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五年级下册语文课程-《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2.教学年级和班级:统编版语文五年级(1)班3.授课时间:2023年3月20日4.教学时数:2课时(90分钟)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通过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
学生将能够:1. 理解和分析《红楼梦》中的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2. 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中的细节进行深入思考,形成独立见解。
3. 体验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4. 发展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5. 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终身阅读的习惯。
三、学情分析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他们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但对于《红楼梦》这样的古典名著,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首先,学生在知识方面,可能对一些古代文化背景、习俗和用语不太了解,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作品的理解。
其次,在能力方面,学生可能缺乏深度阅读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他们可能更习惯于表面的阅读和简单的理解,而对于需要挖掘深层次意义的文学作品可能感到困难。
此外,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行为也对学习效果有影响,一些学生可能对阅读古典文学感兴趣,而另一些学生可能对此感到枯燥乏味,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需要采取适当的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红楼梦》。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同时,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行为,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四、教学资源1. 软硬件资源:教室、电脑、投影仪、打印机、书籍《红楼梦》。
2. 课程平台:无需使用特定的课程平台,但需要使用课堂管理系统进行学生管理和作业布置。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题型:请简要描述《红楼梦》中贾府的繁荣与衰落的过程,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答案:贾府的繁荣与衰落是《红楼梦》的重要线索之一。贾府初期因贾母的嫁妆而兴盛,但随着贾母去世,家道逐渐衰落。背后原因包括家族内部权力斗争、奢侈浪费、子弟不肖等。这一过程反映了封建家族的兴衰规律和封建社会的腐朽。
3.主题分析题
4.文学特色分析题
题型:请分析《红楼梦》中的一个艺术手法,并说明其对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
答案:《红楼梦》中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细腻的心理描写、独特的结构布局等。以心理描写为例,作品通过深入剖析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如贾宝玉对世俗观念的叛逆和对真挚感情的追求,展现了人物复杂的性格和命运。这种心理描写有助于表现作品主题,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人性的扭曲和挣扎。
3.行为习惯: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可能存在阅读速度慢、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遇到阅读困难,如理解复杂的人物关系、把握繁琐的情节等。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古典文学抱有敬畏之心,认为难以读懂和理解,从而影响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和自信心。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相关教材或学习资料。此外,准备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的相关教材,以便学生能够对照文本进行学习和分析。
学情分析
考虑到所教授的课程是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我们将分析所面对的学生群体。
1.学生层次: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常已经具备一定的中国文学基础,对古代文化和文学有一定的认识。他们在初中阶段接触过一些经典的中国文学作品,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对古典文学有初步的兴趣和认识。同时,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学习欲望和探索精神。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红楼梦》整本书教学设计课标解读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重要性,并将此置于必修与选修系列课程的首要位置,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个人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教材分析为贯彻落实新课标精神,新的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已将《红楼梦》作为“整本书阅读”单元编入必修下册。
作为“民族精神源泉性的经典"和“古代文化繁荣期”的典范之作,《红楼梦》的价值和意义是无可替代的。
在高中进行《红楼梦》阅读教学是落实新课标有关“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要求的必然选择。
然而,由于《红楼梦》卷帙浩繁、内容宏富、语言雅致,对于高中生来说,自读整部《红楼梦》仍有相当大的难度。
如何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这部小说,我们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有针对性地豁蒙去蔽,辟路架桥,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阅读古文的能力,对《红楼梦》的相关内容有初步了解,其对于阅读整部小说具有一定的兴趣。
但是,如何从整体上把握《红楼梦》的思想脉络和艺术特质,仍需教师的恰当引导。
【教学目标】梳理大观园人物居室处园艺花草,探究人物形象及主旨意蕴;(重点)梳理大观园室内陈设的描写,探究其所蕴含的人物精神世界。
(重点)梳理大观园中人物居室名称的由来,深入探究作品的主题意蕴。
(难点)课前准备1.联读《红楼梦》第十七回、第十八回、第三十五回、第三十七回、第四十回,并依据文本绘制大观园布局设计图。
2.查阅《红楼梦》人物居室研究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红楼梦》,其中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诗,一草一木,一室一物,都是作者的匠心独运。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教学设计

《红楼梦》前八十回共61万字,对于高一下学期的学生来说,其虽然已经在必修上册接触过一次整本书阅读,但《乡土中国》属于学术型文章且字数仅7万字左右,61万字的阅读对于学业紧张的高中生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这也考验着教师对于《红楼梦》阅读的组织能力。同时,部分学生阅读长篇小说的经历较少,耐心较差,阅读意愿较低。而且,当下快餐文化盛行,短视频、短咨询和言情,玄幻等网络小说充斥着同学们的生活,《红楼梦》作为一部长篇巨制就意味着其阅读难度较高,学生对于《红楼梦》的印象可能是一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老古董。
教材分析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座高峰,首先其对于生活细节的刻画十分细致,包括对古代贵族的奢华家庭生活的描写,对于古代经典颜色美、服装美的刻画。其次,《红楼梦》的人物塑造具有深厚意蕴。《红楼梦》人物数量、关系复杂。几乎每一个人物的塑造都遵循了圆形人物的塑造方法,红楼梦中人既没有单纯的好、也没有单纯的坏。最后,《红楼梦》的故事构造和精神意蕴非凡。《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如血。《红楼梦》通过前五回制造了独特的倒装结局,且其创造了神话和现实两个世界。《红楼梦》具有深刻的"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悲剧意蕴。因此学生阅读《红楼梦》对于学习古代社会风俗、学习小说人物塑造及结构,陶冶欣赏悲剧美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授课题目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教材版本
1.《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本书配套教材即为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
2.教师和学生研读的读本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红楼梦》。原因:高中阶段对于《红楼梦》的学习以欣赏人物形象,感悟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为主要目标,为了让学生更真切地对《红楼梦》得出自己的感受,故不采用红学家版本或脂评版本,且仅研读其前八十回。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至今已畅销26年(1 996年12月出版),一直为人们所接受,其书对文化常识等注释详尽,对于学生更好地进入红楼世界,理解其深厚的思想意蕴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红楼梦》这一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背景、作者、主要人物及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综合阅读能力,包括对情节、人物心理、意象等方面的分析和理解。
3. 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其对于作品中的美学价值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阶段:背景知识的了解和分析(1课时)在本阶段,我们将介绍《红楼梦》这一作品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简介、发表背景、文学特点等等。
通过学习背景知识,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后续的故事情节。
第二阶段:故事情节的阅读和解析(4课时)在本阶段,学生将阅读《红楼梦》的各个章节,并进行情节和人物分析。
我们将结合文本进行探讨,深入理解人物间的关系、心理变化以及事件的发展过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第三阶段:寓意及文学价值的分析(3课时)在本阶段,我们将关注《红楼梦》的寓意和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和讨论,学生将深入了解作品所传递的思想、情感和美学价值,并进行个人或小组作品鉴赏与评析。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或演讲,培养其对文学作品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第四阶段:艺术形式的欣赏与展示(2课时)在本阶段,学生将有机会欣赏与《红楼梦》相关的艺术形式,如音乐、绘画和戏曲等。
学生可进行艺术形式的分析与评论,并进行个人或小组的展示。
这将丰富学生对于《红楼梦》的多层次理解,并加深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第五阶段:文学作品的创作与表达(4课时)在本阶段,学生将通过创作文学作品来表达对《红楼梦》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可以选择写作、绘画、剧本创作等方式进行表达,并进行展示与交流。
这将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巩固对于作品的理解。
教学评估:通过上述教学过程,可以进行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如书面作业、口头表达、小组讨论和展示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进行评估,以确定其阅读、分析和表达能力的提升情况。
拓展延伸:教师可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清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化等相关内容,以丰富对于《红楼梦》的理解。
2024秋季统编版高中必修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

教学设计:2024秋季统编版高中必修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红楼梦》的语言风格,识别并理解文中典型的诗词歌赋及成语典故。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介绍《红楼梦》的基本信息和主要人物,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包括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及环境描写等方面,激发阅读兴趣。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二、教学重点•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基本情节框架。
•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三、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对《红楼梦》这一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克服阅读障碍。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理解作品,形成初步的阅读鉴赏能力。
四、教学资源•《红楼梦》原著或节选文本•《红楼梦》相关影视作品片段•多媒体课件(包含作者介绍、时代背景、人物关系图等)•《红楼梦》研究论文或评论文章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红楼梦》的基本信息和作者生平。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对主要人物的第一印象和初步理解。
•情境教学法:利用影视作品片段创设阅读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文化导入:通过讲述“四大名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引出《红楼梦》作为压轴之作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悬念设置:简述《红楼梦》中的一个经典情节或人物命运,留下悬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原著。
2. 新课教学•作者与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曹雪芹的生平和《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强调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分析《红楼梦》所处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社会环境。
•基本情节框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红楼梦》的主要情节线索,如“木石前盟”、“宝黛初会”、“大观园试才”等,帮助学生建立整体感知。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高一学期春季课题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科书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下册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12月书名:《红楼梦》(上下册,全本)[清]曹雪芹高鹗著,潘渊点较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7月教学目标1. 初识凤姐,阅读关键情节,抓住细节描写,把握王熙凤主要性格,建立对人物的感性认知。
2. 再识凤姐,结合社会背景,透过他人评价,品读王熙凤复杂性格,形成对人物的概念建构。
3. 深识凤姐,梳理社会关系,联系家族命运,理解王熙凤悲剧意蕴,明晰对人物的解读路径。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 梳理典型情节,揣摩细节描写,把握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2. 透过他人评价,品读王熙凤在复杂社会关系中性格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1. 探究身处贾府、生于末世的王熙凤人生的悲剧意蕴。
2. 掌握从读这一个凤姐到读那一群红楼人的解读路径。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七单元对应“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阅读书目为中国古典章回体长篇小说《红楼梦》。
教材提出了以下六个学习任务:①把握《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②体会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③品味日常生活描写所表现的丰富内涵,④欣赏小说人物创作的诗词,⑤设想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⑥体会《红楼梦》的主题。
对《红楼梦》作了单元设计,共9课时即9个专题,①开卷明价值,②命名有真意,③情节双线式,④人物复杂性,⑤体式见悲欢,⑥照应建框架,⑦细节富内涵,⑧主题多元化,⑨评论显个性。
今天我们开始“人物复杂性”专题的学习。
一部《红楼梦》,千种女儿愁。
她们的一颦一笑自有一股风流。
《红楼梦》既是女性的颂歌,也是女性的挽歌。
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那个处在风口浪尖上,彰显八面玲珑性子的王熙凤。
【课前学习任务】为王熙凤制作百度词条。
百度词条:王熙凤姓名 王熙凤 别名 凤姐、琏二奶奶、 凤辣子、凤哥儿、 凤丫头身份 贾府管家结局 病重而死 容貌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

《红楼梦》导读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红楼梦》的文学地位、文化价值、认识意义,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重点)2、赏析《红楼梦》人物塑造的手法,深入推进《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难点)教学过程:一、聊聊《红楼梦》1.出示《红楼梦》的别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衩》《金玉缘》2.为什么叫《石头记》?出示《红楼梦》引子部分:“原来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3.老师用白话对引子进行解释4.过渡:刚才同学一起说了《红楼梦》的感觉,对它评价都挺高的。
那么有些名家眼中的《红楼梦》是什么样子的呢?二、名家眼中的《红楼梦》1.出示名家对《红楼梦》的评价(1)清代外交家、政治家——黄遵宪:《红楼梦》乃开天辟地、从古到今第一部好小说,当与日月争光,万古不磨者。
(2)国学大师、文学家、教育家——季羡林。
在古今中外众多的长篇小说中,《红楼梦》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是状元。
中国其他长篇小说都没能成为“学”,而“红学”则是显学。
(3)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播放董卿评价《红楼梦》的音频)如果你要问我最有味道的一部文学作品是什么?我可能会想到《红楼梦》,因为在《红楼梦》里既有着让刘姥姥百思不得其解的,要用10只鸡配着烧的茄鲞,也有着元妃省亲的时候派专人赏了宝玉的糖蒸酥酪,这些都是能够在饭桌边尝到的味道。
《红楼梦》最触动人心的是字里行间的人生况味。
2.过渡:其实《红楼梦》啊,自它问世以来就很多人喜欢它,我们可以看到,但当时没有打印机,没有复印机,没有印刷术,怎么办呢?3.随老师讲解逐步显出《红楼梦》的演变:(1)《红楼梦》一经问世,就有很多人喜欢,民间以手抄本流传。
有资料提及,当年该书风靡一时,一旦有人抄录好就有多人抢购,售价高昂。
(2)活字印刷出版后,《红楼梦》立刻流行南北。
不仅有藏、蒙、维吾尔族、哈萨克、朝鲜等多种少数民族的文字,还被翻译成英文、俄文、德文、日文、法文、韩文、意大利文等30多种语言,有100多个译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教学设计
(一)阅读时间安排
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首先老师得读起来,才能有设计阅读活动的视野和格局,才能有阅读经验和方式的发现和积累。
其次,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主体终归是学生,要让学生读起来。
要充分尊重学生对《红楼梦》进行原生态阅读的自由和权利,让学生在与文本的亲密接触与对话中探寻长篇章回体小说的阅读方法,围绕小说的主线梳理情节,了解复杂的人物形象,在贾府尤其是大观园这富有典型意义的环境中,感受其日常生活的细节中蕴含的人性、人情和社会内涵。
在高一学年第二学期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可以充分利用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将每周的1-2课时的阅读课留给学生静心阅读,每周周末让学生阅读四至六个章回,通过写作读书心得、在公众号展示优秀笔记、填写阅读清单等方式,带动和督促学生阅读。
在日常课间鼓励学生就自己的阅读困惑和老师交流探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阅读方法指导
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接触的多是单篇文章,缺乏长篇小说、学术著作的学习方法,也就难以准确把握《红楼梦》的写作特点和阅读方法。
多元的教学方法虽可显著提高学生对《红楼梦》的学习兴趣,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整本书阅读的执行者,有效的阅读方法才能帮助学生更清晰完整地理解《红楼梦》的内涵。
1.有计划地开展阅读
《红楼梦》对于高中生来说趣味性不强,缺乏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难以选择此类型的书进行整本书阅读。
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整本书阅读更需要学生持之以恒。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且具体细化到每天的阅读计划。
阅读时间可充分利用午饭、晚饭后等休息时间,而不需要占用大量的主体时间段。
语文课中可采用上述多元现代化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红楼梦》。
2.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精读节奏缓慢,与大脑处理信息的节奏不匹配,虽易于理解所读信息但不利于记忆。
而略读是利用人脑的图像超强记忆能力摄入文字,能在短时间摄取大量文字
信息,长期坚持,可锻炼优良超宽的视觉感知能力。
基于《红楼梦》容量大的特点,可采用略读的方式进行快速阅读。
快速阅读前要求学生先阅读有关专家点评、内容梗概,从而抓住重点再进行整本书阅读。
而后,可从诗词的角度理解章回的主要内容。
而精读,是针对教材中的重要篇章部分,进行全面、深入、精细地理解,掌握篇章结构、情节含义,将宏观的略读与微观的精读有效结合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3.质疑阅读
质疑状态下的学生通过思考、查阅资料,学习兴趣及效率更高,善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程度。
(三)阅读参考资料推荐
高中生阅读《红楼梦》,会随着阅读的深入逐渐产生不满足的感觉,老师要及时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让学生进行反复、深入地阅读。
以下书目可以建议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阅读:作者传记类,如周汝昌著的《泣血红楼》,樊志斌著的《曹雪芹传》;《红楼梦》其他版本类,如周汝昌先生校订的《石头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文本细读类,如周汝昌著的《红楼梦小引》,王蒙著的《红楼梦启示录》,白先勇著的《细读红楼梦》,欧丽娟著的《大观红楼》,蒋勋著的《蒋勋说红楼梦》,蒋和森著的《红楼梦论稿》,北京大学通识教材《红楼梦十五讲》。
参读资料旨在了解时代背景,借鉴名家观点,最终要鼓励学生读出自我。
阅读任务:
任务一:初读理解:在要点导读下通读全书
鉴于《红楼梦》篇幅较长,通读可以放在假期完成,也可以贯穿在一个或半个学期之中,利用课上及课下时间。
初读《红楼梦》,学生会遇到各种有形无形的困难,教师在初读课上主要起激趣、引领、疏通和监督的作用。
任务二:精读深思,提交综合性读写成果
1.章回鉴赏类
赏析某一个经典章回,如“黛玉葬花”“香菱学诗”“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2.人物赏析类
全面地或选定某个具体角度来评价人物,如
我看黛玉的“小性儿”,我看宝钗的圆滑。
3.问题探究类
把对小说中具体细节问题的探究整理成文,如:贾宝玉为什么赠送给林黛玉旧帕子?为什么黛玉视宝玉为“知己”?。