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

华东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
华东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

华东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

第1章第1节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我会选(每题2分,共40分)

1.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下列哪句话是不正确的()A.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参照物来说的。

B.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经常选地面作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和物体

C.若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

D.机械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下列运动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桃核发芽 B.桃树的叶进行光合作用

C.桃树上结出了桃子 D.成熟的桃子从树上落下

3.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诗人选择的参照物是()A.桥 B.河岸 C.水 D.岸上的树

4.在匀速运动的火车中,某乘客说车厢小桌上的茶杯是静止的。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 A.从乘客旁走过的乘务员 B.车厢中放茶杯的小桌

C.铁路旁的树木 D.铁路边的建筑物

5.小船在河中顺流而下,船上坐着一个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以人作参照物,则岸是运动的,船也是运动的。

B.以船作参照物,则人是静止的,岸是运动的。

C.以岸作参照物,则人是静止的,船是运动的。

D.以河水作参照物,则船是运动的,岸是静止的。

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在空中飞行的飞行员,伸手到窗外,竟轻易抓住了一颗敌人射来的高速飞行的子弹,这是因为这颗子弹()A.相对于飞机是静止的 B.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C.相对于飞机和地球是静止的 D.相对于宇宙是静止的

7.课堂上老师让小明上讲台板演,他从座位到讲台步行的速度大约是()A. 0.1m/s B. 1m/s C.10m/s D.20m/s

8.甲车正在往东行驶,甲车内的乘客看到乙车在后退,若以地面为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车一定往西行驶 B.乙车一定静止

C.乙车一定往东行驶 D.乙车可能往东行驶

9.赛跑时,终点裁判员看见发号员的信号枪冒烟就开始计时,而不能等听到枪声时再计时。这是因为 ( ) A.怕裁判员听不到枪声耽误计时 B.看枪烟计时方便些

C.听枪声计时成绩偏好 D.听枪声计时成绩偏差

10.如图某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突然发现公路右侧上方有如图所示的两个交通标志。这两个标志的含义是 ( ) A.西大桥共有8千米长,行驶速度不得高于40千米/时

B.离西大桥还有8千米,行驶速度必须是40千米/时

C.离西大桥还有8千米,行驶速度不得高于40米/时

D.离西大桥还有8千米,行驶速度不得低于40千米/时

11.某同学骑电瓶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3s内通过45m的

路程,那么他在前2秒的速度是()

A.45m/s B.30m/s C.15m/s D.7.5m/s

12.洛溪桥全长约为1916m,正桥长为480m,一辆汽车匀速通第10题图过正桥时,车上速度为40km/h,汽车通过正桥所用的时间为()A.172.4s B.47.9s C.43. 2s D.12s

13.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中可知() A.速度跟路程成正比 B.时间与速度成反比

C.速度随时间或路程而改变 D.路程跟时间成正比

14.下列物体运动最快的是()A.4h内通过160km B.10s内通过了100m

C.1h内通过1.2×106cm D.1min内通过1000m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我们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

B.我们说“地球绕太阳转”,是以地球为参照物的

C.坐在行驶的火车上的乘客看到铁路旁的树木、电线杆迎面向他飞奔而来,是以地球为参照物的

D.无风的雨天,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的人看到雨滴斜向下落向地面,是以地球为参照物的16.下列情况中的速度指平均速度的是()A.小王同学参加百米赛跑,冲过终点的速度为8.5m/s

B.上海磁悬浮列车的最高设计速度为430km/h

C.汽车司机通过速度表可以看到汽车行驶的速度

D.我们平时说的飞机速度比汽车的速度大

17.小明和张华多次进行百米赛跑,每次都是小明提前10米到达终点。如果让小明在起点后10米处,张华仍在起点起跑,则比赛的结果是() A.张华先到达终点 B.小明先到达终点

C.两人同时到达终点 D.无法确定

18.从前楚国有一个人过江时把剑掉在水里,他在船沿上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记号,等船停下后,他便从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结果没有找到。据说这就是成语“刻舟求剑”的由来,那么此人没有找到剑的原因是()A.此人以船上的记号为参照物,认为剑是静止的

B.此人以船上的记号为参照物,认为剑是运动

C.此人以岸上的某棵树为参照物,认为剑是静止的

D.此人以岸上的某棵树为参照物,认为剑是运动的

19.甲、乙、丙三人各自坐在一个气球上,甲看见楼房在上升,乙看到甲在上升,;甲看到丙在下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A.甲上升 B.乙下降,但比甲快

C.乙下降,但比甲慢 D.丙下降,但比甲慢

20.某商场的自动扶梯在0.5内,可以把站在扶梯上的顾客送到二楼,如果扶梯不动,人走上去需要1.5,那么,当人沿着开动的自动扶梯走上去,需要的时间是()A.2min B.1 min C.3/8 min D.0.5 min

二、我会填(每格2分,共50分)

21.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_____________,它是自然界最___________的运动形式。22.被选作___________的物体叫参照物。同步通信卫星相对地球是___________,相对太阳是___________。

23.一首歌中唱道“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后二句歌词所描述的物体运动情况分别以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为参照物。

24.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__________内通过的__________,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

25.目前我国火车的最高速度为140千米/时,上海地铁列车的最高速度为25米/秒,两者相比,前者速度较___________。

26.两个人分别站在赤道和北极的地面上,他们所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是_________的。(填“平行或不平行”)

27.在接力赛跑中,小明跑到交接区时,小华以相同的速度跟小明一起跑以便接棒,以小明为参照物,小华是___________的;以裁判员为参照物,小华是___________的。(填“运动”或“静止”)

28.2006年5月12日美国短跑选手贾斯汀·加特林在多哈举行的卡塔尔田径大赛上,以9秒76的成绩打破了男子100米短跑世界纪录,平均速度为________米/秒。

29.坐在火车上的人看到窗外的树木向正东方向运动,他是以________作参照物,如果以树木为参照物,火车正向________运动。

30.如图所示是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物理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程度。

第28题图第29题图

31.如图所示是一辆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中的速度表,目前指示的车速,以这样的速度行驶0.4h,通过的路程为km。

32.有一做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500米的路程共用8秒钟,前200米做匀速运动,历时4秒,后200米也做匀速运动,历时3秒,那么这个物体全程做________直线运动。(填“匀速”

或“变速”)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米/秒。

三、我会分析与计算(每题5分,共10分)

33.南京长江大桥的全长6700米,一列全长200米的火车匀速通过大桥时,在前40秒内通过了600米的距离,火车全部通过大桥所用时间为多少?

34.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

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

求:(1)轿车从A地到B地用多少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第34题图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参考答案

(一)

一、1~5.BDCBB 6~10.ABDCC 11~https://www.360docs.net/doc/407137837.html,DDA 16~20.DBABC

二、21.机械运动、简单 22.标准、静止、运动。 23.河岸、竹排。 24.单位时间、路程、m/s

25.大 26.不平行 27.静止、运动。28.10.25。29.火车、西。30.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通

过相同路程所需的时间、速度。31.80km/h 32.变速、62.5。

三、33.460s 34.0.5时、100km/h 、0.7h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十一章 数的开方 11.1平方根与立方根(1) 【教学目标】:以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引出平方根的概念,理解平方根的意义,会求某些数的平方根。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平方根的概念,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难点:平方根的意义 【教具应用】:老师:三角板、小黑板 学生: 【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1、要剪出一块面积为25cm 2的正方形纸片,纸片的边长应是多少? 问题2、已知圆的面积是16πcm 2,求圆的半径长。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来学习本节内容 二、 自学提纲: 1、 你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吗?这两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2、 看第2页,知道什么是一个数的平方根吗? 3、 25的平方根只有5吗?为什么? 4、 会求110的平方根吗?试一试 5、 -4有平方根吗?为什么? 6、 想一想,你是用什么运算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7、 根据平方根的定义你能指出正数、0、负数的平方根的特征吗? 8、 什么叫开平方? 三、 能力、知识、提高 同学们展示自学结果,老师点拔 ① 情境中的两个问题的实质是已知某数的平方,要求这个数。 ② 概括: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 如52=25,(-5)2=25 ∴25的平方根有两个:5和-5 ③ 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可以利用平方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④ 任何数的平方都不等于-4,所以-4没有平方根。 ⑤ 0的平方等于0。所以0只有一个平方根为0。 ⑥ 概括: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⑦ 求一个数a (a ≥0)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四、 知识应用 1、 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 49 ②1.69 ③81 16 ④(-0.2)2 2、 将下列各数开平方 ①1 ②0.09 ③(- 5 3)2 五、 测评 1、 说出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81 ②0.25 ③125 4 2、 求未知数x 的值 ①(3x )2=16 ②(2x -1)2=9 六、 小结: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科学-考点复习

华师大科学八上知识点填空 一、机械运动与力 1.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所得的目标物运动状态也不同。 2. 速度是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就是速度。 3. 速度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 ,路程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时间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 。 4. 速度的换算公式:1m/s= __________ km/h。 5.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个定值,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时间的选择无关。不能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值成反比。 6. 路程-时间图像(s-t图像):它表示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一时间图像是___________ 。 7. 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它表示物体的速度跟时间的关系。由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而改变, 它的图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三要素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 。 9. 力的作用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公式G mg (g 一般取9.8N/kg)。重力方向__________________ 。 11. 弹力必须在物体接触且发生形变之后才会发生。弹力的方向是物体恢复原来形状的方向,大小与物体的 劲度系数和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公式 F kx。 12. 摩擦力是一种阻碍___________ 的力,切记不是阻碍运动的力。滑动摩擦力与 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成正比,与面积没有关系。 13.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⑴ 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 。 14.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⑴ 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5.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条件下总保持____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___ 。 16. 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_____________ 。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跟________________ 有关,与其他任 何因素都没有关系。 17. 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不是力。因此在提到惯性时,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或“由于惯性”,而不能说 “受到惯性作用”或“惯性力”等。 18. 当作用在__________ 上的两个力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两个力才能平衡。 19.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异同。 平衡力相互作用力 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受力物体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 不變力物体是同一个,施力物体不是同一两个物体互为確力者,互为受力情况 同物体受力者 点1同时产生,冋时变化,冋时力的变化

2014-2015华师大版八年级上《科学》期中试卷

2014-2015华师大版八年级上《科学》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嫦娥一号”从地球奔向月球,以地面为参照物,“嫦娥一号”是静止的 B.飞机在空中加油,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C.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以路灯为参照物,汽车是静止的 D.小船顺流而下,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2.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惯性不利影响的是( ) A.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 B.拍打衣服时,灰尘脱离衣服 C.小型汽车驾驶员驾车时必须系安全带 D.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水泥地上撞击几下,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 3.在足球比赛中,一前锋队员面对对方的守门员,用脚轻轻地将球一挑,足球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进入球门。若不计空气阻力,使足球在空中飞行时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施力物体是( ) A.前锋队员 B.地球 C.守门员 D.足球 4.小明在探究甲、乙两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了如图4所示的图象。由 图象可知( ) A.由甲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一定大 B.由乙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一定大 C.体积相同时,甲的质量小 D.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大 5.在行驶的列车上,妈妈叫几岁的小孩“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 A.铁路边的树木 B.小孩子的座位 C.车厢里的流动服务车 D.铁轨 6.如右图所示,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物重G= 1N,则弹簧秤A和B的示数 分别为( ) A. 1 N,0 B. 0,1N C. 2N,1N D. 1N,1N 7、重100牛的水可以产生的最大浮力为( ) A.一定小于100牛 B.一定大于100牛 C一定等于100牛 D.可以大于100牛 8.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下列现象中没有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 A.向前划船时,要用桨向后拨水 B.人向前跑步时,要向后下方蹬地 C.火箭起飞时,要向下方喷气 D.头球攻门时,要向球门方向用力顶球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投出去的铅球落地前,只受重力和推力的作用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都给出了代号为ABCD的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4分)在下列实数中,无理数是() A.B. C.D.0.2020020002 2.(4分)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a5?a4=a20B.(a4)3=a12C.a12÷a6=a2D.(﹣3a2)2=6a4 3.(4分)若一个数的平方根等于它本身,则这个数是() A.0 B.1 C.0或1 D.0或±1 4.(4分)分解因式3x3﹣12x,结果正确的是() A.3x(x﹣2)2 B.3x(x+2)2C.3x(x2﹣4) D.3x(x﹣2)(x+2) 5.(4分)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3、4、5 B.7、24、25 C.6、8、10 D.3、5、7 6.(4分)要反映我区12月11日至17日这一周每天的最高气温的变化趋势,宜采用()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D.频数分布统计图 7.(4分)若(x+m)(x﹣8)中不含x的一次项,则m的值为() A.8 B.﹣8 C.0 D.8或﹣8 8.(4分)如图,已知∠BDA=∠CDA,则不一定能使△ABD≌△ACD的条件是() A.BD=DC B.AB=AC C.∠B=∠C D.∠BAD=∠CAD 9.(4分)如图,△ABC的两边AC和B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于D、E两点,若AB边的长为10cm,则△CDE的周长为()

A.10cm B.20cm C.5cm D.不能确定 10.(4分)如图,在Rt△ABC中,∠B=90°,以AC为直径的圆恰好过点B,AB=8,BC=6,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100π﹣24 B.100π﹣48 C.25π﹣24 D.25π﹣48 11.(4分)下面给出五个命题:①若x=﹣1,则x3=﹣1;②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③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④若x2=4,则x=2;⑤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是真命题的个数有()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12.(4分)因式分解x2+ax+b,甲看错了a的值,分解的结果是(x+6)(x﹣2),乙看错了b的值,分解的结果为(x﹣8)(x+4),那么x2+ax+b分解因式正确的结果为() A.(x+3)(x﹣4)B.(x+4)(x﹣3)C.(x+6)(x﹣2)D.(x+2)(x﹣6)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中,请将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卷中对应的横线上 13.(4分)16的平方根是. 14.(4分)已知a+b=10,a﹣b=8,则a2﹣b2=. 15.(4分)如图,这是小新在询问了父母后绘制的去年全家的开支情况扇形统计图,如果他家去年总开支为6万元,那么用于教育的支出为万元.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复习试题

第 6 题图 N D A M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复习试题 时间:10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 81的算术平方根是 【 】 (A )9± (B )9 (C )3± (D )3 2. 实数 14.3,1010010001.0,6,27,0,3 3-π 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 (A )1 (B )2 (C )3 (D )4 3. 若5233=?m ,则m 的值是 【 】 (A )2 (B )9 (C )15 (D )27 4. 若()()n mx x x x -+=-+234,则n m ,的值分别是 【 】 (A )12,1=-=n m (B )12,1-=-=n m (C )12,1-==n m (D )12,1==n m 5. 某校八(3)班有50名学生,他们上学的方式有三种:①步行;②骑车;③乘公共汽车.根据表中信息,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 (A )12,18==b a (B )%12,18==c a (C )%40,12==d b (D )%40%,24==d c 6. 如图,若NDC MBA ND MB ∠=∠=,,则添加下列 条件后不能判定△ABM ≌ △CDN 的是 【 】 (A )CN AM // (B )N M ∠=∠ (C )DB AC = (D )CN AM = 7.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20 cm,两条直角边长之比为3 : 4 ,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 【 】 (A )27 cm (B )30 cm (C )40 cm (D )48 cm

8. 如图,在Rt △ABC 中,?=∠90C ,按如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A 、B 为圆心,以大于 AB 2 1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M 、N ;②作直线MN ,交BC 于点D ;③连结AD .若?=∠64ADE ,则CAD ∠的度数为 【 】 (A )?32 (B )?34 (C )?36 (D )?38 第 8 题图 第 13 题图 优 良28% 及格 36%16%不及格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9. 两个连续整数y x ,满足y x <+<23,则=+y x __________. 10. 若()(),11,172 2 =-=+b a b a 则=+22b a __________. 11. 因式分解:=-+-y xy y x 271832________________. 12.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 cm,一边长为6 cm,则底边长为__________cm. 13. 期末考试后,小红将本班5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分类统计,得到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则优等生人数为__________. 14. 如图,直线l 上有三个正方形c b a 、、,若c a 、的面积分别为5和11,则b 的面积为__________. 15. 如图,长方形ABCD 中,,4,10==AD AB E 为AB 的中点,在线段CD 上找一点P ,使△APE 为一个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则线段DP 的长为__________. l 第 14 题图 c b a 第 15 题图

华东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

华东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 第1章第2~3节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我会选(每小题2分,共40分) 1.最接近一个初中生的重力的是()A.4000N B.400N C.40N D.4N 2.背在肩上的书包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A.书包 B.背书包的学生 C.地球 D.学生的肩膀 3.下列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之间一定接触才会发生力的作用 B.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D.关闭发动机后,汽车最终将停止,这是因为汽车不受力的作用 4.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A.汽车匀速转弯 B.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 C.汽车慢慢停下来 D.汽车加速下坡 5.下列现象,不属于力的作用效果的是()A.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 B.用力推车,车由静止变运动 C.小冰块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匀速滑动 D.成熟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 6.在湖中划船,使船前进的力是()A.水对桨的推力 B.人对船的推力 C.船的重力 D.水直接对船的推力 7.下列关于力的作图说法正确的是()A.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是一样的 B.力的图示中,标度值可任意选C.同一个受力图,比例大小应固定不变 D.以上说法都正确 8.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弹簧、指针和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C.使用权、前必须检查零点是否准确 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9.如图,比较F1与F2的大小() A.F1>F2 B.F1=F2 C.F1

八年级科学试题-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测试-第四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科学练习题(浮力一)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1、一密度计分别浮在水和盐水中, 则排开液体的体积是:() A、在水中少一些; B、在盐水中少一些; C、一样多; D、条件不够, 不能判断。 2、有一很薄的塑料袋装满水后, 用细线系紧后挂在弹簧秤上称为10牛, 若将其浸没在水中 称, 弹簧秤的示数为:() A、10牛; B、0 牛; C、接近10牛; D、接近8 牛。 3、如图所示, 4 个体积相同的小球浸在水中, 则受浮力最小 的是:() A、A 球; B、B 球; C、C 球; D、D 球。 4、关于浮力的说法中下列正确的是:() A、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 B、浮力的方向是垂直于物体的下表面; C、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气体或液体; D、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 浮力也越大。 5、两个物体分别挂在两个弹簧秤下, 将它们都没于水中, 发现两只弹簧秤的示数减小的数 值相同, 那么, 这两个物体必有相同的:() A、密度; B、体积; C、质量; D、重力。 6、100 克物体放在盛满液体的杯子里, 溢出液体80克, 则:() A、物体将浮在液面上; B、物体将沉入杯底; C、物体将悬浮在液体中; D、无法确定物体的沉浮。 7、一木块漂浮在水中, 露出水面的体积为V1, 它漂浮在煤油上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为V2 则:() A、一定是V1<V2,说明水对木块的浮力较大; B、一定是V1>V2,说明水对木块的浮力较小; C、一定是V1>V2,水对木块的浮力与煤油对木块的浮力一样大; D、一定是V1<V2,水对木块的浮力与煤油对木块的浮力一样大。 8、蜡块悬浮于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中, 要使蜡块上浮, 则应:() A、往筒内加纯酒精; B、往筒内加水; C、使量筒倾斜一定角度; D、把蜡块切成两半后再放入量筒的混合液中。 9、实心木球和铁球, 没入水中, 铁球下沉, 木球上浮,是由于:() A、铁球比木球重; B、铁球的体积比木球的体积小; C、木球受到的浮力比铁球受到的浮力大; D、铁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木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10、如图所示: 天平处于平衡状态, 若将左盘中的木块放入 盛水的烧杯内, 水未流出, 那么:() A、天平仍然平衡; B、天平指针向右倾斜; C、天平指针向左倾斜; D、无法确定。 11、如图所示: 将一个物体先后放入密度为ρ1和ρ2两种不同液体中,当物体静止后, 则物体 所受的浮力关系和液体密度关系为:() A、F1>F2, ρ1>ρ2; B、F1>F2, ρ1<ρ2; C、F1=F2, ρ1<ρ2; D、F1=F2, ρ1>ρ2;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12章数的开方 12.1平方根与立方根(1)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从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引进平方根概念,体现从实际到理论、具体到抽象这样一个一般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求二次幂的平方运算引出求平方根的运算,突出平方运算和开平方运算的互逆性; 2.过程与方法:扣住定义去思考问题,重视解题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旧引新,以新带旧。 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实际问题的研究,认识平方根;会用计算器求任意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2.难点:正确区分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问题1 要剪出一块面积为25 cm2的正方形纸片,纸片的边长应是多少? 问题2 已知圆的面积是16πcm2,求圆的半径长. (学生探索,回答问题) 二、探究归纳 问题1解设正方形纸片的边长为xcm,依题意有:x2=25, 求出满足x2=25的x值,就可得正方形纸片的边长. 因52=25,(-5)2=25,故满足x2=25的x的值可以是5,也可以是-5,但正方形边长只能取正值.所以x=5. 答正方形纸片的边长为5cm. 这个问题实质上就是要找一个数,这个数的平方等于25. 问题2解设圆的半径为R cm,依题意有: πR2=16π,即R2=16, 求出满足R2=16的R的值即可求出圆的半径. 因42=16,(-4)2=16,故满足R2=16的R的值为4或-4,但圆的半径只能取正值.所以数R =4. 答圆的半径为4cm. 这个问题实质上就是要找一个数,这个数的平方等于16. 刚才具体的二个例子,从数学意义上都是要解决这样一个共同的问题:已知某数的平方,要求这个数.用式子来表示就是如果x2=a,求x的值. 概括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square root)(也叫a的二次方根).在上述例1问题中,因为52=25,所以5是25的一个平方根.又因为(-5)2=52=25,所以-5也是25的一个平方根.这就是说,25的平方根有两个:5与-5.在上述例2问题中,因为42=16,所以4是16的一个平方根.又因为(-4)2=42=16,所以-4也是16的一个平方根.这就是说,16的平方根有两个: 4与-4.所以,根据平方根的意义,我们可以利用平方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三、实践应用

华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测试

八上第一章机械运动和力单元检测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小明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车窗B.铁轨 C.路边的树D.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 2.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行李箱安装滚动的轮子B.轮胎上制有花纹C.车轴加润滑油D.磁悬浮列车悬浮行驶 第2题图 3、假若一切物体间的摩擦力突然消失,则下列哪种现象不可能发生( ) A 静止在水平路面上的汽车无法开动 B 微风能吹动铁轨上的火车 C 无法手握钢笔写字 D 人轻轻一跳可以离开地球 4.下列事例中,属于运用了重力方向的是() 5.、 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沿该公路的便道向西散步。以行人为参照物汽车你 A.向东运动 B.向西运动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6.“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下面四个图是小严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B.用力拉弹簧 A.检查相框是否挂正C.往墙上敲钉子D.往前推桌子

7.小明用图示装置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在木块上加放砝码 B .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 C .使木块侧放减小接触面积 D .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 8.小刚用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讲台桌,结果没有推动(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讲台桌不受摩擦力 B .推力与讲台桌的重力大小相等 C .推力小于地面对讲台桌的摩擦力 D .推力与地面对讲台桌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9.人站在匀速上升的电梯地板上,他受到的力有( ) A.重力、支持力 B.压力、支持力 C.重力、拉力、支持力 D.重力、支持力、摩擦力 10.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这是因为 A.以地面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B .以机场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C .以停在机场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D.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11.关于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粉笔与黑板间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 B .在机器的转动部分装滚动轴承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C .在站台上候车的旅客要站在安全线以外,是防止摩擦力过小带来危害 D .鞋底刻有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摩擦力 12、斌斌同学在日常生活中估计了以下数据,你认为合理的是( ) A.一只鸡蛋重约20牛 B.中学生的平均质量约180千克 C.他能举起重约400牛的杠铃 D.世界短跑名将格林百米短跑的平均速度约150米/秒 13.如图所示的四位物理学家中,其名字被用作力的单位的是 14. 还记得龟兔赛跑的故事吗?请仔细阅读右边图,则根据 这幅图可以判断比赛的结果是( ) A .龟兔并列第一 B .兔子获胜 第13题图 第7题图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试题

八年级数学试题 2015.10.22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 下列交通标志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B.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C.所有正方形都是全等形 D.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3.点(3,2)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 ) A.(3,-2) B.(-3,2) C.(-3,-2) D.(2,-3) 4. 如图,已知点A、D、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BC=EF,要使△ABC≌△DEF,还需要 添加一个条件是() A. ∠BCA=∠F B. ∠B=∠E C. BC∥EF D. ∠A=∠EDF 5. 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说明∠A/O/B/=∠A O B的依据是 ( ) A.ASA B.SAS C.SSS D.AAS 6. 下列四种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其中对称轴条数最多的图形是 () A. 等边三角形 B.矩形 C.菱形 D.正方形 7.如图,△ABC中,∠C=90°,∠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若CD=4,则点D到AB的距离是( ) A.2 B.3 C.4 D.5 8. 一名同学想用正方形和圆设计一个图案,要求整个图案关于正方形的某条对角线对称,那么下列图案中不符合 ...要求的是( )

9.如图,已知AB∥CF,E为DF的中点,若AB=9cm,CF=4cm,则BD等于( ) A.2cm B.3cm C.4cm D.5cm 10. 如图,在△ABC中,AC=4cm,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N,△BCN的周长是7cm,则BC的长为( ) A.1cm B.2cm C.3cm D.4cm 11. 如图,正六边形ABCDEF关于直线l的轴对称图形是六边形A/B/C/D/E/F/.下列判断错误 ..的是(). A. AB=A/B/ B. BC//B/C/ C.直线l⊥BB/ D.∠A/=120° 12. 如图,△ABC是不等边三角形,DE=BC,以D,E为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三角形,使所作的三角形与△ABC全等,这样的三角形最多可以画出(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3. 写出一个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______________ 14.如图,△ABC≌△DEF,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写出x= .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 第2章综合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2 分,共40分。) 1、在人类对科学奥秘的探索之路上,众多的科学巨人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是 其中属于牛顿发现的是 ( ) A 、分子运动论 B 、氧气 C 、牛顿的第一运动定律 D 、分子运动论 2、我国交通法规规定,坐在小型客车前排的驾驶员和乘客都必须在胸前系上安全带, 要是为了减轻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能对人造成的伤害 ( ) A. 紧急刹车 B. 突然启动 C. 车速太快 D. 车速太慢 3、根据图汽车中乘客的反应可以判断,这辆汽车现在的运动状态 可能是 ( ) A .突然开动 B .匀速行驶 C .突然刹车 D .加速行驶 (第3题图) 4、.如图所示,下列物体受力示意图中,物体处于二力平衡的是 ( ) 5、猫等陆地生活的动物要改变在陆地上的运动状态,就必须依靠 () A.空气的反作用力 B. 水的反作用力 C. 地面的静摩擦力 D. 空气和水的反作用力 6、体育课上,小明匀速爬杆,小刚匀速爬绳。有关他们受到的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因为爬杆时比手握杆时的压力大,所以小明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B.因为绳子粗糙,所以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C.小明和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相等 D.若小明的体重大,则他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7、如图所示,在地球上的四个位置分别静立着中国人、北极熊、阿根廷人 和企鹅,对他们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北极熊受到的重力和地球对它的支持力是平衡的 B.企鹅 受到的重力大于地球对它的支持力 C.他们受到的合力均为零 D.中国人、阿根廷人除了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外,一定还受到摩擦力 8、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木板上的木块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分析此时 木块水平方向上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 ) A .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和木板受到的摩擦力 B .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C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木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D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 (第8题图) 9、值日时,小东提着一桶水走进教室.下列情况中,属于彼此平衡的两个力是 ( ) (第7题图)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11章数的平方 11.1平方根与立方根 一、平方根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 二、平方根的性质 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2.0有一个平方根,就是它本身。 3.负数没有平方根。 三、算术平方根 a,读作“根号a”;另一个平方根是它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a。因此,正数a的平方根可以记作±a,其中a称为被开方数。 的相反数,即- 0的算术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 四、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1.概念不同; 2.表示方法不同; 3.个数及取值不同。 五、开平方 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六、立方根 1.概念: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 2.性质:任何数(正数、负数和0)的立方根只有一个。

3.表示:数a的立方根,记作3a,读作“三次根号a”。其中a称为被开方数,3是根指数。 4.一个正数只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只有一个负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 七、开立方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11.2实数 一、无理数 1.无线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2.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 (1)有理数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而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2)所有的有理数都能写成分数的形式(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而无理数不能写成分数的形式。 二、实数及其分类 1.实数的概念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即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2.实数的分类 (1)按概念分类 正整数 整数0 有理数负整数 正分数 分数 实数负分数 正有理数 无理数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总结

八年级上 第11章数的开方 1 ?平方根 (1)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 即:如果x2 a,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 (2)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其中: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读作“根号a”, 另一个平方根是它的相反数,即a。 因此,正数a的平方根可以记作-..a。a称为被开方数。 0的平方根只有一个,就是0,记作-.0 0。 负数没有平方根。 v'a 0 (a 0) (3)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2 ?立方根 (1)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 即:如果x3 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 数a的立方根,记作幼孑,读作“三次根号a”,其中a称为被开方数,3称为根指数。(2)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3)任何数(正数、负数、0)都有立方根,并且只有一个。 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 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0的立方根是0。 3?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对应。 第12章整式的乘除 1 ?幕的运算 (1)同底数幕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a m a n a m n(m、n为正整数) (2)幕的乘方 幕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a" a"" (m、n为正整数) (3)积的乘方 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ab n a n b n(n 为正整数) (4)同底数幂的除法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m、n 为正整数,m>n,a 0) 2. 整式的乘法 (1)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将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出现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将单项式分别乘以多项式的每一项,再将所得的积相加。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a+b)(m+n)=am+bm+an+bn 3. 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两数和乘以这两数的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a b a b a 2 b2 (2)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数积的 2 倍。 a b 2 a2 2ab b2 a b 2 a2 2ab b2 4.整式的除法 (1)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中出现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5.因式分解 (1)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2)公因式: 多项式ma+mb+mc中的每一项都含有一个相同的因式m,我们称之为公因式。 (3)提取公因式法: 把公因式提出来,多项式ma+mb+mc就可以分解成两个因式m和(a+b+c)的乘积,这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叫做提取公因式法。 (4)公式法:将乘法公式反过来用,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的,这种因式分解的方法成为公式法。 (5)十字相乘法:x2(a b)x ab = (x a)(x b)(a、b 是常数) 公式特点: 1)右边相乘的两个因式都只含有一个相同的字母,都是一次二项式,并且一次项的系数为一。 2)左边是二次三项式,二次项的系数是1,一次项系数是两常数项之和,积的常数项等于两个因式中常数项之积。

八年级上册科学(华师大版)作业本答案

八年级上册科学(华师大版)作业本答案

八年级上册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 第1章机械运动和力 第1节机械运动 (一)1.位置机械运动2.C 3.D 4.C 5.A 6.1 3 白云7.乙 (二)1.前面短 2.运动的快慢路程时间米/秒米每秒单位时间路程 3.A 路程相同,比较所用的时间E 相同的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速度(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4.(1)10(2)1800 5.0.3h(或180min)6.B 7.B 8.B 9.褐海燕猎豹10.3×108 1500 11.80km/h 40km 0.5 12.骑车的人在15s内运动了200m。跑步的人在25s内运动了200m,骑车的人比跑步的人速度大13.8.33m 14.5.5 第2节力 (一)1.物体物体物体2.(1)压路机路(2)起重机重物(3)手门(4)手铅球3.B 4.测力计5.牛顿牛N 6.弹簧测力计零刻度线7.B 8.C 10.(1)5 5 0.2 (2)1 1 相反11.4.4 12.(1)材料、长度、形状、直径等(2)取材料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的两个弹簧,用同样大小的力拉弹簧,用刻度尺测量弹簧的伸长长度,加以比较13.球反作用力互相的15.略 (二)1.形变运动状态 2.运动的速度大小运动方向形变形变运动状态 3.B 4.B 5.D 6.B 7.D (三)1.大小方向作用点带箭头的线段力的图标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力的大小 2.A B 力的作用点不同,力的作用效果就不同 3.推(Push)拉(Pull)方向里拉4.40 15 5.D 6.略7.方向 (一)1.重力地球2.地球重力3.正比G=mg 质量重力9.7N/kg 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4.490 5.B 6.弹簧测力计 4.9 7.重心几何中心8.曲线重力竖直向下重心重运动状态9.竖直中垂线竖直水平10.C 11.略12.悬挂略13.D 14.1470N 2g 15.B 16.略 (二)1.互相接触相对运动滑动静滚动 2.B 3.摩擦力摩擦力 4.C 5.减小摩擦力6.②③⑤⑥⑧①④⑦ 7.C 8.B 8.B 10.C 11.弹性形变恢复原状12.弹弹略13.当接触面材料一定时,压力越小,滑动摩擦力越大略14.(1)压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2)将f3与f1比较 复习题 1.D 2.C 3.C 4.C 5.B 6.B 7.A 8.D 9.C 10.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速度11.物体对物体牛测力计大小方向作用点12.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13.增大压力或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14.运动状态形变15.5 滑动摩擦比滚动摩擦大得多16.略17.正确 1.5 18.例:问题:赛艇比赛中,运动员向后划水,赛艇为什么前进?解答:由于物体间里的作用是相互的,船桨对水施加后作用力的同时,也受到了水对它的向前的反作用力19.3.84×108m 20.(1)75min 48min (2)这位乘客应选择乘快客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滴加液B.往试管加入固体 D.加热液体 C.倾倒液体 2 . 手机工作原理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电路,R是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U是手机工作部件两端电压,I是电路中的电流。手机在工作过程中,电池的电压会发生变化,U与I的比值会随着I的变化而变化。手机正常工作时,要对U和I进行监测。若测量出UR,则() A.只能监测U B.只能监测I C.既能监测U,又能监测I D.既不能监测U,也不能监测I 3 . 标有“6V 1.5W”的灯泡,通过它的电流随其两端电压变化的物理图象如图所示,若把这只灯泡与一个10Ω的定值电阻串联起来,接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两端。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时该灯泡的电阻为24Ω B.此时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为0.25A C.此时灯泡的额定功率为0.8W D.此时电路的实际总功率为1.2W 4 . 下列事例中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A.拦河坝修成“上窄下宽”B.用吸管从瓶中吸起饮料 C.飞机的机翼设计成流线型D.鱼鳔的大小变化使鱼在水中沉浮 5 .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下列电器或设备中没有使变阻器的是() A.电动车B.教室里的日光灯C.电冰箱D.电视机 6 . 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某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时,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D.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7 . 关于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润滑油可以使接触表面分离,从而减小摩擦。 B.在机器的转动部分装滚动轴承,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C.在站台上候车的旅客要站在安全线以外,是防止摩擦力过小带来危害。 D.鞋底刻有花纹,是因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摩擦力。 8 . 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 g,分别加入到四只各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下表: 物质甲乙丙丁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4.2209.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得四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B.丁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最大 C.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 D.四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为:丙溶液>乙溶液>甲溶液>丁溶液 9 . 用两根绝缘细线,分别将甲、乙两个相同的轻质小球悬挂起来,两个小球都带正电,但甲球带的电荷比乙球的多,在将乙球慢慢靠近甲球时,会出现的情形是() A.B. C.D. 10 . 某物质(仅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在t℃时,恒温蒸发掉10g水,析出了2g晶体,再恒温蒸发掉10g水,又析出了3g晶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B.原溶液在t℃时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最后剩余的溶液一定比原溶液稀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初二数学上学期期末水平测试 一、选择题 1,4的平方根是() A.2 B.4 C.±2 D.±4 2,下列运算中,结果正确的是() A.a4+a4=a8 B.a3·a2=a5 C.a8÷a2=a4 D.(-2a2)3=-6a6 3,化简:(a+1)2-(a-1)2=() A.2 B.4 C.4a D.2a2+2 4,矩形、菱形、正方形都具有的性质是() A.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B.对角线相等 C.对角线互相平分 D.对角线互相垂直 5,如图1所示的图形中,中心对称图形是() 图1 6,如图2右侧的四个三角形中,不能由△ABC经过旋转或平移得到的是() 图2

7,如图3,已知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 =110°,则∠C =( ) A.90° B.80° C.70° D.60° 8,如图4,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CE ⊥AB ,E 为垂足.如果∠A =125°,则∠BCE =( ) A.55° B.35° C.25° D. 30° 9,如图5所示,将长为20cm ,宽为2cm 的长方形白纸条,折成图6所示的图形并在其一面着色,则着色部分的面积为( ) A.34cm 2 B.36cm 2 C.38cm 2 D.40cm 2 10,(芜湖市)如图7,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 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为10cm ,正方形A 的边长为6cm 、B 的边长为5cm 、C 的边长为5cm ,则正方形D 的边长为( ) A. 14 cm B.4cm C. 15 cm D.3cm 二、填空题 11,化简:5a -2a = . 图5 图6 A E B C D 图4 A D C B 图3

2019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期末考试试题卷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科学试题卷 本试卷满分12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S:32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人类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下面是三位不同时代科学家的主要观点,这三种观点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③①D.③②① 2.骑自行车是一种健康又低碳的出行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行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B.用力蹬车是为了增大车的惯性来增大速度 C.下坡时以自行车为参照物,车的坐垫是运动的 D.停在路边的自行车,它对地面的压力和所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3. 为减少病人疼痛,手术前通常要给病人麻醉,有一种气体麻醉剂通过盖着口鼻的面罩传输给病人。下列哪个系统不参与麻醉过程?() A.呼吸系统B.消化系统C.循环系统D.神经系统 4. 垫排球是我市一项体育测试项目,下列对排球离开手后继续上升过程分析正确的是()A.速度越来越小B.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大 C.到达最高点时受力平衡D.球受到惯性作用 5.生物体的许多生命活动过程都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下列归纳正确的是() A.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根→茎→叶 B.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C.尿液的形成:血液→肾小管→原尿→肾小球→尿液 D.食物经过消化道的顺序:食物→口腔→咽→食道→小肠→胃→大肠→肛门 6. 新型膨胀式安全带紧缚力达到一定的值,藏在安全带里的气囊就会快速充气,迅速形成气囊带,对驾乘人员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下列关于膨胀式安全带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安全带会使人的惯性减小 B.该安全带可以使人承受的力减小 C.当车加速时,该安全带就会自动充气 D.该安全带充气后增大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减小压强,可避免人被勒伤 7. 图中的实验中不能揭示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