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生命科学复习提纲
沪教版生命科学复习提纲

生命科学复习提纲主题一人体人体的结构层次一、使用显微镜观察构成人体的几种组织1、显微镜的结卞和使用(P7)2、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P5)o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3、组织(细胞分化产生组织)(1)组织的概念:(P7)(2)四大基本组织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特点(P8—P10)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组织二、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1、器官的本K念(P10)以胃的横切面为例说明器官是由有关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组成的2、知道人体的重要器官及其着生部位(P12)3、系统的概念(P15)人体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及其主要组成器官:三、人体的整体性1、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2、通过实例分析理解人体的整体性及其意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主要对生命活动行使调节功能。
人体的内环境一、测定人体的体温、心率、唾液、PH值等1、一些工具的使用:例:体温计2、某些人体生理数据的正常值心率:60次/分——100次/分体温:正常为37摄氏度二、内环境及其组成成分1、内环境概念(P21)2、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红细胞(数量最多):运输氧气血细胞:白细胞(体积最大):免疫防御3、血液血小板(细胞碎片、体积小):促进血液凝固(止血)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会分析血液常规检查报告三、人体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等在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P25)四、维持内环境稳定的意义(P30)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细胞(神经元)2、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脑发出的神经)脊神经(脊髓发出的神经)大脑: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3、人脑小脑:维持身体平衡间脑:脑干:其中的延髓是重要的生命中枢(主管呼吸、心跳等)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一反射1、反射和反射弧(1)反射的概念(P41):(2)反射弧概念(P41):(3)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感觉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运动神经)、效应器2、反射的类型(会举例)(1)非条件反射分析膝跳反射(P41)(2)条件反射三、激素调节(P47)1、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只能对特定的组织细胞(靶细胞)起作用。
最新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二册第六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复习提纲

最新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二册第六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复习提纲知识结构:噬菌体的结构同位素标记法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DNA是遗传物质遗肺炎双求菌的转化实验传信息的传递分子的多样性和基因表达模板原料(游离脱氧核苷酸)酶能量信使RNA遗传信息转录过程遗传密码(密码子)转运RNA遗传信息翻译部位(核糖体)过程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获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重组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第一节遗传信息一、DNA是遗传物质1.遗传物质的研究简史:1869年瑞士米歇尔:证实核酸存在于细胞核德国化学家孚尔根:证明DNA在细胞核的染色质里1928年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有种物质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1944年美国埃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一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证明DNA的双螺旋结构2.遗传物质的特点:储存数量巨大的遗传信息;能够精确地自我复制且传递给后代;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核酸)(2)同位素跟踪实验:(P.39 图6—3)35S35S标记噬噬菌体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菌体蛋白质35S32P 结论:DNA是遗传物质32P标记噬噬菌体DNA进入细菌菌体32P(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P.40 图6—4)吸附注入复制、合成组装释放4.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R型活细菌注射小鼠体内小鼠成活S型活细菌注射小鼠体内小鼠死亡结论:加热杀死S型细菌注射小鼠体内小鼠成活S型细菌体内的某种物质使R型活细菌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小鼠体内分离加热杀死S型细菌出S型活细菌杀死的型活细菌转化SS型细菌型活细菌是遗传物质5.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但由于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生物没有DNA,只有RNA,所以这些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高中生命科学(上海)第一-二-三册知识点整理

生物第一册复习资料【第一章走进生命科学】第一节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一、生命科学发展简史1、我国约在公元前5000年种植水稻,猪的饲养约始于公元前3000年。
2、贾思勰《齐民要术》总结了人工选择、人工杂交和定向培育的科学原理和方法。
3、李时珍《本草纲目》既是一本医药学著作,也是一本生物学著作。
4、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动植物进行广泛的观察。
5、古罗马医师、自然科学家盖仑用牛、羊、狗和猴等动物为材料,进行了内部器官的解剖,并得出人体内部结构与这些动物相类似的推论。
6、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林耐创立“生物分类法则”。
7、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两人提出了“细胞学说”。
8、1859年,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进化论”,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9、20世纪以来,生命科学的研究向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同时发展。
微观领域,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
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二、展望生命科学新世纪1、20世纪重大研究课题:后基因组学、转基因技术、基因治疗、生物多样性保护、脑科学。
2、生命科学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它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并涉及到医学、农学、健康、环境等领域。
第二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一、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结论→新的疑问【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一节生物体中的无机化合物※生物体与其他物质一样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
这些元素在生物体内通常是以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一、水1、在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水的含量是最多的。
水约占体重的70%,每天至少补水2000毫升。
2、水的作用:①绝大多数细胞须浸润于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
②水是绝大多数生物化学反应的介质。
③水能帮助运送物质。
2017沪教版上海高中生命科学全部知识点归纳(最新整理)

于观察质壁分离的效果 引流法要正确,一边滴加,一边吸收,要缓慢 4. 细胞核、细胞质基质的功能及其中各个亚显微结构的特点、功能。 光学显微镜看的是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看的是亚显微结构 细胞核是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是细胞生长、发育、 分裂增殖的调控中心 核膜——双层膜
自我修炼复习概要
2.功能: 结合水:细胞组织结构组成成分 自由水: 1、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营养物质的输送、废物的排出都离不开水。 2、水参与大部分化学反应,也是绝大多数化学反应的介质。 3、比热大,水可以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 3.两种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 代谢越旺盛,自由水/结合水比例越高,抗逆性弱 (二)无机盐 1. 无机盐在生物体中的种类、含量、存在形式、作用。 含量很少,作用很大 存在形式:往往以离子形式存在 作用:1、参与组成生物体内的化合物:Fe2+组成血红蛋白 , Mg2+组成叶绿素
3.2 光合作用
学习内容
1.光合作用的研究进程中的经典实验(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赫尔蒙特实验——柳树获得的增重只是来源于水 普利斯特利实验——薄荷能改善由于动物呼吸、蜡烛燃烧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英格豪斯实验——光照是普利斯特利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 萨克斯实验——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还有淀粉 鲁宾和卡门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18O)——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卡尔文实验——阐明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的途径(暗反应),也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法 14C
(1)自由扩散——氧气和二氧化碳等(不要载体) (2)协助扩散——Na+ Cl- 葡萄糖等(要载体) 2、主动运输: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能量,需载体蛋白。是物质出入活细 胞的主要方式,如海带吸收碘,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 大分子进出细胞:胞吞、胞吐:大分子或者颗粒性物质,体现了膜具有半流动性。 2. 细胞渗透作用的原理。 渗透——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扩散,所以属于被动运输。 原生质层——成熟植物细胞中细胞膜、液泡膜和两者之间的细胞质,可看作一层选择性 透过膜,类似半透膜。 水分从低浓度流向高浓度: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水分渗出
生命科学总复习ppt 沪教版

yyrr 绿皱
1、获得目的基因
供体细胞 基因定位
限制酶
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重组
DNA 质粒
提供质粒的细菌
同种限制酶
DNA 连接酶
重组DNA (重组质粒)
3、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
DNA
重组DNA (重组质粒) 导入
增殖
重组质粒
受体 细胞
微生物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目的基因产物 4、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按F2分开单株种植,不分离的植株种 子仍按F2单株收藏待验证。
对第三年保留种子进行纯度验证,仍 不出现分离方可作为新品种推广。
黄色圆粒(YyRr)
花药 (配子)
单倍体植株
第一年
YR
yR
Yr
离体 培 养
YR
yR
Yr
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yr yr
正常二倍体
(纯合子)
第二年
YYRR 黄圆
yyRR 绿圆
YYrr 黄皱
•核糖体(间期蛋白质的合成)、中心体(动物)、 •高尔基体(植物)、线粒体。
• 13.将质膜与核膜连成一体的细胞器:内质网
• 14.与脂类及多糖合成有关的细胞器: 内质网
• 15.含有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
• 16.泪腺细胞分泌泪液,泪液中有溶菌酶,与此 生理功能有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1)按照mRNA上的碱基序列,
(2)各个tRNA依次带着特定 的氨基酸进入核 糖体, 根据碱基互补原则,把运 载来的氨基酸安放在相应 的位置上
(3)随着核糖体在mRNA上的 移动,一个tRNA刚离开核 糖体,另一个tRNA又携带 进入。
(4)当读到mRNA上的终止密 码子时,翻译过程结束。
7-24高中生物讲义 沪科版第一册复习

第一章:走进生命科学1.生命科学起源于生产实践中2.生命科学发展史:古代生命科学:贾思勰《齐民要术》、李时珍《本草纲目》近代生命科学:17世纪显微镜发明——标志生命科学研究进入细胞水平18世纪林耐创立“生物分类法则”19世纪施来登、施旺提出“细胞学说”达尔文提出“进化论”孟德尔揭示生物遗传规律,被誉为遗传学奠基人现代生命科学:20世纪生命科学向“微观”和“宏观”两大方向发展1953年沃森、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标志生命科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3.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手段:实验法4.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产生新的疑问实验1.1:细胞的观察和测量1.显微镜的结构光路部分:3镜2孔(目镜、物镜、反光镜、透光孔、光圈)调节部分:粗调节器、细调节器2.显微镜的操作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需要进一步放大的物象移到视野中央,在眼睛从侧面注视的情况下,转动转换器,高倍镜到位,微微转动细调节器(注:高倍镜下只能使用细调节器),使物象清晰。
若视野较暗,可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调亮:增大光圈、用凹面镜;调暗:缩小光圈,用平面镜)3.显微镜下的成像:倒像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5.细胞的长度或宽度=目镜测微尺的格数×每小格的长度【巩固练习】1、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步骤错误的是()A.标本染色较深,观察时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B.将位于视野左上方的物象移向视野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C.若转换高倍物镜观察,需要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D.转换高倍物镜之前,应先将要观察的物象移到视野中央2、在细胞学说最初创立时,下列有关其主要内容的叙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一切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具有自己的生命C.细胞对与其他细胞共同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D.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3、在显微镜目镜为10x、物镜为10x时,视野被48个组织细胞所充满。
生命科学复习提纲-2023-2024学年沪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生命科学复习提纲-2023-2024学年沪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生命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一、人体的细胞和组织1、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所看的视野就越暗.2、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与它的功能密切相关。
3、组织(细胞分化产生组织)(1)组织的概念:由一些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以及细胞间质构成的(细胞群)(2)人体的四大组织基本类型细胞形态或排列特点功能分布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单层或多层,细胞间质少。
保护、分泌、吸收体表、体内各器官表面、管腔内表面结缔组织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质多,形态多样。
支持、连接、保护、营养分布广,如:血液、软骨、骨肌组织骨骼肌:细胞圆柱状,有横纹,多核。
心肌:细胞圆柱状,有分支和横纹。
平滑肌:细胞梭状,无横纹。
收缩、舒张分为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组成接受、整合、传递信息脑和脊髓等二、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图见第12-13页)1、器官的概念:由多种不同组织按一定顺序组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能行使一定的生理功能的结构.2、以胃的横切面为例说明器官是由有关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组成的胃壁的结构(11页)由内至外分层属何种组织主要作用黏膜上皮组织保护,分泌胃液黏膜下层结缔组织,有神经组织分布联系肌层肌组织,有神经组织分布使胃蠕动外膜上皮组织保护3、系统的概念: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人体的八大系统系统主要功能相关器官和组织运动系统支持躯体、保护内脏和运动躯体骨、骨连结、骨骼肌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食物残渣消化管:口、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直肠、肛门等;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胰腺等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系统:运输氧气、营养物质、代谢废物等心脏、血管、血液泌尿系统排泄代谢废物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脑、脊髓等内分泌系统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性腺(卵巢、睾丸)生殖系统分泌性激素,产生生殖细胞。
(完整版)上海高中生命科学(生物)总复习讲义

生命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第一节:一、发展简史1、著作:贾思勰《齐民要术》农书、李时珍《本草纲目》药书、达尔文《物种起源》进化论2、显微镜发明:生物研究进入细胞水平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建立:研究进入分子水平我国成就: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3、林耐——生物分类法则施莱登、施旺——细胞学说孟德尔——遗传学奠基人摩尔根进一步揭示遗传机制(伴性遗传)4、生命科学研究手段: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5、人类基因组计划一一生命科学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用于人类疾病的基因诊断、治疗)第二节:1、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一一提出假设一一设计实验一一实施实验一一分析数据一一得出结论一一新的疑问一一进一步探究实验1.1细胞的观察和测量1、观察:先低倍后高倍,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移动转换器到高倍镜,再调细调节器2、物像为倒像,(视野)同向移、(载玻片)反向移3、放大倍数:目镜X物镜4、目镜测微尺的使用:(格数X每格长度)5、左眼观察,睁开右眼认识显微镜:被观察物体位于物镜的前方,被物镜作第一级放大后成一倒立的实象,然后此实像再被目镜作第二级放大,成一虚像,人眼看到的就是虚像。
显微镜的总放大倍率=物镜放大倍率x目镜放大倍率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长度(焦距)成反比,长度越短,放大倍数越大,成正立放大虚像,即从物镜进入镜筒内的光线所成的像(假设能成像)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的长度(焦距)成正比,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成倒立放大实像,即物距在一倍焦距、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大于二倍焦距但一定不能大于物距,否则成虚像。
例题:1. 当在视野中看到"p"时,实物是怎样的?2. 当一个物体在视野左上方,想把它移动中央,应向什么方向移动?3•当在视野中观测到一个物体在视野中顺时针运动,其实它是在怎样运动(顺时针/逆时针)?答:1)实物是“d;'即旋转180°2)向左上方3)顺时针4 .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DA、体积B、表面积C、像的面积D、长度和宽度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一节:无机物一、水:含量最多的化合物1、作用:良好溶剂、输送、参与化学反应;水比热大,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2、存在形式:自由水(大部分,参与上述1作用)结合水(少量,生物细胞组织中的成分) 自由水/结合水比值越高,新陈代谢越旺盛3、人体缺乏表现:缺水 10%,生理紊乱;缺水 20% ,生命停止二、无机盐:离子状态存在1、作用:a 生物体组成成分(例子:血红蛋白:Fe 2+ 骨骼:Ca 2+【缺钙,肌肉抽搐】 Mg植物叶绿素的必需成分、Zn 多种酶的组成元素、I 甲状腺素的原料)b 、参与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和调节内环境稳定实验2.1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1、 糖类:淀粉(非还原性糖)一一碘液(蓝色)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一一班氏试剂(加热后出现砖红色)2、 蛋白质一一双缩脲试剂(紫色)3、 脂肪一一苏丹III (橘红色)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所有生物必含的物质是蛋白质与核酸,是主要的生命物质) —、糖类化学通式:(C H 2O ) n (水解后的组成单位:葡萄糖( C 6 H 12O 6)注:组成元素 C 、H 、O1、 作用: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组成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原料2、 分类 A 、单糖:葡萄糖(糖中的 主要能源物质)、果糖、核糖(五碳糖)B 、 双糖:(两份单糖脱水缩合而成)蔗糖、麦芽糖一一植物;乳糖一一动物C 、 多糖:.淀粉(植物内糖的储存形式,人类糖的主要来源)j I 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糖原(动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肝糖原(与血糖保持动态平衡) i 肌糖原二、脂质:(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1、 脂肪:(贮能物质;减少热能散失,维持体温恒定)组成单位:脂肪酸j 饱和脂肪酸:动物脂肪甘油[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注:组成元素 C 、H 、O2、 磷脂:细胞膜、核膜等有膜结构的主要成分3、 胆固醇:调解生长、发育及代谢(血液中长期偏高引起心血管疾病)「组成细胞膜结构的重要成分作用Y 合成某些激素(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I 多晒太阳可转化为维牛素 D、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有机物 (干重占50%)注:组成元素 C 、H 、O 、N 等1、单位:氨基酸(20种,其中8中必需氨基酸,须从食物中获得)2、 脱水缩合形成肽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科学复习提纲
主题一人体
人体的结构层次
一、使用显微镜观察构成人体的几种组织
1、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P7)
2、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P5)。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
3、组织(细胞分化产生组织)
(1)组织的概念:(P7)
(2)四大基本组织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特点(P8—P10)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组织
二、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
1、器官的概念(P10)
以胃的横切面为例说明器官是由有关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组成的
2、知道人体的重要器官及其着生部位(P12)
3、系统的概念(P15)
人体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及其主要组成器官:
三、人体的整体性
1、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2、通过实例分析理解人体的整体性及其意义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主要对生命活动行使调节功能。
人体的内环境
一、测定人体的体温、心率、唾液、PH值等
1、一些工具的使用:例:体温计
2、某些人体生理数据的正常值
心率:60次/分——100次/分
体温:正常为37摄氏度
二、内环境及其组成成分
1、内环境概念(P21)
2、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
红细胞(数量最多):运输氧气
血细胞: 白细胞(体积最大):免疫防御
3、血液血小板(细胞碎片、体积小):促进血液凝固(止血)
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
会分析血液常规检查报告
三、人体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等在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P25)
四、维持内环境稳定的意义(P30)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细胞(神经元)
2、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
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脑发出的神经)
脊神经(脊髓发出的神经)
大脑: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3、人脑小脑:维持身体平衡
间脑:
脑干:其中的延髓是重要的生命中枢(主管呼吸、心跳等)
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反射和反射弧
(1)反射的概念(P41):
(2)反射弧概念(P41):
(3)反射弧的组成:
感受器、传入神经(感觉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运动神经)、效应器
2、反射的类型(会举例)
(1)非条件反射
分析膝跳反射(P41)
(2)条件反射
三、激素调节(P47)
1、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只能对特定的组织细胞(靶细胞)起作用。
2、列举人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和缺乏症(P48-49)
3、激素释放的控制(P50):分析糖尿病
人体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一、人体的性状和遗产现象
性状和相对性状(P56)
二、人体的性别决定
染色体常染色体(22对)
(DNA和蛋白质)性染色体(1对)
男性:XY型女性:XX型
三、染色体和基因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人体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了后代,在有性生殖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自之间传递的桥梁
三、变异
1、变异的概念(P63)
2、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不遗传的变异:环境条件改变引起
3、变异的类型
(会举例)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改变
4、变异的利弊
主题三健康
健康与保健
一、健康新概念(P72)
二、健康的身体:总结营养、运动、生活规律等方面对健康身体的影响
生命的自我管理
三、青春期健康(由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得影响,人体在形态发育、功能发育和性发育方面有明显变化)
1、形态发育:身高、体重
2、功能发育:肌力、心肺功能(心脏收缩力、肺活量)、脑功能
3、性发育:第二性征
常见病及其预防
一、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
1、传染病概念(P82)
2、结合实例概述传染病的特点、病因、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3、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
4、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