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刑分2013年6月期末真题(附部分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2013年中国政法大学801法学综合二刑法学部分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13年中国政法大学801法学综合二刑法学部分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2013年中国政法大学801法学综合二刑法学部分考研真题一、单项选择题(请将答案涂在机读卡上,在试卷和答题纸上作答无效。

每小题1.5分)11.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罪刑法定原则既是立法原则,还是司法原则,同时对行政机关也有约束力B.罪刑相适应原则是罪刑法定原则的合理延伸C.限制解释一定符合罪刑法定原则D.将借记卡解释为刑法中的信用卡并不违背罪刑法定原则12.甲(M国人)在中国旅行时遇到长相貌美的乙女,产生歹意,采用麻醉方法,将其绑至它地卖掉,但甲不知情的是,乙女其实是男扮女装。

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是()。

A.甲的行为如果构成犯罪,应当按照普通管辖原则进行管辖B.甲的行为属于不能犯,不构成犯罪C.如果甲的行为发生在1991年,由于当时的法律有拐卖人口罪的规定,甲在1998年后归案,无论1997年的刑法如何规定,对此行为只能适用l991年的法律,直接处以拐卖人口罪D.如果甲的行为构成拐卖妇女罪,那他属于情节加重犯13.下列关于不作为犯说法正确的是()。

A.丈夫置生病的妻子于不顾去旅行,致妻子死亡,丈夫的行为可能属于纯正的不作为犯,也可能不纯正的不作为犯B.张某发现自己烧炭的窑洞中有被烧死的少年的尸体,随意丢弃在路边,这属于不作为的侮辱尸体罪C.李某在深山中发现弃婴,遂将其放置在民政局门口后离开,但后来无人救助,婴儿死去,李某的行为构成不作为犯D.王某发现考生作弊,让其退出考场,考生以自杀相威胁,王某仍执意让其退出考场,后考生果真跳楼自杀,王某的行为属于不作为犯14.下列案件中哪项自杀情节可以评价为结果加重犯?()A.李女被性侵犯后跳楼自杀B.张三长期被丈夫虐待带,不堪忍受,服毒自杀C.李四被公开侮辱后,投河自尽D.赵五在刑讯逼供过程中,咬舌自尽15.甲某和乙某冈抢劫致人死亡后分头逃跑,此案朱被侦破。

后甲某因另一起单独犯的抢劫罪被抓获,在公安机关审查其抢劫罪时,甲某在检察机关询问期间,向检察人员供述了前起抢劫罪行,并提供了乙某的姓名、家庭住址等信息,同时还揭发了某公安人员对其刑讯逼供的事实。

13年司法考试真题解析(刑事诉讼法)DOC

13年司法考试真题解析(刑事诉讼法)DOC

13年司法考试真题解析(刑事诉讼法)单选:1、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坚持不偏不倚、不枉不纵、秉公执法原则,反映了我国刑事诉讼“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理论观点。

如果有观点认为“司法机关注重发现案件真相的立足点是防止无辜者被错误定罪”,该观点属于下列哪一种学说?()A.正当程序主义B.形式真实发现主义C.积极实体真实主义D.消极实体真实主义「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实体真实主义与正当程序主义。

实体真实主义可分为积极实体真实主义和消极实体真实主义。

积极实体真实主义认为凡是出现了犯罪,就应当毫无遗漏地加以发现、认定并予以处罚;为不使一个犯罪人逃脱,刑事程序以发现真相为要。

消极实体真实主义是将发现真实与保障无辜相联系的目的观,认为刑事诉讼目的在于发现实体真实,本身应包含力求避免处罚无辜者的意思,而不单纯是无遗漏地处罚任何一个犯罪者。

题干中提到的“防止无辜者被错误定罪”的观点属于消极实体真实主义学说。

2、在刑事诉讼中,法官消极中立,通过当事人举证、辩论发现事实真相,并由当事人推动诉讼进程。

这种诉讼构造属于下列哪一种类型?()A.职权主义B.当事人主义C.纠问主义D.混合主义「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刑事诉讼构造。

当事人主义诉讼将开始和推动诉讼的主动权委于当事人,控诉、辩护双方当事人在诉讼中居于主动地位,适用于程序上保障人权的诉讼目的;而职权主义诉讼将上述的主动权委于国家专门机关,适用于实体真实的诉讼目的。

题干中提到的“通过当事人举证、辩论发现事实真相,并由当事人推动诉讼进程”的诉讼构造属于当事人主义。

3、赵某因绑架罪被甲省A市中级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后交付甲省B市监狱执行。

死刑缓期执行期间,赵某脱逃至乙省C市实施抢劫被抓获,C市中级法院一审以抢劫罪判处无期徒刑。

赵某不服判决,向乙省高级法院上诉。

乙省高级法院二审维持一审判决。

此案最终经最高法院核准死刑立即执行。

关于执行赵某死刑的法院,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A市中级法院B.B市中级法院C.C市中级法院D.乙省高级法院「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死刑案件的执行法院。

中国政法大学-法理学导论2013年期末A卷

中国政法大学-法理学导论2013年期末A卷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法理学导论》期末考试试题(A)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法的指引作用与法的评价作用2.民法法系与普通法法系3.行政法与行政法规4.法律规范与法律规则5.民事制裁与刑事制裁二、单项选择题(每一题只有1项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0分)三、多项选择题(每一题至少有2项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20分)1.当代世界各国的法律形式包括()A制定法B判例法C习惯2关于法律条文与法律规则,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一个条文可以表述一个规则B几个条文共同表述一个规则C法律规则三要素必须在法律条文中明确表述出来3下列属于我国法律部门的有()A宪法B民法C行政法规4关于无过错责任的功能,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A惩罚B预防C救济5关于法律关系,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法律关系具有合法性B合法行为导致合法的法律关系的产生C违法行为导致违法的法律关系的产生6 下列哪些法律分类不是大陆法系对法的基本分类()A 普通法与衡平法B制定法与判例法C公法与私法7 关于非正式法源,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它没有法律意义B它没有法律效力C它具有说服力8 关于司法解释,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A它解释法律B它解释宪法C它具有个别效力9 关于公民的能力,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有权利能力就有行为能力B有行为能力就有权利能力C权利能力既包括享有权利又包括承担义务10 关于法律体系,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A 法律体系是国内法体系B法律体系包含国际法因素C法律体系是部门法体系四、分析题(每题8分,共40分)1、我国台湾地区的“民法”第一条规定:“民事法律所谓规定者,依习惯;无习惯者,依法理。

”请结合相关知识分析这一条文所蕴含的法理。

(8分)2、1999年3 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宪法第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国政法大学-刑总-刑法学总论07-08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中国政法大学-刑总-刑法学总论07-08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刑法学总论》(304010013)期末考试试题(A卷)本期末试卷满分为10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100%。

答题要求:1.请将所有答案统一写在答题纸上,不按要求答题的,责任考生自负。

2.答题纸与试卷一同交回,否则酌情扣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下列哪些选项不是罪刑法定原则应有的内容()A.禁止习惯法B.禁止扩张解释C.明确性原则D.禁止事后法2、下列关于刑法空间效力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国普通公民甲在我国领域外犯罪,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该罪应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我国司法机关对甲无管辖权。

B.我国军人乙某在邻国A国旅游期间对韩国人B某实施一侵害行为,该行为按A国刑法不构成犯罪,但按我国刑法规定则构成犯罪,应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

则对乙某行为不适用我国刑法。

C.毒贩丙某(C国人)来我国旅游,虽然丙某不是我国公民,亦从未在我国境内贩毒,但对其贩毒行为仍可适用我国刑法。

D.丁某因犯故意杀人罪在国外已受过刑罚处罚,如其回国,不可再受我国刑法追究。

3、陈某于1997年1月至6月(当时其未满16周岁)多次盗窃他人财物5万余元,一审法院于1997年9月4日根据1979年刑法认定陈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

陈某承认自己构成犯罪,但以量刑过重为由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上诉。

二审法院于1997年10月13日审理该案,此时新刑法已生效。

新刑法规定不满16周岁对盗窃罪不负刑事责任。

则对于新刑法溯及力说法正确的是()A.新刑法不具溯及力,应依行为时刑法即79年刑法对其定罪B.新刑法不具溯及力,因陈某案已于新刑法生效之前审结C.新刑法不具有溯及力,但可考虑新刑法的因素对陈某判刑从轻或减轻D.新刑法具有溯及力,应按“从旧兼从轻原则”判决其不负刑事责任4、胡某逗邻居家4岁的男孩小强玩,胡某提着小强的双脚将其倒悬在河边,开玩笑说要把他扔到河里去。

2013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3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3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一提示:本试卷为选择题,由计算机阅读。

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勿在卷面上直接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本部分含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关于依法治国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DA。

只需建成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即可实现依法治国B。

依法治国仅要求运用法律约束国家机关和官员的权力,而无需约束公民的权利和自由C。

依法治国要求在解决社会问题时应将法律作为主要的、排他性的手段D。

依法治国就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务、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2.关于贯彻依法治国理念的基本要求,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CA。

社会成员要知法、信法、守法、用法,这是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社会基础B。

依法治国需要与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实践结合起来C。

实现依法治国的首要目的是运用法律手段加快解决公共卫生保障、文化教育、保障性住房等领域的现实问题D。

依法治国要求领导干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3.某市实行电视问政,市领导和政府部门负责人以电视台开设的专门栏目为平台,接受公众质询,以此“治庸问责”,推动政府积极解决市民关心的问题。

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CA。

社会主义法治是“治权之治”,电视问政有利于强化人民群众对官员的监督B。

电视问政体现了高效便民的原则C。

电视问政是“治庸问责”的有效法律手段D。

电视问政有助于引导市民规范有序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4.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下列哪一做法不符合执法为民的理念?CA。

某市公安局为派出所民警制作“民警联系牌”,悬挂在社区居民楼入口处,以方便居民联系B。

某省为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积极推进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C。

2013年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多选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3年司法考试卷二刑法多选真题及答案解析

51.关于不作为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船⼯甲见⼄落⽔,救其上船后发现其是仇⼈,⼜将其推到⽔中,致其溺亡。

甲的⾏为成⽴不作为犯罪 B.甲为县公安局长,妻⼦⼄为县税务局副局长。

⼄在家收受贿赂时,甲知情却不予制⽌。

甲的⾏为不属于不作为的帮助,不成⽴受贿罪共犯 C.甲意外将6岁幼童撞⼊河中。

甲欲施救,⼄劝阻,甲便未救助,致幼童溺亡。

因只有甲有救助义务,⼄的⾏为不成⽴犯罪 D.甲将弃婴⼄抱回家中,抚养多⽇后感觉⿇烦,便于夜间将⼄放到菜市场门⼝,期待次⽇晨被⼈抱⾛抚养,但⼄被冻死。

甲成⽴不作为犯罪 【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核不作为犯罪。

选项A错误。

船⼯甲见⼄落⽔,救其上船后发现其是仇⼈,⼜将其推到⽔中,致其溺亡,即⼄死亡的直接原因是甲后⾯推的⾏为。

因此,船⼯甲的⾏为成⽴作为的故意杀⼈罪,⽽不是不作为的故意杀⼈罪。

选项B正确。

甲、⼄作为夫妻,在⼄丧失独⽴⽣活能⼒或遇到危险的情况下,甲对⼄有抚养、救助的义务,没有制⽌其实施违法犯罪⾏为的义务;甲作为公安局长,有制⽌⼄实施公安机关管辖的犯罪的义务,甲不是检察院检察长,没有制⽌⼄实施贿赂犯罪的义务,因此甲没有制⽌⼄收受贿赂,不成⽴不作为的帮助犯,不构成受贿罪共犯。

选项C错误。

甲意外将6岁幼童撞⼊河中,甲有救助的义务,他能够履⾏该义务⽽不履⾏,导致幼童溺亡,构成故意杀⼈罪。

甲最初准备施救,是因为⼄劝阻⽽放弃,因⽽⼄构成甲故意杀⼈罪的教唆犯。

选项D正确。

甲将弃婴⼄抱回家中,甲以⾃⼰的实际⾏为抚养⼄,甲就必须履⾏抚养的义务;甲能够履⾏该义务⽽不履⾏,导致⼄被冻死,构成不作为犯罪(遗弃罪)。

52.关于因果关系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甲、⼄⽆意思联络,同时分别向丙开枪,均未击中要害,因两个伤⼝同时出⾎,丙失⾎过多死亡。

甲、⼄的⾏为与丙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B.甲等多⼈深夜追杀⼄,⼄被迫跑到⾼速公路上时被汽车撞死。

甲等多⼈的⾏为与⼄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C.甲将妇⼥⼄强拉上车,在⾼速公路上欲猥亵⼄,⼄在挣扎中被甩出车外,后车躲闪不及将⼄轧死。

中国政法大学 刑法总论2014-2015期末真题(无答案)

中国政法大学 刑法总论2014-2015期末真题(无答案)

刑法学总论2014-2015期末考试试题(A)一、单选。

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关于刑法的空间效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俄罗斯人甲乘坐从我国呼和浩特市开往蒙古国鸟兰巴托的长途客运汽车(公司注册地为我国),在汽车行驶于蒙古国境内时,将一日本人打死,对甲的行为可按属地管辖原则适用我国刑法B.我国公民乙因在英国犯故意杀人罪已被当地法院判处刑罚并服刑完毕遣返回国。

我国司法机关应当对其免除或减轻处罚C.我国普通公民丙在泰国犯侮辱罪。

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该罪法定最高刑是3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丙的行为依我国刑法可以不予追宄.也可以予以追究D.日本人丁劫持美国飞机降落在法国,由于此事与我国无关。

即使丁在我国出现,我国也无权对其行使刑事管辖权2.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是:()A.一切犯罪构成的必备构成要件要素B.某些犯罪构成的必备构成要件要素C.只能作为量刑情节加以考虑,不是构成要件要素D.对任何一种犯罪均非必备构成要件要素3.甲是间歇性精神病人。

某日,甲喝醉了酒,把某酒店老板打成重伤,在群众抓捕他时,甲因受到惊吓而精神病发作。

则甲()A.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处罚B.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处罚C.不负刑事责任,因其是精神病人D.应当负刑事责任4.陈某1981年5月生,于1997年6月20日(当时其未满16周岁)盗窃他人财物9万余元,一审法院于1997年9月日根据1979年刑罚认为陈某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

陈某承认自己构成犯罪,但以量刑过重唯有提出上诉。

1997年10月1日,新刑法生效。

二审与1997年10月13日进行(此时新刑法已生效),新刑法规定不满16周岁对盗窃罪不负刑事责任,则对于新刑法的溯及力说法正确的有()A.新刑法不具有溯及力,应依行为时刑罚对其定罪B.新刑法不具有溯及力,因陈某案已于新刑法生效前审结C.新刑法不具有溯及力,但可考虑新刑法的因素陈某判刑从轻或减轻D.新刑法具有溯及力,应按照“从旧兼从轻原则”对其判决无罪5.保姆A带着4岁的小宝在公园玩耍,小宝向游客B泼水,B遂将小宝扔进公园人工湖中。

2013年司法考试刑法试题详解含答案和详细解析

2013年司法考试刑法试题详解含答案和详细解析
A.均无效,因陈某的父母拒绝追认
B.均有效,因委托合同仅需简单智力投入,不会损害陈某的利益,其父母是否追认并不重要
C.是否有效,需确认陈某的真实意思,其父母拒绝追认,甲公司可向法院起诉请求确认委托合同的效力
D.委托合同因陈某的父母不追认而无效,但代理权授予是单方法律行为,无需追认即有效
B. 《宋刑统》将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律条及有关的敕、令、格、式、起、请等条文作为一门,共12篇、213门、502条
C. 大诰是明初的一种特别刑事法规,作为训诫臣民的特别法令颁布天下
D. 清代为了规范国家机关的组织、活动,提高官吏的统治效能,自雍正朝开始编订《大清会典》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大清会典》自康熙年间开始编订,故D项错误。
选项D错误。《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据此可知,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而非“规章”。
3、乙欠甲货款,二人商定由乙将一块红木出质并签订质权合同。甲与丙签订委托合同授权丙代自己占有红木。乙将红木交付与丙。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甲乙之间的担保合同无效
B.红木已交付,丙取得质权
C.丙经甲的授权而占有,甲取得质权
D.丙不能代理甲占有红木,因而甲未取得质权
4、甲与乙公司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约定:“乙公司收到首期房款后,向甲交付房屋和房屋使用说明书;收到二期房款后,将房屋过户给甲。”甲交纳首期房款后,乙公司交付房屋但未立即交付房屋使用说明书。甲以此为由行使先履行抗辩权而拒不支付二期房款。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
6、在某刑事公诉案件中,如果审判长与案件有利害关系,那么,下列哪些人员有权申请审判长回避?( )
A.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有权申请审判长回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刑法分论
一、单选(20*1分)
二、多选(5*2分)
选择题主要和司考类型差不多,罗翔说期末的难度偶尔还会超越司考。

感觉罪数考的特别多,很多容易混淆的地方,相近的罪名的比较是常考点。

三、简答题(4*5分)
1.简述斡旋受贿的成立条件
2.简述强奸罪的加重情节
3.简述刑法关于转化型抢劫的成立条件
4.简述信用卡诈骗罪的要件
四、案例题及案例题参考答案
1.甲乙两人因吸毒需要金钱,遂密谋将邻居李四刚满月的孩子偷走。

甲在李四家门口望风,乙进屋窃取孩子。

当乙抱走孩子时,被李四发现,李四大叫,乙遂用刀猛刺李四颈部,致其当场身亡。

乙将孩子抱走,与甲逃往外地,后将孩子以高价卖给境外。

关于本案,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甲乙密谋盗窃孩子的行为应当如何评价?
(2)乙将李四杀死的行为应当如何评价?
(3)甲对死亡结果是否承担责任?
(4)甲乙各有何种加重犯罪构成?
参考答案:
(1)成立拐卖儿童罪的共犯。

(2)乙成立故意杀人罪。

(3)承担,甲对死亡结果存在过失,故为拐卖儿童致其亲属死亡。

(4)甲属于拐卖儿童罪中的“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造成被拐卖儿童其亲属死亡的”两种加重犯罪构成;乙属于拐卖儿童罪中的“以出卖为目的,使用暴力绑架儿童的”加重犯罪构成。

两人还有将被拐“儿童卖往境外的”加重情节。

参考:《刑事审判参考》第82期“吕锦城、黄高生故意杀人、拐卖儿童案”
2.犯罪嫌疑人林某因妻子离家出走,为方便寻找妻子下落,林某在租车行租赁一辆小轿车作为交通工具。

在正常使用数日后,因手头紧张遂将小轿车典当给寄卖行,并伪造车主身份证
同寄卖行签订典当合同。

后因租车行发现该车辆GPS定位系统失去联系遂报警。

林某被抓获后表示不打算将车辆赎回。

试根据所学刑法知识,分析此案
参考答案:
林某在占有小轿车之后再产生非法占有之意图,故其行为不构成合同诈骗罪,而构成侵占罪。

3.司机甲某日晚上10时许违规驾驶,撞倒路边行人乙致其腿部骨折(属轻伤),乙当即躺倒在地呻吟不止。

甲看见乙既未流血,也没有昏迷过去,自认乙的伤势并无大碍。

为逃避责任,甲慌忙驾车逃走。

乙因小腿骨折不能行走,适逢当夜大风降温,天气异常寒冷。

第二天甲心觉不妥,前往案发现场,发现乙已经死亡。

甲非常害怕,于是叫朋友丙前来,一起将尸体掩埋。

(1)甲致人死亡的行为该如何认定?
(2)甲和丙的掩埋尸体行为如何认定?
参考答案:
(1)司法解释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甲主观上对死亡结果存在过失,客观上逃逸行为与死亡结果有因果关系,故属于为逃逸致人死亡,应当在加重刑罚幅度量刑。

(2)甲毁灭证据的行为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缺乏期待可能性。

丙的行为构成帮助毁灭证据罪。

提示:本答案仅为参考答案。

其他观点若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