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概述
先秦文学知识点总结

先秦文学知识点总结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发展阶段,其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赋、乐府等多种文体,风格多样,内容丰富,反映了先秦时期的社会、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以下是先秦文学的一些知识点总结:1. 先秦时期的历史背景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战国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
这一时期出现了各种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如百家争鸣、变法改革、战争等等,这些背景对先秦文学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先秦文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先秦文学的主要流派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代表作品包括《诗经》、《尚书》、《春秋》、《礼记》等。
这些文学作品反映了先秦时期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和道德信仰等方面。
3. 诗歌创作的特点先秦时期的诗歌创作呈现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的特点。
诗歌的主题包括战争、祭祀、离别、爱情等,以形象、感性、婉转的语言来表现这些内容。
4. 散文创作的特点先秦时期的散文创作呈现出思想深刻、论述严谨、风格独特等特点。
散文的主题包括政治、哲学、军事、历史等,以深刻、严谨、论述严谨的思维来表现这些内容。
5. 赋的创作特点赋是先秦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是用以抒发感情、表现地位、夸耀财富的文学形式。
赋的语言华丽,修辞性强,常常使用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
6. 乐府诗的创作特点乐府诗是先秦时期的诗歌形式之一,以叙事为主,描写战争、祭祀、爱情等主题。
乐府诗的语言简练明快,多使用五言、七言绝句等。
7. 先秦文学作品的文化价值先秦文学作品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这些作品反映了先秦时期的社会、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真实情况,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文学

THANKS
诸子散文中的现实主义倾向
先秦诸子散文如《论语》、《孟子》等,虽以议论为主, 但也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取材,以实际事例阐述道理,体现 了现实主义精神。
浪漫主义精神的彰显与实践
《楚辞》中的浪漫主义诗篇
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运用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 、象征性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对黑暗现实的反抗。
神话传说中的浪漫主义元素
先秦文学中的神话传说,如《山海经》、《穆天子传》等,充满了奇幻、夸张的色彩, 体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烂漫和浪漫情怀。
寓言故事中的浪漫主义表现
先秦寓言故事如《庄子》、《列子》等,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寄寓了作者 的哲学思考和人生理想,展现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魅力。
多样化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文 学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24-01-24
目录
• 先秦文学概述 • 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 • 《诗经》与《楚辞》 • 散文的兴起与发展 • 先秦文学的思想内涵与文化影响 • 先秦文学的艺术特色与成就
01
先秦文学概述
定义与背景
定义
先秦文学是指中国历史上从远古时期到秦朝统一六国之前的文学,也称为“前秦文学”或“古文学” 。
背景
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转变。在这 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先秦文学作为这个时期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发展历程
远古时期
口头文学和神话传说为主,如《山海经》、《穆天子传》等。
夏商周时期
06
先秦文学的艺术特色与成 就
中国古代文学之先秦文学

文学常识一、中国古代文学(一)先秦文学1、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起封建社会,期间的文学叫先秦文学,主要由上古歌谣和神话、《诗经》、先秦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为代表)和诸子散文(«论语»、«孟子»、«墨子»、«庄子»为代表)两类]、楚辞为构成内容。
2、文学史上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是诗歌,原始劳动歌谣是我国诗歌的起源。
最具代表性的是«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即断竹黄歌。
(《越人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惜君不知)3、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
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
这些神话散佚在山海经、楚辞、庄子、列子、淮南子等文学作品中。
4、«山海经»是中国早期的百科全书,是我国第一部神话集。
山川形势、风物特产、珍禽异兽、神灵鬼怪无所不载。
鲁迅称之为“古之巫书”。
5、伏羲八卦图: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伏羲氏,轩辕氏五帝:颛臾帝喾尧舜禹启(尧的儿子-丹朱舜的儿子-商钧)(舜选择鲧作为接班人,后治水不成功死了)禅让制:以民主的方式选举最高领袖的选举制度,原始社会后期,选举准则:德才兼备尧的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考验德。
禹代表原始社会的结束,启代表阶级社会的开始—国家的出现,医学院关系维系6、商周之际,伯夷、叔齐不食周黍,以«采薇歌»明志。
7、中国散文的萌芽:殷商时期的甲骨刻辞和铜器铭文8、文王拘而演周易:易经可分为卦象象征、爻位象征、卦爻辞象征,都具有文学色彩,为孔子所推崇。
9、《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也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一、概述:先秦文学是秦代以前,指公元前221年秦朝统—天下以前的中国文学。
是中国文学的起点,跨越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经历了从坯胎萌芽到生长成熟的漫长过程,直到周代蔚为大观。
先秦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最早阶段,它包括秦代以前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
先秦文学要讨论中国文学的起源、口头文学、早期书面文学和成熟的书面文学。
在这一阶段里产生了很多优秀作品,有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先导的古代神话和古代歌谣,有标志着我国文学光辉起点的《诗经》,有作为后代史传体文学和小说、戏剧滥觞的历史散文,有体现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之局的诸子散文,有我国寓言文学鼻祖的先秦寓言,有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楚辞》,等等。
丰富多彩,斑驳灿烂,奠定了我国两千几百年文学发展的坚实基础。
《诗经》和《楚辞》耸立起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座巍峨的高峰,史传和诸子奠定了中国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
二、内容及发展经历A神话歌谣1)文字产生之前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传说据说是神农时代出现的先秦文学《蜡辞》云:“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这大约是一首农事祭歌。
另有《吴越春秋》卷九所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该诗反映的是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语言古朴,但已经具有韵律,显然是一首十分古老的歌谣。
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中国神话大多保存在《山海经》、《楚辞》、《庄子》、《列子》、《淮南子》等古籍中,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这些神话按题材大致可分为:创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英雄神话等,其中著名的有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黄帝擒蚩尤、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等。
2)文字产生之后的书面文学的萌芽文字产生以后,中国文学才脱离了传说时期。
甲骨文字和部分青铜器上的铭文,是现在所知最古的文字。
先秦文学概述

先秦文学概述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文学也源远流长。
按照通常的文学史分期,秦代及其以前的文学统称为先秦文学。
在文字产生之前,文学以口头创作的形式出现,并且在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修改和加工,成为集体的创作。
神话和歌谣就是两种最古老的文学形式。
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态”(马克思语),是远古时期的人类在幻想中做出的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具有艺术意味的描述和解释。
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先民在自然力量面前无能为力,便在想像中把一切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和人格化,按照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创造了许多神的故事。
所以,尽管神话充满着幻想和虚构,但却深深植根在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而且充满着永恒的艺术魅力。
我国古代的神话是十分丰富的,但由于时代的久远,加上儒家的排斥和曲解,被记载和流传下来的较少,只在《山海经》、《穆天子传》、《天问》、《淮南子》等古籍中保存了一些零星的片断,如盘古开天地、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等。
即使是这些片断的神话,也充分反映了我们的祖先要求改变现实的强烈的愿望、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对自身的坚定信念,集中了他们在和自然界斗争时所积累的经验和智慧。
这些,不但成为我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最早源头,更影响到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
古代歌谣主要保存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
《诗经》原来叫《诗》,编录了西周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中创作和流传的民歌和文人的作品,共305篇,这些诗在当时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
它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包括十五“国风”,有160篇;雅分“小雅”、“大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105篇;颂分周颂、商颂和鲁颂,是一种宗庙祭祀用的音乐,共40篇。
古代教育家孔子十分重视诗歌的作用,曾经做过《诗》的整理工作,并用它来教育自己的弟子。
汉武帝时儒学定于一尊,《诗》被尊为“经”,称为《诗经》。
当时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前三家失传,只有《毛诗》流传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诗经》。
先秦文学的概念

先秦文学的概念
先秦文学是指中国古代先秦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的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开端。
先秦文学在内容上主要包括诗歌、赋、章句、典籍等多种文体。
其中最重要的是《诗经》和《楚辞》两部诗集,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大瑰宝。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不同社会阶层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楚辞》是楚国地方诗歌的总集,内容丰富多样,语言优美流畅,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在先秦文学中,还有一些重要的典籍,如《尚书》、《礼记》、《论语》、《墨子》等。
这些典籍主要是以散文的形式记录古代政治、军事、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文学的特点是注重韵律、音韵,注重文辞的表达和修饰,追求语言的音乐美和形象美。
同时,先秦文学也注重思想内容的表达和探索,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文化、道德等方面的思潮。
总的来说,先秦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开端,奠定了后世文学创作的基础,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文学知识点

先秦文学知识点一、先秦文学概述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至秦朝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之前的文学创作。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思想信仰和政治制度,而且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主要文学体裁1. 诗歌- 风、雅、颂:《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按内容和风格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 楚辞: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是战国时期楚地特有的文学形式。
2. 散文- 史传:如《左传》、《国语》等,记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言行。
- 诸子散文:包括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法家的《韩非子》等,反映了各家各派的思想。
3. 戏剧- 先秦时期尚未形成成熟的戏剧形式,但有一些宗教仪式和宫廷娱乐活动中的表演艺术。
三、重要文学理念1. 儒家文学观- 重视文学的教化功能,认为文学应当传达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观。
- 强调“文以载道”,即文学作品应承载和传播儒家的道德和政治理念。
2. 道家文学观- 倡导自然无为,认为文学创作应顺应自然,不受外界约束。
- 主张文学应表达个体的精神追求和内在情感。
3. 法家文学观- 认为文学应当服务于国家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强调实用主义。
四、代表性文学作品及作者1.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 屈原:楚国诗人,代表作《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个人抱负。
3.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4.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阐述了道家的哲学思想。
5. 韩非:法家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主张法治和权术。
五、先秦文学的影响先秦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而且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的诗歌形式和表现手法影响了后世诗歌的发展;儒家的文学观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六、结论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它不仅记录了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而且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审美价值。
(完整版)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概述一、先秦文学界定广义的先秦,指秦统一中国以前直至远古,包括原始社会(从远古传说中的尧、舜、禹的时代)、奴隶社会(夏、商、周、春秋时代)和封建社会确立的战国时代。
至于狭义的“先秦”,则主要指秦统一天下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从文学史的角度,应当说先秦文学是指广义的先秦文学,即上古至战国时期的,、” ' ,、\/■- 文学。
二、先秦文学概况1、上古文学:歌谣和神话2、诗歌:《诗经》、《楚辞》3、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三、先秦文学的特征在这个阶段,先秦文学有三大主要特征:其一,文学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个体的演变,个体的身份也不断变化;1、群体创作时期,主要在文字产生以前这个时期,即群讴唱和。
其主要作品当是劳动乐歌(含农事祭舞)。
2、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背景,巫觋作为个体文学创作者开始出现,出于巫术目的而创制的韵文是当时主要的作品。
3、商周之际到春秋人事受到重视,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或为新兴文化的代表,记人事,观天象,述旧典的史家散文,是当时重要的作品。
4、西周春秋时期学在官府,文化为贵族所垄断,贵族是此时期文学的主要创作者,他们所献诗、所采诗是这一时期留存后世最多的作品。
5、春秋战国之际到战国时期,在贵族和庶人之间兴起的“士”阶层,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诸子散文”是这一时期最多最具个性的文学作品。
其二,先秦文学的形态,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是诗乐舞结合,这种状态成为先秦的一大景观;其三,先秦文学的发展,是与先秦社会文化的发展相表里的。
1、夏商时代文化背景相同,都以巫文化最具代表性,故夏商文学也与原始宗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突出体现为直接为宗教活动产物的诗歌作品,可考资料较多。
2、自西周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社会制度由血亲面宗法,时代精神由敬畏鬼神到敬礼重德,因而周代文学更加关注历史、社会、人生,历史散文借修史来表达对现实的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先秦文学的发展
第一阶段:西周之前与西周
口头文学:歌谣、神话
书面文学:商周的甲骨文与金文;《尚书》、《诗经》
第二阶段: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
历史散文:《尚书》、《春秋》、《国语》、《左传》
(四)先秦散文1、历史来自文(1)第一阶段:以《尚书》与《春秋》为代表
《尚书》就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与最早的历史文献,大体上就是春秋以前历史史官所收藏的官府要件与论文选编。
《春秋》就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就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
(2)第二阶段:以《左传》与《国语》为代表
《国语》就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1)创世神话:
即解释世界、人类民族起源的神话。如“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玄鸟生商”、“姜嫄生后稷”等。这类神话包含着自然崇拜与探索,以及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的意识。
(2)英雄神话:
反映在人与自然斗争中产生的英雄人物的神话。如“鲧禹治水”、“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一般说来神话包含两种意识:崇拜与征服,但中国古代神话多表现出对自然的征服意识。
《墨子》反映墨家学派所代表的小生产者的思想。
《老子》反映道家思想,具有哲理思辨风格。
(2)第二阶段:战国中期:对话论辩体
《孟子》:反映儒家思想,体现语录体向专题性论文的过渡,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
《庄子》:反映道家思想,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3)第三阶段:战国末期:专题论文
《荀子》标志着先秦说理散文发展到成熟阶段。
《韩非子》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四、先秦文学的特点
1、创始性:具有开创精神与丰富的想象力
2、综合性:文史哲不分离,诗乐舞相融合
3、实用性:反映社会现实
4、随意性:言论自由
五、先秦文学的传统特征
(一)发愤著书的传统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因为“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作者遭受困顿,心中郁闷不平,故通过创作来抒情言志,表达愤懑不平之情。司马迁概括了先秦各家发愤著书的传统,同时也就是她创作《史记》的动机。唐宋古文运动时,韩愈提出“不平则鸣”,欧阳修提出“诗穷后工”,都就是对这一传统的继承。
(二)忧国忧民的传统
儒、墨两家,在战国时代,并称“显学”。它们之所以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信奉其学说主张,与她们关心民瘼,体察民间疾苦的政治主张相关。孟子反对霸道,主张“发政施仁”。墨子的“非乐”、“非攻”、“节用”、“节葬”等主张,也多半就是从“万民之利”出发。诗人屈原之“存君兴国”,也就是忧国忧民。所以,“忧国忧民”始终就是文学所要表达的主题。
(三)诗歌
1、《诗经》就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就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2、以屈原为代表作家的“楚辞”,就是继《诗经》之后中国诗歌史上另一座新的里程碑,就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它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发展阶段的出现。这种由诗人创作、带有鲜明楚地文化色彩的新诗歌,将中国诗歌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第一章先秦文学
第一节第一第一节概述
教学目标:
1、了解先秦文学的发展
2、学习先秦文学的样式
3、掌握先秦文学的特点与特征
教学过程:
一、先秦文学概念
1、“先秦”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先秦”就是指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初期。狭义的“先秦”,主要就是指春秋战国时期。
《左传》就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赡完整的编年史,也就是一部文学价值很高的历史散文著作,标志着史家之文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
(3)第三阶段:以《战国策》为代表
《战国策》就是一部“亦史亦文”的著作,其文学性相当高,在历史散文的发展上达到了新的高峰。
2、诸子散文
(1)第一阶段:春秋战国之交:语录体
《论语》语录体,反映早期儒家的思想与活动。
2、宗教意识
如《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这就是一篇年终为祷祝丰年而举行祭祀百神活动的祭辞。这四句蜡辞,以希望与命令的语气,喝令土神、水神、昆虫神、草木神等都回到自己的“领地”去,不许危害人类。这篇蜡辞显示了原始人类挥斥自然的宏大气派,表达了她们征服大自然的愿望与理想。
(3)战争神话:
如“黄帝擒蚩尤”、“炎黄之战”、“共工怒触不周山”、“刑天与帝争神”等。这类神话曲折地反映了上古时代民族或部族之间的战争与融合。
(4)爱情神话:
织女神话,奔月神话。
(5)发明创造神话:
如燧人氏钻燧取火、神农尝百草、后羿作弓、仓颉造字、后稷种植五谷、伏羲发明八卦等。这类神话反映了我国神话对世俗文明的热爱,也反映了我国上古神话厚生爱民的传统。
3、形式:篇幅短小,语句短促,节奏鲜明,歌、舞、乐三位一体
如:《吕氏春秋·古乐篇》所记载的葛天氏“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的演唱情景,可以瞧出原始歌谣具有歌、舞、乐三位一体的混合形态的艺术形式。
(二)神话
1、定义:神话就是人类童年时代对自然及社会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就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2、题材
四、先秦文学的传统特征
(三)放言无惮的传统
鲁迅《摩罗诗力说》称屈原《离骚》、《天问》,能够“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先秦之作大抵有此特点。诸子著书立言,更就是放惮直言,无所顾忌。孟子斥责暴君为“残贼之人”,庄子讥刺诸侯为“窃国”之盗,都就是显例。
战国时代,言论比较自由,作家往往自然直率、畅所欲言,这就是先秦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也就是中国文学的一个优良传统。司马迁继承这个传统,创作了不朽巨著《史记》。但就是《史记》一书,曾被后代帝王称为“微文刺讥,贬损当世”,有人甚至指责它为“谤书。”可见在天下一统、文化专制时期,这样的传统确实难乎为继。由此瞧来,先秦文学这一优良传统,就是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时代的。
诸子散文:《论语》、《老子》
第三阶段:战国中后期
历史散文:《战国策》
诸子散文:《墨子》、《孟子》、《荀子》、《韩非子》
诗歌:楚辞
三、先秦文学主要内容
(一)原始歌谣
艺术起源于劳动。劳动号子孕育着诗歌的胚胎,就是构成原始诗歌的重要条件。原始歌谣就是原始人的集体口头创作,比较接近原始的形态。
1、劳动主题
如《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这就是一首原始人类的狩猎之歌,寥寥八字,再现了伐竹、制弓、发丸、逐兽等连续的射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