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S
名词解释mods

名词解释mods
嘿,你知道 mods 吗?这可不是什么平平无奇的东西哟!比如说,
就像游戏里的各种神奇道具,能让你的游戏体验变得超级酷炫!
mods 呢,其实就是英文“modifications”的缩写啦,简单来说,就是
对某个东西进行修改或定制。
比如说你喜欢的那个游戏,有人就会通
过制作 mods 来给它添加新的内容、新的玩法,甚至改变整个游戏的风格!这不就像是给一件普通的衣服加上各种闪亮的装饰,一下子变得
与众不同了嘛!
你想想看啊,原本那个你已经玩得滚瓜烂熟的游戏,突然因为有了mods,变得充满了新奇和惊喜!就好比原本走在一条平平常常的路上,突然出现了一条岔路,带你走进了一个全新的奇妙世界。
“哇塞,这也
太有意思了吧!”你肯定会这么感叹。
我的朋友小李就特别痴迷 mods。
有一次他给我展示他玩的一个游戏,加上了 mods 之后,那画面简直太美了,玩法也变得超级有趣!他
兴奋地跟我说:“你看看,这就是 mods 的魅力!”我当时就惊呆了,心
想这也太神奇了吧。
在很多领域都能看到 mods 的身影呢!在电脑程序里,它可以让软
件更符合你的个人需求;在汽车改装界,那就是让你的爱车变得独一
无二的法宝呀!这不就跟人一样嘛,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风格,mods 就是帮助这些东西展现出来的工具。
所以啊,mods 可真不是什么简单的玩意儿,它是能给我们的生活、娱乐带来巨大变化的神奇存在!它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无数扇充满
惊喜的门。
你难道不想去探索一下这些门后面的精彩世界吗?我觉得呀,mods 真的是超级棒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好好了解和体验!。
mods名词解释

mods名词解释模组(Mods)全名为Modification,字面意思为“修改”,是指对游戏进行修改的程序或插件。
在游戏界中,Mod一般指的是游戏玩家或第三方开发者自行开发的增强游戏体验的程序。
下面是对Mods的名词解释:1. 游戏改版:Mods可以改变游戏原有的功能、场景、人物、道具等,为玩家提供了新的体验和游戏内容。
通过安装Mods,玩家可以享受到游戏中原本没有的功能和特色。
2. 自定义内容:一些游戏开发者在设计游戏时,留给玩家一些空间来进行自定义创作。
通过安装Mods,玩家可以自定义创建新的角色、道具、地图等内容,使游戏更具个性和趣味性。
3. 游戏优化:有些Mods专注于提高游戏性能和体验,通过优化游戏内部的运行机制,提高帧率、减少卡顿等问题。
4. 存储文件:Mods通过修改游戏的存储文件,实现对游戏的改动。
Mods可以修改游戏内的文本、图像、音频等文件,为游戏添加新的元素和特性。
5. 社区创作:Mods通常是由游戏玩家或第三方开发者创建,并通过在线社区共享给其他玩家。
这种社区创作的方式促进了游戏玩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6. 合法性:从法律角度来看,是否允许使用Mods是因游戏发行商而异。
有些游戏发行商支持并鼓励玩家使用Mods,而有些则对其持有保守态度。
在某些情况下,非官方的Mods可能会侵犯游戏版权,因此在使用Mods时必须注意合法性。
7. 兼容性和稳定性:由于每个Mods都是由不同的开发者开发的,所以在使用Mods时可能会遇到兼容性和稳定性的问题。
在安装Mods之前,玩家需要仔细读取Mods的说明文件,并确认其与游戏版本相互配合,以确保游戏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Mods是为游戏玩家提供了个性化和改进游戏体验的方式。
通过安装和使用Mods,玩家可以享受到相对原版游戏更多的内容和乐趣。
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肠源性感染(intestinal infection): 无明显的感染病灶,但血培养中可 见到肠道细菌,该情况称为‾。
四、二次打击学说
二次打击学说 (Theory of Double-Hit)
first hit
second hit
炎症细胞激活 SIR
MODS
recovery SIR: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MODS临床特点
❖ 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耗资 ❖ 发病机制复杂,但失控的炎症 反应是其病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
MODS的病因
原因 严重创伤和多发伤后
急诊大手术后 大面积深度烧伤后 腹腔脓肿伴败血症
发生率 约10%
8%~22%
约30%
30%~50%
死亡率与衰竭器官数目的关系
衰竭器官数量
1 2 2(其中有肺或肾) 3(重要器官) > 7天
SIRS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
• 全身持续高代谢(high metabolism) ; • 高动力循环(hyperdynamic circulation) ; • 多种炎症介质的失控性释放。
SIRS的主要表现
• 体温>38℃或<36 ℃ ; • 心率>90次/分; • 呼吸>20次/分或PaCO2 <32mmHg(4.3kPa); • 白细胞计数>12109/L,或<4.0109/L,或幼稚 粒细胞>10%。
• 肝功能的保护及支持 保肝药物、人工肝支持治疗、对症治疗
• 脑功能的保护及支持治疗 注意脑部灌注、防治脑水肿、降低脑代 谢
• DIC的预防及治疗 早期高凝状态的预防、中晚期出血时补充凝血因 子等
(三)营养支持
mods的定义特点及处理原则

MODs(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在某种严重且持续的疾病状态下,机体多个器官功能同时或相继发生障碍,导致全身内环境紊乱,临床表现为多器官功能障碍。
MODs是危重病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因其高逝去率和治疗难度,一直备受医学界的关注。
从临床上看,MODs的定义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核心特点就是多个器官同时或相继发生功能障碍,包括但不限于心脏、肺、肝、肾等重要器官。
这些功能障碍可能是由于直接的病理损害,也可能是机体的代偿性反应所致。
2. 发展动态性:MODs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动态的过程,即从单一器官功能障碍到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逐渐发展过程,这一特点使得MODs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十分复杂。
3. 异质性:不同疾病状态下,MODs的发生机制和表现均存在差异,这要求临床医生在处理MODs时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
在处理MODs时,医生需要遵循一定的处理原则,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1. 及早发现和干预:对于存在潜在MODs危险的患者,应该及早进行相关监测和评估,一旦发现可能存在MODs的迹象,就要及时干预,以防止MODs的进一步发展。
2. 全面评估和治疗:对于已经发生MODs的患者,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器官功能评估,了解各器官的功能状态和损伤程度,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包括对病因的治疗、器官支持治疗以及全身支持治疗等。
3. 强调团队合作:在处理MODs的过程中,需要多学科的团队合作,包括重症医学科、内科、外科、急诊科等,以确保患者得到全面、及时、有效的治疗。
4. 追踪病情发展:对于MODs患者,病情的发展通常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5. 重视预防和支持治疗:对于高危患者,医生需要加强对MODs的预防工作,包括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危险因素,积极纠正可逆的器官功能损伤,以减少MODs的发生。
MODS_精品文档

感染等诱因下,先 发生单一器官功能 障碍,继之在短时 间内序贯发生多个 器官功能障碍
双相迟发型
2
在单相速发型基础 上,经一个短暂的 病情恢复和相对稳 定期,短时间内再 次序贯发生多个器 官功能障碍
反复型
3
在双相迟发 型的基础上 ,反复多次 发生MODS
MODS临床分期及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一般情况 循环系统
平衡
SIRS、 CARS
休克
SIRS过度
细胞调亡 MODS
SIRS过度 SIRS过度
免疫功能障碍
CARS过度
三、临床特点及诊断1T Nhomakorabea>38℃ 或 <36℃
SIRS 诊断标准
2
R
> 20 次/分 PaCO2<32mmHg
3
HR
>90次/分
4
WBC
>12×109/L <4×109/L或 未成熟粒细胞 >0.10
临床表现
临床监测
临床特征
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多是受损器官的远隔器官
临床特征 循环系统处于高排低阻状态
持续性高代谢状态 氧利用障碍,氧供需矛盾突出
分类分型
MODS 分类
原发性
严重创伤、大量多次输血等 明确的生理打击直接作用的 结果
继发性 并非损伤的直接后果,而是 机体异常反应的结果
MODS 分型
单相速发型
腹泻、缺血性肠炎
转氨酶↑,重度黄疸
骨骼肌萎缩,乳酸酸 中毒
昏迷 不能纠正的凝血功能
障碍
三、诊断标准
器官或系统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肾脏 肝脏
胃肠道
血液系统 代谢
中枢神经系统
诊断标准
收缩压<90mmHg,持续1h以上,或循环需要药物支持维持稳定
MODS的概念及定义

MODS与SIRS、脓毒症的关系
guān
xì
1、SIRS是由一些感染性、非感染性等 因素引起的机体持续 chíxù过度的炎症 反应,
2、脓毒症 sepsis 继续被保留,特指具有 细菌学依据的SIRS,
3、MODS可以被理解为以SIRS/脓毒症 为特征的疾病的最严重阶段,结果将发 展为MOF而死亡,
1992 7、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 Marshall
1992
第三页,共38页,
二、MODS的概念 gàiniàn 及 定义
感染、创伤、休克等危重病时伴有2个及 2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 shuāijié 的 病理生理过程称之为MODS
MODS描述多发的,进行的动态的症状和 体征变化,MOF multiple organ failure 强调 的是结果,
第十八页,共38页,
促炎/抗炎平衡 pínghéng 失调
1、SIRS:致炎介质过度表达、分泌,宿主 抗炎介质或内源性抑制因子产生异常,导 致机体 jītǐ 炎症反应失控,使肌体对外来 打击反应过于强烈而损伤自身细胞; ,
第十九页,共38页,
2、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 CARS : 即创伤或感染时,肌体产生引起免疫功能降低、 易感性增加的内源性抗炎反应,
第十一页,共38页,
对MODS与SIRS认识 rèn shi 的变化
临床研究并未能获得预期的积极效果,甚至增加 了病死率,
MODS抗炎治疗的反思 1 临床治疗时机较晚,不 足以扭转 niǔzhuǎn 脓毒症的发展, 2 仅对一两 种介质进行拮抗,不足以抑制炎症链级反应, 3 抗炎反应是双刃剑抑制了炎症反应有害作用同 时,也消除了它的有益作用, 4 动物模型和临床 试验的差异,等等,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MODS的发病机制
微循环障碍学说
细菌毒素、细胞因子、炎性介质→毛细血管
通透性增加→细胞和组织间隙水肿→水肿、
低蛋白血症、低血压、血液浓缩→毛细血管
渗漏综合症 → 微循环障碍→MODS
MODS的发病机制
SIRS是MODS的病理生理基础 持续高代谢:氧供和氧耗增高、高血糖、高乳
酸、低蛋白、负氮平衡、酮体增加。
MODS的发病机制
炎症失控学说: 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激活炎性细胞中 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内皮 细胞、血小板→产生炎性介质:氧自由基、 溶酶体酶、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 TNF 、 IL →形成逐级放大的瀑布样连锁反应→损伤 组织细胞
MODS的发病机制
感染、创伤、休克 内毒素、激活补体 中性、单核巨噬C 、淋巴C 激活 炎症大量释放介质 器官组织细胞广泛损伤
MODS的诱发因素
严重创伤、大手术后,机体发生过度免疫-炎症反应, 并作用在正常器官而导致MOF的产生和发展; 感染,特别是腹膜炎、肺和严重伤口感染,感染性 休克,在MOF的发生和发展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非感染性炎症,病人没有明显的炎症过程和组织细 菌性坏死,例如肠道粘膜屏障受损后所造成的细菌 及其毒素的“移位” 医疗及操作失误:出血不止、伤口裂开,吻合口渗 漏,肠粘膜缺血,各种内窥镜检引起并发症; 原来功能较差的器官较正常器官容易受损
MODS临床特点
发病率高,病情进展快,病情凶险 发病前器官功能相对良好,休克、感染是主要 病因 衰竭的器官往往不是直接损伤的器官 最初的打击到远隔的器官功能障碍需要一定的 时间 典型的高代谢状态和高动力循环 病死率高,超过急性心梗* 病理变化是可逆的
一旦治愈,多不留有永久性器官损伤
MODS

42
MODS治疗
43
【抢救与救治措施】
加强危重患者的管理 清除坏死组织和感染病灶,控制脓毒症 早期进行器官功能支持和保护 营养和代谢支持 合理应用抗生素 调控炎症反应,阻断SIRS的发展 纠正胰岛素抵抗——强化胰岛素治疗 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的应用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1
【MODS概念】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指机体遭受 严重急性损伤后,由于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 使机体在短时间内(> 24小时)同时或序贯出现 2个或2个以上系统器官的功能障碍或衰竭的临 床综合征。
SIRS和 CARS 平衡
CARS占优 易感性增强
CARS占优 免疫抑制
SIRS占优 MODS
SIRS占优 免疫亢进
11
两相打击学说
第一相打击(one hit):指最初的创伤、感染、
休克等致病因素。 该打击使机体免疫细胞被激活 而处于 “激发状态”。
第二相打击(two hit) :
与MODS密切相关的第二次打击包括: 1.未被控制的感染; 2.未彻底清除的坏死组织; 3.某些医源性因素; 4.肠道粘膜屏障损伤→细菌和内毒素移位。
脓毒性休克 重症脓毒症 脓毒症 SIRS
重症脓毒症+持续性低血压
脓毒症+器官功能障碍+组织灌注不良
SIRS+感 染
任何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
23
脓毒症诊断标准
一般指标 炎症反应参数 血流动力学参数 器官功能障碍指标
组织灌注参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累 脏器
诊断依据
血小板计数<100×109/L;纤维蛋白原正常; PT及TT正常 血小板计数<100×109/L;纤维蛋白原 ≥2.0~4.0g/L;PT及TT 比正常值延长≤3s; 优球蛋白溶解试验>2h;全身性出血不明显 血小板计数<100×109/L;纤维蛋白原< 2.0/L;PT及TT比正 常值延长>3s;优球蛋 白溶解试验<2h;全身性出血表现明显
临床分为一期速发型和二期迟发型。
生与死的争夺
6/70
MODS不同命名
七十年代提出多器官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 MOF)概念,亦称“70年代综合征”(70’S Sydrome) 。 多系统器官衰竭(Multiple system organ failure, MSOF),多器官系统衰竭(Multiple organ system failure,MOSF),多内脏衰竭综合征(Syndrome of multivisoeral failure)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MOD),继发性器官功能障碍 (Secondary organ dysfunction)序贯性系统表谒 (Sequential System failure)、远隔器官衰竭(Remote organ failrue)和多脏器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多 器官功能不全等。
评分
1
代 谢
2
3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sistem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
1991年由ACCP/SCCM提出SIRS标准(符合其 中二项或二项以上) 体温>38℃或<36℃ 心率>90次/分 呼吸>20次/分或PaCO2<4.3kPa(32mmHg) 血象:白细胞>12×109/L或<4×109/L,或 不成熟白细胞>10%
生与死的争夺
9/70
MODS发病机制
缺血-再灌注损伤假说 微循环障碍 炎症失控假脱 胃肠道假说 应激基因假说
生与死的争夺
10/70
缺血-再灌注损伤假说
当心肺复苏、休克控制时,血流动力学改善, 但血液对器官产生“再灌注”,产生大量氧 自由基(0 2-)。 “再灌注”时次黄嘌呤经黄嘌呤氧化酶分解 为黄嘌呤和尿酸,生成大量氧自由基和毒性 氧代谢产物。 血管内皮细胞(EC)→凝血因子、炎症介质、 多形核白细胞(PMN)→粘附连锁反应→微循 环障碍和实质器官损伤。
生与死的争夺
18/70
MODS诊断依据
诱发因素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
诊断标准国内外无统一 1995年庐山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会议
通过的“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病情分 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
生与死的争夺
19/70
1995年庐山MODS病情分期诊断 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
受累 脏器
诊断依据
生与死的争夺
7/70
MODS病因
严重创伤、烧伤或大手术 脓毒血症及重症感染 休克 大量输血、输液,药物或毒物中毒等 心跳呼吸骤停 诊疗失误
生与死的争夺
8/70
MODS诱因
高危因素与原发伤、手术、原发病、年龄、营养有关。 MODS高危因素 复苏不充分或延迟复苏 营养不良 持续存在感染病灶 肠道缺血性损伤 持续存在炎症病灶 外科手术意外事故 基础脏器功能失常 糖尿病 年龄≥35岁 应用糖皮质激素 嗜酒 恶性肿瘤 大量反复输血 使用抑制胃酸药物 创伤严重评分(ISS)≥25 高乳酸血症
生与死的争夺
11/70
缺血-再灌注损伤假说
生与死的争夺
12/70
微循环障碍
微血管的白细胞粘附造成广泛微血栓形成, 组织缺氧能量代谢障碍,溶酶体酶活性升高, 造成细胞坏死。
生与死的争夺
13/70
炎症失控假脱
始动损伤:应激启动→ 介质反应:释放各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IL-1、 TNF、IL-6、PAF、IL-8、γ型干扰素)引起 SIRS,触发炎症连锁反应,释放二级炎症介 质(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氧自由基、氮氧化 合物等),从而激活→ 介质的后续损伤:组织和细胞损伤作用于靶器 官引起MODS。
生与死的争夺
3/70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1973年,Tilney等首次提出了“序贯性系统功能衰 竭”。Baue(1975年)和Eiseman(1977年)正式提出了 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 MOF) 。 MOF强调了临床上的终末阶段。 1991年8月美国胸科医生学会(ACCP)和危重病医学 会(SCCM)正式提出两个新名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 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又称多器官功能障 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
生与死的争夺
17/70
应激基因假说
缺血-再灌注和SIR能促进应激基因的表达 可通过热休克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紫外线 反应、急性期反应等应激基因反应促进创伤、 休克、感染、炎症等应激打击后细胞代谢所 需的蛋白合成。 应激反应导致机体不再能对最初或以后的打 击作出反应,而发生细胞功能和代谢障碍, 导致MODS发生。
生与死的争夺
16/70
两次打击或双相预激假说
早期创伤、休克、感染等致伤因素视为第一 次打击,炎性细胞被激活处于 “激发状 态”(pre-primed),如果感染等构成第二次打 击,激发炎性细胞超量释放细胞和体液介质 使炎症反应放大,还可以导致“二级”、 “三级”甚至更多级别的新的介质产生,形 成“瀑布样反应” (级联反应)(cascade),出 现组织细胞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
无血容量不足;MAP7.98Kpa(60mmHg); 尿量40ml/h。低血压时间持续4h以上 无血容量不足;50mmHg<MAP<60mmHg, 20ml/h<尿量<40ml/h;肢端冷或暖;无意 识障碍 无血容量不足;MAP<50mmHg;尿量 <20ml/h;肢端湿冷或暖;多有意识恍惚
评分
1
2
2
3
受累 脏器
诊断依据
无血容量不足;尿量40ml/h;尿Na+、血肌 酐正常 无血容量不足;20ml/h<尿量<40ml/h;利 尿剂冲击后尿量可增多;尿 Na+20~30mmol/L;血肌酐≤176.8μmol/L 无血容量不足;无尿或少尿(<20ml/h持续6h 以上);利尿剂冲击后尿量不增多;尿Na+ > 40mmol/L;血肌酐>176.8μmmol/L;非少 尿肾衰者:尿量>600ml/24h,但血肌酐 >176.8μmmol/L,尿比重≤1.012
外 周 循 环
3
受累 脏器
诊断依据
心动过速;体温升高1℃;心率升高15~20 次/分;心肌酶正常 心动过速;心肌酶(CKP,GOT,LDH)异 常
室性心动过速;室颤:Ⅱ°-Ⅲ°、A-V传导 阻滞;心跳骤停
评分
1
2 3
心 脏
受累 脏器
诊断依据
R:20~25bpm;PaO2(60~70mmHg);PaO2/FiO2 ≥300 mmHg;P(A-a)DO2 (25~50mmHg);X线胸片正常。 3/5确诊
评分
1
2
肾 脏
3
受累 脏器
诊断依据
SGPT>正常值2倍以上;
评分
1
肝 1mg/dl<血清总胆红素<2mg/dl 脏 SGPT >正常值2倍以上;
2 3 1 2 3
胃 肠
血清总胆红素>2mg/dl 肝性脑病 腹部胀气;肠鸣音减弱 高度腹部胀气;肠鸣音近于消失 麻痹性肠梗阻;应激性溃疡出血(具备1/2项 即可确诊)
评分
1
肺 脏
R:>28bpm;PaO2(50~60mmHg);PaCO2<35mmHg; PaO2/FiO2(200~300)mmHg;P(A-a)DO2 (100~200mmHg);胸片示实变≤1/2肺野。 3/6确诊 R:>28bpm, 呼吸窘迫;PaO2(50~60mmHg); PaCO2 > 45mmHg;PaO2/FiO2≤200mmHg;P(Aa)DO2> 200mmHg;胸片示实变≥1/2肺野。 3/6确诊
生与死的争夺
4/70
SIRS & MODS
SIRS过程中大量细胞因子的释放,形成一个自身放 大的连锁反应,产生更多的内源性有害物质,引起 组织细胞功能的广泛破坏,导致MODS。 SIRS分四个阶段,即:诱导阶段、细胞因子合成分泌 阶段、细胞因子连锁反应阶段以及二级炎症介质导 致细胞损伤阶段。 MODS强调了危重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不再是原发 疾病或某个单一的并发症。 SIRS是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导致机体过度炎症反应的 共同特征, MODS是SIRS进行性加重的最终结果, SIRS是导致MODS的共同途径。
生与死的争夺
2/70
MODS产生的历史背景
70’s1973年Tilmey报道18例腹主动脉破裂→手术成 功→病情隐定后不久→相继出现肾功衰竭,全身性 感染,心、肺、肝、胃肠、胰腺、中枢神经系先后 衰竭→90%死亡(称为序贯性系统衰竭)由此得知急性 大量失血和休克可使原来未受累的器官在术后发生 衰竭。 1977年Eiseman和Fry分别将其命名为多器官衰竭 (multiple organ failue MOF)和多系统器官衰竭 (multiple system organ failure,MSOF) 80’sMODS是医学研究的热门课题,认识不断深入 90’s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和危重病急救医学学 会(ACCP/SCCM)提议将MOF和MOSF更名为 MODS,得到国际上认可,我国的认识也与此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