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前》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词义理解》附答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词义理解》附答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词义理解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义。

(24分)3.结合偏旁,猜一猜词语的意思。

(填序号,6分)(1)叮咛() ①反复地嘱咐②水滴落的声音(2)忐忑() ①心神不定②经历曲折4.结合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语。

(10分)“甘”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如果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部。

“甘”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甜,味道好,跟“苦”相对;②甘心,自愿,乐意。

判断下面加点的“甘”字的意思,请选一选。

(填序号)(1)甘.拜下风()(2)同甘.共苦()二、给词语及其意思连线。

(16分)留意表示理所当然停止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应该不再进行决定注意;小心三、读句子,给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10分)1.遇到事情,我们一定要勇敢,不要懦弱..。

()①软弱,不坚强②无能2.他的话叫人怀疑..,没有人敢相信他。

()①疑惑;不很相信②猜测四、词语辨析,填一填。

(24分)1.近、反义词辨析。

(16分)2.根据语境辨析。

(填序号,8分)(1)我写好的作业被弟弟偷偷拿去了,他还在上面画了画,我________,指着他说:“你怎么能这样做!”(2)奶奶去世了,我们________。

五、选出和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句子。

(填序号,12分)1.这个小姑娘的想法很特别..。

()①我特别..。

..喜欢这本书。

②榴梿的味道十分特别2.现在,电脑对我们来说已经不新鲜..了。

()①刚下过雨,空气很新鲜..玩意儿。

..。

②小明有个新鲜六、读短文,完成练习。

(14分)春天,毛毛虫斑斑从卵里钻出来,他慢慢地爬到池塘边,小鹅告诉他:“不要害怕,你很快就会变成一只蝴蝶呢!”斑斑开始有了梦想。

斑斑爬上一个山坡。

他看见一只小白兔受伤了,昏倒在地上。

“到底是去帮小白兔,还是去变蝴蝶呢?”斑斑很犹豫。

《雷雨前》2017

《雷雨前》2017
境的憋闷,呼唤民族革命早日到来。
合作探究
结合时代背景,试分析 雷雨、闷热的天气、 苍蝇、蚊子、蝉儿的 象征意义。
灰色的幔
象 征
国民党统治和一 切反革命力量
闷热的天气
象 征
国民党反动派 实行的白色恐 怖和黑暗统治
苍蝇 蚊子

象 征
国民党反动派的帮凶,
帮闲和消极的遁世者
象 征
天外巨人
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
味觉:“吸进来的只是热辣辣的一股闷。”
感觉:“人像快要干死的鱼”“觉得世界末日也 不会比这更坏。”
(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
“人像快要干死的鱼,张开了一张嘴”
探究五:文章为什么要突出天气的
闷热和人的难受?
本文写于1934年,当时正处于民族 危难时刻,全民抗战仍然遥遥无期,这就产
生了一种全民的政治苦闷。作者借写自然环
记一记(一)
n )揩汗 ( k ā i ) 帐幔(mà
踱步(duó )水门汀(tīng )
呕吐( ǒu ) 咆哮 ( xià o)
模样( mú ) 龌(wò )龊( chuò ) 噤声( jì n )乘隙( xī ) ( bō)
记一记(二)
水门汀:水泥。 龌龊:不干净、脏。 猛可:突然。 乘隙:利用空子,趁机会。 不折不扣: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
找出文中十处以上写热、闷的有关语句, 体味其表达的妥帖。 1、清早起来,摸一摸桥石,竟像还带点热。 (一整夜还无法散热) 2、天快亮的时候,这桥上还有两三个人躺 着。(如果下半夜凉快了,早回家躺了) 3、太阳威力好像透过幔直逼你头顶。 (逼字好,触觉上有强烈感觉,太阳隔着 云层依然热力无比)

茅盾的散文诗

茅盾的散文诗

茅盾的散文诗茅盾虽以小说知名,但也擅长写散文诗,且不无技巧。

先说象征,比如《叩门》,写叩门声引起的一些思绪与联想。

作者的心是迷惘中不无期待的,但开了门,原来叩门的是一条黑狗。

“是你这工于吠影吠声的东西,丑人作怪似的惊醒了人,却只给人们一个空虚!”那叩门的声音,所得是一种失望。

再如《雾》,“雾遮没了正对着后窗的一带山峰”,“我诅咒这抹煞一切的雾!”雾影响到精神,便是难以振作。

“雾,雾呀,只使你苦闷,使你颓唐阑珊,像陷在烂泥淖中,满心想挣扎,可是无从着力呢!”文中的雾,表明了精神上的苦闷。

这其中当然有时代的因素,从而影响到精神。

不过作者也表白了一种渴望:“我不知道红鲤鱼的轨外行动是不是为了不堪沉闷的压迫?在我呢,既然没有杲杲的太阳,便宁愿有疾风大雨,很不耐这愁雾的后身的牛毛雨老是像帘子一样挂在窗前。

”不想被雾遮没一切,就是渴望着精神上的突围。

雾是愁闷的象征,让人颓唐阑珊,无从振作,而作者心里是想有所奋发的。

又如《卖豆腐的哨子》中,由哨子声引起一种怅惘的滋味,想到的是生存的艰辛。

“像是闷在瓮中,像是透过了重压而挣扎出来的地下的声音,作为他们的生活的象征。

”这些篇章都写于流亡日本期间,可看出其时作者内心的郁闷。

至于《虹》里所写的,那种如虹一般虚幻的美丽,也太使人伤心。

且就作者的心态来说,仍渴望有所振作。

再来看比喻的写法。

比如《雷雨前》,写的是雷雨前的郁闷,天空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灰色的幔,闪电则如巨人手中明晃晃的大刀。

“像有一只巨人的手拿着明晃晃的大刀在外边想挑破那灰色的幔,像是这巨人已在咆哮发怒越来越紧了,一闪一闪满天空瞥过那大刀的光亮,隆隆隆,幔外边来了巨大的愤怒的吼声”。

双方僵持着,终于巨人取得了胜利,将那灰色的幔扯得粉碎,大雷雨就要来了,风开足了超高速度扑来了。

“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

”而雷雨前,那些苍蝇、蚊子及蝉们的表现也各有比方。

不用说,这样的篇章是隐喻着现实的,现实社会中就有这些对抗与僵持,但作者对胜利的到来充满了信心。

北语15秋《中国现代文学史》作业4满分答案

北语15秋《中国现代文学史》作业4满分答案
北语15秋《中国现代文学史》作业4满分答案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75 分。)
1. 下列属于沈从文主要创作思想的表述是 A. 文学表现人生的苦难 B. 文学讴歌人性 C. 文学表现自我 D. 文学为时代服务
正确答案 :B
2. 以下符合张天翼小说创作特色的判断是 A. 富有喜剧色彩和讽刺性 B. 有浓厚的怀乡情调 C. 慷慨激昂的革命文学 D. 有浓厚的避世思想
正确答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BD
5.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文学改良“八事”,其中有 A. 须言之有物 B. 不摹仿古人 C. 不讲求押韵 D. 不用典
正确答案 :ABD
正确答案 :A
15. 冯文炳的笔名是 A. 师陀 B. 废名 C. 芦焚 D. 知堂
正确答案 :B
15秋《中国现代文学史》作业4
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 1. 下列属于老舍的作品有 A. 《月牙儿》 B. 《华威先生》 C. 《离婚》 D. 《雷雨前》 正确答案 :AC
2. 下列属于京派作家的是 A. 废名 B. 萧乾 C. 艾芜 D. 沈从文
正确答案 :ABD
3. 下面属于茅盾的短篇小说有 A. 《林家铺子》 B. 《残冬》 C. 《春蚕》 D. 《秋收》
正确答案 :ABCD
4. 以下关于曹禺剧作《雷雨》正确的判断是 A. 周朴园是买办资本家的形象
B. 《雷雨》中最“雷雨”式的人物是蘩漪 C. 《雷雨》表现了作家的爱国主义思想 D. 《雷雨》是30年代有很大影响的一部多幕话剧
正确答案 :B
6.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 《语丝》 B. 《小说月报》 C. 《创造》季刊 D. 《新青年》
正确答案 :D

《雷雨》仿写

《雷雨》仿写

《雷雨》仿写之宇文皓月创作
一、雷雨前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树叶一动不动,鸟一声也不叫。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群蚂蚁赶忙往山上搬场。

(杨乐晨)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小花和小草一动不动,小鸟一声也不叫。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小鸡们急忙跑到鸡妈妈的怀抱中。

(田应雨)
二、雷雨后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道彩虹横跨空中,空气变得格外清新。

小草和小花随着微风开始舞动,小鸟开始自由自在地飞翔,小鸡们又离开妈妈的怀抱出来活动了。

(田应雨)
三、整篇仿写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小鸟一声也不叫,花儿一动不动。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小鸡赶忙跑到妈妈的怀抱。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草地啊,山坡啊,都看不清了。

渐渐的,渐渐的,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天亮起来了。

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小鸡蹦出了妈妈的怀抱。

蚯蚓钻出泥土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小朋友们又跑出来做游戏啦!(潘雨暄)。

《下雨天,真好》《雷雨前》《夜雨诗意》《听听那冷雨》教案及练习_教案教学设计

《下雨天,真好》《雷雨前》《夜雨诗意》《听听那冷雨》教案及练习_教案教学设计

《下雨天,真好》《雷雨前》《夜雨诗意》《听听那冷雨》教案及练习二.教学目标(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1.生字长工chánɡ魂牵梦萦yínɡ熹微xī慎思shèn静谧mì相和hè咆哮páoxiào龌龊wòchuò水门汀tīnɡ瞥过piē纂集zuǎn蹒跚pánshān魅力mèi惆怅chóuchànɡ羁绊jībàn蕴藉jiè喧嚣xiāo逼仄zè炮制páo涟漪liányī薄荷bò滂沱tuó青霭ǎi夜宿sù氤氲yūn羯鼓jié一峰半壑hè寒濑l ài岑寂cén2.词语启蒙:启发、开导儿童的智慧。

蒙,蒙昧无知。

魂牵梦萦:形容万分思念。

〖出处〗宋·刘过《醉太平》词:“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销香暖云屏,更哪堪酒醒。

”熹微:天光微弱的样子。

慎思:谨慎思考。

流连忘返:流连:留恋不止。

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

留恋得忘记了回去。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

”静谧:安静。

相和:相互应和。

咆哮:人暴怒叫喊或江河水奔腾轰鸣。

龌龊:1.器量局促;狭小。

2.肮脏。

3.卑鄙,丑恶。

水门汀:1.英语的译音。

水泥,亦指混凝土。

2.借指水门汀的路或地。

厉害:很,凶猛,猛烈。

瞥过:眼光掠过,匆匆一看。

诗韵:诗词用韵所依据的韵书。

宋以后通用《平水韵》﹐平﹑上﹑去﹑入四声共106韵。

这里指有美好的意境。

纂集:编撰汇集。

炮制:①用火制、水制或水火共制等方法将中草药原料加工成药物。

②制造;编造斑斓:灿烂多彩。

逼仄:(地方)狭窄。

喧嚣:①叫嚷;喧闹。

②声音嘈杂。

蕴藉:含蓄而不显露。

涟漪:细小的波纹。

羁绊: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

惆怅:失意而伤感。

魅力:极能吸引人的力量。

雷雨前茅盾读后感

雷雨前茅盾读后感

雷雨前茅盾读后感《雷雨前茅盾读后感》篇一读茅盾的《雷雨前》,就像是在闷热的夏日午后,听一位老友在耳边絮叨着他对即将到来的暴风雨的期待。

文章一开头就把那种压抑的氛围渲染得十足。

“清早起来,就走到那座小石桥上。

摸一摸桥石,竟像还带点热。

”这简单的描写,就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地掐住了我的喉咙,让我仿佛也置身于那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的环境中。

我就像一只被困在蒸笼里的包子,浑身黏糊糊的,难受极了。

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热嘛,有啥大惊小怪的。

嘿,您可不知道,这热可不仅仅是温度上的热,那是一种从心底里冒出来的烦躁。

茅盾笔下的景物描写简直绝了。

那些灰色的云,就像是一群没精打采的懒汉,懒洋洋地趴在天上,动也不想动。

天空就像一块被烤得发烫的铁板,随时都能把人给烤焦了。

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在一个酷暑天去爬山的经历。

那山路上的石头烫得就像刚从火里捞出来似的,我每走一步都感觉像是在受刑。

周围的空气好像凝固了一样,一丝风都没有。

当时我就在想,这鬼天气,是不是老天爷在跟我开玩笑呢?这和《雷雨前》里描写的那种压抑的热真的是太像了。

文中对于闪电和雷声的描写也很有特色。

“闪电,在辽远的西北天空里,在破棉絮似的黑云上,呼啦呼啦的闪烁着。

”这闪电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在乌云后面躲躲藏藏,时不时地露出一点光亮来吓唬人。

雷声呢,“轰隆隆隆”,就像是老天爷在打鼓,可是这鼓打得一点也不欢快,反而让人更加心烦意乱。

我就想啊,这雷雨要是再不来,人都要被这压抑的气氛给逼疯了。

这时候的人们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切地盼望着雷雨的到来,好给这沉闷的世界来一个痛快的洗礼。

茅盾在文中似乎不仅仅是在写自然的雷雨前的景象,更像是在写当时社会的一种状态。

那时候的社会也许就像这雷雨前的天气一样,沉闷、压抑,人们渴望着一场变革的“雷雨”来打破这种局面。

我不太确定我的理解对不对,但是我觉得这种感觉很强烈。

这就好比是一个装满了气的气球,只要有一点火星,就会爆炸。

也许茅盾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描写来表达他对变革的渴望吧。

雷雨前作文范文

雷雨前作文范文

雷雨前,又称暴风雨前,是一种自然现象,一般意味着即将到来的暴风雨。

不仅仅是天气现象,雷雨前还常常在人们的心理和情感上产生一定的影响。

它可以使人感到不安,压抑和不安静。

雷雨前这种现象在中国的文化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在古代,人们就曾经将雷雨与神灵联系在一起。

在诸多神话传说中,雷公和电母便是由于闪电和雷声诞生的。

人们常常认为,闪电和雷声是神灵在大地上表现出的愤怒和力量。

在现代社会中,雷雨前所产生的影响已经不仅仅是文化和信仰层面上的。

它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雷雨前的天气状况会对我们的出行产生影响。

一般而言,雷雨前的天气会较为阴暗潮湿,导致视线受限。

同时,由于落雷的危险性,人们在雷雨前需要更加小心谨慎地进行交通出行。

雷雨前还会对人们的情绪和感受产生影响。

许多人都会感到闷热难耐,压抑不安。

有的人还会因为闪电和雷声而感到胆怯和害怕。

这种情绪会在人们的行为和思维中延续,使人们感到疲惫不安,甚至影响到人们的自我认知和心理健康。

雷雨前还给我们带来了自然美景。

当天空中闪电交加,震耳欲聋的雷声响彻耳畔,人们也常常对这种美景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寻欲
望。

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户外,人们都可以通过欣赏雷雨前的景象来感受到自然的力量。

在我看来,雷雨前所带来的影响有多种多样,既有负面的影响,也有积极的一面。

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以一种客观、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和理解这种自然现象。

同时,在面对雷雨前所产生的不同影响时,我们也应该采取合适的措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安全、有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20节)第五幅画面:电闪雷鸣,雷雨即将来临。
3、学习多角度描写的方法
总结:
视觉:满天里张着个灰色地幔
那些苍白的泥土,干硬得就像水门汀差不多
触觉:摸一摸桥石,竞像还带点热
听觉:蚊子苍蝇“哼哼哼,嗡嗡嗡”
感觉:心口泛淘淘,像要呕出什么来。
4、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总结:
(1)鸡毛抛下去,也没见它飘飘扬扬的踱方步。(拟人,无一丝空气流动,直观可感)
(3)蝉儿象征那些不革命的、口头革命的人
(4)雷电风暴象征革命者、革命运动、革命风暴
(二)引导梳理:
1)鉴赏景物描写的步骤:
1、写了什么景物(总说,详说)
2、先判断采用什么手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手法;
3、分析该手法有什么样的效果;
4、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鉴赏景物描写的方法:
1、运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借代、排比等;
2导入:
我们曾学过朱自清的优秀散文《荷塘月色》
被它所描绘的优美意境所深深陶醉。今天,我们学习茅盾同志的抒情散文(雷雨前》,完全是另外一番情景,另外一个世界。究竟是怎样一个世界呢?我们细读课文后就能知道。
三、新课
作者与时代背景介绍:
茅盾,现代文学巨匠,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1896年7月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1981年3月27日去世。
2、多种观察角度结合:远近高低、俯视仰视、整体局部等;
视觉、听觉、嗅觉(绘形、绘声、绘色)
3、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4、色彩渲染
5、虚实结合(联想,想象)
6、白描
(三)、反馈矫正
2007江苏《麦天》 片段
女去看娘,男人守在家畦麦收前的杂事。搭镰前最后一集是“畦农会”,县里剧团也到集市凄凑热闹,急锣紧鼓要唱《喜开镰》。各类夏收物资一应俱全挤满市场,镰刀扫把,筛子簸箕,应有尽有。树荫下,男人们三个一堆,五个一团,聚在一起聊天。无非是说,今年麦子长得厚,费镰费胳膊,吃苦的日子到了。脸上却是掩不住心里的喜悦。先前,从甘肃上来的麦客,早早就往关中赶。一路上,蚂蚁般从西往东赶,跟着麦熟先后,次第向西割过来,叫赶麦场。那种人头攒动,此呼彼应,熙熙攘攮,煞是热闹,构成关中麦天一最。如今,麦客们少了,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进丁麦田,就如机船下丁海,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草香。收麦的时问由此大大缩短,种田人此刻只需跟了机器,张开口袋,把哗哗装满麦粒的粮袋运回家就是。
(一)、展示讨论
1、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明:全文的主旨是“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
“雷雨前是个肮脏闷热,龌龊窒息的罪恶世界。”
2、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
(第1—4节)第一幅画面:清早小石桥上。
(第5—6节)第二幅画面:上午桥头。
(第7—10节)第三幅画面:下午三时,石桥头。
(第11—16节)第四幅画面:人和苍蝇、蚊子、蝉。
参考文下注释,了解作者,要点: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1927年9月发表第一部小说《幻灭》时用的笔名。《子夜》《林家铺子》等是他的代表作。他的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剧本《清明前后》,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了解写作背景
讨论:(第3、4、为重点)
1文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要旨?雷雨前究竟是怎样一个世界呢?请同学们就“干净清凉”这个词寻找两个反义词。
复习回顾: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9.请细读最后一的自然段,写一段80字以内的赏析性文字。(5分)
参考答案:
19.(5分)
①借助传说,进一步领悟到世间万物和谐共生的道理,升华了主题;
②船员的话增添了浪漫色彩;
③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④联想沈从文,首尾呼应。
布置
作业
预习《葡萄月令》,完成课后“品读与探讨”第2题。
板书
设计
雷雨前
2、作者匠心独运,以时间推移的纵式结构,细描细绘了五幅画面。请同学们划分段落并找出这五幅画面,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3、学生快读课文,
分别找出文中从视觉、听觉、触觉和感觉四方面描写天气闷热难受的相应的句子。
4、学生快读课文,找出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
5、小组讨论,结合时代背景,思考闷热的天气,苍蝇、蚊子、蝉儿、雷电风暴各有何象征意义?
1.)这一段景物描写的观察角度是:由____而___,由_则____,由___而___。
2.)举例赏析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
明确:
1、)由远而近,由上而下,由静而动。
2、)
(1)、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拟人);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喻)。
(2)人像快要干死的鱼,张开了一张嘴。
(比喻,空气稀薄缺氧)
(3)蝉儿噤声,苍蝇逃走,蚊子躲起来,人身上像剥落了一层壳那麼一爽。
(排比,巨人进攻声势威力无比, 结果是丑类销声匿迹)
5、(理解为什么要写天气闷热)
交流后明确:
(1)闷热的天气象征当时专制、高压、白色恐怖的社会状况。
(2)苍蝇、蚊子象征反动派、丑恶势力
学期课时总编号NO:主备人:新沂市瓦窑中学高二语文组用案时间:2012年月日星期
教学
课题
雷雨前
茅盾
教学
目标
1、 体会散文在写景上的表现力,感受情景交融的意境,提高鉴赏水平;
2、 掌握散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3、 领会鲜明的寓意和象征意义,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
重点
掌握散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袅娜”、“羞涩”是拟人。描写荷花用“明珠”、“星星”“美人”为喻,更显出月光照射下的银白色以及光华闪耀的样子。
(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通感)
以听觉来沟通嗅觉方面的感受,使之更加生动。这种比喻叫做“通感”或“移觉”。
(3)、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拟人)
以形容人的词语“脉脉”来形容流水。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
答案:
2.选取了麦天代表性事物;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个案补充
四、迁移创新
2011天津 《塔上的树》
易云武
(尾段)依依不舍告别这座不知名的古塔,我登船飘向凤凰,问船员,这塔上的树留下什么传说,他们也不明白,或说树鸟连理、相依相偎,像恩爱执著的夫妻,或说那塔是守护凤凰城的忠诚卫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他们都为鸟的布施、树的精诚。他的圆融而心怀崇敬,船员的说法虽极为简单,但给我的思索却很多,因为眼前之景道出了自然万物的亲切默契,它向人们展示的是一个随顺自然,一切皆真,物我通融,宁静致远的生命画面,于是,我忽然觉得这塔,这树,这鸟,这山,这水,这舟,都留着沈从文笔下的万种风情。
教学
难点
领会鲜明的寓意和象征意义,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
方法
感悟法、研讨法、练习法
教具
准备
多媒体、教材、学案
课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个案补充
一、课前导学
1、熟读课文《雷雨前》。
2、思考课本第101页“品读与探讨”第一题。
二、复习、导入
1、温故知新:
《荷塘月色》朱自清
第四自然段:“月下荷塘”
掌握要点:
1、鉴赏景物描写的步骤)
2、鉴赏景物描写的方法
修辞:
观察角度:
其他: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
色彩渲染
虚实结合(联想,想象)
白描
阅读《麦天》,回答:
2.“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进了麦田,就如机船下了海,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草香。”
茅盾
象征意义:
闷热天气——当时专制、高压、白色恐怖的社会状况
苍蝇、蚊子——反动派、丑恶势力
蝉儿——不革命的口头革命的人
雷电风暴——革命者,革命运动,革命风暴
教后
札记
《雷雨前》写于1934年9月,那正是我国现代革命史上黎明前最黑暗的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对外屈服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内加紧对革命根据地实行反革命的“围剿”,对它统治地区的人民进行残酷的压榨和奴役。大片国土沦丧,民族灾难深重,贪官嚣张,污吏横行,人民被禁锢在黑暗的牢笼里,气都憋得透不过来。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作者怀着强烈的爱憎写下了这篇散文,通过对雷雨前大自然的变化和人的感受,寄托了作者渴望革命高潮的到来,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的迫切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