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三课时

合集下载

“风神初振”初唐诗歌教案

“风神初振”初唐诗歌教案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初唐诗歌的大体特点,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

二、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诗歌,赏析诗歌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设想】1、朗读吟诵。

加强朗读训练,把握作者的感情。

2、情景再现。

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春江月夜幽美的情景和人世间游子思妇的形象,通过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3、情感把握。

通过诗歌中意象和措辞的分析,深刻领悟作者的在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的哲理。

【教学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王勃《滕王阁》【教学过程】一、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背景介绍晋陵,唐郡名,即今江苏省常州市。

陆丞相,名元方,晋陵人,武则天时期为相,与杜审言颇有交往。

陆元方有《早春游望》诗寄给他。

因有感于陆元方能够在宦游中赏玩春光,而自己却在异乡为“归思”所苦,于是杜审言将自己的感想结构成篇,作《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一诗以和原唱。

(二)作者简介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

高宗咸亨进士,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

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

(三)诗歌赏析1、根据注释,初探诗意①和(hè):奉和,即别人先做了一首,自己也依韵作一首。

晋陵,今江苏常州。

陆丞,姓陆的县丞。

县丞是县令的辅佐官。

《早春原望》是陆丞原诗的题目。

②宦(huàn)游:离家到各地作官的人。

这里指作者自己。

③偏:偏偏、特别。

物候新:由四季景物的不同反映出季节的变化,这里指春天来临。

④曙:黎明。

⑤梅柳渡江春:意思是江南的梅柳先开,然后才把春天从江南带到江北。

111“风神初振”的初唐诗PPT课件

111“风神初振”的初唐诗PPT课件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
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 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 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 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 分外动人。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 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 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 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 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 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代表诗人:初唐四杰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杨炯《从军行》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卢照邻《长安古意》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陈子昂《感遇》诗38首、《登幽州台歌》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 王勃之诗虽未完全脱尽六朝绮 丽的余风,但年少才高,官小名大, 充满着追求事业的心情,因此诗的 内容多有宏放浑厚的气象,显示出 唐代诗风正在向新的健康的方向发 展。同时,五言律诗的形式到他的 手里,已被普遍运用而渐趋成熟, 五言绝句与七言歌行也有了发展与 提高。有《王子安集》。
滕王阁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背景介绍
武则天光宅元年(684 )春。 时年二十六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四 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求取功名。 临行前,友人设宴欢送他。席间友 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 潮。这首离别之 作,就从宴会的情 景落笔。 《春夜别友人》共两首 , 课本所选的是第一首。
朗读诗歌,初探诗意
1.诗中哪些词语写了“夜”?
明确:诗人先写离别华筵(室 内)的人和物,再写朋友告别 时的环境(室外),突出表现 了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隋唐帝国的建立,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

南北文化的交融为诗歌艺术的发展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

初唐前期,诗歌创作仍受齐梁诗风的影响,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

初唐后期,随着“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登上诗坛,突破了宫廷诗风的格局。

他们的诗歌情思浓郁,气势壮大。

陈子昂以复古求创新,主张诗歌要有风骨兴寄,抒情应刚健飞动。

而以沈佺期、宋之问为代表的诗人们则确立了律诗的新形式。

“风神初振”([明]高叔嗣《苏门集》陈束序)的初唐诗为诗的“盛唐”奠定了基础。

本专题所选五首诗歌并没有沈佺期和宋之问的,同学们学习时不必从文学史的角度切入。

从诗歌本身出发,是我们学习这本选修教材的最基本的选择。

风骨:(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一教学目标1.对照注解,理解形象。

2.问题探讨,整体把握。

3.分析主旨,探究技巧。

二教学过程1.导入(知人论世,把握情感方向)陈子昂(659—700),字伯玉。

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官终右拾遗,世称陈拾遗。

拾遗是唐代谏官名。

有《陈子昂集》。

春天的夜晚是送别友人还是与友人告别?一般说来,诗歌中的“别”是“告别”,如果是“送别”当用“送”,比如李白的《送友人》(课本p23页)。

据有关资料介绍,这首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春。

时年二十六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

临行前,友人设宴欢送他。

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

这首离别之作,就从宴会的情景落笔。

2.对照注解,理解形象⑴[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金樽,是金色的酒杯还是金子做的酒杯?樽,古代盛酒食的器具。

但“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尊”没有木字旁。

绮筵qĭyán,华丽的筵(古人席地而坐时铺的席)席。

筵席,指宴饮时陈设的座位,泛指酒席。

专题一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专题一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专题一“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专题导语:初唐诗是唐诗繁荣的先行“初振”阶段。

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杰”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

之后的陈子昂是初唐诗歌革新之先驱,他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又给诗歌注入了刚健、质朴的血液。

初唐诗对日后唐诗发展有两大贡献:一是转变了诗风,二是改进了诗体。

所以被称为“风神初振”。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誉为“初唐双璧”。

本专题选的初唐五位诗人的作品,全是“风神初振”之作。

学习本专题,一是反复诵读,初步体会初唐诗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二是切实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学习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三是重点学好《春江花月夜》这首唐诗“顶峰上的顶峰”作品。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诗人名片杜审言(645?~708),字必简,行五。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后迁居河南巩县,杜甫的祖父。

青年时与李矫、崔融、苏味道同被称为“文章四友”。

26岁中进士,官至膳部员外郎。

为人狂放,常以文章自负。

他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音韵谐美,章法井然,对推进律诗的成熟颇有贡献,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

杜甫曾以“吾祖诗冠古”而自豪。

二、诗词故事杜审言之狂杜审言的诗在“文章四友”中是最出色的。

不过,他非常自负,恃才傲物,自高自大得近乎发狂。

有一次,杜审言洋洋自得地对人说:“这下子苏味道一定得死了!”别人惊问,为什么苏味道一定得死呢?因为苏味道正好端端地当着吏部副长官。

杜审言指指自己一部已编好的诗文集,哈哈大笑道:“他看到了我这部诗文集,还不羞死吗?”过了一会,又目空一切地说:“我的诗文,应当叫屈原、宋玉做我的属官;我的书法,当叫王羲之朝北向我膜拜!”据说,他临死还不改这毛病,对前去看望他的宋之问说:“我活着压得你们不能抬头,现在要死了,你们可以轻松了。

可惜我到如今还没找到可以接替我的人!”三、文题背景《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是一首五言律诗。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ppt1 苏教版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ppt1 苏教版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分析意象,把握感情
找出本文的意象,体会诗人 所表述的情怀。
江、栋、帘、云、 雨、山、浦、潭影;
借景抒情,描绘了滕王阁 昔盛今衰的情景,表达作者 时光易逝,兴衰无常的情怀
赏析颔联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通过夸张的手法融情于景, 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 而且再次点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的地势特点
后十句为第三部分,由观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 别绪(因月而起的情思)
结构上,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 外在线索,同时又以月亮为抒写情思的依托,情景交融,使全 诗显得浑然一体。
春江花月(景) 完 宇宙人生(理) 美
融 思妇游子(情) 合
赏析艺术手法
诗人通过什么手法来描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和游子 的思归之情?
小结
这是一首清新诚挚的初唐送别诗。诗人先 写离别华筵(室内)的人和物,再写朋友 告别时的环境(室外),突出表现了朋友 依依惜别之情。
齐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歌沉静 之中的深挚情感。
解题
诗题中的五个字:春、江、花、月、夜,这 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 景,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字,其他 四个字都是陪衬。
理清思路
开头四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之《“风神初振”的初唐诗》课件(共37张)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之《“风神初振”的初唐诗》课件(共37张)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抒发对外敌入侵大唐边疆的愤慨之情
➢渴盼杀敌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畏的英 雄气概
➢表达抗击侵扰,为国建立战功,不甘作伏 案书生的豪情壮志
➢清代黄裳《载酒园诗话又编》:杨盈川诗 不能高,气殊苍厚。“宁为百夫长,胜作一 书生”,是愤语,激而成壮。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颔联、颈联中,“云霞”、“梅柳”, “黄鸟”、“绿蘋 ”、“曙”、“春”、 “淑气”、“晴光”色彩鲜明,给人春光 明媚春意盎然之感。
➢“出”、“渡”、“催”、“转”四个动 词,尤具传神之妙,它们赋予“云霞”等 四“物”人格化的性灵,从而使诗歌画面 呈现着一种流动的美感,把江南早春的气 候变化描摹得淋漓尽致。
➢明周敬、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敬曰:“独”、“偏”、“忽”、 “惊”、“闻”、“欲”等虚字,机括 甚圆妙。
➢俞陛云《诗境浅说》:此诗为游览之体, 实写当时景物。而中四句“出”字、 “渡”字、“催”字、“转”字,用字 之妙,可为诗眼。春光自江南而北,用 “渡”字尤精确。
➢金樽—把酒饯别; ➢离堂、别路—分别在即; ➢思—留恋不舍; ➢何年—后会难期。
➢首联,写筵席饯别的场景,通过对宴会隆 重奢华的场面烘托出友情的深厚。
➢颔联写即将离别的惆怅。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2019.4.3
风神初振
➢初唐诗随着以“四杰”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 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陈子昂从理论和实践两 方面又给诗歌注入了刚健、质朴的血液。初唐诗对唐诗发展 有两大贡献:一是转变了诗风,二是改进了诗体。所以被称 为“风神初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与张若虚的《春 江花月夜》被誉为“初唐双璧”。

高中语文“风神初振”的初唐诗ppt7(课件+试题,打包13套) 苏教版5最新精品课件

高中语文“风神初振”的初唐诗ppt7(课件+试题,打包13套) 苏教版5最新精品课件
提示
二、悟读,诗情画境 滕王已逝,佩玉鸣鸾宴会场面已然豪华落尽。旧阁无 人赏游,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之相 伴。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建阁之人而今安 在?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三、品读,鉴赏评析
1.这首诗共56个字,其中表现空间的字有 阁 、 江 、 栋 、 云 、 帘 、 雨 、 浦、 潭影;表现时间的字有 日悠悠 、 物换、 星移、 几度秋 、 今何在 。这些词融汇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
众人惊呆了,本来就对王勃惊人的创作速度闻所未闻,而略有疑 问,如今见吴公子背了下来,便都将目光集中到王勃身上,看他如何 收场。谁知,王勃只是淡淡一笑,问道:“吴公子,既然你说这赋是 你所作,那么序后尚有一首七言古诗,你能否背诵出来呢?”吴公子 当然没法再背出来,因为这诗还在王勃的肚子里呢!于是,王勃又握 笔挥毫,即席写下了这首《滕王阁》诗。自此之后,《滕王阁序并诗》 被大家广为传唱。
答案
(3)试比较这首诗与作者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风格差异。 答案 这首诗与作者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风格情调迥异,前者 凄切孤苦、深邃绵邈,后者意境开阔、格调爽朗。
答案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教学案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教学案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教学案泰兴市济川高级中学蔡德培一、总论1、简述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先秦诸子散文一一两汉赋一一唐诗一一宋词一一元曲——明清小说各时期,文学样式发展达到颠峰2、简述唐诗发展过程——“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初唐四杰”)——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岑参、高适等)——创新求变的中唐诗(白居易、刘禹锡、韩愈、柳宗元、李贺等)——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小李杜”)二、“风神初振”初唐诗1、初唐早期文风(1)历史沿革秦T汉T三国T两晋T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7隋T唐(2)我们知道,南朝文风流行词采华美,音韵流转,后世称之为绮靡艳丽如梁武帝萧衍的《子夜四时歌》(宫体诗)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徐陵的《长相思》长相思,望归难。

传闻奉诏戍皋兰。

龙城远,雁门寒,愁来瘦转剧,衣带自然宽。

念君今不见,谁为抱腰看。

(3)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

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杰”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

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

初唐四杰是初唐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也称“王杨卢骆”。

他们的诗歌还没有完全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但已经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内容,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诗的风格也较清峻,对扭转初唐诗风起到了促进作用。

到沈佺期、宋之问时,确定了律诗崭新的形式。

(4)“风神初振”的初唐诗为诗的“盛唐”奠定的基础。

三、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教学1、由《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引出作者陈子昂的介绍。

(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表现出他的怀才不遇,他的不平,他的忧愤,他心底的波澜。

)2、朗读3、根据注释,初探诗意4、找出诗中分别写“夜” 、“别”、“时间”、“空间”的语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第一课时“风神初振”的初唐诗·第二课时“风神初振”的初唐诗·第三课时《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滕王阁》导学案一.走近作者。

杜审言在高宗元年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小官。

到永昌元年,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高兴。

杜审言这首和诗是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

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人,他们都是初唐后期很有才华的诗文作家。

他们开拓了诗歌的题材、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赋予了诗歌新的生命力、提高了当时诗歌的思想意义、展现了带有新气息的诗风、推动初唐诗歌向健康的道路发展。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对四杰十分敬佩,他在《戏为六绝句》中称道:“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后以“不废江河”赞扬作家或其作品流传不朽。

二.读《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思考问题。

1.找出点名情感的关键句。

2.文中有怎样的新鲜优美之景?结合诗文加以概括。

3.结合诗文说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

三.读《滕王阁》,思考以下问题。

1.概括诗文大意。

2.诗作颈联表面写景,实为抒情,请结合诗作,作具体说明。

3.了解颔联互文的修辞手法。

补充常见的互文诗句:A.烟笼寒水月笼沙。

文意: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

B.秦时明月汉时关。

文意: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

C.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木兰诗》)文意:开我东阁门,坐我东阁床;开我西阁门,坐我西阁床。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文意:将士们从军十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胜利归来。

《从军行》《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导学案一.走近作者。

1.杨炯。

参考注释。

2.陈子昂。

参考注释,补充:陈子昂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六朝柔靡诗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代诗歌及后代诗歌创作都有积极影响。

《登幽州台歌》为其代表作。

二.知识积累。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写作背景:公元六九六年,契丹攻陷了营州,陈子昂奉命出征,带兵的将领是个草包,接连打了几次败仗,陈子昂提了很多建议,也未被采纳,眼看着报国的良策无法实现。

有一天他登上了幽州台,想起了战国时广招天下的燕昭王,悲愤之极,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诗歌意译: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效法古贤的后人,我真是生不逢时啊。

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三.读《从军行》,引诗评,品诗歌。

“四才子才力既大,风气复还,故虽律体未成,绮靡未革,而中多雄伟之语,唐人气象风格始见。

”(明•许学夷《诗源辩体》)1.请问哪些字眼或句子是雄伟之语,体现了唐人气象。

2.赏析《从军行》颈联。

思考:描写了什么?以景物描写写战争有什么好处?3.最能体现诗人建功立业情怀的句子是什么?此句运用何种抒情方式?四.读《春夜别友人》,思考问题。

1.诗作的空间转换中,哪些是眼前的,哪些是想象的?这种写法是什么?有什么好处?2.颈联是如何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表达离情别意的?《春江花月夜》导学案一.走近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

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

被誉为“吴中四士”。

曾任兖州兵曹。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他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二.知识积累。

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主题,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

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

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

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回忆学过的与月相关的诗句:三、思考问题。

1.完成课本P7第二题。

2.读诗歌,摘录出写月下之景的部分。

3.读“白云一片去悠悠”到结尾。

思考:写了那些人?重点是写谁?4.思考“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说体现的哲思。

结合《滕王阁》尾联来阐述张若虚思想境界的博大。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巩固案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绮.丽(qǐ)江渚.(zhǔ)一叶扁.(biǎn)舟B.绿蘋.(pín)霰.雪(sàn)水光潋滟.(yàn)C.铁骑.(jì)砧.(zhàn)板槛.外(kǎn)D.城阙.(què)宦.游(huàn)湮没.(mî)无闻2.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长河..:指朋友宴会之乐..:银河绮筵.:筵席琴瑟B.淑气:美好绿蘋:浮萍沾巾:衣襟C.海.平:大海胜.作:胜任凋.旗画:凋落D.槛.外:栏杆江渚.:水中的小块陆地画栋..:彩饰的栋梁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婉转皎洁雕粱画栋 B.暑光碑碣物换星移C.酒樽筵席琳琅满目 D.琴瑟鸿雁迁移默化4.下列句子属于特殊句式的一项是()A.此会在何年 B.归思欲沾巾C.胜作一书生 D.阁中帝子今何在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明,有错的一项是()A.“初唐四杰”是指唐高宗到武则天时期著名的四个诗人,它们是王勃、杨炯、骆宾王和陈子昂B.古典诗歌分为格律诗和古体诗,前者如《春夜别友人》《从军行》等,后者如《春江花月夜》。

C.格律诗又分为律诗和绝句,前者为八句或更多,后者为四句,它们都有严格的形式要求。

如某些位置的句子必须对仗,平仄和押韵的要求也很严格。

D.陈子昂,初唐著名诗人,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

《登幽州台歌》是其著名的作品。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B.人们提到秋白同志,总会说起他是那样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

.C.回首分手的时候,你我风华正茂,曾几何时,双鬓已然秋霜!D.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很多创作素材。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引起世界关注的甲型流感病毒虽然不易致命,但传播速度快,如果不想办法找到它的演变原理,病情很容易迅速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B.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总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C.社区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大家做了很多调节工作,今年会更多地为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扰的人们提供帮助,让他们不再那么痛苦,那么不知所措。

D.这次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参加论坛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论坛期间就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普及教育等众多议题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

二.名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河没晓天。

2、云霞出海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胜作一书生。

4、画栋朝飞南浦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江天一色无纤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知江月待何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运用了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语言、表达技巧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5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