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张骞通西域》修改版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同步作业含解析卷 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维度一、夯实基础,对点精练(精准练习显高效)知识点一张骞通西域1.《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材料中把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称之为“凿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张骞承担使命,被称为博望侯B.张骞因出使西域被当做人质扣押C.张骞出使西域,得到各国信任D.张骞开通丝绸之路,打通了中西方的交往通道2.(2022年广西河池)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与汉代丝绸之路开辟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张骞通西域B.玄奘西行C.鉴真东渡D.郑和下西洋知识点二丝绸之路【重难点】3.(2021年辽宁大连中考真题)某同学准备以“两汉时期中外文明交流”为题撰写文章。
下列事件可以作为史实依据的是A.北魏孝文帝改革B.玄奘西行C.丝绸之路的开通D.鉴真东渡4.(2022年山东菏泽)这条道路基本上始于长安,“从事这些贸易活动的,当然有汉人,突厥人、回纥人、吐蕃人等等,但是……更多的是中亚的粟特人(下图)。
”这一中外贸易的盛况出现于()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5.2019年4月25日到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包括开幕式、圆桌峰会和高级别会议共三个部分组成,以“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为主题。
下面关于丝绸之路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张骞出使西域奠定了丝绸之路开辟的基础②郑和七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③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④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向西到达西亚,最远到达欧洲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
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
这些考古发现证实A.张骞曾出使西域B.班超曾出使大秦C.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D.中亚与东南亚都是中国版图7.(2022年湖南娄底)以下食物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最初都以“胡”字命名。
第12课《张骞通西域》教案设计_

第12课张骞通西域重庆第三十中学涂菁【课标要求】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的时间。
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西域的地理范围提高其识图能力,通过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培养学生通过史料想象历史情境的能力,通过对张骞的评价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尤其是在某一方面有特殊贡献的任务)的能力,通过让学生比较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其比较分析能力,通过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其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张骞不畏艰难两次出使西域的了解,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开拓、忠于祖国的精神;通过对设置西域都护的历史作用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新疆地区早在西汉的时候就已经成为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一、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二、难点: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比较、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作用的分析理解。
【授课类型】新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Hi,boys and girls.My name is Tujing.Nice to meet you. 同学们好,我是来自重庆三十中的历史老师,我姓涂,大家可以叫我涂老师。
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初次见面,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礼物,这是?(逐一展示黄瓜、胡萝卜、石榴)生:黄瓜、胡萝卜、石榴。
师:这些东西你们都吃过吗?生:吃过。
师:那么,你们知道这些东西的原产地是哪里吗?生:(略)讲授新课:师:这些都是古时从一个叫西域的地方传过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域,开启一段神秘的西域之旅。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67页第十二课《张骞通西域》。
本课共分为三个板块,“通”往何处——走进神秘西域,“通”之过程——张骞出使西域,“通”向未来——“凿空”西域影响,我们将其概括为“三通”。
张骞通西域历史剧

张骞通西域历史剧军臣单于:你是何人?闯入我匈奴地界要做些什么?张骞:我是汉朝的使臣张骞。
奉武帝之命出使月氏。
匈奴大臣:单于,匈奴在我国北面,素来与我们不合;大汉在我南面,倘若二者联起手来,恐怕对我们不利啊……军臣单于:你们去月氏要做什么?有什么目的?张骞:想当年高祖在世,曾与冒顿单于和亲,从此大汉与匈奴亲如一家,北边边境太平;南越君主甘心向我大汉称臣,平日互通有无,百姓生活安定;东越国家也一直仰慕我中原文化,更是举国内迁,感受我中原文化的教化。
唯独西方的月氏,尚未接受我国天子的德化,如今武帝派我出使月氏,正是为了传播我大汉思想,与月氏通好往来,惠及两国民众,以应古者‘有为之君,德润四海’之训。
军臣单于:只是为了通好,没有其他目的?张骞:当然。
军臣单于:好吧,就算如此那我问你,月氏在我北面,汉朝皇帝派你越过我匈奴帝国去月氏通好,那么假如我也派使者越过你汉朝去南越,汉朝的皇帝又会批准吗?张骞:自高祖时起,我大汉的公主就多次嫁与匈奴的单于为妻,匈奴也算是我汉朝的女婿了。
现在老丈人要从女婿的家中经过,就像父亲路过而女子家一样,以我大汉礼仪来看无任何不妥之处,难道在匈奴没有这样的礼仪么?军臣单于:……匈奴大臣:可是去月氏路途遥远,一路上艰苦荒凉,既然是要传播汉朝皇帝的教化,我看您不如就先留在匈奴传播好了。
军臣单于:是啊是啊,不如就留在我匈奴,我会给你加官进爵,奉如上宾,你还有什么条件尽管可以提出来,我都会一一满足你,只要你答应留在我匈奴,我自然不会亏待你的。
张骞:那怎么可以,我身为大汉的使节,自当尽力完成天子交给我的使命,怎么能自作主张留在匈奴?军臣单于:月氏这等小国穷乡僻壤,你到了那里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而我匈奴帝国国力昌盛,你作为汉朝来的贵客我一定不会亏待你的。
我保证,给你的珍宝是你此生都享用不完的,另外我还会从全国为你挑选一名绝世美女嫁给你,你愿意的话就在匈奴生活一辈子,我保证给你提供比你在汉朝更好的生活。
张骞出使西域课本剧

编演历史剧初中学生形象思维活跃,表现欲强,他们对事物有一定的认识能力,不仅愿意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且还愿在众人面前表现出来,以引起师生的关注和激励,因此,角色扮演方式是初中学生最好的历史学习方法之一。
这不仅能满足他们各自的表现欲,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张骞出使西域”一目,如果用传统的讲授法,尽管老师讲得很精彩,但学生缺乏亲身体会,效果不一定好。
我们尝试了编排历史剧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文的学习中来。
课前,我们布置了任务,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围绕中心收集、整理资料,并编写了小剧本,大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历史的热情。
结果也出人意料。
这也是我对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融入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放手让学生去做,相信他们无限的潜力,学生会还你一个惊喜。
历史老人:公元前138年,张骞与堂邑父等百余随从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出陇西后途经匈奴,被匈奴抓住。
堂邑父:张大人,现在已经到了匈奴人的地盘,我们可要处处小心啊!张骞:是啊。
匈奴士兵:快看,前面有好多汉人,把他们抓起来。
历史老人:匈奴人把张骞等人抓到单于面前。
匈奴士兵:跪下!单于:你们可是汉朝派来的奸细吗?张骞:我们是汉朝的使臣,并不是奸细。
单于:那你可愿归顺我们匈奴?张骞:我们是汉朝的百姓,岂能投降于你?单于大怒:把一行人等关起来,等到他们屈服为止。
历史老人:匈奴每天逼迫张骞等人干重活,放羊、牧马,严格看押。
后又逼迫他娶妻生子,以消磨他的意志,渐渐很多人都屈服了,但张骞始终持汉节而不失。
就这样过了十年。
直到有一天。
匈奴士兵1:我们去喝酒吧。
匈奴士兵2:不行,万一张骞逃跑了怎么办?匈奴士兵1:不会的,都这么多年了,给他机会都不会逃的,我们走吧。
张骞:现在没有人看着,我们赶紧逃吧。
堂邑父:算了吧,都这么多年了,再说我们就算逃了出去,又往哪走呢?张骞:继续出使西域。
没有完成我的使命,我是不会回去的。
丝绸之路 小剧本

《张骞通西域》情景剧第一幕匈奴王庭一、角色张骞、匈奴王、匈奴兵若干二、场景匈奴王庭三、对话旁白1:为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然而困难却比想象的要大。
经过长时间的沙漠行走,张骞的很多下属跑的跑,死的死,如今剩下的人不多了。
旁白2:(旁白与张骞):张骞等人独自行走在沙漠中,迷茫不知道前方,已经好几天没有水喝,没有食物吃……这时远处隐约传来叫吼声,张骞本人却逐渐失去知觉。
旁白3:张骞忽然感觉脸部一凉,意识逐渐清醒,手脚被绑住,看到到处装饰与中原相差甚远,心想这是哪,同时也说出了声:“这是哪,我在什么地方。
”匈奴王盘坐傲气说到:“你来自哪里,你是汉人吗?这里是我大匈奴王庭。
”(有4人匈奴大臣,分列两边,一边两人)张骞(抖了抖都被绑的身子)正声道:“吾乃张骞,大汉皇帝陛下特使。
”匈奴王厉声道:“汉皇帝派你来作甚。
”张骞(大胆回答):“与月氏国联系,东西夹击,将匈奴士兵赶出中原。
”匈奴王厉声道:“什么”。
(停顿3秒)略带轻蔑语气说道:“攻打我,你现在是我的阶下囚。
”(停顿3秒)大声说道:“来人,拖下去,关起来,先饿上几天。
”哈哈笑道(此场完毕退场,下场次准备上场)旁白4:张骞这一关,就在匈奴长达10年,匈奴王为打消其出使月氏的念头,对他进行种种威逼利诱,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生了孩子。
但均未达到目的。
旁白5:他“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始终没有动摇为汉朝通使月氏的意志和决心。
张骞等人在匈奴一直留居了十年之久。
敌人的监视也渐渐放松。
一天,张骞趁匈奴人的不备,果断地离开妻儿,带领其随从,逃出了匈奴王庭,回到大汉王朝。
第二幕西域街市一、角色张骞及随从、西域商人2人、市场小贩4人二、场景匈奴闹市三、对话旁白6:张骞花费10年时间,终于建立起大汉与西域之间的联系,史学家司马迁称这种前所未有的联动为“凿空”。
汉武帝看到张骞的忠诚及坚定毅力后。
为加强汉王朝与西域的联系,弘扬大汉国威。
《张骞通西域》说课稿

第12课《张骞通西域》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内容与地位川教版七年级上册共5个学习主题,讲述远古至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本课所在的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讲述秦朝和汉朝的历史。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国家的建立时期,从此,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故本学习主题在教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张骞通西域》作为本学习主题5课中的第4课,上承“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下启“丝绸之路的开辟”,展现了统一国家初步发展的历史画卷:从政治上讲,扩大了汉朝的疆域和统一,也有利于地区的开发;从民族关系上看,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和民族融合的因素,也为后边教材的北方民族内迁及民族融合高潮的出现埋下伏笔;在对外关系方面,通过西域,东西方经济、文化等进行了广泛地交流,古老中国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区域,我们吸收着外来文明的精华,同时向世界展示了华夏文明的灿烂辉煌。
伟大史学家司马迁把他的两次出使称为“凿空”。
从这个意义上说,“张骞通西域”在本学习主题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西域位于祖国西北,有着独特的风土人情和资源,加深了历史和和地理学科的联系。
(二)学情分析1、初一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展示自我的需要,对感性的事物比较容易理解,也初步具备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及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从而为学生乐于仔细“研究”本课知识、分组搜集与本课人物、事件有关的历史资料(文字、剧照、图片等)、拟写汉武帝招募人员自愿赴大月氏的诏书、结合书上《张骞出使西域壁画》设计一段汉武帝与张骞的对话、编排表演历史短剧、争做“小导游”等活动奠定了基础,为开展活动性的课堂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本课以学生的参与、动手、动脑为主。
2、学生个体具有差异性,但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在本课的活动中及课后作业设计上都注意了层次性和学生自主性。
(三)设计理念1、教师不应拘泥于课本,应该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出发,通过改革课堂教学的手段和方式,把最生动的历史知识呈现给每一个学生;2、历史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学生应在感知历史中感悟历史;3、历史原于生活,历史教学应把学生引入到现实生活基于上述理念,我将以活动课形式呈现本课教学内容。
第12课《张骞通西域》教案_

第12课张骞通西域重庆第三十中学涂菁【课标要求】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的时间。
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西域的地理范围提高其识图能力,通过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培养学生通过史料想象历史情境的能力,通过对张骞的评价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尤其是在某一方面有特殊贡献的任务)的能力,通过让学生比较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其比较分析能力,通过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其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张骞不畏艰难两次出使西域的了解,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开拓、忠于祖国的精神;通过对设置西域都护的历史作用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新疆地区早在西汉的时候就已经成为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一、重点:西域的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二、难点: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比较、对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作用的分析理解。
【授课类型】新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Hi,boys and girls.My name is Tujing.Nice to meet you. 同学们好,我是来自重庆三十中的历史老师,我姓涂,大家可以叫我涂老师。
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初次见面,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礼物,这是?(逐一展示黄瓜、胡萝卜、石榴)生:黄瓜、胡萝卜、石榴。
师:这些东西你们都吃过吗?生:吃过。
师:那么,你们知道这些东西的原产地是哪里吗?生:(略)讲授新课:师:这些都是古时从一个叫西域的地方传过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域,开启一段神秘的西域之旅。
请同学们翻开课本67页第十二课《张骞通西域》。
本课共分为三个板块,“通”往何处——走进神秘西域,“通”之过程——张骞出使西域,“通”向未来——“凿空”西域影响,我们将其概括为“三通”。
历史剧《张骞通西域》修改版

历史剧《张骞通西域》(曹耀予)旁白: 匈奴始终是大汉王朝的心头大患, 到了汉武帝时期, 决战的日子即将到来。
汉武帝听说远在西域的大月氏与匈奴有血海深仇, 为达到共同夹击匈奴的目的, 汉武帝决定派张骞出使西域。
第一幕: 拜别汉武帝(葛文清)汉武帝:送君千里须一别, 此去西域凶险异常, 望爱卿顺利联络大月氏以夹击匈奴, 早去早回。
(王若帆)张骞:(拜别)臣万死不辞, 定不负陛下所托完成使命, 臣等拜别。
(曹耀予)旁白: 谁知张骞等人刚刚进入匈奴境内就被匈奴骑兵发现。
第二幕: 出师不利被俘虏(匈奴境内)(李奕呈)匈奴骑兵: 站住, 哪里来的细作?(徐源、孙志豪)随从: 大人快跑, 匈奴人来了。
(曹耀予)旁白: 张骞三人逃跑, 匈奴骑兵(李奕呈)追赶, 经过一番刀剑比划, 随从被杀, 张骞被捉, 押往匈奴大帐。
(刘文韬)士兵:大单于传话, 让汉使去节墨面, 进帐听话。
(王若帆)张骞: 我乃堂堂大汉使团, 去节墨面是对我大汉的侮辱, 本使誓死绝不接受。
(李奕呈)匈奴骑兵: 传汉使觐见。
(曹耀予)旁白: 大帐内, 大单于围绕张骞一圈进行打量。
(刘泽鸿鑫)大单于: 汉朝使团?(冷笑)这样吧, 你归属于我, 我封你侯爵。
赏你大量金银, 另外, 我们匈奴美女如云, 任你挑选!(王若帆)张骞: 谢单于美意, 不过本使恕难从命。
(不屑且倔强的将头扭向一边)(刘泽鸿鑫)大单于:(大怒)敬酒不吃吃罚酒!本单于一看你就是奸细, 什么商队。
来人!把所有汉人拘押看管, 所携物资全部没收, 收缴王库。
把这个细作拖下去充当奴隶。
哈哈哈!昆仑神!(王若帆)张骞: 你……(两士兵将其拖走)(曹耀予)旁白: 张骞被扣长达十一年, 未忘使命, 终于找到机会逃脱。
逃脱后忍受恶劣的环境, 风餐露宿, 在西域看到很多中原从未见过的物种, 还在大宛国见到惊为天马的汗血宝马, 最后来到了大月氏王国, 见到了女王。
第三幕: 力劝大月氏终无果(大月氏女王帐内)(王若帆)张骞: 汉使张骞拜见女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剧《张骞通西域》
(曹耀予)旁白:匈奴始终是大汉王朝的心头大患,到了汉武帝时期,决战的日子即将到来。
汉武帝听说远在西域的大月氏与匈奴有血海深仇,为达到共同夹击匈奴的目的,汉武帝决定派张骞出使西域。
第一幕:拜别汉武帝
(葛文清)汉武帝:送君千里须一别,此去西域凶险异常,望爱卿顺利联络大月氏以夹击匈奴,早去早回。
(王若帆)张骞:(拜别)臣万死不辞,定不负陛下所托完成使命,臣等拜别。
(曹耀予)旁白:谁知张骞等人刚刚进入匈奴境内就被匈奴骑兵发现。
第二幕:出师不利被俘虏
(匈奴境内)
(李奕呈)匈奴骑兵:站住,哪里来的细作?
(徐源、孙志豪)随从:大人快跑,匈奴人来了。
(曹耀予)旁白:张骞三人逃跑,匈奴骑兵(李奕呈)追赶,经过一番刀剑比划,随从被杀,张骞被捉,押往匈奴大帐。
(刘文韬)士兵:大单于传话,让汉使去节墨面,进帐听话。
(王若帆)张骞:我乃堂堂大汉使团,去节墨面是对我大汉的侮辱,本使誓死绝不接受。
(李奕呈)匈奴骑兵:传汉使觐见。
(曹耀予)旁白:大帐内,大单于围绕张骞一圈进行打量。
(刘泽鸿鑫)大单于:汉朝使团?(冷笑)这样吧,你归属于我,我封你侯爵。
赏你大量金银,另外,我们匈奴美女如云,任你挑选!
(王若帆)张骞:谢单于美意,不过本使恕难从命。
(不屑且倔强的将头扭向一边)
(刘泽鸿鑫)大单于:(大怒)敬酒不吃吃罚酒!本单于一看你就是奸细,什么商队。
来人!把所有汉人拘押看管,所携物资全部没收,收缴王库。
把这个细作拖下去充当奴隶。
哈哈哈!昆仑神!
(王若帆)张骞:你……
(两士兵将其拖走)
(曹耀予)旁白:张骞被扣长达十一年,未忘使命,终于找到机会逃脱。
逃脱后忍受恶劣的环境,风餐露宿,在西域看到很多中原从未见过的物种,还在大宛国见到惊为天马的汗血宝马,最后来到了大月氏王国,见到了女王。
第三幕:力劝大月氏终无果
(大月氏女王帐内)
(王若帆)张骞:汉使张骞拜见女王。
(单膝跪地)
(赵心悦)女王:起来吧。
(拨一下头发)你就是汉朝来的那位贵使。
(王若帆)张骞:尊敬的女王,听闻大月氏与匈奴右血海深仇,皇上特派我出使贵国,希望两国能够结为同盟,共同打击匈奴。
(赵心悦)女王:但是大月氏人已经不想看见战争了。
和平的时代是多么美好!(再拨一下头发)大月氏宁愿忘记痛苦的过去。
(王若帆)张骞:(急切加焦虑)难道你忘记当年匈奴是怎样对付大月氏的吗?突袭大月氏,迫你们西迁。
前任大月氏王被匈奴杀害,头颅竟被当做酒杯!我不敢相信,这样大的耻辱,女王难道忘记了吗?
(赵心悦)女王:(悲愤而气怒)不要再说了!(平复情绪)多谢贵国皇帝的好意,但我心意已决。
我宁愿与贵国多进行商业的来往。
(曹耀予)旁白:张骞万般无奈之下只好返回,不料回国途中再次被匈奴扣留,一年之后才逃脱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