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哮喘的呼吸机治疗

合集下载

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重症哮喘的临床分析

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重症哮喘的临床分析

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重症哮喘的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8-10-24T15:37:02.827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4期作者:万荣文管燕黄仁黄文娟[导读] 老年重症哮喘患者实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良好,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使用及推广。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湖南长沙 410006)摘要:目的探究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重症哮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于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进入我院呼吸内科的90老年重症哮喘患者为研究主体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45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行无创呼吸机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及复发率。

结果经治疗,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PaO2及PaCO2各项指标变化幅度相比差异明显,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对照组与观察组复发率分别为26.67%及4.44%二者相比差异较为显著,2组具备统计学意义(即P<0.05)。

结论老年重症哮喘患者实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良好,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使用及推广。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老年重症哮喘;临床效果哮喘(又称支气管哮喘)指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共同参与慢性气道炎症合并出现气道反应性上升造成反复发作咳嗽、胸闷、气促及喘息等临床症状的疾病,并且哮喘好发于凌晨或夜间,存在合并出现广泛多变气流阻塞的可能性,可经治疗得到逆转[1]。

同时,作为性状复杂且具有基因遗传倾向的疾病,哮喘具有协同作用、多基因遗传、遗传异质化及外显不全等鲜明特点,以吸入变应原为主要激发因素,例如:室内变应原、职业性变应原、药品及食物添加剂等。

鉴于此,本文重点探究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重症哮喘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择于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进入我院呼吸内科的90老年重症哮喘患者为研究主体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45例。

有创呼吸机治疗危重症哮喘病人的护理

有创呼吸机治疗危重症哮喘病人的护理

同 步 ,通 气 量 是 否 适 当 。如 病 人 出 现 烦 躁 不 安 ,多 由于 通 气 不
例 痊 愈 ,1例 死 亡 。现 将 护 理 报 告如 F 。 1 对 护理 人 员 的要 求
足 或 痰 液 堵 塞 ,需 及 时 清 除 痰 液 ,增 加 通 气 量 。护 士 应 随 时 监 测 病 人 病 情 ,防 止气 管插 管脱 出 ,造 成 窒 息 发 生 意 外 。
适 宜 ,让 病 人 处 在舒 适 的 环 境 『}J,能 分 辨 日夜 和 时 间 。 病 人 不 呼 吸 的潮 气 量 6 mI /kg~ 8 mI /kg,尽 可 能 减 轻 病 人 咳 嗽 ,及 时
能 说 话 ,应 用 书写 、图 片 等 形 式 及 时 了 解 病 人需 求 ,增 加 其 安 全 处 理 人机 对 抗 。可 减 少气 道 压 伤 ,改 善 循 环 功 能 ,增 加 心 搏 量 。
感 ,若 发现 异 常应 及 时通 知 医 采 取 f}1应 有 效措 施 。
3.2.5.2 低 m压 与影 响气 压 伤 的 因 素 相 同 ,肺 过 度 充 气 抑 制
3 一 般 性 护 理
r循 环 功 能 。单 纯 的过 度 充 气 一 般 不 会 引 起 低 血 压 ,但 使 用 机
激 ,减 少 感 染 机 会 ,保 持 气 道 通 畅 。 3.2.3 呼 吸 机 的 监 测 密 切 观 察 呼 吸 机 的运 转 情 况 及 各 项 指
贾 绍芳
标 设 置 是 否 合 适 。如 有 报 警 应 迅 速 检 查 呼 吸机 管 道 的衔 接 有 无
关 键 词 :呼 吸 机 ;危 重症 哮 喘 ;护 理 中 图分 类 号 :R473.5 文 献 标 识 码 :(、

探究无创呼吸机治疗重症哮喘的护理管理方式及施行意义

探究无创呼吸机治疗重症哮喘的护理管理方式及施行意义

探究无创呼吸机治疗重症哮喘的护理管理方式及施行意义【摘要】目的:研究重症哮喘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护理管理措施。

方法:2019年1月-2020年7月本科接诊重症哮喘病患76例,都予以无创呼吸机治疗。

均分2组。

研究组采取全程护理管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

对比发绀消失时间等指标。

结果:症状消失时间:研究组呼吸困难(3.07±0.32)d、发绀(4.15±0.21)d、肺部啰音(6.03±0.72)d,比对照组(5.36±0.69)d、(7.38±0.94)d、(7.59±0.98)d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

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2.63%,比对照组21.05%低,P<0.05。

结论:于无创呼吸机治疗期间,对重症哮喘病患施以全程护理管理,利于症状的缓解,并发症的预防,建议推广。

【关键词】重症哮喘;满意度;无创呼吸机;护理管理医院呼吸道疾病中,重症哮喘十分常见,以呼吸困难等为主症,若干预不及时,容易引起诸多的并发症,如:肺气肿等,使得治疗难度增大,不利于疾病的控制[1]。

本文旨在分析重症哮喘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护理管理措施,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9年1月-2020年7月本科接诊重症哮喘病患76例,均分2组。

研究组女性17例、男性21例,年纪在49-74岁之间,平均(64.21±4.68)岁。

对照组女性18例、男性20例,年纪在48-75岁之间,平均(63.79±4.92)岁。

2组性别等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2组无创呼吸机治疗期间都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环境管理与体征监护等。

研究组配合全程护理管理:(1)上机前,选择一对一模式,为患者与家属讲述重症哮喘的病理知识,告知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机制、预期效果和临床意义等,同时对他们的提问作出细致的解答。

真诚对待患者,热情与之沟通,尊重患者隐私,并对患者各项权益进行保护。

BiPAP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重症哮喘的护理

BiPAP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重症哮喘的护理

不 能有 效控 制 , 出现 不 同 程 度 的 意 识 障 碍 、 躁 、 烦 口唇 、 端 发 肢
绀 、 汗 淋 漓 、 语 不 连 贯 , 强 近端 坐 位 , 肺 听 诊 可 及 广 泛 大 言 呈 两
哮 鸣 , 吸 音 减 弱 , 状 无 改 善 且 呈 加 重 趋 势 , 查 血 气 分 析 呼 症 复
向患 者 解 释 、 明 上 机 的 必 要 性 、 全 性 及 配 合 的 方 法 , 导 说 安 指
患 者 深 而慢 且 有 节 律 地 呼 吸 , 以触 发 呼 吸 机 送 气 。也 有 患 者 认 为 , 呼 吸 机 说 明 白 己的 病 情 危 重 而 增 加 了 恐 惧感 , 些 都 用 这 可 导 致 呼 吸 不 同步 , 生 人 机 对 抗 , 呼 吸 机 无 效 , 时增 加 产 使 同 耗 氧 量 , 重 病 情 。 因 此 , 理 人 员 在 治 疗 开 始 应 守 候 在 患 者 加 护 身 旁 , 加 其 安 全感 , 除 其 紧 张 、 惧 及 不 适 感 。 经 以上 处 增 消 恐 理 , 组 患 者 均 能 接 受 BP P呼 吸 机 的 治 疗 。 本 iA 2 2 使 用 BP P呼 吸 机 的 护 理 . iA
失衡 , 补 充 足 量 电解 质 。经 上 述 处 理 后 5h , 者 症 状 并 ~2d 患
固定 , 罩住 口鼻 区 , 时 调 整 面 罩 的 位 置 及 三 头 带 的 松 紧 度 , 随 以 防漏 气 , 输 气 导 管 连 接 紧 密 , 止 脱 落 , 置 好 低 压 、 潮 各 防 设 低 气 量 报 警 参 数 , 现 报警 及 时查 找 回路 密 闭情 况 , 保 呼 吸 机 出 确 正常运转 。 22 3 调 整 适 宜 的 呼 吸 机 模 式 及 参 数 在 辅 助 通 气 治 疗 期 .. 间 , 密 观 察 病 情 及 血 气 变 化 , 据病 情 及 肺 功 能 的情 况 设 置 严 根

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呼吸机治疗观察

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呼吸机治疗观察
胸 片 :X线示 肺 气 肿 、肺 纹 理 增 多 、增 粗 39例 ;斑 片状 影 7例 ;肺不张 2例 ,无气 胸及纵 隔气肿 。血 常规 :白细 胞、中
性 粒 细 胞 比例 均 增 高 者 54例 ,嗜酸 粒 细 胞 增高 者 14例 。血 气分析 :所有患者入科后均做动 脉血气 分析 ,均存在不 同程 度的低氧 血 症 ,其 中:PaO2<60 mmHg者 48例 ,PaO2≥60 mmHg者 10例 ;PaCO2<45 nmaHg者 5例 ,PaCO2≥45 mmHg者 53例 ,所有患者人科后均行痰培养药敏试 验 ,37例 阳性 ,其 中金 黄 色 葡 萄球 菌 4例 ,铜 绿 假 单 胞 菌 8例 ,鲍 氏 不 动 杆 菌 7例 ,肺 炎链 球 菌 14例 ,阴沟 肠 杆菌 2例 ,大 肠埃 希 菌 2例 。 1.4 治 疗 方 法
第 32卷 766 2008年 第 10期
黑 龙 江 医 学
HEI LONG JI_ANG MEDICAL JOURNAL
重症 哮 喘合并 呼 吸衰竭 的呼 吸机 治疗观 察
Vo1.32.No.10 Oct.20O8
王 玉巧 ,张丽萍
(宁夏 人 民医 院 ICU科 ,宁夏 银 川 750021)
摘 要 :目的 观察 小潮 气量机械 通 气治疗重症 哮喘的 临床 效果 。方 法 58例重症 哮喘患者均行机械 通
气为主 的综 合 治疗 ,观 察 治疗 效果及 带机前 后 的 pH值 、Pa02、PaO2/FiO2、spo2及 PaCO2的 变化 。 结果 45
例治疗后 症状 明显缓解 ,缓 解率 77.6%。9例 死亡 ,4例 自动 出院,患者带机后各观 察指标 均得到 明显好 转 ,
(Department ofICU,The People’S Hospital o f Ningxia,Yingchuan 750021,China)

无创和有创呼吸机治疗重症哮喘的效果对比分析

无创和有创呼吸机治疗重症哮喘的效果对比分析

无创和有创呼吸机治疗重症哮喘的效果对比分析重症哮喘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常常需要进行呼吸机治疗来维持呼吸功能。

在呼吸机治疗中,有无创和有创两种不同的方式,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治疗效果和适用范围。

本文将从无创和有创呼吸机治疗的原理、优势和局限性等方面对它们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确保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一、无创呼吸机治疗无创呼吸机治疗是通过鼻面罩或口罩等装置将正压气送入患者的呼吸道,以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

无创呼吸机治疗不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感染风险,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轻度到中度的呼吸衰竭患者。

无创呼吸机治疗还可以减轻患者的呼吸肌疲劳,减少气道阻塞,改善通气/血流比例,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通气效果和气体交换功能。

在重症哮喘患者中,无创呼吸机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气道阻力,改善肺通气功能,减少肺泡萎陷,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并且可以减少使用呼吸肌动力时的能量需求。

一项研究表明,在重症哮喘患者中,无创呼吸机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气体交换功能,减少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提高动脉血氧分压,从而缓解呼吸窘迫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

无创呼吸机治疗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无创呼吸机治疗对患者的合作性要求较高,需要患者能够配合呼吸机的正压通气过程,否则容易引起气道泄漏,影响通气效果。

无创呼吸机治疗对呼吸道分泌物清除能力较差,容易导致气道感染和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在有明显气道分泌物潴留或严重呼吸衰竭的重症哮喘患者中,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可能并不理想。

有创呼吸机治疗是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方式将呼吸机连接到患者的呼吸道,以实现正压通气。

有创呼吸机治疗可以提供更高的气道压力和调节能力,更好地控制患者的通气,因此适用于严重呼吸衰竭患者。

有创呼吸机治疗可以更好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减少感染和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风险。

在重症哮喘患者中,有创呼吸机治疗可以快速缓解呼吸窘迫症状,改善气体交换功能,降低二氧化碳潴留,提高氧合能力,从而减轻肺泡通气失调,并且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减少呼吸肌疲劳,提高患者的通气效果和预后。

呼吸机治疗重症哮喘的护理体会

呼吸机治疗重症哮喘的护理体会

喘 严 重 发 作 , 突发 意 识 丧 失 , 呼 吸 停 止 ,颜 面 口唇 发 绀 明显 , 2.5 心 理 护 理 患 者 由 于 突 然 病 情 加 重 ,极 度 呼 吸 苦 难 ,常 常
大小便失禁 。均与气管插管 ,呼吸机正压通气 ,加强护理后病 有 濒 死 感 ,加 上 对 机 械 通气 缺 乏 认 识 ,从 而 产 生 了 强 烈 的紧 张
理 ,患 者 安 全度 过 危 险 期 ,转 出 ICU。 现报 道 如 下 :
损伤 和结膜水肿 ,进而发生 眼睑闭合不严 …,从 而引起 泪液过 度 蒸 发 .影 响 了泪 腺 的完 整 性 ,泪 液 的损 失 和 角 膜 的干 燥 ,增
1 临床 资料
加 了局部损伤 、感染 的危险性 ,因此要加强眼部清洁 ,清洁 眼
2.2 呼吸机各参数的调整 采用 问歇正压通气 (IPPV),给予较 指标 ,发生 问题及 时解决 。定 时行动脉血气分析 ,使 患者 的动
大潮气量 (15~20 ml/kg)和低频率 通气 (8~12次/分 ),吸 脉 血 氧 分 压 为 7.98~ 10.64 KPa,二 氧 化 碳 分 压 为 4.66 ~5.99
备 :采 用 头 后 伸 仰 卧 位 ,使 口 、咽 喉 、气 管 _二者 尽 量 保 持 在 一 察 患 者 呼 吸 与 呼 吸 机 是 否 同 步 ,准 确记 录 呼 吸 机 工 作 时 的 呼 吸
直 线 上 ,必要 时 肩 下 垫小 枕 。
频 率 .I:E,气 道 压 力 ,潮 气 量 ,吸 人 氧 浓 度 及 呼 吸 道 湿 化 等
中 图分 类 号 :R472.2
文 献 标 识 码 :B
doi:10.3936 ̄.issn.1674-4659.2010.05.1 15

重症哮喘的机械通气

重症哮喘的机械通气
气体陷闭(图4),也被描述为呼气末内源性正压 (PEEPi)、内源性PEEP、动态过度充气或呼气气流阻塞, 可以通过测量呼吸暂停20-40秒期间呼出的气体总量(吸气末 肺容积VEI)来量化。
尽管采取了上述预防措施,但仍有可能发生明显的气体
陷闭。在这种情况下,“困住的气体”可以通过将ET导管与呼 吸机断开20-30秒来手动减压,同时临床医师可通过双手环绕 患者腋窝并向内挤压方式来进行胸壁减压。
哮喘持续状态的主要异常是高碳酸血症,而不是低氧血症, 因此还必须考虑使用改良的ECMO技术,比如体外二氧化碳 清除技术(ECCO2R)。
7、无创MV

8、持续哮喘的治疗
静脉输注沙丁胺醇或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特布他林。 辅助全身皮质类固醇,建议静脉注射皮质类固醇(例如,氢化可的松 100-200mg或等效剂量的其他皮质类固醇,每6小时1次),疗程为7-14 天。
2、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
在呼吸机波形分析中,吸气峰压(PIP)的升高以及PIP到平台压(Pplat)梯度的增 加表明存在气流阻力。PIP>80~100cmH2O在重症哮喘机械通气患者中并不少见。 由于哮喘的病理生理学不直接涉及肺泡,因此Pplat(反映肺顺应性或肺泡压力)有 可能在正常范围内(<20cmH2O)。因此,Pplat的增加可能提示与气体陷闭相关 的支气管痉挛加重或发生张力性气胸。详见图1。
虽然容量控制与压力控制通气模式总体结果无
差异,但哮喘患者首选容量控制模式,因为PIP和 Pplat均可在该模式下直接监测,而压力控制模式 则不能。必须记住,只要Pplat保持在30cmH2O以 下,即使PIP水平非常高(这是哮喘的一大特点) 也不会导致肺泡损伤(患者来说,呼吸频率的增加会导致整个呼气时间减 少和动态过度充气(生理死腔容积)加重,从而导致高碳酸血症 (PaCO2)加重以及胸内压增加,最终导致潜在的不良后果 (低血压、气胸和气压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哮喘的呼吸机治疗全球约有3亿哮喘患者,急重症哮喘约占哮喘发作的1%,但死亡率高达3.35%~5.28%[1],对重症哮喘药物综合治疗无效时必须采取机械通气等措施积极救治,否则病人将进展为呼吸衰竭、肺性脑病、多重酸碱中毒、各种心律紊乱及全身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可因未及时有效的治疗而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死亡,称为肺性猝死。

1 急重症哮喘的临床诊断(1)气急、紫绀不能平卧,明显出汗伴有三凹症,嗜睡或意识模糊;(2)脱水,烦躁不安,全身虚弱,单音讲或吐字不清;(3)心律失常或奇脉,心率大于120次/分钟;(4)两肺呼吸音减弱,哮鸣音微弱,呼吸率大于30次/分钟,出现“沉默胸”;(5)PEF或FEV1<60%预计值,PEF变异率>30%;(6)吸空气时动脉血气分析PaO2<40 mmHg和(或)PaC02正常>50 mmHg;SaO2<90%,有三重酸碱失衡和多脏器功能损害[1]。

2 呼吸机支持通气是急重症哮喘抢救的重要措施哮喘的呼吸衰竭是潜在可逆的危及生命的状态,需要气体支持,机械通气是一种生命挽救的介入措施,对严重急性哮喘病人可以降低死亡率,有指征时不得延迟,机械通气通过人工辅助支持肺通气,减轻呼吸肌负担,增加肺泡通气量,直到强力的内科治疗提高了病人的肺功能状态[2],可以提高好转率,降低死亡率,减少抗生素使用周期和系统性皮质激素治疗失败[3]。

2.1 高频喷射通气治疗:经鼻塞高频喷射通气治疗是解决重度哮喘缺氧的最佳方法,操作迅速,简便,不需特殊护理及插管,无人机对抗,还可同时雾化吸入治疗,但仅适于呼吸泵功能正常的哮喘患者,临床受到一定限制。

2.2 BiPAP(双水平正压无创机械通气):重症哮喘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BiPAP呼吸机行鼻(面)罩辅助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是肯定的,可迅速改善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能迅速提高PaO2和SaO2,有效降低PaCO2,其作用机理为:哮喘发作时气道反应性增高,支气管广泛挛痉,气道通气阻力显著增高,并存在较高的内源性呼气未正压(PEEP),BiPAP呼吸机通过提供双水平气道正压方式辅助呼吸,其本质为压力支持通气,通过与自主呼吸状态下持续气道正压(CPAP)相结合形式,吸气时给予压力支持(PSV),用较高的吸气压力(IPAP)克服哮喘发作时气道的高阻力,增加肺泡通气量,减少呼吸功的消耗,改善呼吸肌疲劳,降低呼吸肌耗氧量和二氧化碳产生量,呼气时用较低的气道压力(EPAP),相当于PSV结合呼气未正压,对抗内源性呼未正压(PEEPi),以改变小气道等压点前移之位置,并起机械性扩张气管的作用,防止小气道萎缩,增加肺通气与肺氧合,排出二氧化碳,改善通气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同时EPAP通过减少呼吸暂停,在急性支气管痉挛中减少呼吸功和IPAP一样重要[4],使临床指标改善明显,使有创通气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平均住院时间缩短,目前BiPAP无创机械通气,已作为抢救急性重症哮喘和哮喘持续状态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5],其优点有:无创,病人易接受,操作简单,快捷,易掌握,同步性能好,不影响进食和讲话,对循环影响少,且可在改善通气的基础上产生有益的血流动力学效应,降低肺血管阻力,改善心功能[6];可避免有创机械通气的各种损伤和并发症,如声带损伤、喉头水肿、气管创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

近10年来非侵入性无创通气的主要应用于COPD高碳酸血症失代偿呼衰病人[7],很少资料支持它用于哮喘呼衰病人,插管人工机械通气仍然是哮喘呼衰治疗的金标准,但非侵入通气可用于重症监护,在专业化的监护下,没有达到常规机械通气时,被认为是急性严重哮喘的一种选择[8],为哮喘恶化时的气道介入治疗提供时间窗,适时应用无创通气能提高疗效和降低病死率[9],由于无创通气模式和参数调节技术的完善,正压机械通气随着肺生理机制的拓展得到提高,各种最大化功率和最小化呼吸支持并发症的模式和参数得到持续完善,进一步拓宽了无创通气的临床适用范围,非侵入通气的临床使用更加广泛[10],还可携带通气机回家治疗,伟康S/T-D30型呼吸机所具有的技术,成功地实现了准确及时的漏气补偿和触发灵敏度的智能自调,在重症哮喘呼吸节律紊乱,尤其是呼吸节律增快,烦躁导致漏气增多时,仍能与患者呼吸保持完美同步,呼吸衰竭在短时间内得以改善,保持了气道的防御功能[11],所以无创通气应当早期考虑,对尚未达插管上机标准的重症病人,没有明确禁忌证时早期使用,可有效改善哮喘病人的通气和氧合状况,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纠正呼吸性酸中毒,有效降低呼吸频率和心率,解除呼吸肌疲劳,对改善肺病理生理状况,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有积极意义[12],日趋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如今无创机械通气成为急性呼吸衰竭,慢性呼衰急性加重,COPD并2型呼衰的一线治疗手段[13],但最佳的通气时机需进一步研究。

2.3 有创机械通气:如果无创通气治疗患者全身情况仍进一步恶化,则要不失时机地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通过机械性地扩张气道,改善肺泡通气,纠正缺氧,减少呼吸做功,力求挽救患者生命。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指征:(1)心跳停止,呼吸微弱无力;(2)肺性脑病,严重意识障碍;(3)紫绀明显,PaO2<60 mmHg,PaCO2>50 mmHg,pH<7.25,且继续降低,经无创通气哮喘不能控制;(4)严重呼吸肌疲劳和全身衰竭;(5)咳嗽无力,深部痰多且须经气管导管才能吸出;(6)以往有哮喘持续状态或哮喘严重发作致呼吸停止行插管史者.由于插管机械通气并发症多,参数调节须与病人具体病理生理情况相结合,为得到最佳治疗效果,各种机械通气策略得到认识并进一步完善。

3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和容许高碳酸血症策略(1)充分的氧供可以抵消由于高碳酸血症引起的低氧血症;(2)机械通气过程中高碳酸血症并无明显的有害作用;(3)伴有气体交换障碍的肺病变,试图迅速达到正常二氧化碳分压时,常导致或加剧肺损伤;事实上,高碳酸血症可保护肺和系统器官的损伤[14];故首先改善氧供,再逐渐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和提高pH值。

主要措施是控制性低通气及呼气末正压,控制性低通气可改病人肺氧交换和提供部分呼吸功,在气道痉挛缓解后再纠正二氧化碳潴留,而呼气末正压可有效抵消内源性PEEP,分梯度地使用外源性PEEP,在机械控制通气的COPD 病人中可以缓解肺的膨胀过度[15],降低呼吸肌负荷,改善肺过度充气,但不能过高,<15 cmH2O为宜,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16];具体潮气量,流速,时间,压力等参数的设置应按个体化原则,一般原则是减少分钟通气量,避免肺过度通气,同时提高吸气流速,缩短吸气时间,延长呼吸比,以利于闭陷于肺泡内的气体排出,参考设置为,潮气量8~10 ml/min,呼吸频率11~14次/分钟,PEEP=0,吸气流速可调至100 L/min,吸气波选择方波[17]。

当气道压力过高,呼吸肌明显疲劳时,可在气管插管保正通气的条件下使用肌松剂,消除支气管痉挛和缓解人机对抗,减少呼吸肌做功,缓解呼吸肌疲劳,减少机体氧耗和二氧化碳的产生,维持呼吸机参数的稳定,过度烦躁者适当镇静,容许高碳酸血症,增加呼气时间,促进人机协调同步,在病人渡过危险期后再调整通气方式,有实际治疗效果[18],在机械通气管理中,密切监护是必须的,除连续血气分析外,通气机波形的连续监测具有重要作用,能及时反应过度充气的存在、触发灵敏度不充分、肺顺应性的变化及人机不同步[19]。

及时排除合并症,鉴别适时的停机时间,促进病人尽早脱机康复[20]。

充分了解呼吸机的性能,理解急重症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掌握适应证和时机,是临床医师挽救哮喘患者生命的保证。

治疗急重症哮喘病人,必须认识呼吸机治疗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1] 董碧蓉.难治性重证哮喘的治疗进展[J].现代临床医学,2005,31(4):291.[2] Spyros Papiris,Anastasia Kotanidou,Katerina Malagari,et al.Clinical review:Severe asthma[J].Crit Care,2002,6(1):30.[3] K Suresh Babu,Anoop J Chauhan.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BMJ,2003,326(7382):177.[4] Adelaida M Miro,Michael R Pinsky,Paul L Rogers.Effects of the comp-onents of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on work of breathing during bron-chospasm[J].Crit Care,2004,8(2):72.[5] 王宋平,李国平,王荣丽,等.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2,1:223.[6] 赖伟,莫永恒,张翔.鼻(面)罩式BiPAP呼吸机在治疗急性重症哮喘的临床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2):42.[7] Plant PK,Elliott MW.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9:man-agement of ventilatory failure in COPD[J].Thorax,2003,58:537.[8] Graeme P Currie,Graham S Devereux,Daniel K C Lee,et al. Recent developments in asthma management[J].BMJ,2005,330:585.[9] Lightowler JV,Wedzicha JA,Elliott MW,et al.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to treat respiratory failure resulting from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chran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BMJ,2003,326:185.[10] Gali B,Goyal DG.Positive pressure mechanical ventilation[J].Emerg Med Clin North Am,2003,21(2):453.[11] 李宇青.BiPAP通气治疗重症哮喘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6,3(1)33.12] 杨明生,朱国强,张丽平. BIPAP治疗30例重症哮喘所致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原医刊,2006,33(1):57.[13] Josephine V Lightowler,Jadwiga A Wedzicha,Mark W Elliott,et al.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to treat respiratory failure resulting from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chran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BMJ,2003,326(7382):185.[14] Donall O Croinin,Martina Ni Chonghaile, Brendan Higgins,et al.Ben-ch-to-bedside review:Permissive hypercapnia[J].Crit Care,2005.9(1):51.[15] Caramez MP,Borges JB,Tucci MR.Paradoxical responses tp positive end-expiratory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airway obstruction during controlled ventilation[J].Crit Care Med,2005,33(7):1519.[16] 朱国伟. 机械通气治疗危重哮喘的临床运用[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6,27(3):69.[17] 马薇,柴红焱. 重症哮喘的原因及治疗进展[J]. 实用临床医学,2003,4(2):119.[18] 丽娅,沈,于晓丽,等. 镇定麻醉和肌松剂配合机械通气抢救危重哮喘30例[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5):649.[19] hand R.Ventilator graphics and respiratory mechanics in the patient with obstructive lung diseade[J].Respir Care,2005,50(2):246.[20] Spyros Papiris,Anastasia Kotanidou,Katerina Malagari,et al.Clinical review:Severe asthma[J].Crit Care.2002.6(1):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