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示意图
通州区骨干水系规划-Nantong

南通市“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南通市水利局南通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6年6月前言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水安全呈现出新老问题交织的严峻形势,水资源短缺、水灾害频发、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愈加凸显。
水利作为重要的基础资源,应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保障防洪与供水安全,促进水生态环境改善,加强民生水利建设,坚持依法治水,推动水利改革,为全市实现建设“强富美高的新南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探索开启基本现代化新征程的目标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水利基础保障。
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的水利发展战略、思路、目标及重点,对于促进南通市经济增长,进一步巩固水利治理和建设成果,持续提升水利服务和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推进水利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南通市政府高度重视“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下发了《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南通市“十三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通政办发〔2015〕92号),全面部署了“十三五”规划的编制任务,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是全市44个专项规划之一。
南通市水利局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确定由南通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南通市“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任务。
根据编制要求,编制单位分阶段开展了相关工作。
首先完成了规划工作大纲,明确了规划的技术路线和主要内容以及规划编制的进度安排,进行了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及调研等前期工作,形成了《南通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评估报告》、《南通市“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专题调研报告》;其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分析水利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与面临的形势,提出发展目标、总体布局,安排主要任务,分析投资需求,提出保障措施。
编制单位于2015年10月,提交了《规划(初稿)》,征询市水利局各处室以及各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意见;2015年11月,提交了《规划(征求意见稿)》,征求了市相关部门意见;2016年5月,提交了《规划(送审稿)》通过了专家审查;经过修改完善,于2016年6月完成了《规划(报批稿)》。
南通市高速公路入口及连线两侧用地规划

南通市高速公路入口及连线两侧用地规划设计及审批人员院长何彬建筑师副院长顾平高级规划师副总规划师邱阳民高级规划师项目负责人邱阳民高级规划师设计人员邱阳民高级规划师高飞规划师龚宝生助理规划师目录文本说明图则南通市高速公路入口及连线两侧用地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出入口功能及景观定位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第四章道路及水系规划第五章生态环境建设第六章近中期风貌建设第七章出入口景观设计导则第八章实施政策及措施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合理规划城市出入口连线两侧的用地布局,形成整体和谐,各具特色的城市出入口景观,促进城市健康有序地发展,依据《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江苏省高速公路条例》制定本规划。
第2条规划范围按照城市出入口控制半径500米,城市出入口连线结合不同道路及周边用地的具体情况分别控制进深100-500米,连接线交叉路口控制半径200米的标准确定规划范围。
○1九圩港:规划范围九圩港大桥至高墩圩桥口段,总长约1.8公里,道路红线外两侧用地进深各约100米。
○2陈桥:规划范围陈桥立交至站前横路段,总长约4.7公里,道路红线外两侧用地进深各约100米。
○3横港:规划范围横港立交至外环北路段,总长约6公里,道路红线外两侧用地进深各约100米。
○4兴仁:规划范围兴仁互通立交至外环东路段,总长约6.0公里,道路红线外两侧用地进深各约500米。
○5小海:规划范围小海互通立交至通富路段,总长约7.9公里,道路红线外两侧用地进深各约500米。
○6新336线:规划范围竹行互通立交至C大道段,总长约1.8公里,道路红线外两侧用地进深各约500米。
○7张江:规划范围张江立交至C大道段,总长约4公里,道路红线外两侧用地进深各约500米。
第3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江苏省高速公路条例》○3《公路管理法律法规汇编》○4《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5《南通市开发区分区规划》○6港闸港闸区生产力布局和园区规划研究○7兴仁、闸西、幸福等乡镇镇区土地利用规划。
大城市骨干路网规划建设模式研究—以南通市骨干路网为例

大城市骨干路网规划建设模式研究——以南通市骨干路网为例彭庆艳【摘要】通过总结上海、天津、南京、宁波、苏州、合肥等大城市骨干路网规划案例,得出了快速路的合理规模、密度、间距要求,大城市应采取“环形+井字”的快速路布局形态,核心区则以快捷路进行补充,敷设型式则因地制宜的选用地面、高架或地下。
【关键词】大城市骨干路网快速路快捷路布局形态敷设型式以大城市为依托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策略使得我国许多现状100万左右人口的城市,规划将形成200万以上人口规模的特大城市。
城市空间向外拓展的同时,城市交通矛盾也要求加快构筑以城市快速路为主体的骨干路网。
但是在现有老城区建设快速路,地面敷设型式面临大规模拆迁,高架敷设型式又带来环境噪音的不良影响。
因此,在老城区是否需要规划快速路,快速路系统如何建设,快速路网总体架构采用何种形态才能引导城市健康发展并适应城市长远发展需要,是规划过程中必须回答的问题。
我国大城市快速路规划建设至今,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通过总结能够为转型中的城市路网规划带来有益的借鉴。
1.大城市快速路网规划经验借鉴1.1上海案例上海市中心城快速路网为“3环10射”的布局结构;中心区为“申”字型高架系统,快速路穿越核心区,虽影响了沿线的人气,但承担了大量城市内部与对外到发交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快速路间距约3‐6km,路网密度为0.63km/km2。
图1 上海中心城用地与骨干路网规划市域路网规划中,中心城与各新城之间采用“1主2辅”的联系通道,即1条高速公路和2条干线公路。
图2 上海市域用地与骨干路网规划1.2天津案例天津市中心城快速路网为“2环+井字”的结构;核心区“井字”快速路尚未实施,但骨干道路较为畅通。
快速路间距约3‐6km,路网密度0.56km/km2。
市域范围,中心城与滨海新区两个核心区之间有3条快速路相连。
图3 天津市中心城用地与道路网规划1.3宁波案例宁波市中心城为“日”字型高速公路和“4纵3横”快速路网络;快速路与射线高速公路相连;核心区无快速路,轨道与主干路网络较密。
南通市十三五海上风电发展规划

南通市“十三五”海上风电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南通市沿海地区发展办公室二○一六年六月目录前言 (1)1 规划总体要求 (2)1.1编制依据 (2)1.2规划范围 (2)1.3规划原则 (3)1.4编制水平年 (3)1.5发展目标 (3)1.6风电发展现状 (3)2 风电场建设条件 (4)2.1风能资源 (4)2.2海洋水文条件 (5)2.3工程地质 (7)2.4交通运输和施工安装条件 (8)3 “十三五”规划布局 (10)3.1“十三五”风电场选址原则 (10)3.2“十三五”规划布局 (11)4 接入系统初步方案 (14)4.1电网现状 (14)4.2电网规划 (14)4.3风电场接入规划原则 (15)4.4风电场接入方案 (15)5 环境影响初步评价 (17)5.1环境概况 (17)5.2环境影响初步分析及对策措施 (20)5.3本章小结与建议 (31)6 结论和建议 (32)6.1主要结论 (32)6.2建议 (32)前言前言当前,能源发展正处于深刻变革和重大调整的关键时期。
面对全球气候和环境挑战,为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已成为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持续增加,但能源供给制约较多,能源生产和消费对生态环境损害严重,能源技术水平总体落后,这一现状倒逼我国能源战略变革。
2014年4月1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明确了“节约、清洁、安全”三大能源战略方针,能源结构调整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江苏省是能源消费大省,也是传统化石能源资源小省和环境容量小省,必须积极适应能源发展趋势,大幅提高能源清洁化利用水平,加快清洁能源产业发展。
江苏已将风电、光伏等清洁可再生能源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把江苏建成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地位和较强竞争力的清洁能源产业研发、制造与应用示范基地,以加快江苏“两个率先”战略的实现。
南通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

南通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南通市人民政府二○一三年十二月南通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编制组织机构(1)南通市测绘院有限公司组长:黄向阳副组长:袁春东王柳成员:朱燕燕金莉杨健健童秀梅沈书铭王晓利才震宁(2)南通市环境保护局组长:谢晓军副组长:孙国林成员:万华蔡佳辰目录1 总则 (1)1.1 规划目的 (1)1.2 编制依据 (1)1.3 规划原则 (1)1.4 规划范围及目标 (2)2 区域分类 (3)3 分级分类管控措施 (4)4生态红线区规划 (6)4.1 自然保护区 (6)4.1.1启东长江口(北支)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6)4.2 风景名胜区 (8)4.2.1南通濠河风景名胜区 (8)4.2.2 石港风景区 (8)4.2.3 南通滨海园区海洋旅游度假区………………..…………………………..…... ..84.2.4水绘园风景区 (8)4.2.5龙游湖风景区 (8)4.2.6江海风景名胜区 (8)4.3 森林公园 (10)4.3.1 南通狼山省级森林公园 (10)4.4 湿地公园……………………………………………………………………………….. .12 4.4.1 老洪港湿地公园………………………………………………..…………….... .124.5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14 4.5.1 老洪港应急水源保护区 (14)4.5.2 长江洪港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14)4.5.3 长江狼山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14)4.5.4 长江李港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14)4.5.5南通滨海园区平原水库水源保护区 (14)4.5.6 新通扬运河(海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15)4.5.7 如海运河如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15)4.5.8 长江长青沙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15)4.5.9 长青沙应急水源保护区…………………….………………………..……....…. .154.5.10海门长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154.5.11 启东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16)4.6 海洋特别保护区 (19)4.6.1江苏小洋口国家级海洋公园 (19)4.6.2 蛎岈山牡蛎礁海洋特别保护区 (19)4.7 重要湿地 (21)4.7.1 长江(通州区)重要湿地 (21)4.7.2海安县里下河重要湿地 (21)4.7.3如东县如泰运河入海河口重要湿地 (21)4.7.4如东沿海重要湿地 (21)4.7.5 长江(海门市)重要湿地 (21)4.7.6启东沿海重要湿地 (21)4.8 清水通道维护区 (24)4.8.1 九圩港河清水通道维护区....................................................... .. (24)4.8.2 通吕运河清水通道维护区..................................................... . (24)4.8.3 通启运河清水通道维护区..................................................... .............244.8.4 遥望港河清水通道维护区. (24)4.8.5新通扬-通榆运河清水通道维护区 (24)4.8.6 焦港河清水通道维护区………………………………………....……...…….. . ..244.8.7 如海运河(如皋市)清水通道维护区 (24)4.8.8 如泰运河清水通道维护区……………………………………………….……. . .244.8.9 拉马河清水通道维护区 (25)4.8.10 立新河清水通道维护区 (25)4.8.11四贯河清水通道维护区………………………….....………….…...…………. .254.8.12 海门河清水通道维护区 (25)4.8.13十八匡河清水通道维护区 (25)4.8.14 三余竖河清水通道维护区 (25)4.8.15 新三和港河清水通道维护区 (25)4.8.16 蒿枝港河清水通道维护区 (25)4.8.17 头兴港河清水通道维护区 (26)4.9 生态公益林 (31)4.9.1南通滨海园区沿海生态公益林 (31)4.9.2如东县沿海生态公益林 (31)4.9.3海门市沿江堤防生态公益林 (31)4.9.4海门市沿海堤防生态公益林.......................................................... . (31)4.10 特殊物种保护区 (33)4.10.1 东社特殊物种保护区 (33)4.10.2 大公镇蚕桑种质资源保护区 (33)4.10.3 李堡镇蚕桑种质资源保护区 (33)4.10.4 雅周镇蚕桑种质资源保护区 (33)4.10.5 刀鲚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33)4.10.6 如皋特殊物种保护区 (34)4.10.7 长青沙特殊物种保护区 (34)4.10.8 柴湾特殊物种保护区 (34)4.10.9 如城(东陈)特殊物种保护区 (34)4.10.10如东大竹蛏、西施舌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34)4.10.11如东县特殊物种保护区 (35)4.10.12 海门市特殊物种保护区………………………………..…………………. ... ..355规划实施保障建设 (38)5.1 生态红线区规划、建设的保障措施 (38)5.1.1 区域政策 (38)5.1.2 法律法规 (38)5.1.3 规划体系 (38)5.1.4 绩效考核与评价制度 (38)5.1.5 宣传教育 (38)5.2 组织保障........................................................................................ (38)5.2.1 市级人民政府的职责 (38)5.2.2县(市、区)人民政府的职责 (38)5.3 实施方案 (39)6附图集注:南通市生态红线区域在《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南通部分)划定范围的基础上,增加了龙游湖风景区、拉马河清水通道维护区、立新河清水通道维护区、东社特殊物种保护区、如皋特殊物种保护区、长青沙特殊物种保护区、柴湾特殊物种保护区、如城(东陈)特殊物种保护区、如东县特殊物种保护区、海门市特殊物种保护区10个生态红线区域,在文本中以下划线标注。
南通市内河港口总体规划(2015-2035)

南通市内河港口总体规划(2015-2035)一、前言1、规划背景南通地处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型结构交汇点,“据江海之汇、扼南北之喉”,拥有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和水运发展优势。
近年来,在江苏沿海开发和沿江开发两大战略的推动下,特别是在近期“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发展、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家新战略的带动下,南通市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综合交通和沿海沿江港口发展迅速,正在成为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和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2016年9月,南通市委召开了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交通转型”三大转型任务。
推进交通建设由单一体系向综合枢纽转变、由基本通达型向集成运输型转变、由传统分散型向现代智能型转变,是交通转型的三大工作重点。
内河水运作为综合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引导重大产业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构建“两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受到中央和省市的高度重视。
根据《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内河港口作为内河水运的关键节点和充分发挥水运效益、构建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必须加快发展。
2014年6月10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推进港口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交水发〔2014〕112号),要求进一步做好港口转型升级工作,促进港口提质增效升级。
此外,江苏内河干线航道网建设等重大工程都将在2020年全面建成,为内河港口规模化发展、江河联运带来新的机遇。
随着宏观形势的发展,上述意见的出台,南通区域交通格局变化,以及内河水运条件的持续改善,提升内河港口发展综合效益,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成为未来内河港口行业发展的重要主题。
南通市坐拥江海之利,境内水网发达,内河航道总里程仅次于盐城居全省第二位,具有发展内河港口的天然优势,连申线和通扬线等主要航道沿线内河港口在能源物资和大宗货种运输方面,对南通市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由于多方面历史原因,南通市内河港口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公路、铁路等其他运输方式的发展,部分地区的内河港口发展缓慢,存在分布散、规模小、等级低、功能弱、基础设施和装卸水平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多式联运体系的构建,已不能适应南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南通港洋口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后)

前言一、规划编制的背景(一)洋口港区开发建设的意义南通港位于长江左岸长江口以北的江苏省南通市境内。
南通港是长江三角洲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沿海主要港口之一,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集装箱运输支线港,是长江沿线能源、原材料等战略物资海运进江运输的主要中转港之一,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内外贸物资江海转运的重要港口,是南通市发展临海工业、临港产业和现代物流的重要依托。
南通市域岸线由沿江和沿海两部分组成。
沿江部分由南通、狼山、江海、通海、如皋、天生、任港和富民八个港区组成,港区岸线总长48.4Km,目前已开发利用岸线17.0Km。
沿海部分由洋口和吕四两个港区组成,港区岸线总长49.8公里,尚未完全开发利用。
南通港目前得以开发利用的港区全部集中在沿江港区,由于受到长江口航道水深的限制,难以接卸10万吨级以上大型船舶,不利于南通港服务等级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同时由于受到沿江陆域纵深狭窄的影响,限制了临港工业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和港口功能的进一步延伸。
洋口港区是江苏省亟待开发的沿海深水港址之一,作为南通港唯一具备建设20万吨级以上大型深水泊位前景的港区,同时拥有宽阔的潮滩和丰富的土地资源,其开发建设在巩固南通港国家主要港口地位、完善港口功能、提升港口服务等级、应对船舶大型化趋势、提高港口市场竞争力、增加港口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均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7年4月,江苏省召开了关于沿海开发的工作会议。
江苏省的有关领导表示江苏沿海开发正迎来新一轮战略机遇期,沿海开发将成为江苏经济新的增长极。
会议上,有关领导表示加快沿海港口的开发,要把洋口港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
随着江苏省沿海开发和南通市“江海联动”战略的实施,以及国家对江苏LNG项目的核准,洋口港区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洋口港区的开发建设对如东县当地经济,以及南通市和江苏省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洋口港区开发建设的历程上世纪80年代初,在进行全国海岸普查时发现,江苏省射阳河口南至长江口一带近20000km2的海域中发育了滩槽相间、形似指状、以弶港为顶点向四周辐射的沙洲群。
城市支路系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研究

城市支路系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研究梁华石1 詹美旭2 葛幼松3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章规定了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基本的工作程序与评价内容要求。
根据环评法的规定,规划环评是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由规划编制机关组织进行。
但是环评法没有对城市支路系统这类具体的项目的规划环评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的评价思路和内容框架做出更为详细的指导,而这些对于开展规划环评的实际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从实际需要出发,以南通市主城区支路系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例,对城市支路系统的规划环评的工作程序及内容框架作一初步研究。
关键字: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支路系统规划 工作程序Research on the Working Process of The City Branch System’s Plann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Abstracts: Chapter II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 Law prescribes the basic work processes and evalua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plann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ccording to the EIA law, the assessment is organized by planning authorities in the planning process. But the EIA law does not make more detailed guidance for the evaluation ideas and content framework in the planning process of specific projects, such as city branch system, which is indispensable in the actual assessment.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actual needs, makes a preliminary study with the EIA process and content framework of the city's planning branch system.Key words: the Plann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city's planning branch system process and content framework1 城市支路系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意义1.1 规划环评的意义规划环评宗旨和目的是“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