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播种机械

合集下载

播种机械的维护

播种机械的维护

播种机械的维护第一节概述播种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关键性的作业环节,良好的播种质量是保证苗全、苗壮的前提。

用机械播种不仅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效、保证质量、不误农时,而且也为后续田间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机械播种的农业技术要求(1)播种的行距应一致,且能按照农业生产的需要调整行间距离。

(2)播种均匀,每行的种子数量应一致,而且要合乎农业技术要求,保证种子有适当的营养面积。

(3)播种深度应一致,并且使种子播到有足够水分的土层中,使种子出芽顺利,不致因过旱而旱死,或因过深而出苗困难。

(4)在播种过程中,种子经过各个机构均不致遭受损伤而妨害发芽。

(5)自从对种植提出合理密植的要求后,要求播种机的单位面积播量增加,使单位面积植株数量加多。

目前,结合地区、品种、气候等条件,小麦一般每667平方米播量为10—15千克,同时要求播种时采用窄行条播或宽行条播。

夏玉米则每667平方米要求达到4000—6000株,若用点播方法种植,则行株距离亦应适当缩小。

春大豆用点播则行穴距离为8寸×6寸(1寸≈3.33厘米),每667平方米要求8000—10000穴。

由于密植播量增加,播种方法也与以前有所不同。

二、播种方法与播种机类型(一)播种的方法1.撒播将种子按要求的播量撒布于地表,再用其他工具覆土的播种方法,称为撒播。

种子分布不均,覆土深浅不一致,使种子出苗不齐,稀密不均,因此作物生长不良,成熟期也不一致,影响产量,不仅影响收获和机械化的程度,而且浪费种子。

故目前精耕细作后采用很少,一般用于播种经济价值不高的绿肥作物、牧草、秧田育苗和大面积种草、植树造林的飞机撒播。

撒播播种速度快;可适时播种和改善播种质量,且对整地无特殊要求。

2.条播按要求的行距、播深与播量将种子播成条行,然后进行覆土镇压的方式,称为条播。

由于播种均匀,深浅一致,种子发芽整齐,出苗一致,因而作物生长和成熟一致,条播的作物便于田间管理作业,便于用机械进行收获。

《播种栽植机械》课件

《播种栽植机械》课件

未来应该如何推广机械化农业?
为了推广机械化农业的普及,我们应加强对农民的 培训和技术支持,同时鼓励政府增加对农业机械化 的支持和投资。
《播种栽植机械》PPT课 件
本课件将介绍播种栽植机械的原理、分类、使用及维护,并讨论其优点、局 限性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机械化农业的推广意义。
简介
什么是播种栽植机械?
播种栽植机械是农业机械中的一种,用于自动完成作物种植的工作。
机械的种类及特点
播种栽植机械种类多样,包括直播机、穴盘式播种机和条播机等,它们具有提高工作效率、 节省人力资源等特点。
播种机
原理和功能
播种机通过机械化方式将种子 均匀地撒播到耕地上,并为作 物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分类
常见的播种机包括直播机、穴 盘式播种机和条播机等,每种 机械都具有不同的播种方式和 适用范围。
使用及维护
正确使用和定期维护播种机是 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延长使用寿 命的关键。
栽植机
原理和功能
栽植机通过机械化方式将幼苗 准确地植入土壤中,并为其提 供合适的生长条件。
局限性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目前的播种栽植机械仍存在技术不成熟、适用范围有限等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研发和改进。
发展趋势
1 机械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播种栽植机械将越来越智能化、自动化,并与其他农业技术相结合,以满足农业现代化 的需求。
结论
总结机的应用和意义
播种栽植机械的应用为农业生产带来了重大的变革, 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分类
栽植机包括手推式、马达式和 轮式等,不同类型的栽植机适 用于不同的土壤类型和作物种 类。
使用及维护
使用和维护栽植机需要掌握正 确的操作方法和定期进行保养, 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播种机械

播种机械
666 .7
⑸结果验证:理论=实际?
Gs-Gl Gl
100% 1 ~ 2%
若满足,说明该调整结果正确,可进地 作业。如不一致,可调整排种槽轮的工作长 度及转动比,重新试验,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可采用比例法控制调节手柄的位置:设: Gs 时的外槽轮有效工作长度为ls,则有,Gs / Ls = Gl / Ll 。
5、入土能力强,不缠草、不堵塞; 6、结构简单,工作阻力小。
二、开沟器的种类
移动式 锐角式 钝角式 单圆盘 双圆盘 变深式 锄铲式开沟器
开 沟 器
芯铧式开沟器 滑刀式开沟器
转动式
国产条播机多采用双圆盘开沟器,畜力及小型机力
播种机用锄铲式开沟器,中耕作物播种机大多用滑刀式 开沟器,芯铧式开沟器则主要用于东北垄作地区。
b a l
⑶种子在型孔内的排列规律
由于种子的充种过程是随机的,种子在型 孔内的排列也是随机的,须进行大量的试验和 观察,用统计学原理确定某种作物种子在型孔 内的排列机率。
以玉米为例,为保证每穴播种数量为 3±1 粒,则每个型孔内必须同时填充 3±1粒。经大 量的试验表明,玉米种子在型孔内的排列大致 有以下几种情况:
4×t
t ① ②
方形播种
5.铺膜播种 播种时在种床表面铺上塑料薄 膜,种子出苗后,幼苗长在膜外的一种播种 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是先播下籽种,随后铺 膜,待幼苗出土后再由人工破膜放苗;也可 以是先铺上膜,随即在膜上打孔下种。
6.免耕播种 免耕技术的基本内容是在前茬 作物收获后,土地不进行耕翻,让 原有的稿秆、残茬或枯草覆盖地面; 待下茬作物播种时,用特制的免耕 播种机直接在茬地上进行局部的松 土播种;并在播种前或播种后喷洒 除草剂及农药。
镇压轮

766 小型荞麦播种机设计(动力、传动、行走及功能转换机构)

766 小型荞麦播种机设计(动力、传动、行走及功能转换机构)
荞麦原产于亚洲,种子呈不规整三棱锥形。种皮坚韧,深褐或灰色。花白色, 由蜂等昆虫传粉。虽然其种子用作谷物,但荞麦并非谷类禾草。荞麦在肥沃土壤 上较其他粮食作物产量低,但特别适应于干旱丘陵和凉爽的气候。荞麦成熟快, 故可作晚季作物种植,并能作为窒息作物使杂草死亡而为其他作物的栽培改善条 件。亦可用作绿肥犁入田中以改良土壤,又可作蜜源作物。
播种机种植的对象是作物的种子或制成丸粒状的包衣种子。它按播种方式可 分为 真空种子播种机撒播机、条播机和穴播机 3 类。50 年代开始大量发展的各 类型精密播种机,能精确控制播种量、穴(株)距和播深。70 年代开始发展的 气力排种精密播种机,其排种器(气吸式、气压式或气吹式)利用正压或负压气 流按一定的间隔排出一列种子,实现单粒精密穴播,与传统的机械式排种器相比, 具有播量精确、不伤种子等特点。此外还有一种机械式精密排种器。为带施肥装 置的悬挂式 6 行中耕作物播种机,能用于大豆、玉米和高粱等中耕作物的条播和 穴播。
目录
摘 要………………………………………………………………………………Ⅰ
Abstract……………………………………………………………………………Ⅱ
第1章 引言………………………………………………………………………1 第2章 播种机概述………………………………………………………………2
2.1 播种机现状……………………………………………………………2 2.2 播种机分类……………………………………………………………4 2.3 播种机发展趋势………………………………………………………5 第 3 章 小型荞麦播种机的设计计算……………………………………………6 3.1 总体传动设计方案的选择确定………………………………………6 3.2 工作阻力的确定………………………………………………………8 3.3 工作速度的确定………………………………………………………8 3.4 驱动功率的确定………………………………………………………8 3.5 地轮的转速……………………………………………………………9 3.6 传动比的确定…………………………………………………………9 第 4 章 链传动的设计……………………………………………………………10 4.1 地轮与排种器之间的链传动…………………………………………10 4.2 地轮与减速轴之间的链传动…………………………………………14 第5章 带传动的设计……………………………………………………………19 第6章 链轮的设计………………………………………………………………22 6.1 链轮的材料选择………………………………………………………22 6.2 地轮与减速轴之间主动链轮的设计…………………………………22 6.2 地轮与减速轴之间从动链轮的设计…………………………………23 6.3 地轮与种箱之间主动链轮的设计……………………………………24 6.4 地轮与种箱之间从动链轮的设计……………………………………25 第7章 带轮的设计………………………………………………………………25

农业机械学-播种施肥机械

农业机械学-播种施肥机械


38
划行器


播种时应使未播地一侧的划行器工作,另一侧
机 的
的划行器应升起离开地面。到地头转弯时,两个划 行器都应该离开地面。因播种方法的不同,每一行 程所用的划行器也各不相同。采用梭式播法时划行
辅 器升降顺序为:……左降(右划行器在升起位置)
助 -左升-右降-右升-左降……。也就是说播种机
部 每一行程要升降一次划行器。所以在播种机上设有
求 隙,上层有较少的持水孔隙,造成上虚下实的有
利条件。
4
二、作物种床的技术要求


3、种床深度一致,表土平整,细碎无土块,
的 以保证作物苗全、苗齐、苗壮。

术 要
4、通过耕翻对残茬的掩埋和土壤消毒,创 造良好的土壤环境,防止病、虫、害、杂草对作
求 物种子和幼苗的伤害。
5
三、种子特性及技术要求
播 1、种子特性
播 ⑸结果验证:理论=实际?

机 的
Gs-lG10% 01~2%

Gl


若满足,说明该调整结果正确,可进地作
件 业。否则,继续调整直到满足为止。可采用比
例法控制调节手柄的位置:设:Gs时的外槽 轮有效工作长度为ls,则有,Gs / Ls = Gl / Ll 4。5
播种机的播前播量调整

种 机 的 辅 助 部 件
求 子。这样,一般中耕作物播种机也能用来播棉花,
而精量播棉花更是由此迅速地发展起来。
9
四、国内外播种机械化新技术

种 施
国内外播种机械发展的总趋势:不断更新工作 原理,完善其结构装备,使之具备良好的工作性能, 提高播种质量,并注重提高播种机的通用性和适应

农业机械化装备与操作技能作业指导书

农业机械化装备与操作技能作业指导书

农业机械化装备与操作技能作业指导书第1章农业机械化概述 (4)1.1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 (4)1.1.1 起步阶段(19491957年) (4)1.1.2 发展阶段(19581978年) (4)1.1.3 快速发展阶段(1979年至今) (4)1.2 农业机械化的作用与意义 (4)1.2.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4)1.2.2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5)1.2.3 保障粮食安全 (5)1.2.4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5)1.2.5 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5)第2章农业动力机械 (5)2.1 拖拉机 (5)2.1.1 拖拉机概述 (5)2.1.2 拖拉机主要结构及功能 (5)2.1.3 拖拉机操作技巧 (5)2.2 内燃机 (6)2.2.1 内燃机概述 (6)2.2.2 内燃机主要结构及功能 (6)2.2.3 内燃机操作技巧 (6)2.3 电动机 (6)2.3.1 电动机概述 (6)2.3.2 电动机主要结构及功能 (6)2.3.3 电动机操作技巧 (6)第3章耕作机械 (7)3.1 耕地机械 (7)3.1.1 概述 (7)3.1.2 铧式犁 (7)3.1.3 旋耕机 (7)3.1.4 翻转犁 (7)3.2 整地机械 (7)3.2.1 概述 (7)3.2.2 圆盘耙 (7)3.2.3 镇压器 (7)3.2.4 平地机 (7)3.3 深松机械 (8)3.3.1 概述 (8)3.3.2 深松机 (8)3.3.3 深松联合整地机 (8)第4章播种与栽植机械 (8)4.1 播种机械 (8)4.1.2 播种机械的操作要点 (8)4.1.3 播种机械的维护与保养 (8)4.2 栽植机械 (8)4.2.1 栽植机械的类型与选择 (8)4.2.2 栽植机械的操作要点 (8)4.2.3 栽植机械的维护与保养 (9)4.3 种子处理机械 (9)4.3.1 种子处理机械的种类与功能 (9)4.3.2 种子处理机械的操作方法 (9)4.3.3 种子处理机械的维护与保养 (9)第5章植保机械 (9)5.1 喷雾器 (9)5.1.1 机动喷雾器 (9)5.1.2 手动喷雾器 (9)5.2 喷粉器 (10)5.2.1 干粉喷粉器 (10)5.2.2 湿粉喷粉器 (10)5.3 撒粒器 (10)5.3.1 手动撒粒器 (10)5.3.2 机械撒粒器 (10)第6章施肥机械 (11)6.1 固体肥料施肥机械 (11)6.1.1 撒肥机 (11)6.1.1.1 工作原理 (11)6.1.1.2 结构特点 (11)6.1.1.3 操作方法 (11)6.1.2 深施机 (11)6.1.2.1 工作原理 (11)6.1.2.2 结构特点 (11)6.1.2.3 操作方法 (11)6.2 液体肥料施肥机械 (11)6.2.1 喷雾机 (12)6.2.1.1 工作原理 (12)6.2.1.2 结构特点 (12)6.2.1.3 操作方法 (12)6.2.2 滴灌施肥装置 (12)6.2.2.1 工作原理 (12)6.2.2.2 结构特点 (12)6.2.2.3 操作方法 (12)6.3 有机肥施肥机械 (12)6.3.1 粉碎机 (12)6.3.1.1 工作原理 (12)6.3.1.2 结构特点 (12)6.3.2 播撒机 (13)6.3.2.1 工作原理 (13)6.3.2.2 结构特点 (13)6.3.2.3 操作方法 (13)第7章收获机械 (13)7.1 谷物收获机械 (13)7.1.1 谷物联合收割机 (13)7.1.2 小型谷物收割机 (13)7.2 经济作物收获机械 (13)7.2.1 棉花收获机械 (13)7.2.2 烟草收获机械 (14)7.2.3 茶叶收获机械 (14)7.3 蔬菜收获机械 (14)7.3.1 叶菜类蔬菜收获机械 (14)7.3.2 根茎类蔬菜收获机械 (14)7.3.3 果实类蔬菜收获机械 (14)第8章农产品加工机械 (14)8.1 粮食加工机械 (14)8.1.1 概述 (14)8.1.2 主要设备 (14)8.1.3 操作要点 (15)8.2 油料加工机械 (15)8.2.1 概述 (15)8.2.2 主要设备 (15)8.2.3 操作要点 (15)8.3 果蔬加工机械 (15)8.3.1 概述 (15)8.3.2 主要设备 (15)8.3.3 操作要点 (15)第9章农业运输机械 (16)9.1 农用运输车辆 (16)9.1.1 车辆类型及特点 (16)9.1.2 操作要点 (16)9.1.3 安全注意事项 (16)9.2 挂车与拖车 (16)9.2.1 挂车与拖车类型及特点 (16)9.2.2 操作要点 (16)9.2.3 安全注意事项 (16)9.3 搬运机械 (17)9.3.1 搬运机械类型及特点 (17)9.3.2 操作要点 (17)9.3.3 安全注意事项 (17)第10章农业机械化作业管理 (17)10.1 农业机械化作业组织与管理 (17)10.1.1 作业组织 (17)10.1.2 作业管理 (17)10.2 农业机械化作业质量控制 (17)10.2.1 质量控制标准 (17)10.2.2 质量检测与评估 (17)10.3 农业机械化作业安全与环保 (18)10.3.1 作业安全 (18)10.3.2 环境保护 (18)10.4 农业机械化维修与保养 (18)10.4.1 维修技术 (18)10.4.2 保养措施 (18)第1章农业机械化概述1.1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反映了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农业机械学(Agricultural Machinery)课程代码:25410013学分:4学时:64 (其中:讲课学时:50上机学时:0实验学时:14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金属材料热处理、农学概论、液压与气力传动、水力学、汽车拖拉车学、电工电子学、测试技术等。

适用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教材:《农业机械学》;李宝筏;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版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农业机械学》是农业机械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

它应用农学、工程力学、机械学等基础科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农业机械设计和使用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主要农业机械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为农业机械制造、使用、改进,以及设计新型农业机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农业机械的工作环境、技术要求、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课程目标2: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主要农田作业项目中的常用农业机械机型构造及工作原理;课程目标3:通过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农业装备设计及系统设计的综合能力。

课程目标4:结合典型农业装备的案例分析,通过农业装备的虚拟仿真实验及实物实验,提高学生面向工程实际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及操作能力。

(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对以下毕业要求提供相应支撑: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农业装备或一般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农业装备或机械产品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农业装备或一般机械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农业工程或机械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农业生产安全手册

农业生产安全手册

农业生产安全手册第1章农业生产安全基础知识 (3)1.1 农业生产安全概述 (3)1.2 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安全隐患 (3)1.3 农业生产安全管理体系 (3)第2章农药安全使用 (4)2.1 农药种类与选择 (4)2.2 农药正确使用方法 (4)2.3 农药安全储存与运输 (5)第3章农业机械操作安全 (5)3.1 农业机械操作基本要求 (5)3.1.1 操作人员要求 (5)3.1.2 操作前准备 (6)3.1.3 安全防护设施 (6)3.2 常见农业机械操作规范 (6)3.2.1 耕作机械 (6)3.2.2 播种机械 (6)3.2.3 收获机械 (6)3.3 农业机械维护保养与故障排除 (6)3.3.1 日常维护保养 (6)3.3.2 故障排除 (6)第4章农田水利安全 (7)4.1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维护 (7)4.1.1 设施建设 (7)4.1.2 设施维护 (7)4.2 灌溉排水安全操作 (7)4.2.1 灌溉安全操作 (7)4.2.2 排水安全操作 (7)4.3 防洪排涝与抗旱措施 (7)4.3.1 防洪排涝 (7)4.3.2 抗旱措施 (8)第5章农田土壤健康管理 (8)5.1 土壤质量与农业生产安全 (8)5.1.1 土壤质量评价指标 (8)5.1.2 土壤质量监测与评估 (8)5.2 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8)5.2.1 农药污染防治 (8)5.2.2 化肥污染防治 (8)5.2.3 农膜污染防治 (8)5.2.4 重金属污染防治 (9)5.3 土壤改良与培肥技术 (9)5.3.1 土壤物理改良 (9)5.3.3 有机物料施用 (9)5.3.4 生物肥施用 (9)5.3.5 土壤调理剂应用 (9)第6章农作物种植安全 (9)6.1 作物种植规划与布局 (9)6.1.1 合理规划作物种植结构 (9)6.1.2 做好种植布局 (9)6.1.3 轮作与间作 (9)6.2 栽培技术与安全生产 (9)6.2.1 品种选择 (10)6.2.2 种子处理 (10)6.2.3 栽培管理 (10)6.2.4 灌溉与排水 (10)6.3 病虫害防治与农药安全使用 (10)6.3.1 病虫害监测 (10)6.3.2 生物防治 (10)6.3.3 化学防治 (10)6.3.4 农药安全使用 (10)6.3.5 农药废弃物处理 (10)第7章畜禽养殖安全 (10)7.1 畜禽养殖环境要求 (10)7.1.1 场地选择 (10)7.1.2 养殖场布局 (11)7.1.3 环境卫生 (11)7.2 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控 (11)7.2.1 饲养管理 (11)7.2.2 疫病防控 (11)7.3 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11)7.3.1 严格遵守饲料、兽药使用规定,禁止使用违禁药物和添加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播种机械第一节 概述播种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六大环节之一,播种机械化是农业机械化过程中最为复杂,也是最为艰巨的工作。

播种机械所面对的播种方式、作物种类、品种变化繁多,这就需要播种机械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能满足不同种植要求的工作性能。

一、播种方法我国地域辽阔,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种植方式等多种多样,南北方有着明显的差异。

北方表现为旱地作业,以向土壤中播入规定量的种子为主要种植手段,所用机具为播种机械,这样可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和温度使之出苗、生长,适时播种成为关键。

而南方则表现为水田作业,种植方式主要是幼苗移栽,所用机械为栽植机械或插秧机械。

但是,近几年来有些作物的种植方式发生了逆转,如玉米、棉花出现了工厂化育苗然后进行移栽,且已证明在干旱缺水地区大有取代播种机的趋势。

而世代以栽植为主要种植手段的水稻、地瓜等作物,由于种植技术的革新现在出现了直播(水稻须进行种子催芽处理,地瓜须进行防腐处理),可大大简化生产过程,降低作业周期和生产成本。

上述一些先进的种植手段由于技术、设备、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目前尚处于小范围试用阶段,真正用于现阶段农业生产的种植方式仍然是经典的和传统的,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1、条播:将种子按要求的行距、播量和播深成条的播入土壤中,然后进行覆土镇压的方式。

种子排出的形式为均匀的种子流,主要应用于谷物播种:小麦、谷子、高粱、油菜等。

2、穴播:(点播):按照要求的行距、穴距、穴粒数和播深,将种子定点投入种穴内的方式。

主要应用于中耕作物播种:玉米、棉花、花生等。

与条播相比,节省种子、减少出苗后的间苗管理环节,充分利用水肥条件,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和作业效率。

3、精密播种:按精确的粒数、间距、行距、播深将种子播入土壤的方式。

是穴播的高级形式。

4、撒播:将种子按要求的播量撒布于地表的方式。

一般作物播种很少使用这种方法,多用于大面积种草、植树造林的飞机撒播。

二、播种机械的类型和一般构造1、类型:谷物条播机,中耕作物穴播机、精密播种机(该机在结构上与穴播机及其相似)。

三种机型的辅助部件基本相同,只是其核心工作部件——排种器有较大差异。

精密播种机1—风机;2—肥箱;3—播种单体;4—地轮2、构成:机架、传动装置、种肥箱、排种器、排肥器、行走装置、开沟器、覆土器、镇压器等。

本章的重点讲述排种器的结构、类型、基本理论和开沟器等。

第二节 排种器对于任何一种播种机来说,核心就是排种器,他是决定播种机工作质量和工作性能优劣的重要因素,播种机能否满足农业技术的要求或满足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主要取决于排种器的工作状况。

排种器的工艺实质是:通过排种器对种子的作用,将种子由群体化为个体、化为均匀的种子流或连续的单粒种子。

对排种器的技术要求:播种量稳定;排种均匀;不损伤种子;通用性好且使用范围大;调整方便、工作可靠。

目前,常规的排种器总共分为二大类:条播排种器:槽轮式、磨盘式、离心式、气力式;穴播排种器:型孔盘式、型孔轮式、气力式。

在上述这些类型的排种器中,以外槽轮式排种器和水平圆盘式排种器最具有代表性,其他类型的排种器大多是在上述排种器的基础上的演进产物,我们授课的重点将放在外槽轮式排种器和水平圆盘式排种器上。

一、外槽轮式排种器外槽轮式排种器适于条播,由于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有一定的通用性,在国内外的条播机上得到了广泛采用。

我国许多地区研制的谷物播种机或畦田条播机大多数都是外槽轮式排种器。

外槽轮式排种器1.排种杯2.阻塞轮3.档圈4.清种方轴5.弹簧6.排种舌7.排种轴8.外槽轮1、基本构成:外槽轮、排种盒、排种舌、阻种套、排种轴等。

2、工作特点:⑴通用性好;⑵播量稳定;⑶播量调节方便;⑷结构简单;⑸有脉动现象。

3、工作原理:外槽轮转动时,种子逐次充满于凹槽内,随之转动,种子在排种轮槽齿的强制推动下经排种口排出(强制层)。

同时处于槽轮外缘的厚度为C 的一层种子利用种子之间的摩擦力和槽齿凸尖对种子的间断性冲击,以较低的速度被带出,该层种子被称为带动层。

带动层以外的种子被称为静止层。

所以,外槽轮排种器每转排量是强制层和带动层的迭加。

设:d ——外槽轮直径,d=40.4强制层带动层Z ——外槽轮齿数,Z=8,10,12L ——外槽轮有效工作长度C ——带动层厚度,小麦:0.3~0.4cmγ——种子容重,小麦:0.75~0.79 g / cm 3α——种子充满系数,0.6~0.8f ——凹槽断面积t ——槽齿间距强制层每转排量:带动层每转排量:(注:因不存在凹槽的问题,此处可不考虑α,C 2较小可忽略) 排种轮每转排量是上述二部分的叠加 (克/转) 从公式中不难看出,影响外槽轮排种器工作性能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他的有效工作长度L ,所以,目前所使用的谷物条播机的播种量大多是通过改变外槽轮的有效工作长度来进行调整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L min ≥(1.5~2)种子长度。

4、提高排种器均匀性的主要措施⑴将排种器排种舌做成斜线状;1q fLZ γα=Zt d π=Q 1dL f q tπγα∴=22222d d q C L ππγ⎡⎤⎛⎞⎛⎞=+−⎢⎥⎜⎟⎜⎟⎝⎠⎝⎠⎢⎥⎣⎦()22q L dC C πγ=+2q dL Cπγ=f q dL C t απγ⎛⎞=+⎜⎟⎝⎠⑵将排种器由直槽改为螺旋槽;上述二种方法都采用了使同一槽内的种子下落有先后且逐次进入种沟,以减少种子在沟内纵向线性分布的脉动程度。

二、谷物条播机的播量调整实验目的:根据农业技术所要求的每亩播种量,在播种机组进地作业之前进行播种量调整。

调整步骤:1、首先将播种机两端支起,使地轮抬离地面且能自由转动。

2、种子箱内放入至少三分之一的种子,并将播量调节手柄放置地轮 承接器 输种管 排种器 种子箱某一部位。

3、均匀转动地轮30~40圈,将所对应各排种器下的承接器内的种子进行称重,分别计录为g 1,g 2……g n ,G s = ∑g I ,将该数值作为本次调整后的实际总排量。

4、利用理论计算公式计算均匀转动30~40圈后,根据农业技术所要求的亩播量Q 下的理论总排量G l 。

设:Q ——农业技术所要求的每亩播种量(斤 / 亩)B ——总工作幅宽,B=b ×n (米)n ——播种行数(开沟器个数)b ——行距D ——地轮直径(没有地轮,用拖拉机后驱动轮传动的,此处为驱动轮直径,米)N ——地轮转动试验圈数。

δ——地轮滑移率,δ= 0.05~0.125、验证:l lG G Gs − ×100% ≤1~2% ,若满足,说明该调整结果正确,可进地作业。

若不满足,则需要继续调整直到满足为止。

可采用比例法控制调节手柄的位置:设:G s 时的外槽轮有效工作长度为l s ,则有,G s / l s = G l / l l 。

(1)666.7l D B Q N G πδ+=三、圆盘式排种器圆盘式排种器主要用于中耕作物穴播和单粒精密播种,按照圆盘的旋转方向可分为:水平圆盘排种器、垂直圆盘排种器和倾斜圆盘排种器等三种类型。

1、水平圆盘排种器:结构简单,低速工作时比较可靠(V m =6~7km/h),但由于圆盘一般安装在地轮轴上,从下种口到种沟距离较大(投种高度H),易造成种子在沟内发生弹跳现象,致使株距合格率降低。

水平型孔盘排种器主要用于播种玉米、豆类等大粒种子的穴播,它的主要工件部件是一个们于种子筒底部的水平排种圆盘,盘的周边可根据种子粒型制成没的型孔,圆盘在地轮驱动下旋转,将充入型孔内的种子带到排种口排出,通过导种管播入土中。

在排种盘上方装有刮种器和推种器,前者将型孔上多余的种子刮去,后者将型孔内的种子推出落入排种口,以防型孔堵塞,完成排种过程。

水平圆盘式排种器1.种子箱2.推种器3.水平圆盘4.下种口5.底座6.排种立轴7.水平排种轴 8.大锥齿轮9.小锥齿轮 10.支架11.万向节轴2、垂直圆盘排种器: 圆盘一般与地轮同轴安装,传动机构简单,投种高度低。

但充种面积小,种子填充性能差,因此其转速不可过快,机组前进速度较低。

垂直圆盘式排种器工作原理:种箱内的种子进入充种室,排种盘不断转动,当排种盘型孔进入充种室与种子接触后,种子就充入型孔,调节插板控制种面高度,使之达到所要求的粒数,当型孔离开种面时,型孔上多余的种子靠自重沿着种子休止角方向自行滑落,充有种子的型孔转入壳体内,在壳体的遮盖下,向下部转动,当转动到投种口时,靠种子自重进行投种。

剔种舌可将型孔中偶尔卡住的种子强制排出。

3、倾斜圆盘排种器:圆盘相对地面倾斜安装,排种口在圆盘的最低点,充种区大,投种高度低,但传动装置较为复杂。

1—形孔盘;2—隔板;3—投种盘;4—壳体垂直圆盘式排种器 1.插板 2.种子箱 3.充种室 4.卸种盖 5.剔种舌 6.排种盘轴 7.排种盘 8.壳体4、型孔轮式排种器:这种排种器的特点是根据种子的形状和尺寸等因素,设计出各种型孔或窝眼,用以播出每穴粒数基本相等的种子。

型孔轮式排种器的工作原理:型孔轮密接在种子箱下部,工作时,种子靠自重充填在窝眼内随型孔轮一道转动,经过刮种器时,窝眼内多余的种子被刮去,留在孔内的种子由弧形的护种板遮盖,当转到下方出口时,种子靠自重落入种沟内。

这种排种器的排种过程分为充种、刮种、护种和排种四个过程。

1—壳体;2—窝眼轮;3—护种板;4—刮种器四、气力式排种器1、气吸式排种器:当风机吸气时,在吸种盘的两面便形成压力差,吸种盘上的吸种孔便成为气流通道。

种子受吸力的作用被吸附在吸种孔处,吸种盘转动,带有吸附种子的吸种孔在通过刮种器时,多余的种子被刮去,并保证吸种孔吸住一粒种子。

当带有种子的吸种孔转到吸气室以外之后,种子失去了吸附力,靠自重经输种管落入种沟内。

2、气流集排式排种器:工作时,系统电机带动旋进轴移式种子定量排种槽轮转动,按照亩播量需要定量排出种子流。

在喷射口处,种子流与离心风机产生的气流交汇并混合成种子与空气的混合物,沿垂直气送增压管路向上输送,经褶皱式扩压管增压进入气流分配器进行按行分配排种,统一的粗大种子流均等的分为若干细种子流,沿各种子输送管输送至开沟器,实现气流统一输送的一器多行排种。

它基本解决了传统播种机“一器一行”所带来的机构臃肿且宽幅作业困难等问题,实现了“一器多行”并超宽幅作业,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排种器类型之一。

机械定量气流分配式集中排种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图 播种输种管 种流分配器种子箱 风机 集中送种定量器 渐缩式种子引射器上述几种排种器在农业生产中均有应用,但水平圆盘排种器应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故在本内容中重点介绍该排种器。

五、水平圆盘式排种器理论分析水平圆盘排种器的排种质量好坏首先取决于种子能否准确的充入型孔,这里我们把他称之为种子的填充性能,而决定种子填充性能的因素主要有二个:⑴型孔的形状和尺寸:种子的形状和尺寸、种子数量、种子在型孔内的排列规;⑵圆盘的线速度V p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