人也同时发现皮肤过度角质化以及皮肤出现色素沉积。
[12]一些过度角质化的病灶(边缘清楚的圆形或不规则的 1mm 到 >10cm 的块状)后来变为原位性皮肤癌,而最后就侵犯到其它地方。
砷引起的基底细胞癌常常是多发而且常分布在躯干,病灶为红色、鳞片状,萎缩,难和原位性皮肤癌区分。
砷引起的上皮细胞癌主要在阳光不会照到的躯干,而紫外线引起的常常在头颈部阳光常照射的地方发生,我们可以靠分布来区分砷引起的或是紫外线引起的,然而我们却很难分是砷引起的还是其它原因引起的。
[20]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砷的暴露量跟皮肤癌的发生有剂量—反应效应。
而在葡萄园工作由皮肤及吸入暴露砷的工人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因为皮肤言而死亡的比率有升高。
肺癌:暴露三氧化砷的精炼厂工人及五价砷农药的研究校正过二氧化硫及抽烟的暴露之后显示肺癌发生的机率较高。
六、砷过量表现砷的毒性与其化合物有关,无机砷氧化物及含氧酸是最常见的砷中毒的原因。
通过尿砷检测可确定是否中毒,暂行标准是尿砷含量达0.09mg/L 以上为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