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化学方程式3
人教版巴市杭锦后旗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30张

归纳: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哪些物质参加了反应(反应物); 通过什么条件反应(反应条件) ; 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生成物); 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 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4、如何书写化学方程式?
(1)书写原则
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反应是真实存在
的)比如 Mg+O2=MgO2 违背了—客——观—事实
练习
❖ 1、2 KClO3 -△-- 2 KCl +3 O2↑ ❖ 2、2 Mg + O2 -点-燃-2 MgO ❖ 3、4 Al + 3 O2 -点-燃-2 Al2O3 ❖ 4、2 Al + 3 H2SO4 --- Al2(SO4)3 + 3 H2↑
这节课你学到那些知识?
化 学 方 程 式
定义
(1)3Fe+2O2 加热Fe3O4 (2)Mg+O2 点燃MgO2 (3)CH4+O2 点C燃O2+H2O
全错 啦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四要四不”
1.要以事实为依据,不能臆造。
4Fe + 3O2
2Fe2O3
2.要分清反应物和生成物,不能将反应物和生成物
“调位”。
2H2O 2H2↑ + O2↑
3、在化学反应2XY2+Y2=2Z 中Z的化学
式为( )B
A、X2Y3 C、X2Y6
B、XY3 D、 X2Y4
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看书116页练习
左
(短线连接)
右
反应物化学式
生成物化学式
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P + O2
P2O5
质 的
宏观:(生(么1成1)物)“氢在质质气通参和”电氧加的的气了条含件反义下应表,,示水生分什成解
九年级上化学第5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计算注 意事项
(1)解题步骤必须规范完整 (2)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3)带入量均指纯净物的质量 (4)计算过程单位要统一
课堂达标
在反应A+3B 2C+2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
当2.8g的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3.6gD,则生成C的质
量为( B )
A.9.6 g B.8.8 g C.6.8 g D.4.4 g
初中化学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五单元 课题3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理解计算原理,掌握解题的一般格式; 3.认识化学计算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意义。
【重点】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 【难点】解题的格式规范化。
新知导入
“神舟九号”用长征系列火箭 发射升空时,若火箭燃料是液 氢,助燃剂是液氧,当火箭被 点火时会发生什么反应?写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设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k,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k,2.8g的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消 耗B的质量为x,则:
A + 3B
2C+2D
7k 3×8k
2.8g x
7k = 2.8g ,解得x=9.6g,所以生成C的质量=2.8g+9.6g-3.6g=8.8g。
3×8k
x
“人工固氮”每年能产生11.9亿吨氨(NH3),反应原理为: N2+3H2 一定条件 2NH3。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及反应生成的各物质之间 的质量比始终是一个定值。
化学方程式中的比例关系
以碳在空气中燃烧为例说明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碳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可表示为: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课件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12.在反应A+3B===2C+3D中,C与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22∶9。
若2.3 g A与足量B充分反应,生成2.7 g D,则在此反应中,参加反应的B
与生成C的质量比为
( B)
A.3∶2
B.12∶11
C.8∶11
D.35∶33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13.把A、B、C、D四种纯净物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 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245
96
x
9.6 g
2x45=99.66g
x=24.5 g
故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是30 g-24.5 g=5.5 g。
答: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是5.5 g。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15.现有含一定杂质的高锰酸钾样品8.78 g,加热使之完全反应(杂 质不反应),制取了0.56 L氧气(对应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 g/L),试 计算: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解:设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x。
CH4=催=高化=温=剂=C+2H2
16
4
32 t
x
146=32x t
x=8 t
答:32吨甲烷裂解,可制得氢气的质量为8吨。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能力题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10.在化合反应2A+B2===2AB中,A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右图 所示,现将6 g A和 8 g B2 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是 ( C )
C.②①⑤③④
D.①②⑤③④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4.四名学生计算 30 g 碳与足量的氧气反应,可以得到多少克 CO2 时,出现了以下几种算式(x 表示 CO2 的质量),其中正确的是( B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五单元课题三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课件共15张PPT

1×(2×16)
6.3g 2×158 (4)列出比例式········· x 32 32 × 6.3g =0.6g (5)求解············· x= 2×158
x
答:加热分解6.3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0.6g。 (6)简明地写出答案··
活动元二 构建计算模型
环节一 自主学习 引领示范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36
32
316
32
一解二设最后答,方程书写不能差,
准确找到质量比,纯量代入不掺假,
所有单位要一致,列式计算解决它。
谈谈我的收获 感谢您的聆听!
5、规范“解”、“答”
活动元三 体会计算意义
环节一 自编题目 学以致用
【活动内容】 结合已知信息,小组合作,编写 一道有关木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 程式的计算题。
已知:木炭有3kg
【题目编写要求】: (1)书写工整; (2)清楚简洁。
活动元三 体会计算意义
环节二
通电
思维延伸
提升素养
△
【比一比】产生等质量的氧气,H2O和KMnO4谁消耗的更多? 2H2O 2H2 + O2
电
活动元二 构建计算模型
环节三 总结计算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地方
活动要求: 1、设 x 不带单位
1、小组成员互相帮助,用红笔改正错误;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配平、条件、“↑或↓”) 2、共同总结:计算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3、算对相对分子质量,找准质量比关系 3、将小组讨论结果记录在学案上,交流分享。 看哪个小组的总结又快又全面! 4、单位规范、统一
圈画关键字 归纳步骤
阅读教材 自学例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说课稿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会采用逐步呈现知识点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首先,我会回顾一下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类型和化学计量数的基础知识,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支持。然后,我会引入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方法,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过程。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学习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和技巧,例如:如何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如何进行单位的换算等。最后,我会通过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学计算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如学生对化学方程式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不同,以及对单位换算的不熟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应对措施:对于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程度不同的问题,我将提供更多的示例和练习,以及个别辅导的机会;对于单位换算的问题,我将进行专门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熟悉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操作结果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分析学生作业中的错误类型,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总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技巧和板书设计。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我会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计算题。这些习题涵盖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实验技能。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4.激励评价: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尝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5.引导思考: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化学计算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5单元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4.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化学方程式计算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5.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表达,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解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原理。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5.注重问题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在问题解决中收获知识。
(三)小组合作
1.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3.鼓励学生积极完成作业,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
5.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对作业情况进行总结,表扬优秀学生,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本节课通过生活实际和实验现象,创设了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这种情境创设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还使他们认识到化学方程式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4.反思与评价: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让学生在总结自己学习过程的同时,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通过同伴之间的评价和教师的指导,学生找到了改进的方向,提高了学习效果。
5.教学策略:本节课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情境创设、问题导向和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了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收获。
2.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化学方程式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5.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共36张PPT)

122.5
32
x
4.8㎏
122.5 32
=
x
4.8㎏
122.5 X 4.8㎏
x=
= 18.38㎏
32
答:需氯酸钾的质量为18.38 ㎏ 。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19
一、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理论依据
火眼金睛---我来辨3
[解]设:需氯酸钾的质量为 x 。
例2:含杂质质量分数为5%的锌粒6.84克,与足量稀硫 酸充分反应,可生成氢气多少克?(杂质不跟稀硫酸反 应)
解:设可生成氢气x
6.84g×(1—5%)=6.5g
Zn + H2SO4 = Zn + H2
65
2
6.5
x
X = 0.2g 答:可产生0.2gH2。
在标准状况下占多大体积?(H2得密度为0.09g/L)
Powerpoint Templates
Page 24
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基本类型
总结: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四种类型:
①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②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③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 质量; ④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的 质量。
Powerpoint Templates
H2 + Cl2 点燃 2HCl
2 100 g 2
= 100 g
35.5×2 Y
35.5×2
Y
2×36.5
X
2
2×36.5
=
100 g
X
Y=
35.5×2 ×100g 2
= 3550g
X= 36.5×2 ×100g = 3650g 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_13

教材内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复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课时 1) 预计复习课时数: 3知识目标 进一步掌握发生在溶液中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复 习 水平目标 掌握相关文字叙述类和表格类的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方法。
目 标 情感目标 理解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学习重点 难点预测 教学方法1.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2.掌握相关文字叙述类和表格类的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方法。
掌握相关表格类的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方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 展示法、讨论法等学情分析本节课在复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式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 对化学知识实行定量分析。
知识本身并不难,关键是使学生自己思考、探索由定性到定量的这 个途径,并使之了解化学计算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在计算过程中,对解题格式、步骤严 格要求,培养他们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学习过程1.检查出勤 1.(如实登记学生的出勤情况,发现异常,即时报告)辅 2.板书课题 专 题 复 习: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助1.多媒体播放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导入新课。
环2.多媒体播放复习目标。
节 3 揭示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掌握发生在溶液中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水平目标:掌握相关文字叙述类和表格类的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方法。
情感目标:理解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发生在溶液中的化学方程式应计算的解题要点:1、首先要明确的是发生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参加反应的一般是溶液中的 ,与 无关。
2、再要明确反应后形成的溶液中是什么,再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质量是多少(有时溶质质量包括直接溶入的溶质质量),最后分析各种质量之间的关系求出反应后所得自 4.自学指导主 (五明确)教 的总质量,再使用公式计算出反应后溶液中。
学 习学内容问题 化,问题答案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总质量有两种求法:① 要点化,要点 ①溶液组成法:溶液质量=质量+ 质量(其中溶质的质量一般是指反应生成的溶质表述条理化质量和直接溶入的溶质质量,而溶剂水的质量根据不同的题目通常有两种情况:a. 反应前溶液中水的质量;b. 化学反应生成水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
80
若: 48克 : (32)克 : (80)克
若:(24)克 : (16)克 : 4 0 克
相对原子质量 K-39 Mn-55 O-16
例题1: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解】(1)设未知量
解:设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 氧气的质量为x
(2)写出化学反应 方程式并配平
MnO2
2KClO3
2KCl + 3 O2
245
149
96
X
y
4.8g
245 : 96 = X : 4.8g
X=12.25g
反应前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 3.75g ×100% =23.44% 16g
反应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 3.75g ×100% =33.48% 11.2g
答:略
化学计算题型小结:
若燃烧1千克氢气,需要氧气多少克?
解:设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
2H2 + O2点燃 4 32 1kg X
2H2O
4
1kg
32 = X
X=8kg
答:需氧气8kg。
相对原子质量 H-1 Cl-35.5 氢气在氯气(化学式为Cl2)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化 学式为HCl )气体。燃烧100克氢气能生成氯化氢气 体多少克? 解:设燃烧100克氢气能生成氯化氢气体的质量为x.
2 KMnO4
K2MnO4 + MnO2+ O2
(3)写出有关物质 2 × 158
32
的相对分子质量和
6g
x
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比例式, 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
2×158 =
32 32×6g
x= 2×158
6g x
=0.6g
答:加热分解6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0.6g氧气
四川省汶川在5·12特大地震后,全国人民伸出了援 助之手。在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很多地方需要大量的 生石灰(CaO)。某石灰厂的王厂长听到消息后,决定 捐赠某校需要的生石灰10吨,请你帮助王厂长计算 一下需要准备多少吨原料碳酸钙才能完成这批生产 任务?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1)表示化学反应的反应物、 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表示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质量关系; (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 间的粒子个数之比。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以电解水的反应为例
通电
2H2O
2H2↑+O2↑
2×18=36 2×2=4 32 ??
18g
2g 16g
1、表示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答:燃烧100克氢气能生成氯化氢气体3650克。
最少取用多少克氯酸钾才
能既满足实验要求又不浪 费药品呢
MnO2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
2、3瓶氧气的总质量约为0.96克。
3、相对原子质量 K-39 Cl-35.5 O-16
解:设最少取用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 MnO2 2KCl+3O2
例: 在氯酸钾和MnO2混合加热制O2的反应中,若MnO2 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由25%提高到30%,则氯酸钾的
分解率是多少?
解:设氯酸钾的质量为n g
分解前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
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m g
分解的氯酸钾质量为X g
产生的氧气质量为y
MnO2
2KClO3
2KCl + 3 O2
245
149
题型一:利用质量守恒定律
1,化学方程式2A+B=C+2D中,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03,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60,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61.5 .
2A + B = C + 2D
2×106 71 160 2×y
2×106 +71=160+2×y y=61.5
2,若上述反应中212克A与71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 成160克C,则生成D的质量是 123克 .
化学计算题型小结:
题型二: 已知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求另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例:7.9克高锰酸钾受热完全分解,可制得氧气多少克? 解: 设可以制得氧气质量为x
2 KMnO4
×158
K2MnO4 + MnO2+O2 32
2 7.9g
x
2×158 : 32 = 7.9g : x
x=0.8g 答:可制得氧气0.8克.
练习册P68 2(2010长春)
要制得148G CA(OH)2,需要多少克CAO与足量的水
反应? CA-40 O-16
H-1
解:设需要CaO的质量为X。
CaO+H2O= Ca(OH)2
56
74
X 148g
56 74
1X48=g
X=112g
答:需要112g的CaO与足量的水反应。
P70 2(2010重庆)上海世博会上,100辆燃料 电池观光车活跃在世博园区,它们靠氧气和氢 气反应提供能量。由于它们“喝”的是氢气,产 生的是水,真正实现了“零排放”。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高温 CaO+CO2 2.相对原子质量 Ca-40 C-12 O-16
解:设制取10吨氧化钙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高温
CaCO3
CaO + CO2↑
100
56
X
10t
100
X
=
56
10t
X=
100×10t 56
=17.9t
答:需要17.9吨的碳酸钙才能完成这批生产任务.
96
Xg
y
245 : 96 = x g : y
m g ×100% =25% ( m+n) g
分解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
mg
( m+n-96x/245) g
x/n=0.57
×100% =30%
y=96x/245 g
氯酸钾的分解率=x/n ×100%
=57%
题型七,在化学计算中的天平问题
4 : 32 :
36
若: 4克 :(32 )克 : (36 ) 克
若:( 2)克 : (16 )克 : 18 克
这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 物之间质量比是成正比例关系。因此, 利用正比例关系据化学方程式和已知的 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求 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一、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Cu + H2O
练习: 向一定量的锌粒中加入100克稀硫酸, 过一会儿取出剩余的锌,称得溶液质量为 106.3克,求有多少克锌参加了反应?
解:设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x 根据反应前后溶液质
产生的氢气质量为y
量的变化得:
x-y= (106.3-100)g
Zn +H2SO4= ZnSO4+H2
65
2
x
y
2、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
已知任何一种物质的质量, 可求其他物质的质量
3、利用化学式进行计算
物质中的某元素完全转化 到另一种物质中
化学方程式计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解题格式一定要规范和程序化. 2.化学方程式一定要正确,一定要配平,否则违背客 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 3.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一定要计算准确,不能马虎, 更不能张冠李戴. 4.化学方程计算依据的是“质量守恒定律”,因此题 中如给的条件是体积先要换算成质量. 5.化学方程式中各量都是纯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计 算时一定要把杂质去掉才行.
即: x-y=6.3g ……(2) 联立(1) (2)解得:
65
x =
2
y
……(1)
X=6.5g
答: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 为6.5g
题型五,利用差量法
例4,向一定量的锌粒中加入100克稀硫酸,过一 会儿取出剩余的锌,称得溶液质量为106.3克,求 有多少克锌参加了反应?
另解: 设参加反应的锌质量为x
3)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所占的质量分数?
4)生成的氯化钾质量是多少? 解: 1) 根据质量守衡定律得
生成氧气的质量= 16g -11.2g =4.8g
149 : 96 = y : 4.8g
3)二氧化锰的质量为: 16g-12.25g =3.75g
y=7.45g
2) 设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 氯酸钾分解产生的氯化钾质量为y
答:锌的纯度为81.3%
化学计算题型小结:
题型四,理论数据与实际应用相关的计算 例: 实验室计划把16克氧化铜用氢气完全还原,实 际所需氢气的质量可能是多少?( A )
A 0.8g
CuO + 80 16g
B 0.4g
加热
H2 2 x
80 : 2 = 16g : x X=0.4g
C 0.2g
D 0.1g
2、表示每36份质量的水完全反应,生成4份质量的氢 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3、表示水分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为2:2:1。
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并 标出各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原
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
点燃
2H2 + O2 ====== 2 H2O 2×1×2 :16×2 : 2 ×(2+16)
Zn+H2SO4=ZnSO4+H2
溶液质量增加
65
2
(65-2)
=63
x 65 63
x = 6.3g
(106.3-100)g =6.3g
解得: x=6.5g
答:参加反应的锌质量为6.5g
拓展题:对4.6克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在加热的条件下不断 通入氢气,直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冷却后,称得残留固体 质量为3.76克,求原混合物中铜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