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人名用字的文化内涵

合集下载

姓名文化

姓名文化

3.确定姓氏的原则: 确定姓氏的原则: 确定姓氏的原则 为姓氏; (1)以封邑为姓氏; ) 封邑为姓氏 为姓氏; (2)以出生地为姓氏; ) 出生地为姓氏 为姓氏; (3)以爵号为姓氏; ) 爵号为姓氏 为姓氏。 (4)以官职为姓氏。 ) 官职为姓氏
同姓的人不一定来自于同一血统, 同姓的人不一定来自于同一血统,如 的人不一定来自于同一血统 本为理 理即法官,是以官职 “李”:李本为理,理即法官,是以官职 为氏。皋陶是大理官 故后人以理为氏。 是大理官, 为氏。皋陶是大理官,故后人以理为氏。 之前与 然而在他之前 之后作过大理官的人都可 然而在他之前与之后作过大理官的人都可 能以理为氏,老子姓李, 能以理为氏,老子姓李,他的祖上定为理 不一定是皋陶之后 是皋陶之后。 官,但不一定是皋陶之后。 另外,如一些少数民族改为汉姓, 改为汉姓 另外,如一些少数民族改为汉姓,如 还有些是从一个姓分解 “张”、“刘”;还有些是从一个姓分解 出来的, 中分出( 出来的,如“淦”gan4从“金”中分出(宋 高宗)、 )、“ 姓从“ 中分出。 高宗)、“尤”姓从“沈”中分出。
室号:自己书房或居处的名字。 室号:自己书房或居处的名字。它大多反映了主 人的志趣与人格 志趣与人格。 自怡所” 力耕堂” 人的志趣与人格。如“自怡所”、“力耕堂”、 何陋轩” 悔初庐” 笑拙斋” “何陋轩”、 “悔初庐”、“笑拙斋”、“恬 虚庵” 虚庵”等。 他号: 他号: 如雅号:有身份有品德有成绩之人; 如雅号:有身份有品德有成绩之人; 王夫之——“船山先生”;柳永 船山先生” 柳永——“柳屯田” 柳屯田” 王夫之 船山先生 柳屯田 如绰号: 水浒传》中英雄好汉。 如绰号:如《水浒传》中英雄好汉。 宋江、吴用、林冲、鲁智深、 宋江、吴用、林冲、鲁智深、李逵 及时雨、智多星、豹子头、花和尚、 及时雨、智多星、豹子头、花和尚、黑旋风 总之,起号是由自己的喜好来,比较自由。 总之,起号是由自己的喜好来,比较自由。

中国人名中的文化体现

中国人名中的文化体现

作文T型台/思想芦苇中国人名区别于外国人名之处,在于其大多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与文言文有些类似,中国人的名字能通过简单的几个字传达出特定的意思——汉字的每个字都有其固定的意思,又能与其他字组合,在不同人的理解和不同语境下呈现出不同的含义。

我认为,中国人的人名主要可以体现时代特征与价值观。

先说说时代特征。

中国人取名的方式有多种,总体来看,许多时期有避讳和用排行称呼两种方法。

“避讳”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与思想压制。

上层阶级连名字的用字都体现出一种极其蛮横的“垄断性”——他们用过的字平民百姓就不能染指;“以排行命名”则体现家庭中的等级秩序,父兄为大,强调“孝”与“顺”。

这两种起名方式贯穿了中国古代历史,也代表着两种思想立于封建社会的核心地位。

除此以外,各个时代还有其常用的字词。

殷商时期,人们开始用干支纪日,因此命名中常带“甲乙丙丁”等词。

周至春秋战国不讲究用字,人名随意简单,如“孔丘”“李耳”,没有什么特殊含义。

在汉唐这种鼎盛朝代,民风豪迈勇猛,尤其唐代有尚武风气,故有“苏武”“扬彪”“苏定方”之类名字。

魏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舍半生给茫茫大漠敦煌的樊锦诗,在毕业后毅然选择了这座千里之外的西部小镇。

无论条件多么粗粝,无论世外多么纷华,她都“能甘”于此,“不染”于外,坚守五十余年。

他们纷华不染,无畏浮云遮妄心,珍藏精神的轻盈。

由此观之,一个人的一生是平庸无奇还是璀璨夺目,能否做到“粗粝能甘,纷华不染”堪称关键变量。

所以,如何透过社会现象把握生活的本真价值,如何穿越繁杂的都市霓虹寻找自我的存在意义,如何摒弃虚伪的觥筹交错和心理压力实现最初的梦想,应该成为我们亟待思考的一个问题。

谨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惟有粗粝能甘,纷华不染,方能成为人中俊杰,昂首面对世界,踏歌而行!(指导教师:胡高清/编辑:关晓星)中国人名中的文化体现□湖南省雅礼中学郭馨仪15作文T型台/思想芦苇“僧”“法”“宝”“玄”。

姓名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

姓名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

姓名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
伴随社会的进步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姓名亦从发端到演变,逐渐赋予宏富、复杂的内涵,从简单的"代号"嬗变为包含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文字学、文学、美学、音韵学、易学等内容的"综合文化"。

1、姓名的传承性:姓名的产生形式(一般为长辈为晚辈命名)就揭示了一种血缘关系,一种家族关系,可谓为"传宗接代";表示姓氏的继承,又表示家族成员之间血脉相连,表明生命基因的延续。

尤其,人们长期按"字辈谱"命名的方式,更是有浓厚的宗族观念和文化特色,表达着几代人甚至数十代人之间的血缘亲合关系,把人的个体生命延续意识和家族亲缘关系传承下去,形成家族坚不可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2、姓名的意愿色彩:根据汉字丰富的内涵,人们赋予姓名形形色色的含义。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走正道,能有所作为,在为子女取名时往往寄寓美好的期望。

因此姓名又凝聚着对新生命的深厚情谊和殷切期望,也隐喻着不同的理想抱负、情趣、爱好与追求:有的希望光宗耀祖,有的希望吉庆安康,有的希望成就一番事业,不一而足。

3、姓名的时代性:人之取名,沿于时尚,因时而变,与社会背景、环境、形势及时代精神风貌密切相关。

我们仔细研究人名演变的历史就会发现,名字的起用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息息相关。

从封建社会人们追求功名富贵到建国后"建国"、"
国庆"、" 超英"、"文革"、"卫东"等弥溢浓烈的政治色彩,再到当今社会姓名追求标新立异、与众不同。

在名字中都折射出不同时代特定时期的人文氛围和价值取向。

姓名中的文化内涵

姓名中的文化内涵

姓名中的文化内涵大干世界,芸芸众生,人人都有姓名。

正如著名学者饶宗颐说过的那样:“人是历史舞台上的角色,人名是他们的标志,离开了人名,一部二十四史,真是无从说起。

”中国人的姓名以汉字表示,汉族及部分少数民族直接以汉字取名,其他少数民族则音译为汉字表示,姓氏与名字构成了中国人的姓名。

最初姓名的来源有图腾崇拜,也有因地名而产生的。

姓氏的产生演变史就是一部早期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历史。

相较于今天的“姓、名”而言,古人的“姓、氏、名、字、号”构成复杂,内涵也多。

在取名的时间、负责取名的人、取名含义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原始社会初期,孩子的命名权掌握在母亲手里,如《史记·周本记》说到周的始祖后稷,其名日“弃”,正是他母亲姜螈所取。

到先秦时期,命名权转入父亲之手,命名多在孩子出生3个月时,但当其长到20岁行冠礼(成人礼)后,若平辈或晚辈再直呼其名显然已不合适,因而便需要取“字”,由平辈及晚辈称呼。

“字”多是对“名”的解释与补充、延伸,与“名”互为表里,意义相互关联。

此外,也有由象征着父权的祖父取名、象征着君权的皇帝赐名的情况。

大体上,古人的姓名具有如下四大类内涵:一是对于自然的热爱,二是对富贵吉祥的追求,三是对健康长寿的渴望,四是对理想志向的体现。

早在春秋时期,有人便提出取名的五个原则和六条禁忌。

五个原则是:信、义、类、假、象。

所谓信,即以出生时与生俱来的特殊标记为名;所谓义,是根据出生时的祥瑞现象命名;所谓类,是可以取与其父亲类似的名字;所谓假,是可以假托万物之名;所谓象,是以相似之物命名。

六条禁忌是:不能以国家为名,不能以官职为名,不能以山川為名,不能以隐疾为名,不能以牲畜为名,不能以器币为名。

汉代取名流行单字,在先秦人常用的伯、仲、叔、季四字基础上,又增加了元、长、次、幼、少、公、翁、侯、宾、士、民、郎等字。

就连皇室都喜欢以单字取名,如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

魏晋南北朝时期,取二字名风气逐渐抬头,出现两大特点:一是助词“之”受宠,名字带“之”成为时尚,地位高者或权力大者,名字里往往带“之”字,比如为《三国志》作注的南朝宋人裴松之、北魏著名道士寇谦之等。

中国姓氏中的常见字形与意义解析

中国姓氏中的常见字形与意义解析

中国姓氏中的常见字形与意义解析中国姓氏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与意义。

在中国姓氏中,有许多常见字形,这些字形代表了不同的意义和象征。

本文将对中国姓氏中的常见字形与意义进行解析,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姓氏的文化内涵。

一、寓意字形1. 人字旁:人字旁是最常见的姓氏字形之一,代表着家族的延续和生命的意义。

例如,姓氏张中的“张”字就是由“人”字旁组成的,寓意着家族的繁荣和后代的延续。

2. 木字旁:木字旁常出现在姓氏中,代表着家族的根基和财富的积累。

例如,姓氏林中的“林”字就由“木”字旁构成,寓意着家族的繁荣与财富的积累。

3. 火字旁:火字旁在姓氏中也相当常见,代表着家族的激情和热情。

例如,姓氏焦中的“焦”字就由“火”字旁组成,寓意着家族的热血与激情。

二、地域字形1. 山字旁:山字旁在中国姓氏中非常常见,代表着与山相关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

例如,姓氏李中的“李”字就由“山”字旁构成,寓意着该家族与山地有着密切的联系。

2. 田字旁:田字旁也是常见的姓氏字形,代表着与农业相关的地域文化。

例如,姓氏陈中的“陈”字就由“田”字旁组成,寓意着该家族与农田息息相关。

三、象形字形1. 云字旁:云字旁在中国姓氏中常常出现,代表着高飞的抱负和理想。

例如,姓氏云中的“云”字就是由“云”字旁构成的,寓意着该家族追求卓越和成功。

2. 鱼字旁:鱼字旁在姓氏中也相当常见,代表着家族的繁荣与富饶。

例如,姓氏鲍中的“鲍”字就由“鱼”字旁构成,寓意着家族的富裕与昌盛。

四、其他意义1. 元字旁:元字旁代表着开始、起源和元气。

例如,姓氏袁中的“袁”字就是由“元”字旁构成的,寓意着该家族的起源和繁衍。

2. 水字旁:水字旁在中国姓氏中也相当常见,代表着清澈、柔和和生命之源。

例如,姓氏洪中的“洪”字就由“水”字旁组成,寓意着家族的纯洁与活力。

在中国姓氏中,常见字形与意义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它们揭示了中国文化的千年积淀和家族的历史底蕴。

姓名与文化

姓名与文化

姓名与文化一、你的名字代表独一无二的你什么是名字,人名是怎么产生的?东汉时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有个说法:“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以口自名。

”意思是说,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人们本来没有名字,只是到了晚上,天一黑下来,人们彼此看不见对方,无法相互识别,只好用口来打招呼,相互有了一个什么称谓来称呼特定的人,由此便出现了人的名字。

这种解释说明,“名”字本身就是一个会意字,当然也不能排除许慎自己的“望文生义”,这种说法也许并不完全正确,但它也认同人名的来历、人名的产生是人类生活相互识别的需要。

至于许慎说是晚上需要,而白天似乎不需要识别,也许指的是人类更早时候的事。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这种区别和识别的需要,无论在白天或晚上,今天的人是不会怀疑的。

当代社会中,人名作为一个符号,具有人类个体的个性化意义。

当你有了一个特定的名字,它便传达着一个特定的信息,这个人是你,而不是别的任何人,这个符号首先把你和别人区别开来,也使别人在人群中识别出特定的你。

同样,这个特定的名字作为一个符号,被人称呼,它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生命的简单代称,而包括了许多你的本质的东西。

比如你的性格、你的职业、你的出身、文化程度、社会地位和思想品格等等。

二、名字负载着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人的名字,既是个体生命的代称,又是个体的个性特征和社会特征的象征。

反过来说,一个人的名字必然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因为人都是社会的,文字既然是属于社会,借助于文字的人的名字,它的意义的好坏,就必然与社会文化的影响分不开。

一定时期的社会和一定民族的社会,都有属于它的特定文化,人的名字体现出一种与当时社会的文化和当地民族的文化难以隔离的联系。

首先,从人的命名谈起,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行为,中国人的命名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文化。

一方面,中国人的人名是由姓氏和名字组合在一起的。

姓氏是属于家族的、先天的,只有你的名字是后天的,是你的父母或其他亲属,或你自己为你特定的。

汉语姓名中的文化内涵小议

汉语姓名中的文化内涵小议

汉语姓名中的文化内涵小议姓名是人的标记,从姓名可以透视出各民族的文化心理。

远在氏族社会,姓氏就是图腾的象征,受到人们的崇拜,期望从中获得保障子孙繁衍、生产发展的神秘力量。

上古时期姓和氏并不一致。

姓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社会的产物,是部族的标志,一个姓往往代表着一个母系部落的族号。

据史籍记载一些最古老的姓都从“女”,如:姜,周族先祖后稷之母的姓;姬,黄帝的姓;姚,舜的姓;姒,禹的姓。

其他古老的姓还有嬴、娄、娥、如、妙、妊等。

氏,本是母系社会中男子身份贵贱的标志,“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

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通志·氏族略》)古籍中记载的“伏羲氏”“神农氏”“高阳氏”“有扈氏”,都是称“氏”的知名人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子经济地位的提高,妇女逐渐失去了姓的特权,姓反而成为男子的象征,子女皆从父姓。

至此,姓氏也合二为一。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人的姓氏越来越丰富多样,也越来越复杂。

中国人的姓氏有着鲜明的民族印记和文化内涵。

一、汉语姓名中的宗族思想在以宗族体系为基础的封建社会中,重视儒家提倡的显亲耀祖、光宗睦祖、昌大后裔的思想,所以人名中“祭祖”“承祖”“显祖”“耀祖”“光祖”“承宗”“辅嗣”“延世”之类的名字真是举不胜举。

人们在命名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出强烈的宗族观念。

在排行上,有一些特定的排行字,如:伯(孟)、仲、叔、季,从周代以来沿用至今,用以区分长幼次序。

例如周末有名的伯夷、叔齐两兄弟,观其名即可知是老大和老三;孔子,字仲尼,可知其是老二;三国孙策、孙权两兄弟的字分别为伯符、仲谋。

在按字排辈上,有的家族是根据族谱排辈的,叔伯兄弟的子女只要是同辈的皆用一个相同的字,另一个字可以自由选择。

今天在同胞兄弟姐妹中也常用同一个字来表示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有的家族用命名上的语义联系来显示家族关系,例如按方位排的“东南西北”,按数字排的“一二三”,按猛兽排的“龙、虎、豹”,按天象排的“风云雨雪”等;有的还以相同的汉字偏旁表示这种联系,如名字皆从木旁“楠、彬、桦”,皆从水旁“波、涛、浪、涌”等;有的甚至用语音上的韵语来表示这种联系,如以iao韵相联系“妖、晓、霄”,以ang 韵相联系“强、绛、祥、昌”等。

男孩名字用字大全

男孩名字用字大全

男孩名字用字大全男孩名字用字大全智:智指智慧见识聪明。

启:打开,开导,启动。

象征有前途,有希望。

睿:意为明智。

深远,通达。

玉:玉字是指一种质地柔软透明有光泽的石头,可用来心制造装饰品或做雕刻的材料,由于较为贵重难得,历史上一直与金并称为金玉,形容价值珍贵的东西。

此外,玉字还引申有洁白美丽之义。

伟:伟是一个含义较好的字,主要意思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的意思是高大壮美。

如伟人伟丈夫都是这个意思。

另一个方面有盛大之义,如伟业伟观丰功伟绩等。

伟字象征有志之人。

圣:最崇高,有学问的人。

聪明,才智胜人。

学:学家的意思是指学习或学问,以及通过做学问而形成的学派,或学习的场所学校等。

作人名用时,也指学问或学习模仿。

冠:冠读guān时,指帽子。

读guàn时,一是指戴帽子,特指古代的成年礼仪——冠礼;二是指超出众人,位居第一,冠绝古今。

丹:丹字的原义是指丹砂,即辰砂,俗称朱砂,是一种矿物。

由于朱砂呈朱红色,因此,丹字的引申义也指这种颜色。

象征诚心,忠心,心地赤诚,忠心耿耿等。

润:意为润泽,有光彩,利益。

雨:雨,从云层中降向地面的水。

林:二木为林,生生不息,表示旺盛。

意为成片的树木聚集在一起的人事。

景:景字的本义是指亮光或日光.又引申指景象或风物,以及表示大或仰慕之义。

恒:恒字的本义主要是指长久或经常。

另外还指人的恒心及表示平自治通等意义。

恒字还有一个读音为gèng,含义基本同“亘”,表示月亮的盈满或遍及连续等意义。

男孩取名字哪些字好听的名字大全集海:海字原指大洋靠近陆地的广阔水城,因其面积宏大,所以又引申有广大博深博大之义。

人名用海字,主要是用引申义,表示能量大,办法多,见多识广,非同常人。

振:振字的含义主要有开放发放振作奋起挥动摇动等。

嘉:嘉字的含义较多,主要有善美赞许表扬吉庆幸福欢乐等。

由于嘉的含义都非常好的,因此多用在人名中。

明:象征光明。

意为明亮公开清楚深明大义。

子:儿,儿或女;意为有学问有道德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名用字的语言文化分析内容摘要:中国人的取名方法灵活多样。

中国人十分重视孩子的名字,在为孩子取名时,往往煞费苦心,而且名字还常常反映了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以及政治背景,同时也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名字上。

如果把有典型特征的中国人名汇集一下,足可以从中获得不少感性资料,进而了解中国人颇具特色的人文思想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中国人的取名方法灵活多样。

中国人十分重视孩子的名字,在为孩子取名时,往往煞费苦心,而且名字还常常反映了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以及政治背景,同时也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名字上。

如果把有典型特征的中国人名汇集一下,足可以从中获得不少感性资料,进而了解中国人颇具特色的人文思想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一、时代性纵观几千年中国取名史,断代的时代性特征是如此强烈。

自商汤的六世祖上报甲开始,历代商王均以十干取名,如成汤名大乙,以后有太丁、仲壬、太甲、太庚、太戊、仲丁等等,因兵败而自焚的商朝末代统治者纣王,名辛,所以又称帝辛。

换了今天,谁要是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为下一代取名,很可能被人讥为浅陋平庸。

然而当时无论是安排农事生产或进行巫筮活动都离不开天干地支,在权贵者看来,这却是最好的称谓。

到春秋战国时代,一方面,根源于蒙昧时代的原始泛神观念,还顽固地残存在人们的头脑中;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渔猎技术和畜牧经济都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

因此,人们又特别爱用动物的称谓来取名,著名的便有董狐、竖貂、阳虎、乐羊、触龙、西门豹、项燕等人。

两晋南北朝时,吏治黑暗,世风颓败,士人名流,竞慕虚玄,虚词、梵语、道化词取名,又成一时风气。

如“之乎者也”的“之”,最称时髦,涌现过一大批?“之”为名的出名人物,如王羲之、顾恺之、刘牢之、到彦之、沈庆之、昌义之、陈庆之、颜延之等。

它则“昙”、“智”、“净”、“僧”、“玄”、“灵”等,不一而足。

又北朝人则多以神将取名,曰“夜叉”,曰“罗刹”,曰“金刚”,曰“力士”,赵(区瓦)北(翼)著《廿二史札记》,为此辟有专篇。

唐宋时文苑勃兴,风气流畅开放,远过于昔,取名方式和格例众多,但也并非没有若干时代特点可寻。

如“文”、“德”、“忠”、“信”等彰德之字,“老”、“叟”、“翁”、“父”(甫)等倚年之词,大量人名。

元代,“汉人多作蒙古名”(参见赵翼《廿二史札记》卷30),当是强调民族界别的统治政策使然。

迄明清时,仕途益窄而科举益盛,士人都往一条八股捷径上抢跑道,乃有“魁”、“奎”、“元”、“第”、“恩”、“光”、“禄”、“士”等字大量人名。

鸦片战争以后,阶段性的取名趋时风尚,给人之印象愈为强烈。

如“胡汉民”、“于右任”、“戴天仇”等人名中,透射出民族意识的勃兴。

而“建国”、“同庆”、“解放”等名的大量出现,则记载了新中国诞生的时代巨变。

到了五十年代末“大跃进”,中国政府决心在几年之内在经济上超过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

从“超英”,“超美”,“跃进”等名字中,不用问人们马上就知道这些人出生的年代。

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的强劲东风又把“卫东”、“红卫”、“向东”、“要武”等吹得家喻户晓。

如香港著名的女作家黄爱东西,原名黄爱东,就是这个年代的见证。

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改革浪潮的席卷,出现了一时的出国热,而“莉莉”、“莎莎”等颇具洋化色彩的名字有风靡一时。

从这些具有超强时代性的人名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的敏锐的洞察力、强烈的政治倾向性和伟大的爱国思想。

当然,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中国人的从众心理,注重共性,缺乏个性。

如今,全球的多元化、一体化的发展,人们对自我、个性的追求,使得人名中的时代性特征大大减弱了,但是,不可否认的,这种取名的方法在我国取名史上曾经占有主导地位。

二、文化性我们所使用的汉字,不但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而且有着久远的应用的历史,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

因此,人名用字起着传承文化的作用。

古时依据儒家习惯,男从《楚辞》、女法《诗经》,追求文字的信、达、雅。

于是“淑”、“贤”、“贞”、“莲”等字变成了女孩子的取名的首选。

很多人喜欢在取名字时,找一个比较有学问的人,在古诗词里、古代名言谚语里、或者是很漂亮的成语里,兼顾音义想一个有意义的好名字。

例如:“巴山夜雨涨秋池”,“秋水共长天一色”,很多女孩取名“秋池”,“秋水”。

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王朝闻的名字“朝闻”,就源于《论语》中的“朝闻道,夕死可矣”。

元代著名文人马致远的名字“致远”,就取自“宁静以致远”。

取名“思齐”的人也很多,这是源于《论语》中的“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一些名人的名字中也隐藏着极大的学问,如毛泽东,字润之。

恩泽东方、滋润大地。

蒋介石,字中正。

介石者,中正也。

韩愈,字退之。

愈者,过也,过则须退了。

无疑,我们的优秀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但是,这种取名的方式也有其弊端。

我们知道,汉字有着漫长的演化过程和悠久的发展历史,一些生僻的汉字就不适合用来取名,否则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

我的一个朋友名为“旃”,古字,在古文中常表语气,不为一般人认识。

在《说文解字》中,还有红色的曲柄旗的意思。

可是在他上户口时,却被写成了“张旗”。

于是,他不得不改名为“张旗”。

还有一个名叫黄彧的人,“彧”字音意皆通“郁”,不是郁闷,而是有文采之意。

《广雅疏证》释诂:“彧,文也。

”“《论语》八佾篇:郁郁乎文哉。

”然而,不管多有文采多有个性,这个多了两撇的“或”字就像长了六指的手掌,一直都给黄先生的社交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郁闷乎文哉”的结果是,黄先生在35岁以后,每与生人交接,辄主动自我介绍:“我叫黄或,很好记的,就是或者的或啦。

”优秀文化的继承总是伴有糟粕侵袭的。

你也许会注意到街头巷尾出现的“命名店”、“起名馆”之类的招牌,颇具仙风道骨的老者、少者端坐其中。

他们无外乎有以下几种起名方法:八字起名-----根据事主出生年、月、日、时间排出四柱(因为由天干、地支各一字代表一柱,四柱共八个字,俗称“八字”)。

找出八字中五行所缺,以平衡八字为目的起名。

鲁迅笔下的闰土,便因其五行缺土而得名。

五格起名-----又称“笔画起名”,根据姓名的笔画数,排出天、地、人、总、外五格,调整笔画数的多少,搭配出最佳姓名组合。

属相起名-----根据各种属相的特性,以利发展为宗旨起名。

周易起名------排出事主八字;终生卦。

扬长避短,起出可让事主享用一生的名字。

不难看出,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使得一些封建迷信思想在中国人的头脑中根深地固,既使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仍占有一席之地。

三、寄托性取名往往寄托着长辈对孩子的种种期望,或承继祖荫,家业昌盛,有李隆基、田承嗣、杨继业等名;或弥祸消灾,长命百岁,有霍去病、甘延寿、毛延寿、辛弃疾等名;或封妻荫子,耀祖光宗,有史达祖、汤显祖、刘效祖、郑光祖等名;或美貌无比,以“妍”、“娇”、“丽”、“媛”、“婷”等为名,有李媛媛、彭丽媛、梅婷、蒋雯丽等名。

唐宋八大家中,苏洵、苏轼、苏辙并称“三苏”,就人伦而言,则是父子兄弟,“大苏”、“小苏”的大名,是“老苏”所命。

为这取名事,“老苏”还特地写过一篇《名二子说》。

他在文中说“轼”,车前横木之谓,作凭靠了瞭望用,论重要性,自然不比车轮、车辐、车身,但缺少它,就不是一辆完整好看的车子。

以“轼”为名,就是希望儿子长大后不要成为只能作“外饰”好看的东西,要当个有用的人。

“辙”,车轮子在地上碾过的痕迹,久之即成车道。

论车之功劳,自然不会联系到辙,然而发生了车扑马毙的祸事时,同样不会牵连到辙。

以“辙”为名,就是希望儿子将来既能为国家建功立业,但又不会惹祸。

瞧,长辈对后嗣期望之切、考虑之详,全融进了这两个看似普通的字中。

还有将姓和名连在一起,把谐音与期望结合取名的。

如满意、陈默(沉默)、富煜(富裕)田甜(甜甜)、齐霁(奇迹)等,都体现了长辈对孩子的美好的期望。

除此,还有合姓现象,即父母双方的姓氏在孩子的名字中一起出现。

两个字的李晨(李陈)、徐洋(徐杨)、姜齐等,三个字的王英石、刘玉林等,四个字的李孔正洋,毛李求思等。

这种做法在一个家庭一个孩子的今天是常见的现象,也非常适用。

既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也体现了中国人的乐于分享的美德。

更有一些家长希望孩子来弥补自己的遗憾,实现自己的梦想,完成自己的夙愿,为孩子取名“剑桥”,“书勤”,“海军”等。

作为一个历史上的农耕民族,在劳动中自然形成了这种重男轻女的思想,这也和中国人的宗族观念有关,但是国家政策有只需有一个孩子,为了弥补不足,很多家长为自己的女儿取名“笑男”,“胜男”等。

四、纪念性父母长辈为孩子取名也会有一定的纪念意义。

纪念时间,以孩子出生的季节命名的,春、夏、秋、冬为名;孩子出生在特殊的节日,取元宵节的“宵”字,中秋节的“中”字等;纪念天气,孩子出生当日正好下雪,于是取名为“雪”;或是小雨飘落,于是取名“雨”、“思雨”等。

纪念地点,看过小品《超生游击队》的人都会记得黄宏为孩子取的名字,“海南岛”、“吐鲁番”、“少林寺”,其实,现实生活中也存在。

以出生地或祖籍所在地取名,著名作家张小川;台湾的歌手齐秦,他的姐姐齐豫,哥哥齐鲁都是这样取名的。

以父母相识地或是有意义的地名取名,如琼瑶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忆湄。

纪念物品,我的一个朋友名为“子建”,他说,他的父母当初是因为互借曹植的诗著而相识的,后来,为了纪念这种相识,就以曹植的字——“子建”为他取名了。

纪念,主要体现了中国人感恩、怀旧的心理。

中国人的感情非常的细腻,是一个情感丰富的民族,有着宽广的胸怀,善良的品质。

五、崇拜性怀着对历史上的伟人、名人,对人民心中的英雄乃至当今的明星、偶像的崇拜之情,不少家长开始在这个群体中为孩子选取名字,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所作为,有所成就。

曾风靡一时的日本电视剧,更使得一些孩子的名字为“惠子”、“下子”、“松子”。

偶然间,你会发现“名人”遍布你的身边,不论是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什么“孔明”,“项羽”,“李鹏”,“朱琳”还是“李根”的,只要能靠上就行。

“赵丹”,“宋丹丹”,“孙悦”更是不在少数。

台湾出了位歌手萧亚轩,于是“高亚轩”、“张亚轩”先后出炉。

更有追星追到国外的“吕斯特龙”。

追其缘由,才知道是中国人的思想中的盲从性所导致的。

他们希望沾点名人的光,使其子女也成为名人。

可以看出,在我国人名用字有着很深的文化渊源。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文字的丰富含义,使中国人名显得多姿多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