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块的超声评价及动脉硬化性病变的鉴别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类型和超声表现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类型和超声表现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关系贾宏宇;栾新平;木依提·阿不力米提;贾文霄;杨岩;徐敬轩;杜鹏;张晶晶;苑杨【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作用及不稳定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关系.方法纳入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率≥60%并同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共40例,根据是否有临床症状分为有症状组(20例)和无症状组(20例),术前进行超声检查并对斑块进行分型,术后对剥脱斑块进行病理检查并分型,比较分型的差异及两组患者不稳定性斑块的差异.结果 40例48块斑块超声和病理分型的符合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的超声及病理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比较,不稳定性斑块明显增高(P<0.05).结论超声能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理类型,超声检查可用于不稳定性斑块的筛查;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与脑梗塞的发生有关.【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00)001【总页数】4页(P82-85)【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理类型;超声;脑卒中【作者】贾宏宇;栾新平;木依提·阿不力米提;贾文霄;杨岩;徐敬轩;杜鹏;张晶晶;苑杨【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乌鲁木齐,830063;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乌鲁木齐,830063;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乌鲁木齐,830063;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乌鲁木齐,830063;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乌鲁木齐,830063;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乌鲁木齐,830063;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乌鲁木齐,830063;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乌鲁木齐,830063;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乌鲁木齐,83006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与脑卒中的发生有更密切的关系,不稳定斑块可造成斑块的脱落、纤维帽的破裂、血栓的形成等,直接导致脑卒中的发生。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诊断及其价值分析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诊断及其价值分析目的探讨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中应用超声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
方法本组49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具体形成部位为:颈动脉的分叉处26例、颈内动脉的起始处14例、颈总动脉的主干处者9例。
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特征可分为四类:扁平斑、软斑、硬斑和溃疡斑。
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在早期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情况进行观察判断,能够更有效的采取治疗措施进行干预,可对患者出现的缺血性脑卒中形成良好的预防作用。
标签:粥样硬化;颈动脉;斑块;超声诊断近年来伴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其中尤以颈动脉类疾病上升趋势更为显著,颈动脉超声诊断是检测颈动脉疾病患者的临床优选方案[1],通过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儿进行科学检查有利于患者颈动脉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
本次研究将探讨应用超声诊断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诊治的静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9例为研究样本,其中男27例,女22例;年龄46~73岁,平均(62.7±0.6)岁。
合并高血压者14例,合并糖尿病者17例,合并血脂代谢异常者15例。
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器为飞利浦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10 MHz,检查中可配合应用低频凸阵探头针对患者颈动脉分叉位置偏高或体型肥胖者实施辅助检查,检查的部位为患者两侧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顱外段以及颈总动脉分叉处。
患者保持仰卧位,并保持颈部松弛头部向对侧偏移,检查前需静息10分钟,探头放置于患者胸锁乳头肌的前缘处,观察患者管壁等内膜情况是否出现斑块并对斑块大小、形态、和狭窄内径比值等进行记录。
2 结果2.1 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具体形成部位本组49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具体形成部位为:颈总动脉的分叉处共计26例(53.06%)、颈内动脉的起始处共计14例(28.57%)、颈总动脉的主干处者共计9例(18.37%)。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诊断研究进展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诊断研究进展蓝家富;李天资【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影响多处血管床的全身性疾病,其与心梗、脑梗等血管事件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并可作为预测血管事件的独立因素[1].颈动脉是AS最常累及的部位,研究表明,颈动脉斑块(carotid plaque,CP)是AS的早期体征之一,是血管疾病多重危险因素的敏感指标而备受临床关注.【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0(023)009【总页数】3页(P1061-1063)【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斑块;超声诊断【作者】蓝家富;李天资【作者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科,广西百色市,530000;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科,广西百色市,5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5;R445.1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影响多处血管床的全身性疾病,其与心梗、脑梗等血管事件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并可作为预测血管事件的独立因素[1]。
颈动脉是AS最常累及的部位,研究表明,颈动脉斑块(carotidplaque,CP)是AS的早期体征之一,是血管疾病多重危险因素的敏感指标而备受临床关注。
颈动脉居于人体的表浅部位,易被体表超声检测,是超声检测体表AS最常采用的部位。
利用超声影像定量测量技术,直接对动脉血管壁病变进行评估,适用于AS的所有阶段,因此,颈动脉超声诊断在临床上不可或缺[2]。
现就CP的形成、发展和超声诊断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1 关于CP的形成CP由下列成分组成:(1)致密结缔组织纤维帽:主要由细胞外基质(ECM)组成,尤其是胶原纤维,其间含有平滑肌细胞(SMC)和少量巨噬细胞。
(2)脂质核心:由脂质巨噬细胞、SMC和ECM 组成。
(3)外膜和斑块内的新生血管。
CP的形成是外界环境因素和内在的多基因调控异常共同作用的结果。
颈动脉斑块大小的评估及药物应用详解

颈动脉斑块大小的评估及药物应用详解门诊经常看到这样的检查报告,那么这样的检查是否必要,这样的结果该如何处理?图. 颈动脉超声报告1、颈动脉斑块筛查是否必要?2015 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脑卒中是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首位死因,脑卒中患者中缺血性卒中占 80% 左右,其中 25%~30% 的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约占 90% 以上。
因此 2014 年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和《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共同发布了《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将颈动脉超声检查作为筛查体检人群心血管病风险的推荐项目。
我国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印发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中也将颈动脉超声检查作为心血管高危人群筛查项目。
2、颈动脉斑块筛查方法颈动脉斑块筛查方法包括血管造影、经颅多普勒、磁共振、CTA 等,虽然血管造影是诊断的金标准,但颈动脉超声检查属无创性检查,成本低、敏感度高、便捷、可重复性好,其可作为筛查首选的检查方法。
通过超声可以诊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和程度并判断斑块的稳定性。
01. 颈动脉狭窄超声评价标准注:PSV 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EDV 舒张末期血流速度;PSVICA/PSVCCA 颈内动脉PSV 与颈总动脉PSV 的比值02. 颈动脉斑块的测定在颈动脉分叉处近心端 1.0~1.5 cm 处,避开颈动脉斑块,测量内膜前缘到外膜前缘的垂直距离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
颈动脉IMT ≥ 1.0 mm 或分叉处IMT ≥ 1.2 mm 为内中膜增厚;当IMT 局限性≥ 1.5 mm,大于周围正常IMT 值至少0.5 mm,或大于周围正常IMT 值50% 以上,且凸向管腔的局部结构变化,可定义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图.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测量方法(颈动脉血管腔内膜面的前缘到中膜-外膜面的前缘垂直距离)图. 斑块的测量方法(图 4A 为纵切面、图 4B 为横切面)03. 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测定通过斑块的形态、内部回声、表面纤维帽完整性等评估斑块是否稳定。
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临床研究

- 117 -artery Doppler for adverse perinatal outcome: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18,51(3):313-322.[8]王流强,丁芸,辜艳丽.超声监测胎儿大脑中动脉和脐动脉血流对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价值[J].中国数字医学,2018,13(6):69-71.[9]张晓雁,温海群,曹秀群,等.超声监测脐动脉S/D 值联合胎心监护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3):73-75.[10]李建敏,李娜,周玲,等.超声脐动脉血流联合血清β-HCG、胎心监护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价值[J].中国医师杂志,2020,22(2):295-298.[11]李建敏.胎心监护、彩超检测脐动脉、大脑中动脉和静脉导管分流率在胎儿宫内窘迫预测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28):153-155.[12]吴慧菊.脐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测诊断胎儿窘迫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9,9(10):73-75.[13]黄蓓.大脑中动脉与脐动脉阻力指标比值联合右心室Tei 指数在胎儿宫内缺氧诊断中的价值[D].张家口:河北北方学院,2019.[14]周丹丹,邓佳佳,王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胎儿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对胎儿宫内窘迫预测价值[J].当代医学,2019,25(13):47-49.[15]颜媛,邹翰琴,周克松,等.胎儿脐动脉、肾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与胎儿宫内缺氧的相关性研究[J].四川医学,2018,39(9):1057-1060.[16] Cahill L S,Rennie M Y,Hoggarth J,et al.Feto-and utero-placental vascular adaptations to chronic maternal hypoxia in the mouse[J].J Physiol,2018,596(15):3285-3297.[17] Wood C E,Keller-Wood M.Current paradigms and newperspectives on fetal hypoxia:implications for fetal brain development in late gestation[J].Am J Physiol Regul Integr Comp Physiol,2019,317(1):1-13.[18]周漾,丁依玲.脐动脉血流监测临床运用的研究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9,35(12):890-893.[19]包晓晖.胎儿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对妊娠晚期胎儿宫内窘迫的预测分析[J].临床医学,2018,38(5):32-35.[20]元幼女.高危妊娠晚期胎儿脐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8,25(18):51-52.[21]常贝,李倩,贾红娥.多普勒超声检测UA、MCA 阻力指数联合Tei 指数预测胎儿窘迫的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9,29(22):63-67.(收稿日期:2020-11-20) (本文编辑:刘蓉艳)①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 辽宁 抚顺 113006通信作者:粘迪剪切波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临床研究粘迪①【摘要】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结合超声造影(CEUS)评价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临床价值。
颈部彩超判断斑块是软斑还是硬斑

颈部彩超判断斑块是软斑还是硬斑1. 易损斑块有哪些不同类型?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是指那些不稳定和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斑块,主要包括破裂斑块、侵蚀性斑块和部分钙化结节性病变。
斑块破裂并不是易损斑块的惟一内容,那些有血栓形成倾向、可能快速进展成为罪犯斑块的粥样病变都属于易损斑块的范畴。
主要的标准包括活动性炎症、薄的纤维帽和大的脂质核心、内皮剥脱伴表面血小板聚集、斑块有裂隙或损伤以及严重的狭窄。
次要的标准包括表面钙化斑、黄色有光泽的斑块、斑块内出血和正性重构。
易损斑块成分主要包括:富脂质坏死核,出血,钙化,纤维帽。
血管动脉硬化斑块有不同的类型,这取决于斑块的组成成分及结构特征。
不同类型的斑块有不同的危险程度,不同类型的斑块应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2. 颈部超声,如何辨别斑块稳定性?斑块的B超易损性评估应首先根据超声结果综合分析:斑块的形态学(规则相对稳定,不规则相对不稳定);斑块的声波特征(均质等回声相对稳定,均质低回声不稳定,强回声不一定是硬斑;不规则形、多发点片状钙化斑块,多数为坏死与指质,陈旧性出血混杂的斑块更易损);血管狭窄程度(血流冲击,易致斑块破裂形成血栓)。
斑块软硬只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并非是判定的唯一标准。
首先,看形态。
表面光滑、外形规则的斑块一般不容易破裂;而外表不光滑,形状不规则的斑块,即使结构较硬,也容易在血流的冲击下破裂。
举例来说,表层纤维帽厚薄不均的斑块,在遭遇血压起伏时,很容易破裂,破裂后斑块内粥样物质释出,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造成脑动脉主干的栓塞,有可能引起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
其次,看构成。
钙化斑块较硬,常理来说应该较为稳定,但如果斑块形态不规则,也容易破裂。
破裂后,细小斑块被冲到颅内血管,形成脑梗死,这种梗死比血栓造成的脑缺血很难通过溶栓等质量手段清除。
超声检查斑块内部回声特征是评估斑块易损性(稳定性)的重要证据。
通常超声检查对斑块内部回声分为以下类型:低回声——主要成分为脂质(胆固醇)、陈旧性出血,炎性细胞等。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表现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表现王绍林;刘俊贤;强燕萍;石晶;冯宁【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特点.方法对1 500例健康查体者进行了颈动脉血管检查.结果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05例,其中局限性斑块型225例,占73.77%;弥漫性增厚型30例,占9.84%;混合型50例,占16.39%.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是诊断、评估动脉壁病变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治疗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期刊名称】《中国疗养医学》【年(卷),期】2009(018)004【总页数】2页(P368-369)【关键词】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查【作者】王绍林;刘俊贤;强燕萍;石晶;冯宁【作者单位】710600,兰州军区临潼疗养院第二疗养区;710600,兰州军区临潼疗养院第二疗养区;710600,兰州军区临潼疗养院第二疗养区;710600,兰州军区临潼疗养院第二疗养区;710600,兰州军区临潼疗养院第二疗养区【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我院从2006年以来,对1 500例体检者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查,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并斑块形成305例,其超声表现如下。
1 500例中,男940例,女560例;年龄25~92岁。
采用Philips-2540A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0 MHz,常规检查双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以及颈内动脉,观测内膜光滑度、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大小及性质。
2.1 正常颈动脉超声图像正常颈动脉壁分三层结构,内层由内膜及血液界面构成,沿血管壁内壁分布,呈一细线形连续光滑的等回声光带;中膜层为一暗带,主要由平滑肌和弹性结缔组织构成;外膜层为血管壁最外一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呈较内膜清晰而明亮的强光带(图1)。
2.2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声像图2.2.1 局限性斑块型声像图表现为强、中、弱三种回声,部分斑块形成钙化后方伴有声影,分为软斑、硬斑和混合斑,本组225例,占73.77%(图2~4)。
颈动脉斑块风险等级的超声评价

颈动脉斑块风险等级的超声评价导语:全文约3442字6图,阅读大约需要12分钟,如果本文对您有任何启发,欢迎点击文末写留言。
勇强教授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综合超声科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血管超声分会主任委员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累及全身大中动脉的慢性、非可控性血管炎症病变。
当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多种危险因素影响而导致动脉内膜受损,引起炎症反应时,大量的细胞因子作用下,例如ICAM-1、VCAM-1、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大量地黏附于内皮细胞上,并且移入内膜下,成为巨噬细胞,通过吞噬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形成斑块内泡沫细胞,促进脂质条纹演变和发展。
颈动脉斑块的本质是AS,即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内膜灶状纤维化,粥样斑块形成。
随着AS的发展,血液中弥散氧供应相对不足,引起AS部位缺血、缺氧,从而触发动脉内皮细胞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原有微血管内皮细胞经过生芽、迁移、增殖和基质重塑等,形成新生毛细血管,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形成是导致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1根据斑块内部回声和表面形态分类临床根据斑块内部回声和斑块表面形态进行分类:⑴ 根据斑块回声强弱,常将斑块分为软斑、硬斑和混合斑。
① 软斑内部回声为低无回声、低回声或者等回声向管腔内凸起,一般软斑多含富脂成分、坏死组织和出血,与不稳定斑块相关;② 硬斑为斑块纤维化或者钙化,内部回声为强回声,后方伴声影或者比较明显的声衰减;③混合斑为上述回声特征在斑块内均存在。
⑵ 根据斑块表面形态,分为表面光滑的规则型斑块、无溃疡的不规则型斑块和溃疡斑块。
溃疡斑块为斑块表面的纤维帽破裂,局部组织缺损,形成尖锐的切迹。
超声表现为斑块不规则,表面不平,至少2个超声切面均探及斑块表面可见凹陷,凹陷缺损边缘回声减低,凹陷处有明确的边界,斑块表面缺损的长度和深度≥2 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ronic cor Pulmonale) 苟 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评价
颈总动脉IMT及斑块的界定 内-中膜增厚:颈总IMT≥1.0mm、分叉处IMT≥1.2mm 斑块:局限性IMT≥1.5mm
斑块的构成: 顶部(纤维帽) 体部(核心部)
基底部
(薄的纤维帽或断裂,大的脂质核心为危险斑块)
破溃、出血或血栓附着
(CDFI:斑块内见血流信号,提示出血)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评价
根 据 病 理 成 分 和 相 应 回 声 软斑:低回声,以脂类物质为主的纤维脂肪斑块
硬斑:强回声,纤维组织及钙盐沉积形成
混合斑:回声不均,脂类、纤维、钙盐、出血及 细胞碎片组成
斑块评价存在问题
虽学者们广泛接受斑块回声与其构成成分之间有相关性,但超声评价斑 块成分与术后斑块病理对照的相关性很差 。 虽然多数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表明,超声观察斑块声学特征与临床症状 之间具有较好相关性。但也有研究报道认为,斑块分型与脑缺血症状发 生率之间无相关性。 超声对斑块表面溃疡的诊断 ,敏感性33%-67%,特异性31%-84% ,即使 动脉造影诊断斑块溃疡也并不可靠,假阴性率为40%。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鉴别
多发性大动脉炎:青、幼年女性多见,多见于主动脉弓及其 分支。US:轻度时外膜和(或)中层增厚;重度时全层管壁 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壁三层结构消失、向心性肥厚,一般 无钙化斑块。实验室:常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颈内动脉与颈外动脉闭塞性疾病的鉴别
椎动脉闭塞性疾病的鉴别
椎动脉狭窄与椎动脉不对称的鉴别 椎动脉完全闭塞与椎动脉缺如的鉴别 椎动脉狭窄下游血流与远端闭塞致椎动脉流速减低的鉴别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评价
根 据 斑 块 声 学 特 征
低回声 等回声 强回声
均质回声斑块
不均质回声斑块:斑块内含强、中、低回声
(有超过20%面积的回声与其他部分回声不同)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评价
根 据 斑 块 形 态
扁平型
溃疡型:内部回声不均质,表面有切迹,
CDFI:溃疡处见“龛影”
不规则型:形态不规则,凸入管腔,表面有
L:0.16cm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鉴别
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与右无名动脉狭窄的鉴别 III型与椎动脉循环阻力增大出现反向波的鉴别 与胸廓出口综合征累及锁骨下动脉的鉴别
III 型
循环阻力增大:RI增大或舒张期反向血流,持续短
病 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