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研究——说理散文期末作业

合集下载

《先秦散文研究——说理散文》期末作业

《先秦散文研究——说理散文》期末作业

先秦散文研究——说理散文期末作业第四章先秦说理散文发展概况一填空1.道家的创始人是。

2.《老子》一书又名《》。

3.老子的哲学思想以“”为核心。

4.“兼爱”、“非攻”的主张是提出的。

5.《论语》是一部散文集。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出自《·》。

7、孔子向他的几个学生问志,通过对话和动作刻画了师生不同个性特征的著名篇章是《》。

8.《天论》的作者是。

9. 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10.提出了“性恶论”。

11 在《天论》中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舜亡”。

12.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___ _》。

13.“买珠还椟”出自于《·》。

14、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15.《》是先秦诸子著作中使用寓言最多的,载于内外《储说》、《说林》上下。

16、“四书五经”的中“四书”是指《论语》、《》、《大学》和《》。

17.“自相矛盾”出自于《·》。

18. 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

二、名词解释:1.诸子散文2.诸子百家3.“九流十家”4.稷下学派5《老子》6《墨子》7“三表法”8.《论语》9.《荀子》10.《韩非子》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6.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7..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8.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四、翻译下面一段古文中划线的部分,并简要回答后面的问题。

1.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

其身体则可,其言多不辨,何也?”曰:“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为之饰装,从衣文之月娄七十人。

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本章重点:《论语》的思想《孟子》的思想《庄子》的艺术特色预习:一、名词解释和问答:1、什么是说理散文?2、诸子散文史说理散文吗?3、诸子散文代表作有哪些?4、什么是百家争鸣?5、学习重点——名词解释:诸子散文、《论语》、《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二、填空1、《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是()。

2、《老子》的文学性主要表现于哲学表述中的()。

3、表明我国说理散文已经成熟的是()、()。

4、《孟子》散文的特点是()。

5、“养气说”的本质意义是()。

6、“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庄子()。

7、“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指的是()。

8、我国先秦时期集大成的思想家是()。

9、先秦作家中大量引用寓言故事说明事理的是()。

10、我国说理文的主要模式是成熟于战国后期的()。

11、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的是()。

第一节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概述:1、《论语》的语录体在()中得到发展,其中的自觉的逻辑意识,为说理散文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先秦诸子散文指的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

它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a)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论语》、《老子》b)对话体和寓言体(战国中期):《孟子》、《庄子》c)专论体(战国后期):《荀子》、《韩非子》一、语录体—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论语》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字仲尼,名丘。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创立了儒家学说;教育家,首创私学,打破了官府的垄断局面,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在文化典籍整理方面,“序《诗》、传《易》、《礼》、《乐》,作《春秋》”(《史记·孔子世家》)。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论语”即言语的论纂)共二十篇,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共同著录完成的。

【散文专题复习】——先秦说理散文

【散文专题复习】——先秦说理散文

【散文专题复习】——先秦说理散文《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尚书》中记言文字,已初具说理文的论说因素;《论语》语录体,在《墨子》中得到发展,进而形成《孟子》对话式论辩文;《庄子》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荀子》、《韩非子》专题论文,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成熟。

先秦说理文体制的逐步成熟一、语录体—《论语》。

(一)体制。

1、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录成,成书在战国初年。

2、每篇标题取自首章首句中两字,各篇无时间先后顺序,每篇内各章之间也无共同主题。

语录体,短小简约,未构成完整篇章,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

3、文学色彩在于表现孔子及其弟子形象、性格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

(二)文学性体现在:1、记录孔子言论片断,在对人物只言片语的记载中,表现人物形象。

2、以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

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3、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语气词,使语言更为委婉。

二、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体—《老子》。

(一)老子自撰。

(二)集中反映老子哲学思想,探讨形而上学问题,比《论语》更具抽象思维特质,其文学性主要源于哲学表述中的情感和具有诗意的语言。

老子哲学理论基础是“道”,但并未忘怀现实人生,表现出作者自我意识和愤世嫉俗情感。

(三)艺术性。

采用大量韵语,排比、对偶句式,行文参差错落,常用比喻来表现深刻的哲理。

和《论语》相似都重情感和形象性,奠定先秦说理文基本特征。

三、语录体—《孟子》。

(一)成书于战国中期,篇题撷取首章首句二三字,每篇非围绕着一个主题。

(二)记录孟子只言片语,一些章节就一个论点反复论述,形成对话体论辨文。

四、语录体向专论体过渡特点—孟子之前的《墨子》、同时代的《庄子》。

(一)《墨子》。

1、反映主要思想和代表说理风格:《尚贤》、《尚同》、《兼爱》、《非攻》等10论。

2、标题概括中心思想。

3、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楚。

4、未完全摆脱语录体影响,大量“子墨子曰”,表明是后学对墨子讲学辞的记录;5、段与段之间有密切联系,围绕同一个论题论述,是有内在逻辑的论文,说理文体制在《墨子》中形成。

先秦散文研究——说理散文期末作业答案

先秦散文研究——说理散文期末作业答案

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课程考试先秦散文研究——说理散文期末作业答案第四章先秦说理散文发展概况一.1.老子2.《道德经》3.道4.墨翟5.语录体6.《论语·子罕》7.《侍座章》8.荀子9. .荀子10. .荀子11.荀子12.《劝学》13. 《韩非子·外储说》14.韩非子15.韩非子16.《孟子》、《中庸》17.《韩非子·难一》、18.韩非二、名词解释1.诸子散文:所谓先秦说理散文,也就是指先秦诸子散文。

这是指先秦时代留下来的一批反映个人或者学派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教育思想、伦理道德思想的著作。

在这些著作中,有的属于弟子后学对先师言论的记录,有的是个人的著述加上弟子后学的补充,也有的则完全是个人的著作。

先秦诸子散文成就辉煌,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

2.诸子百家:指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和阶层利益的各种学术派别。

当时,各派纷纷著书立说,招徒授学,宣扬自己的主张,互相辩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诸子百家主要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影响较大的为儒、道、墨、法四家,尤以儒、墨为显学。

3. “九流十家”:所谓“九流”即: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杂家。

“九流”再加上小说家,为“十家”。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儒、墨、道、法四家。

4.稷下学派:由于社会形成的这种尊重人才的风气,使这些掌握着文化知识或仅有一技之长的人也得到了社会的重视,也给他们著说立说、学术交流、学术探讨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甚至在东方的齐国,三代齐王在临淄(今山东淄博市)稷门附近设立学宫,专门为这些士提供生活、学术交流的条件,包括孟子、荀子、尹文子、宋銒、邹衍这样的名流就有70多人曾从不同的国家到过这里。

先后到过这里的学者更多达千人之众,史称稷下学派。

5.《老子》:《老子》一书,相传为老子所著。

老子,姓李,名耳,谥聃,故也称老聃,大约是春秋末期,或战国初期时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先秦历史散文研究》作业参考答案

《先秦历史散文研究》作业参考答案

《先秦历史散文研究》作业参考答案一. 填空1. 尚书2. 编年体3. 老子4. 刘向5. 墨子6. 苏秦7. 语录体8. 左传9. 战国策 10. 无待(或绝对自由) 11. 农 12. 左氏春秋13. 韩非子 14. 荀子 15. 言 16. 孟子17. 尚书、盘庚 18. 庄子·养生主 19. 寓言 20. 行人21. 商书 22. 民本 23.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24. 韩非子·难一二. 名词解释1. 《尚书》:《尚书》即上古之书,是我国古代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散文集。

《尚书》以记言为主,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作品已经初具散文形式。

《尚书》有今古文两种。

主要内容包括上古的统治意识、施政经验、神权政治观等。

2. 《道德经》:《道德经》即《老子》,相传为道家创始人老子所作,共五千余言,主要宣扬道家思想。

《老子》分为八十一章,称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所以《老子》又名《道德经》。

3. 百家争鸣:战国时代,王权衰落,诸侯争雄,政局动荡使不同的学术得以自由发展。

为得到人才,各国统治者以优厚的待遇招揽游士,鼓励不同学派自由言论,相互论辨,造成空前繁荣的学术现象,史称百家争鸣。

4. 《春秋》三传:《春秋》三传指《公羊传》、《彀梁传》和《左传》,旧说认为三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故称《春秋》三传。

其实《左传》是一部独立叙事体著作,而另外二传以阐发《春秋》的微言大义为主。

5. 九流十家:九流十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

西汉刘歆《七略》中的《诸子略》,把先秦和汉初诸子思想分为十家,即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家,并分别指出其思想渊源。

十家中除去小说家称为九流。

6. 《逍遥游》:《逍遥游》是最能体现《庄子》散文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名篇之一。

文章汪洋恣肆,构思奇特,想象丰富,大量运用寓言、比喻进行说理。

文章主旨是宣扬“至人无己,圣人无动,神人无名”的一种“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先秦文学文言文说理散文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先秦文学文言文说理散文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先秦文学文言文说理散文练习题汇编(2023高三上·四川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周霄问曰:“古之君子仕乎?”孟子曰:“仕。

传.曰:‘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

’公明仪曰:‘古之人三月无君,则吊。

’”“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曰:“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

《礼》曰:‘诸侯耕助,以供粢盛;夫人.蚕缫,以为衣服。

牺牲.不成,粢盛不洁,衣服不备,不敢以祭。

惟士无田,则亦不祭。

’牲杀、器皿、衣服不备,不敢以祭,则不敢以宴,亦不足吊乎?”“出疆必载质,何也?”曰:“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农夫岂为出疆舍其耒耜哉?” 曰:“ 晋国亦仕国也未尝闻仕如此其急仕如此其急也君子之难仕何也?”曰:“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1.(2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晋国亦仕国/也未尝闻仕如此其急/仕如此其急也/君子之难/仕何也B.晋国亦仕国也/未尝闻仕如此/其急仕如此/其急也君子之难/仕何也C.晋国亦仕国/也未尝闻仕如此/其急仕如此/其急也君子之难仕/何也D.晋国亦仕国也/未尝闻仕如此其急/仕如此其急也/君子之难仕/何也2.(2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人。

先秦散文研究——说理散文期末作业

先秦散文研究——说理散文期末作业

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课程考试先秦散文研究——说理散文期末作业第四章先秦说理散文发展概况一填空1.道家的创始人是。

2.《老子》一书又名《》。

3.老子的哲学思想以“”为核心。

4.“兼爱”、“非攻”的主张是提出的。

5.《论语》是一部散文集。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出自《·》。

7、孔子向他的几个学生问志,通过对话和动作刻画了师生不同个性特征的著名篇章是《》。

8.《天论》的作者是。

9. 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10.提出了“性恶论”。

11 在《天论》中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舜亡”。

12.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___ _》。

13.“买珠还椟”出自于《·》。

14、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15.《》是先秦诸子著作中使用寓言最多的,载于内外《储说》、《说林》上下。

16、“四书五经”的中“四书”是指《论语》、《》、《大学》和《》。

17.“自相矛盾”出自于《·》。

18. 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

二、名词解释:1.诸子散文2.诸子百家3.“九流十家”4.稷下学派5《老子》6《墨子》7“三表法”8.《论语》9.《荀子》10.《韩非子》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6.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7..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8.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四、翻译下面一段古文中划线的部分,并简要回答后面的问题。

1.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

其身体则可,其言多不辨,何也?”曰:“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为之饰装,从衣文之月娄七十人。

“先秦说理散文中,寄寓深刻的寓言、譬喻,常有抒情因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先秦说理散文中,寄寓深刻的寓言、譬喻,常有抒情因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先秦散文的基本文体形态:一是以论说为主,如《春秋》《老子》《庄子》《孟子》等含哲学、政论文在内的文章;二是以记叙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主,如《左传》《国语》等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文章。

这两种文体形态交相辉映,不仅成就了一个大时代里散文的辉煌,而且还开创了中国的“杂文学”传统。

而其文体特征则是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先秦时期的散文文史哲没有分家,实用文章和非实用文章混杂,文学与非文学交织,其时也没有专门从事散文创作的散文家。

可见,先秦时代的散文概念和内涵是模糊的,文体是自然朴素的,同时也是极其包容的。

正是这种模糊、自然朴素和包容性奠定了中国古代散文宽阔、宏大坚实的基础。

先秦之后的两汉以“历史散文”为主要文体形态,“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这一文体的代表作,它将散文推到了一个顶峰。

唐代的“古文运动”,一方面瓦解了魏晋南北朝的时文——骈文;一方面又融合叙事的历史、说理议论的哲学、抒情的文学于一炉,从而形成了叙事、议论与抒情三位一体的“古典散文”格局。

当然,“古典散文”只是唐宋的一种主流散文文体形态,在唐代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品类多样,写法也多姿多彩,既有大量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等有很强文学性的散文,也有车载斗量的诸如书信、奏议、诏令、论辩、传状、碑记、箴铭、颂赞、哀祭、序跋、书说、赠序等偏于应用和议论的文章。

明代以后,先是“以拟古为主”的“七子”的散文创作成为时流,继而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主张一切作品“皆从胸中流出”的小品笔记成为主要散文文体形态。

而清代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散文,既强调“义理、考据”,又注重“词章”,即将应用性与文学性融合在一起。

从以上对古代散文的历史回顾中,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中国的古代散文,从文体的角度讲,是一个相当庞杂的概念,或者说是一个“杂文学”的系统。

中国古代散文的文体形态呈现出两个特征:其一,是它一方面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一方面每个时代都有一种主流文体;其二,中国的古代散文,先秦时期是应用性与文学性并重,魏晋之后总体看文学性文体占据主导地位,但应用性文体也有自己独立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课程考试先秦散文研究——说理散文期末作业第四章先秦说理散文发展概况一填空1.道家的创始人是。

2.《老子》一书又名《》。

3.老子的哲学思想以“”为核心。

4.“兼爱”、“非攻”的主张是提出的。

5.《论语》是一部散文集。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出自《·》。

7、孔子向他的几个学生问志,通过对话和动作刻画了师生不同个性特征的著名篇章是《》。

8.《天论》的作者是。

9. 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10.提出了“性恶论”。

11 在《天论》中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舜亡”。

12.成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___ _》。

13.“买珠还椟”出自于《·》。

14、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15.《》是先秦诸子著作中使用寓言最多的,载于内外《储说》、《说林》上下。

16、“四书五经”的中“四书”是指《论语》、《》、《大学》和《》。

17.“自相矛盾”出自于《·》。

18. 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

二、名词解释:1.诸子散文2.诸子百家3.“九流十家”4.稷下学派5《老子》6《墨子》7“三表法”8.《论语》9.《荀子》10.《韩非子》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6.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7..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8.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四、翻译下面一段古文中划线的部分,并简要回答后面的问题。

1.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

其身体则可,其言多不辨,何也?”曰:“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为之饰装,从衣文之月娄七十人。

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

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木匮,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

郑人有卖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

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用,直以文害用也。

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

2.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

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回答: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先秦散文研究(上)第 3 页 共 12 页五、简答题1.简要说明先秦说理散文成熟的原因2.谈谈先秦诸子的发展概况及特点。

3.简述《老子》在文学上的成就和特色。

4.简谈《墨子》的文学特色。

5.为什么《侍座章》被认为是通过记言刻画人物形象的典范?6.简述韩非子在诸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7.说说《韩非子》寓言文学的特色。

六、分析论述题4先秦散文研究(上)第 5 页 共 12 页1.《论语》的文学特色。

2.论荀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第五章 孟子与《孟子》一、填空1. 现存《孟子》一书,共有 篇。

2. 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 孟子把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发展为“ ”,并提出了“仁政”主张。

4.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他主张施仁政, ,倡导“民贵君轻”的思想。

5.继承孔子的礼乐学说,提出“性善论”的是 。

6.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主张 ,其代表《齐桓晋文之事章》主要就是阐述了这个思想。

7.“引人入彀”是 常用的论辩手法。

8.“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是 对诸侯之间不义之战的揭露。

9.“农家”主张“ ”。

10.“王顾左右而言他”一语出自《 》。

11.“缘木求鱼”出自《 》。

12.孟子对 进行批评嘲讽时用了“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

13.孟子在《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中批判了 家的主张14.长于论辩与譬喻,气势充沛是《 》散文重要的风格特征。

15.孟子散文较之《》有了非常巨大的发展,其重要标志就是已经出现了不少对话式的长篇议论文。

二、名词解释1.《孟子》2.孔孟3.民本思想4.“性善论”5.“王道”与“霸道”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2.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3.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以运于掌。

5.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7.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8.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9.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10.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四、翻译下面一段古文中划线的部分,并简要分析这段古文的思想内容。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6先秦散文研究(上)第 7 页 共 12 页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回答:请简要分析这段话的含义。

五、简答题1.《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中的论辩双方是谁?他们各自的论点是什么?2.简要说明孟子的民本思想。

3.简要说说孟子“仁政”学说的主要内容六、简析题1.试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的论辩特色。

2.试析《齐桓晋文之事章》3.试论孟子散文的文学成就第六章庄周与《庄子》一、填空:1.《庄子》一书共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

2.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3.把战国时代的社会概括为“昏上乱相”的社会,异常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现实。

4.的散文被人们称之为“诸子之冠”;5.庄子深受文化的影响,又是一个富于惊人的想象力的文学家,6..《逍遥游》表达了作者对的人生观的追求。

7.“藐姑射之山的神人”的形象出自于。

8.“庄周梦蝶”出自于《·》。

9.“东海若”是《·》中的人物。

10.“窃国者侯,窃钩者诛,诸侯之门仁义存焉。

”是对那种无公理、无是非的强权政治的无情抨击。

11.庄子在文章中使用大量进行说理。

12.鲁迅先生所云:“其文则汪洋闢闔,仪态万方,晚周诸子,莫能先也。

”是对散文的评价。

13.先秦说论文中,最有文学价值,文学成就最高的是《》。

8先秦散文研究(上)第 9 页 共 12 页14.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主张 ,提倡无为而不为。

二、名词解释1.《庄子》2.“齐物论”3.“逍遥游”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2.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3.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4.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

5.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6.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7.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8.依乎无理,批大谷阝,道.大窦,因其固然。

9.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10.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11.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2,庖丁释.刀对曰四、翻译下面一段古文中划线的部分,并简要分析这段古文的思想内容。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

”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疱,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五、简答题:1..简述《逍遥游》一文的思想内容。

2.说说你对庄子提出的“无为”、“顺乎自然”的理解。

3.《庄子·天下篇》说庄子之文:“皆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涯之辞”,该如何理解这句话?4,简要说说庄子散文的.高度的语言艺术成就。

10先秦散文研究(上)第 11 页 共 12 页5.司马迁说他:“著书十余万言......以诋訿孔子之徒......用剽剥儒墨......其言汪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你如何理解这段话?6.《秋水》中“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

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的含义是什么?表现了庄子怎样的思想?六、分论述析题:1.试论《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2.谈谈庄子的批判精神。

3.从《逍遥游》看《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