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唐诗宋词选读常考100名句及答案-苏教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常考100名句及答案“风神初振”的初唐诗1、云霞出海曙,。
(杜审言《和晋陵早春游望》)2、闲云潭影日悠悠,。
阁中帝子今何在?。
3、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
(杨炯《从军行》)4、春江潮水连海平,。
(《春江花月夜》)5、江流宛转绕芳甸,。
(《春江花月夜》)6、人生代代无穷已,。
不知江月待何人,。
7、昨夜闲潭梦落花,。
(《春江花月夜》)8、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
(《代悲白头翁》)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9、,。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望月怀远》)10、鸿雁不堪愁里听,。
11、莫见长安行乐处,。
(《送魏万之京》)12、,。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与诸子登岘山》)1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14、,。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15、战士军前半死生,。
16、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高适《燕歌行》豪放飘逸的李白诗17、千岩万转路不定,,熊咆龙吟殷岩泉,。
18、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
19、,使我不得开心颜。
20、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21、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
22、浮云游子意,。
挥手自兹去,。
2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24、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25、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26、,但愿长醉不复醒。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27、去时里正与裹头,,边庭流血成海水,。
28、生女犹得嫁比邻,。
29、细草微风岸,。
星垂平野阔,。
30、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
31、一去紫台连朔漠,。
,环珮空归月夜魂。
32、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33、闻道欲来相问讯,。
34、欲为圣明除弊事,。
云横秦岭家何在?。
35、惊风乱飐芙蓉水,。
岭树重遮千里目,。
36、人世几回伤往事,。
今逢四海为家日,。
37、吊影分为千里雁,。
共看明月应垂泪,。
38、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
(刘禹锡)诗国余晖中唐诗39、江涵秋影雁初飞,。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之《春江花月夜》教案设计

【思考2】置身于如此空明纯净、澄澈寥廓的美景,所以当孤月高悬时,诗人张若虚先想到什么?
江月总是以她“年年只相似”的姿容升起、江水还是年年川流不息,苍天不老,然生命短暂,作者似乎颇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触,感叹人生易老、感叹人生苦短。当然作者也有“人生代代无穷已”的自慰(宇宙无穷,人生短暂,有待无穷的惆怅之情;得以与明月长久相伴的一丝欣慰)
2.学生自读,思考问题
【思考1】这些意象中重点强调哪一个意象?请欣赏全诗,并思考课文写了它的哪几种状态?
“月生——月照——月斜——月落”为外在线索,呈现出月下静谧、朦胧、纯净、澄澈的优美诗境。
【思考2】读了这首诗,作者融入的是怎样的情感?
明确:相思之情
【思考3】再根据老师的提示,概括各个部分的内容。
【思考3】这十句写景的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现了作者见到江天月夜美景的惊喜之情。
3.诵读(再次体会作者的惊喜之情)
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月下之思
1.诵读
引语:作者在感受美景的同时,沉浸在似水年华的体认中,情不自禁地由江天月色引发对人生的思索,有时空的无限遐想到生命的无限,表现一种深沉而寥廓的宇宙意识;但是毕竟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因此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开始全诗转入另一重境界。
1.作者介绍: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他存诗极少,《全唐诗》仅存两首;但他诗名极高,被誉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作者生平汇总——“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作者生平汇总第一部分“风神初振”的初唐诗1.杜审言杜审言(约645-约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人(今湖北襄阳)。
后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官修文馆直学士。
唐高宗咸亨进士,唐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今越南越池东南)。
“诗圣”杜甫的祖父。
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被称为“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
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
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杜审言诗集》。
杜审言(约645-约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
杜审言的父亲杜依艺做巩县县令全家迁往巩义。
晋征南将军杜预的远裔。
擢进士,为隰城尉,恃才高,以傲世见疾。
苏味道为天官侍郎,审言集判,出谓人曰:味道必死。
”人惊问故,答曰:“彼见吾判,且羞死。
”又尝语人曰:“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
”其矜诞类此。
累迁洛阳丞,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
司马周季童、司户郭若讷构其罪,系狱,将杀之。
季童等酒酣,审言子并年十三,袖刃刺季重于座,左右杀并。
季童将死,曰:“审言有孝子,吾不知,若讷故误我。
”审言免官,还东都。
苏(廷页)伤并孝烈,志其墓,刘允济祭以文。
武后召审言,将用之,问曰:“卿喜否?”审言蹈舞谢,后令赋《欢喜诗》,叹重其文,授著作佐郎,迁膳部员外郎。
神龙初,坐交通张易之,流峰州。
入为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卒。
大学士李峤等奏请加赠,诏赠著作郎。
初,审言病甚,宋之问、武平一等省候何如,答曰“甚为造化小儿相苦,尚何言?然吾在,久压公等,今且死,固大慰,但恨不见替人”云。
杜审言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
融之亡,审言为服缌云。
审言生子闲,闲生甫。
(《新唐书·杜审言传》《唐才子传》)杜审言是西晋杜预的子孙。
在咸亨元年与状元宋守节同榜登进士第,任隰城县尉。
高三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演练 含解析

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绿(pín)宦.游(huàn)扁.舟(biǎn)徘.徊(pái)B.没.晓天(mò) 琴瑟.(sè) 铁骑.(jì) 南浦.(pǔ)C.金樽.(zūn) 江畔.(pàn) 芳甸.(diàn) 滟滟.(yàn)D.牙璋.(zhānɡ) 江渚.(zhǔ) 绮筵.(yán) 凤阙.(què)解析:选A。
“扁”读piān。
2.下列各句中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淑气..催黄鸟淑气:春天温暖的气候B.闲云潭影日悠悠..悠悠:悠长,漫长C.雪暗凋.旗画凋:使……凋落D.江流宛转绕芳甸.甸:草地解析:选D。
甸:郊外之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B.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C.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D.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解析:选B。
B项,“不平”是“心情激昂,愤懑不平”的意思,和今义相同;A项,长河,这里指银河,今天指长的河流;C项,宛转,这里是曲折义,今指说话温和而曲折或形容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D项,颜色,这里指人的容貌,今指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产生的印象。
4.下列各项中,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
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
B.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曾任虢州参军,他写的骈俪文《滕王阁序》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名篇,久为众口传诵。
C. 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风神初振”的初唐诗(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选修

“风神初震”的初唐诗学习目标:1、能够感悟初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2、能初步体会初唐诗歌刚健而飞动的抒情风格。
3、能撰写5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
教学建议: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
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
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潮的时期。
本专题选取了初唐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五首,其中《春江花月夜》一篇是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
1、对《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一篇,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揣摩具体词句的同时着重体会其于沉静之中见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
2、《滕王阁》在必修本中已经附在《滕王阁序》之后,可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将序文和诗歌进行对读。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勾画出诗中表示时间和空间的词语,然后体会作者那种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
3、《春江花月夜》曾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此诗的教学资源比较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活动。
此诗的难点是诗歌中所传达出来的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的同时要将此问题讲深讲透,并且要进行正确引导。
4、重点放在《春江花月夜》,诗歌的主要意象是什么?抒情主人公是谁?《滕王阁》在必修四出现过,可以先搁置,到讲晚唐诗时,设“登高”诗专题时对比鉴赏。
第一课时总述学习目标:1、了解唐诗发展的过程,对唐诗有一个总体感知。
2、掌握初唐早期文风。
教学过程:一、简述唐诗发展过程1、看电视散文《唐之韵》之“千古唐诗”(第1集)(约20分钟)2、简述唐诗发展过程(1)可发资料《唐诗的发展》。
(2)也可让同学课前认真预习附录部分的《唐诗的历程》。
二、初唐早期文风1、历史沿革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2、我们知道,南朝文风流行词采华美,音韵流转,后世称之为绮靡艳丽。
2019年精选高中选修语文《唐诗宋词选读》“风神初振“的初唐诗苏教版知识点练习第九十八篇

2019年精选高中选修语文《唐诗宋词选读》“风神初振“的初唐诗苏教版知识点练习第九十八篇第1题【单选题】填入下面空格处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 )如果你缺少发现美这一种特殊的能力,没有审美的眼睛,没有审美的耳朵,没有审美的感受,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你谛听《春江花月夜》只会莫知其然②你置身苏州园林也难以领略其中的佳妙③你面对“断臂维纳斯”只能瞠目而视A、①②③B、③①②C、①③②D、②③①【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鉴赏,阐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与诸子登岘山》是孟浩然一首吊古伤今的诗。
作者通过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这个主题的描写,暗示了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悲哀。
B、《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诗中虽然流露出作者某些虚无主义的消极思想,但更表现出作者坚决不向权贵妥协的气概。
C、杨炯的《从军行》是一首五言诗,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
诗人对整个从军过程做了详细地描写,比如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等。
D、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得顶峰”。
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营造了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标题有“留别”二字,因此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准备去吴越前夕与朋友的惜别之情,同时又抒写了自己对自由的神仙世界的追求。
B、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围绕“春”、“江”、“花”、“月”、“夜”布局谋篇,同时将宇宙人生进行对比:人有死生,只有代代相传才无穷尽;江上明月,却是长照万古。
C、苏轼的《定风波》中“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烟雨”,不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也指政治上的风云变幻,由此可见作者面对仕途失意的镇定、从容、洒脱和旷达的心境。
D、辛弃疾的《青玉案》中“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那人”,是不在“蛾儿雪柳”之众、却独立在灯火阑珊处的美人,同时更是诗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自我写照。
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风神初振”的初唐诗演练 含解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唐诗笺注》中称赞此诗末句的“寒”字说:“一片离情,俱从此字托出。
”试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答案:(1)碧色的台阶笼罩在浓雾之中,远眺,夜已深,月上中天,江山一派冷寂。
(2)因为与友人分别,心随月光伴友而去,只剩下满亭寂寞离情,全诗写出了诗人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绪。
“寒”字明写分别之夜天气的寒冷,实则是诗人的心理感受,写出友人离去后心情的沉重与冷寂。
三、语言表达
12.(20xx·高考湖北卷)请根据丰子恺先生《巷口》这幅画,围绕“盼”描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③字数不超过80字。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之《“风神初振”的初唐诗》课件(共37张)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抒发对外敌入侵大唐边疆的愤慨之情
➢渴盼杀敌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畏的英 雄气概
➢表达抗击侵扰,为国建立战功,不甘作伏 案书生的豪情壮志
➢清代黄裳《载酒园诗话又编》:杨盈川诗 不能高,气殊苍厚。“宁为百夫长,胜作一 书生”,是愤语,激而成壮。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颔联、颈联中,“云霞”、“梅柳”, “黄鸟”、“绿蘋 ”、“曙”、“春”、 “淑气”、“晴光”色彩鲜明,给人春光 明媚春意盎然之感。
➢“出”、“渡”、“催”、“转”四个动 词,尤具传神之妙,它们赋予“云霞”等 四“物”人格化的性灵,从而使诗歌画面 呈现着一种流动的美感,把江南早春的气 候变化描摹得淋漓尽致。
➢明周敬、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敬曰:“独”、“偏”、“忽”、 “惊”、“闻”、“欲”等虚字,机括 甚圆妙。
➢俞陛云《诗境浅说》:此诗为游览之体, 实写当时景物。而中四句“出”字、 “渡”字、“催”字、“转”字,用字 之妙,可为诗眼。春光自江南而北,用 “渡”字尤精确。
➢金樽—把酒饯别; ➢离堂、别路—分别在即; ➢思—留恋不舍; ➢何年—后会难期。
➢首联,写筵席饯别的场景,通过对宴会隆 重奢华的场面烘托出友情的深厚。
➢颔联写即将离别的惆怅。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2019.4.3
风神初振
➢初唐诗随着以“四杰”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 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陈子昂从理论和实践两 方面又给诗歌注入了刚健、质朴的血液。初唐诗对唐诗发展 有两大贡献:一是转变了诗风,二是改进了诗体。所以被称 为“风神初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与张若虚的《春 江花月夜》被誉为“初唐双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词,辞别 ①牙璋辞 凤阙 ___________________ . 名词,言辞 ②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 送我 ___________________ . 动词,推辞 ___________________ (4)辞 ③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动词,讲究 ④大礼不辞 小让 ___________________ . “辞谢”连用,表婉言道歉 ⑤秦王恐其破璧,乃辞 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④ ___________________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 ⑤ ___________________
江月年年只相似 。 已, ___________________
何处相思明月楼 。 ⑥谁家今夜扁舟子, ___________________
大,冲破了唐宫廷诗的束缚,给诗歌注入了新的生 命 力,把 诗歌
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了江山和塞漠,诸 如 离别、 怀乡、边塞、市井生活、山川景物等,都成了他 们歌 咏的对 象,使诗歌有了充实的社会内容和真实的感情。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初唐四杰”的对诗歌的内容和形式都作了初步的革新,改 变 了唐诗的 面貌,推动了诗歌的发展,开启了盛唐之音。他 们之 后的陈 子昂则是唐诗发展进程中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以复古求创新,主 张诗歌要有风骨兴寄,抒情应刚健飞动,从理 论和 实践上给
赣江 古义: ____________ 。
今义:长江。
③宁为百夫长 .
与“百夫”构词,指军队中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低级军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年纪较大,辈分长;生长,增加。 ④但 见长江送流水 .
介词,只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 。
诗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风神初振”的 初唐 诗为诗的“盛
唐”奠定了基础。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本专题选取了初唐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五 首,其 中《春
江花月夜》一篇是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注意体 会诗 歌中所 传达出来的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思考。《滕王阁》 表达 了作 者面对永恒的存在所发出的人世沧桑之感。《从 军 行》表达 了作者昂扬蓬勃、奋发豪迈的情感。
动词,面对 绮筵 ___________________ ①金樽对 . (2)对 介词,针对 ②对症下药 ___________________
.
动词,停止 歌舞 ___________________ ①佩玉鸣鸾罢 . (3)罢 动词,罢免 ②窦太后大怒,乃罢 逐赵绾、王臧等 __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六、特殊句式 阁中弟子今何在
七、名句默写
宾语前置句,“何在”应为“在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云霞出海曙 ① ___________________ ,梅柳渡江春。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珠帘暮卷西山雨 。 (王勃《滕王阁》) ②画栋朝飞南浦云, ___________________ 长河没晓天 ③明月隐高树, ___________________ 。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 (其一 )》 ]
律谨严,浑厚刚健。
(2)王勃 (650 或 649- 676),字子安,绛州龙 门 (今山西省河津县 )人。隋末著名学者王通 (号文中子 )之孙。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便 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 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为沛王(李贤)府修撰。因作文得罪 高宗被逐,漫游蜀中,客于剑南,后补虢州参军。又因私 杀官奴获死罪,遇赦除名,其父受牵累而被贬为交趾令。 勃渡南海省父,溺水受惊而死。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并称 “初唐四杰” 。 其诗气象浑厚, 音律谐畅, 开初唐新风, 尤以五言律诗为工;其骈文绘章纟希句,对仗精工, 《滕王 阁序》极负盛名。于“四杰”之中,王勃成就最大。诗文 集早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1.走近作者
(1)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祖
籍襄阳(在今湖北),后迁居巩县(今河南 巩义),大诗人杜甫的祖父。他于高宗咸
亨元年(670)中进士,仕途失意,升迁蹉
跎。他的诗名虽高,仕途却暗淡。少时与李峤、崔融、 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
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多朴素自然。其五言律诗,格
一、字音 宦 游 (huà n) 绿 (pí n) . 江渚 (zhǔ) . 金樽 (zūn) 绮筵 (qǐ)(yán) . ..
鸣鸾 (luá n) 槛 外 (jià n) 牙璋 (zhānɡ) . . . 芳甸 (dià n) . 霰 (xià n) .
凤阙 (què ) 碣 石 (jié ) . .
四、词类活用 ①雪暗凋 旗画 使动用法,使……模糊不清; .. 使……凋落 ②闲云潭影日 悠悠 .
名词作状语,天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古今异义 ①长河 没晓天 ..
银河 古义: ___________ 。
今义:很长的河流。 ②槛外长江 空自流 ..
捣衣砧 (zhēn) 滟滟 (yà n)(yà n) . ..
二、通假字 “文”通“纹”,波纹 鱼龙潜跃水成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一词多义
副词,只有 有宦游人 ___________________ ①独 . (1)独 副词,独自 ②而吾以捕蛇独 存 ___________________ .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专题导读
隋唐帝国的建立,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南北文化的交
融为诗歌艺术的发展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初唐 前期,诗 歌创作仍受齐梁诗风的影响,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初 唐后 期,随着“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登上诗 坛,诗 歌创作突破了宫廷诗风的格局。他们的诗歌情思浓郁,气 势壮
副词,超过 ①胜 作一书生 ___________________ . 动词,禁得住 ②沛公不胜 杯杓 ___________________ . 副词,尽 ___________________ (5)胜 ③刑人如恐不胜 . 动词,战胜 ④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 之之势 ___________________ . 形容词,优美的 ⑤予观夫巴陵胜 状 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