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分法测定颗粒物粒径分布
筛分法测定粉尘粒度分布

实验 2 筛分法测定粉尘粒度分布一、实验内容与目的用筛分法测定粉尘的粒度分布,掌握其测定和计算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标准筛、分析天平、电热鼓风箱、干燥器等。
三、基本理论和实验步骤1 概述粉尘的粒径对球形尘粒来说,是指它的直径。
实际的尘粒大多是不规则的,一般也用“粒径”来衡量其大小,必须用颗粒标定的几何长度及其他物理性能如在液态或气态介质中的沉降速度,对光的吸收或散射等间接测量的方法去确定粉尘的粒径。
采用何种形式表示粉尘粒径,取决于测定的目的和粉尘所处的工况状态。
同一粉尘按不同定义所得的粒径,不但数值不同,应用场合也不一样。
在选取粒径测定方法时,除需考虑方法本身的精度、操作难易及费用等因素外,还应特别注意测定的目的和应用场合。
不同的粒径测定方法,得出不同概念的粒径。
在给出或应用粒径分析结果时,还必须说明或了解所用的测定方法筛分法是测定粉尘粒度质量分布的一种较简单和通用的方法,其测定的原理是使尘样依次通过一套筛孔渐小的标准筛网,按尘粒大小不同进行机械分离。
根据分离的结果计算粉尘的筛上质量百分比和筛下质量百分比。
筛上质量百分比指的是:某一筛孔(径)的筛上残留粒子与该试样的全部粒子的质量比。
而试样在各级筛孔(或各组孔径)上的筛上质量百分数,即组成该粉尘试样的筛上分布;相应地,小于某一筛孔(径)的筛下粉尘粒子与试样全部粒子的重量比即为筛下质量百分比,试样在各级筛孔(或各组孔径)下的筛下质量百分数即组成粉尘试样的筛下分布。
实际上,常用筛上累积百分数R%或筛下累积百分数D%表示粒子的分布状态。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R=1-D。
筛分法适用于分析80%的粒子粒径大于44 微米的粉尘。
2、实验步骤(1)按照“实验1”分取粉尘样品,将其放入烘箱中烘干,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
(2)检查标准振筛机能否正常工作,清扫标准振筛网。
(3)称取100 克标准试样,放入标准筛顶层,把套筛装夹牢靠。
(4)接通电源,将标准试样振筛15 分钟。
0982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第二法筛分法公示稿(第一次)

附件1:0982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第二法筛分法草案公示稿(第一次)0982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本法用于测定原料药、辅料和药物制剂粉末或颗粒的粒子大小或粒度分布。
其中第一法、用于测定粒子大小或限度,第二法用于测定药物制剂的粒子大小、或限度或粒度分布,第三法用于测定原料药或药物制剂的粒度分布。
第一法(显微镜法)本法中的粒度,系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长度表示。
目镜测微尺的标定照显微鉴别法(通则2001)标定目镜测微尺。
测定法取供试品,用力摇匀,黏度较大者可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加适量甘油溶液(1→2)稀释,照该剂型或各品种项下的规定,量取供试品,置载玻片上,覆以盖玻片,轻压使颗粒分布均匀,注意防止气泡混入,半固体可直接涂在载玻片上,立即在50~100倍显微镜下检视盖玻片全部视野,应无凝聚现象,并不得检出该剂型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50μm及以上的粒子。
再在200~500倍的显微镜下检视该剂型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视野内的总粒数及规定大小的粒数,并计算其所占比例(%)。
第二法(筛分法)筛分法是通过合宜孔径的药筛对粉末或颗粒的粒子大小和粒度分布进行评估和分级的方法。
一般分为手动筛分法、机械筛分法与空气喷射筛分法气流筛分法。
一般情况下,手动筛分法和机械筛分法适用于测定大部分粒径大于75μm的供试品。
;对于粒径较小的供试品,由于其质量较小,在筛分过程中提供的重力不足以克服内聚力和粘附力,使颗粒相互团聚并粘附在筛面上,从而导致预期通过筛面的颗粒被保留,对于粒径小于75μm的样品,则应因此,采用气流筛分法空气喷射筛分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更为合适。
但是在经方法验证可行的情况下,筛分法也可用于粒径中位值小于75μm的粉末或颗粒。
对于只能通过粒度大小进行分类的粉末或颗粒,筛分法是很好的选择。
筛分法需要的样品量大(一般至少需要25g,取决于粉末或颗粒的密度以及药筛的直径),而且难以筛分易堵塞筛孔的油性或其他粘附性粉末或颗粒。
颗粒能否通过筛孔一般取决于颗粒的最大宽度或厚度,而不是颗粒的长度,因此筛分法是一种二维的尺寸估算方法。
颗粒级配计算公式

颗粒级配计算公式
筛分法是将不同大小和形状的颗粒分别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进
行筛分,然后根据筛孔的大小和数量统计得到颗粒级配曲线。
根据筛分结果,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颗粒级配指标:
1、粒径分布函数:D(x) = (m(x) / M) × 100
其中,x为粒径,m(x)为该粒径下的颗粒质量,M为总质量。
2、大于等于某一粒径的累积百分含量:R(x) = (m(x) + m(x+1) + … + m(xn)) / M
其中,xn为最大粒径。
悬浮液法是将粉状样品在液体中悬浮,并通过重力沉降法或离心沉降法来测定颗粒的沉降速度,进而得到颗粒的粒径分布。
根据悬浮液法的实验数据,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颗粒级配指标:
1、沉降速度:Vt = h / t
其中,h为液体中颗粒的下降距离,t为下降所需时间。
2、粒径分布函数:D(x) = (m(x) / M) × 100
其中,x为粒径,m(x)为该粒径下的颗粒质量,M为总质量。
3、大于等于某一粒径的累积百分含量:R(x) = (m(x) + m(x+1) + … + m(xn)) / M
其中,xn为最大粒径。
- 1 -。
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范文.doc

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范文篇一:筛分分析-实验指导书粒度分布通常是指某一粒径或某一粒径范围的颗粒在整个粉体中占多大的比例。
它可用粒度分布表格、粒度分布图和函数形式表示颗粒群粒径的分布状态。
颗粒的粒度、粒度分布及形状能显著影响粉末及其产品的性质和用途。
例如.水泥的凝结时间、强度与其细度有关;陶瓷原料和坯釉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影响着许多工艺性能和理化性能;磨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决定其质量等级等。
为了掌握生产线的工作情况和产品是否合格,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按时取样并对产品进行粒度分布的检验,粉碎和分级也需要测量粒度。
粒度测定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筛析法、沉降法、激光法、小孔通过法、吸附法等。
本实验用筛析法测粉体粒度分布。
筛析法是最简单的也是用得最早和应用最厂泛的粒度测定方法、利用筛析方法不仅可以测定粒度分布,而且通过绘制累积粒度特性曲线,还可得到累积产率50%时的平均粒度。
一、实验目的意义本实验的目的:①了解筛析法测物体粒度分布的原理和方法;②根据筛分析数据绘制粒度累积分布曲线和频率分布曲线。
二、实验原理筛析法是让粉体试样通过一系列不同筛孔的标准筛,将其分离成若干个粒级,分别称重,求得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粒度分布。
筛析法适用约20μm~100㎜之间的粒度分布测量。
如采用电成形筛(微孔筛),其筛孔尺寸可小至5μm,甚至更小。
筛孔的大小习惯上用“目”表示,其含义是每英寸(2.54cm)长度上筛孔的数目。
也有用l㎝长度上的孔数或1㎝筛面上的孔数表示的,还有的直接用筛孔的尺寸来表示。
筛分法常使用标准套筛,标准筛的筛制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荐的筛孔为1㎜的筛子作为基筛,也可采用泰勒筛,筛孔尺寸为0.074mm(200目)作为基筛。
筛析法有干法与湿法两种,测定粒度分布时,一般用干法筛分;湿法可避免很细的颗粒附着在筛孔上面堵塞筛孔。
若试样含水较多,特别是颗粒较细的物料,若允许与水混合,颗粒凝聚性较强时最好使用湿法。
此外,湿法不受物料温度和大气湿度的影响,还可以改善操作条件,精度比干法筛分高。
混凝土中粒径分布检测方法

混凝土中粒径分布检测方法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其性能与其材料组成密切相关。
其中,混凝土中的粒径分布对其性能影响较大。
因此,粒径分布的检测是混凝土材料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中粒径分布检测的方法。
二、混凝土中粒径分布的意义混凝土中的粒径分布是指混凝土中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比。
混凝土中的粒径分布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如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等。
同时,混凝土中的粒径分布也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产生影响。
因此,对混凝土中的粒径分布进行检测和分析,对混凝土的制备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混凝土中粒径分布检测方法1.筛分法筛分法是最常用的混凝土中粒径分布检测方法之一。
该方法将混凝土样品通过不同孔径大小的筛网进行筛分,然后根据筛分结果计算出各粒径颗粒所占的比例。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混凝土样品加入筛分器中;(2)放入不同孔径大小的筛网,并将筛分器进行振动筛分;(3)根据筛分结果计算出各粒径颗粒所占的比例。
2.激光粒度分析法激光粒度分析法是一种利用激光散射原理对混凝土中的颗粒进行检测的方法。
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出混凝土中的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比例。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混凝土样品加入激光粒度分析仪中;(2)启动仪器,激光束照射混凝土样品,颗粒散射光被仪器接收;(3)仪器通过对散射光的分析,计算出混凝土中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比例。
3.显微镜分析法显微镜分析法是一种通过显微镜观察混凝土中颗粒的方法。
该方法能够直接观察到混凝土中的各种粒径的颗粒,并计算出它们所占的比例。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混凝土样品制成薄片;(2)通过显微镜观察混凝土中的颗粒,并计算出它们的数量和比例。
4.电子显微镜分析法电子显微镜分析法是一种利用电子显微镜对混凝土中的颗粒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
该方法能够直接观察到混凝土中的各种粒径的颗粒,并分析它们的形态和结构。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将混凝土样品制成薄片;(2)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混凝土中的颗粒,并分析它们的形态和结构。
粒径的测试方法

粒径的测试方法概述粒径是指颗粒物料中颗粒的尺寸大小。
在许多工业和科学领域,如化工、材料科学和环境科学等,对粒径的准确测量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粒径测试方法,包括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
传统方法1. 筛分法筛分法是最常用的传统粒径测试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颗粒物料通过一系列不同孔径大小的筛网进行筛分,从而确定颗粒在不同尺寸范围内的分布情况。
筛分法适用于较大颗粒(通常大于45微米)的测试。
2. 沉降法沉降法是另一种传统的粒径测试方法。
它利用颗粒在液体中沉降速度与其尺寸成正比的原理来测量颗粒尺寸。
沉降法适用于较小颗粒(通常小于45微米)的测试。
3. 显微镜观察法显微镜观察法是一种直接观察和测量颗粒尺寸的传统方法。
它使用显微镜来观察颗粒,并使用目镜上的刻度尺或图像分析软件来测量颗粒的尺寸。
显微镜观察法适用于较小颗粒(通常小于100微米)的测试。
现代方法1. 激光粒度分析法激光粒度分析法是一种现代常用的粒径测试方法。
它利用激光散射原理来测量颗粒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尺寸分布。
通过测量散射光的强度和角度,可以得到颗粒的尺寸信息。
激光粒度分析法适用于广泛的颗粒尺寸范围,从纳米级到毫米级。
2. 动态光散射法动态光散射法是另一种现代常用的粒径测试方法。
它利用颗粒对激光束散射光的强度变化来测量颗粒的大小和浓度。
动态光散射法适用于较小颗粒(通常在几纳米到几十微米之间)的测试。
3. 气孔试验法气孔试验法是一种用于测量颗粒孔隙分布和孔径的现代方法。
它通过将气体在颗粒堆中流动,并测量流量和压力差来推断颗粒孔隙的尺寸分布。
气孔试验法适用于多孔材料和纳米材料的测试。
结论本文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粒径测试方法,包括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
传统方法包括筛分法、沉降法和显微镜观察法,适用于不同尺寸范围的颗粒。
现代方法包括激光粒度分析法、动态光散射法和气孔试验法,利用先进的技术来实现更准确和方便的粒径测量。
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取决于颗粒尺寸范围、样品性质以及实验条件等因素。
粒径分布表征

粒径分布表征粒径分布是描述固体颗粒物或液滴大小的分布情况,它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工业过程控制、环境监测、食品加工等。
表征粒径分布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其中几种常用的方法:筛分法:这是一种古老而简单的方法,通过使用不同孔径的筛子将颗粒物分为不同的级别。
然后,测量每个级别中的颗粒物质量或颗粒物数量,以确定粒径分布。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精度较低,误差较大。
光学显微镜法: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颗粒物的外观,可以大致判断其大小。
这种方法需要人工操作,对操作者的技能要求较高,但可以对颗粒物的形状、颜色等进行观察,提供更多信息。
电感应法:基于电感应原理,当颗粒物通过一个磁场时,会产生感应电流,通过测量这个电流的大小可以推算出颗粒物的粒径。
这种方法测量速度快、精度高,但对颗粒物的导电性有一定要求。
激光散射法:当激光束照射到颗粒物上时,会产生散射光,通过测量散射光的角度和强度,可以推算出颗粒物的粒径。
该方法测量范围广、精度高,但对测量环境和设备要求较高。
沉降法:基于颗粒物在流体中的沉降规律,通过测量沉降速度或沉降时间来推算颗粒物的粒径。
该方法需要较为复杂的实验装置和计算公式,但可以对大量颗粒物进行测量,并提供较为准确的粒径分布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粒径分布表征方法。
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可以选择电感应法、激光散射法或沉降法;对于简单快速的测量,可以选择筛分法或光学显微镜法。
同时,还要注意各种方法的局限性,例如对颗粒物形状、导电性、折射率等的要求,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粒径分布的表征在许多领域都非常重要,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有新的方法和设备涌现出来,为粒径分布的表征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同时,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现有的方法和技术,以提高测量精度和可靠性,满足不断发展的生产和科研需求。
0982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

0982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粒度是指物质颗粒的大小。
在材料科学和工程中,粒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特性,可以影响材料的性质和性能。
因此,粒度的测定是一项关键的实验技术。
粒度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筛分法、激光粒度分析法和显微镜分析法等。
筛分法是最常用的粒度测定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物料通过连续不同孔径大小的筛网进行筛分,将不同尺寸的颗粒分离出来。
然后,可以根据筛网上留下的颗粒数量和颗粒的重量来计算颗粒的粒度分布。
这种方法适用于颗粒粒度较大的物料。
激光粒度分析法是一种利用激光技术来测量颗粒尺寸的方法。
它通过激光发射器产生一束激光,然后将激光射入测量区域,颗粒吸收光能并散射回光检测器,通过测量散射光的强度和角度可以确定颗粒的尺寸。
这种方法适用于颗粒粒度较小的物料。
显微镜分析法是一种直接观察和测量颗粒尺寸的方法。
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样品,可以直接测量颗粒的大小。
这种方法适用于颗粒粒度较小且形状复杂的物料。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粒度分布是粒度测定的一个重要参数。
粒度分布指的是不同粒径范围内颗粒的数量或体积的分布情况。
常用的粒度分布表达方法有累积分布曲线和差异分布曲线等。
累积分布曲线是一种常用的粒度分布表示方法。
它通过绘制颗粒粒径对应的累积百分比来表示不同粒径颗粒的占比。
累积分布曲线的斜率越大,表示颗粒粒径的分散程度越大。
差异分布曲线是粒度分布的一种补充曲线。
它通过绘制颗粒粒径的频率对粒径的对数进行尺度变换,并计算累积频率来表示颗粒粒度的分散情况。
差异分布曲线可以更加细致地描述粒度的分布情况,尤其对于颗粒粒径较小的材料。
总之,粒度的测定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实验技术。
不同的材料需要选择适合的粒度测定方法,以获得准确的粒度参数,为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粒度分布的分析也是粒度测定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粒度分布可以了解颗粒的分散情况和性能特点。
因此,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粒度的测定和粒度分布的分析始终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筛分法测定沙粒粒径及粒径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沙粒粒径(粒度)测定的方法及其优缺点;
(2)掌握沙粒粒径(粒度)曲线绘制方法及其优缺点;
(3)通过沙粒粒径分析,测定各粒级所占的百分含量,可以确定土壤质地。
(4)通过沙粒粒径分析,测定各粒级所占的百分含量,可以确定沙粒起动、跃移质、蠕移质与悬移质的比例。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
(1)实验材料
毛乌素沙地风成沙
日照海岸沙地沙
黄泛平原风成沙。
(2)仪器
土壤筛1套、电子天平1台、培养皿1个或称量纸1张;
记录纸、方格纸各一份。
三、实验步骤
(1)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取风干的毛乌素沙地风成沙、日照海岸沙地沙、黄泛平原风成沙各50g。
(2)选取1mm、0.5mm、0.25mm、0.125mm、0.063mm和0.05mm的土壤筛1套(含顶盖与底盘),将称重后的沙粒分别放入土壤筛套筛中。
(3)两手均匀用力,振荡土壤筛10分钟,打开顶盖,分别用电子天平称量各级筛子上的沙粒重,作为两个粒径间的沙粒重。
(4)将所称量的各粒径间的重量列入表中,并依次计算各粒径沙量占总重量(50g)的重量百分比。
(5)按各粒径间的重量百分比及累积百分比分别绘制沙粒粒径直方图(梯级频率粒配图)和累积频率粒配曲线。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列表分析各粒径间沙粒的重量百分比;
(2)绘制沙粒粒径直方图(梯级频率粒配图)和累积频率粒配曲线。
(3)比较分析不同来源的沙粒粒径间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