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新区分区规划说明A3(改)

合集下载

普宁城东新城规划方案

普宁城东新城规划方案

普宁城东新城规划方案背景普宁市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地区,地处粤东经济区中心,是粤东六市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普宁市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城市规划和建设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其中,城东地区的发展亟待规划和建设,为此,普宁市政府启动了城东新城规划方案的制定。

目标城东新城规划方案的目标是创建一个现代化、便利化、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新城区。

该新城区将成为普宁市发展的重要新增长点,打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

思路城东新城规划方案的核心思路是“一主三翼”,即规划一个主城区,以及三个翼区。

主城区将是城东新城的中心,设有商业、行政、文化、交通、教育等核心功能区。

三个翼区分别是生态翼区、文化翼区和发展翼区,贯穿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三个层面。

功能区规划主城区规划主城区位于城东新城的核心位置,占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拟规划商业街区、文化广场、市政府办公区、大型商场、多功能文体中心、科技研发园等功能区。

主城区将集中打造普宁市的商贸、金融和服务业中心。

生态翼区规划生态翼区位于城东新城北部,占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拟规划城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滨海休闲区等多个公园景区,以及住宅区、综合配套设施等。

生态翼区将打造普宁市的生态、休闲和旅游中心,满足人们的自然需求。

文化翼区规划文化翼区位于城东新城西部,占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拟规划博物馆、图书馆、艺术中心、文化广场、娱乐场所等场所。

文化翼区将打造普宁市的文化、艺术和娱乐中心,让城市充满文化气息。

发展翼区规划发展翼区位于城东新城东北部,占地面积约20平方公里,拟规划产业园区、科技研发中心、新型农业示范区等区域,以及住宅区、商业街区等。

发展翼区将打造普宁市的经济发展中心,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建设时间表根据计划,普宁城东新城规划方案将于2022年启动实施,拟分为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涵盖主城区和部分生态翼区建设,拟于2022年至2025年完成;第二阶段涵盖文化翼区和发展翼区建设,拟于2025年至2030年完成;第三阶段为全面推进城东新城建设和完善,拟于2030年以后实施。

江阴市城东新区中心区城市设计

江阴市城东新区中心区城市设计

市的展开扩散一样表现为一种均质蔓延,在缺乏各不同属性的地区间的空
间边界的同时又无法构筑起地区性的功能中心,进而使得各地区难以构成 空间认知感,整体面言城市空间表现为秩序缺乏与级差含糊。
C、空间过于开敞且缺乏公共活动发生的空间可能性
由于缺乏必要的整合,城市中心区空间整体上仍较为松散,进而使得城市 未能提供充分的公共活动发生的空间可能性,使得城市活动除了通过与到
图例行政办公用 地 商业金融用地 文化娱乐用地 C1 C3 C2 R2 M U G2 C4 C4 E9二类居住用地 工业用地 市政设施用地 城市绿地 体育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
江阴市城东新区中心区现状用 地汇总表
现状建筑性质图
基地内建筑状况
2.用地需求分析 新城组团拥有良好的区位和便利的交通,我们在改善新城组 团城市中心职能结构的同时,如何利用新城组团良好的区位和便 利的交通提升江阴城市形象与地区竞争力,也是本次规划设计不 容忽视的问题。 江阴的城市发展也正面临着城市中心区空间区位变迁的十 字关头。原城市中心作为城市的商业中心和办公中心,其建设量 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需要在主城之外寻找新的空间来发展新型 的城市区域金融商贸服务职能,而新城组团地区作为城市未来发 展重点,在经济发展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关键时期(如全球经济一 体化、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最快得地区之一), 不得不考虑新城组团地区中心应该承担起区域金融商贸服务的职 能,使城市更具竞争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区域经济服务次中心 城市。 商业用地需求分析 伴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内零售业 逐渐正向集约化、集中化方向发展,长三角地区零售业的融合性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零售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整合融合, 零售企业间的整合融合增强了该地区零售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 进了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二是零售业态之间的相互融 合,市场竞争的加剧,促使各种零售业态纷纷寻求自身的市场竞 争优势。 由自身的交通区位决定,江阴必将处在整个区域内经济一体 化所带来的零售业态相互融合和竞争风暴的中心,而本次规划区 域紧接锡澄高速公路出入口,交通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所以区内 商业服务的对象和面对的竞争不仅仅是局限在江阴本市的,而是 要从整个区域考虑,这就要求区内商业布置在用地选择和规模等 级上要与之相配。

最新 推进新区分区规划-精品

最新 推进新区分区规划-精品

推进新区分区规划一、城市职能与城市规划新区分区规划范围东依毡帽山,城市规划用地范围15.62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10.76平方公里。

新区定位为:以行政文化、旅游服务、商务商贸及港口物流为核心职能的新城区。

规划人口在近期达到8万人,远期达到16万人。

二、布局结构在布局结构上,采用“一心、四纵、五大片区”的组团布局结构,即以为核心,按照自然山体形成的四条纵向绿带分隔出五大片区,即保税工业片区、物流片区、综合片区、休闲旅游片区、团包-居住片区。

保税工业片区:以一类工业用地为主的保税工业园区。

该片区规划有公园、一片安置当地居民的居住用地和两处分别位于疏港路两侧的保税工业园区。

沱口港口物流片区:位于北起长江,南至以北地段,将按现代集装箱码头成片成规模布置,辅以配套仓储加工业区,利用便利的交通优势,形成区级货物转运集散中心。

综合片区:位于桥、桥之间,主要以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会议展览和居住功能为主,这一片区是新区的中心区域和区域,用地规模为4.42平方公里,人口规模为5.5万人。

沿江形成七个组团,由北向南分别是综合居住组团、科技文化居住组团、行政文化组团、商业旅游服务组团、商业中心组团、会展商务组团和商贸居住组团。

行政中心迁建于此,必将对整个新区的开发建设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休闲旅游片区:由于天然形成的巨大冲沟,位置低凹,一部分长江水将进入到沟内,形成独特的内湖景观效果,规划以休闲旅游、度假游玩功能为主,配套以高档居住小组团,形成未来万州的旅游服务基地。

团包-居住片区:配套设施完善的大型居住区,可作为远期发展用地。

三、居住区规划新区规划1个居住片区,5个居住小区,4个居住小组团,1处商住用地。

共规划小学8所,中学4所,其中市级中学1所。

规划2所医院,分别位于新区行政中心的北部和团包-居住区内。

四、综合交通规划城区对外交通由快速路、铁路、水路构成。

通过快速路能便捷地到达五桥机场和高速公路。

城市呈现带状组团布局结构,在中心城区形成“三纵”形态的城市主干道网,即中部路、上部路,其中,上部路为交通性干道,中部路为生活。

《肇庆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解读

《肇庆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解读

1、城东新区规划的定位与目标是什么?本次规划功能定位是: 构筑功能复合的新城市中心区;建设配套完善,和谐优美的城市人居环境;组织顺畅便捷的交通转换枢纽系统;塑造独具特色的山水城市形象。

本次规划的目标是:完善与深化肇庆市城东新区的功能与布局,促进中心城区职能提升,疏解旧城人口,带动新区城市建设的发展。

率为线索,引导高效率、高品质的城市新区开发,强化公共服务、商务办公、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功能,塑造具有肇庆特色的城市意象,把城东新区建设为一个集商务、办公、文化、居住、旅游、科教等功能于一体,充满活力、富有特色的新城市中心区。

2、最终规划方案是如何形成的?本次规划方案是以易道公司“水体•马赛克”的中标方案为基础,分析比较各投标方案的空间结构、用地布局、景观塑造等优点,综合形成规划总图。

中标方案是以“水•马赛克”作为城市肌理,依托现状水资源,保留和重塑部分现状水文格局。

在空间结构上,此方案提出了“水岸庭园城市”、“水•马赛克”以及“公交导向型社区”等设计理念,以水为特色,将开阔的自然景观与密集的城市建筑有机结合,本着“以山为托、以水为脉、以人为本”的思路,创造“山湖城江相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雅城市生活环境。

在其他投标方案中,方案二重点将城东新区划分为特色鲜明的四大功能区。

提出“砚都•肇东星城”的城区形象与功能定位,以自然山水、新中心特色景观中轴为核心,组织城市空间的新城方案,并提出“圈层式发展”模式,对城市发展策略进行研究,通过分期实施来推演各种功能布局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开发强度及开发时序。

方案三则重点提出城东新区规划应形成新的城市中心区,并作为星型结构的辐射点,形成向外辐射的城市形态。

值得吸收的优点在于:引入“生态职能”理念,通过设置山体间的联系绿带、整合水系拓展湖面,建立放射状与圈层式结合的生态绿地系统。

城东新区最终确定的空间布局方案,就是基于易道公司方案并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

主要是结合上层次总体规划、已批准的中小学布点等专项规划,同时吸取各投标方案的优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区现状建设情况、已批用地的调研以及地方开发建设的相关经验,对局部区域用地的功能布局、路网组织、景观设计以及设施配套等方面进行了调整,更加注重方案的可操作性,使方案具有较强的实施性,满足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和地方管理操作的要求。

钟祥市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

钟祥市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

钟祥市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第一章规划背景在《钟祥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中,将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构定为“一心三片,两区两带,二环八射”,一心即老城中心区,三片为城东片区,城南片区,城北片区。

城东片区的职能被定为行政办公中心,科教中心,商贸中心,对外交通枢纽,兼具居住功能的综合区。

而城市近期发展是重点向东,适当向南,拉开建设,新区先行,以新区建设带动旧城改造。

而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城东火车站新区,城东新的行政办公中心,城东园艺场住宅小区的建设等,石城大道东段、枣林路、宝山路、火车站前广场、市政绿化休闲广场等设施的建设,使城东新区的开发条件日趋成熟。

为了保证新区科学有序的开发建设,编制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成当务之急。

第二章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4.《钟祥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5.《钟祥市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5)6.国家相关规划和钟祥市政府及规划部门相关规定和设计要求7.钟祥市政府制定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计划第三章规划条件分析第一节区位条件城东新区位于钟祥市城区东部,范围包括校场路以东,东出口路以北,莫愁湖及东岸休闲旅游区以南,松林路以西,总占地面积为平方公里。

第二节用地条件控制区内地形为丘陵岗地,标高在米之间,地势北高南低,区内现有金林木业公司,漂白粉厂,拖车厂,电缆厂等多家企业,还有职业技术中等专业学校,殡仪馆等单位,同时还散落着几个小居民点,其余多为山丘旷地。

第三节开发条件区位优势: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城东新区是钟祥市行政办公、科教中心、商贸中心,对外交通枢纽,将同时建成新的商务及物流中心区,是市内近期发展的重点区域。

环境优势:城东新区南北两面分别临镜月湖和莫愁湖,东北倚松林山,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山水环境。

交通优势:区内的东出口路、校场路、枣林路、松林路、宝山路、桔园路、石城大道东段等城市主次干道一起组成城东新区的交通骨架。

肇庆市端州区城东新区-77区“三旧”改造单元规划

肇庆市端州区城东新区-77区“三旧”改造单元规划
4
肇庆市端州区城东新区-77 区单元规划
77 区管理单元范围示意图
规划管理单元是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进行地块规划管理控制的基本单元,实际 开发时要保证管理单元内建设总量以及公共配套设施数量和规模的总量平衡。公 共绿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作为强制性指标控制,在同一管理单元内必须保证用 地和设施总量不减少,用地位置可根据实际开发的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第五章. 单元规划调整内容汇总....................................................................... 22 第六章. 附件....................................................................................................... 23
3
肇庆市端州区城东新区-77 区单元规划
14、《肇庆市端州区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15、国家、广东省和肇庆市有关城市规划的法规、技术标准与规范
第二章. 现状概况
2.1 位置与范围
本次调整的 77 区管理单元位于肇庆市端州区城东新区,由信安路、棠岗路、 叠翠路和新元路围合区域,面积约 39 公顷,具体位置如下图示。
1.3 规划依据
1、《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78 号) 2、《关于加强“三旧”改造规划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粤建规函〔2011〕 304 号) 3、《肇庆市中心城区“三旧”改造规划》 4、《“三旧”改造项目规划编制要点》 5、《肇庆市城区“三旧”改造项目开发强度核准办法(试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7、《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8、《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2004)》 9、《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修订稿)》 10、《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办法》(建规函〔2012〕22 号) 11、《肇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12、《肇庆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肇府函[2011]302 号) 13、《肇庆市端州城区中小学布点规划(2006-2025)》

九江城东片区最新规划!学校医院俱全!

九江城东片区最新规划!学校医院俱全!

九江城东片区最新规划!学校医院俱全!在5月28日在《九江市中心城区金安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出炉以后今天小编从九江市自然资源局网站获悉《九江市城东港区沿江工业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来啦我们快一起来看看吧一、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东起磐石水泥厂,南接杭瑞高速,西至金安组团和三号工业园组团,北以长江为界,总用地面积约10.53km2。

城东港现状图二、规划期限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与《九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保持一致,规划现状基准年为2017年,规划期限为2017-2035年。

三、功能定位规划区发展定位为:城东港区临港物流中心、九江市绿色食品产业基地。

四、人口和用地规模规划总用地面积1052.91ha,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981.92ha,港口用地16.86ha,非建设用地54.13ha。

规划居住区人口约5万人。

五、规划结构最终方案规划区总体布局为“一心三轴四片区”。

一心:以新港镇镇区为主的综合服务中心。

三轴:滨江产业发展轴、纵向产业发展轴、生活服务轴四片区:产业发展区、服务配套区、港口物流区、石化生活区。

六、控制单元和配套设施管理单元划分图规划区分为1个编制单元,3个管理单元。

规划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按配套类别进行区域级、居住区级和居住小区级三级进行分级配置,主要包括行政办公、教育科研、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社区服务等设施。

七、用地布局1、居住用地居住用地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西侧的石化生活区和中部的新港镇区,分别容纳人口为1.5万人、3.5万人。

二类居住用地面积为145.67ha,占建设用地的14.84%。

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规划安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26.07ha,占建设用地2.66%。

行政办公用地:规划行政办公用地6.33ha,主要为保留荷塘社区管理用地、城东港基地办公室、新港镇政府等办公用地,占建设用地的0.64%。

文化设施用地:规划于新港镇区新港镇政府东侧安排一处文化活动中心。

钟祥市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

钟祥市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

钟祥市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第一章规划背景在《钟祥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中,将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构定为“一心三片,两区两带,二环八射”,一心即老城中心区,三片为城东片区,城南片区,城北片区。

城东片区的职能被定为行政办公中心,科教中心,商贸中心,对外交通枢纽,兼具居住功能的综合区。

而城市近期发展是重点向东,适当向南,拉开建设,新区先行,以新区建设带动旧城改造。

而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城东火车站新区,城东新的行政办公中心,城东园艺场住宅小区的建设等,石城大道东段、枣林路、宝山路、火车站前广场、市政绿化休闲广场等设施的建设,使城东新区的开发条件日趋成熟。

为了保证新区科学有序的开发建设,编制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成当务之急。

第二章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4.《钟祥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3-2020)5.《钟祥市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03-2005)6.国家相关规划和钟祥市政府及规划部门相关规定和设计要求7.钟祥市政府制定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中、长期计划第三章规划条件分析第一节区位条件城东新区位于钟祥市城区东部,范围包括校场路以东,东出口路以北,莫愁湖及东岸休闲旅游区以南,松林路以西,总占地面积为2.96平方公里。

第二节用地条件控制区内地形为丘陵岗地,标高在46-69.5米之间,地势北高南低,区内现有金林木业公司,漂白粉厂,拖车厂,电缆厂等多家企业,还有职业技术中等专业学校,殡仪馆等单位,同时还散落着几个小居民点,其余多为山丘旷地。

第三节开发条件区位优势: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城东新区是钟祥市行政办公、科教中心、商贸中心,对外交通枢纽,将同时建成新的商务及物流中心区,是市内近期发展的重点区域。

环境优势:城东新区南北两面分别临镜月湖和莫愁湖,东北倚松林山,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山水环境。

交通优势:区内的东出口路、校场路、枣林路、松林路、宝山路、桔园路、石城大道东段等城市主次干道一起组成城东新区的交通骨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规划背景近几年来,武钢500万吨球团矿、400万吨钢材堆场、科氏沥青、大通物流中心,蟠龙蔬菜批发市场、金刚石市场、市体育公园、市会展中心等几大项目的落户,极大推动了城东地区的建设与发展,同时促进了新庙工业园区的招商引资力度和开发建设热潮。

特别是鄂黄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使城东地区成为以106国道和五丈港5000吨级码头为支撑的区域性水陆联运枢纽。

该地区经济发展逐步外向化,城市建设面貌日新月异,城市中心区按原有的城中片来控制已难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因此将城市中心区的部分职能疏解出去成为必然。

为了适应鄂州市城区东扩发展的需要,积极支持城东港口经济区的建设,为了城东港口经济区能健康、有序的建设发展,为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提出“发展新项目、建设新农村、营造新环境”的“三新”政策,落实市政府在全市工业园区内将项目分产业集中布局,使工业发展形成集聚规模效应的要求,鄂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鄂州市城东港口经济区分区规划。

二、现状概况与分析(一)现状概况城东港口经济区位于鄂州市城区的东部地带,东起鄂州金刚石市场(黎家湾),西至滨湖东路(司徒村)、南临新庙镇区,北抵长江,规划用地总面积10.8平方公里,现有居住人口约2.80万人,平均人口密度2500人/KM2。

城东港口经济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7℃,降雨量1340---1400毫米,日照2038小时,无霜期263---271天。

经济区属Ⅱ类工程地质区,第四系覆盖土层厚度为10---20米。

属岗状平原地貌,整个地势较为平坦,地面高程在18.0米---44.0米之间。

城东港口经济区北临黄金水道----长江,深水良港五丈港码头的水运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西边即为风景秀丽的洋澜湖,沿湖现状为小山丘和自然村相间的田园风貌,地势略有起伏,水土保持良好,与沿江岸线一样,是城市中不可多得的滨水休闲景观区。

通过近几年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逐步加大,已建和在建的道路有鄂州大道(60M)、锦燕大道(50M)、滨湖东路(40M)、武昌大道延伸段(40M)、通淮路(30M)、司徒路(30M)。

随着城东港口经济区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强,经济区先后引进了一批工业、物流、批发市场等项目,这对引导城市沿长江轴线跳跃式发展,有力疏散老城区人口,提高鄂黄大桥、五丈港码头等重大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将起到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对城市发展方向的分析评价明确指出,城东地区是城市良好的建设发展区,应作为优先发展用地。

特别是在近、中期,宜依托鄂州大道(鄂黄长江大桥连接线)、五丈港码头、锦燕大道,集中力量尽快形成规模,成为城区的外延发展空间,结合一些主要基础设施,规划布置城东中心商贸、物流仓储区、居住区。

(二)发展机遇及制约因素1、发展机遇⑴、区位优势城东港口经济区位于鄂州市主城区东部沿江地带,距市中心仅4--5KM,是市中心区疏散发展的外延区,且处于全年各主导风向上游,环境质量好,将建成高档次,高标准的城市新区,并与现中心区一起构成城市的集合中心,其区位投资优势显而易见。

⑵、交通优势道路方面:鄂黄长江大桥连接线(鄂州大道)、锦燕大道“十”字型主要道路骨架已经形成,滨湖东路、武昌大道、司徒路正在加紧建设之中;水运方面:五丈港码头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能停靠5000吨级货轮,年货物通过能力已突破百万吨;铁路方面,球团矿进矿铁路已经投入使用。

由此可以预见,规划期内城东港口经济区将形成陆路、铁路、水运三位一体的大交通网络。

⑶、政策优势首先,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引进新项目、建设新农村、营造新环境”和“工业立市,商贸强市”的发展战略,城东港口经济区成为招商引资的排头兵。

其次,按照《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五丈港码头南侧、港区铁路西侧地块调整为仓储用地,大桥路与锦燕大道交叉口地段作为商贸、物流用地。

2、制约因素⑴、用地制约城东港口经济区大部分为优质耕地和自然村落,用地成本较大,村民拆迁安置社会成本较高,且部分地区地势较低,易受洪涝灾害。

⑵、开发强度制约由于本地区地处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其用地性质和功能以及相适应的开发强度和建设规模受到一定的限制,容积率和建筑密度均采用了较低的指标,使开发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规划依据、原则(一)规划依据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2、《鄂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3、《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15)》(调整)4、《金刚石刀具城工业园区详规》(二)规划原则1、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

立足本地区位优势,树立大区域观念,着重分析经济区与黄冈、黄石及武汉的经济联系,合理确定城市发展形态,突出战略性、超前性,坚持城乡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

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先导,对土地和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空间配置,促进城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3、坚持突出特色的原则。

规划在充分考虑鄂州市城镇体系、城市形态、整体面貌的同时,突出分析了经济区的经济发展优势、项目定位、环境发展的优势和基础、现代港口经济区的景观要求等因素,统筹考虑了全市的综合特色与新区的个性特色的关系(个性特色主要表现为:塑造现代港口经济区的新景观)。

四、规划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依托城市中心区,发挥本地区的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以工业、商贸带动城东港口经济区经济发展,以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强城市功能。

维持现有生态肌理,保持山水资源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连续性与多样性,突出山水特色,重点做好“水”文章,塑造现代港口经济区的新景观。

(二)规划目标1、创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现代城市港口经济区。

2、创建生态环境优美,具有滨水地区特色的工业、商贸中心。

3、创建管理科学、分期实施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城市工贸园区。

五、经济区性质与规模(一)经济区性质依据《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基于对现状用地情况及城市发展的需求的分析,规划将城东港口经济区的功能确定为:鄂州市主城区重要的组成部分;鄂东南地区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之一;鄂州市物流、商贸中心;现代城市新区的景观标志区。

(二)规模1、人口规模:近期(2010年):5.0万人;远期(2020年): 8.0万人。

2、用地规模:近期(2010年):7.0km2;远期(2020年): 10.8km2。

(三)规划期限依据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以及从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的要求出发,确定本次规划的期限为:近期:2007---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四)规划区范围东起鄂州金刚石市场(黎家湾),西至滨湖东路(司徒村)、南临新庙镇区,北抵长江,规划用地总面积10.8平方公里,六、土地利用规划(一)总体布局原则1、充分利用鄂黄长江大桥、五丈港码头以及锦燕大道等对外交通设施,合理组织综合交通体系,为各类项目的引进和布局奠定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2、科学合理地安排和调整工业、仓储、港口码头、生活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交通、园林绿地等的用地布局。

增强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加速城东港口经济区的建设步伐。

3、明确山水园林城的目标,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充分考虑环洋澜湖与沿江地带的生态系统景观用地的整体性和延续性。

(二)总体布局结构通过对城东港口经济区发展形态研究以及主要道路交通设施的布局,规划形成轴向条带---组团式布局结构。

两条交通轴:60米红线宽的鄂州大道北段(大桥连接线)是本区南北向主轴,北边通过鄂黄长江大桥与黄冈市联系,南接沪蓉高速公路;50米红线宽的锦燕大道是本区东西向主轴,西边通过凤凰大桥(跨洋澜湖)与市中心区相联系,东至燕矶镇,并与黄石市相连。

一条景观轴:城东港口经济区长江岸线全长约2500米,是鄂州市沿江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沿江大道北侧江滩作为长江大堤防护林进行规划,鄂黄长江大桥桥头公园结合五丈港改线工程建设,是沿江景观的点睛之笔,将成为市民出行休闲的场所之一。

五大组团:物流商贸组团、港口仓储组团、工业园区、体育会展组团、居住生活组团。

(三)规划布局物流、商贸组团:地处大桥路、锦燕大道两条主干道的交汇处,位于城东港口经济区的地理中心。

规划的物流中心以大体量建筑为主,商贸写字楼建筑以现代多高层为主,以体现鄂州现代化城市新风貌。

港口仓储组团:五丈港港区、武钢400万吨钢材堆场是该组团的主要组成部分。

工业园区:主要沿长江及鄂燕路东段沿线布置,考虑充分利用港口水运条件,用水量较大但又没有废气和粉尘污染的工业项目布局,现有科氏沥青、武钢500万吨球团矿、鄂州金刚石市场和污水处理厂项目均布置在工业园区内。

体育、会展组团:该组团内规划布局有市体育中心和会展中心两部分,其中体育中心规划布置在大桥路与滨湖东路之间,濒临洋澜湖,是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训练馆为一体的运动健身中心。

会展中心位于大桥路东侧,包括会展中心、科技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其他文化娱乐项目。

居住生活组团:城东港口经济区居住生活组团共分为三个层次、四个板块。

以大桥路、锦燕大道“十”字交叉为界,东北、西北板块主要建设面向工薪阶层的经济适用房小区;东南板块主要建设满足新区开发拆迁安置统一还建的村民小区;西南板块结合环湖绿化建设中、高档居住区。

七、景观和园林绿地规划(一)规划目标1、重点建设贯穿整个城市的长江“景观轴线”,开辟沿江休闲游乐观光区。

2、加强大桥景观节点和体育公园的规划,建立开放性空间绿地系统,体现生态、环保、花园式的港口开发区景观特点。

3、依托经济区规划布局结构与自然山水的映衬关系,形成人工与自然山水相融的城市景观体系。

(二)景观规划布局1、城市景观轴与景观建设⑴、长江沿线景观轴:建设长江沿线的休闲游乐观光区,充分结合自然滨江的水环境特点,重点发展游乐观光区功能,以形成沿江多功能绿地风光带。

(2)、五丈港、磁湖港、茅草港风光景观轴:大力加强五丈港、磁湖港、茅草港两侧沿线的绿地保护和建设,形成特有的城市风景长廊。

⑶大桥连接线景观轴:注重道路绿化带的建设,形成沿路多功能绿带。

2、景观节点规划:⑴、大桥公园景观节点:以鄂黄大桥桥头为中心,在其四周规划城市公园,重点做好桥头堡的景观设计,着力塑造北大门的形象。

⑵、体育公园景观节点:以城市体育中心为依托,是城市公共设施的重要标志。

⑶、港口景观节点:结合港口的建设和布局,以大港口的气势塑造港口经济区的形象。

⑷、金刚石工业园景观节点:展示金刚石产业的蓬勃发展,用大面积的游园作为工业园区开放、外延的风貌。

(三)园林绿地规划1、现状情况分析:根据对区内绿化现状的调查分析,现状公共绿地建设十分缺乏,属自然绿化较多。

道路绿地尚处于空白阶段,极待完善和加强。

江湖体系、铁路沿线的防护林带尚未形成连续的防护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