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代.

合集下载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期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期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期法国大革命是欧洲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历史事件之一。

该事件发生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标志着法国社会从封建制向民主制的转变。

法国大革命期间,拿破仑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并最终成为法国的领导者。

本文将探讨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期的关系,以及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一、法国大革命的起因与过程法国大革命的起因可以追溯到法国社会的不平等和贫穷问题。

封建制度导致贵族和教会富裕,而普通民众陷入贫困。

此外,政治腐败、重税和食品短缺也加剧了人民的不满。

因此,法国社会形成了一种革命的气氛。

1789年7月,法国人民起义爆发,他们占领了巴士底狱,这一事件被视为法国大革命的开始。

随后,国民制宪议会成立,开始制定新的宪法,并逐步改革国家和社会制度。

1789年至1791年,法国大革命的第一阶段主要集中在政治和社会改革的实施,例如颁布《人权宣言》和解散私有封建地主的特权。

然而,1792年至1794年间,法国大革命进入了一个更加激进的阶段,被称为恐怖统治。

在这一阶段,革命政府实行了大规模的镇压措施,扩大了对政治敌人的迫害。

恐怖统治结束后,法兰西共和国成立,大革命进入一个相对平静的时期。

二、拿破仑的崛起与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拿破仑·波拿巴是法国大革命期间的一名军事将领,他利用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迅速崛起。

1799年,他发动了政变,并成为法国的第一执政。

1804年,他加冕为法兰西帝国的皇帝,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用铁腕政策统一了法国,并将其影响扩展到整个欧洲。

拿破仑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其中包括巨大的中央集权和法律改革。

他颁布了《拿破仑法典》,统一了法国的法律体系,并实施了许多社会和经济改革,例如建立公共教育系统和推动现代化的工业发展。

这些改革对法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拿破仑还通过发动战争,迫使欧洲其他国家接受法国的政治体系,这导致了拿破仑战争的爆发。

虽然拿破仑在最后被击败,但他推动了欧洲的改革和现代化进程。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代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代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代的影响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代是法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时期,对法国乃至整个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个方面来探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代的影响。

一、政治影响1. 重塑政治结构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旧有的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人民主权的观念并建立了起草《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的全新政治秩序。

拿破仑则通过建立执政府及帝国的方式,巩固了法国的政治权力并对传统上的君主制度进行了改革。

2. 传播自由平等的思想法国大革命期间,通过大量的宣传和传媒手段,自由、平等、人权的思想理念被传播到法国乃至整个欧洲。

这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君主专制统治,激发了民众的反抗意识。

3. 影响欧洲局势法国大革命引发了欧洲范围内的政治动荡,引起了其他君主专制国家的担忧。

法国自由思潮的传播和战争扩张导致了整个欧洲的格局发生剧变。

二、社会影响1. 赋予平民权利法国大革命对封建社会进行了彻底颠覆,为平民阶级赋予了一系列的权利,如人身自由、财产权、言论自由等。

这些改革使得原本身份低下的人们得以享受到与贵族平等的社会地位。

2. 妇女权益得到提升法国大革命期间,妇女开始声援平等和政治参与的权益。

尽管大革命并没有彻底解决性别不平等问题,但为后来妇女权益运动奠定了基础。

3. 社会结构改变在大革命和拿破仑时代,不少旧贵族的土地和财产被没收,最终导致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转变。

农民和平民获得更多机会,中产阶级得以崛起,并促进了社会流动性的增加。

三、经济影响1. 产权制度改革法国大革命期间,土地被重新分配给底层的农民,废除了封建领主的特权。

这促使农民增加了对土地的掌控,同时也为后来的农业改革打下了基础。

2. 工业化进程加快拿破仑时代的战争需要粮食和物资的后勤支持,这推动了农业和制造业的发展。

产业化进程为法国经济带来了显著的增长,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大量人民的生活状况。

3. 国际贸易扩大拿破仑的帝国政治以及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促使法国的国际贸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代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代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代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法国所发生的一场重大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

它标志着法国封建制度的终结,为民主和平等的理念奠定了基础。

法国大革命的发展过程及其影响深远,其中拿破仑时代更是对于整个欧洲乃至全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法国大革命的起因和进程法国大革命起因于法国社会的严重不平等和政治腐败,并受到美国独立战争和启蒙思想的影响。

1789年,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

在大革命的进程中,法国国民废除了特权阶级的特权地位,颁布了《人权宣言》,取消了封建贵族的特权和封建税收。

随后,国家逐渐实行民主制度,并通过君主立宪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1. 法国大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法国大革命后,农业和工商业开始得到发展,私有财产的保护得到加强,经济活力大幅提升。

2. 法国大革命激发了全球范围内的自由和平等意识。

法国的革命思潮传播到了欧洲其他地区,鼓舞了其他国家人民的革命精神。

3. 法国大革命较大程度上推动了世界政治的民主化进程。

法国的政治改革为后来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范例。

三、拿破仑时代的特点和影响1. 拿破仑·波拿巴上台,给法国带来了强大的领导力和军事实力。

他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统一了欧洲大陆,为法国带来了巨大的国际影响力。

2. 拿破仑时代积极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修订法典,推进教育改革,重新组织政府机构等。

这些改革推动了法国社会的现代化和进步。

3. 拿破仑时代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结束,也预示着法国进入拿破仑帝国时代。

拿破仑极力扩张,但最终在滑铁卢战役中失败,标志着法国帝国的瓦解。

四、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代的共同影响1.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代共同推动了欧洲的现代化进程。

法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变革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对象。

2.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时代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引发了一系列的革命浪潮,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也打开了近代西方社会的大门。

法国的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

法国的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

法国的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在法国历史上,法国的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是两个重要的时期,对法国和整个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两个时期的背景、原因、影响和意义。

一、背景法国大革命爆发于1789年,当时法国是一个专制的君主制国家,社会矛盾尖锐,民众普遍贫困,贵族和教会享有特权。

法国各阶层对现状不满,民众渴望改革,政治、经济和社会压力不断上升,成为了大革命爆发的导火索。

拿破仑帝国则起源于法国大革命后的动荡时期。

1799年,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通过政变夺取了政权,开始统治法国。

此后,他推行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和改革,并将军事力量扩张到整个欧洲,形成了强大的拿破仑帝国。

二、法国大革命1. 原因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主要源于以下原因:(1)经济危机:法国面临着沉重的财政赤字,国家负担沉重,国家债务危机导致了国家经济的崩溃。

(2)不平等:当时的法国社会存在严重的阶级和贫富差距,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使得统治者无法提供有效的解决办法。

(3)启蒙思想的影响: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促使了法国人民追求平等、自由和民主。

2. 进程大革命的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废除特权、立宪国民议会时期和恐怖统治时期。

(1)废除特权: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的事件成为了大革命的开端,大革命旗帜上的三大口号——自由、平等、博爱——开始传播。

国民议会成立,特权阶级的特权被剥夺。

(2)立宪国民议会时期:1791年,法国颁布了第一部宪法,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并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

(3)恐怖统治时期:1793年至1794年,法国经历了恐怖统治时期,数千人被处死,包括路易十六国王。

这一时期结束于罗伯斯庇尔政变,罗伯斯庇尔政权开始实行温和政策。

3. 影响与意义法国大革命对法国和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带来了以下意义:(1)思想启示:法国大革命激发了人们对于平等、自由和民主的追求,推动了后来的民主运动。

(2)社会变革:大革命结束了封建制度,废除了特权阶级的特权,实现了社会的初步平等。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代欧洲秩序的动荡与变革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代欧洲秩序的动荡与变革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代欧洲秩序的动荡与变革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重大的历史事件,不仅彻底改变了法国的政治格局,也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在拿破仑时代,欧洲的秩序也经历了巨大的动荡与变革。

本文将重点探讨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代对欧洲秩序的影响,以及这种动荡与变革带来的深远影响。

一、法国大革命与欧洲秩序的动荡法国大革命始于1789年,其背后的导火索是法国君主制度和社会阶级制度的不合理和腐败。

在启蒙思想的推动下,法国人民渴望自由、平等和民主。

大革命期间,法国发生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改革,如人权宣言的颁布、大革命宣言的发表以及君主制度的废除。

这些改革动摇了欧洲的封建秩序,并激发了其他国家民众对于更公正和自由社会制度的追求。

法国大革命的动荡局势对欧洲其他国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许多国家的庶民也受到启发,纷纷挑战当时的专制体制。

例如,意大利、德国和奥地利等地爆发了一系列革命浪潮。

这些革命运动虽然没有像法国大革命那样彻底成功,但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欧洲旧秩序的基础。

二、拿破仑时代与欧洲秩序的变革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在法国大革命后崛起,他通过军事征服与行政改革建立了拿破仑帝国。

拿破仑时代为欧洲带来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

1. 政治变革拿破仑实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旨在巩固他的权力并平息法国社会的不稳定。

他中央集权,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并将其他国家变成自己的附庸国。

这一系列改革削弱了许多封建主义的势力,进一步动摇了欧洲的旧有秩序。

2. 经济变革拿破仑推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例如通过建立法兰西银行来加强货币政策,推动了国内贸易和工业发展。

同时,他也对征税和商业政策进行了改革,鼓励市场经济的发展。

这些改革促进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为现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3. 社会变革拿破仑时代的一大特点是社会地位的晋升机会的扩大。

他的改革政策废除了封建制度,并通过设立普通法码来推动法律改革。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法国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政治运动。

这场革命从1789年开始,经历了近10年的时间,深刻地改变了法国社会和政治体系。

而拿破仑帝国则是法国大革命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产物,它是拿破仑·波拿巴(Napoleon Bonaparte)领导下的法国帝国。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之间的关系。

一、法国大革命的起因和背景法国大革命的起因复杂多样,主要源自法国社会的深层次矛盾和政治体制的腐败。

18世纪末,法国经济困难,社会贫富差距悬殊,人民生活拮据,这使得社会各个阶层都对贵族和王权统治感到不满。

同时,启蒙思想在法国迅速传播,引发了法国人民对自由、平等和人权的追求。

法国大革命在政治上的爆发则是由于贫困农民和城市工人的大规模抗议活动。

1789年,受到经济危机和不公平政策的影响,法国人民举行了著名的巴黎起义,要求国王立宪和更好的社会福利。

这一事件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

二、法国大革命的主要事件和影响1. 国民议会的成立法国大革命后期,由于王室无力应对民众要求改革的要求,国王被迫召开了国民议会。

这个议会由各个社会阶层的代表组成,成立后通过了《人权宣言》,确立了法国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2. 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法国大革命期间最重要的政治改革之一是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国民议会废除了绝对君主制度,纷纷通过一系列法令对国家权力进行重新分配。

这一制度使得国王与国民议会共同执政,法国的政权由君主变为国家。

3. 大革命战争随着法国大革命的进行,法国获得了更多的政治自由,但也面临了外部战争威胁。

法国大革命引发了一系列战争,被称为大革命战争。

这些战争对法国的国际地位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成为了拿破仑的上位机会。

4. 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法国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逐渐崛起并取得了政治和经济的主导地位。

他们通过这场革命摆脱了贵族和王室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的新秩序。

这使得法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为之后拿破仑的兴起扫清了道路。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代的动荡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代的动荡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代的动荡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发生的一次重大政治社会运动,它从1789年开始,持续了近十年的时间。

这次革命不仅仅是发生在法国国内的一场政治变革,更是对当时整个欧洲乃至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的动荡局势最终导致了拿破仑的崛起,他成为了新的领导者,结束了这一时期的混乱。

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与动因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源于法国政府的严重腐败和社会的深层矛盾。

当时的法国是一个绝对君主制国家,国王拥有几乎无限的权力,而贵族、教会和农民等社会阶层却承受着极大的压迫和不公。

封建制度的存在使得社会贫富差距悬殊,人民的怨声四起。

同时,法国面临着沉重的财政问题,国家财政困难,债台高筑。

法国政府为了填补财政赤字,不断向人民征税,而贵族和教会等特权阶层却享有免税的特权,使得民愤日益高涨。

二、法国大革命的主要事件法国大革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革命时期(1789年-1792年)、共和时期(1792年-1799年)和拿破仑时期(1799年-1815年)。

1. 革命时期法国大革命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789年的巴士底狱事件,当时巴黎民众为了抗议君主制度的暴虐统治,攻占了巴士底狱,这一事件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

在革命初期,国民议会成立,并颁布了《人权宣言》,该宣言倡导了自由和平等的思想,宣布了废除封建特权的决心。

之后的几年间,革命浪潮不断蔓延,国王被废黜,君主制度被废除,各种革命立法相继出台。

2. 共和时期1792年,法国正式宣布成立共和国。

然而,共和国的建立并没有结束动荡,反而更加剧烈。

国内不断爆发的政治纷争和外部劲敌的侵略威胁使法国面临巨大的困难。

1793年至1794年,法国实行了“恐怖统治”政策,处决了大量的贵族和政治异己,这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动荡。

然而,尽管恐怖统治结束后,政治局势有所稳定,但战争仍然持续,国内外压力依旧巨大。

3. 拿破仑时期1799年,法国发生了以拿破仑为首的政变,结束了法国革命时期的政治动荡。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代的政治与军事制度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代的政治与军事制度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代的政治与军事制度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法国历史上一场重大的政治变革,对于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拿破仑时代则是法国大革命后的一个时期,拿破仑·波拿巴在这一时期执政,对法国的政治和军事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重组。

本文将从政治和军事两个方面来探讨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代的制度变革。

一、政治制度的变革在法国大革命之前,法国是一个绝对君主制国家,国王拥有绝对的权力。

然而,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彻底颠覆了这一政治格局,推翻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

大革命的核心理念是自由、平等和博爱,这些理念也体现在新的政治制度中。

首先,法国大革命确立了国民议会的地位。

国民议会由代表国民的代表组成,代表人民的意志。

这一制度的建立使得政治权力不再集中于国王手中,而是分散到了国民议会中,实现了政治权力的民主化。

其次,法国大革命还建立了一系列的宪法,包括1791年的《法国宪法》和1793年的《山岳宪法》。

这些宪法确立了法国的基本法律原则和政治制度,规定了国家的组织结构和权力分配。

宪法的建立使得政治制度更加规范化,并为后来的政治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后,法国大革命还对地方行政进行了改革。

在大革命之前,法国的地方行政体系严重腐败,权力滥用。

大革命后,法国建立了一个新的地方行政体系,实行了地方自治,使得地方政权更加清廉高效。

二、军事制度的变革法国大革命对法国的军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法国的军事力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首先,法国大革命废除了旧的贵族军队,建立了全民皆兵的原则。

根据这一原则,每个法国公民都有义务参军,组成国民军。

这一举措使得法国的军事力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扩展,为法国在后来的战争中取得胜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法国大革命还改革了军队的组织结构和指挥系统。

旧的军队体系中存在着严重的腐败和不合理之处,大革命后,法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建立了新的军事组织体系。

拿破仑在军事改革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建立了一支高效的军队,实行了严格的军事纪律,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拿破崙
拿破崙生平





1769年 拿破崙.波那巴出生於法國科西嘉島 1779~1784(10~15歲)於布里安軍事學校和 巴黎軍官學校學習 1786年 (17歲) 軍校畢業,被委任為正式軍官 1789年(20歲) 法國大革命展開 1793年(24歲) 在土倫(法國南方重要港口)戰役 擊敗英軍,破格晉升為少將 1795年(26歲) 在巴黎成功鎮壓王黨份子的叛亂, 他的才幹日益引起人們的注意 1796年(27歲) 與貴族遺孀約瑟芬結婚
拿破崙生平


1796年(27歲) 新婚後2天,即帶兵進攻義大利。 義大利戰役是拿破崙生平第一次指揮的大 型會戰,擊敗義軍後又轉往維也納對付奧 軍,逼奧匈帝國皇帝投降 1798年(29歲) 率兵出征埃及,以期切斷英國與 殖民地印度的交通,欲藉此削弱英國勢力 還仿效亞歷山大大帝,召集學者、藝術家 隨行,為法國在埃及方面的研究奠定重要 基礎

法國大革命的經過
1794. 7 ,反對羅伯斯比爾者發動政變,將 他和親信送上斷頭臺處死,恐怖統治結束 羅伯斯比爾死後,溫和派掌權,於1795 年 成立「督政府」,由 5 位督政組成的執政團 領導。但其大多貪污無能,只關心自身權力 漠視國民生計,對外政策亦搖擺不定。 在面對外來威脅和國內不滿的困境下,法國 人寄望於有能力的強人領導,拿破崙遂趁機 崛起,成為法國人的民族英雄。
拿破崙生平

1812年(43歲) 為報復俄國不遵守大陸政策,與 英國往來,率60萬大軍遠征俄國;俄沙皇 亞歷山大只有25萬大軍,故採焦土政策, 下令放火焚燒首都莫斯科,使法軍無法得 到軍需補給,又遭逢嚴寒冬季風雪,拿破 崙只好下令撤退,俄軍沿途追擊,最後狼 狽返回巴黎時,軍隊僅剩十分之一不到, 首嚐慘敗滋味

法國大革命的導火線
時間:1789 年。 原因:路易十六召開已取消175年的 「三級會議」,企圖增稅。 經過: 1. 第三階級不滿以階級為單位的投票方式, 發表「網球場宣言」,將三級會議改組為 「國民會議」 2. 路易十六起先勉強同意,後又調兵入巴黎, 意圖鎮壓 結果:巴黎市民暴動,於7月14日攻陷 巴士底監獄。

1789年7月14日巴黎市民群起攻佔巴士底監獄
幾個月後,由民眾佔據的巴士底監獄被毀
法國大革命的經過


國民會議通過「人權與公民權宣言」 (簡稱「人權宣言」) 提出「自由、平等、博愛」口號 通過一系列法案:1. 廢除封建制度。 2. 改良社會風氣。 3. 沒收教會財產。 4. 訂定公平稅法。 5. 制定憲法。
從俄羅斯撤退的拿破崙軍隊
拿破崙生平



1813年(44歲) 拿破崙在萊比錫的「諸國戰役」 中,被英、俄、奧、普的聯軍擊敗,歐 洲各國相繼起兵反叛。 1814年(45歲) 拿破崙被迫簽訂和約,宣布退位 隨即被放逐到地中海義大利西面的厄爾 巴島,以「皇帝」名義統治這個小島, 其實於是軟禁。舊王朝路易十八復位。 1815年(46歲) 拿破崙率領部下潛逃回法國, 在部分群眾擁立下復位,路易十八棄宮 逃逸。

1789年6月20日的網球場宣言是推動國民會議的原動力
巴士底監獄
位於巴黎市區東方一座國家級監獄。 該監獄囚禁的犯人,大多是政治犯,由國 王或政府部長下令拘提,不經審判,而加 以無限期的監禁,乃為專制統治的象徵。 此監獄的失陷代表法王已經喪失巴黎的 控制權,也象徵專制王權的沒落。 7 月14 日的「巴士底監獄日」後來就被 訂為法國的國慶日。
跨越 阿爾卑斯山 聖伯納隘道 拿破崙生平1799年(30歲)從埃及秘密返回法國,於巴黎發動 政變, 奪取「督政府」政權,成立「執政 府」。名義上由三位執政共同掌權,但實 際掌權者為「第一執政」的拿破崙。 1802年(33歲) 由法國議會做出「全民決定」, 成為「終身執政」 。


1804年(35歲)稱帝,成為「法蘭西帝國皇帝」 此後,為稱霸歐洲,到處發動征戰,並 將征服的土地分封給自己的家人
拿破崙生平




1806年(37歲) 因殖民地擴張行動處處受制於英國 改以經濟戰對付英國,實行「大陸封鎖」 政策,以抵制英貨 1809年(40歲) 因龐大帝國後繼無人,與生育無望 的約瑟芬離婚 1810年(41歲) 與奧匈帝國公主路易斯結婚,實為 一場政治婚姻 1811年(42歲) 喜獲麟兒,命名為拿破崙,並封為 羅馬王
法國大革命 與 拿破崙時代
狄更斯《雙城記》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這是一個光明的時代, 也是一個黑暗的時代; 這是充滿希望的春天, 也是令人絕望的冬天。
法國大革命的背景
波旁王朝統治下的法國-專制、保守、特權橫行
社會-分為三個階級: 1. 第一階級-教士 人數較少(約占總人口3%), 享有各種特權(包括免稅), 2. 第二階級-貴族 並擁有龐大財產 3. 第三階級-平民:飽受壓榨剝削 政治-腐敗: 1. 路易十六生活奢侈, 2. 常以「王家密令」任意逮捕人民 3. 地方政府各自為政 財政-國庫空虛: 1. 政府稅收日減 2. 連年征戰(尤其是支持美國獨立戰爭)

即將上斷頭台 的瑪麗皇后
法國大革命的經過
1793. 7 ,革命激進派領袖羅伯斯比爾掌權, 實行恐怖統治,以高壓手段對付反革命者: 反對者一律逮捕,甚至送上斷頭臺處死。 從1793. 9~1794. 5,遭逮捕者就有30多萬人 光1794. 6,就有1000多人被送上斷頭臺 恐怖統治產生了嚇阻效果,國內的叛亂開始 平定,國外的反法聯軍亦被擊退。 隨著國內外情勢的轉變,激進派內部亦開始 分裂。
婦女們也大舉進攻凡爾賽宮,迫使路易十六 承認人權宣言,並要求確保巴黎的糧食供應
參加示威運動者凱旋歸來
法國大革命的經過
革命爆發後,路易十六和皇后試圖逃離法 國,並請求奧匈帝國和普魯士派軍協助鎮 壓,均告失敗。 1793. 1,路易十六和皇后被控叛國罪名成 立,先後被送上斷頭臺處死。 路易十六死後,歐洲各國君主大為震驚, 深恐革命風潮波及自己的國家,於是組成 「反法聯盟」,抵抗法國大革命,法國身 陷內憂外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