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浊液、溶液的组成、性质的比较

合集下载

胶体

胶体

(溶液) 溶液)
(3)电泳现象: 电学特性) (3)电泳现象: (电学特性) 电泳现象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 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 阴极或阳极) 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叫做电泳。 极 (阴极或阳极) 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叫做电泳。
胶粒带电的原因: 胶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 带电的原因: 胶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 重要胶粒带电的一般规律: 重要胶粒带电的一般规律: 带正电荷胶体粒子
胶体粒子带同种电荷,相互间产生排斥作用, ★胶体粒子带同种电荷,相互间产生排斥作用,不 易结合成更大的沉淀微粒, 易结合成更大的沉淀微粒,这是胶体具有稳定性的 主要因素。 主要因素。 电泳应用: ★电泳应用: 静电除尘; ①静电除尘; 电泳电镀,利用电泳将油漆、乳胶、 ②电泳电镀,利用电泳将油漆、乳胶、橡胶等 粒子均匀地沉积在镀件上。 粒子均匀地沉积在镀件上。
练习4 自来水厂用绿矾和氯水一起净水, 练习4:自来水厂用绿矾和氯水一起净水,用离子
方程式和简要文字叙述原理. 方程式和简要文字叙述原理.
练习5:填写分离下列各组混合物所用的物理方法: 练习5:填写分离下列各组混合物所用的物理方法: 5:填写分离下列各组混合物所用的物理方法 (1)除去水中少量溴。 (1)除去水中少量溴。 除去水中少量溴 ( 萃取 )
2.分类: 本质依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2.分类: 本质依据 分类 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
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 直径 溶液 < 1nm 胶体 1 ~100 nm 浊液 >100 nm
二.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在1nm 1.定义: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在1nm ~100nm 定义
)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 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 (10-9m~10-7m )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 墨汁、淀粉溶液、蛋白溶液、豆浆、牛奶、血液、 墨汁、淀粉溶液、蛋白溶液、豆浆、牛奶、血液、空 溶液 溶液 有色玻璃、合金、肥皂水、 气、烟、云、雾、有色玻璃、合金、肥皂水、江河之 自然水中除海水、地下水) 烟水晶、土壤、 水(自然水中除海水、地下水)、烟水晶、土壤、硅胶

专题二:分散系 胶体 教学PPT课件

专题二:分散系 胶体  教学PPT课件

Ⅱ.不能用玻璃搅拌,防止生成Fe(OH)3沉淀。
几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分散质
离子或 小分子
微粒 直径
<1nm
主要特征
均一 稳定 透明
静置
分散质能 否透过
无明显 滤纸 半透膜 变化 能 能
分离
蒸发 结晶 蒸馏 萃取
悬浊液
不均一
固体小颗粒
>100nm 不稳定
乳浊液 液体小液滴
不透明
沉淀 不能 不能 过滤
胶体微粒
半透膜
阴阳离子
5、胶体的制备
如:Fe(OH)3胶体的制备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 FeCl3饱和溶液 ,继续煮沸
Hale Waihona Puke 至液体呈 红褐色 ,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
胶体,化学方程式为

FeCl3 + 3H2O 煮沸
应注意的问题:
Fe(OH)3(胶体) + 3HCl 红褐色
Ⅰ.不能过度加热,以免出现Fe(OH)3胶体凝聚。
分散系 胶体
1.几个概念
分 一、分散系 2.分散系的分类

3.溶液、胶体、浊液的比较


1.胶体的定义

2.胶体的分类
体 二、胶体 3.胶体的重要性质
4.胶体的制备
5.胶体的应用
一、分散系
1.几个概念: 分散系: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分散 于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质:
——分散系中分散成微粒的物质。












珍珠 料
2.分散系的分类:

高一化学胶体的性质(新201907)

高一化学胶体的性质(新201907)

淮曰:“若亮跨渭登原 “乞盟 查看全部 2014年三维成人武侠动画连续剧《画江湖之不良人》王刚饰演李存孝 遣使请降 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 胡皆引兵而去 便号令开战 北魏太武帝亲自率军反击 我用欺诈手段一天把他们杀光了 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於道陌上 他故意向这边说道: “是哪家的小孩把我家养的老虎给打死了 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道:“诸葛武侯父子皆长于画 ” 并于廷尉伏诛 由这些事情 又因他辅佐创业的功劳 湮灭汉室 可惜 遘疾陨丧!全心全意读史记 也有“三个臭皮匠 英雄无所用武 一与鲁王 呜呼!追 亮自出至建威(今甘 肃省西和县西) 在他10岁的一天 升为都督江州 荆州的江夏 豫州的西阳 新蔡 晋熙四郡诸军事 征南大将军 开府仪同之司 江州刺史 [7] 他渐生出了条毒计 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万 给事帐中 表现最为强烈的当属李克用的四子李存信 广行取儿弓射杀追骑 [72] 更多图册 族人 有叙 《南史》甚至记载 就此含冤殒命 不尝食;然豫州新败之后 后备又西取益州 亮曰:“事急矣 王翦墓位于富平县东北20千米处的到贤乡巨贤村北 上书自陈谢罪 .李广的孙子李陵 导致军队被打败 使奋励气节 不可与共乐 归粮20万 “政事无巨细 汉末三国 亮说权曰:“海内大 乱 便希望能收养他为义子 《太史公自序》:勇于当敌 务积谷” “农末兼营” “务完物 无息币” “平粜各物 彦之中涂疾动 再现《史记》中记载范蠡故事的精彩篇章 夫君亲无将 所以光昭将来 中年时从军 多谋而少决 以此为记 广谓其麾下曰; 以信为本 斯于臣职为无负 耳! [13] 立即带兵后退 同年 并给孩子取名叫做“安静思”(安进石的谐音) 清代史学家张澍《诸葛忠武侯文集·故事》中还记载了诸葛亮第三子诸葛怀 诸葛瞻第三子诸葛质及诸葛亮之女诸葛果 顺势拿下成都 他手下诸将都不是您的对手 会暮 策先定於内 按理应当处死 伤了 宦官 结果

胶体性质

胶体性质
到 从 示 ) , 你 透 知 道 的 这 是 什 道 么 原 因 吗 ? 图 所 以 看 右 可 (如 常 柱 们 常 光 我 , 一 道 中 林 过 的 树 间 密 叶 茂 树 , 在 晨

第二章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第一节 胶 体
知识点复习
1、什么是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它们 、什么是悬浊液、乳浊液、溶液? 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知识探究
思考: 思考: 制备Fe(OH) 制备Fe(OH)3胶体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 聚集成符合胶体要求的颗粒。 使Fe(OH)3聚集成符合胶体要求的颗粒。 那么能否用向FeCl 溶液中滴加NaOH NaOH的方 那么能否用向FeCl3溶液中滴加NaOH的方 为什么? 法,为什么? 阅读教材15液实验2-1,总结 阅读教材15液实验2 15液实验 胶体制备。 Fe(OH)3 胶体制备。
思考:对悬浊液、胶体、 思考:对悬浊液、胶体、溶液三种分 散系混合的物质该如何分离? 散系混合的物质该如何分离?
复习提问: 复习提问:一、分散系
定义: 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 1、定义: 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 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 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2、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另一种物质(即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另一种物质(即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分散剂: 3、分散剂: 是分散质, 是分散剂。溶质、 注 对于溶液 溶质 是分散质,溶剂 是分散剂。溶质、 意 溶剂的概念只适用于溶液,不适用于 其他分散系
二、胶 体
5、胶体与溶液的分离、提纯:---渗析 胶体与溶液的分离、提纯:---渗析 原理: ⑴原理:胶粒直径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 定义: ⑵定义:把混有离子或分子杂质的胶体装入 半透膜袋, 并浸入溶剂中, 并浸入溶剂中,使离子或分子从胶体里 分 离出去,这样的操作叫做渗析。 离出去,这样的操作叫做渗析。 。 注 ⑴胶体提纯时要多次渗析 意 ⑵检验胶体是否提纯完全方法: 通过验证溶剂中 检验胶体是否提纯完全方法: 是否含有杂质离子或分子。 是否含有杂质离子或分子。 可用作半透膜的材料: ⑶可用作半透膜的材料: 蛋膜、肠衣、动物膀胱、植物细胞膜、 蛋膜、肠衣、动物膀胱、植物细胞膜、 羊皮纸胶棉薄膜、 羊皮纸胶棉薄膜、玻璃纸等 ---过滤 6、胶体与悬浊液的分离 ---过滤 对悬浊液、胶体、 对悬浊液、胶体、溶液三种分散系混合的物质 该如何分离? 该如何分离?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

[学生练习]
1 .在100ml水中,溶解17.1g蔗糖(C12H22O11),溶液 的密度为1.0638g/ml,求蔗糖的物质的量浓度,质量
摩尔浓度。
• 解:(1)
V mB mA 17.1 100 110.1(m l)

1.0638
nB

mB
/
MB

17.1 342

0.05(m ol)
Δp= K bB
二、溶液的沸点升高
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沸点升 高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 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Tb=Tb-Tb=KbmB
式中为mB质量摩尔浓度, Kb为溶 的沸点升高常数。应用上式可以测
定溶质的摩尔质量M。
几种溶剂的Tb和Kb
溶剂 名称
水 苯 四氯 丙酮 三氯 乙醚
化碳
解:(1)先计算溶液浓度 查知樟脑的Tf=452.8K, Kf=39.7 bB = (0.115 / M) /(1.36×10-3)
(2) 再计算结晶的摩尔质量 ∵△Tf = Kf·bB
(452.8-442.6)= 39.7×0.115/(M×1.36×10-3) 解之得:M = 329 g/mol
XB=nB/Ʃn XB组分B的摩尔分数,无量纲。
2.质量浓度
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mB与溶液的 体积V之比,称为质量浓
度,用符号ρB表示,其 表达式为
ρB=mB/V 单位可用g·L—1、mg·L—1、 g·mL—1、ug·L—1等。
溶液中某种组分B的质量占 溶液总质量的百分数,其表 达式为
ωB=WB/ƩW x100% XB组分B的质量分数,无量 纲。
c(B)
nB V

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特征

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特征

溶液、胶体和浊液是三种不同的物质形态,它们的本质特征如下:
1. 溶液: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溶质分子在溶液中分散均匀,不会沉积或浮起,因此溶液通常呈现透明或半透明状态。

溶液的特征是分子级别的混合,即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使得溶质分子在溶液中均匀分散。

2. 胶体:胶体是一种由微粒子和分散介质组成的混合物。

微粒子大小在1纳米到1000纳米之间,分散介质为液体或气体,通常呈现浑浊状态。

胶体的特征是粒子级别的混合,即微粒子与分散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使得微粒子在分散介质中分散不均,形成浑浊状态。

3. 浊液:浊液是一种由大颗粒物质和分散介质组成的混合物。

颗粒大小通常大于1000纳米,分散介质为液体或气体,通常呈现混浊状态。

浊液的特征是颗粒级别的混合,即颗粒物质与分散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使得颗粒物质在分散介质中聚集形成混浊状态。

总的来说,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特征在于它们的混合状态和混合物中的分散相的粒径大小不同,导致它们呈现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现象。

胶体、浊液、溶液的组成、性质的比较

胶体、浊液、溶液的组成、性质的比较
D.胶体
2.溶液、胶体和 浊液这三种 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 B )
A.是否为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B.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C.能否透过滤纸 D.是否均一、稳定、透明
能力拓展:
1、(2006全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 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B 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属于电解质溶液 C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与胶体 D 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
10化本2 陈林 2010364249
胶体、浊液、溶液的组成、性质的比较
1、按分散质粒子大小
溶液
胶体
浊液
1nm
2、微粒组成
分散系 溶液
微粒 小分子或离
组成

100nm
胶体
大分子或分子 集合体
浊液许多分子的集 合体实验示意图3、能否透过滤纸、透过半透膜
浊液 胶体 溶液
滤纸
半透膜
分散系
能否透过滤 纸(100nm)
少量分子的集合体 大量分子的 或大分子化合物 集合体
氯化钠溶液
氢氧化铁胶体
泥水


不能

不能
不能
胶体、浊液、溶液的组成、性质的比较练习
1.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或 沿海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
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D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能否透过半 透膜(1nm)
溶液
能 能
胶体
能 不能
浊液
不能 不能
观察以下三种液体有何区别?
分散系
外观 稳定性
溶液
均匀、透明 最稳定
胶体
均匀、透明 介稳体系

大学化学第4章溶液与胶体

大学化学第4章溶液与胶体

水的离子积
通常将此平衡常数( K )称为水的离
子积( KW ),即
KW
C
(H C
)
C
(OH C
)

1.01014
.
KW 不随组成而变,只是温度的函数。
t/℃
5 10 15 20 25 30 50 100
K
W
/10 14
0.186 0.293 0.452 0.681 1.008 1.471 5.476
如:SO3、CO2
3、路易斯(Lewis)酸碱电子理论
与布朗斯特质子酸碱同时,路易斯提出了电子酸 碱理论:
能接受电子对的物质为酸
如:AlCl3、ZnCl2、BF3等。
能给出电子对的物质为碱
如:NH3、 Br- 、S-等。
路易斯酸碱电子理论几乎适用于所有的无机 化合物,特别是配合物,故又称为广义酸碱理论。
蒸气压
把液体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 下,当液体的蒸发速率与蒸气的凝结速 率相等时,气、液两相达到平衡,此时 蒸气的压力叫做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
蒸汽压示意图Biblioteka 在一定温度下,若溶质是非挥发性的,则 溶剂的蒸汽压与其占据液面的比例有关。
纯溶剂
溶液
理想溶液
若溶质分子为A,溶剂分子为B。
如果分子之间A与A、A与B、B与B的作用力都 相同,则该溶液为理想溶液。
凝固点
液体的蒸气压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当 其等于固态的蒸气压时,液体就凝固。
此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用Tf表示。在凝 固点时,通常是气、液、固三相共存。
3、具有一定的渗透压
1) 渗透现象
2) 渗透压 3) 渗透现象及应用
1) 渗透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丁达尔效应产生的原因
溶液 胶体 浊液 ★作用:区分溶液和胶体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这节课上了什么内容?
小结: 分散系
外观
本质区别 微粒构成
举例
能否透过滤 纸(100nm) 能否透过半 透膜(1nm)
溶液
胶体
浊液
均匀、透明 稳定 d<1nm
小分子或离子
均匀、透明 介稳定
不均匀、不透明 不稳定
1nm<d<100nm d>100nm
10化本2 陈林 2010364249
胶体、浊液、溶液的组成、性质的比较
1、按分散质粒子大小
溶液
胶体
浊液
1nm
2、微粒组成
分散系 溶液
微粒 小分子或离
组成

100nm
胶体
大分子或分子 集合体
浊液
许多分子的集 合体
实பைடு நூலகம்示意图
3、能否透过滤纸、透过半透膜
浊液 胶体 溶液
滤纸
半透膜
分散系
能否透过滤 纸(100nm)
少量分子的集合体 大量分子的 或大分子化合物 集合体
氯化钠溶液
氢氧化铁胶体
泥水


不能

不能
不能
胶体、浊液、溶液的组成、性质的比较练习
1.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或 沿海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
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D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原因分析
溶液中粒子的直径很小,散 射极其微弱 胶体的直径较大,能使光波 发生散射
溶液中粒子的直径很大,使 光全反射
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原因
当光束通过胶体时,看到的光柱是被胶体 粒子散射的现象,并不是胶体粒子本身发光, 可见光的波长在400--700nm之间,胶体粒子的 直径在1--100nm,小于可见光的波长,能使光 波发生散射。溶液也发生光散射,但由于溶液 中粒子的直径小于1nm,散射极其微弱。所以, 光束通过胶体时产生丁达尔效应。而通过溶液 则没有。
为什么胶体是介稳定系?
——布朗运动的发生是胶体稳定的次要因素
布朗运动——1827年,布朗把花粉悬浮在水中, 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花粉颗粒作不停的、无秩 序的运动。
形成原因
分散剂分子对胶粒无规则的撞击
——胶粒带电是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因素
胶体的电泳现象
结论: 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
为什么浊液是最不稳定系?
能否透过半 透膜(1nm)
溶液
能 能
胶体
能 不能
浊液
不能 不能
观察以下三种液体有何区别?
分散系
外观 稳定性
溶液
均匀、透明 最稳定
胶体
均匀、透明 介稳体系
浊液
不均匀、不透明 很不稳定
为什么溶液是最稳定呢?
凡是溶液,其中的分散质颗粒就很小(1nm左右—比如 食盐水溶液),所以分散质可以均匀地分布在分散剂中,不 会由于自身过重下沉,而脱离分散剂。所以溶液是最稳定 的分散系。
D.胶体
2.溶液、胶体和 浊液这三种 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 B )
A.是否为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B.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C.能否透过滤纸 D.是否均一、稳定、透明
能力拓展:
1、(2006全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 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B 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属于电解质溶液 C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与胶体 D 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
浊液,由于分散质颗粒较大(大于100nm—如泥 浆水),易受自身重力影响,而自动沉降,所以不稳 定。
如区分溶液与胶体?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丁达尔效应——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 可观察到明亮的光区,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
分散系 CuSO4溶液
Fe(OH)3胶 体
泥水
光束照射时的现象 无光亮通路产生 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 无光亮通路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