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常考物质鉴别方法汇总
化学物质的鉴别方法常见思路

化学物质的鉴别方法常见思路
1.物理性质鉴别法:
物理性质鉴别法主要通过对物质的外观、颜色、气味、热稳定性、溶解性、密度等进行观察和测量,从而鉴别不同的物质。
例如,通过观察物质的颜色和形状,可以初步判断其可能是何种化合物。
2.化学性质鉴别法:
化学性质鉴别法是根据物质在不同化学试剂作用下的反应进行鉴别。
例如,可以通过与酸、碱等的反应,或者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等来鉴定物质的性质。
3.光谱分析鉴别法:
光谱分析鉴别法是利用物质吸收、发射或散射光的特点来鉴别化学物质。
常见的光谱分析方法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拉曼光谱、质谱等。
通过测量物质在不同波长光下的吸收、发射或散射情况,可以确定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4.色谱法鉴别:
色谱法是一种通过物质在其中一种固定相或移动相中的分离和迁移速度不同来鉴别物质的方法。
常用的色谱法包括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LC)、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等。
通过观察色谱图及峰的位置、形状和相对峰的面积等信息,可以确定物质的成分和纯度。
5.质谱鉴别:
质谱法是一种通过测定物质分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来鉴别和确定物质的方法。
质谱仪将物质分子离子化,并通过电子轰击、电离源或激光辐射
等方式将其分离出来。
通过测量不同质量对应的信号强度,可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分子量和结构。
以上是化学物质鉴别的常见思路。
实际鉴别时,可能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结果。
同时,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目标,也可以选择合适的鉴别方法进行分析。
初中化学鉴别物质的方法

初中化学鉴别物质的方法初中化学是一门探索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学科,鉴别物质的方法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化学实验中常用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入手,详细介绍其原理和实施步骤,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
一、溶解性鉴别法溶解性是物质的重要性质之一,通过观察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现象可以初步鉴别物质的特性。
常用的溶解性鉴别法包括:1.溶解性试验:将待鉴别物质分别与水、酸、碱等溶剂接触,观察其是否溶解或反应产生气体、沉淀等变化。
2.溶解度试验:在已知溶液中逐渐加入待鉴别物质,观察其溶解度的变化。
根据溶解度的大小,可以初步判断物质的性质。
二、颜色鉴别法物质的颜色是其吸收和反射特定波长光线的结果,通过观察物质的颜色可以初步鉴别其成分。
常用的颜色鉴别法包括:1.火焰颜色鉴别法:将待鉴别物质分别放入火焰中加热,观察火焰颜色的变化。
不同的元素或化合物在火焰中燃烧时产生的颜色是不同的,可以根据颜色的差异初步判断物质的成分。
2.试剂颜色反应法:使用适当的试剂与待鉴别物质反应,观察反应后产生的颜色变化。
不同物质与试剂反应时常会出现颜色变化,通过对比颜色的差异可以初步鉴别物质的性质。
三、气味鉴别法物质的气味是其挥发性和化学性质的表现,通过嗅闻物质的气味可以初步鉴别其成分。
常用的气味鉴别法包括:1.嗅闻法:将待鉴别物质接近鼻部,轻轻吸气,观察气味的特点和变化。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气味,可以根据气味的特征初步判断物质的性质。
四、燃烧鉴别法物质的燃烧性质是其化学性质的重要表现,通过观察物质在燃烧时的现象可以初步鉴别其成分。
常用的燃烧鉴别法包括:1.燃烧试验:将待鉴别物质放入火焰中加热,观察其燃烧特点和产物变化。
不同的物质在燃烧时会产生不同的火焰、气味和残余物,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初步判断物质的性质。
五、沉淀鉴别法物质的溶解度是其化学性质的表现,通过观察物质在溶液中是否产生沉淀可以初步鉴别其成分。
常用的沉淀鉴别法包括:1.沉淀试验:将待鉴别物质与适当试剂混合,观察是否产生沉淀。
初中化学常见20种物质鉴别方法

1沉淀法待鉴别物质的溶液中,加入某种试剂,观察是否有沉淀产生,进行鉴别。
例:如何鉴别Na2SO4溶液和NaNO3溶液。
使用BaCl2溶液鉴定。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2气体法根据某物质加入某一试剂,是否有气体产生,予以鉴别。
例:有两瓶失落标签的固体,它们是Na2CO3和NaCl,如何鉴别。
使用盐酸鉴别。
反应离子方程式:CO32-+2H+=CO2↑+H2O3过量法利用加入某种试剂,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消失,达到鉴别的目的。
例:怎样鉴别ZnCl2溶液和MgCl2溶液。
解:将两种待鉴别的溶液分别放入二支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均有白色沉淀产生,继续滴加NaOH溶液,可看到有一支试管内的白色沉淀逐渐消失,另一支试管内无此现象。
则先产生白色沉淀后逐渐消失的试管内放的是ZnCl2溶液,另一支试管内是MgCl2溶液。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g2++2OH-=Mg(OH)2↓Zn2++2OH-=Zn(OH)2↓Zn(OH)2+2OH-=ZnO22-+2H2O4相互法利用物质间反应,现象不同而予以鉴别。
例:不用任何化学试剂,也不能加热,如何鉴别NaOH 溶液和AlCl3溶液。
解:根据NaOH溶液滴入AlCl3溶液中和Al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现象不同进行鉴别。
方法是:取一试管,将两种溶液中的任何一种倒入试管内,再用胶头滴管吸取另一种溶液,滴入几滴于试管中,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摇动仍不消失,则说明试管内放的是AlCl3溶液,胶头滴管内放的是NaOH溶液。
反之,先产生白色沉淀,摇动沉淀立即消失;试管内是NaOH溶液,胶头滴管内是AlCl3溶液。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3++3OH-=Al(OH)3↓Al(OH)3+OH-=AlO2-+2H2O5溶解法利用物质的溶解情况进行鉴别。
例:如何鉴别CaCO3和CaCl2固体。
6溶解热法利用物质溶于水,放热或吸热情况不同,予以鉴别。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检验方法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检验5种方法+除杂知识汇总一、物质的检验利用物质特有的性质,确定物质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法。
(一)、气体的检验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二、物质的除杂根据物质和杂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采用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杂质分离除去,从而得到纯净的某物质的实验方法。
(一)、物理方法1、过滤法:适用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的分离或提纯。
2、结晶法:适用于可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和提纯。
具体方法有两种。
①降温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固态物质的分离或提纯。
②蒸发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固体物质的分离或提纯。
(二)、化学方法:1、原则:①“不增、不减、易分”:不增即最终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不减是除杂结果不应使所需物质减少;易分是加入试剂后,使杂质转化为沉淀、气体和水等与所需物质易于分离。
②先除杂后干燥。
2、方法:(以下括号里的均为杂质)②吸收法:如一氧化碳混有二氧化碳可用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吸收;②沉淀法:如氯化钾中混有氯化镁可加氢氧化钾溶液,再过滤;③溶解法:如铜中混有氧化铜可加入过量的盐酸,再过滤;③转化法:如铜中混有锌可加硫酸铜溶液再过滤;④气化法:如氯化钠中混有碳酸钠可加入过量盐酸,再蒸发结晶;⑤⑥加热法:如氧化钙中混有碳酸钙可高温灼烧;⑦综合法:当含有多种成分的杂质时,分离提纯往往不仅仅使用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交替使用。
中考化学常见物质鉴别方法

中考化学常见物质鉴别方法化学物质那么多那么杂,你能通过你所学的知识在根据物质的特性鉴别出来吗?是不是感觉到无从下手,没有思路?下面是作者给大家带来的中考化学常见物质鉴别方法,欢迎大家浏览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考化学常见物质鉴别方法气体的检验[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视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6]一氧化碳: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小烧杯,视察烧杯内壁无水珠生成,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转,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一氧化碳.[7] 氮气: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然后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不变浑浊2离子的检验(1)酸液(H+):①用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②活泼金属(如:镁条、锌粒等)③不溶性碱(如:氢氧化铜等)④某些金属氧化物(如:铁锈)⑤碳酸盐(如:碳酸钠等)(2)碱液(OH-):①紫色石蕊试液或无色酚酞或PH试纸②某些可溶性盐(如:硫酸铜、氯化铁)(3)盐酸和Cl-:用AgNO3溶液和稀HNO3,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4)硫酸和SO42-:硝酸钡溶液Ba(NO3)2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BaCl2区分Cl-和SO42-:先用Ba(NO3)2溶液再用AgNO3溶液(5)CO32-:用盐酸和石灰水(6)铵盐(NH4+):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7)Cu2+:用可溶性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8)Fe2+:用可溶性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9)Ca2+:用可溶性碳酸盐(如:碳酸钠)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钙离子化学物质的鉴别方法常见思路1.物理方法视察法主要是通过视察被鉴别物质的状态、色彩等进行,如鉴别相同浓度氯化铁和氯化亚铁溶液溶液;嗅试法主要通过判定有挥发性气体物质的不同气味来进行,如鉴别氨气和氢气;水溶法主要通过视察鉴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形来进行,如鉴别碳酸钠和碳酸钙;加热法主要适用于易升华的物质鉴别,如单质碘、萘的鉴别;(此方法在化学方法中也用到)热效应法常用于某些物质溶于水后溶液温度有明显变化的物质,如铵盐、浓硫酸、烧碱的鉴别;焰色法常用于某些金属或金属离子的鉴别,如钾盐、钠盐的鉴别。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鉴别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鉴别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气体的检验:1.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然后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用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检测,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6.一氧化碳: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烧杯内壁无水珠生成,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转,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一氧化碳。
7.氮气: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然后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不变浑浊。
离子的检验:1.酸液(H+):可以使用紫色石蕊试液或PH试纸,活泼金属(如镁条、锌粒等),不溶性碱(如氢氧化铜等),某些金属氧化物(如铁锈)和碳酸盐(如碳酸钠等)来检测。
2.碱液(OH-):可以使用紫色石蕊试液或无色酚酞或PH试纸,某些可溶性盐(如硫酸铜、氯化铁)来检测。
3.盐酸和Cl-:可以使用AgNO3溶液和稀HNO3,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4.硫酸和SO42-:可以使用硝酸钡溶液Ba(NO3)2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BaCl2来检测。
可以先用Ba(NO3)2溶液再用AgNO3溶液来区分Cl-和SO42-。
5.CO32-:可以使用盐酸和石灰水来检测。
6.铵盐(NH4+):可以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来检测。
7.Cu2+:可以使用可溶性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8.Fe2+:可以使用可溶性碱(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9.Ca2+:可以使用可溶性碳酸盐(如碳酸钠),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钙离子。
相关例题:1.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初中化学物质检验、鉴别和除杂知识点

初中化学物质检验、鉴别和除杂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是指通过对物质进行多种检验,确定其化学成分和性质的过程。
鉴别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物理性质鉴别:观察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性等,以确定其可能的成分。
2.化学性质鉴别: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通过观察反应产生的特征现象,如溶液颜色的变化、气体的生成、沉淀的形成等,以确定其成分。
3.光谱分析鉴别:利用吸收、发射、散射等光谱现象,对物质进行鉴别。
4.色谱分析鉴别:利用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分离和移动速度差异,对物质进行鉴别。
5.质谱分析鉴别:利用物质的分子量、分子结构等信息,对物质进行鉴别。
物质的除杂物质的除杂是指将混杂在物质中的其他物质去除,以提高物质的纯度。
常用的除杂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溶解结晶法:将混杂物质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经过结晶、过滤等步骤,去除杂质。
2.洗涤法:将混杂物质用适当的溶液或洗涤剂进行反复洗涤,去除杂质。
3.蒸馏法:利用混杂物质的沸点差异,进行蒸馏分离,去除杂质。
4.气相色谱法:利用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分离和移动速度差异,进行分离和去除杂质。
总之,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是化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熟练掌握各种试剂和实验方法,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鉴别不同物质的方法基于它们在性质和反应方面的差异。
试剂的选择可以是自选、指定或不加试剂。
物理方法包括颜色、气味、溶解性和溶解热现象等现象的鉴别。
化学方法包括特征现象法、两两混合法和借助产物法等。
除杂的原则是不增加新的杂质、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易分离和能够复原。
常用的除杂方法包括过滤、结晶、转化法、沉淀法、气化法、加热法、溶解法和置换法等。
在鉴别物质时,我们可以观察它们的颜色、气味、溶解性和溶解热现象等现象来进行区分。
例如,含Cu2+溶液显蓝色,含Fe2+溶液显浅绿色,含Fe3+溶液显黄色,KMnO4溶液显紫红色。
对于气味,SO2和NH3都有刺激性气味。
对于溶解性,CaCO3不溶于水,而Na2CO3溶于水。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检验与鉴别方法汇总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检验与鉴别方法汇总离子的检验•氢离子的检验:1,利用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变红)。
2,利用pH试纸测pH值(pH值<7)。
3,加入活泼金属,如铁(有气泡产生)。
4,加入难溶性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铜(固体溶解,溶液变蓝)。
5,加入难溶性碱,如氢氧化铜(固体溶解,溶液变蓝)。
6,加入碳酸盐,如碳酸钠(有气泡产生)。
7,加入碳酸氢盐,如碳酸氢钠(有气泡产生)。
•氢氧根离子的检验:1,利用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变蓝),无色酚酞(变红)。
2,利用pH试纸测pH值(pH值>7)。
3,加入可溶性铜盐,如硫酸铜(产生蓝色沉淀)。
4,加入可溶性铁盐,如氯化铁(产生红褐色沉淀)。
5,加入可溶性镁盐,如氯化镁(产生白色沉淀)。
6,加入铵盐,如氯化铵(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碳酸根离子的检验:1,加入盐酸或者硫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加入硝酸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氯离子的检验: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铵根离子的检验:加入氢氧化钠或者氢氧化钙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钡离子的检验:加入稀硫酸或者硫酸钠或者硫酸钾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银离子的检验:加入稀盐酸或者氯化钠或者氯化钾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铜离子的检验:加入可溶性碱,如氢氧化钠(产生蓝色沉淀)。
加入可溶性碱,如氢氧化钠(产生红褐色沉淀)。
气体的检验•氧气的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已收集满。
•二氧化碳的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验满: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已收集满。
•氢气的检验:在导管口点燃气体,产生淡蓝色火焰,同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有水珠产生,然后快速翻转并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不浑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2SO4+BaCl2=BaSO4↓ +2KCl 其它两支试管中没有白色沉淀生成,也无别的现象 发生。因为氯化钾、硝酸钾两种溶液跟氯化钡溶液都不
有两瓶气体在遇燃着的木条时,瓶中的气体被点燃 了,且燃烧时的火焰均为淡蓝色,此时迅速地往两个集 气瓶中都倒入少量的澄清的石灰水,盖上玻璃片,摇动 集气瓶,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其中有一瓶中的石灰水变 浑浊了,则原来的气体一定为一氧化碳,因为一氧化碳 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而另 一集 气瓶 中的 石灰 水没 变化 ,则原 来的 气体 一定 为氢 气 , 因为氢气燃烧只能生成水。
[一]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根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两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进行 鉴别,有以下两种方法。 方法 1: 取两支洁净的试管,里边分别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 水。然后将两个贮气瓶中的气体分别通入两个试管里, 其中一个试管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 碳 ,另一 个试 管内 的石 灰水 不变 ,则该 气体 是一 氧化 碳 。 CO2+Ca(OH)2=CaCO3↓+H2O CO 与 Ca(OH)2 不反应。 方法 2: 将两个贮气瓶导气管的阀门(活塞)打开,用燃着 的木条接近导气管口。其中一个气体能燃烧且发出蓝色 火焰的,则证明该气体为一氧化碳;另一个使燃着的木 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 2CO+O2=2CO2
[四 ]今 有 水 、盐 酸 、氢 氧 化 钠 三 瓶 无 色 液 体 ,怎 样 鉴别它们?
取 三支 试管 ,并 分别 倒入 未知 液 1mL 至 2mL,然 后各 滴入石蕊试液 2 滴至 3 滴,振荡,石蕊试液不变色仍为 紫色者,原液体为水。
[五]用一种试剂,如何将碳酸钾、硝酸银、硫酸锌 三种溶液区别开?
反应。再取两只试管分别倒入余下的两种未知液 1mL 至 2mL,并 往两 支试 管中 加入 1mL 至 2mL 硝 酸银 溶液 ,其 中 一个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入 1mL 至 2mL 稀硝酸,如果 白 色沉 淀不 消失 ,则 此原 物质 为氯 化钾 。KCl+AgNO3=AgCl ↓ +KNO3 在另 一试 管中 没有 白色 沉淀 生成 ,也无 其它 现象 发生。因为硝酸钾溶液跟硝酸银溶液不反应。所以,余 下的一种原物质为硝酸钾。
取一个水槽并放好水。再取 5 个集气瓶在其内部也 全装满水并倒立在水槽中。将剩余的 5 种气体均采用排 水取气法各收集一集气瓶气体,并将此 5 瓶气体用玻璃 片盖好,从水槽中取出,放置在桌面上。用燃着的木条 分别放在 5 个集气的瓶口,观察现象。其中一瓶气体能 使木条越着越旺的,则一定是氧气。
其中一瓶对于木条燃烧没什么影响,而瓶中气体也 没有燃烧现象的,则一定是空气。其中一瓶能使燃着木 条熄灭的一定为氮气。
[六]今有氯化钾、硝酸钾、碳酸钾、硫酸钾四种白 色固体粉末,怎样鉴别它们?
取氯化钾、硝酸钾、碳酸钾、硫酸钾四种白色固体 粉末各一药匙,分别放入四个烧杯中。再在各烧杯中加 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得四种无色溶液。
取 四支 试管 分别 倒入 未知 液 1mL 至 2mL,并 往四 支试 管中加入 1mL 至 2mL 盐酸。其中一支试管中有无色气泡 产 生 ,则 原 物 பைடு நூலகம் 为 碳 酸 钾 。K2CO3+2HCl=2KCl+H2O+CO2 其 它 三支试管中没有气泡生成,也无其它现象发生。因氯化 钾、硝酸钾、硫酸钾三种溶液跟盐酸都不反应。
[七]如何鉴定一瓶无色液体为盐酸? 盐 酸 溶 液 中 的 阳 离 子 为 氢 离 子 (H+), 阴 离 子 为 氯 离 子(Cl-)。如果通过一定的实验步骤和具体的实验现象能 确定溶液中既含有氢离子又含有氯离子,就能确定该无 色溶液一定为盐酸。 检验氢离子 (H+)。把两块锌粒放入一支试管中,将 少量待鉴定的无色溶液倒入试管中 3mL—5mL,用拇指堵 住试管口,待试管中气体对拇指的压力较大时,移开拇 指,立即用燃着的火柴点燃试管中的气体,如果气体安 静燃烧或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证明有氢气生成,也就证 明 原 无 色 溶 液 中 含 有 氢 离 子 (H+)。 或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无色溶液滴在蓝色 的石蕊试纸上,若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则证明溶液中氢 离子(H+)的存在。检验氯离子(Cl-)。取一支试管,倒入
取 三支 试管 ,并 分别 倒入 未知 液 1mL 至 2mL,然 后各 倒入 1mL 至 2mL 盐酸,观察现象。若一个试管中有无色 气泡放出者,原溶液为碳酸钾溶液。
K2CO3+2HCl=2KCl+H2O+CO2↑
若一个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者,原溶液为硝酸银 溶液。AgNO3+HCl=AgCl↓+HNO3 如一个试管中既无气泡放 出也无白色沉淀生成,又无其它现象发生的,原溶液为 硫酸锌溶液。
[三]有氧气、氢气、氮气、空气、一氧化碳、二氧 化碳 6 种气体,怎样鉴别它们?
取 6 支试管,并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然后将 6 个贮存气体的橡胶袋上的导气管分别插入 6 个试管的石 灰水中,打开自由夹,观察 6 个试管中石灰水的变化。 其中有一支试管中的石灰水变浑浊,此种气体必为二氧 化碳。其它五支试管中无变化。关闭自由夹。
[二]如何鉴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三种无色气 体?
分别点燃三种气体,在三个火焰的上方各罩一个冷 而干燥的烧杯,过一会儿,会看到有两个烧杯的内壁变 得模糊并有水蒸气凝结,则说明这两种气体中有一个是
氢气,另一个是甲烷。在烧杯内壁没有水蒸气凝结的那 种气体一定是一氧化碳。
再向另外两个烧杯内分别注入少量的澄清的石灰 水 ,振 荡 ,见 有 石 灰 水 变 浑 的 ,则 说 明 那 种 气 体 为 甲 烷 。 石灰水不变浑的,说明那种气体为氢气。
待测溶液 1mL 至 2mL 然后加入 1mL 至 2mL 硝酸银溶液, 振荡,观察现象。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 1mL 至 2mL 稀 硝酸,若 沉淀 不消 失,则 证明 氯离 子(Cl-)的 存在 。 该无色溶液中既含有氢离子又含有氯离子,则此溶液为 盐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