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消毒隔离规章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三篇)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做好医院的消毒隔离工作,保障医院的医疗安全和病人的生命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部门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的消毒隔离工作,相关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医院的消毒隔离工作包括对医疗设备、器械、工作场所等的消毒和对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的隔离。
第四条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消毒隔离科室,负责医院的消毒隔离工作。
第五条医院应设立专门的消毒隔离小组,负责监督、指导和协调医院各科室的消毒隔离工作。
第六条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消毒隔离管理体系,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各项工作的要求。
第七条医院应配备专业的消毒设备和消毒物品,确保消毒隔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第二章消毒管理第八条医院应制定消毒计划,详细规定各个科室、病区和体检区的消毒工作内容、时间和频率。
第九条医院应明确消毒工作的责任人和操作人员,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十条医院应建立消毒记录台账,记录每次消毒的内容、时间和效果,以备查验和评估。
第十一条医院应定期开展消毒质量监测,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估和检验,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第十二条医院应加强对消毒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消毒意识和技能水平。
第十三条医院应定期组织消毒知识宣教活动,向医务人员和患者宣传消毒的重要性和方法。
第十四条医院应建立伤口消毒、注射器消毒和床铺消毒等工作的规范操作流程,并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和监督。
第十五条医院应加强对医疗废物的处理和处置,确保废物的规范处理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
第十六条医院应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定期进行检修和更换,确保设备的消毒效果和使用安全。
第三章隔离管理第十七条医院应设立特殊医学观察病房,对病人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第十八条医院应建立适当的隔离措施,根据不同的传染病类型和传播途径,对病人进行单人或多人隔离。
第十九条医院应配备专门的隔离病房,保证隔离条件的完善和病人的舒适性。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11、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应衣帽整洁。
操作时务必戴工作帽和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2、使用合格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3、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务必到达灭菌要求。
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务必到达消毒要求。
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4、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
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5、传染病人应进行预检分诊,按常规隔离。
疑似传染病人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6、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物品定期消毒。
传染病人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应对病人的单元进行终末消毒。
7、传染病人要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8、供应室务必将无菌与清洁、污染物品分开存放。
严格按照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并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21、病房内收住患者应按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分别收治。
2、医护人员应掌握标准防护要求,进入无菌区或执行无菌操作时,按规定着装;医务人员进入感染患者房间,应严格执行相应疾病的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必要时穿隔离衣、戴手套等。
3、病区设感染监测员,职责明确,负责对病区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相关知识培训,督导检查相关措施的落实。
4、严格执行手卫生相关规定。
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抽血、输液操作时,应保证一人一巾一带,患者的床头柜用消毒液擦拭,做到一桌一巾,每日1—2次。
病床湿式清扫,做到一床一巾,每日1—2次。
6、无菌物品应专柜储存,与待消毒物品分区放置,标识明确;灭菌物品须注明消毒日期和有效期;打开的'无菌物品有效期为4小时,过期、失效物品应及时取出并重新消毒或更换,一次性物品一次性使用。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消毒隔离制度是为了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提高医疗质量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以下是医院消毒隔离制度的详细内容:一、总则1.1 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本院各部门、各科室的消毒隔离工作。
1.3 医院消毒隔离工作实行院长负责制,各部门、各科室负责人为本部门、本科室的消毒隔离工作第一责任人。
二、组织管理2.1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消毒隔离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和监督。
2.2 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全院消毒隔离工作的具体实施和业务指导。
2.3 各部门、各科室应设立专门的消毒隔离工作小组,负责本科室的消毒隔离工作。
三、消毒隔离措施3.1 环境消毒3.1.1 医院应定期对诊疗环境、患者住所、公共区域等进行消毒,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3.1.2 各部门、各科室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科室的消毒计划,并严格执行。
3.2 物品消毒3.2.1 医院应定期对医疗用品、器械、设备等进行消毒,确保其符合无菌要求。
3.2.2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3.3 人员防护3.3.1 医务人员在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患者前后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佩戴帽子、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3.3.2 医务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感染的发生。
3.4 隔离措施3.4.1 对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3.4.2 各部门、各科室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科室的隔离措施,并严格执行。
四、培训与考核4.1 医院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消毒隔离知识的培训,提高其消毒隔离意识和技能。
4.2 医院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消毒隔离操作技能的考核,确保其掌握消毒隔离基本技能。
五、监督与检查5.1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对全院消毒隔离工作进行监督与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优秀5篇)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优秀5篇)消毒隔离管理制度篇一1.医护人员应遵守消毒灭菌和《标准预防》原则。
2.工作时,穿戴好工作衣、口罩。
3.病区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执行院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分册中的《消毒隔离规范》。
4.定期检测使用中的。
化学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根据不同情况合理选用高、中、低效消毒剂和灭菌剂。
5.加强诊疗操作前后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
执行院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分册中《手卫生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标准预防》原则。
6.污物、垃圾执行院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分册中《医院污物管理制度》及《垃圾分类管理规范》。
7.病区应保持环境整洁,物体表面应湿式清扫,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的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8.卫生用具应分区使用,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9.消毒剂使用方法遵循产品使用说明。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篇二一、设立专职或兼职消毒员,负责餐(饮)具的洗涤、消毒。
二、消毒人员,必须保持个人卫生,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不合格者不得从事餐(饮)具消毒工作。
三、餐饮具做到清冼干净、严格消毒、保洁。
所有的食具、经消毒方可使用。
1、煮沸消毒:将洗涤好的餐具放入100℃的水中煮沸10分钟,煮沸消毒时应注意水温,水沸后将餐具放入水中,使餐具的每个部位都能接触到沸水。
2、蒸汽消毒:将洗涤好餐具直接放入蒸汽箱进行消毒,碗盘应口向下,以免消毒后餐具内积水,温度保持100℃,消毒时不得少于15分钟。
3、线消毒:将洗净的餐具放入,远红外线消毒柜内进行消毒,温度一般应超过100℃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
4、物消毒:对不宜蒸、煮消毒的。
饮具,可在洗净后用化学药物消毒。
程序:洗残渣――热碱水浸泡――洗刷――药物消毒――清水冲――保洁①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且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生产的产品。
②消毒剂的使用量、作用时间,应根据所用消毒剂的性能和要求浓度进行配制和操作。
消毒隔离规章制度

消毒隔离规章制度消毒隔离规章制度1必需分清非无菌区、相对无菌区、无菌区。
手术间分清无菌间、有菌间。
如手术间有限,应先做无菌手术。
再做污染手术。
对感染和特异性感染等手术,所用的器械、敷料等用物要有严格消毒处理措施。
不得与其他敷料混合,并有标记。
手术后手术间地面和空气严密消毒。
手术室洗手、护士铺台、刷手、穿隔离衣、戴手套和手术搭配均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巡回护士进行各种治疗注射、拿放无菌物品。
应符合无菌操作要求。
各种无菌包及无菌容器中的消毒液,由专人负责定期消毒或更换,尽量削减用浸泡消毒的器械,丝线、刀片、剪等应高压蒸汽消毒。
工作人员熟悉各种消毒液的浓度及使用方法,可依据其效能定期检测。
常常启盖的,无菌盒,每周重复消毒灭菌,固定的敷料包、器械包,过期应重新灭菌。
九、每月对各项灭菌项目进行细菌监测,每月对工作人员作细菌培育,并做好记录。
用紫外线杀菌灯消毒时,应有时数登记和紫外线强度监测并登记。
手术室应有定期清洁卫生制度,每日、每周、每月定人、定点、定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定期做空气培育,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200个/立方米。
消毒隔离规章制度2室温宜保持在2(TC~22。
C为宜,湿度应保持在50-60为好,要有监测温湿度的装置。
ICU房间应定期消毒处理,室内空气培育要求细菌总数在200个每立方米(200个/m3)以下。
掌控出入人员的数量,削减其流通量。
开门窗换气,一般每日2~3次,每次20~30min。
紫外线照耀、84消毒液,可配成1:500的溶液进行喷雾。
严格洗手制度任何正常人皮肤上都有细菌存在,其中有少数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等,在正常人皮肤上不致引起感染,若一旦转移到人体易感部位,如伤口、肺部或泌尿生殖器等部位,尤其是在重症患者极易引起感染。
为削减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在接触两个患者和两邻床之间,为病人作查体前,各种技术操作及无菌操作前,处理尿壶、便盆后,进入或离开ICU时,均应认真进行手的清洗,必需要在清洗后用75的‘酒精溶液进行擦拭消毒。
医院消毒隔离灭菌制度(5篇)

医院消毒隔离灭菌制度一、制度背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疾病的复杂化,医院作为重要的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控制感染的传播,保障病患、医疗工作者和其他卫生服务接受者的安全。
因此,建立医院消毒隔离灭菌制度,对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的消毒隔离灭菌流程,提供清洁、安全和无菌的医疗环境。
二、管理原则1. 循证医学原则:依据具体科学证据制定清洁、隔离和灭菌制度,确保其科学性和可靠性。
2. 预防为主:注重预防性控制,先消毒再隔离和灭菌,避免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3.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制度执行消毒隔离灭菌的流程和操作要求,确保每个环节的安全和有效。
三、消毒流程1. 消毒前准备(1)确定消毒标准和要求,根据具体病例和环境要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方法。
(2)准备消毒剂及相关设备,确保其完整、有效。
2. 清洁消毒(1)按照标准程序,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对污染物进行清洗,确保消毒剂的充分接触和杀灭细菌的效果。
(2)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按照使用说明进行配制和使用,确保浓度和时间的控制。
3. 隔离处理(1)对于有传染性的疾病患者,根据传播途径和传播性质,进行相应的隔离处理,确保与其他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接触减少。
(2)隔离室环境的清洁、通风和消毒工作,应根据标准要求进行。
4. 灭菌处理(1)在手术室使用无菌技术,确保手术器械和物品的无菌。
(2)按照标准程序,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如高压蒸汽灭菌器、干热灭菌器等),确保灭菌剂的充分接触和杀灭细菌的效果。
四、消毒剂和方法选择1. 消毒剂选择原则(1)安全性:消毒剂应无刺激性、无致敏性、无腐蚀性,并符合国家有关卫生和环保标准。
(2)广谱性:消毒剂应对常见病原微生物具有杀灭作用,同时对特定病原微生物具有杀灭作用。
(3)稳定性:消毒剂应在常温下稳定,并能适应不同的消毒条件。
(4)经济性:消毒剂的使用成本应合理。
2. 消毒方法选择原则(1)有效性:消毒方法应能够在规定时间内达到高效杀菌率,确保微生物的灭活。
医院消毒隔离规章制度

医院消毒隔离规章制度【篇一:医院消毒隔离工作制度】医院消毒隔离工作制度1、医务人员工作时间应衣帽整洁。
操作时必须戴工作帽和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2、使用合格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3、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
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4、无菌器械容器、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
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5、传染病人应进行预检分诊,按常规隔离。
疑似传染病人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6、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物品定期消毒。
传染病人出院、转院、转科、死亡后应对病人的单元进行终未消毒。
7、传染病人要按病种分区隔离,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要穿隔离衣,接触不同病种时应更换隔离衣、洗手,离开污染区时脱去隔离衣。
8、供应室必须将无菌与清洁、污染物品分开存放。
严格按照消毒方法进行消毒,并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供应、消毒室管理制度一、工作时间穿工作服、操作时要戴口罩和帽子。
二、认真执行检查制度,各种治疗器械要包装,注明灭菌有效日期和灭菌者。
三、而局合理,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
三区划分清楚,区域间应有实际屏障,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制通告,不得逆行。
四、严格区分灭菌区和未灭菌物品,分类放置,未经严格灭菌的物品决不外发。
五、严格区分无菌区和非无菌区,污染物品在回收间内进行初步消毒后,再处理,布包一用一清洗。
六、监督各科室将用过的器械和物品按规定初步清洁处理或消毒后再回收,否则拒收。
七、凡经传染病人或可以传染病人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应包好,并有鲜明标记,先压力蒸汽灭菌后,再做常规清洁灭菌处理。
八、无菌室每天要清洁,并保持通风,进入无菌室要穿戴好工作衣、帽、口罩和鞋。
医院卫生消毒制度(五篇)

医院卫生消毒制度一、医院应对医务人员进行消毒隔离与预防知识培训,为其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医务人员应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二、医务人员上班应衣帽整洁、操作时戴口罩;进入手术室、产房应换专用鞋;不得穿工作衣随意出医院;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标准预防,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三、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室安置,同类感染病人可安置一室,特殊感染病人应单间隔离。
日常工作中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四、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严格执行____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五、治疗室应分清洁区、污染区,标识清楚,医务人员进入时应戴口罩、帽子;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治疗时应铺无菌盘,抽出的药液不得超过2h,各种溶酶不得超过24h,并注明开启时间。
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
容器每周灭菌____次(也可使用一次性小包装消毒液,使用时间为____天)。
开放式的储槽不应用于灭菌物品的包装,置于储槽中的灭菌物品必须使用小包装。
六、医务人员应遵守消毒灭菌原则。
进入人体____、无菌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的皮肤、粘膜、____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七、根据物品性能选用消毒灭菌方法。
耐高温、耐湿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可选用低温灭菌;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
八、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置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做好记录。
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九、病人使用的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
湿化瓶里应加灭菌水,每日更换。
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等可拆卸部分应每周更换____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制度
一、各种无菌操作前洗手,或用 0.04%过氧乙酸小毛巾擦手。
二、进行注射、换药、导尿、穿刺等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各种无菌物品的放置处理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三、各类污染物品必须清洗干净,由供应室集中进行高压消毒。
四、治疗室、换药室每日 1 次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月作空气培养 1 次(分
别于消毒前和消毒后采样)。
五、无菌治疗巾 4 小时更换 1 次。
六、换药碗、镊子及持物钳污染后,经过含氯制剂清洗干净,每日送供应室高压消毒。
七、无菌棉签入盒高压消毒,使用时用无菌镊子取出,用后与供应室交换。
八、静脉用无菌液体开启铝盖中心部位后使用不超过 2 小时,肌肉注射用无菌液体不超过 24 小时,完全去除铝盖的静脉用液体不超过 2 小时或反复开启使用不得超过 3 次。
凡开启无菌液体必须注明日期、时间、具体用途。
九、治疗室明确区分无菌区、清洁区及相对污染区,消毒物品必须注有消毒日期及作用期限,包括敷料桶、消毒罐等各种物品。
十、体温计使用后甩至35℃以下,放入消毒液中浸泡,浸泡液每周二、五更换。
十一、碘酒、乙醇或碘伏消毒液瓶、无菌镊子罐每周高压消毒 2 次,消毒液每周二、五更换。
十二、便器每次用后清洗干净,并用消毒液浸泡 30 分钟后冲净备用,每
周更换消毒液 1 次。
有条件者应使用一次性便器。
十三、有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格隔离措施,器械、被服及病室都要按常规严格消毒处理,敷料应焚烧后深埋。
十四、传染病人入院按常规隔离,疑为传染者应隔离观察。
病区发生传染病时,及时会诊、转科或转院,病人转出后的病房及床单位应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十五、传染病人的种类污染物品和排泄物严格按“二消毒一清洗”、“先消毒后排放”的原则进行处理。
十六、病人出院后应更换床单被套及枕套,晾晒棉絮、枕蕊及棉褥,床旁凳、床架、床头柜用含氯制剂擦拭。
病员死亡或传染病人出院后,病室被、褥、枕芯用紫外线消毒暴晒或密闭消毒
无菌操作原则
一、在执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明确物品的无菌区和非无菌区。
二、执行无菌操作前,先戴帽子、口罩、洗手,并将手擦干,注意空气和环境清洁。
三、夹取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
四、进行无菌操作时,凡未经消毒的手、臂,均不可直接接触无菌物品或超过无菌区取物。
五、无菌物品必须保存在无菌包或灭菌容器内,不可暴露在空气中过久。
无菌物与非无菌物应分别放置。
无菌包一经打开即不能视为绝对无菌,应尽早使用。
凡已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窗口内。
六、无菌包应按消毒日期顺序放置在固定的柜橱内,并保持清洁干燥,与非灭菌包分开放置,并经常检查无菌包或容器是否过期,其中用物是否适量。
七、无菌盐水及酒精、新洁尔灭棉球罐每周消毒一次,容器内敷料如干棉球、纱布块等,不可装得过满,以免取用时碰在容器外面被污染。
治疗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治疗室布局合理,专人负责,严格区分有菌区与无菌区、清洁区与污染区,并有明显标记,进入治疗室人员必须衣帽整齐,操作前应洗手戴口罩。
凡私人用物不得带进治疗室。
二、治疗室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
便用无菌物品时,应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三、治疗室应湿式清扫,清扫物品要专用,每日通风,有紫外线照射消毒,消毒液喷雾等措施,每月作空气培养一次,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0/m 。
四、治疗室每日清扫、消毒二次,所有器械用物,每周更换大消毒二次,并注明消毒日期。
打开的无菌液及无菌物品需继续使用时,应无菌保持 24 小时有效。
五、各种治疗注射应一人一针一管制(含皮试)。
六、体温表应在有效消毒液中浸泡后冲洗甩干备用。
注射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设置流动水洗手设备或速干手消毒液,每次注射前后应洗手或消毒手一次。
医务人员的手要每月
监测一次,细菌总数不得超过 10cfu/cm2。
二、注射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无菌操作前先洗手,衣帽整齐并且必须戴口罩。
三、无菌柜应每日进行清洁,无菌物品按日期依次放入柜内,不得有过期物品,所有无菌物品有效期不超过一周,过期应重新消毒灭菌;一次性使用无
菌用品应除去中包装,分类码放在无菌柜的防尘良好的柜内。
四、注射时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用(包括皮试),用后必须按相关规定将
注射针头放入锐器盒内,同时注意搞好个人职业防护,防止被针头刺伤。
五、室内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操作台面三次,地面湿式清扫三次;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室内空气每日三次,每次 30 分钟以上;自然通风每日两次,每次 30 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每月定期做空气细菌培养,细菌总数不得超过 500cfu/m3。
六、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二次,容器每周灭菌二次。
开启的无菌敷料罐等应每日更换。
七、治疗室使用的持物钳或持物镊应与容器配套,浸泡于 1:8 金星中,
浸泡液每日添加。
无菌罐、无菌镊、盛碘酒、酒精瓶每周压力蒸气灭菌 2 次。
对
特殊感染病人应与一般病人分开注射,所用物品器械单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