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
海洋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海洋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海洋工程专业是一个涉及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保、海上交通等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其就业方向较为广泛。
以下是海洋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介绍:
1. 能源领域:海洋能源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海洋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海洋能源的研究、开发和生产,例如海浪能、潮汐能、海流能、海底热能等。
2. 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资源开发包括海洋石油、海底矿产、海水养殖等领域。
海洋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从事海洋资源的勘探、开发、生产和管理等工作。
3. 海洋环保:随着海洋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海洋环保成为一个重要的领域。
海洋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海洋环保的技术研究、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等工作。
4. 海上交通:海洋运输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海上交通的管理、技术研究和技术支持等工作。
5. 海洋工程设计和施工:海洋工程设计和施工是海洋工程开发的重要环节。
海洋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海洋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和管理等工作。
6. 海洋科研机构:海洋科研机构是海洋科研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海洋科研机构的技术研究、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等工作。
总之,海洋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较为广泛,可以在海洋能源、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保、海上交通、海洋工程设计和施工、海洋科研机构等领域找到适合的工作。
海洋工程学科前沿讲座课件

海洋观测网建设案例
总结词
海洋观测网是获取海洋环境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海洋观测网建设的技 术、经济和环境影响。
详细描述
海洋观测网建设涉及观测平台建设、传感器布设、数据传输等多个环节,需要解决海洋 环境复杂多变、观测设备维护等问题。案例分析将介绍国内外海洋观测网建设的典型案 例,包括技术方案、经济投入以及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内容,为海洋观测网建设提供参考
技术创新的机遇
技术创新为海洋工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例如新型材料、新型结构、新型 能源等,这些新技术将极大地推动海洋工程的发展,提高工程的安全性、稳定 性和经济性。
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挑战与机遇
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挑战
随着海洋资源的日益重要,各国在海洋工程领域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同时国际合 作的机会和挑战也并存。如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同时寻求国际 合作的机会,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机遇
国际合作与竞争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国际合作可以共享技术和资源, 共同解决海洋工程中的难题,同时也可以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和商业机会。
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深海工程
海洋可再生能源
随着深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深海工程将 成为未来海洋工程的重要发展方向,包括 深海油气田、深海矿物开采等领域。
海洋观测与探测技术
海洋环境监测
通过卫星遥感、浮标、无人船等手段对海洋环境进行实时监测, 获取海洋气象、水文、化学等方面的数据。
深海探测技术
利用深海探测器、深海机器人等技术手段对深海进行探测,获取深 海地质、生物等方面的数据和样品。
海洋考古与历史研究
通过海洋考古和历史研究,了解人类在海洋活动中的历史和文化, 为现代海洋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海洋工程知识点

海洋工程知识点海洋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海洋工程力学、海洋建筑、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等多个领域。
在海洋工程领域,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掌握,下面将对海洋工程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1. 海洋环境海洋环境是海洋工程设计和建设的基础,包括海洋水文学、海洋气象学、海洋地质学等内容。
海洋环境的研究对海洋工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只有充分了解海洋环境的特点和变化规律,才能有效地进行海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海洋环境知识是海洋工程师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2. 海洋结构海洋结构是指在海洋中建造的各种工程结构,包括海洋平台、海底管道、海洋桥梁等。
海洋结构的设计和建设需要考虑海洋环境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海洋结构的知识是海洋工程师必须要深入了解的内容。
3.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生物等多种类型,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是海洋工程的重要方向之一。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涉及到采矿、海底钻探、海洋养殖等技术,对于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知识是海洋工程师需要了解的重要内容。
4. 海洋工程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是指在海洋环境中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技术手段,包括海洋测量、海洋工程材料、海洋工程机械等内容。
海洋工程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海洋工程的设计水平和施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海洋工程技术是海洋工程师必须要熟练掌握的技能。
5. 海洋工程安全海洋工程安全是指在海洋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的工作。
海洋工程安全包括环境保护、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等方面,是海洋工程人员必须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海洋工程安全的知识是海洋工程师必须要具备的核心素养。
总结:海洋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海洋工程人员需要深入了解海洋环境、海洋结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工程技术和海洋工程安全等内容,才能够胜任复杂的海洋工程设计和施工工作。
只有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海洋工程人员才能在海洋工程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海洋工程

海洋工程海洋工程是指以开发、利用、保护、恢复海洋资源为目的,并且工程主体位于海岸线向海一侧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
具体包括:围填海、海上堤坝工程,人工岛、海上和海底物资储藏设施、跨海桥梁、海底隧道工程,海底管道、海底电(光)缆工程,海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及其附属工程,海上潮汐电站、波浪电站、温差电站等海洋能源开发利用工程,大型海水养殖场、人工鱼礁工程,盐田、海水淡化等海水综合利用工程,海上娱乐及运动、景观开发工程,以及国家海洋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海洋工程。
海洋工程可分为海岸工程、近海工程和深海工程等3类。
海岸工程自古以来就很受重视。
主要包括海岸防护工程、围海工程、海港工程、河口治理工程、海上疏浚工程、沿海渔业设施工程、环境保护设施工程等。
近海工程又称离岸工程。
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很快。
主要是在大陆架较浅水域的海上平台、人工岛等的建设工程,和在大陆架较深水域的建设工程,如浮船式平台、半潜式平台、自升式平台、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平台、浮式贮油库、浮式炼油厂、浮式飞机场等项建设工程。
深海工程包括无人深潜的潜水器和遥控的海底采矿设施等建设工程。
海洋军事基地具有港口、停泊点和飞机场等驻屯设施,对海、对空和对陆防御配系,对核、化学和生物武器袭击的防护设施,通信、观察配系和指挥机构,舰艇修造厂,仓库及部队生活服务设施等,是海洋工程在国防方面的一个重要应用。
1、海上军事基地:驻扎一定数量的武装力量,进行特定的军事活动,建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包括海底导弹发射基地、潜艇水下补给基地、水下指挥控制中心、水下观通站和水下武器试验场等。
中国在美济礁建设的海上军事基地中国在美济礁建设的海上军事基地美国珍珠港军事基地美国珍珠港军事基地2、海上疏浚工程:应用水力或机械的方法,挖掘水下的土石方并进行输移处理的工程海上疏浚工程海上吹填3、海上堤坝工程:保护沿海城镇、农田、盐场和岸滩,防止风暴潮的泛滥淹没,抵御波浪、水流的侵袭与淘刷的各种工程设施,包括海堤、护岸和保滩工程。
海洋工程类就业方向

海洋工程类就业方向海洋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能源利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灾害防治等多个领域。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海洋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海洋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海洋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从事海洋资源开发方向的就业。
海洋是丰富的资源宝库,包括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等。
海洋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参与海底矿产资源的勘探、开采和加工,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此外,海洋生物资源也是宝贵的财富,海洋工程专业的学生还可以从事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海洋工程专业的学生还可以选择从事海洋能源利用方向的就业。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加和传统能源的枯竭,海洋能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海洋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参与海洋风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等海洋能源的研究与开发,为可持续能源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海洋环境保护也是海洋工程专业的重要就业方向之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多,海洋环境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海洋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参与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海洋污染治理与修复等工作,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海洋灾害防治也是海洋工程专业的重要就业方向之一。
海洋灾害如海啸、台风等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的破坏。
海洋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参与海洋灾害预警与防御系统的建设,提高沿海地区的防灾减灾能力。
海洋工程专业的学生还可以从事海洋工程设计、海洋工程建设、海洋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海洋工程涉及到多学科的知识,需要综合运用工程力学、海洋科学、材料科学等专业知识。
海洋工程专业的就业方向非常广泛,涉及到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能源利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灾害防治等多个领域。
海洋工程专业的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为海洋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信在未来,海洋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海洋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海洋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海洋工程专业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专业,主要包括海洋环境、海洋
资源、海洋工程、海洋测绘等方面。
毕业后,海洋工程专业的毕业生
可以选择各种不同的就业方向,以下是其中的几个主要方向:
一、海洋工程设计与施工
1.海洋结构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洋工程、港口工程、水利工程等方面的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
2.海底管线工程师:负责海底管道、海底电缆等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维护管理。
3.海洋平台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洋油气平台、海洋浮动平台、海上风电设备等结构的设计、施工与维护。
二、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
1.海洋资源勘探及开发:主要工作是从事海洋资源勘探、开发、评价和利用方案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2.海洋渔业资源保护与管理:主要任务是从事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管理、渔业技术研究、渔业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工作。
三、海洋环境保护与治理
1.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主要工作是从事海洋环境监测、评价、预测、应急响应等方面的技术研究、政策制定等工作。
2.海洋水文学家:从事海洋的水动力学、海洋水文学、气象海洋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
四、海洋科研与教育
1.海洋科研人员:从事海洋领域的科研工作,涉及到海洋环境、海洋资源、海洋工程等多个方面。
2.海洋工程教育工作者:承担海洋工程教育事业,从事教学、科研、创新等方面的工作。
总之,海洋工程专业具有广泛的就业领域和发展前景。
毕业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专业知识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
海洋工程施工

海洋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众多学科和技术领域,如海洋学、地质学、工程学等。
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工程施工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海洋安全保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海洋工程施工的定义、特点、应用领域和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海洋工程施工定义海洋工程施工是指在海洋环境中,利用工程技术和海洋资源,进行海洋工程设施建设、维修、拆除等活动的总称。
海洋工程施工具有显著的复杂性、高风险性和高成本性等特点。
二、海洋工程施工特点1. 复杂性:海洋环境复杂多变,施工条件恶劣,如波浪、潮汐、海流等自然因素对施工造成很大影响。
同时,海洋工程本身结构复杂,施工过程中需要克服众多技术难题。
2. 高风险性:海洋工程施工过程中,自然灾害和事故风险较高,如台风、海啸、船只碰撞等。
此外,施工人员还需面临海底作业中的气体中毒、溺水等安全风险。
3. 高成本性:海洋工程施工距离陆地较远,运输和后勤保障成本较高。
同时,施工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导致整体成本上升。
三、海洋工程施工应用领域1. 海洋资源开发:如海洋油气开采、海底矿产资源勘探、海水淡化等。
2. 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如港口、航道、海底隧道、跨海大桥等。
3. 海洋环境保护:如海洋垃圾处理、海洋污染治理、海底生态修复等。
4. 海洋安全保障:如海底电缆、管道铺设、海上风电场建设等。
四、海洋工程施工前景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持续增长,海洋工程施工领域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国家政策对海洋工程施工给予了大力支持,如《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等。
此外,海洋工程施工技术不断突破,如深海钻探、海底管道铺设、海洋工程结构设计等。
在不久的将来,海洋工程施工将取得更多成果,为我国海洋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总之,海洋工程施工是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在面临诸多挑战的同时,也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们要努力提高海洋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加强安全管理,降低成本,为我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海洋工程知识

海洋工程知识一、概述海洋工程是指在海洋环境中进行的工程活动,包括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学研究等多个方面。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和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海洋工程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二、海洋工程领域1. 海底油气开发随着陆地油气储量的逐渐枯竭,人们开始转向深水和超深水油气资源的开发。
目前,全球超过70%的新勘探区位于深水和超深水区域。
2. 海上风电由于风能在海上更为稳定,且占地面积小,对环境影响也较小,因此近年来海上风电得到了快速发展。
欧洲是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市场,而亚太地区也开始逐渐崛起。
3. 海底通信光缆全球90%以上的国际通信都依赖于海底光缆传输。
光缆需要经过复杂而恶劣的海底环境,在设计和安装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水深、海流、海底地形等。
4. 海上港口和码头由于陆地资源有限,海上港口和码头成为了重要的货物运输枢纽。
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水深、海流、波浪、风力等。
三、海洋工程技术1. 海底勘探技术海底勘探是开发海洋资源的前提。
目前常用的勘探技术包括声学勘探、电磁勘探、重力勘探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声学勘探,利用声波在水中传播的特性来获取地下结构信息。
2. 海底钻井技术海底钻井是开发油气资源的主要手段之一。
由于深水和超深水环境下的钻井难度较大,需要使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例如,目前最深的海底钻井平台可以在水深3500米处进行钻井作业。
3. 海上建筑物设计与建造技术由于海洋环境极具挑战性,对于设计和建造海上建筑物来说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风浪影响、海水侵蚀、海底地形等。
因此,需要使用特殊的材料和结构设计,如钢筋混凝土结构、防腐涂层等。
4.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海洋环境监测是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手段。
目前常用的监测技术包括卫星遥感技术、声学探测技术、水文气象观测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海洋环境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海洋工程发展趋势1.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未来海洋工程将更加智能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含氮化合物: 有机氮(蛋白质、氨基酸、尿素、尿酸、偶 氮燃料等)、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等; 既是自养生物的营养元素,又是废水污染和 净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G、pH值、水温、色度、硫化物、盐度等指标。
H、生物污染指标。
细菌细胞总数:
大肠菌群数:
3 、海洋污染的迁移与转化
迁移:污染物入海后参与物理、化学和生物过 程而产生的空间位置移动或由一种地球相向另 一种地球相转移地现象。 转化:污染物由一种存在形态向另一种存在形态 转变。 海洋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过程: A、物理过程: B、化学过程: C、生物过程:
B、环境容量: 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 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环境容量的大小:
二、海洋污染的生物效应和生物监测
海洋污染的生物效应 海洋污染的生物监测
毒性试验残毒测定
1 、海洋污染的生物效应
A 、污染物在生物化学和分子水平上的影响 影响生物体内酶的活动、新陈代谢; 污染物可与生物大分子结合,导致生物 大分 子的化学性损伤; B、污染物在细胞和器官水平上的影响 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器官功能减退、降低、丧失; 靶器官(target organ):
硝化需氧量:还原态氮→→→亚硝态氮或硝 态氮。
B、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 是用强化学试剂在化学氧化被测废水所含有机物过 程中所消耗的氧量。一般用强氧化剂重鉻酸钾,其 氧化率可达80-100%,一般代表废水中有机物重 量的98%。 COD包括二部分: CODB:能够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的耗氧量; CODUB:不能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的耗氧量; CODB与BODu的关系:
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和 海洋生物的影响
第一节
海洋污染及防治对策
第二节 赤潮
第 一节
对策
海洋污染及防治
一、海洋污染概述 二、海洋污染的生物效应和生物监测 三、我国海洋污染现状 四、加强海洋污染监海洋污染概念
海洋污染物质分类 海洋污染的迁移与转化
C、总需氧量(Total Oxygen Demand,TOD):指废水 中有机物彻底燃烧氧化的总需氧量。一般在900 ℃条 件下。 常用TOD分析仪。
D、总有机碳(Total Oxygen Carbon,TOC):测定方法 同TOD:950 ℃条件下,高温燃烧水样,测定排出气 体中的CO2含量,从中扣除碳酸盐等无机碳元素的含 量(低温150 ℃燃烧获得),即为总有机碳。
污染物在个体生物水平的影响 死亡; 对行为的影响; 回避行为:
捕食行为:
警惕行为:
对繁殖的影响;
对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D、种群-群落的生态效应
生物多样性下降:
耐污种: 敏感种: 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 生态危机:
化学污染物对生物的联合作用:
协同作用(Synergistic Effect):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 污染物同时与生物机体接触,对生物所产生的生物学 作用强度远远大于它们分别单独与生物机体接触时所 产生的生物学作用的总和。
海洋污染物来源 1、陆源污染:是指陆地产生的污染物(工农业废 弃物、城市生活废弃物)通过不同的渠道进入并 污染海洋的过程和结果。大量的陆源污染物进入 海洋,对海洋环境破坏非常严重,每年由陆源污 染物排放导致的海洋污染事件最多,由此造成的 各种急慢性灾害层出不穷。 2、海上倾废:多年来因海上倾废破坏海洋环境, 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事件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 增长的势头。 3、开发溢油:是海洋油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对 海洋环境破坏很大。
3 、毒性试验残毒测定 A、急性毒性试验 半致死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 LC50): 半数效应浓度(median effect concentration, EC50) B、慢性毒性试验 指标:受试动物的生长率、生理、生化和行为反 应等。 C、残毒测试
三、我国海洋污染现状
C、污染物在个体生物水平的影响 : 生物浓缩(bioconcentration): 生物浓缩系数(bioconcentration factor,BCF): 指生物体内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的浓度 同它所生存的环境中该物质的浓度比值,用以表示 生物浓缩的程度。 生物积累(bioaccumulation): 急性中毒(acute toxicosis): 慢性中毒(chronic toxicosis):
微生物对物质降解与转化的特点: 微生物个体微小、比表面积大,代谢速率快; 微生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代谢类型多样; 微生物具有多种降解酶; 微生物繁殖快、易变异、适应性强; 微生物具有巨大的降解能力; 微生物具有共代谢作用; 微生物共代谢作用: 只有在初级能源物质存在时才能进行的有机化 合物的生物降解过程。
海洋的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
1 、海洋污染概念 海洋污染:由于人类活动 ,直接或间接地 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造成或可能造 成损害海洋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 海洋活动(包括渔业 )、损坏海水和海海洋 环境质量等有害的影响。 主要特点: A、污染源广。 B、持续 性强。 C、扩散范围广。 D、防治困 难。
按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分为:
A、地表水体污染物;
B、大气污染物;
C、固体废弃污染物:矿业废弃物、工业废弃 物、城市垃圾、农业废弃物、放射性废物等。
环境污染的污染和净化指标 A、生物化学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mg/L):20℃条件下,微生物好氧分解水样中 有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它可以度量有机物的可 生物降解的难易程度。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废水有 机物含量的水质指标之一。 一般采用, 20℃条件下,5d的生物化学需氧量, 即BOD5。
相加作用(Addictive Effect):指多种化学污染物混合 所产生的生物学作用强度等于其中各化学污染物分别 产生的作用强度的总和。
独立作用(Independent Effect):指多种化学污染物各 自对生物机体产生的毒性作用的机理不同,互不影响。
拮抗作用(Antagonistic Effect):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化 学污染物同时或数分钟之内先后输入生物有机体,其 中一种化学污染物可干扰另一化学污染物原有的生物 学作用,使其减弱,或两种化学污染物相互干扰,使 混合物的生物作用或毒性作用强度低于两种污染物的 任何一种单独输入机体的强度。
据国家海洋局新闻发布会公布的2001年中国海 洋环境公报表明,2001年我国海洋环境质量恶化趋势仍未 得到遏制,虽然我国大部分海域环境质量基本保持良好状 态,但全国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17.3万 平方公里;沿海污染仍然相当严重,局部海域环境继续恶 化,严重污染海域面积比上年扩大了约4000平方公里,主 要分布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大中城市沿海海域;海 洋赤潮频发,危害严重。2001年全国海域发现赤潮77次, 累计面积超过1.5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49次,增加面积 5000平方公里。赤潮频发多在受无机氮和磷酸盐污染严重 的东海、渤海和黄海。1998年山东沿海扇贝受赤潮影响大 面积死亡,损失达80%。1999年香港海水网箱养殖业鱼类损 失达50%以上,造成下半年鱼价大幅度上扬。
四、加强海洋污染监测
海洋污染监测从宏观上要分为二大类: 第一类是趋势性监测,亦称常规监测或例行监测,其又 细划为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趋势性监测主要 是掌握大就度、长周期海洋环境变化动态,为国家制 定海洋环境保护大政方针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类是控制性监测,亦称现状监测、应急监测或特例 监测,又细分为排污总量控制监测、浴场监测、赤潮 监测、污染事故监测、纠纷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 等;控制性监测主要是对近岸区域的污染状况进行监 督监测,为海洋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在海岸带综合管理中,海洋污染的趋势性 监测和控制性监测都是一种政府行为,二者相互配合 、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BODu(UOD: 最终需氧量):大致等于BOD20。
TOD(total oxygen demand):
原理:废水中大多数有机污染物在相应的微生物 和氧存在的条件下,氧化分解时都要消耗氧,且 有机物的含量同耗氧量大小成正比。 有机物在好氧条件下被微生物分解时所耗用的氧 主要用于两个过程: 碳化需氧量:有机碳→→→CO2;
红外线分析仪测定,可靠性强,广泛采用。
E、固体物质 总固体(TS):单位体积的水样在103℃-105 ℃
蒸干后残留的物质总量;
悬浮固体(SS)与溶解固体(DS):过滤分离;
挥发性固体(VS)与非挥发性固体(FS):水样
中的固体物经550 ℃灼烧,固体中的有机物即 被气化挥发,此即为挥发性固体VS,残剩的 固体为非挥发性固体FS。
随着沿海工业、人口的增加和海洋 开发的发展,来源于“三废”排放、海岸工程 建设、海上船舶、石油勘探开发、海滩事故、 海洋倾废、大气沉降以及在局部海区被称为除 工农业污染、生活污染以外排行第三的海水养 殖自身所造成的污染等途径的污染物,使海洋 环境质量下降,特别是河口和沿岸海湾会受到 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酿成重大的灾害,造成 惨重的人命和财产损失。
2 、海洋污染的生物监测 A 、利用指示生物进行监测 污染指示生物(indicator organism):是指对环 境中的污染物质产生各种反应或信息而被用来监 测和评价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的生物。
包括二种类型: 敏感生物: 耐污染生物:
B 、利用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进行监测 严重污染区:所有的底栖动物都不能生存,为无生 物区; 污染区:底栖动物种类很少,但耐污染的种类增 加; 轻度污染区:底栖动物群落发生变化,对污染敏感 的种类开始消失; 非污染区:底栖动物群落组成正常,没有受到污染 的影响。
D、有机废物和生活污水:成份复杂的污染物, 来源主要来自造纸、食品、印染等工业生产的 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糖类、脂类、生活污 水、生物残骸以及围垦养殖区排放废水中的有 机物质和营养盐类; E、放射性物质:来源主要为核武器爆炸、核工 业和核动力船舰的排污; F、热污染:来源主要为各种工业的冷却水; G、水产养殖污染:残饵、消毒药物、防治病药 物、代谢产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