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播种机械
农业机械装备使用与维护操作规程书

农业机械装备使用与维护操作规程书第一章农业机械装备概述 (3)1.1 农业机械装备的分类 (3)1.1.1 土壤耕作机械 (4)1.1.2 播种机械 (4)1.1.3 植保机械 (4)1.1.4 收获机械 (4)1.1.5 农产品加工机械 (4)1.1.6 农业运输机械 (4)1.2 农业机械装备的发展趋势 (4)1.2.1 信息化 (4)1.2.2 高效能 (4)1.2.3 节能环保 (4)1.2.4 多功能 (5)1.2.5 智能化 (5)第二章农业机械装备的使用前准备 (5)2.1 装备的检查与调试 (5)2.1.1 外观检查 (5)2.1.2 结构检查 (5)2.1.3 电器系统检查 (5)2.1.4 液压系统检查 (5)2.1.5 动力系统检查 (5)2.1.6 调试 (5)2.2 使用前的安全注意事项 (6)2.2.1 阅读说明书 (6)2.2.2 确认环境 (6)2.2.3 检查防护装置 (6)2.2.4 保证信号畅通 (6)2.2.5 遵守操作规程 (6)2.3 操作人员的培训与考核 (6)2.3.1 培训 (6)2.3.2 考核 (6)2.3.3 培训合格 (6)第三章农业机械装备的操作规程 (6)3.1 常规操作流程 (6)3.1.1 启动前准备 (7)3.1.2 操作步骤 (7)3.1.3 停机操作 (7)3.2 特殊情况下的操作方法 (7)3.2.1 恶劣天气下的操作 (7)3.2.2 复杂地形的操作 (7)3.3 操作中的安全措施 (8)3.3.2 机械装备的安全检查 (8)第四章农业机械装备的维护保养 (8)4.1 日常维护保养 (8)4.2 定期维护保养 (9)4.3 维护保养的工具与材料 (9)第五章农业机械装备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9)5.1 故障的分类与诊断方法 (9)5.1.1 故障分类 (9)5.1.2 诊断方法 (10)5.2 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10)5.2.1 机械故障排除方法 (10)5.2.2 液压系统故障排除方法 (10)5.2.3 电气系统故障排除方法 (10)5.2.4 控制系统故障排除方法 (10)5.3 复杂故障的处理流程 (10)5.3.1 现场调查 (10)5.3.2 故障诊断 (11)5.3.3 故障排除 (11)5.3.4 故障原因分析 (11)5.3.5 故障记录 (11)第六章农业机械装备的安全使用 (11)6.1 安全操作规程 (11)6.1.1 操作前的准备 (11)6.1.2 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1)6.1.3 操作后的收尾工作 (11)6.2 应急处理与预防 (12)6.2.1 应急处理 (12)6.2.2 预防 (12)6.3 安全防护装置的检查与维护 (12)6.3.1 安全防护装置的检查 (12)6.3.2 安全防护装置的维护 (12)第七章农业机械装备的环保与节能 (12)7.1 环保要求的遵守 (12)7.1.1 环保法规与标准的遵循 (12)7.1.2 环保设施的配置与使用 (12)7.1.3 环保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13)7.2 节能技术的应用 (13)7.2.1 节能型机械设备的选用 (13)7.2.2 节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13)7.2.3 节能宣传与培训 (13)7.3 废弃物的处理与回收 (13)7.3.1 废弃物的分类与收集 (13)7.3.2 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 (13)第八章农业机械装备的更新与淘汰 (13)8.1 更新与淘汰的原则 (13)8.1.1 经济性原则 (14)8.1.2 技术先进性原则 (14)8.1.3 可持续发展原则 (14)8.1.4 安全性原则 (14)8.2 更新与淘汰的流程 (14)8.2.1 需求分析 (14)8.2.2 设备选型 (14)8.2.4 审批与立项 (14)8.2.5 设备采购与安装 (14)8.2.6 人员培训与操作 (14)8.2.7 设备验收与投入使用 (14)8.3 更新与淘汰的技术标准 (14)8.3.1 设备功能 (15)8.3.2 设备可靠性 (15)8.3.3 设备安全性 (15)8.3.4 设备环保性 (15)8.3.5 设备售后服务 (15)第九章农业机械装备的管理与监督 (15)9.1 管理制度与责任分配 (15)9.1.1 管理制度的建立 (15)9.1.2 责任分配 (15)9.2 监督检查与质量评价 (16)9.2.1 监督检查 (16)9.2.2 质量评价 (16)9.3 管理与监督的技术手段 (16)9.3.1 信息化管理 (16)9.3.2 智能监控 (16)9.3.3 数据分析 (16)9.3.4 人员培训 (17)第十章农业机械装备的发展与创新 (17)10.1 技术创新的方向 (17)10.2 发展战略与规划 (17)10.3 产业政策与市场趋势 (17)第一章农业机械装备概述1.1 农业机械装备的分类农业机械装备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技术工具,其种类繁多,功能各异。
农业机械使用管理手册

农业机械使用管理手册第1章农业机械基础知识 (3)1.1 农业机械的分类与特点 (3)1.2 农业机械的选型与配置 (4)1.3 农业机械的技术规范与标准 (4)第2章农业机械操作与维护 (5)2.1 农业机械操作要领 (5)2.1.1 操作前准备 (5)2.1.2 操作规范 (5)2.1.3 操作后整理 (5)2.2 农业机械维护保养 (5)2.2.1 日常保养 (5)2.2.2 定期保养 (6)2.3 农业机械故障排除 (6)2.3.1 发动机故障 (6)2.3.2 传动系统故障 (6)2.3.3 电气系统故障 (6)2.3.4 液压系统故障 (6)第3章耕整地机械使用与管理 (6)3.1 耕整地机械的种类及适用条件 (6)3.1.1 耕地机械 (6)3.1.2 整地机械 (7)3.2 耕整地机械的操作要点 (7)3.2.1 耕地机械操作要点 (7)3.2.2 整地机械操作要点 (7)3.3 耕整地机械的维护与管理 (7)3.3.1 日常维护 (7)3.3.2 定期检修 (7)3.3.3 存放与管理 (7)第4章播种机械使用与管理 (8)4.1 播种机械的类型及特点 (8)4.1.1 播种机 (8)4.1.2 播种器 (8)4.2 播种机械的操作方法 (8)4.2.1 准备工作 (8)4.2.2 播种作业 (8)4.3 播种机械的维护与管理 (9)4.3.1 日常维护 (9)4.3.2 季节性维护 (9)4.3.3 管理措施 (9)第5章施肥机械使用与管理 (9)5.1 施肥机械的分类及选用 (9)5.1.1 撒肥机 (9)5.1.2 深施肥机 (9)5.1.3 注施机 (9)5.1.4 气送式施肥机 (10)5.2 施肥机械的操作技巧 (10)5.2.1 施肥前的准备 (10)5.2.2 施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0)5.3 施肥机械的维护与管理 (10)5.3.1 日常维护 (10)5.3.2 季节性维护 (10)5.3.3 储存与管理 (10)第6章田间管理机械使用与管理 (10)6.1 田间管理机械的种类及功能 (10)6.1.1 耕作机械 (11)6.1.2 播种机械 (11)6.1.3 除草机械 (11)6.1.4 施肥机械 (11)6.1.5 灌溉机械 (11)6.2 田间管理机械的操作规范 (11)6.2.1 操作前准备 (11)6.2.2 操作过程 (11)6.2.3 操作后整理 (11)6.3 田间管理机械的维护与管理 (11)6.3.1 日常维护 (11)6.3.2 定期保养 (12)6.3.3 储存管理 (12)第7章收获机械使用与管理 (12)7.1 收获机械的类型及适用作物 (12)7.1.1 谷物收获机械 (12)7.1.2 经济作物收获机械 (12)7.1.3 果蔬收获机械 (12)7.2 收获机械的操作要点 (12)7.2.1 操作前准备 (12)7.2.2 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 (13)7.3 收获机械的维护与管理 (13)7.3.1 日常维护 (13)7.3.2 定期维护 (13)7.3.3 储存与管理 (13)第8章农产品加工机械使用与管理 (13)8.1 农产品加工机械的种类及特点 (13)8.1.1 粮食加工机械 (13)8.1.2 油料加工机械 (14)8.1.3 蔬菜加工机械 (14)8.1.4 果品加工机械 (14)8.2 农产品加工机械的操作方法 (14)8.2.1 熟悉设备结构及功能 (14)8.2.2 准备工作 (14)8.2.3 操作步骤 (14)8.3 农产品加工机械的维护与管理 (14)8.3.1 日常维护 (14)8.3.2 定期检查与维修 (15)8.3.3 培训与考核 (15)第9章农业机械安全使用与管理 (15)9.1 农业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15)9.1.1 操作前的准备 (15)9.1.2 安全操作要求 (15)9.1.3 操作后的注意事项 (15)9.2 农业机械的预防与处理 (16)9.2.1 预防措施 (16)9.2.2 处理流程 (16)9.3 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措施 (16)9.3.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16)9.3.2 加强操作者培训 (16)9.3.3 强化机械维修与保养 (16)9.3.4 落实安全责任制 (16)9.3.5 开展安全检查 (16)9.3.6 完善应急救援体系 (16)第10章农业机械政策与法规 (16)10.1 农业机械相关政策法规概述 (17)10.2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 (17)10.3 农业机械报废与回收政策 (17)10.4 农业机械违法行为法律责任及处罚规定 (17)第1章农业机械基础知识1.1 农业机械的分类与特点农业机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机械设备,按照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类:(1)耕作机械:主要用于土壤的翻耕、松土、平整等作业,如拖拉机、耕整机、旋耕机等。
播种机械的类型、作用和工作原理

播种机械的类型、作用和工作原理《播种机械的奇妙世界》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播种机械。
这玩意儿可真是现代农业的好帮手呀!
先来说说播种机械的类型。
有那种大型的播种机,就像个力大无穷的巨人,能在大片土地上快速又高效地播下种子,那气势,可壮观啦!还有小型的播种机,就像个小巧灵活的精灵,在小块地里也能游刃有余地工作。
播种机械的作用那可太大啦!以前农民伯伯们得弯腰驼背地一粒粒播种,累得够呛不说,效率还低。
有了播种机械,那就不一样喽!它能快速准确地把种子播到地里,让农民伯伯们省了不少力气呢。
就好像本来要走千里路,突然有了一辆飞速的汽车,一下子就到目的地啦!
再讲讲工作原理。
播种机械就像是一个聪明的小工匠,它先把种子“请”进自己的肚子里,然后通过各种巧妙的装置,按照设定好的间隔和深度,把种子稳稳地放到土地里。
就像是给土地绣上了一颗颗希望的种子。
我记得有一次去乡下,看到农民伯伯在用播种机播种。
那机器“轰隆隆”地响着,所到之处,种子就乖乖地躺在了土里。
农民伯伯脸上洋溢着笑容,他说:“有了这玩意儿,种地轻松多咯!”我当时就在想,这播种机械可真是个神奇的发明呀!
播种机械让种地变得不再那么艰难,让农民伯伯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其他事情。
它就像是农业的小天使,给我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
所以呀,我们可不能小瞧了播种机械。
它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在现代农业中可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呢!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让我们能享受到丰富的农产品。
我们应该感谢这些默默工作的播种机械,是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大家要是有机会,也可以去看看播种机械工作的场景,感受一下现代农业的魅力哟!。
农业机械化作业操作规程

农业机械化作业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 (4)1.1 制定依据与目的 (4)1.2 适用范围 (4)1.3 基本要求 (4)3.1 遵守法律法规 (4)3.2 提高业务素质 (4)3.3 保障作业安全 (4)3.4 保持设备良好状态 (4)3.5 节能减排 (4)3.6 提升作业质量 (4)3.7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5)3.8 不断学习与创新 (5)第二章农业机械化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5)2.1 作业计划的制定 (5)2.2 机械设备的检查与调试 (5)2.3 人员培训与分工 (5)第三章耕整地机械化作业 (6)3.1 耕作前的准备工作 (6)3.1.1 作业计划制定 (6)3.1.2 设备检查与调试 (6)3.1.3 土地整理 (6)3.2 耕作过程中的操作要求 (6)3.2.1 操作规范 (6)3.2.2 作业质量要求 (7)3.2.3 作业速度与效率 (7)3.3 耕作后的处理 (7)3.3.1 清理田间 (7)3.3.2 土壤镇压 (7)3.3.3 保养设备 (7)第四章播种机械化作业 (7)4.1 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7)4.1.1 土地准备 (7)4.1.2 种子准备 (7)4.1.3 播种机械准备 (8)4.2 播种过程中的操作要求 (8)4.2.1 播种深度 (8)4.2.2 播种速度 (8)4.2.3 播种量 (8)4.2.4 播种质量 (8)4.3 播种后的管理 (8)4.3.1 及时浇水 (8)4.3.3 间苗和定苗 (8)4.3.4 施肥管理 (8)4.3.5 中耕除草 (9)第五章施肥机械化作业 (9)5.1 施肥前的准备工作 (9)5.1.1 明确施肥任务 (9)5.1.2 检查施肥设备 (9)5.1.3 准备肥料 (9)5.1.4 操作人员培训 (9)5.2 施肥过程中的操作要求 (9)5.2.1 操作规范 (9)5.2.2 肥料喷洒均匀 (9)5.2.3 遵循安全规定 (9)5.2.4 监控设备运行状态 (10)5.3 施肥后的处理 (10)5.3.1 清洗设备 (10)5.3.2 记录施肥情况 (10)5.3.3 及时反馈 (10)第六章灌溉机械化作业 (10)6.1 灌溉前的准备工作 (10)6.1.1 设备检查 (10)6.1.2 水源及水质检测 (10)6.1.3 土壤墒情监测 (10)6.1.4 灌溉计划制定 (10)6.2 灌溉过程中的操作要求 (10)6.2.1 启动设备 (11)6.2.2 管道及喷头调试 (11)6.2.3 灌溉速度控制 (11)6.2.4 监测灌溉效果 (11)6.3 灌溉后的管理 (11)6.3.1 设备清洗与保养 (11)6.3.2 土壤水分管理 (11)6.3.3 作物生长监测 (11)6.3.4 灌溉记录与总结 (11)第七章收获机械化作业 (11)7.1 收获前的准备工作 (11)7.1.1 选择合适的收获机械 (11)7.1.2 收获机械的调试与维护 (12)7.1.3 作业人员的培训 (12)7.1.4 收获计划的制定 (12)7.2 收获过程中的操作要求 (12)7.2.1 操作前的检查 (12)7.2.2 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12)7.3 收获后的处理 (12)7.3.1 清理作业现场 (12)7.3.2 收获机械的清洗与维护 (12)7.3.3 作物的晾晒与储存 (13)第八章农田机械化作业安全与环境保护 (13)8.1 安全生产措施 (13)8.1.1 人员培训与资质 (13)8.1.2 操作规范 (13)8.1.3 设备检查与维护 (13)8.1.4 安全防护设施 (13)8.1.5 应急预案 (13)8.2 环境保护措施 (13)8.2.1 作业环境管理 (13)8.2.2 油料管理 (13)8.2.3 废弃物处理 (14)8.2.4 农药、化肥使用 (14)8.2.5 生态保护 (14)8.3 应急处理 (14)8.3.1 报告 (14)8.3.2 处理 (14)8.3.3 调查与分析 (14)8.3.4 整改 (14)第九章农业机械化作业的成本与效益分析 (14)9.1 成本核算 (14)9.1.1 人力成本 (14)9.1.2 设备投入成本 (14)9.1.3 燃料及动力成本 (15)9.1.4 资金成本 (15)9.1.5 其他成本 (15)9.2 效益评价 (15)9.2.1 作业效率 (15)9.2.2 作业质量 (15)9.2.3 经济效益 (15)9.2.4 社会效益 (15)9.3 成本与效益优化 (15)9.3.1 技术优化 (15)9.3.2 管理优化 (15)9.3.3 政策优化 (16)9.3.4 产业协同 (16)第十章农业机械化作业的技术创新与推广 (16)10.1 技术创新 (16)10.1.1 概述 (16)10.1.2 技术创新的主要内容 (16)10.2.1 概述 (16)10.2.2 技术推广的主要措施 (16)10.3 持续发展策略 (17)10.3.1 概述 (17)10.3.2 持续发展策略的主要内容 (17)第一章总则1.1 制定依据与目的本《农业机械化作业操作规程》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以及农业生产实际需求制定,旨在规范农业机械化作业操作行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播种机械》课件

结论
1 播种机械的重要性
2 播种机械的发展前景
3 播种机械的应用价值
是推动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为农业生产的高效 率、高品质、高质量提供了 有力保障。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深入, 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市场 需求不断扩大。
可以大大提高播种效率,减 轻劳动强度,有效降低成本 及风险,也为未来农业智能 化提供了基础。
播种机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结构组成
播种机械组成复杂,一般由行走、 筛选、输送、释种等多个部分组合 而成。
工作原理
播种机械将种子均匀地散布到地面 上,达到机械化作业的目的。
优点和缺点
播种机械能够减轻劳动强度,提高 播种效率,但是成本较高,需要一 定的技术和维护。
播种机械的应用实例
1
单粒种植机
适用于小范围作业,可以准确种植农作物。
市场趋势
未来播种机械将向智能化、节能环保、多功能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
播种机械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智能化
操作简单,减少人工干 预影响,可以实时监控 设备状态,实现远程控 制。
节能环保
优化机械结构,减小设 备能耗,降低排放,保 护生态环境。
多功能化
适应不同农作物的种植 需求,具有高度的灵活 性及多样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满足不同作物 要求
2
整群种植机
适用于大范围作业,可以高效快速地种植农作物。
3
无犁直播机
适用于轮作种植,可以减少泥土压实和提高播种效率。
4
种子喷播机
适用于春秋两季播种,可以多点播种并降低成本。
播种机械的市场前景
市场现状
农业机械设备使用说明

农业机械设备使用说明第一章:农业机械设备概述 (2)1.1 农业机械设备的定义与分类 (2)1.1.1 按用途分类 (2)1.1.2 按动力分类 (3)1.2 农业机械设备的作用与意义 (3)1.2.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1.2.2 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3)1.2.3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3)1.2.4 保护生态环境 (3)1.2.5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第二章:拖拉机使用与维护 (3)2.1 拖拉机的基本结构 (4)2.2 拖拉机的操作方法 (4)2.3 拖拉机的维护保养 (5)2.4 拖拉机故障排除 (5)第三章:播种机械使用与维护 (5)3.1 播种机械的类型与特点 (5)3.2 播种机械的操作方法 (6)3.3 播种机械的维护保养 (6)3.4 播种机械故障排除 (6)第四章:收割机械使用与维护 (7)4.1 收割机械的类型与特点 (7)4.2 收割机械的操作方法 (7)4.3 收割机械的维护保养 (8)4.4 收割机械故障排除 (8)第五章:植保机械使用与维护 (8)5.1 植保机械的类型与特点 (8)5.1.1 类型 (8)5.1.2 特点 (9)5.2 植保机械的操作方法 (9)5.2.1 喷雾机操作方法 (9)5.2.2 喷粉机操作方法 (9)5.3 植保机械的维护保养 (9)5.4 植保机械故障排除 (9)第六章:园林机械使用与维护 (9)6.1 园林机械的类型与特点 (9)6.2 园林机械的操作方法 (10)6.3 园林机械的维护保养 (10)6.4 园林机械故障排除 (11)第七章:农产品加工机械使用与维护 (11)7.1 农产品加工机械的类型与特点 (11)7.2 农产品加工机械的操作方法 (11)7.3 农产品加工机械的维护保养 (12)7.4 农产品加工机械故障排除 (12)第八章:农业机械设备的选购与使用 (12)8.1 农业机械设备的选购要点 (12)8.2 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技巧 (13)8.3 农业机械设备的安全操作 (13)8.4 农业机械设备的合理配置 (13)第九章:农业机械设备的节能与环保 (14)9.1 农业机械设备的节能措施 (14)9.2 农业机械设备的环保要求 (14)9.3 农业机械设备的节能环保技术 (15)9.4 农业机械设备的节能减排 (15)第十章:农业机械设备的培训与管理 (15)10.1 农业机械设备的培训内容 (15)10.2 农业机械设备的培训方法 (16)10.3 农业机械设备的管理制度 (16)10.4 农业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 (16)第十一章:农业机械设备的法律法规与政策 (16)11.1 农业机械设备的法律法规概述 (16)11.2 农业机械设备的政策支持 (17)11.3 农业机械设备的监管制度 (17)11.4 农业机械设备的标准与认证 (17)第十二章:农业机械设备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18)12.1 农业机械设备的技术创新 (18)12.2 农业机械设备的智能化发展 (18)12.3 农业机械设备的产业现状 (18)12.4 农业机械设备的未来展望 (19)第一章:农业机械设备概述1.1 农业机械设备的定义与分类农业机械设备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用于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劳动强度的各种机械设备。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修指南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修指南第一章农业机械概述 (2)1.1 农业机械的分类 (2)1.2 农业机械的作用与意义 (3)第二章农业机械选购与使用 (3)2.1 农业机械选购原则 (4)2.2 农业机械使用注意事项 (4)2.3 农业机械操作规范 (4)2.4 农业机械维护保养 (5)第三章农业机械故障诊断与排除 (5)3.1 故障诊断方法 (5)3.2 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 (5)3.3 故障预防与措施 (6)第四章农业机械维修工具与设备 (6)4.1 常用维修工具 (6)4.1.1 扳手:用于拆卸和安装螺栓、螺母等连接件,包括活动扳手、固定扳手和套筒扳手等。
(6)4.1.2 钳子:用于夹持、拆卸和安装零部件,包括鲤鱼钳、尖嘴钳、斜嘴钳等。
(6)4.1.3 锤子:用于敲击、拆卸和安装零部件,如钢锤、橡皮锤等。
(6)4.1.4 钻头:用于钻孔,包括手电钻、台式钻床等。
(6)4.1.5 铣刀:用于铣削金属等材料,包括立铣刀、卧铣刀等。
(6)4.1.6 砂轮机:用于磨削、切割金属等材料,包括手提式砂轮机、台式砂轮机等。
(6)4.2 维修设备及其使用 (7)4.2.1 拆装设备:包括拆装架、拆装台、拆装工具等,用于拆卸和安装农业机械的零部件。
(7)4.2.2 检测设备:包括万用表、示波器、传感器检测仪等,用于检测农业机械的电路、传感器等。
(7)4.2.3 校准设备:包括角度仪、水平仪、高度仪等,用于校准农业机械的几何参数。
74.2.4 维修工具箱:用于存放维修工具,便于携带和使用。
(7)4.2.5 维修工作台:用于放置维修设备和零部件,提供宽敞的工作空间。
(7)4.3 维修工具的维护与保养 (7)4.3.1 定期检查工具的磨损程度,发觉磨损严重的应及时更换。
(7)4.3.2 保持工具的清洁,避免油污、灰尘等影响使用效果。
(7)4.3.3 定期对工具进行润滑,减少磨损。
(7)4.3.4 使用完毕后,将工具整齐地放回工具箱,避免丢失。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复习题库与参考答案

第一章耕地机械的使用与维修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 旋耕机的左、右弯刀在刀轴上交错安装。
()2.有犁铧和犁壁共同构成的犁体的工作(曲)面。
()3.旋耕机的所有左、右刀片都朝向刀轴两边。
()4.尾轮盘平面与铅垂面之间的夹角。
()5.犁在地头入土时,从第一铧开始入土,到最后一铧入土达到规定耕深,犁所前进的距离。
()二、单项选择题1.三角形犁铧的特点是()A、不带刃口B、有三个刃口C、有两个刃口D、只有一个刃口2.犁壁按结构可分为多种类型,其中组合式是为了()A、降低犁的工作阻力B、提高犁壁的刚度C、便于安装D、降低使用成本3.悬挂犁的耕幅调整是通过转动悬挂轴而实现的,悬挂轴的形式是()A、偏心曲拐式B、偏心式C、偏心转轴式D、曲拐式4.使用小前犁主要是为了提高主犁体的()A、碎土质量B、覆盖质量C、耕深稳定性能D、耕宽稳定性能5.使用铧式犁开荒时应采用()A、窜垡型犁体B、通用型犁体C 、翻垡型犁体 D、滚窜结合型犁体6.栅条式犁壁适用于耕()A、粘性土壤B、中性土壤C、沙性土壤D、荒地7.在工作状态时,牵引犁的尾轮()A、与地轮机构不联动B、仅与地轮机构联动C、仅与沟轮机构联动D、与地轮机构和沟轮机构联动8.采用高度机构调节法的铧式犁,其耕深由()A、限深轮控制B、耕深调节手柄控制C、液压系统自动控制D、限深轮和液压系统共同控制9.悬挂犁耕幅调整的目的是为了()A、稳定耕幅B、增加耕幅C、减少耕幅D、保护沟壁10.切削过程有利于切断杂草的旋耕机是()A、弯刀B、直角刀C、刚性凿形刀D、弹性凿形刀11.犁侧板的主要作用是()A、降低犁耕阻力B、提高犁体刚性C、平衡犁体工作时产生的侧压力D、平衡犁体工作时产生的垂直压力12.采用万向节传动的旋耕机,万向节的倾角应()A、小于30度B、大于30度C、大于45度D、大于60度13.国产轮式拖拉机与悬挂犁的联接采用()A、一点悬挂机构B、二点悬挂机构C、三点悬挂机构D、四点悬挂机构14.对于由三个翻垡型犁体构成的三铧犁,如果需要加长犁侧板,则一般是加长()A、最前一个犁体的犁侧板B、前面两个犁体的犁侧板C、中间一个犁体的犁侧板D、最后一个犁体的犁侧板15.国产手扶拖拉机与旋耕机的联接方式是()A、直联式B、悬挂式C、半悬挂式D、牵引式三、填空题1.刀有和两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播种机械第一节概述播种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六大环节之一,播种机械化是农业机械化过程中最为复杂,也是最为艰巨的工作。
播种机械所面对的播种方式、作物种类、品种变化繁多,这就需要播种机械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能满足不同种植要求的工作性能。
一、播种方法我国地域辽阔,作物生产的环境、条件、种植方式等多种多样,南北方有着明显的差异。
北方表现为旱地作业,以向土壤中播入规定量的种子为主要种植手段,所用机具为播种机械,这样可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和温度使之出苗、生长,适时播种成为关键。
而南方则表现为水田作业,种植方式主要是幼苗移栽,所用机械为栽植机械或插秧机械。
但是,近几年来有些作物的种植方式发生了逆转,如玉米、棉花出现了工厂化育苗然后进行移栽,且已证明在干旱缺水地区大有取代播种机的趋势。
而世代以栽植为主要种植手段的水稻、地瓜等作物,由于种植技术的革新现在出现了直播(水稻须进行种子催芽处理,地瓜须进行防腐处理),可大大简化生产过程,降低作业周期和生产成本。
上述一些先进的种植手段由于技术、设备、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目前尚处于小范围试用阶段,真正用于现阶段农业生产的种植方式仍然是经典的和传统的,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播种方法1、条播:将种子按要求的行距、播量和播深成条的播入土壤中,然后进行覆土镇压的方式。
种子排出的形式为均匀的种子流,主要应用于谷物播种:小麦、谷子、高粱、油菜等。
2、穴播:(点播):按照要求的行距、穴距、穴粒数和播深,将种子定点投入种穴内的方式。
主要应用于中耕作物播种:玉米、棉花、花生等。
与条播相比,节省种子、减少出苗后的间苗管理环节,充分利用水肥条件,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和作业效率。
3、精密播种:按精确的粒数、间距、行距、播深将种子播入土壤的方式。
是穴播的高级形式。
4、撒播:将种子按要求的播量撒布于地表的方式。
一般作物播种很少使用这种方法,多用于大面积种草、植树造林的飞机撒播。
二、播种机械的类型和一般构造1、类型:谷物条播机,中耕作物穴播机、精密播种机(该机在结构上与穴播机及其相似)。
三种机型的辅助部件基本相同,只是其核心工作部件——排种器有较大差异。
2、构成:机架、传动装置、种肥箱、排种器、排肥器、行走装置、开沟器、覆土器、镇压器等。
本章的重点讲述排种器的结构、类型、基本理论和开沟器等。
第二节排种器对于任何一种播种机来说,核心就是排种器,他是决定播种机工作质量和工作性能优劣的重要因素,播种机能否满足农业技术的要求或满足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主要取决于排种器的工作状况。
☆排种器的工艺实质是:通过排种器对种子的作用,将种子由群体化为个体、化为均匀的种子流或连续的单粒种子。
☆对排种器的技术要求:1、播种量稳定;2、排种均匀;3、不损伤种子;4、通用性好且使用范围大;5、调整方便、工作可靠。
目前,常规的排种器总共分为二大类:条播排种器:槽轮式、磨盘式、离心式、气力式;穴播排种器:型孔盘式、型孔轮式、气力式。
在上述这些类型的排种器中,以外槽轮式排种器和水平圆盘式排种器最具有代表性,其他类型的排种器大多是在上述排种器的基础上的演进产物,我们授课的重点将放在外槽轮式排种器和水平圆盘式排种器上。
一、外槽轮式排种器1、基本构成:外槽轮、排种盒、排种舌、阻种套、排种轴等。
2、工作特点:⑴通用性好;⑵播量稳定;⑶播量调节方便;⑷结构简单;⑸有脉动现象。
3、工作原理:外槽轮转动时,种子逐次充满于凹槽内,随之转动,种子在排种轮槽齿的强制推动下经排种口排出(强制层)。
同时处于槽轮外缘的厚度为C的一层种子利用种子之间的摩擦力和槽齿凸尖对种子的间断性冲击,以较低的速度被带出,该层种子被称为带动层。
带动层以外的种子被称为静止层。
所以,外槽轮排种器每转排量是强制层和带动层的迭加。
设:d——外槽轮直径,d=40.4Z——外槽轮齿数,Z=8,10,12L——外槽轮有效工作长度C——带动层厚度,小麦:0.3~0.4cmγ——种子容重,小麦:0.75~0.79 g / cm3α——种子充满系数,0.6~0.8f——凹槽断面积t——槽齿间距强制层每转排量q1 = f L Zγα,(∵t Z =πd)=πd Lγαf / t带动层每转排量q2 = [π(d/2+C)2-π(d/2)2] Lγ= πγL(d C +C2)=πd LγC(注:因不存在凹槽的问题,此处可不考虑α,C2较小可忽略)☆排种轮每转排量q = q1 + q2 = πd Lγ(C + αf / t)(克/转)从公式中不难看出,影响外槽轮排种器工作性能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他的有效工作长度L,所以,目前所使用的谷物条播机的播种量大多是通过改变外槽轮的有效工作长度来进行调整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L min≥(1.5~2)种子长度。
4、提高排种器均匀性的主要措施⑴将排种器排种舌做成斜线状;⑵将排种器由直槽改为螺旋槽;上述二种方法都采用了使同一槽内的种子下落有先后且逐次进入种沟,以减少种子在沟内纵向线性分布的脉动程度。
二、 谷物条播机的播量调整实验目的:根据农业技术所要求的每亩播种量,在播种机组进地作业之前进行播种量调整。
步骤:1、首先将播种机两端支起,使地轮抬离地面且能自由转动。
2、种子箱内放入至少三分之一的种子,并将播量调节手柄放置某一地轮 承接器 输种管 排种器 种子箱部位。
3、均匀转动地轮30~40圈,将所对应各排种器下的承接器内的种子进行称重,分别计录为g1,g2……g n,G s= ∑g I,将该数值作为本次调整后的实际总排量。
4、利用理论计算公式计算均匀转动30~40圈后,根据农业技术所要求的亩播量Q下的理论总排量G l。
设:Q——农业技术所要求的每亩播种量(斤/ 亩)B——总工作幅宽,B=b×n (米)n——播种行数(开沟器个数)b——行距D——地轮直径(没有地轮,用拖拉机后驱动轮传动的,此处为驱动轮直径,米)N——地轮转动试验圈数。
δ——地轮滑移率,δ= 0.05~0.12G l =πD B Q N(1+δ)/ 666.75、验证:l lG GGs×100% ≤1~2% ,若满足,说明该调整结果正确,可进地作业。
若不满足,则需要继续调整直到满足为止。
可采用比例法控制调节手柄的位置:设:G s时的外槽轮有效工作长度为l s,则有,G s / l s = G l / l l。
三、 圆盘式排种器圆盘式排种器主要用于中耕作物穴播和单粒精密播种,按照圆盘的旋转方向可分为:水平圆盘排种器、垂直圆盘排种器和倾斜圆盘排种器等三种类型。
水平圆盘排种器:结构简单,低速工作时比较可靠(V m = 6~7km/h ),但由于圆盘一般安装在地轮轴上,从下种口到种沟距离较大(投种高度H ),易造成种子在沟内发生弹跳现象,致使株距合格率降低。
垂直圆盘排种器: 圆盘一般与地轮同轴安装,传动机构简单,投种高度低。
但充种面积小,种子填充性能差,因此其转速不可过快,机组前进速度较低。
倾斜圆盘排种器:圆盘相对地面倾斜安装,排种口在圆盘的最低点,充种区大,投种高度低,但传动装置较为复杂。
上述几种排种器在农业生产中均有应用,但水平圆盘排种器应用最广,故在本内容中重点介绍该排种器。
水平圆盘排种器的排种质量好坏首先取决于种子能否准确的充入型孔,这里我们把他称之为种子的填充性能,而决定种子填充性能的因素主要有二个:⑴型孔的形状和尺寸:种子的形状和尺寸种子数量种子在型孔内的排列规律⑵圆盘的线速度V p1、型孔的形状和尺寸——型孔的形状和尺寸主要取决于种子的形状和尺寸、每个型孔内充种数量和种子在型孔内的排列规律。
⑴水平圆盘排种器的型孔形状主要有三种:槽孔、半圆孔和圆孔,其中槽孔的适应能力最好。
⑵型孔填充数量一般须根据种子的品质、农艺要求来决定,以玉米为例,玉米种植要求每穴3±1粒,其尺寸表达如下:⑶种子在型孔内的排列规律,由于种子的充种过程是随机的,种子在型孔内的排列也是随机的,须进行大量的试验和观察,用统计学原理确定某种作物种子在型孔内的排列机率。
以玉米为例,为保证每穴播种数量为3±1粒,则每个型孔内必须同时填充3±1粒。
经大量的试验表明,玉米种子在型孔内的排列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试验结果和统计规律表明,躺二站一的填充机率占75%左右,是确定横躺三粒竖站三粒站二躺一躺二站一型孔尺寸的主要依据,型孔尺寸确定如下:L ≥l+aB ≥bA ≥2a 允许的填充尺寸间隙△=0.75-1.5 mm 如果种子经过严格的筛选且品质又能得到充分保障的话,型孔的尺寸确定就比较准确,排种器工作质量较高。
至于排种圆盘的大小、型孔的数量则根据拖拉机的前进速度、排种器的传动比、作物种植株距的要求来确定。
2、水平圆盘排种器的线速度V p 的确定我们已经多次阐明了这样一个结论,为了保证播种质量,首先满足型孔填充的要求,这需要一定的填充空间和填充时间,填充空间由已经确定了的型孔来完成,填充时间则由水平圆盘的线速度来控制。
种子从填充开始即为自由落体运动,V p ↑→t ↓→填充性能↓,V p ↓→t ↓→填充性能↑→Q ↓,因此,必须首先确定水平圆盘确保种子填充的极限线速度。
设:种子近似为一球形,每个型孔只填充一粒种子(多粒时可视为一粒),d ——种子平均粒径L ——型孔长度V p ——圆盘线速度分析时可设种子的重心为研究质点,以种子的重心与型孔左侧壁为起始位置,只要半个球体进入型孔即认为填充结束。
在极限状态下,则有:V p t = L -d/2 ①d/2 = gt 2/2 ② →t =g d / 代入①式得: ∴V p ≤(L -d/2)d g /,V p ≤0.35 m/s 。
实际上,排种器的转动大多是由地轮来传动的,而地轮则是由拖拉机牵引做直线运动的,所以机组的前进速度V m 决定了排种盘的线速度V m 的大小,工作时,必须对V m 加以严格的控制,V m 与V p 之间必须要有良好的配合。
3、V m 与V p 的配合关系设:V m ——机组前进速度,m/sV p ——圆盘线速度,m/st ——穴距,mZ ——圆盘上的型孔数量D ——圆盘直径,m又设:一个型孔一次只充填一粒种子或多粒种子。
则有:V p = R ω= 2D 602n=πDn /60,n ——圆盘转速,r/min又∵ 圆盘每转一周,机组应行走的距离为Z t圆盘每转一秒的周数为n/60,机组应行走的距离为V m ×1 则有下列对应关系:1 Z tn/60 V m ×11:n/60 = Z t :V mn = 60 V m / Z t 代入V p 式得:V p = πDV m / Z t考虑到地轮大多为牵引下的被动旋转,在地面状况不太好的情况下有滑移现象,设地轮的滑移率为δ(一般情况下δ= 0.05~0.12),上述公式应该为:V p =πDV m(1+δ)/ Z t5、穴播机的播量调整中耕作物的播量一般用每亩地播多少穴或多少株来表示,穴距和行距大小是衡量播种密度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