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

合集下载

我国医院信息化现状与发展策略-文档资料

我国医院信息化现状与发展策略-文档资料
一、引 言
医院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 医院信息系统的定义
– 信息获取和利用: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讯设备收 集、存储、传递、分析处理包括临床和管理的所 有信息
– 信息共享:任何人(授权者)、任何时候、任何 地方、任何内容(许可)获取及时、准确的信息
▪ HIS是现代化医院运行必备的基础技术环境
– 五大要素:建筑、人员、设备、管理、信息 – 现代化医疗行为和卫生资源合理分配的基础 – 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
应用系统彼此独立和封闭 3、医院管理流程不规范,信息人才奇缺 4、一家公司承担一个医院所有软件开发
五、我国医院信息化发展 的策略
发展策略
1、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政策支持 2、逐步完善HIS系统结构的规范和标准 3、建设重点逐步由MIS向CIS、PACS和OA转移 4、立足国情,技术方法和标准与国际接轨 5、医院信息网络规划和建设 6、加强技术合作和人才培养
不管是中医学还是西医学,从二者现有 的思维 方式的 发展趋 势来看 ,均是 走向现 代系统 论思维 ,中医 药学理 论与现 代科学 体系(45传染 病q566丙肝964jo乙肝 28jgsx甲肝gh)之间 具有系 统同型 性,属 于本质 相同而 描述表 达方式 不同的 两种科 学形式 。可望 在现代 系统论 思维上 实现交 融或统 一,成 为中西 医在新 的发展 水平上 实现交 融慢 性 胃 炎 分 类 慢性胃炎的命名很不统一。依据不同的 诊断方 法而有 慢性浅 表性胃 炎、慢 性糜烂 性胃炎 、慢性 萎缩性 胃炎、 慢性胆 汁返流 性胃炎 、慢性 疣性胃 炎、药 物性胃 炎、乙 醇性胃 炎等等 。 . 慢性胃炎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慢性肥 厚性胃 炎、慢 性浅表 性胃炎 以及慢 性萎缩 性胃炎 。慢性 肥厚性 胃炎在 临床上 较为少 见,一 般也不 会发生 癌变。 慢性浅 表性胃 炎主要 是指胃 粘膜的 浅表性 炎症, 这类炎 症主要 表现为 胃粘膜 的固有 膜宽度 增大并 伴有水 肿,被 炎症细 胞浸润 ,但胃 腺体多 属正常 .这类 胃炎在 临床上 较多见 ,一般 也不会 发生癌 变。只 要经过 恰当治 疗之后 ,炎症 可消退 ,但如 治疗不 当,往 往可发 展成萎 缩性慢 性胃炎 .慢性 萎缩性 胃炎是 指胃粘 膜除有 浅表性 胃炎病 变外, 胃腺体 明显减 少,脉 管间隙 扩大, 胃粘膜 层有全 层性细 胞浸润 ,常伴 有肠上 皮化生 ,即胃 型上皮 变为肠 型上皮 .这种 性质的 慢性胃 炎与胃 癌的关 系密切 ,特别 是有肠 上皮化 生者更 是如此 .或统 一的支 撑点, 希冀籍 此能给 (df高 血压958心脏病 983u6糖尿病87fr)中 医学以 至生命 科学带 来良好 的发展 机遇, 进而对 医学理 论带来 新的革 命。 在胃镜问世以前,胃炎的主要诊断依据 是依靠 临床症 状和上 消化道 钡餐检 查。随 着纤维 胃镜的 临床应 用,特 别是经 胃镜对 胃粘膜 的活组 织检查 ,对越 来越多 的胃炎 有了较 明确的 认识。1982年 ,国内 胃炎会 议上根 据国内 外经验 ,将慢 性胃炎 分为浅 表性和 萎缩性 两大类 。而在 浅表性 胃炎的 命名上 ,又常 常使用 病理、 部位、 形态等 含义的 词,如 “慢性 疣状胃 炎”、 “慢性 出血性 胃炎” 、“慢 性糜烂 性胃炎 ”、 “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等等。1990年8月 ,在澳 大利亚 悉尼召 开的第 九届世 界胃肠 病学大 会上, 又提出 了新的 胃炎分 类法, 它由组 织学和 内镜两 部分组 成,组 织学以 病变部 位为核 心,确 定3种基 本诊断 :①急 性胃炎 ;②慢 性胃炎 ;③特 殊类型 胃炎。 加上前 缀病因 学诊断 和后缀 形态学 描述, 并对炎 症、活 动度、 萎缩、 肠化、 幽门螺 杆菌感 染分别 给予程 度分级 。内镜 部分以 肉眼所 见描述 为主, 分别区 分病变 程度。 1. 慢 性 糜 烂性 胃炎 内镜下常表现为多发性点状或阿弗他溃 疡。慢 性非糜 烂性胃 炎可为 特发性 ,也可 由药物( 特别是 阿司匹 林和非 甾体类 消炎药 ,参见 消化性 溃疡的 治疗部 分), 克罗恩 病或病 毒感染 所引起 。幽门 螺杆菌 可能在 此不发 挥重要 作用。 症状多为非特异性的,可包括恶心,呕 吐和上 腹部不 适。内 镜下显 示在增 厚的皱 襞隆起 边缘有 点状糜 烂,中 央有白 斑或凹 陷。组 织学变 化多样 。尚无 某种方 法具有 广泛疗 效或可 治愈。 治疗多为对症治疗,药物包括制酸剂, H2拮抗 剂和质 子泵。 2. 慢 性 胃 炎的 癌变 对于胃溃疡发生癌变,人们比较容易理 解,但 对于有 些类型 的慢性 胃炎也 会发生 癌变, 许多人 会感到 不可思 议.然 而,慢 性萎缩 性胃炎 发生癌 变却是 事实 编辑本段现代中医史(df4肺炎88gdg青霉素d25f肝炎 df6) ④轴心 时代中 、西医 学的峰 巅之作 。雅斯 贝而斯 曾说: “如果 历史有 一个轴 心,那 么我们 就必须 将这轴 心作为 一系列 对全部 人类都 有意义 的事件 ,…… 发生于 公元前800至200年间 的这种 精神历 程似乎 构成了 这样一 个轴心 。

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一、引言医院信息化是指将医院管理和临床业务过程中的大量数据数字化、网络化以及信息系统化的过程,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

中国医院信息化的发展对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高信息流通效率和优化医疗资源分配起着重要作用。

本报告旨在就中国医院信息化的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研究与分析。

二、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现状截至目前,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24年,70%以上的三甲医院完成了全面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水平相对较高。

医院信息系统已经基本覆盖了临床、行政和后勤等多个方面,促进了医疗流程的标准化和流程优化。

电子病历、医嘱系统、药物管理系统等已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医院也开始注重发展移动医疗和互联网医院等新型信息化模式,满足患者的实时交流需求。

三、中国医院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尽管医院信息化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信息孤岛问题。

不同系统之间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导致数据无法实时共享和集成。

这限制了医院内部和外部之间的信息流动,影响到数据的价值发挥。

其次,信息安全问题。

医院信息化面临着来自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风险,信息安全形势严峻。

传统的信息安全措施已经无法应对当前快速发展的网络威胁,信息安全防护措施亟待加强。

再次,医务人员培训问题。

医院信息化需要医务人员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操作技能。

然而,由于医院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医务人员大多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信息技术意识普遍较弱。

最后,信息化投入问题。

医院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普遍缺乏资金支持,投入不足。

这限制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四、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对策为了推动中国医院信息化的发展,需要采取以下对策:首先,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

要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必须加强IT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网络带宽和稳定性,完善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

其次,加强信息共享与集成。

要打破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和集成平台,实现数据的共享和集成,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
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研究报告是对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的现状、趋势、问题和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的报告。

报告内容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1. 医院信息化发展的现状:报告会详细介绍中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包括信息化建设水平、信息化系统应用范围和覆盖程度等。

2. 医院信息化的影响:报告会分析医院信息化对医院管理、医疗质量、医患关系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对患者就医体验和医务人员工作效率的影响等。

3. 医院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报告会预测医院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包括技术发展、政策导向等方面的变化和趋势。

4. 医院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报告会分析医院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如信息安全、技术应用难题、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问题。

5. 解决方案和对策:报告会提出对于医院信息化发展问题和挑战的解决方案和对策,包括技术、政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建议和措施。

6. 成功案例分析:报告会列举一些成功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案例,以供借鉴和参考。

这样的报告可以帮助决策者、医疗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了解医院信息化的现状和趋势,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指导和参考。

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发展现况

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发展现况

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发展现况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医疗卫生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也备受关注。

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我国的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现状1. 医院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国医院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医院采用了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医疗影像系统、病历管理系统、医保结算系统等,有效提高了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部分大型医院还建立了完善的电子病历系统,实现了病历的电子化存储和管理。

2. 移动医疗逐渐兴起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移动医疗逐渐兴起。

患者可以通过手机App预约挂号、在线问诊、购买药品等,这极大方便了患者就医的过程。

一些医院也开始探索移动医疗服务,例如远程会诊、远程医学影像传输等,提升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3. 医保信息化覆盖范围扩大我国医保信息化建设成绩斐然,医保信息化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目前,已经实现了医保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的对接,患者可以通过电子社保卡进行医疗费用结算,大大降低了患者就医的负担。

二、问题1. 医疗信息化建设不平衡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存在着地区之间、医院之间的不平衡现象。

一些发达地区和大型医院信息化建设相对完善,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和小型医院信息化水平较低,严重影响了医疗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效率。

2. 医疗信息安全存在风险随着医疗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医疗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医疗信息系统往往涉及患者隐私数据和医学机密信息,一旦泄露或被攻击,将给患者和医院带来严重的损失。

加强医疗信息安全防护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国医疗信息化标准不统一,影响了医院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

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也限制了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发展。

推动医疗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势在必行。

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发展现况

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发展现况

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发展现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行业也在信息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发展现况如何呢?接下来,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

一、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发展水平1. 医疗信息化建设在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已经获得了很大的进展。

许多医疗机构都已经建立了电子病历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远程医疗系统等,这些系统不仅提高了医院管理的效率,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诊疗服务。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医院将自己的信息化服务拓展到了互联网平台上。

患者可以通过医院的官方网站或APP进行预约挂号、在线问诊、查看病历等服务,这为患者带来了更便捷的就医体验。

2. 医疗大数据应用随着医疗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医疗大数据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通过对患者的病历数据、影像数据、检验数据等进行分析,可以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医疗大数据还能够为医疗机构提供管理决策支持,帮助医院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3. 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疗已经成为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发展的热点。

许多医疗机构和互联网公司将医疗服务与互联网相结合,推出了各种在线医疗健康服务。

患者可以通过视频问诊,快速获得专家的诊断建议;一些互联网平台还推出了家庭医生服务,为患者提供全天候的健康管理和咨询。

尽管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医疗信息化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尤其是在设备的购置和系统的建设方面。

一些中小医疗机构由于资金有限,往往难以进行信息化建设,导致医疗信息化发展的不均衡。

2. 医疗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难题医疗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一直是医疗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难题。

一些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安全水平不高,医疗数据存在泄露的风险。

对于患者的个人隐私信息保护也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和规范。

3. 医疗卫生行业人才短缺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支撑。

目前,我国医疗信息化人才短缺的问题依然存在,医疗机构需要加大对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

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一、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医疗卫生信息化是指将信息技术与医疗卫生事业相结合,开展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效率和安全。

在中国,自2009年开始实施新医改以来,医疗卫生信息化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1. 医疗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医疗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基础网络、医疗信息化平台、医疗信息标准和安全保障等方面,目前在我国已经基本建成。

2. 医疗信息化应用逐步加强医院信息化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电子处方系统、远程医疗系统等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应用逐步加强,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3. 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逐步推进利用互联网和其他信息技术,收集并分析大量医疗、健康相关的数据,通过计算机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逐步推进医疗健康大数据的应用。

二、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趋势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医疗卫生信息化也将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1. 智能化、自动化的医疗卫生系统智能化、自动化的医疗卫生系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比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按照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等信息自动生成电子诊断结果,并推荐相应的治疗方法。

2. 移动医疗、远程医疗的广泛应用移动医疗、远程医疗应用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使医疗卫生服务越来越具有便捷性和灵活性,从而让更多人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3. 医疗、健康大数据应用更加广泛我们可以预见,随着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医疗、健康大数据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从而促进医疗卫生服务的精准化和个性化。

四、发展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对策对于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政府和相关机构不断制定政策,提出有效对策,进一步推动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发展。

1. 制定相关政策医疗卫生信息化需要有相关的政策指导,比如加强电子病历的规范、建立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等服务体系的相关规定等。

2. 加强技术研发医疗卫生信息化需要不断推进技术研发,尤其是在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需要更多的投入。

医院信息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医院信息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医院信息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汇报人: 2023-12-13
目录
• 引言 • 医院信息化现状 • 医院信息化发展趋势 • 医院信息化未来展望 • 总结与建议
01
引言
背景与目的
背景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 技术的广泛应用,医院信息化已 成为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的重要 手段。
目的
通过了解医院信息化的现状及发 展趋势,为医院管理者和相关人 员提供决策参考,推动医院信息 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研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医院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信息孤岛
由于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格式、 标准不统一,导致信息孤岛现象 较为普遍,影响了信息的共享和
利用。
系统安全
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但目前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数 据泄露、系统崩溃等。
技术更新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医院信息系 统也需要不断升级和更新,但目前 一些医院在技术更新方面存在困难 。
医院信息化的定义与意义
定义
医院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医院的业务流程、管理方式、服务模式等 进行改造和优化,以提高医疗质量、效率和管理水平的过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意义
医院信息化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的管理水 平和社会形象,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就医体验。同时,医院信息化也是医疗行业发 展的重要趋势,对于推动医疗行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03
医院信息化发展趋势
医院信息化的应用情况
临床应用
医院信息系统在临床应用中发挥 了重要作用,医生可以通过电子 病历系统查看病人病史、检查结 果等信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
效率。
管理应用
医院信息系统在管理方面也发挥 了重要作用,如人力资源管理、 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提高了 医院管理的效率和规范化程度。

中国医院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策略医疗信息化

中国医院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策略医疗信息化

中国医院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策略医疗信息化当前中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状态。

一方面,信息化建设在一些大型综合医院和高水平医疗机构中较为普及,电子病历、医疗影像系统等应用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另一方面,中小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基本医疗信息化尚未形成体系。

目前,中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如网络覆盖、设备更新等方面投入不足,影响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进展。

2.信息系统缺乏统一标准。

医院信息系统开发商和各医院之间的信息互通互联存在一定的障碍,缺乏统一标准限制了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推进。

3.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

当前信息系统主要集中在病历管理、医疗影像、实验室管理等方面,其他诸如医药、财务等管理功能尚未充分体现。

4.信息化运用水平低。

部分医院信息系统的使用率较低,医务人员的信息化素质不高,对信息系统的应用比较陌生,导致信息化的效益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1.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和信息交换平台。

制定并实施医院信息化的技术标准和规范,鼓励各医院采用标准化的软件系统,推动医院之间的信息互通共享。

2.提高医务人员的信息化素质。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信息化培训,提高其信息化素质和能力,推动医务人员更广泛地使用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3.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

提高基层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信息化水平,推动基层医疗机构与大医院之间的信息互通,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

4.加强信息安全保障。

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保护患者个人隐私和医疗数据的安全,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保障机制。

5.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

加大政府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医院信息化的全面发展。

6.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化医疗服务。

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挖掘和利用医院内外部数据资源,为医院提供科学、智能化的决策支持,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总之,中国医院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政府、医院和技术供应商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我国医院已进入了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大型的数字化医疗设备在医院中使用,各种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和医疗临床信息系统正在普及。

医院信息化使医院工作流程发生了改变和创新,并使医院得到了全面发展。

我国医院信息化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医院信息化是实现医院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社会信息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更是医院适应改革的必然选择。

信息化是实现医院科学管理,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

“现代医学发展需要信息化,医疗改革与医疗保险制度呼唤信息化,医院要在信息化进程中提高与发展”。

四大发展阶段我国医院信息化经过近30年的发展,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

首先是单机单用户应用阶段。

始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这一阶段开始是以小型机为主,采用分时终端方式,当时只有少数几家大型的综合医院和教学医院拥有。

80年代初期,随着苹果PC机的出现和BASIC语言的普及,一些医院开始开发一些小型的管理软件,如工资软件、门诊收费、住院病人费用管理、药库管理等,这一应用阶段的工作异常艰苦,在技术上能在屏幕显示汉字也是比较非常困难的事情。

其次是部门级系统应用阶段。

八十年代中期,随着XT286的出现和国产化,以及DBASEIII 和UNIX网络操作系统的出现,一些医院开始建立小型的局域网络,并开发出基于部门管理的小型网络管理系统,如住院管理、药房管理、门诊计价及收费发药系统等。

然后是全院级系统应用阶段。

进入90年代,快速以太网和大型关系型数据库日益盛行,完整的医院网络管理系统的实现已经成为可能,于是一些有计算机技术力量的医院开始开发适合自己医院的医院管理系统。

一些计算机公司也不失时机加入进来开发HIS。

这一阶段的HIS在设计理念上强调以病人为中心,在实现上注重以医疗、经济和物资三条线贯穿整个系统,在应用面上坚持管理系统和临床系统并重,力争覆盖医院各个部门。

这一阶段,开发出了全院数据充分共享的门诊、住院、药品、卫生经济、物资、固定资产、LIS、PACS等系统。

最后是区域医疗探索阶段。

近几年,国内一些大医院和一些有实力的机构开始探索区域医疗信息化,以实现在一定区域内实现医疗机构间医疗信息交换和共享。

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建立跨医院的信息交换平台,在此平台上,才能开发呼叫中心、远程医疗、双向转诊、分级医疗、人才培养、信息发布等应用系统。

在医院信息化发展的各个阶段,医院使用的HIS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方式得到。

其一是购买。

目前在国内市场,有国内企业开发的HIS和国外企业开发的HIS产品。

国内HIS企业开发的HIS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好的技术服务,价格比较低,设计思想与国内医院管理模式比较接近,目前90%以上的医院购买国内企业的HIS产品;国外企业的HIS产品,由于其设计思想和数据流程与我国医院管理模式有很大差异,价格比较高,到目前为止,购买的比较少。

其二是自主开发。

这类医院多为大型综合医院或大学的教学医院,有充足的人力与资金支持,科研开发环境较好;或是医院自主建立或购入一家IT企业,作为医院的一个分支机构,以解决本院信息化任务为主,对外技术服务为辅。

其三是合作开发。

医院与大学、研究机构或公司合作,实施医院信息化工程项目,为医院定制开发HIS,但不求商品化。

医院采取哪种模式,要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不能断然确定那种模式好与不好。

卫生部2007年对3765所医院信息化现状调查表明,有2176所医院是购买商品化软件,占被调查医院的58%,说明购买商品软件还是主流。

HIS已成普及之势目前,全国绝大部分三级医院已经建立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MIS),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成为医院管理业务运行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性设施,基层医院的信息系统建设也在快速发展。

同时,医院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正在向深度发展,从侧重于经济运行管理,逐步向临床应用、管理决策应用延伸。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特别是近七八年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形势十分令人鼓舞,无论是国家、医院还是软件公司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

县级以上医院基本上都建设了自己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有的发达的乡、镇医院也建设了医院管理系统。

说明医院本身对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认识都迈上了一个台阶,信息系统建设对医院带来的效率、效益与管理的提高,更使医院管理层对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2001年,卫生部统计显示,省部属大医院绝大部分医院已建成全院级HIS,全国县级以上医院38%已有程度不同的信息化应用。

2005年,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对482所医院(其中三级医院272所、二级医院189所、其它类医院21所)信息管理系统(HIS)的上线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的HMIS系统中,门急诊划价收费系统、门急诊药方管理系统、如\出\转管理系统、费用管理系统、床位管理系统、病区(住院)药房管理系统、药库管理系统等系统建设状况良好,这些系统上线比例均以90%以上。

2007年,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对全国3765所医院(其中:三级以上663家;三级以下3102家)进行信息化现状调查,结果显示:门急诊划价收费系统、门急诊药方管理系统、住院病人费用管理系统、药库管理使用最为广泛,均超过80%,说明以收费为中心的HIS已在大部分医院应用;住院病人入出转管理系统、住院病人床位管理系统、住院药房管理系统使用的医院超过70%,说明住院病人管理系统也已在大部分医院应用。

此外,全国医疗卫生领域医疗软件生产供应商约有500家,其中:医院信息系统生产供应商300家,大型生产供应商占15%,中型占60%,小型占25%。

从供应商的数量也可间接反应出我国医院信息化的发展规模和水平。

发展不平衡全国医院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医院的级别上。

医院所处地区经济越发达,医院的级别越高,信息化的投入越大,医院的信息化发展程度越高。

卫生部统计显示,至2001年6月,全国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比例在30%-35%之间,华东地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比例已经接近80%,西北地区的建设比例不到20%。

2005年,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对482所医院(其中三级医院272所、二级医院189所、其它类医院21所)信息管理系统(HIS)情况进行了调查,按经济发达、经济中等发达及经济不发达地区分层,各区域在信息化累计投入上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经济发达地区累计投资明显高于经济中等发达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发达地区医院信息化投入百分比(占医院毛收入百分比)也明显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从不同级别医院的信息化累计投入方面看,三级医院累计投入在500万以上医院共113家占所有累计投入在500万以上的医院总数的91.87%,累计投入在201万到500万之间的医院当中三级医院仍保持绝大多数,占到76.25%,而三级以下医院累计投入主要集中在200万以下,占所有累计投入在200 万以下医院的66.96%。

医院级别越高其相对累计投入的额度也越大。

三级医院的信息化累计投入主要分布在200万到2000万之间,而非三级医院信息化累计投入则集中在200万以下。

另外,医院信息化在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上也有所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最常用、最基本的系统没有应用,如门诊挂号系统,2005年,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对482所医院(其中三级医院272所、二级医院189所、其它类医院21所)信息管理系统(HIS)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86%的医院使用。

门诊收费系统,2007年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对全国3765所医院(其中:三级以上,663家;三级以下3102家)进行信息化现状调查结果显示,也只有82%的医院使用。

二是有些系统应用广度有待提高,如医疗管理与质量监控系统,2005年,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对482所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0%的医院使用。

2007年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对全国3765所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8%的医院使用。

三是利用数据进行辅助决策支持方面的应用还处在探索阶段。

2007年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对全国3765所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6.25%的医院使用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

与国外仍有差距我国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较低,直接影响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根据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对482所医院(其中三级医院272所、二级医院189所、其它类医院21所)信息管理系统(HIS)情况进行了调查,累计投入100万元以上医院占参与调查医院的64.89%,累计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医院站14.00%。

医院的信息化累计投入从总体上看主要集中在500万以下,占71.19%,累计信息化投入在500万以上的医院有127家,占28.81%。

2007年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对全国3765所医院(其中:三级以上,663家;三级以下3102家)进行信息化现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47.9%的医院年均信息化投入不足医院毛收入的0.5%,有26.1%的医院不足1%。

说明医院的信息化投入相对发达国家医院信息化投入还比较少。

美国HIMSS协会2006年调查报告显示,美国医院信息化投入很大,我国医院与美国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投资规模上有着很大的差距。

我国医院IT人员编制比例不合理的问题由来已久,长期困扰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应从医院编制体制(即医院等级、床位数或工作站点数)等方面加以合理编配,使医院信息化能够可持续发展。

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调查的我国各医院信息化部门全职员工人数多为3-10人之间,调查样本表明,医院信息部门平均员工数为8.68人。

我国77%的医院IT人员编制在10人以下。

三级医院信息部门的全职职工规模主要集中在3-20人区间,而三级以下医院则主要集中在1-10人之间。

三级医院3-20规模的医院已经占到三级医院的82.22%,6-10人规模的三级医院占所有三级参与医院总数的三分之一强。

而在三级以下医院,1-10人规模的占三级以下医院总数的90.34%,3-5人的规模占主体,占所有三级以下参与医院的42.51%。

2007年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对全国3765所医院(其中:三级以上,663家;三级以下3102家)进行信息化现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信息人员占总人员比重有1578家在0.5%以下,占医院总数的41.9%,有1237家在0.5%-1%,占医院总数的32.9%,说明信息化人员在医院的相对数量比较少,还不能满足信息化的需要。

美国HIMSS协会2006年医院信息化现状调查中IT部门全时员工数据。

美国80%的医院IT人员编制在10人以上。

其中,1%的医院没有信息人员,8%的医院少于5人,10%的医院5-9人,32%的医院10-24人,17%的医院25-50人,9%的医院51-75人,4%的医院76-100 人,18%的医院多余100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