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期末试题

基础工程期末试题
基础工程期末试题

基础工程期末考试试题一、解释或说明(每题3分,共15分)

1.冲切破坏

2.沉降差

?.桩的水平变形系数3 4.摩擦桩

? 5.群桩效应系数s二、单项选择题(从A、B、C、D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用圆圈圈住相应字母,每题2分,共30分)

1.按照《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可不作沉降验算的基础是。

A. 部分甲级及所有乙、丙级建筑物

B. 部分乙级及所有丙级建筑物

C. 部分丙级建筑物

D. 所有丙级建筑物

2.浅埋基础设计时,验算不属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检算。

A. 持力层承载力

B. 地基变形

C. 软弱下卧层承载力

D. 地基稳定性

3.下列基础形式中,不可能采用刚性基础形式的是。

A. 柱下独立基础

B. 柱下条形基础

C. 墙下独立基础

D. 墙下条形基础

4.深基础的常用类型主要包括。

A. 桩基、沉井及沉箱

B. 桩基、沉井及沉箱、箱基

C. 桩基、沉井及箱基

D. 桩基及箱基

????(d???0.5)(b?3)f?fb的取值范围是.在公式。中,5mdaakb

3m?b?6mb?6mb?3mb?6m D. B. A. C.

6.无筋扩展基础的高度由确定。

A. 刚性角

B. 扩散角

C. 抗剪强度验算

D. 抗冲切破坏强度验算

7.对短梁(Winkler地基),其基底反力为。

A. 0

B. 均匀分布

C. 线性分布

D. 非线性分布

8.弹性半无限空间地基模型适于模拟持力层的地基。

A. 厚度较大,强度较低

B. 厚度较大,强度较高

C. 厚度较小,强度较低

D. 厚度较小,强度较高

9.与Winkler地基梁相比,倒梁法无法满足。

A. 上部结构的平衡条件

B. 基础的平衡条件

C. 上部结构和地基间的变形协调条件

D. 基础和地基间的变形协调条件

10.对负摩擦桩,轴力最大的截面位于。

A. 桩的顶端

B. 底端

C. 中性点处

D. 桩的竖向位移为0处

H0A??MBMBA MM0z?。、11 .弯矩计算公式中,MM?z仅为的函数 A. 是常数 B.

???ll z、D. 是的函数仅为的函数 C.

??qlb)??G)?2(aF(i0ksi00??z??)?tan2?tan)(b?tt?a(2t是指12.在公式中,。00软弱下卧层的厚度桩底至软弱下卧层顶面的距离A.

B.

地面至桩底的距离D. 地面至软弱下卧层顶面的距离C.

13.在下列情况下,可认为群桩承载力为单桩承载力之和。

s?6dds?6的摩擦型桩B. 端承桩或 A. 摩擦桩或的端承桩aa s?6dd6s?的端承桩D. 摩擦桩或 C. 端承桩或的摩擦型桩aa14.与灌注桩相比,预制桩具有的优点。

A. 可采用很大的直径

B. 可采用很大的桩长

C. 桩身混凝土质量容易保证

D. 可以基岩作持力层

15.对承受偏心荷载的基桩(群桩基础),当时,其承载力条件得到满足。 ???N?1.2RRN?R?N B. A.

和max000???R1.2NN?1.2R?RN?或 C. D. maxmax000三、判断改错题

(对者在括号内画“√”,错者画“×”并将错误的地方标出改

正。每题2分,共12分)

1.与筏形基础相比,箱形基础的突出优点是可使地基承载力明显提高。()

2.在老基础旁建新基础时,应尽量使新基础的埋深小于老基础的埋深。()

3.现场荷载试验时,高压缩性土的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常由强度控制。()

4.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高度是通过抗冲切强度验算确定的。()

5.m法中,桩身一点处的横向位移与其深度成正比。()

?????1???。()6.对端承桩基础,有cpsps选择正确答案并写出计算过程,答案不正确、无过程、四、计算选择题(单选)(分分,共计20过程不正确均不得分。每题4

180kPa?f,持力层,所受竖向中心荷载(地面处)为1.条形基础埋深2.0m a150kN/m,则为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基础的最小宽度为m。

A. 0.85

B. 0.95

C. 1.07

D. 1.21

2.设柱截面为600mm×400mm,基础底面尺寸为2000mm×1600mm(基底长边与柱截面长边方向一致),若台阶宽高比为1:1,则刚性基础的高度至少应大于mm。

A. 600

B. 650

C. 700

D. 800

3?17kN/m?,若基底压力.条形基础宽1.2m,埋深2m,基底以上为粘性土,其3160kPa?p o?25?则进行下卧层承载力检算时,1.5m,扩散角,,软弱下卧层顶面距基底k p kPa。为z A.

24.3 B. 37.7 C. 45.7 D. 58.2

I?0.35Q为.直径500mm长9m的预制桩,穿过的粘土,则该桩的4L sk kN。(极限侧阻力的深度修正系数取1.0)

A. 1023.0

B. 1068.2

C. 1110.2

D. 1500.3

5.如图所示的桩基础,作用在桩基上(至承台底面)的竖向偏心力F+G=25000kN,所产生的弯矩为12000kNm,则桩1所受的最大压力为kN。

1.2m1.2m

2.4m2.4m2.4m2.4m1.2m573912.1m6.6m e2.1m2810461.2m12m

A. 2861.6

B. 3000.0

C. 3625.0

D. 3806.1

五、计算题(2小题,共23分)

3?18kN/m?的均匀的粉质粘土中,地基承载力1.如图所示的墙下条形基础处于f?180kPa。已知基础的埋深为1.5m,所受荷载如图中所示。试验算地基承载力(并计a e)。算偏心矩(本题11分)

210kN/m

30kNm/地 1.5m1.6m0.5m?0.5m,中心荷载(地面处)2m×1.2m,柱的截面尺寸为2.扩展基础的底面尺寸为为500kN,有效高度为0.465mm,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为1.1MPa,试验算基础的抗冲切破坏???h1.0faF?0.7)。(要求画出计算简图)。强度(提示:,取(本题12分)hpmlt0hp q

ksi

期末考试卷-解答

一、解释或说明(每题3分,共15分)

o方向斜拉裂缝形451.冲切破坏:柱下独立基础沿柱边或基础台阶变截面处产生近似成冲切锥体的破坏。

2.沉降差:两相邻独立基础中心点沉降量之差。

?.桩的水平变形系数3mb?0?5EI(1)

b为基础的计算宽度;式中:m为水平向地基系数随深度增加的比例系数;0:分别为基础的弹性模量及截面惯性矩。I、E

4.摩擦桩:处于极限状态时,由桩侧阻力承受绝大部分荷载而桩端阻力可忽略不计的桩。

? 5.群桩效应系数p群桩中基桩平均极限侧阻力???s单桩平均极限侧阻力:群桩效应系数s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C 2.B 3.B 4.A 5.A 6.A 7.C 8.B 9.D 10.C

11.D 12.A 13.C 14.C 15.B

三、判断改错题(每题2分,共12分)

1.错。与筏形基础相比,箱形基础的突出优点是可使基础刚度明显提高。

2.错。在老基础旁建新基础时,应尽量使新基础的埋深不小于老基础的埋深。

3.错。现场荷载试验时,高压缩性土的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常由变形控制。

4.错。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高度是通过抗剪强度验算确定的。

5.错。m法中,桩身一点处的横向抗力系数与其深度成正比。

????1????0。,6.错。对端承桩基础,有spspc分分,共计20四、计算选择题(单选)共5小题,每题4(1.C

F150??1.07mb??d180?20f??2Ga 2. C

b?bb?b2000?60000??H??700mm??2?tan12tan2 D

.3(p?p)b(160?2?17)?1.2ck??58.2kPap?

zo?)?tan25)(1.2?2?z(b?2tan1.5 4.B

82?0.15?0.1?66?75.6Q?3.14q??0.5?9?75.6?1068.2kN sksik0.25 B .5Mx2500012000?F?G4.8iy????N?3000kN

?i222x104?2.4?4?n4.8i五、计算题(2小题,共23分)

1.(本题11分)

解:

F?G?210?1.5?1.6?1?20?258kN

M?30kNm

F?G258p???161.25kPa

231.6>1.2f?216kPaF?GM6?30a p???161.25??161.25?70.31?kPa

max20?90.91.61?AW min M30be???0.116m??0.27m F?G2586

2.(本题12分)

解:

50012005002000。h=0.465mm 基础高度h=500mm,其有效高度为0F500??208.3kPap?

j1.2?A2基底净反力

0.5ma?b?1.2mb?2.0ml?,,基础的ct a?a?2h?0.5?2?0.465?1.43?l?1.2m0tb a?1.2m

所以b a?a?2h?0.5?2?0.465?1.43?l?1.2m0tb a?a?2h?l,所以由于

0tb b2.0b0.52c0.342m1.2??0.465)?)?hl?(??A(?0l2222

F?pA?208.3?0.342?71.24kN llj11a?(a?a)?(0.5?1.2)?0.85m bmt22

?fah?0.7?1.0?1100?0.85?0.70.465?304.3kN0mthp?fa0.7F?h,满足抗冲切破坏要求。故l0mthp

《控制工程基础》习题答案(燕山大学,第二版)

控制工程基础习题解答 第一章 1-1.控制论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简述其发展过程。 维纳(N.Wiener)在“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中提出了控制论所具有的信息、反馈与控制三个要素,这就是控制论的中心思想 控制论的发展经历了控制论的起步、经典控制理论发展和成熟、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的发展等阶段。具体表现为: 1.1765年瓦特(Jams Watt)发明了蒸汽机,1788年发明了蒸汽机离心式飞球调速器,2.1868年麦克斯威尔(J.C.Maxwell)发表“论调速器”文章;从理论上加以提高,并首先提出了“反馈控制”的概念; 3.劳斯(E.J.Routh)等提出了有关线性系统稳定性的判据 4.20世纪30年代奈奎斯特(H.Nyquist)的稳定性判据,伯德(H.W.Bode)的负反馈放大器; 5.二次世界大仗期间不断改进的飞机、火炮及雷达等,工业生产自动化程度也得到提高; 6.1948年维纳(N.Wiener)通过研究火炮自动控制系统,发表了著名的“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一文,奠定了控制论这门学科的基础,提出 了控制论所具有的信息、反馈与控制三要素; 7.1954年钱学森发表“工程控制论” 8.50年代末开始由于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需要,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现代控制理论发展很快,并逐渐形成了一些体系和新的分支。 9.当前现代控制理论正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正向非工程领域扩展(如生物系统、医学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等), 1-2.试述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控制系统就是使系统中的某些参量能按照要求保持恒定或按一定规律变化。它可分为人工控制系统(一般为开环控制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人工控制系统就是由人来对参量进行控制和调整的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就是能根据要求自动控制和调整参量的系统,系统在受到干扰时还能自动保持正确的输出。它们的基本工作原理就是测量输出、求出偏差、再用偏差去纠正偏差。 1-3.何谓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 开环控制:系统的输出端和输入端之间不存在反馈回路,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系统特点:系统简单,容易建造、一般不存在稳定性问题,精度低、抗干扰能力差。 闭环控制:系统的输出端和输入端存在反馈回路,输出量对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闭环的反馈有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一般自动控制系统均采用负反馈系统,闭环控制系统的特点: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系统复杂,容易引起振荡。 1-4.试述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反馈控制系统一般由以下的全部或部分组成(如图示): 1.给定元件:主要用于产生给定信号或输入信号

控制工程基础期末考试题

一、填空题 1.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首要条件是__稳定性_。 2.脉冲响应函数是t e t g 532)(--=,系统的传递函数为___2s ?3S+5____ 。 3.响应曲线达到过调量的____最大值____所需的时间,称为峰值时间t p 。 4.对于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其主要动态性能指标是___T _____,T 越大,快速性越___差____。 5.惯性环节的奈氏图是一个什么形状______半圆弧 。 二、选择题 1.热处理加热炉的炉温控制系统属于:A A.恒值控制系统 B.程序控制系统 C.随动控制系统 D.以上都不是 2.适合应用传递函数描述的系统是( C )。 A 、单输入,单输出的定常系统; B 、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时变系统; C 、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 D 、非线性系统。 3.脉冲响应函数是t e t g 532)(--=,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A A.)5(32+-s s B.) 5(32-+s s C.)5(32+- s D. )5(32++s s 4.实轴上两个开环极点之间如果存在根轨迹,那么必然存在( C ) A .闭环零点 B .开环零点 C .分离点 D .虚根 5. 在高阶系统中,动态响应起主导作用的闭环极点为主导极点,与其它非主导极点相比,主导极点与虚轴的距离比起非主导极点距离虚轴的距离(实部长度) 要( A ) A 、小 B 、大 C 、相等 D 、不确定 6.一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主要是( C ) A. 调节时间 B. 超调量 C. 上升时间 D. 峰值时间 7 . 控制系统的型别按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的( B )个数对系统进行分类。

控制工程基础2006年期末试题

清华大学本科生考试试题专用纸 考试课程 控制工程基础 (卷) 年 月 日 . 设有一个系统如图所示,, , (),当系统受到输入信号t t x i sin 5)(= 的作用时,试求系统的稳态输出)(t x o 。(分 ) i x o x K K D 图 . 设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11.0(100 )(+= s s s G 现有三种串联校正装置,均为最小相位的,它们的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如图所示。 若要使系统的稳态误差不变,而减小超调量,加快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应选取哪种校正装置?系统的相角裕量约增加多少?(分) ) L (w ) (d B ) () ) L (w ) (d B ) ) L (w ) (d B ) () ()

图 . 对任意二阶环节进行校正,如图,如果使用控制器, , 均为实数,是否可以实现闭环极点的任意配置?试证明之。(分) 图 . 一个未知传递函数的被控系统,先未经校正,构成单位反馈闭环。经过测试,得知闭环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如图所示。 问:() 系统的开环低频增益是多少?(分) () 如果用主导极点的概念用低阶系统近似该系统,试写出其近似闭环传递函数;(分) ()如果采用形式的串联校正()I c 1 K G s s =+,在什么范围内时,对原开环系统 相位裕量的改变约在 5.7~0-??之间?(分) 17/8 图 .已知计算机控制系统如图所示,采用数字比例控制()D z K =,其中>。设采样周期 (i X s ) z 图 ()试求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 ()() o c i X z G z X z =; (分) ()试判断系统稳定的值范围; (分) ()当系统干扰()1()n t t =时,试求系统由干扰引起的稳态误差。 (分)

控制工程基础第三章参考答案

第三章 习题及答案 传递函数描述其特性,现在用温度计测量盛在容器内的水温。发现需要时间才能指示出实际水温的98%的数值,试问该温度计指示出实际水温从10%变化到90%所需的时间是多少? 解: 41min, =0.25min T T = 1111()=1-e 0.1, =ln 0.9t h t t T -=-T 21T 22()=0.9=1-e ln 0.1t h t t T -=-, 210.9 ln 2.20.55min 0.1 r t t t T T =-=== 2.已知某系统的微分方程为)(3)(2)(3)(t f t f t y t y +'=+'+'',初始条件2)0( , 1)0(='=--y y ,试求: ⑴系统的零输入响应y x (t ); ⑵激励f (t ) (t )时,系统的零状态响应y f (t )和全响应y (t ); ⑶激励f (t ) e 3t (t )时,系统的零状态响应y f (t )和全响应y (t )。 解:(1) 算子方程为:)()3()()2)(1(t f p t y p p +=++ ) ()e 2 5e 223()()()( ) ()e 2 1e 223()()()( )()e e 2()(2 112233)( )2(; 0 ,e 3e 4)( 34 221e e )( 2x 2222x 212 121221x t t y t y t y t t t h t y t t h p p p p p p H t t y A A A A A A A A t y t t t t t t f f t t t t εεεε------------+=+=+-==-=?+-+= +++= -=??? ?-==????--=+=?+=∴* ) ()e 4e 5()()()( )()e e ()(e )()( )3(2x 23t t y t y t y t t t h t y t t t t t f f εεε------=+=-==* 3.已知某系统的微分方程为)(3)(')(2)(' 3)(" t f t f t y t y t y +=++,当激励)(t f =)(e 4t t ε-时,系统

《控制工程基础》期末复习题及答案_81251553585744438

《控制工程基础》期末复习题 一、选择题 1、采用负反馈形式连接后,则 ( ) A 、一定能使闭环系统稳定; B 、系统动态性能一定会提高; C 、一定能使干扰引起的误差逐渐减小,最后完全消除; D 、需要调整系统的结构参数,才能改善系统性能。 2、下列哪种措施对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没有效果 ( )。 A 、增加开环极点; B 、在积分环节外加单位负反馈; C 、增加开环零点; D 、引入串联超前校正装置。 3、系统特征方程为 0632)(23=+++=s s s s D ,则系统 ( ) A 、稳定; B 、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单调指数上升; C 、临界稳定; D 、右半平面闭环极点数2=Z 。 4、系统在2)(t t r =作用下的稳态误差∞=ss e ,说明 ( ) A 、 型别2

8、若某最小相位系统的相角裕度0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不稳定; B 、只有当幅值裕度1g k >时才稳定; C 、稳定; D 、不能判用相角裕度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9、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1011001 s s ++,则该校正装置属于( )。 A 、超前校正 B 、滞后校正 C 、滞后-超前校正 D 、不能判断 10、下列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中,能在1c ω=处提供最大相位超前角的是: A 、 1011s s ++ B 、1010.11s s ++ C 、210.51s s ++ D 、0.11101 s s ++ 11、关于传递函数,错误的说法是 ( ) A 传递函数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 B 传递函数不仅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参数,给定输入和扰动对传递函数也有影响; C 传递函数一般是为复变量s 的真分式; D 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 12、下列哪种措施对改善系统的精度没有效果 ( )。 A 、增加积分环节 B 、提高系统的开环增益K C 、增加微分环节 D 、引入扰动补偿 13、高阶系统的主导闭环极点越靠近虚轴,则系统的 ( ) 。 A 、准确度越高 B 、准确度越低 C 、响应速度越快 D 、响应速度越慢 14、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50(21)(5) s s ++,则该系统的开环增益为 ( )。 A 、 50 B 、25 C 、10 D 、5 15、若某系统的根轨迹有两个起点位于原点,则说明该系统( ) 。 A 、含两个理想微分环节 B 、含两个积分环节 C 、位置误差系数为0 D 、速度误差系数为0 16、开环频域性能指标中的相角裕度γ对应时域性能指标( ) 。 A 、超调%σ B 、稳态误差ss e C 、调整时间s t D 、峰值时间p t 17、已知某些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属于最小相位系统的是( ) A 、 (2)(1)K s s s -+ B 、(1)(5K s s s +-+) C 、2(1)K s s s +- D 、(1)(2) K s s s -- 18、若系统增加合适的开环零点,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某二阶系统阻尼比为0,则系统阶跃响应为 A. 发散振荡 B. 单调衰减 C. 衰减振荡 D. 等幅振荡 2. 一阶系统G(s)= 1 +Ts K 的时间常数T 越小,则系统的输出响应达到稳态值的 时间 A .越长 B .越短 C .不变 D .不定 3. 传递函数反映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它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A.输入信号 B.初始条件 C.系统的结构参数 D.输入信号和初始条件 4.惯性环节的相频特性)(ωθ,当∞→ω时,其相位移)(∞θ为 A .-270° B .-180° C .-90° D .0° 5.设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G(s)=s 1,则其频率特性幅值M(ω)= A. ωK B. 2 K ω C. ω 1 D. 2 1 ω 6. 有一线性系统,其输入分别为u 1(t)和u 2(t)时,输出分别为y 1(t)和y 2(t)。 当输入为a 1u 1(t)+a 2u 2(t)时(a 1,a 2为常数),输出应为 A. a 1y 1(t)+y 2(t) B. a 1y 1(t)+a 2y 2(t) C. a 1y 1(t)-a 2y 2(t) D. y 1(t)+a 2y 2(t) 7.拉氏变换将时间函数变换成 A .正弦函数 B .单位阶跃函数 C .单位脉冲函数 D .复变函数 8.二阶系统当0<ζ<1时,如果减小ζ,则输出响应的最大超调量%σ将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不定 9.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 A .系统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比 B .系统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比 C .系统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 D .系统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 10.余弦函数cos t ω的拉氏变换是 A. ω +s 1 B. 2 2s ω+ω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期末试卷 答案2

一. 填空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 1.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一般可以归纳为稳定性、 快速性 和 准确性 。 2. 按系统有无反馈,通常可将控制系统分为 开环系统 和 闭环系统 。 3. 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中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有 微分方程 、 传递函数 等。 4. 误差响应 反映出稳态响应偏离系统希望值的程度,它用来衡量系统 控制精度的程度。 5. 一阶系统 1 1 Ts 的单位阶跃响应的表达是 。 6. 有系统的性能指标按照其类型分为时域性能指标和 频域性能指标 。 7. 频率响应是线性定常系统对 谐波 输入的稳态响应。 8. 稳态误差不仅取决于系统自身的结构参数,而且与 的类型有关。 9. 脉冲信号可以用来反映系统的 。 10. 阶跃信号的拉氏变换是 。 二. 图1为利用加热器控制炉温的反馈系统(10分) 电压放大 功率放大 可逆电机 + -自偶调压器~220V U f +给定毫 伏信号 + -电炉热电偶加热器 U e U g 炉温控制系统 减速器 - 图1 炉温控制结构图 试求系统的输出量、输入量、被控对象和系统各部分的组成,且画出原理方框图,说明其工作原理。 三、如图2为电路。求输入电压i u 与输出电压0u 之间的微分方程, 并求该电路的传递函数(10分) 图2 R u 0 u i L C u 0 u i C u 0 u i R (a) (b) (c)

四、求拉氏变换与反变换(10分) 1.求[0.5]t te -(5分) 2.求1 3 [] (1)(2) s s s - ++ (5分) 五、化简图3所示的框图,并求出闭环传递函数(10分)

控制工程基础试题及参考答案A

* ********* 学 院 20**至20**学年度第*学期 ---班 控制工程基础 试 卷 一、判断题 (10分) 1、系统的误差是以系统的输入端为基准来定义的,而系统的偏差是以系统的输出端为基准来定义的。 ( ) 2、系统的时间响应按振动性质分为自由响应和零 输入响应。 ( ) 3、最大超调量Mp 即与阻尼比有关,又与无阻尼 固有频率有关。 ( ) 4、对于单位反馈系统,稳态偏差等于稳态误差。 ( ) 5、谐振带越宽,反应速度越快。 ( ) 一、填空题(10分) 1、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是能用____________描述的系统就是线性系统,线性系统的一个最重要特性就是它满足_____________。 3、一阶系统在理想的单位脉冲函数在作用下,其响应函数为_____________ 4、系统的误差是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的。 5、最大超调量和振荡次数反应了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 6、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15分) 1什么是时间响应?时间响应由哪两部分组成?? 2什么是频率特性? 3什么是相位裕度?什么幅值裕度? 四、计算题(计65分) 1已知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式如下(10分) ()t y ..+3()()()()t r dt t y t y t y 446. =++? 求出它的传递函数Y(s)/R(s)。 2求出图1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X o (s )/ X i (s )。 (10分) 3由试图所示()t f 施加一个3N 的阶跃力,求出质 量m ,阻尼系数c ,弹簧进度系数k 。(15分) 4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 ()10532234++++=s s s s s B =0,判断系统的 稳定性。(15分) 5、已知开环频率特性 10 ()()(1)(12)(13) G j H j j j j ωωωωω= +++, 分析系统的稳定性。(15分)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10分) 1、系统的稳定性,响应的快速性,响应的准确 性。 2、线性微分方程 3、()T t e T t -=1ω 4、瞬态误差和稳定误差 5、稳定性。 6、系统的全部特征根都有负实部 。 二、判断题(10分) 1、(×)2(×)3、 (√) 4、 (√)5、 (√) 三、简答题(15分) 1 答:时间响应是指系统的响应在时域上的表现形式,或系统地动力学方程在一定初始条件下的解。 按响应的来源分为: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 按响应的性质分为:强迫响应,自由响应。 2、线性系统在谐波输入作用下,其稳态输入与输出的幅值比是输入信号的频率ω的函数,称其为系统的幅频特性 稳态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 ()?ω(或称相移)也是ω的函数,称 其为系统的相频特性 试 卷 纸 出卷:_ ***_ 试卷:__ ___ 审批:_____ 人数:______卷

控制工程基础2010试题A卷标准答案

20120712 铁道学院2010-2011学年第1学期 2008级本科班期末考试试卷(A ) 课程名称:控制工程基础 任课教师:希太、明军 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 号: 姓 名: 班 级: 考试性质(学生填写):正常考试( )缓考( )补考( )重修( )提前修读( ) 注:将所有答案写在后面的答题纸上,最后一页为草稿纸。 一、 填空题(每空1分,15题共20分) 1. 控制系统由 两部分组成。 2. 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有 和 两种。 3. 按其数学模型是否满足 ,控制系统可分为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 4. 随动系统是指 。 5. 经典控制理论采用的数学模型主要 以为基础;现代控制理论采用的数学模型主要以为 基础。 6. 工程上常用的线性化方法是 。 7. 广义误差平方积分性能指标特点 。 8. 校正元件按在系统中的连接方式可分为串联校正、 和 等。 9. 系统频率特性指标中的谐振频率是指 。 10.系统传递函数与其单位脉冲响应函数的关系是 。 11.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 。 12.某线性定常系统的单位斜坡响应为t e t t y 2)(-+=,0≥t 。其单位阶跃响应为 。

13.在工程控制实践中,为使系统有满意的稳定性储备,一般其幅值裕度应满足 。 14.最小相位系统是指 。 15.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1(9)(+=s s s G K ,则系统的固有频率、阻尼比以及单位斜坡输入所引起的稳态误差分别为 、 、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10题共20分) 1.下面关于微分环节的控制作用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使相位滞后 (B)减小系统的阻尼 (C)抗高频干扰 (D)使相位超前 2.稳态误差除了与系统的型别、传递函数有关外,还与下述哪一项有关? ( ) (A) 阶次 (B) 振荡频率 (C) 阻尼比 (D) 输入信号类型 3.二阶振荡系统幅值衰减的快慢取决于: ( ) (A) d ω (B)n ξω (C) 特征根实部绝对值 (D) 特征根虚部的分布情况 4.系统输出的拉氏变换完全取决于: ( ) (A)系统的传递函数的极点位置 (B)系统的初始状态、输入及其传递函数 (C)系统的传递函数 (D)系统的固有特性 5.相位滞后校正环节相当于: ( ) (A )低通滤波器 (B )高通滤波器 (C )带通滤波器 (D ) 带阻滤波器 6.下图为一阶系统单位脉冲响应曲线,则下列说明正确的是: ( ) (A) 系统的输出为0,2)(2≥=-t e t t ω (B) 系统的输出为0,)(≥=-t e t t ω (C) 系统传递函数为)12(1)(+=s s G (D) 系统单位脉冲响应调整时间为2s 7. PI 控制类似于: ( ) (A) 增益调整 (B) 相位超前校正 (C) 相位滞后校正 (D) 相位滞后-超前校正 8.某单位反馈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2(1)(+=s s G ,则输入t t r 2sin 2)(=时稳态输出的幅值为: ( )

控制工程基础期末试题

控制工程基础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如果系统中加入一个微分负反馈,将使系统的超调量σp( )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不定 2.运算放大器具有_____的优点。( ) A.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低 B.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高 C.输入阻抗高,输出阻抗高 D.输入、输出阻抗都低 3.在伯德图中反映系统抗高频干扰能力的是( ) A.低频段 B.中频段 C.高频段 D.无法反映 4.设开环系统频率特性G(jω)= ,当ω=1rad/s时,其频率特性幅值M(1)=( ) A. B.4 C. D.2 5.设开环传递函数G(s)H(s)= ,α>0,K>0,随着K增大,闭环系统 ( ) A.相对稳定性变差,快速性不变 B.相对稳定性变好,快速性不变 C.相对稳定性不变,快速性变好 D.相对稳定性变差,快速性变差 6.对于一阶、二阶系统来说,系统特征方程的系数都是正数是系统稳定的(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以上都不是 7.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 则实轴上的根轨迹为( ) A.〔-4,∞) B.〔-4,0〕 C.(-∞,-4) D. 〔0,∞〕 8.进行串联滞后校正后,校正前的穿越频率ωc与校正后的穿越频率的关系,通常是( ) A.ωc= B.ωc> C.ωc< D.ωc与无关 9.PID控制规律是____控制规律的英文缩写。( ) A.比例与微分 B.比例与积分 C.积分与微分 D.比例、积分与微分 10.比例环节的频率特性相位移θ(ω)=( ) A.90° B.-90° C.0° D.-18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空1分,共15分) 1.根轨迹全部在根平面的__________部分时,系统总是稳定的。 2.设系统的频率特性G(jω)=R(ω)+JI(ω),则相频特性∠G(jω)=__________。 3.随动系统中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超前校正装置的最大超前角处对应的频率ωm=__________。 5.根据系统给定值信号特点,控制系统可分为__________控制系统、__________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控制工程基础试题及参考答案A

---班控制工程基础试卷 一、判断题(10分) 1、系统的误差是以系统的输入端为基准来定义的,而系统的偏差是以系统的输出端为基准来定义的。() 2、系统的时间响应按振动性质分为自由响应和零输入响应。( ) 3、最大超调量Mp即与阻尼比有关,又与无阻尼固有频率有关。( ) 4、对于单位反馈系统,稳态偏差等于稳态误差。( ) 5、谐振带越宽,反应速度越快。( ) 一、填空题(10分) 1、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是能用____________描述的系统就是线性系统,线性系统的一个最重要特性就是它满足_____________。 3、一阶系统在理想的单位脉冲函数在作用下,其响应函数为_____________ 4、系统的误差是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部分组成的。 5、最大超调量和振荡次数反应了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 6、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15分)

1什么是时间响应?时间响应由哪两部分组成?? 2什么是频率特性? 3什么是相位裕度?什么幅值裕度? 四、计算题(计65分) 1已知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式如下(10分) ()t y ..+3()()()()t r dt t y t y t y 446. =++? 求出它的传递函数Y(s)/R(s)。 2求出图1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X o (s )/ X i (s )。(10分) 3由试图所示()t f 施加一个3N 的阶跃力,求出质量m ,阻尼系数c ,弹簧进度系数k 。(15分) 4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10532234++++=s s s s s B =0,判断系统的稳定性。(15分) 5、已知开环频率特性10()()(1)(12)(13) G j H j j j j ωωωωω=+++,分析系统的稳定性。(15分)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10分) 1、系统的稳定性,响应的快速性,响应的准确性。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期末试卷答案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期末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1;试卷编号:卷;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 一、填空( 每小题4分,共20分)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1、某系统传递函数为2 1 s ,在输入t t r 3sin 2)( 作用下,输出稳态分量的幅值为 。 2、谐波输入下,系统的 响应称为频率响应。 3、已知某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零点都在左半S 平面,其开环频率特性曲线如图1.5所示,则该系统位于右半S 平面的极点数有 个。 4、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主要有: , , 。 5、Nyquist 图上以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对应于Bode 图上 的 线。 二、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30分 ) 1、关于反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馈实质上就是信号的并联 B .反馈都是人为加入的 C .正反馈就是输入信号与反馈相加 D .反馈就是输出以不同方式作用于系统 学院 专业班级 年级 姓名 学号 装订线(答题不得超过此线)

2、关于系统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每个系统只有一种数据模型 B .动态模型在一定条件下可简化为静态模型 C .动态模型比静态模型好 D .静态模型比动态模型好 3、某环节的传递函数为s 1,则该环节为( ) A. 惯性环节 B. 积分环节 C .微分环节 D .比例环节 4、系统的传递函数( ) A .与外界无关 B .反映了系统、输出、输入三者之间的关系 C .完全反映了系统的动态特性 D. 与系统的初始状态有关 5、二阶欠阻尼系统的上升时间为( ) A .阶跃响应曲线第一次达到稳定值的98%的时间 B .阶跃响应曲线达到稳定值的时间 C .阶跃响应曲线第一次达到稳定值的时间 D .阶跃响应曲线达到稳定值的98%的时间 6、关于线性系统时间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 .时间响应就是系统输出的稳态值 B .由单位阶跃响应和单位脉冲响应组成 C .由强迫响应和自由响应组成 D .与系统初始状态无关 7、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为t e t w 2.03)(-=,则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 A .2.03)(+=S s G B. 32 .0)(+=S s G C .2.06.0)(+= S s G D .3 6 .0)(+=S s G 8、以下系统中,属于最小相位系统的是( ) A .s s G 01.011)(-= B .s s G 01.011 )(+= C .1 01.01 )(-= s s G D .)1.01(1)(s s s G -= 9、一个线性系统稳定与否取决于( ) A .系统的结构和参数 B .系统的输入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期末试卷答案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期末试卷答案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模拟卷一、选择题1. 控制工程主要研究并解决的问题之一是()A、系统已定,输入不确定,求系统的输出B、系统已定,输入已知,求系统的输出(响应)C、系统已定,规定系统的输入D、系统不定,输入已知,求系统的输出(响应)42. 已知机械系统的传递函数为G s 则系统的阻尼比、增益和放大系数是()。s s4 2 A. 0.25 1 1 B. 0.541 C. 0.2544 D. 0.5143. 弹簧-质量-阻尼系统的传递函 数为1/(ms2csk)则系统的无阻固有频率ωn 为()A k m B m k C c m D m c4. 对于定常控制系统来说()A、表达系统的微分方程各项系数不随时间改变B、微分方程的各阶微分项的幂为 1 C、不能用微分方程表示D、系统总是稳定的5.微分环节反映了输入的变化趋势,可以应用于。A. 增加系统阻尼 B. 减小系统阻尼C. 减弱噪声的作用D. 减小稳态误差6. 系统方块图如图所示其开环传递函数GkS 是()A5S/3S1 B 3S1/5SC 1/5S3S1 D 5/S3S17.系统的输出误差为et,其稳态误差为:()A lim sE1 s B lim E s s0 s0 C lim E s D lim sE1 s s s8. 比例环节的对数幅频特 性曲线是一条()。A.水平线B.垂直线 C.斜率为-20db/dec 的直线 D.斜率为-10db/dec 的直线9. 所谓校正(又称补偿)是指()A、加入PID 校正器B、在系统中增加新的环节或改变某些参数C、使系统稳定D、使用劳斯判据10. PI 校正属于下面哪种校正方法:)( A 相位超前校正B 相

控制工程基础答案

作业 P81-3,1-4。1-3 1-4

(P72)2-1,2-2。 2-1-a 22,u u u u u u i c i c -==+ dt du dt du c RC RC R i u i 22-==dt du dt du i RC u RC =+22 2-1-b 221Kx B B dt dx dt dx =- dt dx dt dx B Kx B 122=+ 2-1-c 2u u u i c -= 2212()(1212R C C R i i u R u R u dt du dt du R c i i -+-=+= i dt du dt du u R C R R u R R C R R i 22121221)(2+=++ 2-1-d 22211121x K x K x K B B dt dx dt dx =-+- 1122112)(x K B x K K B dt dx dt dx +=++ 2-1-e 1211R u R u R i i -= ???-+-= +=dt u dt u u u dt i R i u C R i C R R R i R R R C R 21 1211 21211121 2 i dt du dt du u C R u C R R i +=++22212 )(

? (P72)2-1,2-2 2-1-f dt dy B y K X K y K x K x K x K =--=-2222222111, 12212 1)1(x x y K K K K -+= dt dx K BK dt dx K K B x K x K K x K 12122 1)1()(1122122-+=-+- 111212112)(x K BK x K K K B dt dx dt dx +=++ 2-2 2 222212 121212222311311)( ,)( )(dt x d dt dx dt dx dt dx dt x d dt dx dt dx dt dx m B x K B m B B x K t f =--- =-- --22322 32 2 221 )(x K B B m B dt dx dt x d dt dx +++= 3 132222 1211 3311) () (dt x d dt x d dt x d dt dx dt t df m B B B K =++-- 2 2222 223 233 3122 223 13 2322 22322 )(]) ([]) ([dt x d dt dx dt x d dt x d B B B dt dx dt x d B K dt t df B K B B m x K B B m ++++- +++-+2 22 32132 333214 24321)(dt x d B K m dt x d B B B m dt x d B m m + + = + 2 2 23 234 24] [) (12323121213212312121dt x d dt x d dt x d K m B B B B B B K m B m B m B m B m m m +++++++++dt t df dt dx B x K K B B K B B K )(32213213122 )]()([=+++++ ? (P72)2-3:-2)、-4)、-6);2-4:-2)。 2-3:-2) 21)2)(1(321)(++++++==s A s A s s s s G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试题及答案(汇编)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被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 答案按顺序写在答题纸上,每小题2分,共40分) 1. 闭环控制系统的特点是 A 不必利用输出的反馈信息 B 利用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偏差对系统进行控制 C 不一定有反馈回路 D 任何时刻输入与输出之间偏差总是零,因此不是用偏差来控制的 2.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的根本区别在于 A 线性系统有外加输入,非线性系统无外加输入 B 线性系统无外加输入,非线性系统有外加输入 C 线性系统满足迭加原理,非线性系统不满足迭加原理 D 线性系统不满足迭加原理,非线性系统满足迭加原理 3. 222 )]([b s b s t f L ++=,则)(t f A bt b bt cos sin + B bt bt b cos sin + C bt bt cos sin + D bt b bt b cos sin + 4.已知 ) (1)(a s s s F +=,且0>a ,则 )(∞f A 0 B a 21 C a 1 D 1 5.已知函数)(t f 如右图所示,则 )(s F A s s e s e s --+2211 B s s e s s 213212+-- C )22121(1332s s s s se e e se s ------+ D )221(1s s s e e s e s ----+ 6.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 3)(10()10()(+++=s s s s G ,其零、极点是 A 零点 10-=s ,3-=s ;极点 10-=s B 零点 10=s ,3=s ;极点 10=s

C 零点 10-=s ;极点 10-=s ,3-=s D 没有零点;极点 3=s 7.某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Ts s G =)(,它是 A 一阶惯性环节 B 二阶惯性环节 C 一阶微分环节 D 二阶微分环节 8.系统的传递函数只与系统的○有关。 A 输入信号 B 输出信号 C 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 D 本身的结构与参数 9.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函数t t g 4sin 10)(=,则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函数为 A t 4cos 40 B 16402+s C )14(cos 5.2-t D 16 102+s 10.对于二阶欠阻尼系统来说,它的阻尼比和固有频率 A 前者影响调整时间,后者不影响 B 后者影响调整时间,前者不影响 C 两者都影响调整时间 D 两者都不影响调整时间 11.典型一阶惯性环节1 1+Ts 的时间常数可在单位阶跃输入的响应曲线上求得, 时间常数是 A 响应曲线上升到稳态值的95%所对应的时间 B 响应曲线上升到稳态值所用的时间 C 响应曲线在坐标原点的切线斜率 D 响应曲线在坐标原点的切线斜率的倒数 12.已知)()()(21s G s G s G =,且已分别测试得到: )(1ωj G 的幅频特性 )()(11ωωA j G =,相频)()(11ω?ω=∠j G )(2ωj G 的幅频特性 2)(2=ωj G ,相频ωω1.0)(2-=∠j G 则 A )(1.011)(2)(ωω?ωωj e A j G -?=

控制工程基础考试试题

清华大学本科生考试试题专用纸 考试课程控制工程基础(A卷) 2006 年 6月 14日1. 设有一个系统如图1所示,k1=1000N/m, k2=2000N/m, D=10N/(m/s),当系统受到输入信号的作用时,试求系统的稳态输出。(15分) 图1 2. 设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现有三种串联校正装置,均为最小相位的,它们的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如图2所示。 若要使系统的稳态误差不变,而减小超调量,加快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应选取哪种校正装置?系统的相角裕量约增加多少?(10分)

(a) (b) (c) 图2 3. 对任意二阶环节进行校正,如图3,如果使用PD控制器,K P, K D均为实数,是否可以实现闭环极点的任意配置?试证明之。(15分) 图3 4. 一个未知传递函数的被控系统,先未经校正,构成单位反馈闭环。经过测试,得知闭环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如图4所示。 是多少?(5分) 问:(1) 系统的开环低频增益K (2) 如果用主导极点的概念用低阶系统近似该系统,试写出其近似闭环传递函数;(5分) (3)如果采用PI形式的串联校正,K 在什么范围内时,对原 I 开环系统相位裕量的改变约在之间?(5分)

图4 5.已知计算机控制系统如图所示,采用数字比例控制,其中K>0。设采样周期T=1s 图5 (1)试求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 (5分) (2)试判断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 (5分) (3)当系统干扰时,试求系统由干扰引起的稳态误差。 (5分) 6.针对本学期直流电动机位置伺服系统教学实验,基本原理图见图6,其中,电枢控制式直流电动机电枢电阻为1.7Ω,电感为3.7mH,反电势系数Ce为0.2 13V/(rad/s),力矩系数Cm为0.213Nm/A,等效到电动机轴上的总转动惯量为3 92×10-6Nms2,设R =470KΩ,α=0.9,速度调节器传递函数为6,电流调节器传递 2

自动控制工程基础作业参考答案汇编

《自动控制工程基础》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一 1.1 指出下列系统中哪些属开环控制,哪些属闭环控制: (1) 家用电冰箱 (2) 家用空调 (3) 家用洗衣机 (4) 抽水马桶 (5) 普通车床 (6) 电饭煲 (7) 多速电风扇 (8) 调光台灯 解:(1)、(2)属闭环控制。(3)、(4)、(5)、(6)、(7)、(8)属开环控制。 1.2 组成自动控制系统的主要环节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起什么作用? 解:组成自动控制系统的主要环节如下: (1) 给定元件:由它调节给定信号,以调节输出量的大小。 (2) 检测元件:由它检测输出量的大小,并反馈到输入端。 (3) 比较环节:在此处,反馈信号与给定信号进行叠加,信号的极性以“+”或“-”表示。 (4) 放大元件:由于偏差信号一般很小,因此要经过电压放大及功率放大,以驱动执行元件。 (5) 执行元件:驱动被控制对象的环节。(6) 控制对象:亦称被调对象。 (7) 反馈环节:由它将输出量引出,再回送到控制部分。一般的闭环系统中,反馈环节包括检 测、分压、滤波等单元。 1.3 图1-1表示的是一角速度控制系统原理图。离心调速器的轴由内燃发动机通过减速齿轮获得角速度 为w的转动,旋转的飞锤产生的离心力被弹簧力抵消,所要求的速度w由弹簧预紧力调准。 (1)当w突然变化时,试说明控制系统的作用情况。(2)试画出其原理方框图。 图1-1 角速度控制系统原理图 解:(1)发动机无外来扰动时,离心调速器的旋转角速度基本为一定值,此时,离心调速器与减压比例控制器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当发动机受外来扰动,如负载的变化,使w上升,此时离 心调速器的滑套产生向上的位移e,杠杠a、b的作用使液压比例控制器的控制滑阀阀芯上 移,从而打开通道1,使高压油通过该通道流入动力活塞的上部,迫使动力活塞下移,并通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后答案

机械控制工程课后答案 1-1机械工程控制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是什么? 解机械工程控制论实质上是研究机械一r_程技术中广义系统的动力学问题。具体地讲,机械工程控制论是研究机械工程广义系统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作用下,从系统的一定初始条件出发,所经历的由内部的固有特性所决定的整个动态历程;研究这一系统及其输入、输出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 机械工程控制论的任务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当已知系统和输人时,求出系统的输出(响应),即系统分析。 (2)当已知系统和系统的理想输出,设计输入,即最优控制。 (3)当已知输入和理想输出,设计系统,即最优设计。 (4)当系统的输人和输出己知,求系统的结构与参数,即系统辨识。 (5)输出已知,确定系统,以识别输入或输入中的有关信息,即滤波与预测。 1.2 什么是反馈?什么是外反馈和内反馈? 所谓反馈是指将系统的输出全部或部分地返送回系统的输入端,并与输人信号共同作用于系统的过程,称为反馈或信息反馈。 所谓外反馈是指人们利用反馈控制原理在机械系统或过程中加上一个人为的反馈,构成一个自动控制系统。 所谓内反馈是指许多机械系统或过程中存在的相互藕合作用,形成非人为的“内在”反馈,从而构成一个闭环系统。 1.3 反馈控制的概念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反馈控制? 所谓反馈控制就是利用反馈信号对系统进行控制。 在实际中,控制系统可能会受到各种无法预计的干扰。为了提高控制系统的精度,增强系统抗干扰能力,人们必须利用反馈原理对系统进行控制,以实现控制系统的任务。 1.4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 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 (1)检测被控制量或输出量的实际值; (2)将实际值与给定值进行比较得出偏差值; (3)用偏差值产生控制调节作用去消除偏差。 这种基于反馈原理,通过检测偏差再纠正偏差的系统称为闭环控制系统。通常闭环控制系统至少具备测量、比较和执行三个基本功能。 1.5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稳定性、准确性和快速性。 稳定性是保证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首要条件。稳定性就是指系统动态过程的振荡倾向及其恢复平衡状态的能力。 准确性是衡量控制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准确性是指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一般用稳态误差来衡量。 快速性是指当系统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产生偏差时,系统消除这种偏差的快慢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