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道各阶段训练任务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柔道训练教案模板范文初中

柔道训练教案模板范文初中

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柔道的基本概念和运动特点。

2. 通过柔道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力量。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4.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教学内容:1. 柔道基本动作:起、坐、走、跑、跳等。

2. 柔道基本技巧:投技、摔技、防御技等。

3. 柔道比赛规则及战术运用。

教学过程:一、准备活动(10分钟)1. 热身运动:慢跑、关节活动、拉伸运动等。

2. 柔道基本动作练习:起、坐、走、跑、跳等。

二、基本技能教学(30分钟)1. 讲解柔道基本概念和运动特点,让学生了解柔道的基本知识。

2. 柔道基本技巧教学:a. 投技: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投技,包括抱技、拉技、摔技等。

b. 摔技:讲解摔技的种类和技巧,让学生掌握摔倒对手的方法。

c. 防御技:教授学生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包括防守动作和策略。

三、实践练习(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投技、摔技、防御技的实践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学生。

四、柔道比赛规则及战术运用(10分钟)1. 讲解柔道比赛规则,让学生了解比赛的基本流程。

2. 讲解柔道比赛战术运用,让学生学会在比赛中灵活应变。

五、总结与放松(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柔道训练的重要性。

2. 学生进行放松运动,缓解肌肉紧张。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柔道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练习中的表现,如动作规范、团队合作等。

3. 学生对柔道运动的态度和兴趣。

教学反思: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柔道运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柔道训练教案模板范文

柔道训练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柔道基础技术训练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柔道的基本站立姿势和移动技巧。

2. 培养学生的柔道实战意识和对抗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纪律意识。

四、教学对象:初学者五、教学重点:1. 柔道基本站立姿势和移动技巧的掌握。

2. 柔道实战对抗中的防守和进攻技巧。

六、教学难点:1. 柔道实战对抗中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2. 柔道技术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热身运动(10分钟)- 跑步:慢跑2圈- 拉伸:全身各关节拉伸- 肌肉拉伸:胸肌、腿部、腰部等2. 站立姿势训练(20分钟)- 教师讲解柔道站立姿势要领,示范动作。

-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站立姿势,注意保持身体平衡和重心稳定。

3. 移动技巧训练(20分钟)- 教师讲解和示范移动技巧,如前滑步、后滑步、侧滑步等。

-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动作,提高移动技巧。

4. 实战对抗训练(30分钟)- 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战对抗,教师巡回指导。

- 重点训练防守和进攻技巧,如摔跤、投技等。

5. 总结与放松(10分钟)- 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表扬优秀学生。

- 学生进行全身放松运动,恢复体力。

第二课时1. 热身运动(10分钟)- 跑步:慢跑2圈- 拉伸:全身各关节拉伸- 肌肉拉伸:胸肌、腿部、腰部等2. 柔道实战对抗训练(40分钟)- 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战对抗,教师巡回指导。

- 重点训练防守和进攻技巧,如摔跤、投技等。

- 引导学生注意实战对抗中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3. 技术动作连贯性和协调性训练(20分钟)- 教师讲解和示范技术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如摔跤、投技等。

-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动作,提高技术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4. 总结与放松(10分钟)- 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表扬优秀学生。

- 学生进行全身放松运动,恢复体力。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柔道基本站立姿势和移动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战对抗中的防守和进攻技巧运用情况。

柔道比赛训练计划方案

柔道比赛训练计划方案

柔道比赛训练计划方案柔道是发源于日本的一种格斗技术,以技巧、力量和速度的综合表现为特点。

柔道运动员需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在比赛中获胜。

本文将提供一个柔道比赛训练计划方案,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计划目标本次训练计划旨在提高柔道运动员的技能水平、力量和耐力。

具体而言,这个计划的目标是:1.提高运动员的技能水平,包括技术的应用和反应时间的提升;2.增强运动员的力量,特别是核心肌肉群的力量;3.提高运动员的耐力水平,以在比赛中的各个阶段保持高水平的表现。

计划内容1.技巧和对抗训练技巧和对抗训练是提高柔道运动员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

技巧训练主要包括技术的练习和错误的纠正。

对抗训练主要包括模拟竞赛和比赛策略的讨论。

运动员将在固定时间内进行技巧和对抗练习,学习如何应用技巧并在比赛中取得优势。

2.力量训练柔道运动员需要具备核心肌肉群的力量,通过有针对性的力量训练来提升此部分肌肉的力量。

训练计划将包括原地腿举,开合跳和深蹲等练习以提高肌肉力量。

3.耐力训练耐力训练是柔道比赛中必不可少的,运动员将在每次训练中参与到有氧运动中,如:跑步、绕场跑等等。

在比赛中,运动员需要持续的运动和抵抗对手的攻击,因此耐力的训练尤为重要。

计划周期训练计划将在12周内进行,每周训练时间为5天。

每天需要的训练时间为2-3小时。

训练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训练重点和强度都略有不同。

1.阶段1(前4周):技巧训练和体能训练。

这个阶段主要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

运动员将进行对抗训练,接受技术指导,进行力量训练以及加强有氧训练。

2.阶段2(第5-8周):强化技巧和力量训练。

在这个阶段,将会加大对技巧和力量的训练强度。

运动员将继续接受对抗训练和有氧训练,同时进行更加复杂的技术训练和额外的力量训练。

3.阶段3(第9-12周):全面训练和较高强度的模拟比赛训练。

在这个阶段,将进行全面训练和较高强度的模拟训练,模拟比赛的不同阶段。

柔道力量训练方案

柔道力量训练方案

柔道力量训练方案柔道是一项技术和策略相结合的搏击运动,其核心理念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对手的力量和动量来取得优势。

为了在比赛中取得优势,柔道运动员需要在训练中加强自己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和协调性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柔道力量训练方案,以帮助柔道运动员提高力量水平。

第一阶段:基础训练基础训练是力量训练的基础,旨在建立强大的肌肉基础和身体控制能力。

以下是一些适合柔道运动员的基础训练:深蹲深蹲是一种有利于加强腿部、臀部和核心肌肉的训练。

正确的深蹲姿势是: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稍微外展,抬头挺胸,脊柱保持中立,身体向下蹲,直到大腿与地面平行,然后慢慢站起来。

在训练中,可以逐渐增加重量和次数,每组8-12次,做3-4组。

单臂哑铃推举单臂哑铃推举可以有效地锻炼肩膀、三角肌和手臂肌肉。

在训练中,可以以坐姿或站姿进行,手臂伸直,哑铃由肩膀上方向上推举,直至臂膀伸直,然后缓慢放下哑铃。

每组8-12次,做3-4组。

俯身划船是一种可锻炼背部和手臂肌肉的训练。

需要一张划船器或者哑铃来进行训练。

在训练中,背部先屈曲,拾取下方的哑铃或者划船器,随后向后拉伸,直到背部完全伸展,然后慢慢放下哑铃或划船器。

每组8-12次,做3-4组。

第二阶段:力量提升在建立了强大的肌肉基础后,柔道运动员需要进行力量提升训练,提高自己的力量水平。

以下是一些适合柔道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杠铃卧推杠铃卧推是一种可以锻炼胸肌、肩膀和三角肌的有氧运动。

训练时,选择适当的重量,将杠铃置于胸前,然后向上推举,直到臂膀伸直,然后慢慢放下杠铃。

每组8-12次,做3-4组。

哑铃飞鸟哑铃飞鸟可以有效地锻炼胸肌、肩膀和三角肌肌肉。

训练时,双手各持一只哑铃,全身保持站立状态,手臂自然下垂,然后将双臂向两侧展开,直至与肩膀同高,再抬起哑铃,触碰在一起,然后再缓慢放下哑铃。

每组8-12次,做3-4组。

深蹲跳是一种可用于强化腿部肌肉和提高爆发力的训练。

在训练中,先进行深蹲,然后迅速腾起,向上跳,并尽量跃高。

柔道各阶段训练任务

柔道各阶段训练任务

柔道项目基本特点1、项目特点柔道项目是根据摔倒对方或是抱压住对方得分而评定胜负,或者应用关节技、焦技制服对方而直接取胜。

柔道比赛时一个运动强度极大的非周期性过程,它要求运动员在短时间或瞬间最大强度发挥出自己的各种运动水平。

柔道比赛的平均节奏频率在15s至4min之间,运动员的工作心率在180~230b/min,属次最大强度的运动项目。

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性和柔韧性对柔道运动员都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

因此,训练需要适应现代柔道运动员的发展特点,在训练内容安排上突出体能的力量速度与力量耐力训练。

2、供能特点柔道项目每场比赛时间女子为4min,男子为5min,它要求运动员在4~5min 内能多次发动进攻,在瞬间完成复杂的技术动作,动作形式以相持用力和快速施技相互交替变化,中间没有一定的间歇,所以运动强度非常大。

从一场柔道比赛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分析,柔道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糖酵解系统,而运动员的各种突然快速动作的能量供给则依靠磷酸原系统。

因此,柔道运动的供能系统主要是以磷酸原系统和糖酵解系统为主,但由于整场比赛时间为4~5min,加时赛无时间限制,所以又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地有氧代谢能力。

3、形态特点柔道项目属技能类、直接身体对抗的项目,身体形态方面的特殊性是其取得好成绩的基础,柔道运动员具有身材宽厚,围度大,上肢长、下肢稍短的特点,躯干与普通人无显著差别。

围度大,身体充实度就大,说明肌肉发达、力量大,而肩较宽正是发展躯干及上肢力量的形态基础。

上肢较长,主要是上臂比普通人长,手较大非常有利于搂抱抓推发力,但前臂较短,这反映了在搂抱、摔提等动作中上肢的发力主要靠肩带肌群及上臂肌肉等较大肌群发力的特点。

除了力量因素外,良好地灵敏素质也是柔道运动员必备的,柔道运动员骨盆较窄,有利于躯干的灵活转动,小腿较长则有利于躯体快速、灵活地移动。

柔道赛前训练教案初中模板

柔道赛前训练教案初中模板

柔道赛前训练教案初中模板一、训练目标1. 提高柔道运动员的基本技术水平,使运动员能够在比赛中熟练运用技术动作。

2. 增强运动员的体能,提高速度、力量、耐力和灵活性。

3. 培养运动员的竞技心理素质,增强比赛中的自信心和应变能力。

4. 熟悉比赛规则,提高运动员的战术意识和比赛策略。

二、训练时间每次训练时间为2小时,每周训练3次。

三、训练内容1. 基本技术训练:包括投技、寝技、防守技和 Counter技等。

2. 身体素质训练:包括速度、力量、耐力和灵活性等方面的训练。

3. 竞技心理训练:包括自信心培养、应变能力训练和心理素质提升等。

4. 比赛规则和战术意识训练:讲解比赛规则,分析比赛策略,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意识。

四、训练步骤1. 热身运动(15分钟):包括跑步、拉伸和关节活动等,目的是降低肌肉的粘滞性,预防运动损伤。

2. 基本技术训练(45分钟):(1)投技训练:重点练习投技的动作要领和发力技巧,提高投技的成功率。

(2)寝技训练:强调寝技的防守和进攻运用,提高运动员在寝技环节的竞争力。

(3)防守技训练:加强防守技的练习,提高运动员的防守意识和能力。

(4)Counter技训练:培养运动员的 Counter技,提高反击能力。

3. 身体素质训练(45分钟):(1)速度训练:通过短跑、折返跑等练习,提高运动员的速度素质。

(2)力量训练:通过举重、俯卧撑等练习,增强运动员的力量素质。

(3)耐力训练:通过长跑、跳绳等练习,提高运动员的耐力素质。

(4)灵活性训练:通过柔韧性拉伸、关节活动等练习,提高运动员的灵活性。

4. 竞技心理训练(30分钟):(1)自信心培养:通过心理疏导、成功经历分享等方法,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

(2)应变能力训练:通过模拟比赛场景,培养运动员的应变能力。

(3)心理素质提升:通过冥想、呼吸调整等方法,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5. 比赛规则和战术意识训练(15分钟):(1)讲解比赛规则:使运动员熟悉比赛规则,避免在比赛中违规。

小学柔道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柔道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柔道的基本知识、技巧和规则。

2. 培养学生的柔道精神和道德品质,如勇敢、坚韧、谦逊、友爱等。

3.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柔道的基本知识:柔道的起源、发展、流派、装备等。

2. 柔道的基本技巧:站立技、摔跤技、柔道投技、柔道锁技等。

3. 柔道的规则:比赛规则、道德规范、礼仪等。

4. 柔道的精神:勇敢、坚韧、谦逊、友爱等。

三、教学过程1. 准备阶段(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热身运动,包括跑步、跳绳、拉伸等,让学生充分活动身体,预防运动损伤。

(2)教师讲解柔道的基本知识,让学生对柔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实践阶段(1)教师示范柔道的基本技巧,让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柔道的基本技巧。

(3)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不规范之处。

3. 比赛阶段(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比赛,让学生在实战中提高柔道技能。

(2)教师讲解比赛规则,让学生了解比赛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正式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锻炼自己的柔道技能。

4. 总结阶段(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柔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柔道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柔道技能的熟练程度。

3. 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

4. 学生在柔道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表现。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柔道学习中取得进步。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柔道精神和道德品质,使学生在学习柔道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3. 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方案,相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柔道,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柔道专项力量训练教案

柔道专项力量训练教案

柔道专项力量训练教案教案标题:柔道专项力量训练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柔道运动员提供一套科学有效的专项力量训练方案,以提高他们在比赛中的爆发力、肌肉耐力和核心稳定性。

该教案适用于中学和高校阶段的柔道运动员,包括初级、中级和高级水平的学生。

教学目标:1. 理解柔道运动中力量训练的重要性。

2. 掌握柔道专项力量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提高学生的爆发力、肌肉耐力和核心稳定性。

4.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柔道技术水平。

教学准备:1. 柔道训练场地和器械。

2. 适当的教学辅助材料,如图表、视频等。

3. 学生的柔道装备和保护用具。

4. 专业的柔道教练或助教。

教学步骤:引入: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回顾柔道运动中力量训练的作用,并与柔道技术的发展和提高联系起来。

主体:1. 解释柔道专项力量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爆发力、肌肉耐力和核心稳定性的训练。

2. 分析柔道比赛中常见的技术动作和所需的力量要素。

3. 分阶段设计力量训练计划,包括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

a. 初级阶段:注重基础力量的培养,如腿部力量、核心稳定性和基本爆发力的训练。

b. 中级阶段:注重力量的转化和应用,如柔道特定动作的力量训练和综合力量的提高。

c. 高级阶段:注重力量的爆发和持久力的训练,如快速反应力和肌肉耐力的提高。

4. 针对每个阶段设计具体的训练活动和方法,包括:a. 动态热身和拉伸活动,以准备身体和预防运动伤害。

b. 力量训练器械的选择和使用,如哑铃、杠铃、平衡球等。

c. 基本力量练习,如深蹲、卧推、引体向上等。

d. 柔道特定力量训练,如投技训练、地面格斗训练等。

e. 核心稳定性训练,如平板支撑、仰卧起坐等。

f. 爆发力和肌肉耐力训练,如跳跃训练、循环训练等。

5. 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示范和指导,确保学生正确掌握训练技巧和方法。

6. 定期进行训练效果的评估和反馈,对学生进行激励和指导。

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柔道各阶段训练任务
一、儿童组教学训练任务(10~12岁以下)
二、少年组教学训练任务(13~15岁以下)
三、青年组教学训练任务(16~18岁以下)
柔道项目基本特点
1、项目特点
柔道项目是根据摔倒对方或是抱压住对方得分而评定胜负,或者应用关节技、焦技制服对方而直接取胜。

柔道比赛时一个运动强度极大的非周期性过程,它要求运动员在短时间或瞬间最大强度发挥出自己的各种运动水平。

柔道比赛的平均节奏频率在15s至4min之间,运动员的工作心率在180~230b/min,属次最大强度的运动项目。

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性和柔韧性对柔道运动员都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

因此,训练需要适应现代柔道运动员的发展特点,在训练内容安排上突出体能的力量速度与力量耐力训练。

2、供能特点
柔道项目每场比赛时间女子为4min,男子为5min,它要求运动员在4~5min 内能多次发动进攻,在瞬间完成复杂的技术动作,动作形式以相持用力和快速施技相互交替变化,中间没有一定的间歇,所以运动强度非常大。

从一场柔道比赛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分析,柔道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糖酵解系统,而运动员的各种突然快速动作的能量供给则依靠磷酸原系统。

因此,柔道运动的供能系统主要是以磷酸原系统和糖酵解系统为主,但由于整场比赛时间为4~5min,加时赛无时间限制,所以又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地有氧代谢能力。

3、形态特点
柔道项目属技能类、直接身体对抗的项目,身体形态方面的特殊性是其取得好成绩的基础,柔道运动员具有身材宽厚,围度大,上肢长、下肢稍短的特点,躯干与普通人无显著差别。

围度大,身体充实度就大,说明肌肉发达、力量大,而肩较宽正是发展躯干及上肢力量的形态基础。

上肢较长,主要是上臂比普通人长,手较大非常有利于搂抱抓推发力,但前臂较短,这反映了在搂抱、摔提等动作中上肢的发力主要靠肩带肌群及上臂肌肉等较大肌群发力的特点。

除了力量因素外,良好地灵敏素质也是柔道运动员必备的,柔道运动员骨盆较窄,有利于躯干的灵活转动,小腿较长则有利于躯体快速、灵活地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