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物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浅谈生物教学中珍爱生命和自觉保护环境教育

在生物教学 中, 教师应通过 多媒 体和课外 阅读资料 渗透生命及环保 教育 促成 学生健 康 的关爱 生命 的意识 和行为 , 达成保护环境的紧迫性的基本共识 。
3 . 开展 实践 教 学
生命及环境有多么珍贵 , 有 时候 教师用 多么生动 的 话语来描 述 , 也 没 有学 生 自己在 生 活 中的感 悟 来 得真 切 。只有亲身 体验 过 , 才 是真 正意 义上 的获 得 。例 如 ,
三、 珍 爱 生命 及 自觉保 护 环 境 教 育 的 目标
教育学生珍 爱 生 命应 该 是 人 的一 种 道德 坚 持 , 同
时, 让学 生理解 人与 环境 的关 系 , 生命 的存在 需要有 良 好 的 自然环境 , 从 而懂得要保护 人类赖 以生存 的 自然环
的明显改善 是指 日可待 的 。 目前 , 我们 在生 物教学 中应 该 重视珍 爱生命 和 自觉保护环境 的素质 教育 , 以生 物学 科 教师 为主 导 , 充分 发挥生 物学 科优势 , 增强 中学生 热 爱 生命 和 自觉 保护 环境意识 , 使 其参 与环保 , 不断构 建
2 . 中学 时期 是 进 行 珍 爱 生 命 及 自 觉保 护 环 境 教 育
的 关 键 时 期 r
为 了应 付全 球气候 变化 , 防止大气 和水 污染 、 治理 土地 荒漠化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 必须依赖 科学技术 手段和 全体公 民良好 的环 境意识 。生物 教学 中珍爱 生命及 自 觉保护环境教育 会渗 透到学 生未 来生 活和工 作 的方方 面面 , 对于培养学生素养 , 提升素质具有重要 的意义 。
与 大 自然 和 谐 相 处 的绿 色 家 园 。
浅谈生物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

讲座等活动 ,并且结合重大环境节 1. 3 如 要求 的良好习惯 。 ■
河南教育( 职成教版1 .29 2 6 咖
一
事实 ,唤起学 生对人类 不合理 开发 利
用森林资源 的忧患 意识 ,培养 其环保观 联系 十分密切 ,例如 ,采集 和制作植 物 “ 念, 使之 积极 响 应“ 树造 林 ” “ 花种 植 、栽 草” 等具体活动 。
2 物 学 部 分 的教 学 。 动 物 学 部 分 . 动 在
标本 ” “ ,采集 和制作 昆虫 标本 ” “ ,调查 校 园或 家 乡的 主要 植物 ” “ , 鸟类 的保 护 和
引导学 生从动物 的食性去 理解该 动物与
意介 绍 草 履虫 每 天 大 约能 吞 食4 o + 细 3o o
题班会 , 举行各种竞赛 活动等. 提高其“ 热 2开展 环保 课外活动。 . 教师可组织环 爱大 自然 , 保护人类生存 ” 的意识 。 环境之间的关系 。例如 . 讲到草履虫时 , 注 保课 ̄ J 组 , lb 利用课余或 假期 , ' 组织学 生 三、 注重 生 活 点 滴 。 时 对 学 生 进 行 及
到 当 地 自然 环 境 污 染 较 大 的 企 业 参 观 。 环 境 教 育 的渗 透
菌, 对污水净化有一定的作用 ; 在讲到鸟类 分析 工业 “ 三废 ” 的危 害及 处理 方法 : 还
时 ,要注意补充鸟类捕食大量 的农林害虫
保护环境是公 民社会公 德的基本 内
可聘请科 技人员 指导开展 降尘量 、 噪声 、 容 , 仅 仅 是 指 减 少 环 境 污 染 、 持 生 态 不 维
特点 , 当补充一些紧贴教材的具体事例 , 适 对学生进行环保渗透 , 效果较好。 例如 , 我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开始, 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我们的这个家园。如此导入第 ” 单元 自然顺畅 , 而且让学生有 了“ 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
一
生物的共同家园” 的基本观点 , 认识到生物圈的不可替代
生说明, 随着人E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 l 我国面临着越来 越大的环境污染压力。 我国的环境污染从总体上表现为多
种污染物通过多种途径作用于多种环境介质的复合型环 境污染 , 污染趋势 日益严重。 据统计 ,0 50多个城市中大气 质量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不到 l %,兰州 、太原 、 北
意识和责任感, 是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我 在教学实践 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
、
让学生形成“ 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
园” 的基本观点
在学习人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
七年级上册( 以下简称新课标教材 ) 第一个单元“ 生物和生 物圈” 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形成对生物圈的 时,
京、 重庆、 贵阳、 鞍山、 成都、 广州等八个城市被( 转6页) 下 4
黼 Eco ac nRe h 瓣 ut ria 红r N d nPc鱼dea熊 a a e sc ii t  ̄
现实 生 活 的 审 美化 或 称 为 审 美 的 生活 化 正 在 向 我们 走 来 。自
二 者 是有 密切 关 联 的两 回事 。当然 这 并 不 妨 碍我 们 去 重 视 美
然 美正在进入人的 日常生活 , 自然美不仅作 为人 的居住环境 而存在 , 它变成 一种环境美 , 生态美 , 更重要 的是 大众 也在向
环保教育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运用

环 保 教 育 在 中学 生 物 教 学 中运 用
■ 郑 俊卿
保护环境关 系到我 国现代化建设 的全局和长远 发展 , 是造 福当代 、 惠及 子孙 的事业 。由此 可见 , 加 强环境保护工作是 当前和今后 经济全面发展的客观 需要 和必然选择 , 已成 为现代 化建 设和社 会进 步 它 的重要基础。而加强环境保护 的前提是增强人 民的 环保 意识 , 中学 的生 物课 与环 境保 护密切相连 , 因此 生物课教学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培养 中学 生环保 意 识的责任。在教学过程 中 , 我对 学生 进行 了 以下 几 方面的教育 : 结 合 教 材 , 展 教 育 , 强 学 生 环 保 危 机 意 拓 增
7 公里 。 0
在 学 到 “ 物 在 生 物 圈 中 的 作 用 ” , 给 学 生 动 时 我 列 举 了 一些 因 日益 严重 的 环 境 污 染 和 生 态 平 衡 被 破 坏 而 濒 临 灭 绝 的 动 物 种 类 :【 纪 初 , 我 国 不 少 2世 】 在 地区都能见到虎 的踪迹 。由于生 态环境 的破坏和人 们的乱捕滥猎 , 列为世 界 十大濒危 物种 之首 的我 被 国华南虎 已难逃灭绝 的厄运 。大 熊猫 是我国独有的 珍稀动物 , 现仅 生存 于我 国四川 、 甘肃 和陕西三省的 部 分 山 区和 峡 谷 地 带 。 在学 到“ 环境 污染” , 给学生介 绍 了 目前我 时 我 国的环境 形势 : 对人 们身 体健康 影响 最大 的主要 是 大气 和 水 , 有 有 毒 化 学 品 、 体 废 弃 物 、 声 等 污 还 固 噪 染。有关 资料显示 : 国七 大 江河 中已有 四条 被严 我 重 污 染 ; 泊 中有 三 分 之 二 以 上 受 富 营 养 化 污 染 ; 湖 辽 河 、 河 有 的段 成 了污 水 沟 ; 日清 澈 的滇 池 如今 从 海 昔 空中远望好像是铺 了绿地毯 ; 巢湖 、 太湖 富营养 化也 很 严 重 。 我 国 的 海 洋 环 境 形 势 也 不 容 乐 观 , 岸 海 近
点燃学生关注环保的火种——浅谈生物教学中环保教育的几点尝试

液 对小 麦生 长 的影响 ” 等实 验 , 仅培 养 了学生 的观察 、 不 分析 、 动 识 宣传 环保 的 重要 性。
手 能 力 , 且让 学生能 切 身体 验 到环境 对生 物 的影 响 , 而 进一 步认
识 和可持 续发 展的 观点 , 贯穿于 整个 初 中生物 教材 的始 终 , 关键
是我 们教 育工 作者 应做 一个环 保宣 传 的有心 人 ,把 生物 教学 与
小河变 成“ 黑龙江 ” 再也不 见 鱼虾嫡戏 的身影 ; , 绿色 的植物 也蒙 上 了
一
环 境教 育有机 地结 合起 来 ,
的小事 做 起 , 以环 保 为 己任 , 为保 护 环境 、 美化 家 园作 出贡 献 , 每 是
一
丰 富 的野 生 资源 , 世 界 各 国倡 导 “ 护 环境 …保 护 生 物 多 样 在 保
性” 的今 天 , 同认 识 生 物 多样 性 对于 人 类 的 生 存和 发展 的 重 认
环 保 的必 要性 。
行环保 教育 的几, 点尝试
一
取 材 , 织学 生进 行一 些环保 小 实验 。 组 例如 。 通过 “ 探究 洗衣 粉对
、
池 塘富 营养化 的影 响 ” 测定 空气 中的 尘埃粒 子 ” 探究 电池 浸 出 “ “
环 境问题 关系到 我们人 类的 生存 , 系到 国计 民生 , 关 现在该 问题 越来越 为世界各 国所重视 。 环保意 识的 渗透 , 重要 的是 看学生 是否确 立了环 境可持 续发展 的观 念 , 是否 能参 与解决 实际的环 境 问题 中去。 存 介绍本地 区的资 源特点 及突 出的环境 问题 时 , 我结 合本镇 化工 厂 、
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环保教育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支配力大大增强,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大大增强,对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重。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过几十年改革开放,经济获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发展,但是环境问题也十分严重,突出表现在城市环境污染使大气质量严重下降、水环境质量恶化、自然生态破坏等方面。
开展环保教育的目的是借助教育手段使人们认识和了解环境问题,获得有关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新的环境问题产生的知识,并在人与环境的问题上采取正确的态度,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环境。
中学是培养青少年认识环境、热爱环境、自觉地保护环境的重要阶段,是对青少年渗透环保教育的重要阵地。
我们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拓展思维的同时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关爱环境的态度,在重大环境问题上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够对一些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真正使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做出贡献,是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环保教育。
一、从全球环境问题,了解环境保护的紧迫感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气候逐渐变暖。
近百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加之环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害。
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成长,以致鱼虾减少或绝迹;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瘠化,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危害森林的生长。
世界目前已有三大酸雨区。
我国华南酸雨区是唯一尚未治理的。
在今天的地球上,我们的绿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
森林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进而又加剧了温室效应。
初中生物学教学与环保教育关系的几点看法

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 ( 实验稿 ) 突破 了传 统 的学科 体系 , 建 》 构
了人与生物圈 的知识 体系 。可 以看到 , 验教材 中各单元 的内 实 容处处突出 了各种生物在 自然 界 中的作用 , 尤其 注意 突出 了人 类在 自然界 中的作 用 和对 生 物圈 的影 响 , 更加 体现 了“ 与 自 人
一
新课程标准 明确 提 出了 “ 提高 学生 生物 科学 素养 ” 的新课 程理念 , 出了“ 提 具有关心 、 护环境 的意 识和行 为是 九年义 务 保
教 育 重 要 的 培 养 目标 ” 因此 我 们 在 初 中 生 物 学 教 学 中 应 该 有 。
手 制造 的悲剧告诉学生 , 以让他们 深切体 会到 自然界 中的 可 资源并不是取 之不尽 、 用之不竭 的 , 让他们认识到人类如果过 分
一
、
让 学 生形成 “ 物 圈是人 类 和 其他 生 物 的共 同 生
家 园” 的基本 观 点
在世界各 国倡 导“ 保护环境 ” 保护生物多 样性” “ 的今天 , 仍
到有效 的遏制 。这不能不 引起我们 的高度重视。把这些问题结 合课堂 内容告诉学生 , 以让他们 切身感受 到存在 于身边 的环 可
境污染 问题 , 使他们真正具备保护环境 的责任心 。
然有许 多人认为 “ 人类是地球 的主宰 ” 认 为人 类可 以肆意从 环 .
境 中索取一切需要 的物质 : 正是 由于这种错误思想 的存在 , 使人 类在历史上 出现 了数 不胜 数 的破 坏环 境 的行 为 : 生物 圈是 人 “ 类 和其他生物 的共 同家园” 是所 有人都应 该具 备 的基 本观 点之
意识地渗透 环境保护 教育 , 让学生在 掌握知识 、 展能力 、 发 拓展 思维的同时培养环境保护 的意识 和责任感 , 形成关 爱环境 的态 度, 在重大环境 问题 上能 够形 成 自己的观点 , 能够对一些问题作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教 学 当 中 。 导 学 生确 立 “ 与 生 物 圈 ” 引 人 和谐
发展 的意 识
教 材 , 为 学 生 学 习 的 主 要 工 具 , 师 要 充 分 利 作 教 用 教材 , 日常 的 教 学 中 培 养 学 生 的 环 保 意 识 。 初 中 在
教 学 中所 涉 及 到 的 环 保 教 育 主 要 是 空 气 污 染 问题 、 土
五 、 物 教 学要 落 渗 透 实验 教 学 。 养 学 生 培
生 环 保 实 验 能 力
新 课 标 七 、 年 级 生 物 实 验 的 内 容 较 多 , 中 安 八 其 排了3 8个学 生实 验 和 更 多 的教 师演 示 实 验 。 因此 在
教 学 中 ,教 师 更 应 当 把 实 验 纳 入 日常 教 学 活 动 中 , 旨
物种问题等等。 人 类 在 发 展 过 程 中 过 度 放 牧 、 砍 滥 伐 、 夺 性 滥 掠 开 发 利 用 自然 资 源 、 生 动 物 的 捕 杀 、 目引 入 外 来 野 盲
物种 、 大量 排 放 工 业 污 染 物 、 业 生 产 中的 污 染 、 活 农 生
基 本 学 科 , 旨在 帮 助学 生探 索 大 自然 奥 秘 的 同 时 。 也 担 负 着 对 学 生 进 行 环保 教育 的职 责 。 此 在 初 中 生 物 因 教学 中, 渗透 环 保 教 育 对 引 导 全 社 会 提 高 环 境 保 护 意
是举手之 劳 , 只要 稍 加 注 意 , 是 在 进 行 保 护 环 境 的 就
工 作 。 们 就 是要 让 学 生 具 备 这 种 日常 生 活 中 的环 保 我
四、 身 边 的 小 事做 起 。 环 境 保 护 落 实 从 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生物教学中的环保教育连江五中杨秀婷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一旦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 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就会受到威胁。
保护环境,恢复和重建已被破坏的环境,使整个生物界(包括人类)得以延息、生存和发展,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非常重视的问题。
而这都要靠人类自身的努力,所以增强人的环境意识才是环境保护的根本。
我们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体,中学阶段正是人生观、道德观的形成时期,中学生物课又与环境知识紧密相连,因此生物课教学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培养中学生环境意识的重任。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1.立足教材,挖掘环保内容生物学教材中蕴含了许多环境教育的素材,教师应以高度的环保责任感,充分利用教材,联系实际,把环保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这是在学生中进行环保教育较有效的途径。
比如教材中举了酸雨的例子来说明环境污染的危害。
此时可以补充更详备的内容,介绍酸雨是由于工业和日常生活中有机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造成的。
酸雨可以使土壤、地表水酸化,危害农作物、森林。
我国酸雨区占国土面积的30%。
东部七省受酸雨影响的面积中,小麦的减产面积达6856万亩,占减产总面积的46%;蔬菜减产3493万亩,占减产总面积的24%。
这是农业生产中的巨大损失。
重庆南山原有马尾松2.7万公顷,1982年开始成片死亡,至今马尾松林已死亡过半,树木死亡还在继续。
这些详实的、触目惊心的事实能够唤起学生的环境意识,增强他们对周围环境问题的关心和重视,而且能培养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问题相联系的思维习惯。
2.补充课外内容,扩大学生知识面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一些课外知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界,了解现今的环境状况,以及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这样有利于他们将环境问题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认识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①向学生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内容,激发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如向学生介绍北美红杉的情况:在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尼亚洲有一个专门保护北美红杉的国家公园。
北美红杉又名“长青世界爷”,它可高达110米,胸径8米,树皮厚达12-25cm,最大的分枝就有2.1米。
红杉的树龄很高,一棵叫谢曼将军的红杉树是目前世界上活着的年龄最大的生物体,大约存活了2300到2700年。
一棵成年树每年可产生2000个鸡蛋大小的球果,球果可20年保持绿色,不开裂。
当球果开裂时才散布种子,一棵树总共可产生500,000颗种子。
同时用电教方法向学生展示红杉的照片,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红杉,并从中体会自然界的神奇和美妙。
再如我国的珍惜野生动物野骆驼。
野骆驼的血液有抗脱水的特殊功能,红血球能储存数倍的水分,加之3房胃旁有20-30个小囊,能贮存3 升多清水,保障20天左右可抗干渴。
野骆驼虽然有“苦行僧”之誉,但它并非天生就喜欢远离绿洲,正是由于人类的大肆捕杀,它们才远离人群,躲在得天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生命禁区,过“苦行僧”的日子。
2000年6 月,我国的阿尔金山——罗布泊自然保护区扩展为6.764万平方公里,野骆驼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园,这是它们在地球上最后的家园。
通过介绍北美红杉、红豆杉、野骆驼、藏羚羊等珍惜野生动植物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增进学生对自然界的了解,引导他们认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使其不自觉的产生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界的意识,认识到人与自然的统一。
②提供反面例子,激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向学生介绍“赤潮”现象。
“赤潮”是水域中一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如:腰鞭毛虫、裸甲藻、夜光藻等)暴发性增殖引起水色异常的现象,主要发生在近海。
“赤潮”是由于水体的有机污染,氮、磷等营养物过多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的。
当藻类死亡后,尸体被微生物分解,会消耗水体中大量的氧气,导致鱼贝等水生动物窒息死亡。
有些赤潮生物产生毒素,杀害贝类,甚至离海岸64公里的人,有时受到由风带来毒素的危害,造成呼吸和皮肤不适。
1998-2000连续三年,国际上罕见的面积达到几千平方公里的特大赤潮都发生在我国的渤海和东海。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哪些方面会与赤潮有关。
比如:日常用的洗衣粉就含有磷,这是导致赤潮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样学生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自觉的尽量使用无磷洗衣粉,并向周围的人宣传这种做法。
近70年来,随着大量的化学合成物的生产、使用,一些具有激素功能的化合物(如某些除草剂、杀虫剂、防腐剂等)也随之排入周围环境,产生污染,造成巨大的危害。
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使生物体的生殖机能下降,性器官变异,导致动物雌性化现象的出现,严重威胁着各种生物的生存。
我国医疗卫生部门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男性的精子数仅为2000多万个,比50年前少了4000万个,而且畸形精子增多,精子活动能力差。
目前我国每八对夫妻就有一对不育,弱智和畸形婴儿出生率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令人不寒而栗的阴影。
通过介绍这些反面的环境污染实例及其成因,使学生认清目前环境的现状以及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在震憾中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勇气和决心。
③介绍环境保护中出现的新问题,提高学生对于环境问题的警觉性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食品开始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而我们最了解的往往只是转基因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实惠,却很少了解它们可能存在的隐患。
研究发现,有些转基因生物产品可能含有毒物质和过敏源,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可以致癌或导致某些遗传疾病。
况且当转基因生物进入自然界后很可能会与野生物种杂交,造成基因污染,从而影响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这种污染对环境及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比其他任何因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都难以消除。
例如,抵抗除莠剂的转基因油菜会使野生芥菜受到传染,从而使野生芥菜对除杂草措施不敏感;美国转基因玉米的花粉使蝴蝶幼虫大批死亡,严重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目前,国外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已经提出质疑并展开了广泛的讨论,而国内在这一环节上还比较薄弱。
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能较容易的接受这些新事物、新问题,所以向学生进行宣传是使人们了解转基因技术利与弊的一条重要途径。
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新型污染出现的机会,防患于未然。
③给学生介绍环保工作的例子,强调方法的重要性通过给学生介绍人与自然共处的例子,使他们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妙,引导他们注意保护野生动植物。
在云南陆良的芳华镇双合村,自从1984年至今,每年春天都会有5000多只白鹭从南方飞来与村民同寨而居。
这里的村民自动形成了爱鸟护鸟的良好风气,而且也制定了爱鸟的乡规民约。
正是由于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粮食、油菜年年丰收,村民们也过上了富足的好日子。
像这样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构成了自然界中理想的境界。
同时给学生提供些国外环保的先进方法,介绍国外浓厚的环保意识,用潜移默化的方法加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如垃圾的分类放置、尽量避免使用塑料袋、对噪音污染的重视等等。
搞好环保工作,要有对环境问题重视的态度,更要有科学的方法作为指导,否则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造成财力、物力的浪费,带来新的环境问题。
在人们认识到植被破坏的危害后,有些地区开始大量植树造林。
如果在绿化过程中过于强调大型林木,对林下植被缺乏重视,不注意植被的多层次结构、多物种类型对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作用,则会形成大片的“绿色沙漠”,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
由于树种单一,林下缺乏灌木层和地面植被,保水能力差,干燥,易形成火灾;因缺乏食物和栖息环境,生物多样性水平低,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一旦染上虫害,极易造成大面积损伤。
在我国南方的某个地区,人工种植的大片松林对该地区的水量调节和水质改善起着负面影响,控制火灾和虫灾成了当地财政的巨大负担。
人们浓厚的环境意识、自觉的环保行为,可以促进环保问题的解决,而环保问题的进一步解决还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环保是一门复杂的学问,需要许多人投入到这个领域,引导全社会做好这个工作。
可以借此机会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这门学科,并有兴趣研究关于环保的科学方法,力所能及的做些环保工作。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各种环保活动教师可给学生指定或者学生根据兴趣自定题目,鼓励学生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和网络收集环保资料。
定期组织学生以各种形式汇报、交流,最后再将结果整理、汇编成册。
学生通过这个收集整理的过程,不但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也加强了环保意识。
鼓励学生结合学生会的活动,大力宣传环保知识。
如组织校内的环保知识竞赛,环保宣传画、漫画比赛,在活动中将环保意识逐渐渗透到每个同学的心中,并利用节假日向周围的人宣传关于环保的知识和方法。
这些活动可以使环保意识从学校向社会渗透,产生广泛的效果。
4.使用现身说法,将环保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在讲完“环境保护”一节时,我给学生讲了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环保行为。
如平时购物时尽量少用塑料袋,不乱扔塑料袋,从上大学至今一直奉行这个原则。
这虽是种很不起眼的行为,但可以保护环境卫生,节约资源,防止塑料这种难以分解的物质流落到自然界中。
这时学生会自然而然的表露出对这种行为的认同,于是我进一步提出,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按这个小小的要求去做,不仅我们周围变得更加卫生,而且可以节约资源、减少塑料带来的污染。
环境问题不仅仅是社会问题,还是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环境保护。
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要成员,在中学阶段通过各种方法将环保意识一点一滴的渗透给学生,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也鼓励学生向全社会宣传环保知识、环保行为,只有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环境问题的真正解决才会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