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皇帝的新装》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2024最新-《皇帝的新装》教案【优秀5篇】

《皇帝的新装》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5篇《皇帝的新装》教案,欢迎借鉴。
教学重点、难点和突破方法:篇一重点:1、掌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表示人物的方法。
2、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艺术特点。
难点: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艺术特点。
突破方法:以听、说、读、写为载体,同学独立考虑、合作探究与教师适当引导相结合,加深认识。
皇帝的新装教案篇二皇帝的新装龙王中学语文组廖学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的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整个事件的脉络。
2、情感目标:深刻领悟全文的主旨,体会本文的寓意。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体会人物形象,体会寓意三、教学方法:1、自主性学习2、合作性学习3、研究性学习四、教学手段:多媒体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㈠、导入由我国古代一些昏庸帝王的,流传至今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故事,导入《皇帝的新装》。
㈡、整体感知1、学生快速跳读全文一遍,给本文加一个副标题“——记一位皇帝”。
2、简要复述整个童话故事,理清事件的脉络。
(根据提示)㈢、局部分析,细致品味。
1、看似简单的骗局为什么能得逞呢?(从施骗者、受骗者、行骗道具——新衣三个角度考虑。
)2、能否想一个更好的手段来行骗呢?为什么?3、分析人物形象。
㈣、拓展延伸。
1、让学生给文章结局进行续写或给文章补写一个具体情节。
(培养想象力、联想力)引述爱因斯坦的名言:“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引导学生去体会这样一个虚构的故事背后所隐含的意义,从而以一种全新的眼光或思路去重新理解自己以前所看过的童话故事。
2、让学生讨论:应该批判谁?应该学习谁?3、本文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自由发言)4、教师归纳、总结。
《皇帝的新装》教案【4篇】

《皇帝的新装》教案【4篇】皇帝的新装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作者及其写作思路2.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对文学的“真实性”有感性认识。
3.通过人物的心理和语言体会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
〖教学重点、难点〗关于“真实”的理解及对于童话寓意的理解一导入同学们,我们虽是首次见面,但我想大家肯定都是文学有自己远大的理想。
如果一次机遇,使你成为一国之君,那么,你会怎样实现你的雄才大略?……不过在很多年以前,有一个皇帝却不如此。
大家一定想了解吧?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笔下的皇帝。
板书:《皇帝的新装》二学习课文本文是一篇童话,它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学生浏览课文,看一看,作家是如何安排故事情节来展示它们的丑行。
※在括号内分别补充一个字,使故事情节合理完整。
新装— 新装— 新装— 新装(四)整个故事情节中,以骗开始,以骗结束,在不存在的“新装”面前,哪些人不敢说真话?讨论;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浏览课文,思考讨论,然后回答)※贯穿故事始终的主线: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细读他们的语言和心理,思考讨论:他们不敢说真话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皇帝:维护他独断专行的统治大臣、诚实的官员、骑士们:保住他们的地位、职务老百姓:怕别人说自己太愚蠢,怕招来杀身之祸(六)故事最后为什么要让一个小孩来揭开黄的新装的奥秘,来戳穿游行大典的骗局?(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回答)教师提示:因为孩子总是无所顾忌、直言不讳。
既天真大胆,又率直肯定。
指导学生思考讨论※本文分别讽刺鞭挞赞扬了谁的什么特点?(提示:可选用下列词语)至高无上、道貌岸然、愚蠢、虚伪、自欺欺人、天真烂漫、无私无畏三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决课堂讨论。
课文中有些情节是荒唐可笑的,如结尾处,大臣手里托着并不存在的后裙,皇帝光着身子在大街上游行等。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26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26《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26参考教案之五素质教育新教案一、素质教育目的(一)知识教学点1.掌握字的音、形稽陛衔骇软差御聘勋附和爵2.掌握词义夸耀滑稽恩赐陛下头衔御聘呈报精致无双骇人听闻随声附和3.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童话的有关知识。
(二)才能训练点朗读才能,想象才能。
(三)德育浸透点理解人物所提醒的社会意义。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紧扣主题分析^p 理解内容。
采用讲解讨论等方法解决。
难点想象才能的训练。
采用“添枝加叶”法进展补写、续写训练。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简介故事梗概,训练听读,概括和语言表达才能。
2.分角色朗读课文。
全班分四个小组,每组选出几位同学自选文中最精彩的片断进展朗读比赛,其他同学按练习六进展评议。
3.讨论。
采用前后相邻的四位同学一组,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展讨论,并推举代表进展课堂发言,训练分析^p 理解才能。
4.“添枝加叶”补续写练习,训练想象才能。
5.完成字词常识小测验,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1.中外历史上封建统治者昏庸____、骄奢淫逸、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例子不鲜见,请同学举个例子。
(例如,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导致“安史之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丹麦著名的童话家安徒生创作的、揭露19世纪初丹麦丑恶而黑暗的社会现实的童话《皇帝的新装》。
2.理解作者指导学生结合提示掌握要点。
安徒生,丹麦人,世界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你读过他的什么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歌颂劳动人民的仁慈、纯洁,同情不幸的穷人,鞭挞统治阶级和剥削者的'残暴、贪心、虚伪、愚蠢,批判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是安徒生童话的主题。
3.关于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梦想和夸大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教育儿童的一种文学形式。
(二)明确目的目的(略)重点分析^p 课文一、二局部。
(三)整体感知1.听录音或范读①标出生字词,②理解内容,③理清构造层次及线索。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教案(精选篇1)【导学目标】1.理解童话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2.学生合作探究的主旨,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3.体会童话深刻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说真话的品格。
【课时计划】2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步骤一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三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三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不能独立完成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学法指导:针对步骤四中的品析语言,赏析人物理解词语在句中含义的方法指导:1.确定某词的具体含义或指代义。
2.结合语句,分析该词作用。
3.结合全文,分析艺术效果。
4.结合全文,分析表达情感。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诗意的童话故事装点着我们幸福的童年,像《海的女儿》《丑小鸭》《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哪位同学能流畅地讲述一个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给大家听呢?(待学生讲完后)精彩动人的故事总是令人难忘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倾听19世纪丹麦童话大师安徒生给我们讲《皇帝的新装》(板书课题)。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生难字词(1)字音滑稽(ī) 陛下(bì) 头衔(xián) 骇人听闻(hài)钦差大臣(qīn) 随声附和(hè) 炫耀(xuàn) 勋章(xūn)称职(chèn)(2)词义炫耀:本课指夸耀。
《皇帝的新装》的教案(优秀11篇)

《皇帝的新装》的教案(优秀11篇)皇帝的新装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3.领会文章深刻的内涵,理解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1.从语言、心理描写中感知人物形象。
2.增补课文情节,进行想像思维训练。
教学难点对童话主旨和借助夸张、想像反映生活的写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1.朗读法。
在感知课文内容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激发阅读体验,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2.讨论法。
就情节发展、传神写法和课文主旨的解读设疑,更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组织课堂讨论、合作探究,深入品评童话故事。
学习过程:一、预习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1)炫耀(xuàn):本课指夸耀。
(2)称职(chèn):能够胜任所担当的职务。
称:适合。
(3)妥当:稳妥适当。
(4)愚蠢:头脑迟钝、不灵活。
(5)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
救药:用药救活。
(6)呈报(chéng):报告(上级)。
(7)华丽:美丽而有光彩。
(8)精致:精巧细致。
(9)陛下(bì):对君主的尊称。
(10)头衔:指官衔、学衔等称号。
(11)爵士(jué):欧洲君主国最低的封号,不世袭,不在贵族之内。
(12)骇人听闻(hài):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骇:惊吓。
(13)随声附和(hè):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
形容毫无主见、一味盲从。
(14)滑稽(jī):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这里是荒唐的意思。
2.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1.理清故事情节,准备复述课文。
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
安徒生(1805—1875),丹麦童话作家。
出生于丹麦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
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
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160余篇。
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
第26课皇帝的新装教案新课标

教案新课标:第26课皇帝的新装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体会故事中的讽刺意味。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提升口语表达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诚实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故事梗概:这是一个关于皇帝被两个骗子欺骗的故事。
骗子声称能制作出只有聪明人才能看到的新衣服,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聪明,不惜花重金购买。
结果皇帝穿着这件“新衣”游行时,被一个小孩子大声说出真相,使得皇帝意识到自己的愚蠢。
2.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角色性格的分析,寓意启示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导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曾经被骗过的经历,引导学生思考被骗的原因,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皇帝的新装。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了解皇帝、骗子、官员和百姓等角色的性格特点。
4.课堂讲解:针对故事中的重点情节,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寓意。
5.情景扮演:分组进行情景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中的角色,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四、课后作业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关于诚实与欺骗的作文。
2.家长参与评价:请家长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在家庭中对待诚实与欺骗的态度,给予适当引导和建议。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掌握程度。
2.学生对角色性格分析的准确性。
3.学生在情景扮演中的表现。
4.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资源1.故事文本。
2.角色扮演道具。
3.课后作业评价表。
七、教学建议1.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到诚实守信,为学生树立榜样。
在教案新课标第26课《皇帝的新装》的课堂上,我们一起领略了这个经典的童话故事。
这个故事以它独特的讽刺方式,揭示了人性中的虚荣、愚昧和诚实等元素。
让我们深入挖掘这个故事的内涵,一起探讨它带给我们的启示。
这节课,我们从故事的情节入手,让孩子们理解皇帝、骗子、官员和百姓之间的互动,引导他们分析各角色的性格特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26课《皇帝的新装》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26课《皇帝的新装》教案教学反思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童话的基本特点。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皇帝、大臣、骗子的性格特点。
(3)通过复述故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不同版本《皇帝的新装》的异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童话的基本特点。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皇帝、大臣、骗子的性格特点。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童话的寓意。
(2)如何激发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童话故事,如《小红帽》、《灰姑娘》等。
(2)简要介绍《皇帝的新装》的作者和背景。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2)学生根据阅读体验,概括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3.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皇帝、大臣、骗子的性格特点。
(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比较阅读(1)学生阅读其他版本的《皇帝的新装》,比较异同。
(2)学生分享比较阅读的成果。
6.口头表达(1)学生复述故事,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7.课堂小结(2)学生谈收获和感悟。
四、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比较阅读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分析了人物形象,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需要进一步改进。
2.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比较阅读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活力。
但在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不够细致,需要加强。
3.教学改进(1)在课堂小结环节,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
(2)在教学方法上,更加注重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脑、动手、动口。
2024年初一上册语文《皇帝的新装》课文及教案

《皇帝的新装》课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的内容,感受童话的奇妙与魅力。
2.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皇帝、大臣、骗子和民众的特点。
3.学习通过对比、讽刺等手法表现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的技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领悟故事寓意。
2.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对比、讽刺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课文《皇帝的新装》2.多媒体教学设备3.课堂讨论话题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论皇帝: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的皇帝是怎样的吗?他们有什么特点?2.简介童话:童话是一种充满奇妙色彩的文学体裁,它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的手法,讲述了一些富有寓意的故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著名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课时一、故事梗概1.教师简要复述故事梗概,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认为故事中最有趣、最感人的部分。
二、分析人物形象1.分析皇帝:皇帝在故事中有什么特点?他为什么会受骗?2.分析大臣:大臣们有什么特点?他们为什么不敢说出真相?3.分析骗子:骗子有什么特点?他们为什么能骗过皇帝和大臣?4.分析民众:民众有什么特点?他们在故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三、讨论话题1.故事中的讽刺手法:请同学们举例说明故事中运用了哪些讽刺手法。
2.故事的寓意: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第三课时2.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主题的理解。
二、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三、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讨论,写一篇关于《皇帝的新装》的读后感。
2.预习下一课《海的女儿》。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读后感。
二、拓展阅读1.教师介绍其他著名童话故事,如《丑小鸭》、《灰姑娘》等。
2.学生阅读故事,交流阅读感受。
三、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四、课后作业1.深入了解童话故事,选择一篇感兴趣的童话进行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课《皇帝的新装》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童话的文学常识,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内容。
2、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的作用。
教学方法:在“说故事—说人物—探主题—谈看法”中步步提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先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今年多大年纪?60岁,对,再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这一生中最喜欢、最难忘的故事是哪一个?——《皇帝的新装》。
因为这个故事写得实在太有趣,太好了。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这篇课文,一起来分享它带给我们的艺术感受吧。
二:初步感知
(1)请一个同学说说有关作者的情况。
安徒生,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
代表作有《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等。
(2)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
(3)分角色朗读课文,(先给大家2分钟找出角色)
叙述者,皇帝,老部长,诚实的官员,典礼官,小孩,爸爸,
其余全体随员,骑士,大家,街上和窗子里的人均由不当角色的同学齐读。
(4)补充纠正字音:称职chèn随声附和hè滑稽jī
骇人听闻hài
三、精细研读
(1)研读情节。
先请大家找出文章的线索,然后请同学按线索复述故事并评价。
明线: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
暗线:先用一个字概括这篇文章的故事情节:骗
骗子骗人—皇帝受骗—官员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
假设这个故事就是某人在进行一次钓鱼活动,那么是谁在钓鱼?他在哪里钓鱼?他的鱼饵是什么?最后,又是谁把丝线剪断了?
明确:是骗子在钓鱼,在宫廷和大街上钓,鱼饵是新装,他钓到皇帝、大臣、百姓的赏赐或吹捧。
最后被一个小孩剪断了丝线。
(2)研读人物,体会主旨:
a、先请同学们给课文加个副标题:一个……的皇帝
再想想课文中其他人物的性格。
明确:皇帝:昏庸、奢侈、虚伪、愚蠢、自欺欺人、色厉内荏
大臣:昏庸、虚伪、愚蠢、自欺欺人、阿谀逢迎
骗子;狡猾、贪婪、善于设骗
小孩;天真、诚实、无私无畏
b、下面我们请当年的三个人物:皇帝、骗子、小孩到台上来,其余同学都是当年的百姓,可以对他们进行各种评判。
相信大家一定有许多话要对他们说。
(三个人物也可以做适当辩护)
四、拓展延伸
1、思考: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2、辩论:有人认为骗子的行为值得肯定,有人不同意,你呢?
3、写作:假如游行过程中小孩子没有说出真相,故事将如何发展?请续写下去,假如小孩子说出真相,皇上实在难以再装下去,故事又将如何发展?请续写下去。
大臣助骗(虚伪自私、阿谀奉承)
骗子行骗(阴险狡猾,投其所好)
(虚荣昏庸愚蠢)皇帝受骗骗百姓传骗(胆小)
小孩揭骗(天真、无私、无畏)
《皇帝的新装》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皇帝的新装》,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皇帝的新装》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童话,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及形象的语言塑造了一个骄奢淫逸、昏庸愚蠢、虚伪自私的统治阶级的形象,反映封建社会的腐朽。
全文以“新装”为明线,以“骗”为暗线,通过皇帝“爱新装”,两个骗子为皇帝做“新装”,皇帝二次派大臣去看“新装”,皇帝亲自去看“新装”并上街展“新装”的描写,揭露
了封建统治阶级腐朽的本质。
新课改理念下的新教材,在课文的编排上,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梯度编排。
编者在第四、第五单元“观察反映生活—人和事、景和物”之后,安排了第六单元“想象世界—童话、民间故事”,这是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编排的,借以开发、拓展学生的想象力。
二、说教学目标:
(1)训练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能力。
(2)、通过复述课文训练语言概括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联系现实生活、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4)通过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概括人物性格,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
三、说教学方法:
孔子曾说:“引而不发,跃如也。
”我们在教学时要重在指导方法,培养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力避灌输的枯燥和讨论的无序混乱。
具体而言,我借助了讨论、表演、续写等形式进行教学,同时注意适当的点拨,尽量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四、说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课堂教学思路的直接体现,我设计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激趣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为课前没布置预习,本人与所教班级又有些语言不通,如果课前能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对后面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改天大有帮助,真可谓是“魔
刀不误砍柴工”。
2、初步感知:让学生感知作者的情况、童话的特点,同时让他们找准角色,准备分角色朗读,提示学生朗读要读出人物的心理、性格和神态。
此环节旨在熟悉课文内容。
3、精研细读:课堂上,我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领略作者巧妙的构思。
复述课文时,从语言、心理描写中感人物形象是教学和重点。
在分析人物性格时,我采用表演化。
我先给学生分析皇帝一个人物,然后让学生运用我教给的方法去分析其它人物,然后让他对人物说说话。
充分体现并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阶值观。
七年级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模仿能力也很强。
这样的方式大大激发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的情操得到陶冶。
让他们和钓鱼进行比较,抽象的内容得到了形象的诠释。
其主题在学生中慢慢浸润着。
4、拓展延伸:这是一种学以致用的创新思维训练。
这既是进一步熟悉文章内容,又是进一步深化文章内容。
使语文教学最终回归生活,使学生学以致用。
5、说板书设计: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是增强语文教学中直观内容的一种重要手段。
这个板书设计反映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赐教也显示了教学流程,它既便于教师归纳总结,又便于学生思考记忆。
板书设计
故事情节
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
(缘由)(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主题:深刻揭露封建统治者穷奢极欲、无知愚蠢、虚伪自私的本质。
写作特色:想象丰富大胆夸张、曲折反映现实生活
大臣助骗(虚伪自私、阿谀奉承)
骗子行骗(阴险狡猾,投其所好)
(虚荣昏庸愚蠢)皇帝受骗骗百姓传骗(胆小)
小孩揭骗(天真、无私、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