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教育 讲义

合集下载

2018教育学考研知识点:骑士教育

2018教育学考研知识点:骑士教育

2018教育学考研知识点:骑士教育2018考研,考生必须具有广阔全面的专业知识、扎实的基础和有效的方法,尤其要系统地掌握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大纲所规定的基本内容,才能轻松应对统考对我们的考验,小编给大家总结了教育学考研资料:骑士教育,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骑士教育:是结合宗教教育与武士教育为一体的一种西欧封建主阶级的特殊教育形式。

⑴骑士的要求是:勇猛顽强、虔敬上帝、忠君爱国、宠媚贵妇⑵“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奕棋,吟诗。

⑶教育的三个阶段:①0-8岁,家庭教育阶段,受母亲教育,主要学习宗教知识、道德教育和身体的养护与锻炼②8-14岁,礼文教育阶段,贵族之家按其等级将儿子送入高一级贵族的家中充当侍童,侍奉主人和贵妇。

③14-21岁,侍从教育阶段,重点学习"骑士七技"。

“骑士精神”体现了当时社会所崇尚的人格品质和道德风范,对主人和君长尊崇忠诚,对贵妇斯文典雅,作战是勇猛果敢,与人交往总慷慨豪侠。

中世纪大学(产生、发展、评价)⑴产生和发展:源于欧洲工商业的发展,出现了市民阶层,需要学习专门知识研究世俗文化。

①欧洲工农业的发展,工商业发展出现市民阶层②十字军的东征促进了东西方的接触,刺激了贸易的发展,加强了不同文化交流⑵特点:①文科是进入大学的必要条件②每一所大学都有名人和权威⑶组织机构和特权:①教学方式以读课、评述、辩论和游历为主②导体制分为两种:“学生”大学与“先生”大学③已有学位制度,是源于教会的教阶制(主教-牧师-教士),学生修毕大学课程,经考试合格,可得“硕士”“博士”学位④特权主要有:迁校的自由、不用交纳税费、有司法审判权、大学教授享有参政权、大学中获得学位的人具备教学资格⑷作用和影响:①从思想上打破了教会在思想上对人垄断,推动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发展②促进了各个地区和国家的交流,打破了封建闭塞的局面③为文艺复兴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培养了新人。

中外教育史名词解释

中外教育史名词解释

《中外教育史》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以下是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名词解释,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参考讲义:1、稷下学宫:田齐所创设的学宫,是同中国封建社会同时出现的,是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唯一的官办高等学府。

它建立不久,当时的文化和教育中心也由鲁国转移到齐国,稷下学宫遂成为百家争鸣的园地。

它是齐国文化和教育的标本,不仅闻名于当世,促进了当时文化教育的发展,为先秦教育史和思想史揭开了新的一页,而且对整个古代文化和教育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还可以适当补充稷下学宫的性质、特点等,使其更加完善)2、“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对象,是孔子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教无类”中的“类”是指“种类”即族类(不分族类就是不分庶鄙,不分贵贱(“有教无类”的本意是在教育对象上,无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华夏与华夷诸族都可以入学。

孔子有教无类的提出是针对奴隶主阶级有教有类而言的,表现在:一方面华夷诸族为异类,华夏诸族中被统治的氏族皆同教育无缘;另一方面,居统治地位的氏族内部也有森严的等到级性(孔子冲破了这二个界线,不仅把教育及于蛮夷之邦,而且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等级制度。

3、“性伪之分”:人性就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

一是生理本能,二是目视耳见的感知认识能力。

“性伪之合”:通过化性起伪实现性伪之合,因为仁义礼法有可以被认识被掌握之理。

“化性起伪”:通过环境(渐)、教育、个体努力(积)得以实现。

4、“三纲领八条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学过程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具体内容可以再适当拓展)5、鸿都门学:鸿都门学是一所研究文学艺术的学院,因校址在洛阳的鸿都门而得名,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所文艺专科学校。

该校创设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专门招收有写作、尺牍、辞赋能力及善于书写鸟篆文字的人当学生,均由三公推荐入学,学成之后,任官优厚(鸿都门学的招生、设置与任官均与太学不同,有着深刻的政治原因。

教育学概论 讲义

教育学概论 讲义

教育学概论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在中国古代,“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尚未涉及教育的具体内涵。

☺东汉许慎对于“教”、“育”的解释是:“教,上所施。

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明确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目的在于使人为善。

☺18世纪中叶法国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就是让儿童的天性率性发展,主张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使其身心按自然进程得到发展和完善。

☺19世纪中叶英国实证主义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是为受教育者的“未来生活之准备”。

☺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生活本身,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

☺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狭义教育的基本内涵:(1)教育受社会制约;(2)“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学校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学校教育区别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广义教育的最重要标志);(3)教育是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

☺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从形式上看,大体经历了非形式化教育 形式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三个阶段。

一、中国教育的发展演变☺“自有人生,便有教育”,指的是自然状态的非形式化教育。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前后的原始社会末出现了学校的萌芽,萌芽时期的学校称“成均”和“庠”。

☺中国古代学校教育按其性质分为官学、私学和书院三种。

官学指由官府举办并管辖的学校中央官学由朝廷直接办理的学校西周国学,汉代太学,唐代国子学,元、明、清的国子监等地方官学按行政区域在地方设置的学校西周乡学,汉代郡国学,唐代府州县学,元代路学及社学,明清府州县学及卫学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建元五年在长安立太学,设五经博士,又于元朔五年,为博士置弟子,标志着中国古代以经学教育为基本内容,以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为主要职能的大学正式建立。

外国教育史教程(最终版)

外国教育史教程(最终版)

一、名词解释1、产婆术: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

这种教学发的优点是不将现成的结论硬性灌输或强加与对方,而是与对方共同讨论,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认而然地得到正确的结论。

57-582、骑士教育: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教育目标是培养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

主要学习内容为宗教知识、道德教育和身体的养护与锻炼、上流社会的礼节和行为规范,重点是“骑士七技”。

118-1193、教育心理学化:即将教育工作置于儿童心理活动规律基础上:(1)要求将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2)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心理学习规律,即教学内容心理学化(3)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4)要让儿童成为他自己的教育者。

293-2984、教育性教学:赫尔巴特认为知识与道德有直接的和内在的联系,愚蠢的人不可能有德行,德育应把其他部分作为先决条件,德育问题是不能同整个教育分离开来的,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无教育的教学”。

320-32110、导生制:是英国传教士贝尔和兰喀斯特所创,基本方法是教师先在学生中选择一些年龄较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充任导生,教师先对导生进行教学,然后由他们去教其他学生。

38015、《国防教育法》:1958年,艾森豪威尔总统颁布《国防教育法》,该法的目的:加强国防,鼓励和支持教育计划的扩展与改进,以满足国防的重大需要,主要内容: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教育,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强调“天才教育”,增拨大量教育经费。

16、终生教育:终身教育20世纪60年代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教育思潮,创立者是法国的保罗·朗格朗。

终身教育观点:1、教育是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及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2、终身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养成学习的习惯和继续学习所需的各种能力;3、各国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提出终身教育的模式。

2012届专升本教育史辅导讲义

2012届专升本教育史辅导讲义

外教史绪论章节学习指南第1章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考核知识(一)史前社会幼儿教育产生的原因二)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内容三)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方法(四)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特征考核要求(一)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形式1.识记:(1)史前社会幼儿教育产生于原始家庭(2)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实行公养公育2.领会:(1)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史如何产生的(2)史前社会分为四个时期:前氏族、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军事民主制3.应用:分析史前社会四个时期幼儿教育的变化(二)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内容1.识记:(1)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内容之一是劳动技能教育(2)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内容之二是社会道德观念的养成(3)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内容之三是简单的军事体育训练(4)事前社会幼儿教育内容之四是原始宗教、唱歌、舞蹈等。

2.领会:(1)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尚处于萌芽阶段,十分简单(2)史前社会幼儿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三)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方法1.识记:(1)史前社会幼儿教育方法之一是示范与讲解(2)史前社会幼儿教育方法之二是观察与模仿(3)史前社会幼儿教育方法之三是奖励与批评2.领会:(1)史前社会的教育方法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2)史前社会的教育方法是以人为师,能者为师,以老带小进行3.应用:试分析史前社会幼儿教育方法的种类与特点★(四)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特征1.识记:(1)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特征之一是幼儿教育在家庭中进行,它随着家庭模式的变化而变化;(2)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特征之二是幼儿教育是公养公育、民主平等;(3)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特征之三是幼儿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4)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特征之四是幼儿教育还没有专门的幼教机构和专职教师,故十分简陋。

2.领会:(1)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特征与社会特征相一致(2)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特征与家庭关系密切3.应用:分析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特征及其主要原因。

第二节古代东方的学前教育考核知识点(一)古代东方四大文明古国(二)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形式、内容和方法(三)古代希伯来学前教育发展的两个阶段(四)古代印度学前教育的表现形式和显著特点考核要求(一)古代东方四大文明古国1.识记:(1)古代东方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就已建立奴隶制国(2)古代东方文明古国为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2.领会:(1)学校产生的重要原因是奴隶制国家制度的建立与文字的出现等(2)学校最早出现于皇家的宫廷之中3.应用:分析学校产生的原因与形式(二)古代埃及的学前教育1.识记:(1)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形式:家庭教育、宫廷教育(2)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内容:父辈技艺的传承,包括祭祀、医学、建筑、农务等(3)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方法:家长制加体罚2.领会:古代埃及学前教育形式之内容多样、内容之广泛局世界领先地位3.应用:分析古代埃及学前教育在世界教育史上的地位(三)希古代伯来的学前教育1.识记:古代希伯来学前教育分为两个历史时期:家庭教育时期与会堂教育时期2.领会:古代希伯来犹太教与学前教育的关系3.应用:分析古代希伯来人重视学前教育的主要原因(四)古代印度的学前教育1.识记:(1)婆罗门教的学前教育(2)佛教的学前教育2.领会: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与学前教育的关系3.应用:分析古代印度婆罗门教与佛教学前教育的不同之处及其原因具体内容:1、外国学前教育的研究对象应是除中国以外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学前教育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全部过程。

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讲义以及记忆口诀整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基础讲义以及记忆口诀整理

——第一章 教育基础试卷结构题型题量分值总分单选题20240简答题31030材料分析题22040教学设计题14040总计26150第1 节教育基础知识 第2 节小学教育第3 节小学组织与运行 第4 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第5节教师专业发展 第6 节教育科学研究1第一章教育基础教育基础知识011、教育的产生与发展2、教育学概述3、教育目的4、教育制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词源:《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教育的涵义:广义的教育——凡是影响人思想、观念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形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1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社会属性1 教育的永恒性2 教育的历史性3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4 教育的阶级性2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1正向功能负向功能2显性功能隐形功能31、神话起源说观点:教育是是由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体现神的意志代表人物:朱熹2、生物起源说观点: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过程是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

代表人物:(法)托尔诺、(美)桑代克、(英)沛西·能3、心理起源说观点:教育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代表人物:(美)孟禄4、劳动起源说观点: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劳动 代表人物:(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教育的起源p140102口诀神宗生了利桑沛孟禄心理装着老司机凯洛夫教育的发展历程0102原始社会教育1古代社会教育2近代社会教育3现代社会教育4原始社会的教育1 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12342 教育没有阶级性3 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1234教师出现学校出现中国夏商学校萌芽西周六艺 学在官府春秋战国私学兴起 稷下学宫西方古印度婆罗门 佛教教育古埃及文士学校 以僧为师古希腊雅典 德智体美——政治家斯巴达 军事教育——军人古罗马拉丁修辞学校:培养雄辩家1234扩大规模类型增多内容丰富中国西汉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太学隋唐科举制 六学 二馆宋元明清教材依据 四书五经明代 八股文西方中世纪欧洲社会教育骑士教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口诀近代社会教育公义法俗现代社会教育全民多现身1234教育学的发展0102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儒家社会作用庶 富 教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 德才兼备教育内容诗书礼仪乐 春秋教学原则学,思,行结合启发诱导因材施教中国教育学萌芽1234学派主张墨家文史知识 逻辑思维能力实用技术 刻苦精神道家反智 愚民 遵循自然《学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教育学的雏形教学原则西方古代教育思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西方教育学萌芽1234ABDC苏格拉底产婆术柏拉图《理想国》教育为培养未来统治者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政治学》教育最高目的追求美德“教育遵循自然”最早提出者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方法论著教育学创立阶段1234夸大泛智卢梭爱自然儿童赔死心理学洛克在白板上画绅士规范心理学1234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旧三中心(课堂,教材,教师)教学四阶段伦理学和心理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新三中心(学生,活动,经验)五步探究教学法教育无目的论蔡元培黄炎培晏阳初陈鹤琴中国近代教育思想123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派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马卡连柯《教育诗》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1234口诀姆有目标纳有发现瓦根找范例司机给建议才可能发展重点记忆1234《学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方法论著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现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教育学之父 夸美纽斯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现代教育学之父 赫尔巴特02小学教育1、小学教育概述2、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03小学组织与运行1、学校管理概述2、我国小学的组织与运行3、学校的运行机制三个基础基础性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义务性德智体美劳全面性提高全民素质全民性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近代小学教育的开端:1878年张焕纶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被认为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小学。

第四章西欧中世纪教育

第四章西欧中世纪教育

教会处理争端
西欧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现象
就是教会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 重要影响。教会权力与王权之 间是互相依存和斗争的,最初 是教会依附王权,后来教会凌 驾于王权至上,最后是教会权 力走向衰落和专制王权的崛起。
基督教发展简介(学术问题,不涉及宗教信仰)
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由巴勒斯 坦境内拿撒勒人耶稣创立,由于 早期基督教中的一些成员参加反 对罗马征服者的活动,受到当局 迫害。随着罗马帝国的发展,需 要一种统一的宗教。
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都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形式是一 类事物的原则,是使一类事物成为一类事物的东西;而质料在 与形式结合之前什么也不是,因为与形式结合才有了区分,才 能形成个体事物。
举例来说,人是理性动物,理性就是人的形式,而身体在这里 可以说是人的质料
而之所以讨论针尖上站几个天使,正是因为天使是纯形式,没 有质料,也就是说没有占有空间,所以即使针尖上能站百亿个 天使也丝毫不足为奇。
拓展资料:
许美德著:《西方大学的形成及其社会根源》, 《教育研究》,1981年12期 思考:中世纪大学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作业:自学讲义中拜占庭与阿拉伯教育内容
谢谢
波隆那大学
萨莱诺大学
牛津大学
2、特点 其一,大学是师生们,首先是学生倡议创办的。它实际上是来自 各方的学者自由联合的研究中心,不是教会和市政当局设立的。 其二,它保持有很大的自主权。初期的大学可自选校长,自定学
习制度和生活制度,市政当局无权干涉。校内还设有自己的特别法 庭,大学教授有裁判权,大学生与外人发生诉讼,外人一律败诉
侍从教育阶段
这时骑士训练的最后一个阶段。在14到21 岁期间做跟随领主的侍从。其主要活动是侍 奉领主,到了21岁,侍从在隆重的仪式上被 授予骑士称号,这样就成为一名正式的骑士, 骑士教育至此宣告结束。

2015湖南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2015湖南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2015湖南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
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推荐:中公教育在线报班专属优惠活动
【国考预测】
1.在欧洲封建社会出现的两种类型的教育是骑士教育和( )。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
C.教会教育
D.实科教育
答案:C
2.骑士教育是设在宫廷内专门为王族子弟提供教育的形式。

答案:×
【考点归纳】
中世纪欧洲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1)教会教育: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学习方法是背诵。

(2)骑士教育:教育内容是效忠领主的品质和军事征战的本领,具体包括“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同时也进行
宗教观点和武士道德品质的教育。

更多湖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及备考资料见:湖南教师资格网
(/html/jsz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骑士教育讲义
赵康
一、引言
在世界教育史上曾经存在过这样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它产生并流行于中世纪的西欧,通常是小封建领主的子弟去爵位比自己高一级的封建领主那里充当侍从,并接受旨在训练勇猛、果敢、忠诚的骑士的以“七技”为核心的三个阶段的教育,整个过程熔宗教性、效忠性、军事性与文明性于一炉,它形式特殊,可以称之为家庭教育,也可以称之为武夫教育,但不管怎样在它前后延宕的几个世纪里产生过显著的效果,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并一直深深影响着之后的西欧社会。

那么它究竟是什么教育呢?没错,它就是骑士教育。

以上我们对其进行了简短的引述,接下来,我将从五个方面为大家详细而全面地介绍骑士教育。

二、相关背景
要了解骑士教育,务必要先弄清两个概念,即骑士与骑士制度。

骑士最初是以重装骑兵的姿态出现在中世纪西欧世界的,而重装骑兵开始显露头角,始自4世纪的日耳曼
人入侵。

在日耳曼人的世界中,哥特人及部分伦巴底人堪称精湛的骑手。

378年,哥特人的骑兵在亚德里亚堡手持长矛和长剑,突然出现在罗马军队的侧翼,给对手以毁灭性的打击。

这种备有装甲的骑兵的出现为古罗马军团的霸权敲响了丧钟。

于是,骑兵,尤其是重装骑兵开始成为野外战场上决定性的力量,为骑士及骑士制度的出现与确立铸造了坚强的形象外壳。

但是,真正意义上的骑士的出现要晚300多年。

公元 715年,查理·马特在内忧外患中登上了握有法兰克王国实权的宫相宝座。

为了力挽狂澜,查理·马特令中小贵族和富裕农民组成骑兵以取代步兵,为配合扩建骑兵的需要,他开始推行新的土地政策——军事采邑制,即改变无条件赏赐土地的制度,换以骑兵服役为条件将土地作为采邑加以分封。

这样,双方以土地为基础、以骑兵服役为纽带确定了各自的位置,维系了相互的关系,服役者不仅获得了经济上的力量,而且获得了政治上、法律上的力量,而统治阶级则获得了其地位与权力的保卫者。

这时,不但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骑士,而且诞生了骨架坚挺的骑士制度。

之后,军事采邑制经查理曼大帝的大力推行,使骑士与土地结合更加紧密,骑士制度亦最终在西欧确立。

最终确立的骑士制度是指中世纪西欧以土地分封为基础、以骑兵服役为纽带、以中小封建贵族统治为本质、以基督教思想为指导的骑士阶层所特有的组织、法规、道德及习惯的总称。

而骑士教育作为骑士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骑士制度同时兴起,并始终相伴相随的。

相信以上关于骑士与骑士制度的讲解对于理解骑士教育会有一定的帮助。

三、对象与目标
在谈到骑士教育的对象时,很多人会有这样一个误区,即认为骑士教育顾名思义是对骑士所实施的教育。

其实,骑士教育简单地讲,是指为了成为骑士而接受的教育,因为骑士是受教育后获得一种称号。

很显然,骑士教育的对象并非骑士,而是具备成为骑士的贵族子弟。

他们一般是贵族家庭中的次子,不能继承家庭的封地和爵位。

这些贵族子弟将被培养成具有勇猛、果敢、忠君敬主的精神和技能的骑士、封建统治阶级的保卫者。

四、阶段与内容
从贵族子弟蜕变成骑士,需要接受三个阶段的教育:
从出生到7、8岁,为家庭教育阶段,儿童在家庭中接受母亲的教育,主要内容是宗教知识、道德教育和身体的保健与锻炼;
7、8岁以后,进入礼仪教育阶段,贵族之家按照其等级将儿子送入高一级贵族的家中充当侍童,侍奉主人和主妇。

通过在贵族家庭中与主人的朝夕相处,学习上流社会的礼节和行为规范。

这种教育有时也包括学习识字,拉丁文法等。

但更多的是学习吟诗、下棋、唱歌、奏乐等技艺,同时学习赛跑、角力、骑马、游泳和击剑,以便成为身体强壮,能征善战的武士。

这样的训练一直继续到14岁。

从14到21岁为侍从教育阶段,重点是学习“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奕棋和吟诗;同时要侍奉领主和贵妇。

这一阶段如果发生征战,侍从要以生命保护主人和主妇。

贵族子弟年满21岁时要举行授职典礼,正式获得骑士称号。

授职典礼非常隆重,内容很多,通常先举行宗教仪式,候选骑士在洁身斋戒以后,穿礼服去教堂,接受牧师的祈祷和祝福,然后进行宣誓。

宗教仪式之后,还要跪受领主的祝福。

领主以刀拍其左肩,祝其勇猛,拍其右肩,祝其果敢,再用刀指其头顶,命其忠心不贰。

礼毕,接受骑士的象征物—剑或其他武器,正式成为骑士。

五、特点
纵览骑士教育的全过程,可以发现以下四个特点:
首先是宗教性,对于西欧人来说,在中世纪初期混乱不堪、灾难深重的岁月里,来世的恶魔、苦难的地狱绝不是一句空话或模糊不清的神学词句。

为了取得来世进人美妙欢乐的天堂的资格,他们把自己的灵魂献给上
帝,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为来世做准备的祈祷、忏悔等宗教活动中。

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件大事是接受洗礼。

洗礼标志这个孩子已成为基督教徒,以后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都将受到基督教的左右。

中世纪的骑士准则规定,骑士首先必须是基督教徒,非基督教徒不能被接纳为骑士,当时的人们认为没有经过洗礼的人不会怀有一颗纯净的心。

没有基督教信仰的人不能履行骑士义务,信仰上帝是成为一名骑士的前提。

被送到领主家中接受骑士教育的侍从,与别人一样,心里始终装着他们看来实实在在的上帝。

他们尾随领主及其夫人,到教堂里去忏悔祷告,聆听上帝的声音。

此外,领主还安排专职牧师定期给他们讲经布道,洗刷心灵的积垢,增进对上帝的敬畏。

有时,领主本人也亲自登场,现身说法,把自己所悟的上帝的旨意教给他的侍童和侍从,以匡正年轻人的失误。

可以说,宗教教育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
其次是效忠性,贵族子弟从一生下来就见到自己父亲对领主的效忠,当成为侍从以后,不但被教育要忠心不贰,而且更是会亲身见到更多的封臣骑士报效领主。

在偶然的机会里,如果领主与人交战,作为侍从,还有机会亲自感受骑士们为了领主的利益在战场上表现出来
的有敌无我的牺牲精神。

他们为领主出生人死,英勇顽强,即使流血牺牲也在所不惜。

即使在和平时期,侍从也能看到按照主从关系定期到领主家中服兵役的骑士们,为了领主的平安日夜坚守岗位,在城墙上放哨,在城楼里瞭望,在城堡里巡逻等等。

而骑士的忠诚,也是领主最初的出发点以及最看重的品质;
再次是军事性,在中世纪的西欧,骑士部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军事力量。

在战场上,主要是敌对双方的骑兵交战,只要把敌人的重装骑兵逐出战场,就可夺得战争的胜利。

因此,骑士教育是一种军事教育。

军事技能是成就一名合格骑士的职业标准,军体训练是骑士教育的中心内容。

培养贵族青年的骑战本领,使他们懂得各种攻防武器的基本性能和熟练地运用战争艺术,是骑士教育的根本任务;
最后是文明性,日耳曼民族是古老的游牧民族,是被古罗马人称为“蛮族”的野蛮人:他们无知而没有教养、出言不逊、行为粗鲁,暴力来夺取资财。

凯撒笔下的日耳曼人属于半文明状态,“文明落后,嗜杀成性,其生活只有狩猎和追逐战争”。

而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中强大的一支,在法兰克国土上诞生的骑士自然不可避免地带有蛮族风气的遗留。

但是随着骑士制度的产生及确立,尤其是到了11 世纪,昔日的野蛮逐渐迎来了他
们社会生活的“礼文时代”。

他们认识到生活原来是一门艺术,其中包含了一切满足他们嗜好的有趣的内容。

这样,由一帮大大小小的骑士共同营造的贵族社会也就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生活局面。

这些生活方式反映在骑士教育里,也就客观地要求贵族子弟掌握上流社会的生活艺术。

为日后骑士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行为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同时也推动了中世纪“骑士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六、实质
通过剖析骑士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我们可以说:
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第一阶段在自己家主要由母亲教育,第二、三阶段到领主家由领主与贵妇教育。

骑士教育是一种典型的武夫教育,重在灌输服从与效忠的思想观念,训练勇猛作战的诸种本领,养成封建统治阶级的保卫者。

骑士教育是一种有效的非形式的军事教育,培养了西方冷兵器时代最具战斗能力的骑士部队。

骑士教育是一种纯粹的男性教育,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骑士教育只针对贵族男孩,女儿接受教育的极
少,主要是在贵族官邸中进行,目的在于养成贤妻良母。

七、影响
骑士教育发端于8世纪初,12世纪因十字军东征发展到高峰,此后渐趋衰退,尤其到了 14世纪,因火药的发明及其以后火炮的广泛使用,只能驾御冷兵器的骑士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骑士制度衰废,骑士教育也随之消亡。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骑士教育存在的这几个世纪里,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一直影响着以后的西欧社会。

具体说来:
首先,最直接的是,骑士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澄清和改造了欧洲中世纪的骚乱和野蛮现象;
其次,在基督教理想和虔诚的宗教信仰的影响下,骑士的道德与理想同基督教精神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勇武忠诚侠义、正义感强烈的骑士精神,而这种骑士精神在欧洲中世纪思想文化领域起着主导作用;
最后,通过骑士教育的培养,使得骑士活动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领域,推动了欧洲的文明开化的过程、封建化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