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12724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引言近年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经济所造成的影响越来越严重。
自2018年起,美国政府先后对中国货物实施了多轮关税措施,并进一步扩大了关税范围。
这些措施让中国企业、消费者和股市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且前景不明。
本文从中国经济发展角度出发,探讨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冲击1.对中国出口的巨大冲击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其80%以上的出口都是面向美国的。
自2018年起,美国相继针对钢铁、铝材、电子产品等众多中国出口商品加征关税,使得中国出口受到了严重冲击,中国品牌在美国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必须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
2.对中国内需市场的冲击美国对中国的关税政策还影响了中国的内需市场。
由于中国对一些美国生产的元器件和其他设备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导致中国的生产成本上升,从而增加了商品的售价,对消费市场带来了冲击。
3.对中国外资外贸的冲击美国政府最新的制裁措施涉及中国的高科技行业,这些行业对外商和国内外合资企业是有影响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放缓或减少对中国的投资,中国外贸市场受到了直接冲击。
应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1.建设国内市场为了抵御来自美国的贸易战压力,中国政府已经开始推进供给侧改革,加强内需市场的建设。
中国制造业橱窗行业依旧很强,尤其是在5G技术和云计算等高科技领域,这为中国建设独立可靠的国内市场提供了机会。
2.成立新的贸易伙伴关系在遭到美国压力的同时,中国还应加强与其他贸易伙伴之间的联系。
例如,中国可以增加与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以便在贸易战时反制。
另外,中国还可以寻求前往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的机会。
3.加强技术创新中国应该尽快进行技术创新,这对于从根本上提升中国经济实力非常关键。
例如,中国的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仍有很高的潜力。
从短期经济来看,这可能会增加部分成本,但从长期来看,这将使中国电子产品更具竞争力,对抗美国的贸易战。
美国新型贸易保护主义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基于行业的分析

美国新型贸易保护主义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基于行业的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剖析美国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实施策略,以及对中国各行业产生的具体影响。
随着全球贸易格局的不断演变,美国贸易政策也呈现出新的特点,特别是在保护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其实施的一系列贸易措施对全球贸易环境产生了显著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贸易大国,与美国的经贸关系紧密相连,因此,美国的新型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首先将对美国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内涵进行界定,梳理其背后的理论基础和政策动向。
接着,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不同行业的影响,包括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
通过数据和事实,揭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各行业发展的利弊得失,以及可能引发的中长期影响。
本文还将探讨中国在面对美国新型贸易保护主义时的应对策略,包括政策调整、行业自救、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措施。
通过综合分析,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以期在全球贸易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更好地应对外部挑战,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美国新型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美国的新型贸易保护主义在近年来呈现出了一系列显著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中国等贸易伙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行业针对性强:与过去的贸易保护主义不同,美国的新型贸易保护主义更多地针对特定行业或产品。
例如,针对中国的钢铁、铝、高科技产品等进行了加税措施,这些措施直接影响了相关行业的出口和全球竞争力。
手段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关税壁垒外,美国还采取了多种手段进行贸易保护,如投资限制、技术封锁、知识产权保护等。
这些手段更加隐蔽和复杂,使得贸易对手难以应对。
单边主义倾向:美国新型贸易保护主义往往采取单边行动,不顾及多边贸易体系的规则和协议。
这种单边主义倾向不仅破坏了国际贸易秩序,也加剧了国际贸易摩擦。
政治与经济交织:美国的新型贸易保护主义往往与地缘政治、国家安全等因素紧密相关。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随着近年来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不断升级,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探讨应对之策。
一、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冲击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多针对中国产品的进口,例如2018年,美国针对中国进口商品实施的关税措施,就对中国出口企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目前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已经覆盖了机械、电子、纺织等10多个领域,中国企业的出口产品受到了很大限制。
此外,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也对人民币汇率产生了负面影响,加大了出口企业的成本压力。
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汇率的不稳定性,使得出口商品的成本不断上涨,从而减少了中国的出口竞争力。
二、对中国投资及金融市场的影响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仅止于贸易领域,也会通过金融市场对中国进行影响。
美国的贸易政策会导致美元升值,而人民币受到贬值的压力,进一步影响中国的投资和金融市场。
这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为人民币升值将导致出口成本上升,影响中国对外贸易。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投资者也不得不选择从美国或其他国家撤资,进一步加深了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
本来,这些企业投资在中国可以帮助中国改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等,但现在却因为贸易保护主义而受阻。
三、对中国科技领域的挑战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也对中国的科技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美国禁止中国科技公司在美国进行投资、并要求其实现与国外公司同等待遇,使得中国科技企业的前景变得不被看好。
特别是在芯片和互联网存储等领域,美国禁止中国企业进入市场,对中国的科技创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也正是因此,中国为了避免受制于他国,加快实现科技自主开发,推动国内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多平台的发展战略愈发重要,对于科技产业的培育和生态完成市场化变现仍亟待打破创新发展上的瓶颈。
四、应对之策为了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影响,中国政府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1.加强出口企业的技术提升、成本控制和品质管理,提升出口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近年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断升级,对全球贸易格局带来了深远影响。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不可避免地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目标之一。
本文将就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展开研究。
首先,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中国出口产生了明显的压力。
美国多次提高对中国商品的关税,限制了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的竞争力。
这进一步削减了中国企业出口的利润空间,尤其是对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影响更为明显。
例如,纺织品、电子产品、家电等行业的中国出口受到了较大冲击。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出口企业面临着生存困境,这对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中国投资环境造成了不确定性。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导致了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紧张,给中国企业对美国市场的投资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的投资环境会影响到中国企业对美国市场长期投资的积极性,也会使得一些已经在美国市场投资的中国企业面临着风险。
这些因素都可能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对外投资形成一定的制约。
第三,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面对贸易壁垒的冲击,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内需的培育力度。
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促进国内消费,以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
这使得中国经济开始向消费驱动型转变,加快了经济结构的调整进程。
此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还迫使中国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力度,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第四,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美国对中国进行贸易限制和制裁措施,可能导致外资流出。
这对中国的金融市场和汇率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同时,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也可能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稳定,这对中国的金融市场运行和金融业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最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中国经济也带来了一些机遇。
一方面,尽管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中国出口造成了冲击,但其也迫使中国企业提升竞争力,寻找新的市场和贸易伙伴。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之一,对外贸易也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近年来,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频频出台,给中国对外贸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困难,本文将探讨这些保护主义措施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以及对策。
一、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影响1. 减少中国对美出口量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量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量的一半以上,减少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量将会对中国对外贸易造成较大的影响。
特别是在某些领域,如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等,中国对美的依赖度很高,这些产品的出口减少,将对中国的产业链产生重大影响。
2. 增加中国对全球市场的依赖度美国加强贸易保护措施,将会使一部分中国的出口产品转向其他市场,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
但是,由于全球市场的竞争也很激烈,中国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全球市场中取得更大份额。
3. 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就业中国对外贸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不仅会影响出口企业的盈利和市场份额,还会减少相关行业的就业,并且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受到的阻碍越来越大,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和就业机会。
二、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对策1. 控制对美出口风险为了降低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中国应该加快对外贸易的多元化布局,开拓新的市场,扩大对欧盟、东南亚等地区的出口,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
同时,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竞争力和利润率。
2. 推动国内市场消费升级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市场消费升级已成为重要的趋势。
强化消费者对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是中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有效手段。
推动国内市场的消费升级有助于提高中国产品的附加值,增强综合竞争力。
3. 加强贸易谈判和规则制定在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过程中,中国还需要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贸易体制的改革和建设。
贸易保护主义与中国经济发展

贸易保护主义与中国经济发展近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在贸易领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保护主义做法,给全球经济和中美贸易关系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外贸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也成为了贸易保护主义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本文将探讨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问题。
一、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 减少中国出口量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出口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组织了多次“301调查”和“232调查”,企图通过加税和限制进口来减少中国对美出口贸易。
这不仅给中国出口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也导致了中国出口量的下降,进一步对中国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
2. 提高中国产品成本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实施还会提高中国产品的成本,给中国企业造成经济压力和竞争力下降的问题。
例如,美国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关税,直接使得中国生产的产品价格上涨,进而降低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降低了中国企业的出口收益。
3. 影响中国国内市场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实施还会对中国国内市场产生影响。
外贸的不景气会使得自贸区的开放遇到问题,外资进入中国的速度也会减缓,甚至投资难度会加大,最终影响到中国经济整体的发展。
二、中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需要采取的措施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中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是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并购重组等方面尽可能减少对外投资和资源购买,提高自身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能力,从而减缓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2. 坚持发展多层次的市场中国在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时需要积极推动多层次的市场的发展。
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由于多层次市场的存在,能够带来更好的资金流动和市场质量,从而尽可能保护中国企业的利益,同时也能对中国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
3. 拓展国内市场和多元化出口渠道在国外市场受到压制的情况下,中国需要更加重视国内市场的发展,并且尽可能提高中国企业与国外市场的多元化联系。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自特朗普政府上任以来,美国频繁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众多国家实施关税和贸易限制措施,其中包括中国。
这些措施对中国的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一、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美国实施关税政策对中国出口企业影响最为直接。
2018年7月,美国对中国2000亿美元的进口商品征收额外关税,其中许多商品是中国出口企业的主要产品,如电子产品、纺织品和机械装备等。
这导致中国企业的利润下降,生产成本上升,使得中国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受到了影响,甚至面临破产的风险。
二、对中国整体经济的影响不仅仅是对出口企业的影响,美国贸易保护政策也波及到了整个中国经济。
首先,出口企业的利润下降和生产成本上升将导致国内失业率的上升,进而影响社会稳定。
其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外贸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非常大,出口规模会受到很大影响,这会导致中国的经济增长放缓。
三、如何应对贸易保护主义面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应对。
1、强化国内市场加强开放政策是中国实现经济增长的一种方式,但此外,中国需要加强国内市场的发展。
国内市场的扩大将提高中国经济的自给自足能力,减少对外贸易的依赖,从而降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2、拓展贸易伙伴多边贸易协定的签署是中国应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将与更多国家建立贸易合作伙伴关系,从而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减缓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影响。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创新是有效应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手段。
中国可以通过采取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吸引更多技术创新企业和投资,提高中国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从而降低贸易摩擦所带来的影响。
总之,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中国政府应对措施还是很多的。
中国可以通过加强国内市场的发展、拓展贸易伙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创新等方法,有效应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所带来的冲击。
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对国内经济的影响近年来,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其中包括对中国加征关税、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
这些政策对美国国内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增加了美国进口商品的成本。
对中国等国家加征关税,导致相关商品的价格上涨,进口商需要承担更高的成本。
这使得美国企业在购买进口商品时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利润率。
同时,也增加了美国消费者的生活成本,使得消费者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商品,从而降低了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
其次,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影响了美国的国际贸易。
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政策导致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变得紧张。
其他国家可能对美国进行报复性措施,比如加征关税等。
这会影响美国企业的出口业务,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市场份额。
这也将导致美国国内失业率的上升。
第三,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如果进口商品的成本上涨,那么企业可能会将这些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如果相关商品的价格持续上涨,消费者可能会购买更少的商品或寻找新的供应链,从而对生产商的销售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可能威胁到美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许多美国企业是跨国公司,它们在世界各地都有业务。
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可能会削弱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影响其长期发展。
此外,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还可能使得企业在跨国业务上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总之,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美国国内经济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增加企业和消费者的成本、影响国际贸易、引发通货膨胀以及威胁到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因此,美国政府需要综合考虑国内和国际利益,制定合理的贸易政策,促进企业和消费者的长期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摘要: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早已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热点话题,随着这经济全球化得进程不断加快,一些旧有措施的作用在逐渐削弱,但新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这样的一个特殊时期,对全球各国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本文中美双边贸易为例,阐述和论析了近年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原因,以及对中国贸易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贸易保护主义金融危机影响Abstract:International trade protectionism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context ofglobalization, as this was the process of accelerating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role of some of the old measures gradually weakened, but the new and rising trade protectionism, especially in this financial crisis a special time for all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had a negative impact. This Sino-US trade, for example, described and analyzed in recent years of U.S. trade protectionism, why, and the impact of trade with China, and on this basis, the proposed response measures to be taken in China.Key words:Trading Protectionism Financial crisis Influence引言尽管遏制贸易保护主义仍是各国的共识,但进入2009年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风险上升却是不争的事实。
今年年初,美国国会通过的近8000亿美元刺激经济法案中,继续保留颇受争议的“购买美国货”条款(Buy American Act, BAA)。
这一条款规定,在刺激计划的基建项目中需要使用的钢铁产品和所有制成品,都必须为美国制造。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在经济衰退期的抬头,不禁让人联想到大萧条时该条款出笼,以及当时美国大规模提高进口关税率的Smoot-Hawley T ariff Act。
这两项条款的本意,是保护美国国内经济避免进口冲击国内生产造成更多失业。
但事与愿违,虽然从1929至1933年间美国从欧洲的进口下降了71%,但世界各国对美国进行的大规模报复措施,使美国对欧洲的出口也相应减少了67%。
结果,美国的失业率从1930年Smoot-Hawley关税条款通过时的7.8%连续上升至1933年的25.1%。
世界贸易在此四年中下降了三分之二。
虽然当时国际贸易占各国经济总规模的比例甚小,众多经济学家仍认为由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引起的国际贸易崩溃是引发全球大萧条的重要原因之一。
基于此,文章对在经济危机背景下的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贸易的影响进行分析,希望对中国应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的研究有所裨益。
一、贸易保护主义的基本概念(一)贸易保护主义定义贸易保护主义(trade protectionism),按照传统的说法,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
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
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
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较晚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常常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发达国家则多提倡自由贸易,贸易保护主义只是用来作对付危机的临时措施。
到了垄断阶段,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已不仅仅是抵制外国商品进口的手段,更成为对外扩张、争夺世界市场的手段。
贸易保护主义,无论新旧,其中心思想是一样的: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可能会影响到一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因而会引起不同社会阶层或利益集团不同的反应。
但新旧相比,新贸易保护主义更胜一筹,具有强制性强,对贸易各方影响大而直接,受约束范围广和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
(二)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1、主要保护手段由关税转到非关税措施。
一系列的国际贸易与关税谈判中形成的决议,大大降低了关税总水平,于是各国转而采取非关税措施来推行保护主义政策。
这些措施灵活、隐蔽、限制性强,世界贸易总额一半以上受到各种非关税限制;2、保护政策对产品的针对性越来越强,如对工业品限制减少和降低,但对农产品的保护却极少松动,对工业品中不同商品的限制也有很大差别;3、实行保护政策所针对的国家和地区的区分加强了。
一般地说一国总是针对自己直接、强劲的竞争对手加强保护主义政策,而对其他国家则适当放松。
世界多数国家都是根据自己的国情和竞争对手的状况,分别采用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政策,以期保护本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强其在国际中的竞争力。
(三)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趋势1.贸易保护的规律性(1)它经常出现在这些时候:当一国经济比较落后或面临经济危机的时候;当一国原有的优势面临威胁或即将失去的时候;爆发战争期间。
(2)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基本是交替进行的,而且自由主义的历史非常短暂。
19世纪40年代之前西方工业国都在实行贸易保护措施,1846年英国废除谷物法以后到19世纪70年代各国主要实行自由贸易政策;19世纪70年代各国又开始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二战以后至60年代末实施自由贸易;70年代以后新的贸易主义政策又被各国逐渐采用。
(3)谁变成强国谁就率先打破贸易保护而提出自由贸易。
19世纪40年代的自由贸易政策由当时的强国英国率先提出和实施;20世纪40年代自由贸易政策由当时强大的美国率先提出和实施。
(4)世界经济处于增长和繁荣阶段易实施自由贸易政策,而世界经济面临或处于萧条阶段易实施贸易保护措施。
(5)理论上自由主义占据霸主的地位时间较长,在现实中真正的贸易自由发生却很短暂。
自由主义更多时候是宣传的口号,可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表达:自由贸易只是高高举起的旗帜,但在这面旗帜下没有更多的国家跟从。
2. 贸易保护的发展趋势(1)在未来很长的时间里贸易保护仍然是各国贸易政策的支撑点。
不仅包括发展中国家,一些发达国家之间由于竞争的激烈会不断实施贸易保护。
(2)保护的手段时而透明、极端化(关税、政治、军事等手段),时而隐蔽化(各种非关税壁垒)。
(3)新的保护手段不断应势而生(各种技术和绿色壁垒)。
(4)整体保护增强(更多贸易组织会不断出现)。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形式(一)凭借技术优势构建技术壁垒随着科学技术与管理水平的发展,各国对产品的生产标准的技术法规及生产产品的管理体系认证的标准、评审程序和认证制度等名目繁多,复杂多变,且常常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不透明性,对其他国家的产品和服务设置重重障碍。
(1)严格的产品准入条件。
主要集中在对产品制订严格的甚至是苛刻的标准、法规作为市场准入条件。
广泛涉及产品适用度、安全、卫生等方面。
(2)技术认证。
欧盟的ce 认证、美国的ul 安全认证等都是影响广泛的认证制度。
随着著名的iso9000质量管理认证体系在全球的推广和普及,国际标准化组织又不失时机地推出了iso14000 环境管理国际标准体系。
该体系的推出一方面有利于加强企业和社会团体的环境意识,规范其环境行为,另一方面,由于实行过于严格的认证标准和要求,在发展中国家全面推广尚有一定难度,这就自然而然地给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造成障碍,将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和服务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
(二)以环境保护为名筑起贸易壁垒在认识“绿色壁垒”时,我们应当看它的双重性。
一方面,它有助于遏止全球环境恶化和资源浪费的趋势,解决人与自然不协调发展这一全球性难题,实施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对环境壁垒的不适运用使其成为披着合法外衣的新贸易保护的一种有效形式,从而对国际贸易进行不合理的限制,并延缓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环境壁垒常以保护有限资源、环境、生态平衡或人民健康为名,刻意制定一系列苛刻的环保标准,对来之国外的产品或服务加以限制。
用这些措施解决国际贸易中的环境外部性问题时存在着不公平性,这主要在于,首先,各国的标准或措施不一致,在与国际统一标准进行“一刀切”时往往不能严格地贯彻外部性内部化的原则,发达国家的产品比较容易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而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却因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而常常被拒之于门外,致使这种限制成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的单方面贸易限制,从而出现国家间损益的不公平现象。
其次,环境壁垒的构成主要是成本内在化,因此能够构筑环境壁垒的只有工业化国家,它们希望凭借自身在环保技术方面的优势,通过制定苛刻的环境技术标准和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对在环保技术上处于劣势的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歧视,以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
对于“绿色壁垒”消极一面,我们要坚决抵制,对其积极的一面则要积极借鉴和改进,不可一概否定。
(三)对贸易的行政干预和反倾销新贸易保护主义通过干预本国对外贸易,来加强对对外贸易的管理。
最著名的是 1988 年美国国会修订并通过的《综合贸易及竞争办法法规》,从法律上标志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形成。
该法案授权政府对贸易对手不合理或不公正的贸易可采取必要的行动,以减少国内产业的压力,从而加强了美国政府对外贸易调控的合法性。
新贸易保护主义另一表现形式是把“反倾销”作为控制进口的有效而便利的手段,恣意滥用,为所欲为。
新贸易保护主义运用反倾销战略,不显山不露水地将受指控方原本符合公平竞争原则的比较利益优势消除殆尽,彻底违背了世贸组织关于反倾销协议所规定的准则。
除此之外,劳工标准、区域性协议、关税升级保护和“灰色区域”措施等也是新贸易保护主义所采取的手段。
以上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研究表明,与以关税壁垒为特征的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相比,新贸易保护主义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和形式上的隐蔽性。
和可以通过谈判实行减让的关税措施相比,绿色和技术贸易壁垒很难通过外交努力或谈判来弱化和消除,而且其具体形式复杂多变,花样翻新,常以最新科技为支撑。
我们只有用相应的高科技手段“以强制强”,才能成功抵制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三、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的影响随着中国产品占国际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我国企业频繁遭遇反倾销、反补贴、各种保障措施以及技术、环境、劳工等贸易壁垒的限制,涉案金额猛增,国内企业蒙受了巨额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