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辛亥革命优秀课件1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_辛亥革命_PPT课件

交流探究
同盟会领导的多次起义,由于群众基础薄弱,又往往采取突 然袭击的单纯军事冒险方式,所以最后失败了。但是,每次起 义都使清朝的统治受到了打击,革命党人那种以满腔热血为革 命奋不顾身的崇高精神,振奋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意志,激起更 多的人投身于反清斗争。
通过材料分析,同盟会组织领导的起义相继失败的原因及作用?
熊秉坤---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1906年冬, 萍浏醴起义。这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虽 然失败,但声望由此大振 (2)1907年夏,光复会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徐锡麟死难,革命党人秋瑾被捕
遇难
(3)1907年,孙中山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最终失败 (4)1910年,孙中山同黄兴、赵声等人商讨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死难的革 命党人被称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二、武昌起义
1.条件 2.时间
军事 组织 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领导的武装起义
同盟会、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政 党及团体的涌现 “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
1911年10月10日
3.主力
湖北新军
武昌起义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
4.过程 谋划起义 1915年,袁世凯称帝,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下台,去世。
—— 《中国近现代史》
萍浏醴起义
D.
资产阶级共和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萍浏醴起义
D.
②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同盟会、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政党及团体的涌现
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 (共14张PPT)-课件

1、 了解和掌握有关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 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 知识。 2、 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 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 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 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 进取意识。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镇南关
都二
能分
运浇
用灌
好,
“八
二分
八等
定待
律;
”二
,分
我管
们教
一,
起八
,分
静放
待手
花;
开二
。分
成
➢ Pure of heart, life is full of sweet and joy!
绩 ,
八
分
方
法
。
愿
全
天
下
所
有
父
母
我们,还在路上……
4、黄花岗起义 (二)武昌起义 时间、地点、人物、结果、意义
1、领导黄花岗起义的革命者是( D )
A.秋瑾
B.徐锡麟
C.邹容
D.黄兴
2.武昌起义的主力是( C
A.工人
C.湖北新军
) B.学生 D.农民
3.下列对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的评价,不正确
的是( C )
A.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B.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 探索中的“量变”,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巨变”。
第9课 辛亥革命
• 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到了这一天,许 多人都会种下各种树苗,也会说着同样的 一句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中国为什 么要把植树节定在这一天呢?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镇南关
都二
能分
运浇
用灌
好,
“八
二分
八等
定待
律;
”二
,分
我管
们教
一,
起八
,分
静放
待手
花;
开二
。分
成
➢ Pure of heart, life is full of sweet and joy!
绩 ,
八
分
方
法
。
愿
全
天
下
所
有
父
母
我们,还在路上……
4、黄花岗起义 (二)武昌起义 时间、地点、人物、结果、意义
1、领导黄花岗起义的革命者是( D )
A.秋瑾
B.徐锡麟
C.邹容
D.黄兴
2.武昌起义的主力是( C
A.工人
C.湖北新军
) B.学生 D.农民
3.下列对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的评价,不正确
的是( C )
A.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B.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 探索中的“量变”,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巨变”。
第9课 辛亥革命
• 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到了这一天,许 多人都会种下各种树苗,也会说着同样的 一句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中国为什 么要把植树节定在这一天呢?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精美课件(19张PPT)

——宋庆龄为兴秋瑾纪念馆题词
秋瑾 (1875-1907年) 徐锡麟起义失败,她拒绝逃,被逮捕后, 拒不写自供状,只写下了七个字‚秋风秋雨 愁煞人‛用七个字说尽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担忧。7月15日凌晨,秋瑾 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广西起义 时 间 1907年 人物 孙中山、黄兴 经过 袭取镇南关。起义军奋战 七昼夜。 结果 失败。
他 们 的 绝 笔 之 作
…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 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烈士林觉民《与妻书》
本日即赴阵地,誓身先士卒, 努力杀贼,不敢有负诸贤之期… 绝笔于此,不胜系恋。 ——黄兴绝命书
他们的青春、幸福乃至生命,都与国家存亡的时代主题紧紧相 连;他们甘愿用自己的一切作为祭品,奉献于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主要力量
10月9日,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秘密 制造炸弹时发生事故,不幸被炸伤。俄国巡捕前来 搜查,孙武和其他人脱逃,但起义的文件、旗帜等 被搜走。湖广总督下令全城戒严,搜捕革命党人。 被捕的革命党人10日凌晨就义。新军工程营大队长 熊秉坤等人决定提前起义——
孙中山
黄兴(1874年--1916年)
孙中山在阵地为伤员包扎,并亲 手发炮,竟打得很准。他慨言道: ‚反对清政府二十余年,此日始得亲 发炮击清军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黄花岗起义
准备 孙中山赴欧美各国募集起义经费, 黄兴到香港设立统筹部,作为起 义的领导机关。 地点 广州
时 间 1911年4月 人物 孙中山、黄兴、赵声 经过 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的情况下,临时
秋瑾 (1875-1907年) 徐锡麟起义失败,她拒绝逃,被逮捕后, 拒不写自供状,只写下了七个字‚秋风秋雨 愁煞人‛用七个字说尽了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担忧。7月15日凌晨,秋瑾 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广西起义 时 间 1907年 人物 孙中山、黄兴 经过 袭取镇南关。起义军奋战 七昼夜。 结果 失败。
他 们 的 绝 笔 之 作
…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 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烈士林觉民《与妻书》
本日即赴阵地,誓身先士卒, 努力杀贼,不敢有负诸贤之期… 绝笔于此,不胜系恋。 ——黄兴绝命书
他们的青春、幸福乃至生命,都与国家存亡的时代主题紧紧相 连;他们甘愿用自己的一切作为祭品,奉献于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主要力量
10月9日,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秘密 制造炸弹时发生事故,不幸被炸伤。俄国巡捕前来 搜查,孙武和其他人脱逃,但起义的文件、旗帜等 被搜走。湖广总督下令全城戒严,搜捕革命党人。 被捕的革命党人10日凌晨就义。新军工程营大队长 熊秉坤等人决定提前起义——
孙中山
黄兴(1874年--1916年)
孙中山在阵地为伤员包扎,并亲 手发炮,竟打得很准。他慨言道: ‚反对清政府二十余年,此日始得亲 发炮击清军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9课 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黄花岗起义
准备 孙中山赴欧美各国募集起义经费, 黄兴到香港设立统筹部,作为起 义的领导机关。 地点 广州
时 间 1911年4月 人物 孙中山、黄兴、赵声 经过 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的情况下,临时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

义。
6.影响:
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安庆起义
1.时间: 1907年夏 2.人物: 光复会会员徐锡麟、革命党人秋瑾
3.地点: 安庆 4.结果: 起义失败,徐锡麟、秋瑾牺牲
广西镇南关起义
1.时间: 1907年 2.人物: 孙中山 3.结果: 失败
黄兴
新课讲解
黄花岗起义
1.时间: 1911年4月 2.人物: 孙中山、黄兴 3.结果: 失败 4.影响:
新课讲解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影响: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 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 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 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课堂小结
同盟会员齐奋起,萍浏醴响第一枪。 安庆广西黄花岗,起义虽败鼓斗志。 一九一一双十晚,革命党人武昌占。 打响起义第一枪,全国多省独立现。 脱离清朝卷全国,武昌起义辛亥年。
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起义主力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起义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新课讲解
武昌起义的爆发
武昌新军工程营起义(10月10日) 夺取军械库 进攻总督衙门 占领武昌城 攻占汉口、汉阳
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
(10月11日)
各省纷纷响应, 一半以上宣布独立
新课讲解
知识拓展
湖北军政府
第三单元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 华民国的建立 第9课 辛亥革命
情境导入
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展现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作为国家级的纪念碑 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呢?今 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时期。
6.影响:
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安庆起义
1.时间: 1907年夏 2.人物: 光复会会员徐锡麟、革命党人秋瑾
3.地点: 安庆 4.结果: 起义失败,徐锡麟、秋瑾牺牲
广西镇南关起义
1.时间: 1907年 2.人物: 孙中山 3.结果: 失败
黄兴
新课讲解
黄花岗起义
1.时间: 1911年4月 2.人物: 孙中山、黄兴 3.结果: 失败 4.影响:
新课讲解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影响: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 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 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 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课堂小结
同盟会员齐奋起,萍浏醴响第一枪。 安庆广西黄花岗,起义虽败鼓斗志。 一九一一双十晚,革命党人武昌占。 打响起义第一枪,全国多省独立现。 脱离清朝卷全国,武昌起义辛亥年。
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起义主力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起义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新课讲解
武昌起义的爆发
武昌新军工程营起义(10月10日) 夺取军械库 进攻总督衙门 占领武昌城 攻占汉口、汉阳
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
(10月11日)
各省纷纷响应, 一半以上宣布独立
新课讲解
知识拓展
湖北军政府
第三单元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 华民国的建立 第9课 辛亥革命
情境导入
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展现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作为国家级的纪念碑 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呢?今 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时期。
部编版历史辛亥革命教学课件-PPT

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否定君主专制
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要求,具有进步意义
四、辛亥革命的结局
1、失败: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 (1)原因 (2)时间 2、辛亥革命的意义 3、失败原因 主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资产阶级的
软弱性和妥协性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
4、教训: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 不通,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军事 准备
清末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
二、过程 1、爆发: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
• 1、时间 • 2、过程| • 3、结果 • 4、意义
熊秉坤
金兆龙
湖北军政府成立
黎元洪
2.各地 响应 起义
京师
成都 昆明
太原
西安
镇江 江宁 苏州 上海
武昌 长沙
安庆 杭州 南昌
会正处于新旧交替之中。
制制度 2、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3、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4、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5、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推动力量
•
1.新闻评论,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 的新闻 事件所 发表的 言论的 总称。 新闻和 评论, 构成报 纸的两 大文体 。新闻 评论是 一种写 作形式 ,一种 传播力 量,一 种社会 存在, 以传播 意见性 信息为 主要目 的和手 段。
•
8.对 某 方 面 的 知识 有强烈 兴趣时 ,自己 解决某 个问题 时,学 习中找 到志趣 相投的 同伴时 ,发现 自己的 潜能时 我们都 可以体 味到学 习带来 的快乐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部编版)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 (共33张PPT)

人
大
夺取镇南关,最后失败
虽然失败,但极大地鼓舞了 全国人民的斗志
前赴后继、浴血奋斗!
同盟会会员中第一位烈士:刘道一
刘道一,生于一个自耕农家庭。他 父亲仗义疏财,爱打抱不平,具有豪侠 精神;他哥哥刘揆一也是一位思想激进 的革命党人。刘道一精通英语、日语、 熟悉各地方言,又有一副好口才,被黄 兴称誉为“将来外交绝好人物”。刘道 一为掩护哥哥刘揆一被捕,1906年12月 在长沙惨遭杀害,年仅22岁。
喻培伦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在黄花岗起义中,喻培伦、林觉民等80多人英勇牺牲。后来收 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喻培伦时年25岁,林觉民 时年24岁)
侠骨柔情:林觉民
林觉民《与妻书》
林觉民在起义中受伤被 捕。在受审时慷慨宣传革命 道理,其民族大义连敌人都 被打动。审问他的水师提督, 为他解开镣铐,亲手为他端 起痰盂。林觉民牺牲后,他 的妻子两年后终因悲伤过度 辞世。
思想解放
人们第一次发现原来国家不属于皇帝, 而属于每一个中国人;既然2000多年来被视 为奉天承运的“天之子”不过是压在人们思 想上的土偶,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思想、落 后的观念、祸国的罪人不可以被推翻呢?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观 念里萌动着中华民族第一缕复兴的力量。
社会进步
历史的风云际会
结合课本思考:这场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变化?
国名的变化
帝国、王朝
民国
国旗的变化
君临天下、君权神授
五族共和、民族平等
退
1912年2月12日颁布
位
诏
书
政治文明
国家主权 人民地位 国家政体
封建政治
主权在君 臣民等级 君主专制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辛亥革命课件 (共23张PPT)

汉口 汉阳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武昌起义的影响:
①振奋了全国人心,推动了革命 高潮得到来;
②清政府统治开始瓦解,为中华 民国成立创造了条件;
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首义
合作探究
武昌起义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
1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2 革命有着正确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3 革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半壁东西三楚雄, 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业艰难甚, 谁与斯人慷慨同。
—— 孙中山赋诗深切哀悼
刘道一(1884-1906年)
1906年12月初起义爆发,各路起义 军遍布附近几县,在几天内占领麻石、 文家市、上栗市等重要市镇,以同盟会 的政纲为号召。起义军声势浩大,屡败 清军。清政府调集湘、鄂、赣及江宁( 今南京)数万军队镇压。
原因
同盟会、文学社、共进会等
组织: 积极谋划起义
思想: “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
武昌首义
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主力: 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武昌起义经过
10/14/2019
武昌新军工程营起义(10月10日) 夺取军械库 进攻总督衙门 占领武昌城 攻占汉口、汉阳
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 (10月11日)
—— 《中国近现代史》
开创了...民主革命,推动 了...思想解放,打开了...闸 门;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课堂练习
1、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A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广西起义 D、黄花岗起义
2、在探究性学习中,小钟同学查阅了“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
结果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 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 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 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_辛亥革命课件(共21张PPT)

反帝反封建
没有 失败了
Q2:辛亥革命前中国的社会性
质是什么?辛亥革命后呢?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务
依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
会性质
革命志士的奋斗
1906年 萍浏醴起义——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1907年 安庆起义、 绍兴起义、镇南关起义 1911.4 黄花岗起义——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革命志士的奋斗
起义名称 时间 地点 领导者
萍浏醴起义
1906年
江西、湖南 交界
刘道一 蔡绍南
安庆起义 1907年 安徽
徐锡麟
绍兴起义 1907年 浙江 镇南关起义 1907年 广西 黄花岗起义 1911.4 广州
秋瑾
孙中山 黄兴
黄兴
一、表格梳理——中国同盟会成立后的革命斗争
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 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的鼓 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窃取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地位: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 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意义: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性质:
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
客观评价 积极性:①②③④
局限性:①②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 运动
六、客观评价辛亥革命
(1)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二)辛亥革命的积极性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
南京临时政府的改革措施 君主专制制度(最大功绩)
政治:保障人权,不准刑讯、 (2)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
体罚,禁止贩卖人口、贩卖童 人心(袁世凯复辟帝制遭人民反对)
工,保护华侨,保护人民财产 经济:奖励工商业发展,鼓
性质:一场资产阶级领导 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1912年
国
三.革命余波里的“新象”
《民国双流县志》 民国基层的选举自治
晚清基层政权的掌控者:乡绅
国
三.革命余波里的“新象”
帝号纪年
国
清代龙旗
民国纪年
三.革命余波里的“新象”
国
1916年,袁世凯称帝,历时仅83天
1917年,张勋拥护溥仪复
辟称帝,历时仅12天
三.革命余波里的“新象”
申新纺织公司(1915年.上海)
剪辫之风
蓄辫
剪辫
风
三.革命余波里的“新象”
放足之风
风
缠足
放足
三.革命余波里的“新象”
风
服饰之风
晚清旗袍
民国旗袍
三.革命余波里的“新象”
健康之风
“东亚病夫”
1912年贵州第一届光
复纪念运动会
风
三.革命余波里的“新象”
礼仪之风
废跪拜
行作揖
三.革命余波里的“新象”
婚姻之风
“三妻四妾”
风
“一夫一妻”
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民
——陈独秀《敬告青年》 陈独秀
1915年《青年杂志》
1879-1942
“低烈度”革命是如何引发革命 “大业绩”呢?该怎样理解辛亥革命
的“大业绩”呢?
推翻 帝制
颁布 宪法
——徐佛苏《梁任公先生逸 事》,《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第514页
1910年立宪派代表第二次国会请愿合影
一.清末新政下的“险象”
1910年长沙抢米风潮
除首要各匪业经正法外, 其余各犯严行惩办。并饬 各军搜捕余匪,务绝根株, 毋稍松懈。
——《军机处寄湖南巡抚电 旨》,饶怀民《长沙抢米风潮资 料汇编》,长沙:岳麓书社, 2001,第17页
两军交战剧烈的地 区仅出现在武汉与南 京地区,交战时间前 后不过125天,起义 军伤亡不到8500人。
——张难先《湖北革命 知之录》,北京:商务印 书馆,2011,第391-393页
1900年八国联军列队紫禁城
《江楚会奏变法三折》1901年
1911
设内阁
1906
练新军
1903
奖实业
1906
预立宪
----------- 19C60—70S
1898 1905 辛 亥 革
新 文 化 运
五 四 运 动
中国 全 国民 民 共大 族 产革 抗
新 中 国 成
命动
党命 战 立
诞
生
谢谢聆听
•
环 节 1: 出 示 白居易 《朱陈 村》、 苏轼《 鱼蛮子 》、范 成大《 夏日田 园杂兴 》。
•
设计意图:通过对诗词与教材前言的 解读, 教师示 范对不 同时期 生产方 式与生 活状态 的比较 ,学生 初步了 解对历 史现象 进行合 理解释 的史学 思想方 法。
1905
废科举 派留学
1905年部分留日学生群体合影
各省出洋游学诸生......不 思朝廷之恩,不念官师之教, 乃歆羡逆党,稍有一艺片长, 转作反噬倒戈之用。
——张之洞:《劝戒上海国会
及出洋学生文》,杜迈之《自立会 史料》,长沙:岳麓书社,1982, 第172页
(解散请愿团体)各代 表闻此乱命,亦极愤怒...... 向谘议局报告清廷政治绝 望,吾辈公决密谋革命。
移风 易俗
思想 解放
短时段
1911 1912
今天
长时段
真正的革命是极其深刻的,因 为它将导致人们行为方式和思维方 式的变革,并最终塑造和改进一个 民族的精神。
——(法)古斯塔夫·勒庞《革命心 理学》,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第4页
古斯塔夫·勒庞 1841-1931
洋 戊 清预 务 戌 末备 运 变 新立 动 法 政 宪1911 1915 1919 1921 1924 1937 1949
三.革命余波里的“新象”
剪辫
放足
服饰
风
健康
礼仪
婚姻
三.革命余波里的“新象”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钦定宪法大纲
臣民非按照法律所 定,不加以逮捕、监 禁、处罚。 ——《钦定宪法大纲》 1908年
人民之身体非依法
律,不得逮捕、拘禁、
审问、处罚。
——《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1912年
民
三.革命余波里的“新象”
二.辛亥风潮中的“怪象”
?
南北妥协
镇压革命 剿抚兼施 推翻帝制
在此潮流转变之下,民心思 动,已非一朝,不是单靠兵力 所能平定,主张剿抚兼施。
——张国淦《辛亥革命史料》,上 海:龙门联合书局,1958,第269页
南北妥协
二.辛亥风潮中的“怪象”
?Hale Waihona Puke 清帝退位部分优待条件:第一款: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 国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 第二款:岁用四百万两,由中华 民国拨用; 第七款:原有之私产由中华民国 特别保护。
政权腐化 离心离德
革命必然
三.革命余波里的“新象”
01
新国
02
新风
03
新民
三.革命余波里的“新象”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钦定宪法大纲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 国,万世一系,永永尊 戴;君上神圣尊严,不 可侵犯。 ——《钦定宪法大纲》 1908年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
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
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临时约
——据张海鹏、李细珠著《中国近代 通史》第五卷整理,南京:江苏人民 出版社,2005,467页
Q:与法国大革命一样,辛亥革命也是革命,但却以 不同于寻常革命的方式结束,由此,请谈谈你对辛亥革 命“低烈度”的深刻理解。
清帝退位 南北妥协
革命顺势 低烈度
革命偶然
保路运动 首义成功
各省形势 武昌首义
革命情势
普通民众
铁腕 雄心
清廷
请愿 回绝
立宪派
留学生
? 险象
频出
1911年5月8日清廷颁布责任内阁 1911年5月9日清廷宣布“铁路国有” 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
朱
首义效应
德
当我们向昆明城进攻时,把 守城门的骑兵团不但没有阻拦 我们,大部分骑兵反而加入了 我们的队伍。
——朱德《辛亥革命回忆》,党德信 《辛亥革命亲历记》,北京:中国文史 出版社,2001,第5页
辛亥革命
——“低烈度”与“大业绩”
法国大革命(1789-1830)
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 十九万,变革三次,君 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 十万之贵族,百万之豪 家,骨暴如莽,奔走流 离......
——康有为《进呈法国革 命记序》,《康有为政论 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 第308页
辛亥革命(1911-1912)
国 荣宗敬
三.革命余波里的“新象”
1910-1914年机制面粉和火柴工业新设厂数统计表
1910 1911 1912 1913 1914
机制面粉业 3
2
5 13 7
火柴工业 3
1
4 12 10
国
——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旧中国机制面粉工业统计资料》 青岛市工商局史料组编《中国民族火柴工业》
三.革命余波里的“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