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水循环练习题答案版
大学水循环试题及答案

大学水循环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以下哪几个?A. 蒸发B. 降水C. 径流D. 所有选项答案:D2. 以下哪种水体不属于地表水?A. 河流B. 湖泊C. 地下水D. 冰川答案:C3. 以下哪个因素对水循环影响最大?A. 太阳辐射B. 地形C. 气候D. 人类活动答案:A4.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主要依靠以下哪个环节?A. 节约用水B. 水资源保护C. 水资源开发D. 水资源管理答案:D5. 以下哪个不是水循环过程中的组成部分?A. 凝结B. 升华C. 降水D. 蒸发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水循环的三个主要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蒸发、降水、径流2. 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地表水、地下水、冰川水3.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改变水的分布、增加水污染、影响水的循环速度4. 为了保护水资源,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合理开发利用5.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水资源的可再生性、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水资源的保护措施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水循环的过程。
答案: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子在大气、地表和地下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它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
2. 阐述水资源的分类及其特点。
答案:水资源按照其存在形式可分为地表水、地下水和冰川水。
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和湿地等;地下水是指存在于地下岩石空隙中的水;冰川水则是储存在冰川和永久性积雪中的水。
3. 描述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可能产生的影响。
答案:人类活动如工业排放、农业用水、城市化建设等,可以通过改变地表覆盖、增加污染物排放、改变水体的自然流动等方式,对水循环产生影响。
(完整版)水循环试题及答案

水循环测试题1.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A.冰川和地下水B.河流水和湖泊水C.河流水和地下水D.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和河流水2.下列关于水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水资源处于不断地循环更新过程中,因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海陆间水循环和陆地循环都能使水资源得到不断的更新C.水循环实现了陆地和海洋之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D.水循环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并塑造着地表形态读图,回答下面试题。
3.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且A、B表示近地面,C、D表示高空,则ABCD四点气压由大到小排序是()A.A>B>C>D B.B>A>C>DC.B>A>D>C D.D>C>B>A4.若此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且A、B表示近地面,C、D表示高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均为动力型气压带 B.A为动力型气压带,B为热力型气压带C.A为热力型气压带,B为动力型气压带 D.A、B均为热力型气压带5.若此图表示的是地壳物质循环简图,且B表示的是岩浆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指外力作用 B.C的最典型特征是层理构造C.A可能是大理岩 D.④指重熔再生6.若此图表示太平洋某海域洋流运动模式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③均为寒流 B.①为寒流,③为暖流C.②为暖流,④为寒流 D.C地可能形成渔场7.若此图表示的是海陆间大循环示意图,且A、B表示为近地面,C、D表示高空,则人类最难影响的环节是()A.①B.②C.③D.④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8.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最主要的是A.地球内部的热能 B.地球的重力能C.天体之间的引力能 D.太阳辐射能9.下列实现着图中①的功能的是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10.图中⑤产生的地质作用表现为A.内力作用 B.外力作用 C.地壳的水平运动 D.变质作用11.在图10中,甲、乙分别为两个海域的海水表层等温线示意图,箭头为洋流流向,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中的洋流为暖流B.如果是太平洋,乙洋流是东澳大利亚暖流C.甲图中的洋流一般位于大陆西部D.甲洋流可能存在于北大西洋二.综合题12.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物理水循环试题及答案

物理水循环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以下哪些?A. 蒸发B. 水汽输送C. 凝结D. 降水E. 地表径流答案:A、B、C、D、E2. 以下哪种水循环类型主要发生在陆地上?A. 海洋水循环B. 陆地水循环C. 内流河水循环D. 外流河水循环答案:B3. 地表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的过程称为?A. 蒸发B. 蒸腾C. 升华D. 凝结答案:A4.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水循环的一部分?A. 降雨B. 地下水流动C. 冰川融化D. 火山喷发答案:D5. 水循环中,水分子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A. 蒸发B. 凝结C. 升华D. 液化答案:C6. 以下哪种现象是水循环中水汽输送的主要方式?A. 风B. 雨C. 雪D. 雾答案:A7. 以下哪种现象是水循环中降水的主要形式?A. 雨B. 雪C. 冰雹D. 霜答案:A、B、C8. 水循环中,水分子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A. 蒸发B. 凝结C. 升华D. 液化答案:B9. 以下哪种现象是水循环中地表径流的主要形式?A. 河流B. 湖泊C. 地下水D. 海洋答案:A10. 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包括以下哪项?A. 调节气候B. 维持生物多样性C. 形成化石燃料D. 影响土壤肥力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水循环的三个主要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蒸发、凝结、降水2. 蒸发是水分子从________状态转变为________状态的过程。
答案:液态、气态3. 地表水通过________作用进入大气。
答案:蒸发4. 陆地水循环主要发生在________上。
答案:陆地5. 冰川融化是水循环中________环节的一部分。
答案:地表径流6. 水循环中,水分子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
答案:凝结7. 风是水循环中水汽输送的主要方式,它通过________作用影响水汽的分布。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水循环(含答案)

3.1水循环考点基础练考点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三类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A.径流 B.下渗 C.降水 D.植物蒸腾2.对图中各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a-b-c-d各环节联系了地球的各个圈层B.b环节为陆地内流区提供大量水汽C.c环节对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有重要意义D.c环节降水总量比e环节大【答案】1.C 2.C【解析】1.从图示可知甲、乙、丙三类水循环分别是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根据已学知识可知三类水循环均有蒸发、降水环节,C对,排除ABD。
故选C。
2.a环节是蒸发,b是水汽输送,c、e是降水,d是下渗。
地球的各个圈层主要有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地壳、地幔、地核。
a-b-c-d各环节仅仅联系了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但其中岩石圈只是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所以a-b-c-d各环节并没有联系下地幔和地核,A说法错误;b环节为陆地外流区(降水)提供了大量水汽,B说法错误;c(降水)环节对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有重要意义,C说法正确;海洋蒸发的水分,只有一少部分通过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形成降水,绝大部分在海洋上空凝结后形成降水,所以c环节的降水总量远比e环节小,D说法错误。
故选C。
如果下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代号所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正确的是()。
A.①一降水 B.②一蒸发C.③一水汽输送 D.④一地表径流4.南水北调影响图中水循环的哪个环节()。
A.①B.②C.③D.④【答案】3.A4.B【解析】该题以海陆间水循环模式图为材料,考查水循环的环节及其影响因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3.由材料可知,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图,S线代表地球表面,据图可得,①代表降水,②代表地表径流,③代表蒸发,④代表水汽输送。
因此,BCD项错误,A项正确。
故选A。
4.由已学知识可知,南水北调,对应影响主要为地表径流,据图可知:①代表降水,②代表地表径流,③代表蒸发,④代表水汽输送,因此对应②,ACD错误,B项正确。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3章第1节 水循环练习(含答案)

第三章地球的水第一节水循环读“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式图”,完成1~3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A.蒸发、降水、下渗、污水B.下渗、降水、蒸发、污水C.降水、蒸发、下渗、污水D.降水、下渗、蒸发、污水2.为了完善自然界水循环,下列措施可取的是()①加强人工降雨力度②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③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④道路两旁铺设透水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为了减小人类社会水循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列措施可取的是()①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实施地下水回灌②提高河川径流的供水量③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加强对浅层地下水的开采④加强城市污水的处理力度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1.D2.B3.C【解析】根据图示的因果联系可判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降水、下渗、蒸发、污水,故1题选D。
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和道路两旁铺设透水砖能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减轻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水循环的影响,完善自然界水循环,故2题选B。
对浅层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会导致地面沉降等问题;提高河川径流的供水量会导致河川径流量减小,减少河流水对浅层地下水的补给,河流的输沙能力和自净能力会降低,对城市河流下游地区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故3题选C。
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
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
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
据此完成4—5题。
4.【水循环】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5.【水循环环节】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4.B5.B【解析】我国降水变率的大小与植被覆盖率无关,A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保持水土能力强,可以减少河水含沙量,B项正确;植被覆盖率能够提高区域降水量,但提高幅度不大,C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高,河流径流量会有所减小,D项错误。
水循环题目

水循环题目
一、水循环中,哪个过程是将地表水转化为大气水的主要途径?
A. 蒸发
B. 降水
C. 地表径流
D. 地下渗透(答案:A)
二、下列哪个环节不属于水循环的主要过程?
A. 海水蒸发
B. 植物蒸腾
C. 冰川移动
D. 雨水汇入河流(答案:C)
三、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之一是?
A. 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B. 调节全球气候和温度
C. 减少地表水的储量
D. 加速岩石风化(答案:B)
四、在水循环中,降水后水分进入土壤的过程称为?
A. 蒸发
B. 渗透
C. 凝结
D. 径流(答案:B)
五、下列哪项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A. 植树造林
B. 过度抽取地下水
C. 建设水库蓄水
D. 雨水收集利用(答案:B)
六、水循环中,将大气水送回地表的过程主要是?
A. 蒸发
B. 降水
C. 凝结
D. 云雾形成(答案:B)
七、关于水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不断更新的过程
B. 水循环只发生在陆地上,与海洋无关
C. 水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D. 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人工循环两部分(答案:B)
八、在水循环过程中,地下水通过哪种方式重新返回地表或大气?
A. 直接蒸发
B. 河流径流
C. 泉水涌出和井水开采
D. 冰川融化(答案:C,注:虽然冰川融化也是地下水返回地表的一种方式,但在此题中更侧重于常态下的地下水回归途径,故选C作为最佳答案)。
五年级科学水循环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五年级科学水循环专项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大气圈、地表和地下的循环过程。
下列哪个是水循环的关键步骤?A. 蒸发B. 下雨C. 收集D. 流动答案:D2. 在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导致水蒸发的因素?A. 大风B. 高温C. 湿度低D. 晴天答案:B、C、D3. 下列哪些现象是由于水蒸发造成的?A. 海洋中的盐分增加B. 大气中形成云C. 湖泊的面积减小D. 地下水的含量增加答案:B、C4. 下列哪个是水在地球上流动的途径?A. 河流B. 大海C. 雨水D. 山泉答案:A5. 下列哪个现象和地下水有关?A. 山泉的涌出B. 河流的形成C. 雨水的蒸发D. 大海的扩张答案:A二、填空题1. 水蒸发转化为水汽后,形成_________。
2. 云中的水汽凝结后形成_________。
答案:雨滴3. 陆地上雨水流动形成的河流和湖泊属于_________水。
答案:地表4. 经过大气层的降水进入地面后,一部分被植物吸收,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_________。
答案:地下水三、解答题1. 请简述水蒸发的过程。
答案:水蒸发是指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
当水受热后,分子的能量增加,部分分子能够克服表面张力逃离水面形成水蒸气。
水蒸气在大气中上升,冷却后形成云。
2. 解释水循环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答案:水循环对于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至关重要。
水循环使得水资源能够不断重新分配,滋润了土地,并提供了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
同时,水循环还通过降雨滋养了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维持了水生生物的栖息地,为动植物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
对于人类而言,水循环也促进了农业和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饮用水和工业用水,保证了人类生活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设计一个实验,观察水蒸发的过程并记录结果。
答案:将一定量的水倒入一个透明的容器中,标记水面的位置。
放置容器在日光照射的地方,每隔一段时间观察水面的变化,并记录水面的下降情况。
地球的水循环现象练习题

地球的水循环现象练习题水,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之一。
而水循环,则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气候稳定以及生命延续的关键过程。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系列练习题,深入了解地球的水循环现象。
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环节不属于水循环?()A 蒸发B 降水C 水汽输送D 岩石风化2、地球上的水储量最多的是()A 海洋水B 陆地淡水C 冰川水D 地下淡水3、水循环中,水汽上升的主要动力是()A 风B 太阳辐射C 重力D 气压差4、能够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的水循环是()A 海上内循环B 海陆间循环C 内陆循环D 以上都不是二、填空题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_____、降水、_____。
2、海洋表面的水通过_____变成水汽,进入大气。
3、降水的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等。
三、简答题1、请简述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比较海陆间循环和内陆循环的主要区别。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产生了影响?四、综合题1、假设一个地区长期干旱,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
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水循环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对人类和生态环境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D岩石风化是岩石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作用下发生的分解和破坏过程,不属于水循环的环节。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2、答案:A地球上的水储量最多的是海洋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965%。
3、答案:B太阳辐射使得海洋、陆地表面的水受热蒸发,水汽上升,这是水汽上升的主要动力。
4、答案:B海陆间循环能够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
海上内循环主要发生在海洋上,内陆循环主要在陆地内部,对陆地水的补充有限。
二、填空题1、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2、蒸发海洋表面的水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蒸发变成水汽,进入大气。
3、雨、雪、冰雹降水的形式主要有雨、雪、冰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循环
练习题
模拟题组
图为“三江平原水循环简图”。
读图回答1~2 题。
1.图中缺少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降水B.地下径流
C.蒸发D.水汽输送
2.图示区域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的水循环环节有( )
A .①②④B.②③⑤
C.①③④D.②④⑤
答案 1.D 2.C
解析第 1 题,从图中信息可知,图中水循环环节有蒸发、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缺少的水循环环节是水汽输送。
第2题,图示区域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受人类活动影响不大的水循环环节是降水,因为降水属于大气活动,农业生产对大气活动影响小;开垦耕地,种植粮食作物,对地表径流、下渗与蒸发都有显著影响。
图 1 所示区域陆地地势平坦,图 2 为图 1 中河流甲、乙两处的年径流量曲线。
读图回答3~ 4 题。
3.图中的河流甲河段河水补给主要是( )
A .湖泊水补给B.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C .冰川融水补给
D .雨水补给
4.图示乙河段流量季节变化较甲河段小的原因主要是( ) A.乙河主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径流季节变化小
B.湖泊的调节作用
C.乙河段冬雨补给多
D.甲河段植被覆盖率较高
答案 3.D 4.B
解析第 3 题,由图示信息知,该地为地中海气候,故河流的补给主要是雨水补给;甲河段流量大于乙河段,且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故甲河段位于湖泊的上游,河流补给湖泊。
第 4 题,由上题可知,甲河段位于湖泊的上游,乙河段位于湖泊的下游。
乙河段流量季节变化较甲河段小的主要原因是受湖泊的调节作用, B 正确;甲乙河段都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都是冬雨补给;植被覆盖率高,流量季节变化应较小。
表为“我国某省各区域水资源的年均供需情况表”(单位:106m3)。
据表完成5~6题。
5.( )
A .北部和中部B.北部和南部
C .南部和东部
D .南部和中部
6.地表水利用率最高的区域是( )
A .北部B.中部
C .南部
D .东部
答案 5.A 6.B
解析第 5 题,表格显示北部地区地下水取水量是477,雨水补给量是472;中部地下水取水量是 1 624,雨水补给量是 1 610,两地区地下水取水量均大于雨水补给量,存在过量抽取地下水的现象。
第 6 题,地表水的利用率是指河川引水、水库调节占径流量的比重,由此可知四个地区的地表水利用率北部为20.5%、中部为28.1% 、南部为21.3% 、东部为10.4%,中部利用率最高。
7.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 请在图中的线段中标上箭头,用以表示出该地区的水循环过程。
(2) 若图中山脉的最高峰为 5 000 米,请指出图中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
(3) 如果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请描述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
(4) 结合水循环原理,说明植被破坏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1) 画图略。
(箭头呈逆时针方向)
(2) 高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湖泊水、地下水。
(3) 水量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4) 植被破坏,导致蒸发和蒸腾作用减弱,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旱;植被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径流泥沙含量增大,湖泊调蓄作用减弱,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易引发洪涝灾害;植被破坏,加剧上游侵蚀作用,沟谷加宽加深,加剧中下游沉积作用,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增大。
(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第(1)题,由图示信息知,该地区位于沿海地区且河流注入海洋,据此判断其水循环类
型。
第(2)题,结合该区域山麓地带自然带类型及山脉高度知山体上部有积雪冰川,并根据图示信息判断河流补给类型。
第(3)题,结合欧洲西部地形、气候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从水量及其变化、含沙量和结冰期等方面说明河流水文特征。
第(4)题,植被的破坏对蒸发、下渗、
径流及地表形态都会产生影响。
高考题组
(2012 ·天津文综)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回答第8 题。
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
8.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A.a增加B.b增加C.c 减少D.d减少答案B 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明确水循环的环节以及影响因素。
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 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是增强了地面的下渗、蒸发功能,所以在图中水循环的四个环节中,a(地表径流)减少,b(下渗)增加,c(地下径流)增加,d(蒸发)增加。
(2014 新·课标全国文综Ⅱ )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
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
据此完成9~10 题。
9 .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A .塔里木河流域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D.黑龙江流域
10.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
A .水田改旱地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D.修建梯田
答案9.A 10.C
解析第9 题,气候干燥的塔里木河(内流河)流域降水后蒸发(腾)水(即绿水)的比例远大于其他流域(外流河,径流量大、蓝水比例高)。
第10 题,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分蒸发旺盛,非生产性绿水很多;覆膜种植农作物,植物根系可获得更多的水分,从而增加植物蒸腾量,使生产性绿水大量增加。
水田改旱地,会降低生产性绿水比例。
植树造林能提高生产性绿水比例,但比覆膜种植农作物的作用小,况且干旱半干旱地区不适宜植树造林。
修建梯田对生产性绿水比例增减影响不大。
(2015 全·国文综Ⅱ )圣劳伦斯河(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图 b 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据此完成11~12 题。
11.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A.2 个月B.3个月
C.4 个月D.5 个月
12.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答案11.C 12.B
解析第11题,根据蒙特利尔气候资料可以看出,月平均气温在0°C 以下的月份有4个月(大约从12月到次年3月)。
第12题,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快,冬季不易出现结冰现象。
13.(2015 浙·江文综)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图 1 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图 2 为图 1 中甲地气候统计图和河流水位年变化图。
简述甲地河流水位特征,并分析成因。
答案全年水位高(全年水位在3m 以上);高水位在冬季(6 月至7 月),低水位在夏季(12 月至
次年1月);水位年内变化较为和缓。
降水量丰富;河流的上游有大面积沼泽,滞留径流使
高水位比多雨季节推迟数月;调节径流使水位变化和缓。
解析读图 2 可知,甲地河流全年水位在3m 以上,全年水位高;该地在南半球,根据图中月份,高水位在冬季(图中6~7 月),低水位在夏季(图中12月~次年 1 月)。
水位年内变化较为和缓,降水量丰富。
根据图1,河流的上游有大面积沼泽,滞留径流使高水位比多雨季节推迟数月。
沼泽湿地调节径流,使水位变化和缓。
14.(2011 新·课标全国文综)依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 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
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 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 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
图 1 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 2 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答案(1)
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
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
水。
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
②海水淡化。
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
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
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
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
度大,生活、
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及岛屿轮廓可确定该岛国为新加坡,再结合新加坡的地理环
境特点和文字材料进行分析。
新加坡地处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特征为终年高温多
雨。
但由于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河流短小,难以储存淡水,再加上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
生活、生产需水量大,造成淡水资源严重不足。
第(2)题,关于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
办法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组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