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
2019年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语文试题

2019年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明代言官监督与朝政兴衰黄振萍传统中国有一套发达的监督系统。
传统中国既要求官员具备技术型官僚的职能(所谓“钱粮刑名”),又要求官员充当万民的表率,即所谓“青天大老爷”,具有公私领域杂糅的特点。
传统中国的官员具有“道德一政治”两重功能,那么对官员的监督也就有了两个维度。
除外在的法律监督外,还从道德角度进行监督,即对官员进行风宪纠弹的言官系统。
言官系统的制度化及其效用的发挥,以明代最为典型。
言官选任尤为严格。
言官的职能主要是进行谏诤和封驳,纠举百官,肃清吏治。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言官要起到肃清吏治的作用,由谁来担任言官就是非常慎重的事情了。
朱元璋要求由“贤良方正”之人来充任言官,内存忠厚之心,外振正直之气,政治上一定要忠君爱国。
明成祖朱棣则进一步强调言官要“有学识、通达治",器识远大,学问赅博。
不仅如此,明代还要求言官有实际的仕途经历,不是仅凭借书本上的抽象理念来行事,而是能真正切入实务,不务空言。
由于言官的道德劝谏职能,就必然对言官任职资格提出了专业技能之外的更多要求,首先是任职回避。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父兄现任在京三品大臣,其子弟为科道言事官者,俱改任别衙门,照例循资外补。
”其次对言官出身有责资格限制。
明代规定,不能选用胥吏出身者为言官,如果曾犯“奸贪罪名”,也失去获选资格。
总之,言宫的选任在官员选任体系中属于最为严格的范围。
在选任程序上,一般有荐举和考选两种途径,在洪武之后,通过科举的考选成为主流。
但是,通过科举之后的任命程序。
言宫比起其他普通官员要严格复杂很多,先要进行察访,调查舆论民情,然后,“或策以时务,或试以幸疏,议论正人”,最后拟出名单,供皇帝批准。
考核程序也远较普通官员复杂,考核的标准主要有除革奸弊、审理冤枉、扬清激浊等,非常完备。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三)(含解析)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三)(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福文化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大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自古就有崇福、尚福、祈福、盼福的传统,对福文化有着高度的心理认同和文化认同。
从现有资料看,中国人的福文化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逐渐形成并具有了丰富的内涵。
《尚书·洪范》提出了五福的概念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后人关于福的观念,基本上是在五福基础上发展和丰富起来的,福文化的内涵主要有衣食、长寿、平安、多子孙、修德、和谐等。
儒家文化是封建社会正统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国文化有着至远至深的影响,对儒家的福文化考察可以看出中国福文化的本质。
周代福文化是儒家福文化的源头。
周人认为上天是福祉的赐予者,天子和诸侯谨慎修德,通过祭祀和民众的呼声将天子之德上达于天,上天就会赐予百姓福祉但周人又认为,上天赐予福祉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周人的“明德慎罚,敬天保民”思想。
周人认为福主要表现为寿考、多子嗣、家族显耀等。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以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并对人们的精神观念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儒家福文化在继承周人寿考、多子嗣、家族显耀等观念的基础上,将忠君、孝道等联系起来。
《礼记.祭统》贤者之祭也,必受其福。
非世所谓福也。
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谓之备可以看出,儒家在福文化内涵中增加了顺、备的含义。
儒家认为只要做到上顺于天,外顺于君王,内顺于父母,就会受到福的眷佑,就会一顺百顺。
同时,福与顺又是在儒家定义的“亲亲尊尊”等级秩序框架内得到实现的。
民间福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在各种民俗中都有表现。
民间福文化大多与普通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表达着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
民间福文化主要有:一是丰收.民以食为天,对丰收的渴望和丰收后喜悦的表达是民间福文化的最直接的表现。
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语文摸底考试试题(附答案)

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18年春季高二期末考试暨2019届高三摸底考试语文得分:___________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咅盼,共10页。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G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所谓六艺乃春秋时固有之学问,先孔子而存在,孑厅实未制作之。
但孔子虽未曾制作六艺,却曾以六艺教弟子。
故后人以六艺为特别与孔子有密切关系,亦非毫无根据。
以六艺教人,并不必始于孔子,据《国语》,士昼教楚太子之功课表中,已有"诗""礼""乐""春秋""故志"等。
但此等教育,并不是一般人所能受。
不但当时之平民未必有机会受此等完全教育,即当时之贵族亦未必尽人皆有受此等完全教育之机会。
吴王寿梦第四子季礼到鲁方能见各国之诗与乐,可见"乐""诗"各书,在当时乃是极名贵的典籍学问。
孔子则抱定"有教无类"之宗旨,"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
如此大招学生,不问身家,凡缴学费者即收,一律教以各种功课,教读各种名贵典籍,此实一大解放也。
故以六艺教人,或不始于孔子;但以六艺教一般人,使六艺民众化,实始于孔子。
以后各家蜂起,竞聚生徒,然此风气实孔子开之。
孔子之讲学,又与其后别家不同。
别家皆注重其自家之一家言,如《庄子•天下篇》所说,墨家弟子诵《墨经》。
但孔子则是教育家,他讲学目的,在于养成"人",养成为国家服务之人,并不在于养成某一家的学者。
所以他教学生读各种书,学各种功课。
所以颜渊说:"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庄子•天下篇》讲及儒家,即说:"诗”以道志,"书" 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剔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三)(含解析)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阳辐射强烈时,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能得到有效地抑制,这使空气质量呈现出了相对较好的状况。
B。 经过努力,污染防治取得一定成果,但面临的问题日趋复杂,治理难度很大,也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
B. 根据材料二可知,两年的AQI的季节变化特征均表现出冬季高、夏季低、春秋居中的特点。
C。 由于冬季干燥易引发沙尘天气,天冷供暖又导致燃煤量激增,这使得AQI值达到一年中的顶峰。
D。 空气质量指数能描述空气质量状况,越大说明空气质量情况越好,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就越小.
6。 围绕“污染防治”,以上三则文字材料所呈现 内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从文体特征角度,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儒家文化是封建社会正统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国文化有着至远至深的影响,对儒家的福文化考察可以看出中国福文化的本质。周代福文化是儒家福文化的源头。周人认为上天是福祉的赐予者,天子和诸侯谨慎修德,通过祭祀和民众的呼声将天子之 德上达于天,上天就会赐予百姓福祉但周人又认为,上天赐予福祉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周人的“明德慎罚,敬天保民”思想.周人认为福主要表现为寿考、多子嗣、家族显耀等。
C. 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信念不能动摇,哪怕当前国际形势严峻,经济发展困难,也不能越过生态保护的红线
D。 去年我国空气质量继续改善,全国有12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空气污染治理前景值得期待.
5。 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材料二中变动率及季均值这两项,我们能够了解到AQI的波动幅度及周期性波动规律.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
【押题卷】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模拟(三)语文试题

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考模拟卷(三)语文命题人:湖南师大附中高三语文备课组本试题卷共10页。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福文化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大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自古就有崇福、尚、祈福、福的传统,对福文化有着高度的心理认同和文化认同。
从現有资料看,中国人的福文化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逐渐形成并具有了富的内涵。
《尚书・洪范提出了五福的概念:“五福:-日寿,二日富,三日宁,四曰货好德,五曰考終命。
”后人关于福的观念,基本上是在五福基础上发展和丰富起来的,福文化的内涵主要有衣食、长寿、平安、多子孙、修德、和谐等。
儒家文化是封建社会正统文化和主流意识形,对中国文化有着至远至深的影响,对儒家的福文化考察可以看出中国福文化的本质。
周代福文化是儒家福文化的源头。
周人为上天是社的赐予者,天子和诸侯達慎修德,通过祭祀和民众的呼声将天子之德上述于天,上天就会馬子百姓福祉。
但周人又认为,上天赐予福祉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周人的”明德慎罚,天保民”思。
周人认为福主要表现为寿着、多子、家族显耀等。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以后,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识形态,并对人们的精神观念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儒家福文化在继承周人寿考、多子詞、家族显等观念的基础上,将康君、孝道等联系起来。
《礼记・祭統:“贤者之祭也,必受其福。
非世所谓褥也。
者,备也;各者,百顺之名也。
无所不顶者,谓之各。
”可以看出,儒家在福文化内中缯加了、备的含义。
需家认为只要做到上販于天,外顺于君王,内顺于父母,就会受到福的眷怡,就会一百顺。
同时,福与顺又是在儒家定义的“亲亲算算”等序框架内得到实现的。
民间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在各种民俗中都有表现。
民间福文化大多与普通人的生产生活息息泪关,表达着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
民间福文化主要有:一是丰收。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月考(五)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语文试题(附中版)-(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月考试卷(五)语文命题人:湖南师大附中高三语文备课组本试题卷共10页。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华文化很注重中庸之道。
国家太大,治理需要依靠精英,这样的精英有一个特点,在孔子那里就是讲求“中庸”,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我称之为中庸理性主义,既不要过于峻急,也不要过于迟缓,应当恰到好处,掌握分寸,留有余地。
《论语》最大的特点就是恰如其分。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他鄙弃不义得来的富贵,但他只是说“如浮云”,像浮云那样一晃而过,并没有说其他丑恶的词,这体现了孔子语言的分寸感。
在孟子的时代,认为精英就当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庄子是从另外的角度说的,他强调有至人、有真人。
②中华文化很早就提出“化”的观点,《周易》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什么事情碰到钉子,无计可施了,这就是“穷”,穷就要变,变了才有出路,才可维持下来。
到了庄子的时代,更喜欢用的字是“化”——与时俱化。
“化”与“变”相比,有些悄悄发生变化的意思。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中华文化讲仁义道德、一和同、天下定于一、吾道一以贯之,似乎很呆板。
其实中华文化一点儿都不呆板,比如中国人承认有多种多样的选择性。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果我没有条件,我就把自己管好了,如果我有条件了,我就为天下百姓与君王效劳。
孙子说:“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
”充分理解战争的人,永远不会让自己变成殉葬者。
孟子评价孔子,说他是“圣之时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孔子生活的时代千变万化,民不聊生,国无宁日,孔子如果不随时调整自己,把握分寸的话,他早就灭亡了。
③老庄主张以退为进、以弱胜强、以无胜有。
老子甚至主张,柔弱是生命的特色,坚强是死亡的特色。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摸底考试文数试卷(含答案)

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18年春季高二期末考试暨2019届高三摸底考试数学(文科)得分:______________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量12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全集U=R,集合M={x|-4≤x-1≤4}和N={x|x=2k-1,k=1,2,…}的关系的韦恩(Venn)图如图所示,则阴影部分所示的集合的元素共有A.2个B.3个C.1个D.无穷多个2.已知点P(tan α,cos α)在第三象限,则角α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3.设i为虚数单位,m∈R,“复数z=(m2-1)+(m-1)i是纯虚数”是“m=±1”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4.已知双曲线x2a2-y2b2=1(a>0,b>0)的离心率为3,则其渐近线的方程为A.22y±x=0 B.22x±y=0C.8x±y=0 D.x±8y=05.下列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π的是A.y=cos2x B.y=|sin x 2|C.y=sin x D.y=tan x26.如图是某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其中主视图、侧视图、俯视图依次为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等边三角形,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33 B.32C.233D. 3 7.已知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f (x )和偶函数g (x )满足f (x )+g (x )=a x -a -x +2 (a >0,a ≠1),若g (2)=a ,则f (2)=A .2 B.154 C.174D .a 28.已知向量m =(λ+1,1),n =(λ+2,2),若(m +n )⊥(m -n ),则λ=A .-4B .-3C .-2D .-19.已知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当输入的x 的值为5时,输出的y 的值恰好是13,则在空白的赋值框处应填入的关系式可以是A .y =x 3B .y =13xC .y =3xD .y =3-x10.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3x -y -6≤0x -y +2≥0x ≥0,y ≥0,若目标函数z =ax +by (a >0,b >0)的最大值为12,则2a+3b的最小值为A .4 B.83 C.113 D.25611.过点P ()-1,1作圆C :()x -t 2+()y -t +22=1()t ∈R 的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则P A →·PB →的最小值为A.103B.403C.214 D .22-3 12.已知函数f ()x =ln x +()x -b 2x(b ∈R ).若存在x ∈⎣⎡⎦⎤12,2,使得f (x )>-x ·f ′(x ),则实数b 的取值范围是A.()-∞,2B.⎝⎛⎭⎫-∞,32 C.⎝⎛⎭⎫-∞,94 D.()-∞,3 选择题答题卡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2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2~23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13.在一个盒子中有分别标有数字1,2,3,4的4张卡片,现从中一次取出2张卡片,则取到的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为5的概率是________.14.在△ABC 中,若∠B =60°,sin A =13,BC =2,则AC =________.15.已知函数f ()x =⎩⎨⎧||x ,x ≤mx 2-2mx +4m ,x >m,其中m >0,若存在实数b ,使得关于x 的方程f ()x =b有三个不同的零点,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6.给出如下定理:“若Rt △ABC 斜边AB 上的高为h ,则有1h 2=1CA 2+1CB 2”.在空间四面体P-ABC 中,若P A 、PB 、PC 两两垂直,底面ABC 上的高为h ,类比上述定理,得到的正确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f (x )=2cos ⎝⎛⎭⎫π2-x cos(2π-x ).(Ⅰ)求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Ⅱ)当x ∈⎣⎡⎦⎤0,π2时,求函数y =f (x )+cos2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8.(本小题满分12分)若数列{a n}是递增的等差数列,其中的a3=5,且a1、a2、a5成等比数列.(Ⅰ)设b n=1(a n+1)(a n+1+1),求数列{b n}的前n项的和T n.(Ⅱ)是否存在自然数m,使得m-24<T n<m5对一切n∈N*恒成立?若存在,求出m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9.(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ABE为等腰三角形,AE=BE,平面ABCD⊥平面ABE,点F在CE上,且BF⊥平面ACE.(Ⅰ)判断平面ADE与平面BCE是否垂直,并说明理由;(Ⅱ)求点D到平面ACE的距离.已知圆M:(x+5)2+y2=36,N(5,0),点P是圆M上的任意一点,线段NP的垂直平分线和半径MP相交于点Q.(Ⅰ)当点P在圆M上运动时,试证明|QM|+|QN|为定值,并求出点Q的轨迹C的方程;(Ⅱ)若圆x2+y2=4的切线l与曲线C相交于A、B两点,求△AOB面积的最大值.已知二次函数f (x )=ax 2+bx +c (a ,b ,c ∈R )对任意实数x ,都有x ≤f (x )≤14(x +1)2恒成立.(Ⅰ)证明:f (1)=1;(Ⅱ)若f (-1)=0,求f (x )的表达式;(Ⅲ)在题(Ⅱ)的条件下设g (x )=f (x )-m 2x ,x ∈[0,+∞),若g (x )图象上的点都位于直线y =-34的上方,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附解析

湖南师大附中2019 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附分析湖南师大附中2019 届高考模拟卷 ( 二 )语命题人:湖南师大附中高三语备课组本试题卷共10 页。
时量 150 分钟,满分150 分。
一、现代阅读 (36 分 )( 一) 阐述类本阅读 ( 此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边的字,达成1~ 3 题。
100年前,蔡元培先生提出“以美育代宗教”,从学理上说,美育是美育,宗教崇奉是宗教崇奉,二者是不可以互相替代的。
但是,当时的中国,在新旧社会交替的背景下,有些人过分夸张宗教的作用,使得“宗教救赎论”看法泛滥,蔡元培本着科学主义的精神,在重视德育、智育的基础上,提出“以美育代宗教” ,对中国的美育实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特别是从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中国传统重感悟、重当下体验的化心理角度看,以美育代宗教拥有必定的可行性。
在今日看,倡导美育其实是让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应有的功能。
18 世纪德国启发时代的哲学家约翰?尼柯拉 ?提顿斯把人的心理功能区分为知、情、意三个方面。
人的知、情、意要全面发展,此中的感情主要应由审美充分。
美育经过审美活动陶冶人的性情,是促令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
在高度重视智育、生活节奏紧张的当下,美育有助于促令人品的健全和完美,有助于促令人的全面发展。
马尔库塞曾批评现代工业社会将人变为了“单向度的人” ,失掉了生活的乐趣和创建力,他重申要把人从现实中解放出,获取全面发展。
卓别林主演的喜剧电影《摩登时代》中的查理,就是生产流水线上的机器人,一个单向度的人。
美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美育,是指人的全部审美活动,包含赏识自然美景、艺术等,都对人的心灵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是铸就人的精神世界的有机部分。
这是一种自觉的美育。
而狭义的美育,则指经过自觉地、能动地规划,存心识地进行的审美教育,如学校里的艺术教育等,在美育的实行过程中,学校在自觉地培育学生踊跃、健康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兴趣方面起侧重要作用,而学校自觉的美育又可对人们自觉的审美活动起到必定的指导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18年春季高二期末考试暨2019届高三摸底考试语文得分:____________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0页。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六艺乃春秋时固有之学问,先孔子而存在,孔子实未制作之。
但孔子虽未曾制作六艺,却曾以六艺教弟子。
故后人以六艺为特别与孔子有密切关系,亦非毫无根据。
以六艺教人,并不必始于孔子,据《国语》,士亹教楚太子之功课表中,已有“诗”“礼”“乐”“春秋”“故志”等。
但此等教育,并不是一般人所能受。
不但当时之平民未必有机会受此等完全教育,即当时之贵族亦未必尽人皆有受此等完全教育之机会。
吴王寿梦第四子季礼到鲁方能见各国之诗与乐,可见“乐”“诗”各书,在当时乃是极名贵的典籍学问。
孔子则抱定“有教无类”之宗旨,“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
如此大招学生,不问身家,凡缴学费者即收,一律教以各种功课,教读各种名贵典籍,此实一大解放也。
故以六艺教人,或不始于孔子;但以六艺教一般人,使六艺民众化,实始于孔子。
以后各家蜂起,竞聚生徒,然此风气实孔子开之。
孔子之讲学,又与其后别家不同。
别家皆注重其自家之一家言,如《庄子·天下篇》所说,墨家弟子诵《墨经》。
但孔子则是教育家,他讲学目的,在于养成“人”,养成为国家服务之人,并不在于养成某一家的学者。
所以他教学生读各种书,学各种功课。
所以颜渊说:“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庄子·天下篇》讲及儒家,即说:“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此六者正是儒家教人之六种功课。
惟其如此,所以孔子弟子之成就,亦不一律。
《论语》谓:“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可见孔子教弟子,完全欲使之成“人”,不是教他做一家的学者。
孔子又继续不断游说于君,带领学生,周游列国。
此等举动,前亦未闻,而以后则成为风气;此风气亦孔子开之。
再说孔子以前,未闻有不农不工不商不仕,而只以讲学为职业,因以谋生活之人。
古时除贵族世代以做官为生者外,吾人亦尝闻有起于微贱之人物。
此等人物,在未仕时,皆或为农或为工或为商,以维持其生活。
孟子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孔子以前,不仕而又别不事生产者,实未闻有人。
《左传》中说冀缺未仕时,亦是以农为业。
孔子早年,据孟子说,亦尝为贫而仕,“尝为委吏矣”,“尝为乘田矣”(《孟子·万章下》)。
但自大收学生以来,即纯以讲学为职业,为谋生之道。
不但他自己不治生产,他还不愿教弟子治生产。
樊迟“请学稼”,“请学为圃”;孔子说:“小人哉!樊须也。
”他这种不治生产的办法,颇为其时人所诟病。
据《论语》所说,荷蓧丈人谓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此外《庄子》亦载盗跖谓孔子:“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
……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
”《庄子》中所说,不可认为实事,但此等批评,则是当时可能有者。
观此可知儒家之一种风气。
惟其风气如此,于是后来即有一种非农、非公、非商、非官僚之“士”,不治生产而专待人之养己。
此士之阶级,孔子以前,似亦无有。
以前所谓士,多系大夫士之士,或系男子军士之称,非后世所谓士农工商之士也。
此种士之阶级只能做两种事情:即做官与讲学。
此所谓: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孔子即是此阶级之创立者,至少亦是其发扬光大者。
(摘编自冯友兰《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艺是春秋时期固有的学问。
孔子虽未创作六艺,却将其当做教学的教材,所以后世认为六艺与孔子关系密切,也有一定道理。
B.孔子奉行“有教无类”的理念,不过问学生的出身,只要缴纳学费者,一律教给他们各种功课和名贵典籍,这在当时是一大解放。
C.孔子之所以教学生读各种书,学各种功课,是因为他讲学的目的并不在于培养儒家学派的学者,而在于培养能为国家服务的人才。
D.孔子一直以来不治生产,不农不工不商不仕,颇受时人诟病。
荷蓧老人说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即是批评其此种生活态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孔子以前为官的人有两种:世代为官的贵族,出身微贱但后来出仕的人物。
第二种人在为官以前,都为维持生计而干过其他行业。
B.孔子的学生樊迟希望学习农耕和种植的技能,孔子斥其为“小人”,说明孔子认为读书人从事农业生产是品德卑劣的体现。
C.《庄子》记载的盗跖对孔子不耕不织、以如簧巧舌迷惑君主等批评虽然未必是实事,但可能确是当时的人对儒家的看法。
D.孔子创立或者至少是发扬光大了不治生产而专待人之养己的“士”这一新兴阶级,这个阶级的人只能做为官与讲学这两种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据《国语》,士亹教楚太子之功课表中,有“诗”“礼”“乐”“春秋”“故志”等,可见当时平民未有机会受此等六艺教育。
B.孔子欲使弟子成人,而非成一家之学者,所以颜渊子路虽皆为孔子门生,但颜渊注重仁德修养,子路擅长政治事务,他们的成就并不一律。
C.因孔子首以六艺教一般人,从而开创了教育的风气,其后各家蜂起,皆效仿孔子招收学生,故而后世推崇其为“万世师表”。
D.孔子对先秦时期教育的普及、游说之风的兴起、士人阶级的出现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可见其在我国历史上享有的极高地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牛张爱玲禄兴衔着旱烟管,叉着腰站在门口。
雨才停,屋顶上的湿茅草亮晶晶地在滴水。
地下,高高低低的黄泥潭子,汪着绿水。
水心里疏疏几根狗尾草,随着水涡,轻轻摇着浅栗色的穗子。
迎面吹来的风,仍然是冰凉地从鼻尖擦过,不过似乎比冬天多了一点青草香。
禄兴在板门上磕了磕烟灰,紧了一紧束腰的带子,向牛栏走去。
在那边,初晴的稀薄的太阳穿过栅栏,在泥地上匀铺着长方形的影和光,两只瘦怯怯的小黄鸡抖着粘湿的翅膀,走来走去啄食吃,牛栏里面,积灰尘的空水槽寂寞地躺着,上面铺了一层纸,晒着干菜。
角落里,干草屑还存在。
栅栏有一面磨擦得发白,那是从前牛吃饱了草颈项发痒时磨的。
禄兴轻轻地把手放在磨坏的栅栏上,抚摸着粗糙的木头,鼻梁上一缕辛酸味慢慢向上爬,堵住了咽喉,泪水泛满了眼睛。
他吃了一惊——听见背后粗重的呼吸声,当他回头去看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禄兴娘子已经立在他身后,一样也在直瞪瞪望着空的牛栏,头发被风吹得稀乱,下巴颏微微发抖,泪珠在眼里乱转。
他不响,她也不响,然而他们各人心里的话大家看得雪亮。
瘦怯怯的小鸡在狗尾草窝里簌簌踏过,四下里静得很。
太阳晒到干菜上,随风飘出一种温和的臭味。
后天的早上,鸡没有叫,禄兴娘子就起身把灶上点了火,禄兴跟着也起身,吃了一顿热气蓬蓬的煨南瓜,把红布缚了两只鸡的脚,倒提在手里,兴兴头头向蒋家走去。
黎明的天上才漏出美丽的雨过天青色,树枝才喷绿芽,露珠亮晶晶地,一碰洒人一身。
树丛中露出一个个圆圆的土馒头,牵牛花缠绕着坟尖,把它那粉紫色的小喇叭直伸进暴露在黄泥外的破烂棺材里去。
一个个牵了牛扛了锄头的人唱着歌经过它们。
蒋家的牛是一只雄伟漂亮的黑水牛,温柔的大眼睛在两只壮健的牛角的阴影下斜瞟着陌生的禄兴,在禄兴的眼里,它是一个极尊贵的王子,值得牺牲十只鸡的,虽然它颈项上的皮被轭圈磨得稀烂。
他俨然感到自己是王子的护卫统领,一种新的喜悦和骄傲充塞了他的心,使他一路上高声吹着口哨。
到了目的地的时候,放牛的孩子负着主人的使命再三叮咛他,又立在一边监视他为牛架上犁耙,然后离开了他们。
他开始赶牛了。
然而,牛似乎有意开玩笑,才走了三步便身子一沉,伏在地上不肯起来,任凭他用尽了种种手段,它只在那粗牛角的阴影下狡猾地斜睨着他。
太阳光热热地照在他的棉袄上,使他浑身都出了汗。
远处的田埂上,农人顺利地赶着牛,唱着歌,在他的焦躁的心头掠过时,都带有一种讥嘲的滋味。
“杂种畜牲!欺负你老子,单单欺负你老子!”他焦躁地骂,刷地抽了它一鞭子,“你——你——你个杂种的畜牲,还敢欺负你老子不敢?”牛的瞳孔突然放大了,翻着眼望他,鼻孔涨大了,嘘嘘地吐着气,它那么慢慢地,威严地站了起来,使禄兴很迅速地嗅着了空气中的危机。
一种剧烈的恐怖的阴影突然落到他的心头。
他一斜身躲过那两只向他冲来的巨角,很快地躺下地去和身一滚,骨碌碌直滚下斜坡的田陇去。
一面滚,他一面听见那涨大的牛鼻孔里咻咻的喘息声,觉得那一双狰狞的大眼睛越逼越近,越近越大——和车轮一样大,后来他觉得一阵刀刺似的剧痛,又咸又腥的血流进口腔里去——他失去了知觉,耳边似乎远远地听见牛的咻咻声和众人的喧嚷声。
又是一个黄昏的时候,禄兴娘子披麻戴孝,送着一个两人抬的黑棺材出门。
她再三把脸贴在冰凉的棺材板上,用她披散的乱发揉擦着半干的封漆。
她那柔驯的战抖的棕色大眼睛里面塞满了眼泪;她低低地用颤抖的声音告诉:“先是……先是我那牛……我那会吃会做的壮牛……活活给牵走了……银簪子……陪嫁的九成银,亮晶晶的银簪子……接着是我的鸡……还有你……还有你也给人抬去了……”她哭得打噎——她觉得她一生中遇到的可恋的东西都长了翅膀在凉润的晚风中渐渐地飞去。
黄黄的月亮斜挂在烟囱,被炊烟薰得迷迷濛濛,牵牛花在乱坟堆里张开粉紫的小喇叭,狗尾草簌簌地摇着栗色的穗子。
展开在禄兴娘子前面的生命就是一个漫漫的长夜——缺少了吱吱咯咯的鸡声和禄兴的高大的在灯前晃来晃去的影子的晚上,该是多么寂寞的晚上呵!(节选自《张爱玲文集》)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篇小说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暗示禄兴家以前也养过牛,牛让别人牵走是迫于生活情非得已,点出了禄兴家的窘迫现状,也为后文借牛做了铺垫。
B.小说注重细节描写,“抚摸着粗糙的木头,鼻梁上一缕辛酸味慢慢向上爬”,表现了禄兴对已被牵走的牛的深厚感情,还有对生活困窘的忧虑。
C.禄兴娘子的形象很饱满,她勤劳坚忍,与丈夫辛苦持家,却过着极为艰难的生活,她怨怪丈夫的鲁莽,可预见的是,她也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
D.小说颇具画面感,既有具体描写,又有简笔勾勒,比如对禄兴被牛的巨角顶穿身体的场景,作品做了具体描绘,能让人联想到当时的血腥画面。
5.小说为什么一再提及农人牵牛唱歌的情景?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充满了悲凉意味,这篇小说的最后一段,就调出了浓浓的悲凉味;也有人说,结尾一段是画蛇添足,可以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