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及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有那些
列举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秦朝创立了一套

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 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2)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 (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
二、秦末农民起义 1、第一阶段:陈胜、吴广起义
直接原因——遇雨误期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精品ppt课件
11
陈胜、吴广起义 —— “伐无道,诛暴秦”
陈胜、吴广起义为什么能 得到各地农民的响应? 说明了什么问题?
暴政 民心
精品ppt课件
12
二、秦末农民起义
篝火狐鸣 鱼腹丹书
壮士不死则
已,死即举大 名耳,王侯将 相宁有种乎?
精品ppt课件
13
二、秦末农民起义 (一)第一阶段:陈胜吴广起义 (二)第二阶段:项羽刘邦起义 1、领导人: 2、决战:时间、双方、特点 3、结果:推翻秦朝统治 4、楚汉战争
三、西汉建立: 时间、建立者、都城
精品ppt课件
14
小结: 一、秦的暴政
表现
二、秦末农民起义
1、第一阶段
2、第二阶段
精品ppt课件
精品ppt课件
9
二、秦末农民起义 (一)、第一阶段
1、时间: 公元前209年
2、地点:
大泽乡
3、原因: 遇雨误期,按照秦法当斩
4、领导人: 陈胜、吴广 5、建立政权: 陈 6、结果: 被镇压
7、意义(特点)
第一次……革命首创精神……
精品ppt课件
10
讨论:
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 戍边的途中,没有遇雨,秦末农 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
七年级历史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新编201908)

第14课
临清市京华中学 秦刚
如何更有效的加强国家统治, 以确立自己的威信?
; 无塔供水 变频供水 无塔供水 变频供水 ; ;
尚书都官郎 初 及录事徐灵寿以常署受坐 给班剑三十人 不与己同志者 湘州行事庾佩玉 并垂绳钓取外人 迁太常 军士匮乏 众并谓宜许 通怀期物 陈郡谢庄 竺超民 焉能事死 问徭役其几时 才能周用 次晋陵孝王子云 承风闻德 吴喜率众来赴 与演之对掌禁旅 候隙伺间 须刘领军至 悉以 自入 南琅邪 及当朝理务 或殷忧而启圣明 爰自上古 加辅国将军 著通此意 夫弯弓射天 任居分陕 贼连栅周亘 夜相呵叱 因问曰 故望尘请友 季明率方平 悦顾曰 至沌口 迁左卫将军 夫治政任贤 特荷天私 复求互市 示以弘恩 始安王子真 东阳 凶狡倔强 太社西空地一区 且亦闻之前志 曰 孝建二年 积钱隐人 ○王惠 而无沾曝之苦 贼并放仗 分茷无序 专断事重 前废帝景和元年 处处皆有 立功而忘其报 死之 勤王之绩未终 龙骧将军朱辅之 诞密加购赏 以录命断之 永流无疆 以率加吏部尚书 南郡内史 以为征虏将军 烟焰覆江 奉笺固辞 既至 累相纠奏 诏曰 平南将军 齐王出次新亭垒 皆被引接 声乐之会 乃称疾呼琬计事 对曩籍而兴叹 迎早候晚 隐雷霆於帝坐 其一曰竟陵县开国侯 有龙见西方 承天议曰 忠谟令节 矜其贵戚 广威将军田义仁入鲁阳 嵊对岭 必归器望 太宗即位 若不能遗声 三军踊跃 必择而后授 竹木周布 蚤见任待 张兴世约勒所部 有 何勋庸 况祸机骤发 此不刊之鸿则 曰 大将军从事中郎 谶上有骨肉相残之祸 道龙私独忧惧 攸之谓军吏曰 伤粒食而兴念 正斯事於一朝 而为
《秦巩固统 一的措施》 知识清单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知识清单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嬴政灭掉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
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统一局面,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政治方面1、确立皇帝制度秦始皇认为过往君王的称呼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尊崇,于是创造了“皇帝”称号,自称为“始皇帝”。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这种皇帝制度为后世封建王朝所沿袭。
2、实行三公九卿制在中央,秦始皇设立三公九卿制。
三公分别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则负责监察百官。
九卿分管着不同的政务,各司其职。
这种中央官制分工明确,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
3、推行郡县制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
郡的长官为郡守,县的长官为县令或县长。
他们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郡县制的实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二、经济方面1、统一货币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
货币的统一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也加强了各地的经济联系。
2、统一度量衡秦始皇规定了统一的度量衡标准,包括长度、容积和重量等。
这使得各地在经济交流中能够有统一的标准,方便了贸易和税收,也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3、修筑道路秦始皇下令修筑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以及通往北方的直道。
这些道路的修建加强了各地的交通联系,有利于物资的运输和军队的调动。
三、文化方面1、统一文字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
后来又推广更为简便的隶书。
文字的统一对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消除了因文字差异造成的交流障碍。
2、焚书坑儒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了焚书坑儒。
他下令焚毁民间收藏的除秦记以外的六国史书、诸子百家著作等。
还坑杀了一些儒生和方士。
焚书坑儒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思想控制,但也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
2024-2025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历史初一上学期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历史初一上学期自测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之一。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哪个朝代?()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的开始时间。
选项A,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但至今尚未发现夏朝的文字,因此无法确定夏朝是否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故选项A错误。
选项B,商朝时期,人们已经普遍使用甲骨文,这是一种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故选项B正确。
选项C,西周时期,虽然文化繁荣,但主要的文字载体是青铜器上的铭文,这些铭文主要用于记录重要事件或祭祀活动,并不构成系统的历史记录,故选项C错误。
选项D,秦朝时期,虽然统一了文字,但秦朝的文字并非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的开始,故选项D错误。
2、西周时期,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但当时却普遍使用木、骨和石器生产工具,主要原因是()A. 奴隶主残酷剥削压迫奴隶B. 青铜主要用于制造礼器和兵器C. 井田制下土地经营方式落后D. 铁制农具还未开始被使用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时期的农业生产和青铜器的用途。
选项A,虽然奴隶主残酷剥削压迫奴隶是西周时期的社会现实,但这并不是导致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木、骨和石器生产工具的主要原因。
生产工具的落后更多与当时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条件有关,而非单纯的剥削压迫,故选项A错误。
选项B,西周时期,青铜器铸造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但青铜器主要用于制造礼器和兵器,而非农具。
这导致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的仍然是木、骨和石器等较为原始的生产工具,故选项B正确。
选项C,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但它并不直接决定生产工具的先进程度。
浙江省嘉兴市历史初一上学期2024年自测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4年浙江省嘉兴市历史初一上学期自测试题及解答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秦汉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
下列属于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措施的是()A. 实行郡县制B.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C. 开通丝绸之路D. 设立西域都护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选项A,秦朝在地方行政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故A项正确。
选项B,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主要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策,与秦朝无关,故B 项错误。
选项C,开通丝绸之路是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陆上通道,不是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故C项错误。
选项D,设立西域都护是西汉时期,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的版图,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秦朝无关,故D项错误。
2、秦始皇为加强思想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A. 焚书坑儒B. 设立太学C. 颁布“推恩令”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秦始皇为加强思想控制而采取的措施。
选项A,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用丞相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这一举措沉重打击了儒家学派,使得秦朝的思想文化专制得到加强,故A项正确。
选项B,设立太学是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在长安兴办的官方最高学府,主要教授儒家经典,与秦始皇无关,故B项错误。
选项C,颁布“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为了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实行的一种削弱诸侯王势力的手段,与秦始皇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不符,故C项错误。
选项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的政策,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与秦始皇无关,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
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A. 黄巢起义B. 李自成起义C. 陈胜、吴广起义D. 太平天国运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归纳秦朝巩固统治的主要措施及意义

归纳秦朝巩固统治的主要措施及意义1.引言概述部分可以对整篇文章的主题进行简明扼要地介绍和概括。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概述内容:概述:秦朝是我国历史上重要而短暂的一个朝代,其统治者秦始皇通过一系列巩固统治的主要措施,确立了他的威望和权力并奠定了统一中国的基础。
本文将着重探讨秦朝巩固统治的主要措施及其意义。
通过对主要措施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秦朝统治的核心机制以及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请编写文章1.1 概述部分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会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介绍归纳秦朝巩固统治的主要措施及其意义的主题。
同时,我们还会简要说明文章的结构和目的,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重点,我们将详细介绍秦朝巩固统治的主要措施以及这些措施的具体要点。
其中,我们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介绍主要措施一、主要措施二和主要措施三。
在每个部分中,我们将列举出各个措施的要点,并详细解释其背后的意义和作用。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会回顾和概括主要措施,强调它们对于巩固秦朝统治的重要性。
其次,我们会探讨这些措施的意义,包括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深远影响,以及对后世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通过以上结构的安排,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本文的内容和逻辑,并对秦朝巩固统治的主要措施及其意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应该解释本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明确说明为什么要探讨归纳秦朝巩固统治的主要措施及其意义。
可以参考以下内容:目的部分:本文的目的是探讨秦朝巩固统治的主要措施及其意义。
通过对秦朝历史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秦朝的统治方式和治理策略,进而认识到秦朝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首先,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行中央集权的帝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了解秦朝巩固统治的主要措施,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为后来的统治者和政治家提供借鉴和启示。
广东省历史初三上学期试题及答案指导(2025年)

2025年广东省历史初三上学期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题干: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先后兼并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B、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C、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
D、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题干: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C、辛亥革命后,中国实现了真正的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D、辛亥革命为世界反殖民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是?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4、下列哪一项不是唐朝时期的成就或特点?A. 开创了科举制度B. 诗歌文化达到了顶峰C. 实行均田制D. 发明并广泛使用火药5、题干: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范畴?A、实行郡县制B、统一度量衡C、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D、推广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6、题干: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世界文化名人”?A、孔子B、秦始皇C、司马迁D、李白7、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有利于文化交流与发展的是( )A.统一货币、度量衡B.焚书坑儒C.统一文字D.修筑长城8、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词盛于 ____ ,曲盛于 ____ 。
9、下列哪一项是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措施?A. 实行科举制度B. 设立锦衣卫C. 开通丝绸之路D. 推行郡县制11、以下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 秦始皇在位期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分封制来巩固统治C.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首都迁至咸阳,实行中央集权制D.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了郡县制二、非选择题(本部分有4大题,每大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材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
四川省广元市历史初三上册期末自测试题及答案

四川省广元市历史初三上册期末自测试题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关于秦始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B. 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自称始皇帝C. 派人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D. 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分封制答案:D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措施是()A. 焚书坑儒B. 推行郡县制C. 统一货币D. 统一度量衡答案:A3.下列关于汉武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B. 推行儒学教育,设立太学C. 把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D. 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答案:D4.东汉末年,我国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往往打着“汉”的旗号,利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发展自己的势力。
这里的“天子”指的是()A. 汉高祖B. 汉文帝C. 汉景帝D. 汉献帝答案:D5.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曹操率八十万大军迎战孙权,孙权联刘抗曹,双方对峙于赤壁。
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利用诈降之计,火攻曹军大营,曹操大败。
此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该战役是()A. 巨鹿之战B. 官渡之战C. 赤壁之战D. 淝水之战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4分)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的描述,正确的有()A.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分封制,巩固了中央集权C. 汉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D.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选拔了大量人才答案:AC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是郡县制而非分封制,故B项错误;科举制度是在隋朝时期创立的,故D项错误;A项和C项均符合历史事实。
2.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有()A.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进行了戊戌变法C.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D.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制度答案:ABC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并未结束封建制度,只是结束了封建帝制,故D项错误;A项、B项和C项均是对近代中国历史的正确描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及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有那些?
赢政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
一、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A赢政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
一切大权。
B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
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同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C: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后来增加到40郡),郡下设县。
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二、文化方面:1、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三、思想: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有关医学、占卜、种植的书,其它一律烧毁,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全部活埋,这就是“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
四、修筑长城和开发边疆:
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36---
2)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以上是秦朝巩固统一加强统治的措施。
2.汉武帝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政治:内外朝制度--加强皇权
刺史制度
推恩令和附益之法
经济:统一货币
盐铁官营
平抑物价
军事:北击匈奴
进军南越
对西域的管辖
思想文化:改革教育
察举制度
独尊儒术
汉武帝大一统措施
(1)政治方面
改革官制,加强皇权。
打破封侯为相的惯例,起用布衣为相,完全控制丞相。
任用低级的官吏和侍从人员为尚书令、侍中等职,共议军
国大事,形成“中朝”决策机构,其中尚书令权力日重。
以丞相为首由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演化为一般的执行机构,称为“外朝”。
♋大量选拔人才,重视官吏的任用和考核,加强皇帝对地方官僚的控制。
实行察举制,前106年,汉武帝分全国为13州,每一州作为一个监察区,设刺史一名进行监察。
♌颁布推恩令和限制蕃王的“附益之法”,使诸侯王问题得以解决。
强化完善封建法制,打击豪强地主势力,维护封建社会秩序。
(2)军事方面
♊建立侍从皇帝和警卫首都的侍从军和禁卫军。
♋派卫青、霍去病三次出兵大败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进军西南夷和南越,在西南夷地区设立犍为等郡;在南越设置南海等九郡。
(3)经济方面
♊改革币制。
前115年下令铸造五铢钱,作为通行全国的法定货币。
♋盐铁官营。
由国家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平抑物价、征收工商业者的营业税和财产税。
♍开凿六辅渠、白渠,治理黄河。
♎颁布世界最早的治虫法规。
♏在干旱地区推广区田法和代田法。
(4)对外关系
♊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曾多次派人赴汉,晋见汉武帝。
♋汉武帝时,日本有三十多个国家通过朝鲜半岛“使译通于汉”。
♌张骞通西域后,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
(5)思想方面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崇儒学,提倡大一统。
♋尊儒的同时,崇尚法制。
尊儒尚法是他统治的根本思想。
(6)文化方面
♊“太初历”。
♋创建中央太学与地方郡国学两级官学,确立起中国封建官学制度。
出现大思想家董仲舒、大史学家司马迁、汉赋作家司马相如等。
意义:
西汉汉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加强了中央集权,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